第一篇:关于建立大学生村官帮带培育机制的通知
关于建立大学生村官帮带培育机制的通知
各乡镇、XX街道、区直有关单位: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施意见》(组通字„2013‟1号)有关规定,经请示区委同意,就建立大学生村官帮带培养机制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大学生村官工作制度。结合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实行区几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结对联系1名大学生村官(具体名单已附后),每年至少与大学生村官开展1次谈心谈话,到村指导工作1次,帮助解决1个具体问题。区管干部结对联系情况要纳入年度述职报告,接受群众评议和组织考核。
二、建立大学生村官导师“2+1”制度。对每名大学生村官,乡镇街道要安排1名乡镇领导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共同担任其工作导师,手拉手加强指导,扶助他们进入角色,发挥作用。各乡镇大学生村官导师安排情况于3月底前报区委组织部。
三、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区委组织部采取分片调度、集中调度、定乡镇调度等方式,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听取大学生村官工作汇报,布置阶段性工作。乡镇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组宣统干部每月至少要与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加强心理辅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四、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大学生村官任职满一年后,经考核优秀、符合任职条件的,乡镇可安排进入村“两委”班子。从2013年起,采取推荐、考试与考核相结合方式,每年面向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一批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并实行“双重”工资的待遇。优先安排大学生村官参加各级领导班子的民意调查、民主测评会、调研性的座谈会。区乡两级组织召开有关会议,可安排优秀大学生村官列席参加。每年,区委组织部分批次择优选调任职满一年的大学生村官到区直部门、乡镇机关跟班锻炼,原则上每人每年不超过2个月。
五、建立分层分类培训制度。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落实专项培训经费。区每年开展一次集体培训班,并适时安排大学生村官参加区直部门开办的专题培训,确保每人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从2013年起,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安徽省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培训。乡镇街道要把大学生村官作为乡村干部培训的重点对象,及时组织他们参加本级开办的相关培训班。
中共XX区委组织部
2013年3月19日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
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
为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整体素质,使其尽快适应农村工作,增强干事创业本领,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濉溪镇委立足村情,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采取“三级”帮带模式,构筑乡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和村主要负责人三级帮带“网络”。
班子成员帮带。以镇班子成员为主要帮带领导,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责任领导帮带制。掌握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向镇党委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定期开展谈心活动,把握思想动态,妥善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明确工作目标,端正工作态度,协调解决开展农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积极上进。
包村干部帮带。以包村干部为帮带主体,实行定期一对一式责任帮带制。指导大学生“村官”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他们从思想和行动上尽快适应农村基层工作实际需求。通过平时共同工作,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动态,促其健康成长。通过政策指导、信息引导,传授农村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村主要负责人帮带。以大学生“村官”所在村书记、村主任为帮带主体,实行全程实时全方位帮带。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直接培养,做到开展工作带在身边、重要活动引导参与、安排任务有的放矢,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工作水平。带领他们入户走访调研,熟悉村情社情,传授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知识、农村矛盾纠纷调处方法及处理农村日常事务,共同寻找农村发展项目,开展各项创建活动等,帮助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交流农村工作生活体会,传授村级事务工作经验,切实做到思想上引、经验上传、方法上教、形象上带。
同时要求,各帮带干部要从思想和能力方面进行重点帮带,设置好帮带内容、落实好帮带职责、讲究帮带实效,同时要求帮带对象要摆准位置、端正态度,积极主动、勤学勤思,遵守纪律,注重形象。
一是强化思想帮带。加强与大学生“村官”政策思想交流,关心大学生“村官”的精神生活,加强与大学生“村官”进行沟通与交流,多鼓劲,多激励,多关心,多帮助,引导大学生“村官”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工作中尊重农村、尊重干部、尊重群众,在与干部群众融洽相处中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增强大学生“村官”为民服务意识,安心于农村工作。
二是强化能力帮带。重点在领导方式、工作方法、政策指导、社情民意和与群众交流等多方面进行帮带,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真正将大学生“村官”融入到村专职干部的培养序列中,经常定任务、压担子,注重在强化实践锻炼中提升大学生“村官”的素质和能力,每半个月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集中学习,每月开展一次工作手记交流会,并组织大学生“村官”到新农村示点参观学习,不断增强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能力。
三是建立帮带记录。各帮带责任人要认真做好结对帮带工作的相关记录,着重掌握帮带内容的落实情况及成效,形成“跟踪—反馈—完善”的良性反映机制。大学生“村官”要结合自身成长档案,认真记录好在配合村干部做好协调重要工作、处置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等过程中的“传、帮、带”心得,并将阶段性重点工作、创新性工作、突发性事件处置和村主要负责人交办的工作完成情况如实记录到个人成长档案中,确保大学生“村官”帮带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概况及帮带情况
义门镇大学生村官帮带情况
我镇现有大学生村官8名,其中2012年第五批选聘分配来5名,2013年第六批选聘分配来3名,男女比例各占一半,年龄结构均在22岁到26岁之间,户籍来源主要是涡阳县和谯城区,还有1名是来自宿州市灵璧县。
这些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有为青年来到我镇驻村帮助工作,为我镇的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考虑到大学生村官刚刚加入农村工作阵营及生活、交通等方面因素,在分配时主要以镇区及周边交通干道沿线村为主。按照上级精神要求,考虑实际情况,男性村官一律吃住在村,女性村官安排在镇政府住宿。
在村官的培养帮带上,实行镇机关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镇党委安排1名镇党政班子成员、1名机关干部和1名村干部与每个大学生村官进行结对联系帮带,面对面进行帮助指导。另外,由镇村出面协调,组织本镇企业家、成功人士在大学生村官创业方面给予指导。
帮带人员及时掌握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向镇党委反映他们的愿望及诉求,定期开展谈心活动,把握思想动态,妥善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明确工作目标,端正工作态度,传授农村工作方法,协调解决开展农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积极上进。
此外,镇党委组织办还经常性的组织村官召开座谈会,让大家一同总结、分享近期工作中的经验、方法和遇到的问题。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解决、培训提升,将其培养成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第四篇:关于建立《xx镇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培养制度》的通知
昌发[2010]22号
中共xx镇委
关于建立《xx镇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培养制度》的通知
各社区党总支(党委):
根据上级要求,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建立《xx镇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培养制度》,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建立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培养制度目的意义:
为了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为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不断改进服务农业、农村的工作方法;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为确保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进我镇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二、具体做法:
镇班子成员是“大学生村官”带培的主要责任人,每位社区党组织书记负责联系带培一至三名“大学生村官”,要为大学生村官创造工作实践的机会,搭建合适的工作平台,要定期对他们进行政策指导、信息引导、项目帮扶和方法帮教,帮助提高农村政策法制水平、增强组织能力和工作执行力,特别是提高协调党员、干部、群众之间矛盾的能力,提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社区干部是“大学生村官”的直接带培人,负责平时的带培工作,带领他们进村入户走访调研,熟悉村情民情,传授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知识、农村矛盾纠纷调处方法及处理农村日常事务,共同寻找农村发展项目,开展各项创建活动等,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做好基层工作的能力。
三、做好帮带过程的记录
做到每半年有总结,负责带培的领导要每年听取村官汇报,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书面评语,对其工作总体表现,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作出等次评价。
四、组织领导
结对帮带培养工作由镇组织办牵头负责,组织办做好总结汇总,并对带培制度不断加以完善,确保大学生村官快速健康成长。
xx镇党委
2010年3月26日
第五篇:新任大学生村官咋“帮带”
新任大学生村官咋“帮带”
据报道,经过连续多年的选聘,目前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已经达到20万人,这支大学生村官队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2011年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近期即将或已上岗,他们该怎样尽快适应农村工作,老村官应如何帮带新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相互促进提高农村工作能力和水平,切实为农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笔者试探着谈点愚见,仅供全市各级党委和新老村官阅之。
为了使高校毕业生真正热爱农村工作,安心基层,各地不妨对新任村官采取“三心三帮”帮带法。使新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农村环境,了解农村工作内容,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喜爱,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骨干力量。
一是生活上“关心”,激发其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大学生村官刚刚走出校门,工作经验少,艰苦磨炼少,因此,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各级党委、政府首先要及时召开各类形式的座谈会,倾听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的要求和思想上存在的顾虑,及时解决新村官的办公、住宿、饮食等方面的问题,由组织委员逐村进行手把手交接,确保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其次,老村官们还要担当起新村官“辅导员”的楷模作用,对新村官进行帮扶培养,提高新村官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基层矛盾纠纷能力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能力。及时了解新村官的工作开展情况,引导新村官正确面
对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使新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再次,新任村官们要格外珍惜组织上给予的成长机会,自觉克服骄娇二气,积极适应角色转换,普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做好本职工作倾注激情、奉献心血,得到老百姓的好评,最终完成由大学生到村官的自我角色转换。
二是思想上“安心”,增强其扎根农村的理想信念。为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各级党委首先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定期走访制度、谈心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干部结对联系帮扶制度、月总结汇报制度。同时,还要帮助新村官走出“刚走出校门,经验不足,阅历有限,到村里工作不过是当个配角,做点琐碎小事而已”的思想和“大材小用”的误区,适应农村工作环境后,不仅要承担了大量的统计、宣传、整理、组织等工作,而且在促进生产发展、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引资上项、创办领办企业、建设现代农业等大事上出谋划策,都要独当一面,从而培养扎根基层的创业理想。另外,新老大学生村官年龄相近,又具备相似的工作学习背景,便于沟通交流,在新村官上任前,要召开了“新老大学生村官座谈会”,让老村官们现身说法,就如何适应环境、开展工作谈自己初任村官的亲身感受,拉近了新老村官的距离,加强相互间的了解,促进交流,增强才干。
三是工作上“悉心”,提高其适应岗位的能力。组织大学生村官职前培训,严格坚持考勤制度,要求大学生村官参
加乡镇党委扩大会或机关学习例会,使其尽快掌握基层工作方法,不断提高与当地群众的交流能力,及早适应农村工作。另外,为提高适应岗位的能力,新老村官一起到服务村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具体情况,熟悉村民群众。同时,老村官要多指导新村官如何记民情日记,如何协调村干部关系等,使新村官尽快适应岗位。
农村是最好的学校,实践是最好的课堂。新任村官们要彻底式傲气和骄气,常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人生心态,充分发挥自己文化高、见识多、信息灵、头脑活、门路广的优势,为村民传授种养技术、把握市场动态、通报供求信息、引进资金人才,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村干部理论政策水平低、法律知识缺乏、社会治安不稳定等都起到积极作用,真正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从根本上得到了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对新任村官要坚持“育、管、用”并重,结对传帮带和以村为主、多岗锻炼的原则,下大力气、用足真功夫,创造好经验、好做法,更加注重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本领;更加注重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管理、规范运行、提高效率;更加注重完善激励保障措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真正把习近平的“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殷切希望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