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

时间:2019-05-13 15:2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

第一篇:浅谈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它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因此,它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许多学生在考试中无从下手失分严重,那么,怎样才能作好这一题型呢?我认为

应掌握三个环节,即读、找、答。

一、读解题的基础

⒈阅读教材正文和设问

第一遍要细读,要注意对材料作具体分析。要了解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必须像语文课分析古文一样,对每句话每个字词都要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万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

第二遍,结合设问重点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解析定向化。设问的定向作用表现在:①确定信息提取方向,帮助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搁置其余信息。如年高考第题所引《南海县志》和《捷报》的两条材料,信息量相当大,但设问只要求考生从中提取与继昌隆缫丝厂创业与经营有关的信息。②确定与相关知识联系的方向。如年第题有一问是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这实际上就是规定考生要用有关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陕甘宁边区遇到的困难的知识来解析材料。③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如年第题第②问要求考生比较年和年的几组统计数字,比较二字就确定此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正因为设问为解析材料确定了方向,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再回过头来有重点地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⒉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字。

⑴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如阅读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朝代的史料,同一朝代就是考生解题所必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再如:以下材料是肥水之战前,前秦君臣对战争形势的分析,这里就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材料的历史背景。因此,对这些说明性文字,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⑵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和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材料的原文一般很长,试题中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次要的,两边所剩的肯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找解题的关键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⒈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

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例如:年高考题题有关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材料,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概括出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情况。因为材料很长,可将此材料分成四段,分别找出各段包含的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⒉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

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中的重要史实和观点相对照,确定材料所述与教材的具体章节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再深入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读材料,解析的大方向就有了,回答问题就不难了。

⒊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推测判断,得出答案。这样,从设问到材料,再从材料到设问,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三、答落脚点

⒈解答好每一个问题是关键。

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解析题设好几问,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它总是便迎刃而解了。因此,答第一问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确。

⒉坚持论从史出。

即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同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

第二篇:2016事业单位申论技巧:申论概括题解题步骤详解(精)

2016事业单位申论技巧:申论概括题解题步骤详解 【导读】

2016年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事业单位申论热点、2016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写作技巧等,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申论概括题解题步骤详解,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申论答题技巧和申论写作技巧。更多热点话题可以关注天津事业单位招聘网, 参考往年题型,查看正确解题技巧与应用。

考生在备考事业单位申论考试中,申论概括题解题步骤可以分为:厘清题意、筛选材料、定位关键词、提炼关键词、信息分类五个基本步骤。这五个步骤根据题目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点。问题比较晦涩的题目厘清题意最关键;材料多、乱的筛选材料最困难;信息量分布过散的材料定位关键词比较重要;内容比较通俗具体的材料提炼关键词要注意,信息量过多的恰当的分类是重点。接下来,听小编的详细讲解吧。

>>>推荐阅读:天津事业单位考试<<< >>>历年天津事业单位真题请查看:历年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真题汇总<<< 第一步,厘清题意

厘清题意也就是仔细审题,看看题目中的重点词汇,确定提问的对象、范围、答题的要求等,这也有助于我们下一步去寻找材料。

例题:请你结合给定材料,简要归纳我国受教育权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概括成汇报提纲,供领导参考。要求:条理清楚、简要扼要,字数不超过150字。

此题目要求概括受教育权不平等的原因,因此能确定答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教育权和不平等这两个关键词,且可以剔除对策等其他答题要素。

第二步,筛选材料

材料是我们作答的基础,但答具体题目时,要学会筛选材料,材料包括了很多答题要素,有些材料主要是论述问题,有的主要论述对策,有些就是示例。厘清题意后,首先要找到和题目有直接的、明确联系的并且信息量很集中很大的材料。如果这些材料提供的信息量不够,再去找那些和问题间接相关的材料。

天津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信息/备考资料),实时更新。>>>考试报名请查看:天津事业单位考试报名<<< 第三步,定位关键词

确定与题目相关的材料后,再对材料进行分析。因为问题不一样,所以关键词并没有固定的内容。但是选择关键词有几个常用技巧:1.出现频率特别高的;2.比较抽象的大的概念;3.语言表达比较规范的。

第四步,提炼关键词

有的材料中虽有答题信息,但是并没有比较抽象的关键词,而是比较零散具体,并不能直接作为答题语言,所以考生要进一步提炼关键词。

第五步,信息分类

以上三四步可以认为是在选择关键词,选择完关键词之后可以用关键词作为中心来收集信息点,将信息进行分类,关键词中最重要的一些词可以作为每条信息点的主旨词或主旨句。其它的信息都可以围绕这些主旨词句展开。如果不太好分类的信息,可以将其列在后面,容易使答案清晰明了有层次。

更多资讯,请访问天津事业单位考试公告。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第三篇:数学归纳法证题步骤与技巧实战篇

数学归纳法证题步骤与技巧

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问题是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自然数有无限多个,不可能就所有自然数—一加以验证,所以用完全归纳法是不可能的。但就部分自然数进行验证即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又是不可靠的。这就需要寻求证明这一类命题的一种切实可行而又满足逻辑严谨性要求的新方法——数学归纳法。1.数学归纳法的范围

数学归纳法是以自然数的归纳公理做为它的理论基础的。因此,数学归纳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它能帮助我们判断种种与自然数n有关的猜想的正确性。

2.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的关系

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递推的根据,两个步骤缺一不可,有第一步无第二表,属于不完全归纳法,论断的普遍性是不可靠的;有第二步无第一步中,则第二步中的假设就失去了基础。只有把第一步结论与第二步结论联系在一起,才可以断定命题对所有的自然数n都成立。3.第二数学归纳法

第二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是: 证明当n=1时命题是正确的;

②k为任意自然数,假设n<k时命题都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能推出n=时命题也正确,就可以肯定该命题对一切自然数都正确。数学归纳法和第二归纳法是两个等价的归纳法,我们把数学归纳法也叫做第一归纳法。有些命题用第一归纳法证明不大方便,可以用第二归纳法证明。4.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是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它的依据是皮亚诺提出的自 然数的序数理论,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数的皮亚诺公理,内容是:(1)l是自然数。

(2)每个自然数a有一个确定的“直接后继”数a’,a也是自然数。(2)a’≠1,即1不是任何自然数的“直接后继”数。(4)由 a’=b’,推得 a=b,即每个自然数只能是另外的唯一自然的“直接后继”数。

(5)任一自然数的集合,如果包含 1,并且假设包含 a,也一定包含 a的“直接后继”数a’,则这个集合包含所有的自然数。皮亚诺公理中的(5)是数学归纳法的依据,又叫归纳公理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及举例。2k+1k+2 因为由假设知4 +3能被13整除,13·42k+1也能被13整除,这就是说,当n=k+1时,f(k+l)能被13整除。根据(1)、(2),可知命题对任何n∈N都成立。下面按归纳步中归纳假设的形式向读者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几种不同形式以及它们的应用。

(l)简单归纳法。即在归纳步中,归纳假设为“n=k时待证命题成立”。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归纳法,称为简单归纳法,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里不再赘述。(2)强归纳法。这种数学归纳法,在归纳步中,其归纳假设为“n≥k时待证命题成立”。我们称之为强归纳法,又叫串值归纳法。通常,如果在证明 p(n+l)成立时,不仅依赖于p(n)成立,而且还可能依赖于以前各步时,一般应选用强归纳法,下面举例说明其应用。

有数目相等的两堆棋子,两人轮流从任一堆里取几项棋子,但不能不取也不能同时从两堆里取,规定凡取得最后一项者胜。求证后者必胜。证:归纳元n为每堆棋子的数目。设甲为先取者,乙为后取者。奠基 n=l,易证乙必胜。

归纳

设N n≤k时,乙必胜。现证 n=k+l时也是乙必胜。

设甲在某堆中先取r颗,O<r≤k。乙的对策是在另一堆中也取r颗。有 二种可能:

(1)若 r<k,经过两人各取一次之后,两堆都只有 k-r颗,k-r<k,现在又轮到甲先取,依归纳假设,乙必胜。

(2)若r=k,显然是乙胜,证毕。

上述形式的归纳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如使用不当,往往会发生错误,有两点应注意:第一,在使用归纳假设时防止无形中引入不相干的假设。第二,在证明过程中应注意数学规律的正确性。下面我们引入一个反例,在这个反例中,由于错误的证明导致证得了错误的待证命题。

反倒:证明任意n条直线均能重合成一条直线。

下面给出错误的证明:

证:奠基

n=1时该命题成立。

归纳

利用强归纳法,可以有如下的归纳假设:任意1条,2条,3条,„,k条直线均重合成一条直线,要证 k+1条直线也重合成一条直线,设这 k+1条直线为l、l、„,l,l由强归纳假设得 l,„,l„重合为一条直线,1 2 k k+1 1 k记为 l。又由强归纳假设得l和lk+1重合为一条直线,于是任意n条直线便重合一条直线了。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这里的错误了,这是由于错误地使用了强归纳假设而造成的。具体地说,这是在“l和 lk+1这两条直线重合为一条直线”这一点把强归纳假设使用错了。强归纳假设中并没有包含这一条件,因为我们这里奠的基是n=l,因此待证命题“k+1条直线重合为一条直线”要求对于一切大于等于1的k成立,而上面证明中所假设的l和lk+1重合为一条直线实际上是要求k≥2,这就是错误的所在。

(3)参变归纳法。在待证命题中含有参数的时候,例如P(u,n),则用数学归纳法证明P(u,n)对一切n成立时,在奠基步中,应证P(u,0)对一切u成立。在归纳步中,假设P(u,k)对一切u成立,证明P(u,k+1)对一切u成立。这里,“P(u,k)”对一切u成立称之为参变归纳假设,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参变归纳法,U起着参数的作用。(n+1)3 例

求证当n≥3时有n ≥(n+1)。

本题证明的困难主要在于归纳步骤,无论采用哪种归纳假设,都难于证

明。如果我们对该待证命题施展一定的技巧,把该式中的部分 n写成 u(视 作参数),部分n保持不变,即写成 n n nu≥(u+l),则可用参变归纳法证明当u≥n≥3时上式成立,原命题即可得证。奠基n=3时,对u≥3的一切u均有3 3 2 右端=3u=u+u·u·u 3 ≥u+3u+gu 3 2 >u+3u+3u+1 3 =(u+1)=右端 归纳

n=k+1时,左端=(k+1)Uk+1=u(k+1)·uk =(uk十u)uk≥(uk十k)Uk =k(u+l)uk≥(n+1)(u+1)k =(U+l)k+1=右端。

n n 所以当 u≥n≥3时,有nu>(u+l)。n+1 n 令u=n,上式便为n ≥(n+l),即为原不等式,故原不等式得证。值得指出的是,上面三种形式的数学归纳法,都要求待证命题含有自然

数变元n,对n施行归纳,n称为归纳变元,但是在数学的一些分支中,有些 待证命题表面上看来似乎不含自然数变元 n,但仔细一分析,实际上是含有 自然数变元的,当我们一旦把n的含义明确以后,用数学归纳法去证明这些 待证命题就迎刃而解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证明由{a,b,c,d}四个标识符利用+、-运算符组成的任意算术 表达式中,所含标识符的个数一定等于这个表达式中运算符的个数加1。证:设任意的表达式为 f,而归纳变元 n为 f中所含运算符的个数。奠基

n=0,则f由一个标识符组成(因为没有运算符),所以命题成立。归纳

假设 n≤k时本命题成立,现证 n=k+1时本命题也成立。f一 定是下述两种情况之一:

f是 f+f或f是f-f。1 2 1 2 其中f,f所含的运算符个数都小于k+l,对f,f使用归纳假设,可 1 2 1 2 得f+f,f-f中所含标识符个数也比各自所含的运算符的个数多1。1 2 1 2(4)广义归纳法。数学归纳法不仅可用于含有自然数变元n的命题,经 推广后,还可用于含有某些其它集合上的命题。这种集合,称为归纳集。对 于一个含有某个归纳集上的变元x的待证命题P(x),所用的归纳法称之为 广义归纳法。

定义:设有一个集合A,如果它满足下面三个性质:(1)a,a„,a是A中的元素(n≥1); 1 2 n(2)如果x是A中元素,则 f(x),f(x),„f(x)也是A中 11 12 1n1 的元素(n、>0);

如果x,y是 A是元素,则 f(x、y),f(x,y),„f(x,y)21 22 2n2 也是A中元素(n>0);„; 2 如果x1„,xm是 A中元素,则 f x„x),f(x„,x),„f m1 l m m2 l m mnm(x„,x)也是A中元素(m≥l,nm>0)。m(3)A中的元素仅限于此。

则A称之为归纳集a,a,„a称为该集的开始元素,诸fij称为该集 1 2 n 的生成函数(其中第一下标为该函数的元素,第二下标以区分具有同样元素 的各函数)。

按照上述的定义,自然数集是归纳集,它的开始元素是0,生成函数是f(x)=x+1。

前例中集{a,b,c,d}的元素利用“+”,“-”运算所构成的一切表

达式的集合是归纳集,开始元素是是 a,b,c,d,生成函数为 f(x,y)21 =x+y,f(x,y)=x-y。22 在证明含有某个归纳集A上的变元X的待证命题P(x)时,可用如下的 广义归纳法。

奠基步要证明(a),P(a),„„P(a)成立,这里 a,a„,an l 2 n l 2 是 A中的开始元素。归纳法要证明对于 1≤i≤m及1≤j≤n的所有 i、j对于 A中的任何元 素x,x„,x,如果P(x),P(x),„,P(x)成立,则 P(fij(xx1,„,1 2 i l 2 1 xi))也成立。在例

4中,因为表达式所组成的集合是归纳集(记为

A),我们可用广义归纳法证之。

奠基:对于A中的四个开始元素a,b,C,d,因为它们的标识符个数为 1,而运算符个数均为0,所以命题成立。

归纳:对于A中的元素 x,y,f(x,y)=x+y中,我们设 x+y标识 21 符个数为m,运算符个数为n;

x中标识符个数为m,运算符个数为n; l l x中标识符个数为m,运算符个数为n; 2 2 则

m=m+m=(n1+1)+(n+1)l 2 2(n+n+1)+1=n+1.l 同理可证 f(x,y)=x-y也有如上的结果,故依广义归纳法,本命题 22 成立。

第四篇:高考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

地理选择题蒙题技巧基本方法是仔细审清每一小题题干的题意,明确其表示的地理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

1.认真审读题意,细读试题的题干和选项全面分析并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特别要注意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不正确”“上、下”“高、低”“大、小”等。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的条件。

(2)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的隐蔽性。

(3)限制条件(或特定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

(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2.回忆联想,比较筛选解题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出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1)前后矛盾,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2)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4)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如“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5)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3.看清编码、准确选择在填涂答案题时,注意上下题及a、b、c、d的位置不要错位,如果有双选题,注意单选和双选不要混淆,尤其是双选题不要漏选和多选。

高考地理选择题满分技巧

做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基础不够牢固。部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在知识点的活学活用上十分欠缺,做题时很容易被一些干扰项所误导;基础不牢导致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发掘、整合信息的能力不足,在做题时往往因为对题目的深层、关键信息理解不透而导致失分。此外,答题不规范也是普遍存在的毛病,很多考生在答题就因为没有使用地理专业语言、语言描述不准确、条理不清、缺乏要点而丢分。

针对考生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梁振锋也介绍了一些可行的技巧:答题时,考生要遵循先易后难一般顺序,这样可以保证尽量多得分;选择题可适当利用排除法等技巧;在解答区域地理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回答人文地理相关问题时,一定要理清题意,答题要条理清晰,宁多勿少、宁全勿缺。

图解法

图解法最重要,主要意思分为多种,如果要是无图材料考题,可以通过简单绘图方法得出。简图材料考题也可以自己画上辅助线,特别是有等值线的题目。图片比较详细,但是看不出来的,可以采用图图转换法,用在局部整体中替换,找到切入点。我们地理就是要看明白图,弄明白图中的要素,等温线、等高线、经纬度等等,并且结合各个答题要素就可以迎刃而解。

因果联系法

因果联系法,就是这种联系将地理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联系起来,既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和人文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判断。应注意两点:一是确定因果联系类型,是以因求果,还是以果溯因;是一因一果、一因多果,还是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二是获取图文信息,并条用知识行进思维链接,确定四选项与题干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常用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排除法

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如识记类选择题典例:从选项入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直至得到正确选项

方法2、图形和辅助线法

对于一些计算类或推理型的图文材料选择题、无图考图或图形不能准确表达题目含义,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做出一些辅助线实现解题。常用于等值线类和无图考图类题目

方法3、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

多问组合型试题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因为该类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问题,其中存在前边的题目可能成为后边题目的条件,也可能存在后边的题目成为前边题目的信息等,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考查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宏观本组全部题目,前后简单分析,特别是对于第一个题目难以拿下时,考虑一下后边的题目是否与前边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方法4、选优法

创新是高考的显著特点,有的试题涉及内容可能陌生,解决时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选优即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所选答案表述正确但并非是该题的最佳答案,此法与排除法有相近之处

方法5、比较法

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设计两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

方法6、层层递进、寻根探究法

此法主要应用于组合排序类题目,特别是有序组合题目,解题时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从现象到本质,如本质属性、根源于联系等,了解其发展与对策,层层递进,寻根探究,直到找出答案。也称逆向思维法,即从现象入手,按照事物发展与认识的基本规律沿某一条主线步步深入,探索其发展的渊源,从而得出答案。

方法7、选项对比法

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方法8、第一印象法

对于某些试题,考生在读完试题和选项之后,脑海中就蹦出来一个想法:此题就选某项。但静下来仔细分析一番后,却又不知道该选什么好。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技巧进行解答,如果仍无法正确选项,可将第一印象的选项选出。虽然这种技巧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往往正确率是最高的。

方法9、大胆猜测法

这种技巧只有当考生运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时才可使用。将这个技巧写出来是为了给行测考试争取更充足的时间,避免考生在这种无从下手的试题上过分深究,从而耗费太多的时间并影响答题情绪,导致思维的混乱。

要知道,常识判断作为行测考试的题型,本质上还是在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考生不要被常识判断的专业知识外表所迷惑,一定要静下心来,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常识,选出正确选项。水哥相信大家如果能将这十种方法熟练掌握,一定能使常识判断部分得到令你满意的分数。

第五篇: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答技巧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答技巧

命题专家选用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材料类型

(1)文字材料

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可分为两类:一是典籍碑刻类。即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字资料中摘取的片断材料。二是文字作品类。即从诗歌、小说、剧本,温联、歌谣、传说等资料中选取材料。

(2)表格材料

表格材料其实是文字材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以各种项目的数据为主体构成,将文字材料表格化。数据具有说服力强的特点,表格具有简洁性特点,可以省略大量的文字表达,使人一目了然,可以从数字的变化中分析出某些历史特点。但是单纯的简单表格题是有局限性的,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是简单的表格本身反映不出来的,考生必须用课本知识来回答。而信息量较大的表格则可避免这一局限。如1996年高考的“世界经济格局”题,其设问都没超出表格范围。

(3)图片材料

把历史地图,有关历史场面的图画。漫画和历史文物照片等作为材料。这类材料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但纯图片材料题也受图片的局限,只能借用来考查书本知识的记忆或运用课本知识辨别真伪(如上海高考“邮票”题),继续增大难度的设问则无法根据图片回答,还要回到课本上去。因此,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配合编制出来;才能具有适当的难度。

2.解题技巧

(1)阅读、理解材料

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前提条件。这一步骤大约需要三遍,第一遍粗读,大体了解时间、人物、事件;第二遍细读,对信息量大的材料要借助标点符号(特别是分号和句号)划分层次,理解各层的含义和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同时用符号(直线或曲线)画出关键词句,去粗取精,即作到能力要求中规定的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还要考虑作者对事件所持的态度,材料反映的作者的立场,观点等。对组合型材料,还要考虑各段侧重点是什么,作者的立场、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等,第三遍结合设问重点读,答每一句,都到材料中去找你用符号标出的关键语句,重新阅读、理解,然后加以概括作为答案。

根据您所感觉的难易,可以灵活掌握,最好第一遍就把材料和设问全部读完,第二遍就带问题去阅读、理解,将问题逐个解决。

(1)第一遍阅读全部文字,再决定取舍,如题号后是“阅读下列材料”,则一眼掠过,第二遍就不必去管了。如果是提示性的,就必须重视。

(2)注意每段材料后面的材料出处(有的包括时间、国别和作者)。如果不属于提示性的,即作者、著作名称都很生疏,第二遍阅读时即可舍去不理,对解题毫无影响。有时命题会把材料出处放在材料的开头,这不仅仅是设计的需要,更有引起考生重视的作用,并且具有提示性,是必读和必须思考的。如“古巴导弹危机”材料题,该题在材料前特别提出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事件”,使人会想到它反映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苏关系的冲突:“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1962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秘密建立导弹基地,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此题实质上就是想通过新材料考查教材中的以上认识,因此提示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见,放在材料开头的材料出处一定有用,是必读的;放在材料后面的出处,有的对解题有用,有的未必有用,需根据具体情况取舍。

(3)第一遍阅读时要分出扣本内容和超本内容,以便找出解题的突破口。材料解析题引用的材料,既能反映课本内容,又高于课本内容,第一遍阅读时就应将材料中反映课本的内容与课本对号入座,确定材料反映的是课本哪一章节哪一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去理解超本内容。理解扣本内容是解题的基础,理解超本内容是解题的关键。如“关于东京商业繁华重要表现”的材料题,读后,可以看出关于反映东京商业繁华的有两点:一是瓦肆,二是夜市。经过认真阅读分析材料又可找到两点:一是东京是商品中转点,二是商品贸易交易规模大,答案到此才基本完整。此题充分说明理解超本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2)理解命题意图

每道材料解析题的设计,都有其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和设问,一定要理解其意图,考虑这道题考查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可得到哪些认识,认识应达到的高度等。

3、组织答案

对材料已阅读、理解了,对命题者的意图也揣摸了八九分,那么下边就该动笔组织答案了,应注意以下“规则”:

(1)按问按分列点。依据设问的分数分布和评卷的可操作性原则,按分列点,分多则多写,分少则简写。另外可以评分的操作可能性推断答案的条目数量。比如设问的分值是2分,则参考答案一般情况为1点或2点;分值是3分则可能是1点或3点;分值是6分则可能是1点或3点。

(2)语言要方简意赅。材料题不是问答题。一般设问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分值一般不大,不可能用过多的语言。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防止随意性。即论从史(材料)出,结论必须在材料中能找到依据,由此依据而得出。

(3)运用辩证观点,保证答案的全面性,防止片面性。对有些认识、评论之类的答案,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切忌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如1992年普通高考第47题,要求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评价法国1791年宪法。做为考虑答案来讲,首先要肯定它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进步性,又要从材料中看到限制公民选举的虚伪性。

(4)要实事求是,切忌感情用事,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材料中的人物、事件、观点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得出正确的认识,不要以朴素的阶级感情去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认为“农民阶级一切都好,地主阶级一切都坏”,一看见“资产阶级”就痛加批判,一看见材料出自中共某一文件就认为完全正确。实际上这还是“左”倾思想的影响。因为任何一个阶级在上升时期都起过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明确指出“资产阶级曾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中共的文件中也有反映“左”倾或“右”倾思想。

4、认真检查。

题目答完后,对题目和答案进行严格认真地检查,检查一下审题是否有偏差,答案要点是否齐全,史实是否准确,力求答案准确无误。

5、重视平时训练,及时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

对平时解答材料解析题出现的失误,一定要找出原因,不一定要去记住这一问怎样答才正确,应当考虑“我为什么没有答对”,只有平时注意总结失误,才能避免考场上的失误。

下载浅谈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级真题做题步骤及技巧

    四级真题做题步骤及技巧 一、写作部分1、基本形式--三段落式:按照题目提纲划分段落,提纲即是每段中心句;运用列举法,使段落结构清晰;要避免使用一些过于熟悉的词汇和短语; 2、写作......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探究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探究(课堂实录) 材料解析题中经常出现的问法 变化(或发展趋势)、原因(或背景)、特点、作用(或影响)启示(或认识)等。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探究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答题方法: 1、审题抓关键词 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

    辨析题解题思路与技巧第一节[最终定稿]

    九年级政治 辨析题解题思路与技巧第1课时 共2课时课型:复习课主备人:刘称审核人:使用时间年月日第周第个总第个 辨析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一、题型特点 辨析题是我省中考试题中难......

    高中地理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优秀范文5篇]

    在高考文综试卷里,地理是最难得一门,它跟历史、政治的学习方法迥异,出题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读图题,作图题,还有简答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答题......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与能力培养[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与能力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历史试题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采用“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的表述形式。试题活,立意新,注重考查学生在唯物史观......

    实例解读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华图教育阅读提示】为了让考生更具体地了解归纳概括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申论教研室通过实例来解读归纳概括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本篇是关于政府诚信......

    浅谈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浅谈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作者:容茂和完成时间:2011年12月【内容摘要】:针对学生解决几何证明题比较困难的情况,给学生分析研究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