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划为引领以村庄整治为抓手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9-05-13 15:3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规划为引领以村庄整治为抓手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规划为引领以村庄整治为抓手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以规划为引领以村庄整治为抓手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

在新形势下如何积极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一项战略举措,也是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作为建设部门承担着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职责,如何始终以规划为引领,以村庄整治为抓手,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现依据我县新农村建设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供参考。

一、村庄规划建设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新农村村庄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整建结合的原则,由县财政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编制全县228个中心村庄规划,在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多方论证修改的基础上,按法定程序审批,成为村庄建设的蓝本,通过多方筹集建设资金,采取多种建设方式,全力推进新农村村庄建设,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可归纳为4种类型:

1、城镇社区型。如大渡口新桥村镇荣村、大桥村等8个新农村建设点,均属镇规划区范围内,规划占地800余亩,计划安置3000余户。这类新村与城镇融为一体,是农民转为市民的标志。

2、拆迁新建型。这类新村一种是利用灾民建房、移民建镇或新农村建设设试点村等项目奖金建设起来的。如尧渡镇禾丰村、胜利镇江心新村等5个新村,是拆迁安置所建的新村。如香隅同心新村,东流城东新村、尧渡毛田村、东山新村、梅山新村等10个新村。

3、村庄扩张型。属于自主新建的村庄,有大渡口镇新丰村,张溪镇咀上村危家新村等10多个新村。

4、村庄整治型。这种类型全县最多,如泥溪隐东村、元潘村,香隅镇花山村余舒组、尧渡镇建东小山、老山自然村等40余个村庄。

上述中心村或自然村规划建设较好的原因,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项目支撑。香隅同心新村、大渡口规划范围内8个新村建设主要依据工业园区拆迁安置政策补助,以工哺农。二是村民自治组织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泥溪元甲山五个村民小组成立了我县第一农村社区,选举了理事会。在德高望重的“五老”积极支持协调下,从挖掘元甲山王姓家族的历史文化底蕴入手,引导村民建好家园,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老村庄整治。大渡口新丰村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村两委主导、村民代表监督,新村建设实行征地、规划、设计、施工四统一,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农民个体建房的许多难题。三是有一定的村集体经济基础。元甲山自然村没有项目支持,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投入,关键是该村的山场上有很大一笔收入可用该村庄的整治与建设。

今年以来,我县加大村庄整治工作力度,整合了各种涉农资资金,加上本县资金共筹集6000余万元用于村庄整治。根据群众积极性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强,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原则,选择好30个村庄作为村庄整治示范点(最近拟增加10个),由县建设部门统一测绘、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预算;以乡镇统一招标;各村组织施工,群众监督。目前已有19个村庄整治点进入施工阶段,6月底能全部开工建设,8月份基本完工,初见成效。

二、村庄规划建设存在问题成因

1、规划设计滞后

乡村建设规划至少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建设详细规划等。目前受人力、财力限制还难以做到每个自然村都有建设规划。已编制规划的只占全县自然村庄的5%左右。

2、土地制约突出

在现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土地承包到户三十年不变的大政

策下,农村集体土地分配调剂权在组而不在村,组里也作不到户里主。中心村总是成长性较强,规模要不断扩大的,对土地的需求也必然比较大,而它占用的土地往往又集中在一两个组,这样就带来了发展规划与现实用地之间的矛盾。土地的第二个制约是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衔接难度大。

3、服务与管理缺位

在村庄规划建设上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没有队伍,没有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有了规划也难实施,就算一时

做到了也难以持久,如环卫保洁队伍和资金来源,公共设施管理和经费来源等。

4、资金筹措困难

政府对中心村规划建设的投入非常有限。尽管今年我县政府下大决心整合6000万元,也只能解决30个村庄,占全县村庄总数的0.7%,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很少,且这点收入对于中心村建设的需要也是杯水车薪,村庄建设的“五化”工程资金巨大,靠群众的一事一议解决更是不现实。

三、村庄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1、把中心村规划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心村是农村一定地域内区位条件较好、人口比较集中、经济实力较强、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相对齐全具有良好的成长性的新型农村社区。它对于周边自然村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首先,中心村建设虽然不是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容,但它是新农建设中最迫切最现实的形象工程。农民收入增加了,首先考虑的就是倾其所有,择基建房。第二,科学的村庄规划建设是农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备条件。农民只有居住在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的中心村才能充分享受社会提供的各类服务,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自身素质,达到全面的小康。第三,中心村规划建设也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城镇居民过渡,而中心村是农民实现这种过渡的一级跳板。第四,中心村规划建设也是集约用地的需要,有利于我县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第五,科学的中心村规划与建设是最大的民

生工程、德政工程,要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基础上,选取一批中心村进行规划建设,起带头示范作用,进而全面推动推动中心村建设。

2、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元月1日起正式实行,规定无规划一律不得审批建设。因此,要逐步、逐年的编制全县村庄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上,首先尊重民意、科学合理。还要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和将要发生的深刻变化。不仅要把住房、道、路、给排水设计好,还要将社会公益事业,公用配套设施,如文化、教育、卫生、公共活动场所等服务设施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这样的中心村才能更好地聚集人气。第二要区别对侍、分类推进。乡镇规划区范围内的中心村应经城镇或集镇为标准,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避免形成城中村,将来又大拆大建,造成浪费。对在92年以来撤并的乡所在地,要做为重点中心村、搞好规划建设,将其建成有一定辐射能力的中心村。对成长性较好的中心村,要优先编制规划。

3、破解宅基地制约瓶颈。土地问题解决不了,再好的规划也只能停留在纸上。在国家严格的土地管束政策和集体土地承包到户30年不变以及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多得约束下,解决中心村建设用地确实困难重重。可以在征、调、并、换四个字上做文章。征:也就是采取大渡口镇新丰村,张溪镇兰田村河边新村的做法。调:运用大稳定,小调整的政策让被集中征用的组、户土地得到补充:鼓励农户间协商调剂;利用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调整机遇,把中心村建设用地调进来,预留足。并:

通过并村并组,把那些规模过小,适宜合并的村组整合起来,从体制上解决居民跨村组流动问题。换:坚决执行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的政策,有条件的地方整体搬迁。积极争取土地复垦项目和城镇土地增加、集体用地减少项目,实现占补平衡。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探索挖掘政策的含金量。

4、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村庄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家家户户和方方面面,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模式和方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中心地规划和建设工作的领导,出台中心地建设的相关文件,完善工作措施,落实扶持和奖励办法,有效推进中心村规划建设。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的主体作用。村两委加强自身建

设,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引导组建中心村建设理事会、监事会,让那些有威望、办事公道的村民出面自己管理自己

5、各级政府要加大村庄建设的投入力度。村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村民建房资金可以自筹,困难群众可以适当补助,但村庄的道路、路灯、管网、绿化、环卫、文化休闲等公共设施靠村集体和村民是无法解决的。建议村庄的公共建设由中央、省给予专项补助解决,日常维护费用由县、乡全权解决;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真正能建得起来,保持得下去。

第二篇:模拟卷以_十五_建设规划为抓手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以“十五”建设规划为抓手 促进中医机构科学提速发展

泰州市卫生局

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药工作的主阵地,对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级泰州市成立后,特别是“十五”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中医药局的领导下,以“十五”中医机构建设规划为指导,加强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设备、人才、专科、科研、新技术项目、教育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中医机构综合服务功能、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回顾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之路,我们感到“十五”中医机构建设发展规划是重要抓手,指导着我们认真落实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江苏省发展中医条例》提供了重要平台。

一、强化规划意识,以科学的决策确保中医机构协调、稳步、健康发展

“十五”之初,省发改委、省中医药局从全局及长远发展的高度提出制订“十五”中医机构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后,我们高度重视,首先提高认识,加强了对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了对中医药条例的学习宣传,进一步统一认识,使大家认识到规划是对一个区域、一个机构建设发展的全面、整体、长远的决策、部署,一定要把握好制定建设发展规划对于指导中医机构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由分管领导负总责,中医处具体负责全市规划制定工作,指导、协调、督查规划制订工作。各中医院一把手亲自挂帅,成立了由办公室、计财、医教、行政等科室的精干人员组成的工作班子,具体负责修订工作。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务使规划遵循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切合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具有先进性与导向性。为此,大家都十分注重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为了制订好规划,我们一方面组织各地先后至苏南、广东等地发展与建设较好的中医院、综合医院观摩、考察,一方面开展调查医院的家底,摸清基础情况,剖析存在问题,调查医疗市场行情和群众需求情况,调查与医院建设相关联的社会、经济及周围环境情况,进一步分析中医、医疗卫生行业建设发展新趋势。在此基础上再来规划中医机构发展,提出“十五”奋斗目标。建设规划初步形成后,各地召开各种形式的论证会,听取意见。充分征求计划、建设、财政、人事、物价、文化等部门专家、领导意见,并请有关领导专家现场指导。特别是基础建设工程均经反复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力争既具时代气息,又切合实际情况。

二、狠抓规划实施,合力推进中医机构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一个好的规划,能科学地指导事业的发展。“十五”中医机构建设发展规划科学地展现了“十五”期间中医机构基本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确当地提出了“十五”期间中医机构人才、专科、设备、科教等方面发展的宏伟目标,是这一时期中医机构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及规范。但如何将规划变成现实,付诸实施,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规划出台后,在省中医药局的指导下,我们将实施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我局及所辖各市、区卫生局积极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中医政策、加大对中医医院扶持力度;规划中的主要项目列为我局中医考核目标加以推进;每年一度的中医医院不定期重点检查将规划实施情况列为重要内容加以督查,积极开展多种管理活动来推进中医医院的各项建设工作。中医医院也将规划的实施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订计划,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分段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建三级中医院,建成全市中医医教研中心。泰州市中医院原为县级市中医院,综合实力较弱,地级泰州市成立后对四市三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明显不足。建成三级中医院,真正成为全市中医医教研中心,带动全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围绕此项工作,我们首先调优调强中医院卫生资源。2001年底,经充分调研,市政府批准将泰州市三院整体划归泰州市中医院,实现区位、人才、专科、设备等的优势互补,综合实力与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为三级中医院创建打下了基础。其次,调优调强领导班子。经充分酝酿、考察,我们为合并后的中医院及时配备了领导班子。事实证明,这届中医院领导班子事业心、进取心都很强,讲团结,善管理。这为中医院创建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第三,加强指导,热情扶持。合并后的泰州市中医院创建三级中医院的热情高涨,市卫生局积极扶持,加强指导,局领导亲临中医院作战前动员,经常深入中医院调查研究创建工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中医处的同志也经常深入一线现场指导。市中医院有效地整合资源、磨合关系,上下一心,对照三级中医院建设标准,加强基础管理及二级学科建设,提高内涵质量,加大人才培养及对职工培训的力度,发扬中医特色优势,成立许氏骨伤研究所,医院120与公安110实行联动,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医院规模、管理、技术质量水平、科教等上了新的台阶,2003年底顺利通过省专家组三级中医院评审验收。近期正在争创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泰州市中医院年门诊量达26万人次、住院6323人次、业务收入6460万元,比合并前分别增长18.2%、48.2%、56.6%。专业设备达到2572万元。建有省、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4个,有省名中医2个,市名中医8个。获国家级中医科研立项1项,取得省、市科技进步奖9项,市级科研立项9项,引进新技术项目73项。每年接受实习生100多人次。至此,泰州市中医院作为我市中医医、教、研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

(二)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成花园式、现代化中医医院。一是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各中医院的征地与基建项目,政府均按规定减免规费。姜堰中医院新门诊楼政府给予1000万元的两年贴息贷款。靖江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被靖江市人民政府列为2003年为民办实事工程,给予了500万元的贴息贷款。泰州市中医院北院拆迁,政府给予了最优惠的政策,给予1200万元的补助并及时规划了南院扩建工程项目,给中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保障。省中医药局划拨的建设项目专项经费推进了我市中医院基本建设工程。二是积极筹集资金。近几年,各家中医院在基本建设项目中共贷款4240万元,自筹资金2356万元,职工集资500多万元。三是加强工程管理,调整医院布局。在建设工程过程中注意抽调精干的素质高的人员负责基建工作,工程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完善各项审批手续。内部设计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安全卫生节约、布局合理。加强监理,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部分建设工地被列为省文明建设工地。靖江市中医院扩建2500平方米的后勤、制剂综合楼已投入使用;征用天伦染织有限公司等单位土地7亩,扩建12000平方米的门诊综合楼也将投入使用。泰州市中医院北院拆迁,医院在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支持下及时调整建设规划,西征6600平方米土地,规划新建100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姜堰市中医院东征8888平方米用地,封闭阻断其间585平方米的青年路,新建16000平方米的门诊楼今年将投入使用。兴化市中医院7680平方米病房大楼已投入使用,原病房楼部分作为行政办公用房,医技楼调整为急诊、药剂综合楼。各家还对现有门诊、病房楼进行改造,完善设施;投资建造绿化带,进行环境美化。一个个规划有序、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崭新中医医院正在我市崛起。

(三)努力构建人才建设高地。泰州市为后成立的地级市,中医、医学人才匮乏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十五”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强中医机构人才建设工作,努力构建人才建设高地。一是引。“十五”初期泰州市中医院在全国公开招聘、引进学科带头人13名,靖江市中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7名。二是培。姜堰市中医院1名同志入选国家中医药局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养项目。目前正在积极准备第一阶段的评估、考核。积极开展名中医评选活动,“十五”以来,我们除积极参加省名中医评选活动外,开展了泰州市第二轮名中医的评审。中医机构有7名同志入选省名中医,12位同志入选市级名中医,营造了中医临床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开展评选中医重点人才和后备人才活动。2002年经个人申报,各单位初审,并请镇江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实行双盲法评选,各中医院有7名同志入选。我局还与各单位签订了人才培养合同,联合加强培养。三是聘。各单位均聘请已退休名中医,确有专长老中医留职工作,给予比较优厚待遇,配备助手,将老中医学术经验发扬光大。靖江市中医院名老中医会诊中心,经常组织名、老中医联合攻克解决疑难重症问题。部分单位还聘请医学专业的知名专家来院指导工作,带动中医院中西医结合水平的提高。

(四)加大设备投入,提高综合服务功能。我局每年进行泰州市大型医疗设备的论证会,在相同条件下,大型医疗设备优先向中医院配置。积极组织中华慈善机构对中医机构捐赠医疗设备项目活动。“十五”以来,在省中医药局的扶持之下,我市各中医院在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积极筹资,购置了螺旋CT2台,C臂X光机4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台,ICU设备3台,彩超2台,引进电子触摸查询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设备8台套;还添置了眼底成套设备、纤维结肠镜、关节镜、膀胱镜、多功能麻醉机等医疗设备,总计投入4253万元,超过2000年的设备总值。各中医院已基本实现集办公、医疗、财务、医保为一体的网络化管理。医疗设备的投入提高了中医院的诊疗水平与综合服务功能,推进了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

(五)加强重点专科建设。2002年,泰州市中医院眼科、姜堰市中医院骨伤科被列为省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单位。2003年,我局出台了《泰州市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与管理办法》,成立了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委员会。按照评审办法,2003年组织评审全市中医重点专科5个,使中医医院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增加到10个。我们还加强对重点专科的管理,每年进行追踪调查,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近4年省、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加强建设,努力做大做强,共投入资金656万元,引进与培养高层次人才15名,病床使用率平均在85%以上,获省市级科研成果12项,发展态势良好。

(六)实施科教兴医战略。中医事业要发展,科教是先导。近几年我们加强了科研、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积极组织省及国家级科研课题审报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市级科技进步奖及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的评审,悉心组织、热情鼓励扶持中医药科研攻关。每年举办市级及以上学术会议、培训班近30场,每场平均参加人数100人次以上:每年出版《泰州医药卫生》期刊6期,计90多万字。这些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十五”以来,我市中医院共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02项,获国家中医药局科研立项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奖1项,省中医药局科研立项1项,取得市科技进步奖19项,市级科研立项18项。泰州市中医许氏骨伤研究所研发特色制剂10余种。各中医院继续教育参加率100%,合格率95%以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率100%,合格率80%。临床医生本科学历比例达52%,护理大专学历比例达36.75%,分别比“九五”期末提高17与21.75个百分点。每年共接受实习生、进修生200多人次。随着科研教育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护理质量等也在不断提高。

(七)切实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中医机构新风尚。近几年,我们加强了中医院及综合医院的服务体系及行风建设。开展万人评医院、明查暗访等活动,制订下发“泰州市重点医院便民惠民诚信措施”,组织泰州市医院“十佳”服务窗口评选活动,并向社会公开了泰州市医务人员廉洁行医八不准的规定,开展了以药品纠风为主题的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各家中医院进一步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泰州市中医院扩建了门诊大厅,重建了门诊服务流程,经常开展医、护服务演示与培训,促进服务的规范化。兴化市中医院推行“入院有人接,住院有人办,检查有人陪,出院有人送”系统化服务措施,推出了一站式服务模式。靖江市中医院完善分楼层挂号、收费、取药服务,方便了病人。姜堰市中医院注意树立正面典型,开展了“向人民的好医生、省名中医张志英同志学习”的活动。各中医院制订多项承诺制度,并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开。兴化市中医院在兴化市直5家医疗单位中带头向社会进行“禁止收受红包、禁止乱收费”的公开承诺。近几年,在泰州市万人评医院活动中,中医院连年获得好评。在今年15家医院参加的万人评医院活动中,泰兴市中医院获得最好成绩,各中医院平均综合满意度89.24%,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肯定。

三、实施“十五”建设规划,我市中医机构获得了快速发展 我们积极实施中医机构“十五”建设规划获得了明显成效,中医机构“十五”建设规划提前一年全部得到实施,带动了全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全市5家中医院“九五”期间占地62898平方米,现占地81896平方米,扩征18998平方米;“九五”期间建筑面积64088平方米,现建筑面积达105068平方米,扩增40980平方米。2004年门、急诊人次90.95万,住院20353人次,分别较“九五”期末增长6.6%、23.19%;业务收入达19192万元,较“九五”期末增长50.45%;药品占业务收入比例平均55.3%,较“九五”期末下降4.36个百分点。专业设备总值7882万元,较“九五”期末增加118.01%。“十五”以来,中医院入围省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由“九五”期末的5个增加到10个;新入选省级名中医7人,市级名中医12人,省333人才培养对象1名,市311人才培养对象22名,市级重点人才与后备人才培养对象7名;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级中医科研立项1项,省级中医科研立项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9项,市级科研立项18项。泰州市中医院跻身三级中医院行列。中医院的发展带动了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全面开展。全市建成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县)2家,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县)创建单位1家,泰州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两个。开展了第二轮泰州市中医工作合格乡镇创建工作,有18个乡镇通过新标准的验收。创建综合(专科)医院示范中医科室4家。

我市“十五”中医机构建设围绕规划制订及实施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促进了中医院的健康、稳步、全面、协调发展,为以后的发展攒足后劲,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我们将加紧“十五”建设规划实施的扫尾工作,与此同时规划未来,争取“十一五”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三篇: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简称赣南,是一块有着845万人口、3.94万平方公里面积的红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这里演绎了中国革命最为悲壮、最为辉煌的历史。改革开放后,赣州革命老区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2004年9月,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时度势地作出了《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

定》,对系统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并制定了《赣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主要内容是: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训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动力,塑造新风貌;以“三民”(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简称“五新一好”。通过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平台,把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具体实践。规划到2010年,使赣州60%的村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一、目标任务村庄面貌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改变村庄面貌是农民的迫切愿望。从赣州实际出发,我们提出的目标任务是:

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2006年底以前完成村镇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80%,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

三是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圩镇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村庄改造面实现60%以上,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四是按一户一宅、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民房建设,使60%的民房达到方便生产生活、凸显风格特色、一户一厕、人畜分离。同时,引导农民拆除“空心房”,依法、有偿、自愿流转宅基地。

二、基本原则

一是规划先行、政策引导。以规划为龙头,抓紧编制全市小城镇体系总体发展规划,以自然村为单位编制村庄规划,严格按规划推进村庄整治。

二是群众为主、政府扶助。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分户建设项目以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形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投入机制。

三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意农村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区别,凸现农村特色,避免城乡一体化变成城乡一样化;注意乡镇与乡镇之间、村庄与村庄之间的区别,做到风格各异、百花齐放。

四是量力而行、分步到位。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进行。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注意因时、因地制宜,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新村镇建设。

三、主要做法

(一)政府推动。一是宣传发动。二是物力财力文持。市、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并把村镇规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免费为村庄和农户建房提供规划。同时,采取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截止2005年12月份,全市己累计投入新村镇建设资金7.9亿元,其中财政安排1.6亿元,专项资金投入1.2亿元,社会筹措资金(包括农民自筹)5.1亿元。三是加强指导。市、县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与村庄整治相关的部门参与其中,并分别制定支持参与方案。各个乡镇成立建设管理所,负责日常管理。我们还与高校合作,邀请其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帮助规划编制工作。

(二)农民自主。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一是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在村庄整治中的参与权。如进行村镇规划时,吸收村民代表参与,既加强对农民的规划意识教育和规划知识培训,又提高农民对规划的认同度及今后的执行度。二是鼓励农户自主申报改造项目。对群众自愿申报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村庄,不列入整治改造范围。三是鼓励农民投资投劳。把政府的物资和资金支持,与农户自己完成的工作量挂钩,多完成多补助,少完成少补助,不行动不补助。

(三)理事会运作。在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成立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作为社会服务型组织,主持村庄整治和调解矛盾纠纷。理事会成员由群众民主推选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中青年积极分子组成。政府指导理事会制定章程、建立制度、规范运作。会昌县西江镇河背村唐屋小组实施“空心村”整体改造时,依

靠理事会做工作,涉及三个姓氏的54户搬迁户很快就达成了统一拆屋、统一规划、统一新建的协议。

(四)全社会支持。动员和组织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尽其所能地为村庄整治提供支持和服务。如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捐资捐物,等等。今年上半年,我们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市、县、乡万名干部下基层帮助新农村建设,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下一步,我们还将按一村一名的标准,大规模地培训和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指导和帮助新农村建设。

(五)选准切入点。我们首先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的“三清”工作,彻底整治农村脏、乱、差,美化净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清”起步后,我们重点抓好村镇规划,分期分批推进改路、改水、改厕的“三改”工作。“三清三改”的巨大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村庄整治乃至整个新农村建设比较顺利地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我们注意培植具有指导作用和启发效果的示范点,以典型引路带动面上工作。

(六)建章立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实行规范操作,使新村镇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发展的轨道。先后制定了《赣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赣州市农村建房施工质量指导手册》等纲领性文件和技术规范文件。其中《发展纲要》还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四、主要体会

赣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村庄整治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这场深刻的农村变革任重道远、艰巨复杂,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以推进。

(一)要创新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也是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只有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避免政府包办,村庄整治才能持续有效地推进。赣州在村庄整治中,政府虽强力推动和大力支持,但没有包办代替,更没有强迫命令,而是把动员和组织群众贯穿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从而使村庄整治很快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要创新思路,坚持科学切入、循序渐进。村庄整治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同时干部群众认识和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必须注意选准工作切入点,以迅速打开工作局面。赣州从“三清三改”起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些事情,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农民群众最迫切希望做好的。特别是“三清”工作,简便易行,立竿见影。“三清三改”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我们又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村庄规划建设上来。实践证明,这种工作思路符合赣州的实际情况,也符合村庄整治的客观规律。

(三)要创新模式,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首先,要突出农村特色。如,在编制规划时,我们坚持“一个保持、两个突出、三个不搞、三个配套”的原则。即保持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农村田园风光;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基础设施配套,社区服务配套,房屋设计配套。同时,要因乡镇、因村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不搞一刀切,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比如,我们对村庄改造实行“一村一策”,采取“空心房”整治、村庄整治改造、整体拆旧建新、建设农民社区新村和自然生态农庄等多种建设模式。此外,我们还设计提供了150多种户型供农民建房参考,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四)要创新机制,坚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艰巨浩大的系统工程。科学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所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需要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五)要创新方法,坚持整体推进,务求实效。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也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内容。但是,村庄整治不能涵盖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容。实际工作中,一定要防止“三个倾向”:一是防止村庄整治等同于新农村建设的倾向。要在突出村庄整治这个重点的同时,注意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其它各方面工作。二是要防止政府包办的倾向。三是要防止急躁冒进的倾向。同时,还要注意防止以点带面变成以点代替面。

一年多来,全市村庄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整治改造村庄4025个;累计完成264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及1046个行政村、16794个自然村规划的编制;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7.9万处;完成村庄改水6718个,改厕10.3万座,受益人口达74万;完成通村公路3580公里。经过这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根本改变,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指导思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启动并推动这项工作,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正是基于这么一种认识,我们始终坚持“三个符合”,即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当地群众的利益愿望,不搞强迫命令,不做表面文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确保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赣州村庄整治尽管有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说才刚刚起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虚心向兄弟省市学习,全面、扎实、稳步地把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第四篇:以提案为抓手推动政协工作

以提案为抓手推动政协工作 取得实效的探索与思考

本届政协是政治文明建设蓬勃发展、政协工作开拓新局面的最佳时期,中共中央两个五号文件都对提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央两办转发了提案办理工作意见,本届之中召开了两次全国提案工作会议,贾庆林主席两次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这一系列的新举措营造了政协工作的良好环境,为政协工作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案工作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提案是人民政协和委员行使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协助党和国家机关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在提案工作中,市政协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方针,围绕中心开展调研,适时组织提案督察,运用提案参政议政,落实提案为民办事,以提高提案撰写质量、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为重点,推进政协全面工作不断创新,在我市物质、政治、精神、社会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领导重视,提案摆上重要位置

本届政协加强对提案工作的领导,把提案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以提案工作为抓手,与政协的其他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掌握提案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具有经常性时效性特点,积极主动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提案工作加强领导,赢得了各级领导对提案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是市政协常委会每年把提案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明确一名副主席分管提案工作,常委会和主席会定期听取提案工作汇报,按照“提案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办理既要注重答复、更要注重落实”的要求,针对新时期提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研究改进意见。不仅政协全委上的提案工作报告,由政协副主席代表常委会来作,而且重点提案由主席会议督办。

二是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提案工作,把提案办理作为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渠道,作为倾听民声、汇集民智的快捷途径,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有效手段,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建立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提案的办理。每年全会结束后,市委,市政府会同市政协召开提案交办会,部署全年的提案办理工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提案办理,除重点提案按规定由市领导牵头办理外,有的提案主要领导还亲自办理。对综合性较强的提案,市委办、市府办一般都自行办理;对专业性较强的提案,由有关部门提出办理意见,分管领导牵头协调办理,特别是每年五件以上提案办理单位的过堂会,多位分管市长到会听取汇报,协调处理相关事宜。

三是各承办单位自觉把提案办理作为重要政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确定领导分管,落实责任处室或责任人,采取集体研读、登门走访、电话联系、书面征询意见等方式,主动和委员沟通,在取得共识后再进行办理。许多承办单位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召开提案办理见面会,面对面座谈交流,对反映的问题,当场提出解决方案,责成有关职能处室予以落实,成效明显。

实践表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不断深化对提案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上有位置、组织上有保障、措施上有考评、办理后有效果。

二、夯实基础,提案质量明显提高

质量是提案工作的生命。提案撰写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提案者能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市政协始终把提案质量摆在首要位置:一是部署安排“早”。在每年全会的前一个季度,发征集通知书和提案参考题,以便委员早作准备。二是知政强调“明”。举办报告会、学习讲座、邀请党政部门领导通报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条件。三是引导选“准”题。围绕党政工作重点、改革难点、群众关注热点、易被忽视的冷点,又是委员自己熟悉的领域去调研。四是坚持调研“实”。调研的力度决定提案的深度,决定成效的大小,组织委员深入调查研究,在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后提出提案。五是论证提倡“辩”。在仔细分析系统比较中提出可行的建议。着力写好建议部分。办提案就是办建议。六是群策“选”重点。每年精选五件重点提案。通过五件重点提案的办理,推动当年五大突出难题的解决。七是转化注重“优”。将全会、常委会、专委会会议上委员的发言提炼为提案。把重要的提案、建议案及时用《政协信息》转送市主要领导。八是激励突出“奖”。本届政协先后两次对质量高、办理效果好的优秀提案进行了通报表彰,实行典型示范带动。

实践表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动脑筋,精心组织一大批高质量的提案,参政参到了关键处,议政议到了点子上,事半而功倍。

三、与时俱进,办理形式不断创新

提案工作涉及到全体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协专委会和办理提案的市委市政府机关的有关部门,贯穿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主要职能的全过程。提案委在具体工作中找准角度,善于争取和创造条件同方方面面合作,在委员———政协———政府三者之间形成协商、协调互动的良好氛围,在交流中增进共识,在沟通中加强协作,在协作中推进工作。

提案委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克服“见事不见人”的现象,将提案工作与调研、视察、协商、讨论、情况通报等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使办理工作的全过程成为与委员互动的全过程;将相关提案分送各专门委员会供其主办常委会,主席会协商议题调研参考,既利于各个专委会工作,又有利于提案建议得到落实;召开党派、团体、政协专委会参加的提案工作座谈会,通报情况,交流经验;通过承办单位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重点提案督察、上门走访等形式,推动提案的办理和落实;主动邀请新闻单位参加提案工作的有关活动,通报提案工作情况,不断加大提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在政协网站向社会公开所有提案及办理情况和结果,推进办理工作政务公开;提案办理工作基本实现了查询、交办、答复、督查、监督、沟通的电子化,信息整合程度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全面提升办理工作电子化水平;各单位在办理工作中也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提案公开答复会、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督办制度、知情知政报告会及承办单位的“办理手册”、“滚动式办理”等,对提高办理工作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实践表明,密切合作,高效协调,不断创新办理形式,发挥群体优势,有力地促进了提案撰写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循序渐进,运行机制逐步完善

提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多年的积累在提、办、服务三个方面基本形成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 “四个体系”:一是领导责任体系。来自各界别的委员决定了提案内容的广泛,也决定了提案工作的广泛性,往往涉及几个乃至更多的政府部门。如此广泛性的系统工程,若无各级党政领导重视,提案办理就会停留于重答复、轻落实的低层状态,流于形式。扬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层层负责的领导责任体系,建立了一个切实加强领导共同支持负责的领导责任制度、督办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二是质量保证体系。从提案工作的提、办、服务三个方面都强化了质量管理,撰写提案强调精品意识,选题、立意、调研、论证、行文力求做到求真、求实、求准,力戒即兴而作,泛泛而谈;审查立案注重大局意识,以严谨、审慎的态度,从服务大局的出发点来确定提案的分类、确定立案与否,力戒简单草率,马虎从事;提案的办理、答复,坚持诚信意识,对委员的提案,力求实实在在地去办,而不是只停留于答复。对委员的承诺,力求实实在在的兑现,而不是答过就了事。三是协调运作体系。这种协调运作,不仅仅表现为提案办理的原则、方法、过程、时限、答复等各个环节,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工作之中。首先,提案委沟通提办双方信息,协调双方关系,形成互动的良好局面。其次,政府各部门实现一把手关注、重视、了解提案办理的进展以及落实情况,尤其是对办理难度较大的重要提案实行了重点办理;同时,逐步建立提案的网络化管理系统、提案办理质量评议制度、提案落实考核评估系统,提高提案办理工作的实效性。四是跟踪反馈体系。提案数量之多,A类B类跟踪反馈件件到位。并筛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重要提案进行督查,以收到以点带面、以重点促一般的效果。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更为广泛地宣传政协提案工作,宣传提案办理实效,既使提案工作面向社会,面向群众,为更多的人所认识所理解,同时也将办理工作置于更广泛的监督之中,使提案工作的社会功效和综合作用在深度和广度上得以拓展。

实践表明:领导重视、加强质量管理、强化协作、注重反馈,逐步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是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体现,是务实创新跃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

随着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案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提案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程序,都还会出现一些需要我们探索和解决的新问题。我们要以中共十七大精神为引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方法,使提案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进一步提高提案工作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提案撰写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水平,要注重实效。增强提案者的政治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引导提案者科学选题,深入调研,使提案更加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前瞻性和艺术性。要注重发挥整体优势,加大跟踪办理提案的力度,讲求实际效果。评价提案办理质量,一方面看办理提案者的态度,一方面看承办单位办理提案的实际效果。在大量的服务工作中,要把功夫下到实处,不搞花样文章,认认真真服务,扎扎实实办事。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提案工作机制。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创新完善提案工作规范。认真总结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些各具特色的做法,参考修改后的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适时对扬州的提案工作实施细则作相应的修改,因地制宜,通过制定一些细则、办法来规范。要以修改提案工作规范为契机,对现有的各项工作方法进行认真地审视,研究哪些可以进一步系统化、程序化,不失时机地上升为工作规则,进一步推进提案工作的理论、机制、方法创新。

3、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提案工作队伍素质。要注重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界别的特殊作用和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委员来自各方面有丰富阅历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领导干部,提案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这就更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提案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2008年政协换届,一大批新委员走上参政议政的舞台,要做好培训工作。提案工作干部要树立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养成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不断拓宽视野,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提案网络管理系统,逐步提高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提案提交、提案交办、提案答复,逐步实现提案工作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管理科学化。

4、加大提案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政协工作社会影响。要大力宣传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积极通过提案参政议政的真知灼见和社会责任感,大力宣传承办单位办理提案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大力宣传提案落实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注重宣传工作的经常性,既要做好大会期间的集中宣传报道,又要做好平时经常性的宣传报道;既要报道提案内容、办理情况,又要全方位、深层次挖掘提案中蕴藏的资源;既要注重运用传统的宣传形式,又要注重开发网络等新的传媒手段,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载体的宣传,通过广泛、持久、深入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提案工作的认知度,让社会更加了解政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了解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了解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了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从而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汇集起“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滚滚洪流。

第五篇:以巴山精神为引领 积极推动铁路改革发展

以巴山精神为引领 积极推动铁路改革发展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重要基础设施,它的改革不仅影响自身未来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也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原铁道部的撤销,铁路总公司的成立,铁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面对实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货运组织改革等新形势,更需要一种精神引领引导干部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对于我们西安局来讲,要以继承和弘扬巴山精神为引领,筑牢思想共识,推动改革发展。

一、弘扬巴山精神,为推动铁路改革凝聚统一的思想共识

铁路改革需要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能够起到思想保证作用的必然是人们对一种价值观念的认可和共同的追求。巴山精神从孕育到形成和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与时俱进,与铁路同行,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各种思潮如何冲击,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始终没有变。当前在铁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弘扬巴山精神有利于全路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深刻理解货运组织改革的重大意义,达成思想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能够极大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弘扬巴山精神就是要全路干部职工明确货运组织改革的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把总公司党组关于货运组织改革的决策部署变成大家的思想共识和共同行动,使全路干部职工在思想达成一致,行动上达成一个目标。党校要充分发挥理论研究作用,深刻挖掘巴山精神的时代内涵,探究巴山精神与推动铁路改革的内在联系。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白:学习巴山精神就是要树立巴山铁路职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追求在目前体现为理解、支持铁路改革,从而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总公司党组的总部署上,把弘扬巴山精神所激发的热情投身于铁路改革之中。

二、弘扬巴山精神,为铁路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铁路改革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巴山精神可贵之处就在于创新。巴山铁路干部职工的实践、特别是创新实践是巴山精神产生、发展的不竭源泉。没有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巴山铁路干部职工在艰苦环境中的创新实践,就不会产生巴山精神这样闪烁着时代光芒的先进精神成果,一旦产生,就以其巨大的精神力量引领、鼓舞、激励铁路干部职工投身铁路改革新的伟大实践。当前我国铁路正处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向市场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铁路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破解这些新难题就是要弘扬巴山精神。向巴山铁路职工那样勇于创新。首要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具体就是按照盛光祖总经理在全路货运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转变”的要求,即:铁路货物运输要从以大宗货物为主的货物运输向全方位物流承运转变;铁路运输组织要由按计划组织运输的生产模式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干部职工要由坐等客户上门向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转变;工作方式方法要由传统习惯向提高效能的方向转变。把实现“四个转变”成为我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其次就是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向巴山铁路职工那样抓住机遇、战胜挑战,耐住寂寞,艰苦奋斗,勇于奉献,从而为铁路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的动力。党校要发挥干部培训的优势,在各类培训班中,特别是在领导干部培训班中要引导学员以弘扬巴山精神为引领,深入开展“铁路走向市场”大讨论活动,引导领导干部破除铁路走向市场过程中的思想上的误区,要打破旧框框老套套,树立“敢闯敢创”意识,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来推动铁路改革。

三、弘扬巴山精神,为铁路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铁路改革需要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巴山精神在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积聚了浓厚的人文因素,铸就了以大写的“人”字为核心的巴山铁路之魂。巴山精神强大人文力量,使巴山铁路人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成绩:连续34年无安全事故、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95项局级以上荣誉称号。在深化铁路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当前推行货运组织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会遇到计划经济体制的重重堡垒,意想不到的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靠少数人或一部分精英来完成。这就需要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全心身投入。当前要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热情,就是要体现巴山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始终把关爱职工、尊重职工、依靠职工、塑造职工、发展职工作为推动铁路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和法宝,以强大的人文力量,凝心聚力,为铁路改革提供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广大职工有“我是铁路人,铁路改革我做主”的主人翁的荣耀感;有“我是铁路人,铁路改革我担当”的主人翁的责任感。目前就是要针对货运组织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让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破解难题的办法和措施,推进货运组织改革向纵深发展。党校要强化理论宣讲优势,围绕“弘扬巴山精神、推进铁路改革”这一主题,面对面向广大一线干部职工进行宣讲,讲清 “巴山精神是铁路人的荣耀和财富、铁路为什么要改革、铁路怎样改革、铁路改革依靠谁和为了谁”等问题,引导干部职工真正理解、支持铁路改革,以实际行动把总公司党组推进铁路货运改革的总部署落实好、贯彻好。

下载以规划为引领以村庄整治为抓手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规划为引领以村庄整治为抓手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特色城镇化引领新农村建设

    以特色城镇化引领新农村建设润城镇位于阳城县城东沁河东岸,占地面积72.1平方公里,全镇共有32611口人,29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1707亩。2009年末,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6600万元,农......

    以“三个一体化”为抓手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以“三个一体化”为抓手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统筹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以项目为抓手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项目为抓手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兴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贾利华“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怎样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取......

    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新农村建设的抓手

    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新农村建设的抓手 中共宁阳县委书记刘卫东 近年来,我们宁阳县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破解“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积极探索,不断......

    以五好为抓手 加强支部建设(推荐5篇)

    以五好为抓手 加强支部建设 2004年7月,随着大宁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成立,社工联合党支部在街道党工委的关心下破土而生。 社工联合党支部现有党员二十九名,预备党员三名,申请入......

    以民生工程为抓手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以民生工程为抓手 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XX县以民生工程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 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组的统一部署,县委宣传部紧扣自身工作实际,自4......

    以“四个文明”为抓手推动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地生根

    以“四个文明”为抓手推动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地生根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2-000-02 摘要 新时期,作为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国有企业,已进入全......

    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范文)

    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张福山 新发朝鲜族乡是全区唯一的朝鲜族乡,素有“歌舞之乡”和“水稻之乡”的美誉, 301、111两条国道贯穿南北,地理位置优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