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成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对政治、经济、生态建设有着其它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年的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 国家档案局正式提出建立“两个体系”, 即“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 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 建立覆盖人民
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 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 像重视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 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两个体系”建设是在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命题, 具有深刻的思想理论内涵, 它的提出和实践, 将对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何抓住这次档案事业发展战略转折的机遇,加快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就成为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一项至关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怎样建立“两个体系”,笔者认为档案部门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建立“两个体系”首先期待思想观念的调整和创新
这里既包括档案事业发展宗旨或者基本目标的调整和创新, 也包括管理内容、重点、模式、方法的调整和创新。从大处讲, 国家管理档案事业, 是着眼于保存历史文化财富,还是着眼于人民群众对个人信息的需求和权益的维系? 不同的出发点, 导致整个事业的性质将发生根本变化。如果是前者, 那档案事业必然整体上属于“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如果着眼于后者, 那档案部门将成为公众个人信息的集散地和公民权益维护、保障的组成部分。反映到资源建设上, 如果作为文化事业, 就要求关注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 文书档案无疑是管理的主要对象;如果出于满足公众个人信息需求和权益维护, 那各种“涉及人的档案”则更具有利用价值。在保管期限划分上, 站在历史文化和公众个人信息需求两个不同角度, 会对同一份档案做出不同的判断。如公民生育档案, 从文化角度审视, 顶多短期而已, 而对公民个人而言, 可以定为永久保存。再从小处看, 在检索工具的组织上, 着眼于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 必然要求重视查全率,重视族性检索;而要满足公众获取个人信息和权益维护需求, 则更看重精确检索, 对查准率要求较高。即使从阅览室的环境及软硬件规划设计上, 文化利用与个人信息查阅和维权取证也会导致不同结果,前者要求环境静谧, 而后者则免不了嘈杂。我们讲思想观念的调整、创新, 不是要舍弃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 而是在继续重视档案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 进而将档案部门作为公众个人信息查阅和取证中心。如此一来, 档案部门与公众的联系将进一步密切, 档案馆的功能也将产生大的转变。
二、建立“两个体系”要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
(一)档案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在实践工作中,由于档案形成部门多,普遍缺乏大档案大资源意识,不愿意将档案向综合档案馆移交,导致档案资源管理分散,多数地方综合档案馆保存着大量的机关文书档案,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档案而且是群众迫切需要利用的档案:比如城建、规划、房地产、国土、劳动保障、民政优抚、计划生育、户藉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关人民群众个人信息的档案在一个行政辖区内没有做到集中统一管理,综合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偏、少、单”,专业档案馆资源更是单一,不能满足群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查阅利用需要。这种管理方式造成国家对档案的保管保护经费重复投入,公民利用档案不便,而地方综合档案馆为现实、为老百姓、为经济建设直接服务的资源太少,档案资源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对策。一是依法强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资源管理职能和调控能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与档案形成部门的经常性联系,抓住源头,对分散管理的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应当移交给档案馆的档案资源全部接收进馆,不断充实综合档案馆的档案种类,丰富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二是以人为核心,加强涉及人的档案资源建设,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把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纳入归档范围、保管范围、进馆范围、利用范围,切实把所有涉及到人的档案建立起来,保存下来,使档案事业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三是要以服务民生为重点,把教育、劳动就业与培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衣食住行等方面所有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档案纳入视野。
比如:凉州区档案馆近年将区属破产企业的会计档案接收进馆,这些档案为维护下岗失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工龄、参保年限的认定、办理超龄人员养老金等)起到很好的凭证作用;多年来始终坚持将区上四大班子办公室及区委各部门当年形成的档案都接收进馆,并将各乡镇所形成的婚姻档案全部接收进馆,馆藏由过去的3万余卷增加到5万多卷,可供群众利用的资源大大增加。根据2008年1——7月利用档
案统计,接待档案查阅800多人次,其中查阅与个人有关档案达600多人次,占档案查阅总数的76%,档案的社会作用十分明显。
三、建立“两个体系”要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手段
(一)档案利用现状分析。由于档案资源的分散管理,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人民利用档案极不方便。据了解,区县级综合档案馆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方式多数是
被动等待利用者上门查阅,或者建立网站谨慎地发布单一档案信息提供服务,网站内容受技术人员限制更新速度很慢,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档案、查阅政府公开信息只能到档案馆查阅,未实现已公开档案和政府公开信息共享。而部门的档案管理更是受办公条件的限制,不能方便快捷地向人民群众提供档案查阅服务。这一切都极大地制约了档案资源的作用发挥,也反过来造成了社会各界对档案工作的不够重视。
(二)对策。档案的特性(原生性——具有其它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手段。一是逐步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各档案形成部门和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将已形成的大量的纸质档案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特别是要将普通群众需要的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为档案资源多人利用奠定基础。要根据本馆的特点及利用者的需求,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实现对网上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加工,把有限的馆藏变成无限的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是要将已达到国家规定开放期限的档案及时公布,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的需求。三是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数据库,将惠民利民的政策及时公布。四是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利用系统,通过互联网、政务网,把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由档案馆和档案形成部门共享,开展档案远程利用服务。当前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部门的各种交流活动和业务活动基本都在网上进行,无纸化办公得以实现,同时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成为政务信息新的载体。档案部门要抓住机遇.利用电子政务平台把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前移至文件形成部门,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电子文件实行有效的前端控制,做到档案管理系统与办公系统互相连通,同时建立档案文本信息资源库,将各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组织上网提供利用。这样既能使档案工作立竿见影地为机关和社会公众提供有效服务,又能利用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档案资源建设的进程。
例如:凉州区档案馆在2004——2008年逐步将馆藏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档案(婚姻、知青、招工档案)进行目录信息录入及数字化扫描,实现了这些档案的快速查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利用。另一方面,对全区一级单位当年形成的永久、长期档案都要求进行文件目录的微机录入,尤其对其中“涉及人的档案”更是进行了细化录入,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为群众和社会服务。
四、建立“两个体系”需要档案馆的进一步扩展和开放。
档案馆如果只接收文书档案, 年增长量不算很大, 以凉州区为例, 建国后50多年接收的档案不过5万多卷,近几年有所增长, 每年形成的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也不超过3万件。但如果将众多“涉及人的档案”哪怕半数接收进馆, 每年至少以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增长量累计递增, 仅公证、诉讼、就业、失业、企业登记、婚姻登记等档案,每年将以万计增长。面对这样一个增长率, 如果都接收进馆, 档案馆将很快达到饱和状态, 这对任何一个档案馆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这些档案接收进馆,利用工作也将面临重大调整, 首先是开放, 既要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还要做好保密、个人隐私和各方面的权益保护。对档案馆的利用设施、环境也将提出新的要求, 几十平米的阅览室、落后的检索手段将远远不适应新的利用体系的要求, 人力物力也必然要求有较大的增加。
第二篇:发挥司法行政法制宣传职能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思考与实践
发挥司法行政法制宣传职能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思考与实践
发挥司法行政法制宣传职能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思考与实践2007-12-15 22:56:05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发挥司法行政法制宣传职能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思考与实践发挥司法行政法制宣传职能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思考与实践(2)“四五”普法是在前三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基础上,在我国实施十五计划,加快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征程上实施的。时代已对我们司法行政职能部门及全体法制宣传工作者提出了如何转变观念,澄清认识,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法制宣传职能,实现“四五”普法确定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这一新课
题。笔者结合多年法制宣传工作实践,谈谈看法,以与同行商榷。
一、明确认识,树立四个意识。十五年的法制教育,通过广大法制宣传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努力实践,成绩斐然。但在各地的法制宣传总结材料中,总是出现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工作成效不大等千篇一律的问题。今天,如果我们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分析原因、思考问题的话,司法行政职能部门及其法制宣传工作必须树立四个意识。一要树立大局意识。法制宣传是司法行政实践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程、提高全民法制素质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司法行政的“大窗口”。职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司法行政在当地的形象。因此,必须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投身工作实践。二要树立责任意识。一个地方的工作开展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组织执行者的责任心、事业心。当前必须解决直接影响工作的
一些错误认识:靠等不思进取、没名没利没权力、低标准跟着感觉走、不学习不研究、一味要求别人创造条件等。认识问题也是时代责任感问题,更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要把法制宣传工作做好,必须要把法制宣传作为—种事业,树立责任意识,要有争创一流业绩的决心和忘我无私的工作态度。三要树立创新意识。时代的发展,人们群众的要求,需要法制宣传工作者探索在市场经济下工作的新路子、新载体,从而达到既以虚促实、潜移默化,又寓教于乐、形象生动。如各地通过开展“送法进万家”、“送法进教堂”、“以一带百、整体联动”、融“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外来人口教育等,深化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的载体。四要树立效率的意识。法制宣传必须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写好大文章。突破——要紧紧抓住党政一把手带头垂范;重点——要下大力于抓好领导者、执法者、经营者、外来者、青少年的法律素质的提高;深化——必须坚持
不懈地抓部门、行业、基层依法治理;创新——要在宣传形式、载体运用、氛围营造上求发展;强化——要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上求探索;结合——要寻求普法与现代化文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结合点,从而减少被动性、增强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司法行政法制宣传职能。
二、与时俱进,始终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大胆实践“四五”普法确定的实现“四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要求新一轮普法工作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我们经深入调查、不断探索,在启动中提出了坚持以弘扬法制文化为主旋律,以法制宣传社会化为手段,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为原则,以社区为主阵地,以多种形式为载体,以实现依法治市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并大胆实践,结合温州实际做好“六篇文章”。唱响主旋律。新时期的法制建设赋予法制宣传工作新的历史使命——弘扬法制文化。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来思考法制宣传 的新内涵、新观念。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制也应顺应历史发展,反映时代精神,代表依法治国未来之方向。无疑,弘扬现代法制文化,意味着对法律文化的超越。同时,法制所包括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护法等方面的制度,也影响了现代文化的走向,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今天,我们弘扬法制文化,用先进的法制观念教育公民,就是发挥法制文化的渗透功能,将法律文化、法制建设、法治精神,崇尚感和守法、护法意识,达到树立法律至上观念、现代法治观念、转变人治观念,营造起学法用法和依法办事的法制氛围,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之目标。——针对主群体。法律素质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民素质提出的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努力实现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首先必须针对领导者、执法者、经营者、青少年、外来者等重点对象开展法制教育。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
如采取“并轨制”的方法;联合组织、人事、党校等部门统一组织领导干部、公务员培训;采取“责任制”的方法,由教育、公安、工商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青少年、外来人口、经营管理等对象的教育;采取“综合制”的方法,组织面上教育;采取“区域制”的方法,组织特殊群体学法。另一方面,要推广渠道、多层次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平阳县从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入手,运用综合手段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乐清市组织宗教界人士学法;瑞安市组织“法进万家”法制文艺巡回演出,以及洞头县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分片挂钩负责制。——占领主阵地。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与社会变革已给社会组织结构带来新的变化,过去的单位人已向社会人、自然人转换。同时,从社区动态看,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国企改制、个私经济发展,以及人员流动、就业方式
发挥司法行政法制宣传职能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思考与实践
第三篇:发挥司法行政法制宣传职能 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思考与实践
“四五”普法是在前三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基础上,在我国实施十五计划,加快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征程上实施的。时代已对我们司法行政职能部门及全体法制宣传工作者提出了如何转变观念,澄清认识,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法制宣传职能,实现“四五”普法确定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这一新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法制宣传工作实践,谈谈看法,以与同行商榷。
一、明确认识,树立四个意识。
十五年的法制教育,通过广大法制宣传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努力实践,成绩斐然。但在各地的法制宣传总结材料中,总是出现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工作成效不大等千篇一律的问题。今天,如果我们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分析原因、思考问题的话,司法行政职能部门及其法制宣传工作必须树立四个意识。
一要树立大局意识。法制宣传是司法行政实践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程、提高全民法制素质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司法行政的“大窗口”。职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司法行政在当地的形象。因此,必须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投身工作实践。
二要树立责任意识。一个地方的工作开展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组织执行者的责任心、事业心。当前必须解决直接影响工作的一些错误认识:靠等不思进取、没名没利没权力、低标准跟着感觉走、不学习不研究、一味要求别人创造条件等。认识问题也是时代责任感问题,更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要把法制宣传工作做好,必须要把法制宣传作为—种事业,树立责任意识,要有争创一流业绩的决心和忘我无私的工作态度。
三要树立创新意识。时代的发展,人们群众的要求,需要法制宣传工作者探索在市场经济下工作的新路子、新载体,从而达到既以虚促实、潜移默化,又寓教于乐、形象生动。如各地通过开展“送法进万家”、“送法进教堂”、“以一带百、整体联动”、融“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外来人口教育等,深化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的载体。
四要树立效率的意识。法制宣传必须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写好大文章。突破——要紧紧抓住党政一把手带头垂范;重点——要下大力于抓好领导者、执法者、经营者、外来者、青少年的法律素质的提高;深化——必须坚持不懈地抓部门、行业、基层依法治理;创新——要在宣传形式、载体运用、氛围营造上求发展;强化——要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上求探索;结合——要寻求普法与现代化文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结合点,从而减少被动性、增强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司法行政法制宣传职能。
二、与时俱进,始终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大胆实践
“四五”普法确定的实现“四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要求新一轮普法工作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我们经深入调查、不断探索,在启动中提出了坚持以弘扬法制文化为主旋律,以法制宣传社会化为手段,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为原则,以社区为主阵地,以多种形式为载体,以实现依法治市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并大胆实践,结合温州实际做好“六篇文章”。唱响主旋律。新时期的法制建设赋予法制宣传工作新的历史使命
——弘扬法制文化。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来思考法制宣传的新内涵、新观念。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制也应顺应历史发展,反映时代精神,代表依法治国未来之方向。无疑,弘扬现代法制文化,意味着对法律文化的超越。同时,法制所包括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护法等方面的制度,也影响了现代文化的走向,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今天,我们弘扬法制文化,用先进的法制观念教育公民,就是发挥法制文化的渗透功能,将法律文化、法制建设、法治精神,崇尚感和守法、护法意识,达到树立法律至上观念、现代法治观念、转变人治观念,营造起学法用法和依法办事的法制氛围,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之目标。
——针对主群体。法律素质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民素质提出的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努力实现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首先必须针对领导者、执法者、经营者、青少年、外来者等重点对象开展法制教育。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工作运行机
第四篇:发挥司法行政法制宣传职能 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思考与实践
“四五”普法是在前三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基础上,在我国实施十五计划,加快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征程上实施的。时代已对我们司法行政职能部门及全体法制宣传工作者提出了如何转变观念,澄清认识,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法制宣传职能,实现“四五”普法确定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这一新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法制宣传工作实践,谈谈看法,以与同行商榷。
一、明确认识,树立四个意识。十五年的法制教育,通过广大法制宣传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努力实践,成绩斐然。但在各地的法制宣传总结材料中,总是出现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工作成效不大等千篇一律的问题。今天,如果我们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分析原因、思考问题的话,司法行政职能部门及其法制宣传工作必须树立四个意识。一要树立大局意识。法制宣传是司法行政实践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程、提高全民法制素质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司法行政的“大窗口”。职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司法行政在当地的形象。因此,必须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投身工作实践。二要树立责任意识。一个地方的工作开展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组织执行者的责任心、事业心。当前必须解决直接影响工作的一些错误认识:靠等不思进取、没名没利没权力、低标准跟着感觉走、不学习不研究、一味要求别人创造条件等。认识问题也是时代责任感问题,更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要把法制宣传工作做好,必须要把法制宣传作为—种事业,树立责任意识,要有争创一流业绩的决心和忘我无私的工作态度。三要树立创新意识。时代的发展,人们群众的要求,需要法制宣传工作者探索在市场经济下工作的新路子、新载体,从而达到既以虚促实、潜移默化,又寓教于乐、形象生动。如各地通过开展“送法进万家”、“送法进教堂”、“以一带百、整体联动”、融“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外来人口教育等,深化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的载体。四要树立效率的意识。法制宣传必须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写好大文章。突破——要紧紧抓住党政一把手带头垂范;重点——要下大力于抓好领导者、执法者、经营者、外来者、青少年的法律素质的提高;深化——必须坚持不懈地抓部门、行业、基层依法治理;创新——要在宣传形式、载体运用、氛围营造上求发展;强化——要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上求探索;结合——要寻求普法与现代化文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结合点,从而减少被动性、增强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司法行政法制宣传职能。
二、与时俱进,始终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大胆实践“四五”普法确定的实现“四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要求新一轮普法工作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我们经深入调查、不断探索,在启动中提出了坚持以弘扬法制文化为主旋律,以法制宣传社会化为手段,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为原则,以社区为主阵地,以多种形式为载体,以实现依法治市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并大胆实践,结合温州实际做好“六篇文章”。唱响主旋律。新时期的法制建设赋予法制宣传工作新的历史使命——弘扬法制文化。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来思考法制宣传的新内涵、新观念。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制也应顺应历史发展,反映时代精神,代表依法治国未来之方向。无疑,弘扬现代法制文化,意味着对法律文化的超越。同时,法制所包括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护法等方面的制度,也影响了现代文化的走向,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今天,我们弘扬法制文化,用先进的法制观念教育公民,就是发挥法制文化的渗透功能,将法律文化、法制建设、法治精神,崇尚感和守法、护法意识,达到树立法律至上观念、现代法治观念、转变人治观念,营造起学法用法和依法办事的法制氛围,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之目标。——针对主群体。法律素质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民素质提出的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努力实现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 法律素质的转变,首先必须针对领导者、执法者、经营者、青少年、外来者等重点对象开展法制教育。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如采取“并轨制”的方法;联合组织、人事、党校等部门统一组织领导干部、公务员培训;采取“责任制”的方法,由教育、公安、工商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青少年、外来人口、经营管理等对象的教育;采取“综合制”的方法,组织面上教育;采取“区域制”的方法,组织特殊群体学法。另一方面,要推广渠道、多层次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平阳县从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入手,运用综合手段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乐清市组织宗教界人士学法;瑞安市组织“法进万家”法制文艺巡回演出,以及洞头县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分片挂钩负责制。——占领主阵地。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与社会变革已给社会组织结构带
来新的变化,过去的单位人已向社会人、自然人转换。同时,从社区动态看,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国企改制、个私经济发展,以及人员流动、就业方式、市场运行、假日经济等发生变化;从社会治安看,青少年犯罪、吸毒、邪教、宗教、封建迷信、社会丑陋等现象的发生地与预防地均在社区。因此,我们要把社区作为弘扬法制文化的主阵地,发挥社区、社团、社会各阶层作用,挖掘各种资源,群策群力,在城市形成以中心区为重心、中等街道城镇为支架,一般社区集镇和小企业为中心点的条块结合的宣传阵地。同时,建立讲师团、宣传员、联络员队伍,发展教育点、示范联系点,建立宣传教育协助网、法律服务网、普法教育网站,展现社区“三员、二点、三网”的工作新格局。——抓好主渠道。法制宣传教育渠道多种类、多形式、多层次,我们应主要抓住组织面授教育、新闻媒体宣传、配合党的中心开展法制宣传等主渠道。如在党校举办党政一把手法制研讨班,以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为切入点带动面上教育;与新闻媒体协作组织专题性系列报道或举办“公正杯”、“一家三代学法”、“同在一片蓝天下”文艺演出等活动;抓住农村“三个代表”教育、“严打”整治、专业法宣传月等契机宣传法制。——打好主动战。法制宣传要适应时代要求,开拓创新,学会运用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动中求发展,在静中求突破,使法制宣传工作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如我们在“三五”普法后期通过组织“五个一”活动(出一本领导干部学法论文集,办十个普法依法治理成果展览,组织一次电视展播、拍摄一部“三五”普法专题片,组织一次法制文艺汇演),使“三五”普法再掀新高潮。“四五”普法启动阶段,在组织业务骨干培训的同时,召开启动观摩会、“法制网站”建设现场会;推出“五百工程”(建立100个基层依法治理联系示范点、发展100个普法小广场、培训100名法制宣讲员、发展100名普法联络员、设立100个教育点)、“五个巡回”(组织专业法巡回展览、法制巡回讲座、巡回演出、新闻巡回展播、巡回督导检查);有部署、有计划地开始进行“四五”普法期间领导干部、青少年、外来人口、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农村依法治理试点工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学习探索,不断提高法制宣传工作者自身水平当前,无论是从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分析,还是从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的长远目标思考,都要求我国的法制宣传领域对法制宣传的理论研究、组织策划、宣传形式、法律普及,以及宣传艺术等进行研究、不断探索与提高。多年来,由于司法行政部门只注意履行工作职能,而忽视了对法制宣传工作者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因此,今后提高法制宣传工作者业务水平已迫在眉睫。第一,要加强普法依法治理理论研究。我们在开展法律宣传中,对如何拓展工作思考得多,而对法制宣传理论的研究、宣传业务骨干的培养、队伍建设等思考得少,致使一些地方的宣传队伍中出现“三少、三多、三不适应”观象,即理论研究少、动笔少、指导工作少;被动应付多、搞形式多、行政性布置多;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适应,与民主法制进程要求不适应,与学法用法要求不适应。对此,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加强宣传队伍的建设与专业业务培训,广大法制宣传工作人员也要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第二,要学习掌握法制宣传艺术。法制宣传艺术不仅仅是在方式方法上运用新闻媒体、法制文艺、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法活动,还应包括通过法制宣传艺术实践,达到感召和激发的力量,是一种纯然技巧。它要靠思索、勤勉和努力,需要法制宣传工作者在实践中开拓与创新。因此,我们一要当好“导演”。要借助各部门、各级领导及社会力量,积极筹划,营造氛围;二要与时俱进。法制宣传也应适应时代要求,运用高科技、创办网站、掌握摄影技巧;开展法制文艺、美术创作等服务于法制宣传;三要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宣传人员不但要学习掌握宣传报导专业业务知识,还要学习文艺节目编写,展览会编导制作,电视拍摄等艺术手法;四要善于总结。法制宣传者应逐步从操作型转向指导型,从低标准转向高质量,从工作型转向学术型。如我们及时总结了深入农村普法十二法:(1)结合村级教育组织宣传日“2)利用农闲、集市组织流动巡回宣传;(3)配合专业法部门送法进村;(4)集法制图片、法律咨询、普法竞猜为一体的设点宣传;(5)宣传车、宣传栏、标语造氛围;(6)与镇、村签订“送法到户”责任书,避免教育死角;(7)运用传统文艺宣传形式;(8)根据农村土地、规划、婚姻、经营、保险等农民渴求的法律以案释法;(9)组织在校生送法;(10)组织村两委面对面培训;(11)建立普法阵地、培养宣传骨干;(12)每年组织几次学法宣传日,送法进村。又如为深化农村依法治理总结了六句话:村级经济发展是基础、加强支部建设是关键、发动村民自治是核心、实施综合治理是重点、建立财务监督是保证、实行普治结合是目标等指导面上工作。第三,要不断创新载体。深入普法,深化治理必须精心设计,推陈出新,创新载体。如组织实施以“小手拉大手,普法一起走”为载体的青少年系列法制教育;开展“以一带百,百村联动”的深化依法治村工作;开展“五百工程”活动,加强普法阵地和队伍建设;组织“普法超市”、“流动广场”、“普法小快车”、“普法竞猜广场”等营造法制氛围的好形式,发挥法制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宣传作用。
四、完善机制,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发展法制宣传工作要发展,完善机制是关键。应该说,各地在实践中也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建立健全了多种长效机制。一是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法制教育组织领导制度、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分 工责任制、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责任制,促使各地、各部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的落实。&nb
sp;二是管理机制。主要是下管一级的管理机制。主管部门对所属系统,市对县可采取百分考核、量化评定的方法推进工作。内容可分为:领导重视、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工作进展、突出成绩等四方面进行。同时也可以采取下发“普法依法治理登记册”实施“一册三评”制度,进行台帐式登记管理。三是保障机制。社会的发展对新形势下的法制宣传的要求、内容、形式,队伍建设、业务培训,以及经费投入、硬件建设,宣传实效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队伍建设上,要改变宣传工作不能象律师、公证员那样有专业职称,改变由于没有职称待遇而使宣传队伍流动大的现状。在业务培训上,要建立宣传业务资格准入机制、培训制度,以保持队伍稳定。在经费上,市一级如能达人均0.10元,县级达0.30元以上的标准方能保障工作的有序运转。因此,一方面要争取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对法制宣传职能和业务职称有一个新的认识和定位,以保障宣传队伍发展。四是监督机制。各地要建立人大、政协的视察和检查制度、执法情况通报制度,以及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同时,要建立法制宣传工作责任制,把法制教育纳入各地、各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以改变法制教育靠某位领导或个人的责任心、事业心为主要推动力的做法。法制宣传职能发挥得如何,离不开各地党委、人大、政府及各部门的重视与支持,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懂法律、精业务的法制宣传骨干。但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司法行政部门的局长、处长、科长及工作人员在任期内的敬业精神。我市瓯海区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普法先进集体,就是因为几任局长,特别是与有被称为“老黄牛”的郑永生同志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从事法制教育工作从人生价值取向来讲有得有失,但最终使你得到了无形的价值。实践了人生的追求,为依法治国方略实施,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作出了奉献。司法行政需要一批又一批热情投身法制事业的法制宣传工作者。
第五篇:“两个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203222728
兴安盟深入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兴安盟气象局 牛宝亮
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历来就是气象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2010年中央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即“两个体系”)纳入一号文件,既是中央领导对多年来气象部门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服务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也说明中央领导对“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去年以来,全国各地气象部门积极探索和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促成气象部门乡村建设专项的启动。兴安盟气象局作为内蒙古气象局2010年“两个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在组织保障体系、广覆盖的信息发布传播网络、监测预警服务能力以及加强部门合作利用社会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得到中国局和区局调研组和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同时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全盟“两个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我们按照区局深化“两个体系”建设的部署和兴安盟委、行署对气象服务的总体要求,结合兴安盟的实际情况,在进一步深化推进“两个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各级政府和基层群众的高度评价。实践证明,“两个体系”建设是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 神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经济社会效益,实现气象为建设和谐新农村新牧区保驾护航的有效举措。
一、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和有效的考核机制是政府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气象部门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测和预警是成功防御气象灾害的基础和前提,但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牵涉到相关管理部门和广大农牧民,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防灾减灾效果,因此,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去年兴安盟和突泉县已经建立了政府主导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今年中旗、扎旗政府也相继建立了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今年政府主导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点:一是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持续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系统建设资金和稳定的维持经费是“两个体系”建设成果持续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保障,今年我们在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的基础上,盟里自筹资金40多万,结合移动公司乡村信息化建设项目,新建680套农村大喇叭、30个电子显示屏和一套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仪,实现了农村大喇叭覆盖全盟所有行政村,系统运行和维持经费均由旗县或乡镇负责,稳定的投入机制保障了广覆盖气象信息传播发布网络有效运行。二是强化政府考核管理,建立“两个体系”建设长效机制。组织体系和传播网络建成 后,各级政府的跟踪考核是确保系统及时、有效发挥防灾减灾作用的关键,今年突泉县、扎赉特旗、科右中旗和乌兰浩特市政府已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其它旗县市也将陆续将本行政区内气象灾害防御与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为持续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二、深化、细化部门间业务合作,不断提升“两个体系”建设综合效益
多年来,为了拓展气象服务领域,提升气象部门综合服务能力,各级气象部门积极与农牧业、林业、水利、国土、民政等部门开展业务合作,既拓展了服务领域,也提升了气象部门的社会地位和形象。今年,我们在以前部门合作的基础上,逐步深化与各部门间的业务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服务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比如,与农牧业部门共同对玉米种植品种进行了审定,确定了应该淘汰的品种,补充了近年来新引进的品种,并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各地适宜种植品种动态查询系统,不仅方便了农民朋友和种子销售等相关部门查询,提高了系统应用覆盖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维护效率,同时分旗县编写了包括当地气候特点、主要气象灾害分布规律、主要作物品种特性、科学选择适宜种植品种农业气象原理及各村不同生产管理水平耕地适宜种植品种的服务手册,网页查询与服务手册相结合,服务效果将明显提 升;与盟国土局共同制定了兴安盟突发地质灾害预警服务业务流程,将全盟地质灾害区划和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加入到MICAPS系统和三级业务平台,使突发地质灾害预警既便捷高效,更提高了突发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合作,将全盟800个协保员全部纳入气象信息员队伍,既扩大了气象服务信息在基层的传播,还可提高气象灾害信息收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实现农民减灾增收、农保公司减赔增效和气象服务经济社会效益提高的多赢局面;将移动公司农村信息化项目与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相结合,共建农村气象大喇叭预警传播系统,实现全盟868个行政村全覆盖,既加快了广覆盖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建设进度,又可以减轻气象部门的系统维护工作,实现了各级政府、移动公司、气象部门和社会公众多赢目标;与盟防火办、防汛办及察尔森水库管理局及水文局合作,不断提升在森林草原防扑火、防汛信息共享和协调指挥方面合作的水平,实现多部门联合、联动防御气象灾害格局,有效提升了防灾减灾能力。
三、加大现代化业务系统建设,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和为农服务能力
乌兰局长曾将“两个体系”形象地比喻为高速公路系统,广覆盖的信息发布和传播网络是高速公路,组织保障体系是高速公路的指挥和管理系统,服务产品和预警信息是高速公 路上跑的车,服务产品是车上拉的货物,服务产品内容的针对性、可用性和可操作性是货物的使用价值,货物使用价值的高低是提升整个高速公路系统运行效益的关键。由此可见服务产品的内容,即对灾害性天气科学的监测预测和及时的预警服务是成功防御气象灾害的核心,具有较强针对性、较好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服务产品是提高服务效益的关键。
为了贯彻落实提高四个能力和深化“两个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两个体系”建设综合效益,今年兴安盟气象局自筹近十万元资金用于业务现代化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以服务需求为引导,以科技创新团队为基础,以业务开发项目为依托,设立了包括精细化预报平台、短时临近预报系统、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玉米精细化种植区划、农业节水灌溉引进试验、业务考试系统和题库建设等八个业务开发项目,一是加强灾害性天气发生规律和预报预警方法研究,采取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和水平;二是紧密结合农牧业生产实际,加强农牧业气象服务指标和评估分析方法研究,为农牧业适应气候变化和增产增收提供优质的服务;三是结合玉米、绿豆全程系列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产品的针对性、时效性、可用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做到服务产品既能满足领导决策参考,也能指导农牧民生产生活安排;四是通过各专业考试题库和网络考试系统的建设,调动业务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促进学习型部门建设和年轻人才的成长,为提高四个能力和“两个体系”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四、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农牧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农牧民是农村牧区防御气象灾害的主体,农牧民,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的农牧民普遍缺乏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是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的最薄弱环节,因此,加强气象科普知识宣传,让农牧民了解如何更好的利用气候资源增产增收,如何更好的防御气象灾害从而减灾增收,是实现气象为农服务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年我们在常规科普宣传的同时,从5月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周开始,在兴安日报农村版开辟了“气象防灾减灾”专栏,介绍了全盟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取得的进展,同时对兴安盟易发、多发的干旱、冰雹等十种气象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对象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相应预警信号标志含义及预警信号获取渠道、应对措施等进行了连载宣传,同时将上述内容整理加工后编印成“兴安盟气象灾害防御手册”,印刷后将发放到相关部门、气象助理员、气象信息员、农保协保员及种养殖大户等,这些就地取材,有针对性的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培训,比较接近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因此更容易被农牧民接受,进而变成应对和防御气象灾害的实际行动,提高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五、存在不足和今后思路 经过两年的摸索和建设,我盟在“两个体系” 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得到各级政府和农村牧区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在深入、持续推进“两个体系”建设过程中也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完全到位,如果不能很好发挥政府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主导作用,将直接影响“两个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和深化;二是精细化气象预报能力,特别是重大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预警能力明显不足,是制约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综合效益发挥的重要因素;三是部门合作与部门联动防御气象灾害还处于初级阶段,各部门间的业务系统缺乏可共享的数据交换平台,不利于业务技术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上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即有气象部门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原因,为了克服困难,持续推进和深化“两个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气象部门四个能力建设,提高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新牧区服务能力,今后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采取三个措施:一是通过建立集学习辅导、自学提高和考试检验于一体的网络学习与考试系统,促进业务人员通过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二是为了发挥以老带新的作用,盟局所有业务开发项目组必须要有年轻人参加,让年轻人通过参加开发项目熟悉和了解业务服务对新技术的需求,逐步形成自己的科研开发思路;三是计划 在近期举办数据库和软件编程培训班,要求近年来的大学生必须学习软件编程,在提高参加业务开发项目能力同时,为今后独立承担项目奠定基础。二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重点是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特别是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精细化气象预报能力、农牧业气象综合服务能力、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等建设,通过项目开发实现四个能力的提高。三要在自身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同时,选准突破点,由易到难,逐步加强与合作部门间的业务系统融合,实现部门之间业务系统共享数据平台,将大大提高部门业务合作的工作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也是今后推进和深化部门合作的需要。
二〇一一年十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