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特点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8:1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环境特点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环境特点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

第一篇:地理环境特点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

地理环境特点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

[摘要]: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湿度、地形甚至土壤,都会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我国植被分成八个分区,呈现出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分布规律,气候因素是所有影响因子中最主要的,本文以气候因素为例,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展开讨论。

[关键词]:环境中国植被分布

1.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概述

1.1地形地貌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其主要特征是: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1.2气象水文

中国自南向北,从温度带来划分,可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具有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各地区差别很大,大致是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山地中暖湿空气的迎风坡多于背风坡。中国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共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西部和西北部为干旱区,东南部为湿润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此外,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在中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连线以西以北的地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量很少,故唐诗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名句,习惯上,我们把夏季风可以控制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夏季风势力难以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1.2.1气候的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1.2.2气温和温度带

在冬季,0℃等温线穿过了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以上。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在夏季,除了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区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在28℃以上,因此,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

我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如表1所示),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植物生长期长短不一,植物种类也有明显的差别。

表1中国温度带划分示意表

湿度是反映气候特征的标志之一,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由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决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该地区就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该地区就干燥,干湿状况与天然植被类型关系密切。中国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共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如表2所示)。

2.中国植被的主要类型和地理分布

我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冻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并有高原高寒植被。全国自然植被包括29植被型、52亚型和600多个主要群系,主要被分为八个分区。

2.1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域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的落叶针叶林是欧亚大陆北方针叶林的一部分,属于东西伯利亚南部落叶针叶林沿山地向南的延续部分。大兴安岭山地海拔高度约600~1000米,有些山峰接近1400米。年平均温度为-1.2℃~-5℃以下,七月平均气温为16~20℃,全年积温为1100~1700℃,无霜期为70~100天,年降水量为400~600毫米。

这里的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海拔600米以下的谷地是含蒙古栎的兴安落叶松林,其它树种有黑桦、山杨、紫椴、水曲柳、黄檗等。林下灌木有二色胡枝子、榛子、毛榛等;海拔600~1000米为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局部有樟子松林。林下灌丛有兴安杜鹃-杜香、越桔、笃斯越桔等。海拔1100~1350米为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含有红皮云杉、岳桦等少量乔木树种,林下藓类地被层很发育,主要有塔藓、毛梳藓、树藓等,树杆上有黑树发藓,但没有松萝;海拔1350米以上的顶部为匍匐生长的偃松矮曲林,还有桦属植物和越桔。

2.2东北、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包括本区东北东部山地,华北山地,山东、辽东丘陵山地,黄土高原东南部,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等地。由于南北热量条件的差异,可分为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3华中、西南常绿阔叶林区域

包括淮河、秦岭到南岭之间的广大亚热带地区,向西直到青藏高原边缘的山地。这里气候温热多雨。无霜期长达240~300天,7110℃年积温为4500~7500℃,年平均气温为14~21℃,最热月七月均温为28~29℃,年降水量为1000~1800毫米,集中在5~9月,但不像华北地区那样特别集中,在这样温湿的气候下,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和竹林,在山地上部和石灰岩山地为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

2.4华南、西南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域

包括北回归线以南的云南、广东、广西、台湾四省、区的南部以及西藏东南缘山地和南海诸岛。全年积温为7500~9000℃,年平均气温为21~25.5℃,一月平均气温为12~20℃,年降雨量为1200~2200毫米。这里的代表性植被是常绿阔叶雨林和季雨林,树木有老茎生花、板状根、气根、滴水叶尖等热带植物形态特征以及大量的藤本植物、纹杀植物、附生植物等热带热带植物生活型特征。按照热量条件和植被特点,本区域可分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两个植被带。

2.5内蒙、东北温带草原区域

包括东北平原、内蒙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年降水量为300~500毫米,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植被主要为禾草草原,以耐旱的多年生根茎禾本科草类为主,植物有明显的旱生形态,如叶子卷曲、细长,深根系,茎、叶上有茸毛等。

2.6西北温带荒漠区域

我国荒漠地区年降水量大都在200毫米以下,很多地方不到100毫米,甚至不到10毫米,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和极端干旱气候。这里的植物普遍具有旱生特征:叶片缩小,叶子退化成刺,叶片完全退化,茎、叶被有密集的绒毛,或出现肉质茎和肉质叶等,以便减少水分蒸发或贮集水分,此外根系特别发达,有的深达几十米,有的根系重量是地上部分的8~10倍,以便于从土层深度和广度吸收水分。我国荒漠区域大致可分为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北疆温带半灌木、小乔木荒漠带;南疆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三个带或区。

2.7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区域

包括青海和西藏东南半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川西和云南西北部部分地区。高原面海拔

高度在4000米以上,山地都超过5000米,东部边缘的深切河谷可低于4000米,这里天气多变而凉爽,年平均气温1~6℃,一月均温-3~-10℃,七月均温10~15℃,年降水量约300~500毫米,植被的特点是草类普遍低矮,叶片缩小,以适应寒冷多风的气候。可分为高寒草甸带和高寒草原带两个植被带。

2.8高寒荒漠区域

分布在西藏西北部,海拔高度在4500~5000米以上。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有的地方不足20毫米,气候寒冷而干燥,全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但夏季白天气温经常升高到20℃以上。植被是以垫状驼绒黎、藏亚菊、蒿类为主。

3.地理环境特点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

地理环境特点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湿度、地形甚至土壤,都会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下面就气候方面的因素对地理环境影响我国植被分布展开讨论。

我国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由于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广阔的欧亚大陆东南部的太平洋西岸,西北部深入大陆腹地,冬季盛行着大陆来的极地气团或北冰洋气团,常形成寒潮由北向南运行。夏季盛行着由海洋来的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主要是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带着湿气吹向大陆。又由于我国地形十分复杂,高山众多,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寒潮向南流动起着不同程度的阻挡作用,成为温度带的分界线。

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脉对太平洋东南季风深入内陆起着明显的屏障作用,与划分东南湿润气候区和西北干燥气候区的分界上有着密切的关系。西藏高原南部东西走向的山脉和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对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入境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另外,来自北赤道的暖洋流在接近我国台湾东岸时,顺着琉球群岛转向日本本州东岸方向向东流去,因此这支暖洋流对我国大陆,特别是对北方气候未能发生直接增温加湿的作用,所以我国温带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

在上述所有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影响下,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相应的植被变化也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依次出现了三大植被区域,即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植被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由于地形的复杂可分为东西两部分。首先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因此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一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其次西部由于位于亚洲内陆腹地,在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笼罩下,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了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打破了纬度的影响,这样,西部从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如下: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一高寒荒漠带一高寒草原带一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参考文献:

[1] 候学煜;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性[J];西北植物学报;1981年02期

[2] 王翠红,张金屯;中国部分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A];2004年北方七省市植物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吕巍;不同植被带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多样性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朱士光;全新世中期中国天然植被分布概况[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01期

[5] 刘华训;我国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J];地理学报;1981年03期

第二篇: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09年11月1日晚,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旧经管报告厅依然座无虚席,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作客由清华大学学生会举办的时代论坛溯源讲堂,为清华学子剖析了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葛教授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风趣的语言和多角度的阐释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关键词:文化 历史 地理 环境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透过这些耳熟能详的俗语,我们不禁要问,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究竟有什么影响?

要把地理环境中的微观因素与宏观因素结合起来

葛教授指出,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有哪些基本影响,一般的认识并无多大分歧,但涉及到具体事例时就会有很多不同的解释。这时,我们要把地理环境中的微观因素与宏观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葛教授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山区,但山外是平原与山外还是山这两种情况显然是截然不同的。

以海洋为例,他指出,作为人类活动的条件和媒介之一,海洋对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地中海。从某种意义上说,地中海是一个内海,周围遍布着灿烂的人类文明,如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等,航海条件便利,十分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而同样相邻绵延海域的北欧,文明并不如此发达。中国虽然有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但是航海难度较高,再加上中国国内市场广阔,所以海上对外交往并不发达。

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中完全可以产生丰富多彩的文化

有人认为在相似的地理环境中产生的文化也是相似的。葛教授认为这种观点存在片面性,他指出,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只要不超过它的极限,就存在着相对无限的可能性,因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但人类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所以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中完全可以产生丰富多彩的不同文化。

他举了两个例子,在中东,同样是干旱缺水,但是以色列积极发展节水农业,种植水果蔬菜,出口创汇,近些年还出口滴灌和喷灌设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中国,同样是人多地少,徽州人外出经商,产生了徽商。而浙江人外出求学,产生了很多院士。

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长期延续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明没有中断,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葛教授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给予了解答。

葛教授指出,中国周边的地理环境较为封闭,海上交流有限,而且没有一种外来力量能够对中国文化形成挑战。一些游牧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虽然在军事上是征服者,但是在文化上却是被征服者。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均因为地理屏障,未能较深地影响到中国文明。反过来,同样由于地理原因,中国也未能将自己的文化影响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很多人认为古代中国的文化是全世界领先的,中华文明引领世界千年,只是近代才开始落后,也有很多人喜欢拿同时期汉朝与罗马帝国进行比较。实际上这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这样的比较也没有任何意义,原因就在于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范围内的文明交流十分有限,相互之间很少有直接的碰撞,因此很难比较罗马帝国与汉王朝。此外,一种文化必需与相应的地理环境相适应。自古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与华夏民族各方面的交流都十分频繁,游牧民族也吸收了很多华夏民族的先进文化,但中原对草原的影响始终不像对日本、朝鲜那么大,原因就在于中原、日本、朝鲜都是农耕文化,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更加容易,而草原为游牧文化,因此不可能对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全盘吸收,只是部分的借鉴。明朝后期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开始强大并逐渐加强最中国的文化影响和渗透,而由于中华文明深厚的底蕴,这样的影响始终非常有限,防线最终被穿破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虽然如前所说,中华文明由于地理原因,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是闭塞的。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从其他文明中吸收了很多的东西,只不过这些东西都被汉化了。例如现在的凳子就是从游牧民族传入的,在南北朝时被称为“胡床”。(校学生会 张丽捷 采写整理 襄桦 编辑)

背景链接:

葛剑雄教授,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的著名专家,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15日生于浙江湖州。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史学会理事、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校务委员。

著有《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未来生存空间 自然空间》。

葛剑雄教授精彩语录(摘自其新浪博客):

我一直认为户籍制度不能全盘否定,无论在过去还是将来,户籍登记和管理还是必须的。实际上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对国民及外来人口进行登记和管理,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我反对的是户籍制度的异化——将特定的户籍当成了身分,当成划分不同等级人的指标。

政府和民众都应该明白,环境保护是要花钱的,治理已经受到污染的环境更是要花大钱,因此肯定要降低发展的速度,减少在其他方面的投资,没有捷径可走。这才是可持续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太湖蓝藻暴发就是前车之鉴。

改革开放初期,听一位技术型的领导干部质疑:中国能生产原子弹、氢弹,难道就解决不了抽水马桶漏水?那么今天我要质疑:中国能将飞船送上太空,难道就解决不了春运难题?

创新意味着巨大的成本,物质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等等。而且有风险,失败的风险。“山寨”则是投机取巧,成本低,风险小。人都有惰性,都愿意走捷径。如果社会成了“山寨文化”生长的土壤,那么创新文化就很难生长。

第三篇:地理环境对满族风俗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满族风俗的影响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满族是一个形成较晚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对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做过重要贡献的民族。

1、满族的起源:满族是从我国古代北方古老民族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北方几千年来曾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他们源远流长, 并随时随地变更名号, 主要有肃慎、扶余、东胡三大族系。他们是游牧民族, 都过着逐水草迁徙, 住穹庐, 吃肉饮酪, 衣革被裘的生活。其中的肃慎是满族的先世, 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满语支。从肃慎以后到满洲的这一系, 是古代东北地区的主体民族。在将近三千年的漫长历史年代中, 肃慎人的后裔以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等名称出现在不同朝代的史书上, 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族系中曾一次一次地分化出先进的部分, 经过一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先后与其他民族融和, 形成新的族系, 有的还建立了国家政权。肃慎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居民之一。约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 他们生活在长白山以北, 东临大海及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其中心区域为牡丹江中游。满族的形成是在明代女真诸部长期经济、文化、血缘、地缘的交流,多次的军事兼并和政治联合以及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与其他民族形成的过程类似,满族的形成也是经历了从部落、部落联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共同族源、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生活习俗,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即民族这一历史过程。

2、满族的节日:满族的重要节日与汉族差不多,春节、元宵节、二月

二、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是,满族还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如:

一、添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是日煮一盆粘高梁米饭上插用高粱秸扎的“马”或“犁丈”放入粮仓内,后来简化为用高梁秸扎成的“犁丈”直接插在粮仓上,以祈丰年。(这可以看出满族当地的地理环境适合高粱的生长)

二、太阳日(满族人称太阳为“日头”)(农历二月初一)

三、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四、结缘日(农历四月初八)

五、民俗节(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

六、虫王节(农历六月初六)

七、马王节

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满族祖先狩猎征战,多靠骑马射箭。就是出门远行也多骑马,故多敬重马王。供马王爷时,用烧羊肉一方、鲤鱼一尾、雄鸡一只、还有白酒,行三叩首礼。供后全家饱餐一顿。(十七世纪前,满族聚居在东北边疆时,由于长期居住在山林地区,狩猎活动使他们精于骑射,一直到现在,满族还是厉害的骑射高手)

八、颁金节

农历十月十三日。公元 1635 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发布一道谕旨,就是用“满洲”这个新族名代替“诸申(女真)”的旧族名,所以,人们便将这一天视为满族族称的诞生日。而“颁金”一词是满语音译,为诞生、出生之意。满族人愿意接受它是因为这两个汉字有吉祥尊贵之意。因此约定俗成,各地满族同胞就都称这一盛大节日为“颁金节”。

九、走百病

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满族生活的环境很严峻,天气很冷,河面容易结很厚的冰)

十、大祭

十一、药香节

2、长白山与满族的狩猎习俗

满族的狩猎习俗是该民族最为古老的传统习俗,“楉矢石砮”便是这种习俗和文化的真实反映, 后来的“以弧矢定天下”及以“清语骑射”为核心的民族文化, 无不与满族的狩猎习俗密切相关。可以说,满族的狩猎习俗是他们最为重要、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性格的风俗;这种习俗的产生与形成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 长白山地区特殊的条件环境促成了满族狩猎习俗的形成, 也因此形成了满族对长白山的依附关系和对它的崇敬或热爱。

一、长白山与满族的围猎传统 满族的围猎历史非常独特而悠久,《大金国志》载曰:“金都会宁, 四时皆猎, 燕都城外皆民田, 三时无地可猎。候冬月则出, 出必逾月, 每猎则以随驾军密布四围, 名曰围场。”满族人直接延续和继承了女真人的骑射与狩猎传统。自满族崛起以来, 这种形式相同的大规模围猎经常举行。满族人狩猎往往讲究场地, 也就是地盘。八旗制度建立后, 围猎按旗进行, 每旗都有固定的围猎山地, 打围通常在本旗的猎山进行。而在八旗制度产生之前, 猎人之间则以进山的前后划定各自的地盘。每个猎队进山后, 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狩猎范围,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树皮”, 这是在长白山茫茫的原始森林里, 专属于狩猎人留下的“幌子”。

二、满族的捕兽传统与方式

长白山地区野兽很多(虎、豹、猪、熊、獐、狐、鹿、兔、野鸡、雕羽等), 满族人捕猎的方式也形式多样, 如设陷阱、打木绊、箭射、网捕等。他们根据不同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创造出了专门的捕猎方法,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狩猎习俗。在农历四五月或八月捕鹿, 捕公鹿叫“打红围”。捕猎方法有四种: 第一种为“驱赶法”,第二种为“引诱法”,第三种为“哨鹿法”,第四种为“套鹿法”。长白山地区虎甚多, 满族人猎虎时有三法: 其一是围捕,其二是架火枪于野杀之,其三是用狗猎虎。

尽管过去长白山区野兽众多, 并有“棒打狍子瓢舀鱼, 野鸡飞进饭锅里”的情况发生。但猎民们还是形成了严格的行规, 即有利于生态平衡、良性循环、可持续利用的行规, 故有“春不打母,因为雌性野兽要下崽儿;秋不打公, 因为雄性野兽秋天要配种, 传宗接代”等习俗, 既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繁衍和保护, 又使狩猎活动能一代代地传下去。为此猎人认为, 轻易杀生有罪。

第四篇:中国文化的特点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特点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以农耕思想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为例

【摘要】本文从中国社会的根源——农耕社会开始分析,农耕社会文化产生了长者为尊、人治、保守求稳的三种传统思想,进而,这三种传统的农耕文化思想对今天中国的企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后总结了中国企业文化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关键字】 农耕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企业文化长者为尊

人治保守求稳

“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美国被引入到我国,直至发展到今天,我国已经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特的企业文化。虽然企业其规模大小、性质、经营的范围、管理方法各有不同,但是企业文化却大同小异,其原因是因为有着相同的中国文化的背景。

中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有政治色彩浓厚、等级制度严明、改革蔚成风气、注重“人治”轻视理性与法治、崇尚经验主义,这些都与传统的中国文化分不开,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企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将以传统的农耕思想为例说明中国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长着为尊”的思想

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中说到过,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在这样的农耕社会,农民聚村而居,主要因为:

一、小农经营,所以住在一起,住宅和农场不会太远;

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

三、为了安全,人多更安全;

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们因继承而时代在同一块土地上延续。

1这样一种世代延续的乡土社会的特点就是人们在熟人社会里长大的,熟人社会里不太需要文字,我们可以通过“眉目传情”,我们“指石为证”,我们抛开了比较象征的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于是,在文字是多余的情形下,我们主要通过世代的承袭进行经验的传授,年长者将其承袭和摸索而得的经验传授给1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47

幼者,于是年长者因此而得到尊重。

于是延续到今天,中国人的思想中已经深深的烙下了长者为尊的思想,长者代表着更多的经验,因此在中国今天的企业中,年长者也因为有更多的经验得到尊重,这就是所谓的“讲等级,论资质”。

这一思想严重影响着中国今天的企业的职员之间的关系,老员工往往会将工作推卸给新来的年轻的员工,新来的员工都要经历这样一种被老员工任意差使的阶段。此外,同事之间的称呼也与西方社会的直呼其名不同,年轻的职员称呼年长的为哥、姐,这也是一种对经验、对资历的肯定和尊重。但是这种文化也造成了企业职员间等级森严的不好现象,以及许多老职员不干活,凭着自己的资历赖在公司混饭吃,公司领导也不敢得罪,只能白养着。

同时,企业的晋升制度、奖金的提升都与工作的年限挂钩,除了销售性行业外,其他工作的工资、奖金并不是与工作的成绩呈正比,所有的老资历都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然后又一批年轻一代的“媳妇”开始支撑的公司,“婆婆”指使“媳妇”干活,享受着成果。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国劳动者进步的脚步,老资历不愿意再学习进步,也不愿意跳槽,年轻的人拿着微薄的工资拼命地卖力,这并不公平。只要是相同的劳动力,完成相同的工作量,就应该获得相同的报酬。

二、“人治”的思想

在熟人的社会里,街坊邻里都是认识的人,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这时候约束彼此行为的是熟人的议论,同时文字在农耕社会的意义不大,社会依靠的是彼此内心达成的一套规则来运行,即内心的羞愧感。当乡土社会出现纠纷时,人们会运用内心的道德标准去判断是非,而且是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来评判。这就是所谓的人治社会的原型。

2在依赖有权的长者治理的社会里,与权力的关系就决定了生存的空间大小,于是人治社会发展到今天,就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一种关系型的社会。虽然今天我们已经有了完善的法律体制,但是法律是有边界的、有弹性的,而在法律的边界之外,我们有人情,甚至法律的边界内的问题,我们还是可以用关系摆平,法律是有弹性的,我们可以利用关系将这个弹簧变到最适合自己的长2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47

度。法律亦如此,企业的规则更是这样。

同样,在中国的企业的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也是“人治”。在我国的企业中,人情关系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却十分强大的社会力量,从招聘开始,人们就开始找关系,企业领导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能否应聘上。进入公司以后,对职员工作的满意度,是否失职,都是领导的自我评判,而西方社会,按规则办事是一种公平和基本人权的体现。

不仅职工的“红白喜事”有人张罗讲人情、凑份子,而且在个别违规,或出了事故;或给企业造成各种损失时,也会有一些人为之求情,为之游说、解脱,管理者永远“不好意思”批评关系户,结果往往使严格的管理变为一句空话。3在这样的气氛下,人情关系成了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而“法规”反倒成了躲在人们身后的羞羞答答的小媳妇,不仅使企业里那些成本成册的规章制度,变成了对付上级和自我安慰的装饰品,而且助长了“走后门”和“裙带风”的盛行,影响了优秀企业文化的健康成长,这也造成了中国企业管理中的一些混乱和困难,但是这样一种关系型社会也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职员与职员之间并不是依据公司的章程而凝聚在一起,而是依据一种“人情关系”。我们很少在西方的社会里,看到同事之间成为多么要好的朋友,西方社会里职员之间的关系仅仅靠工作连接起来,是生硬的规则作为纽带。但是在中国企业里,同事之间成为生活中最要好的朋友,维系这种关系的不是工作,而是一种感情,一种认同感。因此,中国企业的职员之间往往会很容易团结起来,互相帮助,而不是西方社会的各司其职。不恰当的帮助和团结,当然也会造成分工不明,权责不分。

三、保守求稳的思想

如前所述,乡土社会的中国,人们的经验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于是,年轻的人们在老者们的教导下,按照祖辈们的方式生活,无须进行新的探索,况且在顽固的老者们,不必要的冒险是一种异类。于是,中国人的思想里有一种保守求稳的思想扎根了,也即一种中庸的思想,大胆的改革创新并不会得到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每个人都想按照现有的方式稳定地延续下去。

因此,中国的企业追求稳定的发展,大多数的改革都会以失败告终。有许多大型企业试图并购国外的企业,但是终因文化的差异而失败告终,其实是一种保3 魏杰,《中国企业文化之痛》,《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10

守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融合。如果一个企业的新秀提出改革的意见,必然会遭到其他保守者的反对,因为改革会威胁到其他人的安稳。但是这种保守求稳的思想,也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过度的冒险也必然会带来很多的失败。

四、结语

乡土中国的许多文化精神已经扎根到中国人的思想中,即使是在高度城市化的今天,我们也难以改变这些文化现象。这些传统的文化特点对中国企业文化造成的影响有好有坏,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将好的一面从坏的一面剥离开来,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根源。我们总是试图高呼企业改革,殊不知,企业文化背后有着无法根除的乡土社会文化。改革当然要继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借鉴西方优秀的企业文化,但是,我们的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472、范志杰,《浅谈中国企业文化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商业现代化,2006,(24)

3、陈战国,《儒家精神及现代进路》,南阳师范学院报,2007,14、郭济兴,《现代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经济经纬,2003,(04)

5、刘惠坚,《试论企业文化管理》,现代哲学,2000,(01)

第五篇:地理环境因素对英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题目:地理环境因素对英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2014 年 月 日

地理环境因素对英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摘要:

国际贸易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贸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因为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任何国家的双边贸易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因而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英文:United Kingdom)或不列颠(英文:Britain),通称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西欧的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主要发展的是工业、农业。重要工业有采煤、钢铁、机械、炼油、化工、纺织、医药等。奔宁山两侧煤田附近为旧工业区,伦敦及其周围为新工业区,炼油和石油化工偏重在沿海港口。重要农畜产品有小麦、大麦、甜菜、马铃薯、蔬菜和牛、猪等。英格兰东南部为主要耕作区。重要的大城市和良港有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纽卡斯尔、谢菲尔德、利兹、南安普敦和普利茅斯等。

地理环境分布、变化,与国际贸易的形成、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国际贸易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贸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因为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任何国家的双边贸易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因而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地理环境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一般可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类。两大类中的不同因素从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和程度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尤其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地理环境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突出。

英国地理环境:

英国位于欧洲,是由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和周围5500个小岛(海外领地)组成。地理位置北纬50°~58°东经2°到西经7°,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塞文河(Severn River)是英国最长的河流,河长338公里,发源于威尔士中部河道呈半圆形,流经英格兰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峡。泰晤士河(Thames River)是英国的第二大河,也是英国最重要的河流,全长336公里。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英国西北部多低山高原,东南部为平原泰晤士河是国内最大的河流。英国终年受西风和海洋的影响,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适合植物生长。英国虽然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一日之内,时晴时雨。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话题,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英国主要产业发展现状:

1、工业,英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英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烟草、纺织、造纸、印刷、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英国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石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

2、农牧渔业,英农牧渔业主要包括畜牧、粮食、园艺、渔业,可满足国内食品需求总量的21%。21世纪初,英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从业人数约45万,不到总就业人数的2%,低于欧盟国家5%的平均水平,低于其它主要工业国家。农用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7%,其中多数为草场和牧场,仅1/4用于耕种。农业人口人均拥有70公顷土地,是欧盟平均水平的4倍。21世纪初,除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及英镑坚挺导致英农业收入减少外,疯牛病、口蹄疫和农药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使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3、旅游业,英国旅游业收入占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从业人员约210万。受2001年爆发的口蹄疫和“9·11”事件的影响,来英外国游客从1999年高峰时期的2570万锐减到2001年的2280万,同期旅游收入也从202亿美元下降到163亿美元。2002年数字开始回升。2010年来英游客达2959万人次,收入达167亿英镑,约合270亿美元。

4、对外投资,英国一直是国际资本的重要输出大国,这一特点随着英1979年取消外汇管制和北海油田的发现更加突出。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英对外投资额可与美、日相媲美,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英对外投资也随之大

幅下降,之后又开始大幅攀升。英对外直接投资位列欧盟国家首位。2003年,英国贸易局更名为“贸易和投资局”,下设英贸易伙伴局和投资局。

5、外国资本与招商引资,英国是欧洲最受欢迎的投资国。英国政府鼓励吸引外资。外资在英投资项目主要为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和通讯、医药和生物技术、管理行业、汽车、食品和饮料等。投资形式为收购、兼并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立科研基地或跨国公司等。美国是对英最大投资国,而近年来,中国对英的投资也呈井喷式增长。英国作为全球商业的发电厂,拥有先天的经济优势:全球顶尖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心等。无论是寻求企业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创新增长点,还是获取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英国都是投资者的最佳选择。2011-2012年间到英国投资的国家中,中国由前一年的排名第7位跃升至第3位,投资增幅高达55%。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2011年到2012年6月),中国对英投资总额约68.8亿美元,是过去几十年对英投资总额的近5倍。

6、贸易,英基础设施完善,政府配套服务措施到位,鼓励自由贸易,重视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管理方法,以增加出口,提高就业。英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美国和日本。服务贸易自1966年以来一直顺差,2008年顺差为836亿美元。主要进口产品有: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装、鞋业、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工产品(包括医药制品)、烟草、饮料、机械设备等。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7、交通,水运,英国内河航运共3200公里,其中620公里用于货运。泰晤士河是最繁忙的内陆水运河,其次为福斯河。海运承担了95%的对外贸易运输。2007年英国共有1000吨以上商船474艘,总吨位为1172.4万吨。2007年英国港口总吞吐量为5.83亿吨,出口2.18亿吨,进口3.65亿吨。英国大小港口众多,其中100个为重要商业港口,有52个港口年吞吐量在100万吨以上。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的港口有:格里姆斯比-因明翰、伦敦、蒂斯-哈特浦尔、福斯、米尔福德-黑文、南安普顿、利物浦、萨仑沃、菲利克斯托、多佛等。通过发展航运金融和海事服务,英国保持了全球航运定价中心和管理中心地位。伦敦是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运联合会等国际航运机构总部所在地。空运,英国所有的航空公司和大多数机场均为私营企业。2007年,共有50多家航空公司,在役飞机952架,载客量2410万人次,客运里程3140亿公里,货运运输量541.81亿吨。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是世界最大航空公司之一,拥有300多架飞机,其航线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20座城市。英国共有449家机场,其中35个机场年客流量在10万人次以上。英国最大机场是伦敦希思罗机场,也是欧洲最大及世界最大最繁忙的机场之一,2007年客流量680万人次;盖特威克机场是英第二大机场,2007年客流量350万人次。

自然地理环境对英国外贸的影响: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都影响着

这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气候条件对国贸活动直接产生影响,现在全球气候异常,给国际经贸以很大的冲击,干扰了正常的经贸活动。英国经纬度:北纬50°~58°东经2°到西经7°,属温带海洋气候,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英国西北部多低山高原,东南部为平原泰晤士河是国内最大的河流。英国终年受西风和海洋的影响,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适合植物生长。港口有100多个,这位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利的运输条件。其中以伦敦港最为有名。

伦敦港始建于公元前43年,16世纪海运昌盛,18世纪已发展成为世界大港之一,19世纪成为全国贸易和金融中心,而且是世界航运中心,集中了世界各地的船舶和船公司的代表机构。有世界上最大的保险组织--劳合社(LLOYD'S)。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又是全国最大的海港,并且是英国最主要的制造业城市,以通用机械与电机著称。还有飞机、精密仪器、汽车、炼油、化学、服装、造纸、印刷、食品、卷烟等工业均很发达。

人文地理环境对英国外贸的影响 :

人文地理环境内容广泛,主要指社会、政治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人口地理环境。它与自然环境一样,对国际贸易有着深刻的影响。经济地理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地区的地理分布,以及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英国属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巨头索罗斯的操纵,英镑有一段时间曾遭遇大幅度贬值,给英国带来的最大损失便是没能加入欧元区。此项对英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不便。

英国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其科研几乎涉及所有科学领域。以世界1%的人口,从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所发表学术论文占9%,引用量达12%,仅次于美国。获国际大奖人数约占世界的10%,迄今已涌现出78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居世界第二。在生物技术、航空和国防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水平,是近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发源地。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也拥有一大批世界上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为英国和世界培养出许多杰出科学家和政治家等。

英国军力世界排名第四,是继美国、俄罗斯、中国外世界第四军事大国。英国皇家海军是由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潜艇部队组成,拥有四大舰队,其中水面舰艇部队12万人,海军航空兵部队20000,海军陆战队40000人,潜艇部队20000人。拥有水面舰艇121艘。英国陆军经常被部署至海外,参与地面战斗部队、多国联军,或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相关行动。英国皇家空军为英国军队的空中武装部门。皇家空军创始于1918年4月1日,自此之后于英国军事史扮演重要角色,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伊拉克战争等冲突扮演要角。英国空军

有450架以上飞行器,及200000位常备兵员。良好的军事为英国的对外贸易奠定了安全基础。

总之,英国利用本国地理因素条件,扬长避短,在结合本身先进技术的同时,引进和运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陈才《世界人文地理》

2、尤盛东 《世界经济贸易地理》

3、黄相怀《英国精神》

4、凯特·福克斯《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

5、冯佐库《地理因素对外贸的影响》

下载地理环境特点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环境特点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毫无疑问,影响一国安全环境的国际、国内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但是,对一国的安全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缘政治因素,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新课』利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复习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寒、暖流的理解导入新课。 『教学新课』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 请同学们阅......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王开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认识洋流形成的多种因素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综合......

    自然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分析

    自然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分析 世界各地建筑景观、形式和艺术风格多姿多彩.它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伦理观念在建筑上的反映,它体现了建筑的意识性.另外,建筑是依靠建筑材......

    旅游业发展对全球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业发展对全球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环1001王小莉041005084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旅游业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国际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旅游 水质、大气、土......

    浅议自然地理环境对海南省旅游发展的影响

    浅议自然地理环境对海南省旅游发展的影响 摘要 海南省地处中国最南部,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是全国最温暖的地方。 因此海南省在冬季具有一些中国其他省份所没有的旅游景观资源......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反思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同学知道:1、通过比较两个级别相当的自然区或经济区,理解由于不用区域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人地关系的差异,造成......

    浅析地理环境对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浅析地理环境对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例)摘要:浅析广西县域经济的发展,首要是从地理环境去分析。从地理角度来讲,一个地区发展经济,首先是看这一个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