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经验给石门县旅游产业扶贫的启示

时间:2019-05-13 18:4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隆经验给石门县旅游产业扶贫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隆经验给石门县旅游产业扶贫的启示》。

第一篇:武隆经验给石门县旅游产业扶贫的启示

武隆经验给石门县旅游产业扶贫的启示 袁智勇

2012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石门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包括11个乡镇党委书记在内的党政代表团对重庆市武隆县的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所有成员对武隆旅游产业发展的快速发展赞不绝口,对武隆旅游发展的高起点、大手笔惊讶不已,经过不断的反思,更多的是发现了两个县之间在旅游产业发展上的差距。

武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三峡库区的淹没县,属于武陵山片区。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186个村、总人口41万。1993年全县GDP只有3.4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仅为333元,是典型的中国西部地区贫困县。做为一个不靠边、不沿海的内陆山区小县,他们从1994年开始,历经18年的四届县委县政府的持续努力,到2011年,接待游客13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亿元,城镇居民收入达到了180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92元,三产增加值达到41.35亿元,占GDP 47.76%,一跃成为国家级旅游强县,国内的旅游目的地。经过实地考察,我们认为武隆县的旅游产业之所以发展迅猛,得益于体制上的不断创新、投入的大手笔和全民的齐参与。

一、体制上的创新

思路上的创新:14年来,武隆县委县政府矢志不渝的把“旅游富民”作为主导战略,着力构建“全面兴旅”的大格局。发展思路从“旅游产业与烤烟产业同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旅游富民、工业强县”到打造“中国武隆公园”,在思路上不断的创新升华。政府主导上的创新:从1994年开始就成立了高规格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6位县级领导担任正副组长,涵盖旅游、国土、城建、财政、交通等30多个成员单位,坚持每季度一次例会,对重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旅游局、风景管理局等专门的资源保护管理、旅游管理机构。坚持过硬的考核督查机制,把旅游业发展指标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工作台账,对旅游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逐项分解,明确每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和具体负责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每月报告、督查反馈和通报制度。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对执行不力、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2009年将10大工程分解成88子项到人到单位到时间。2010年将6大项工作分解成74个子项到人到单位到时间。

市场主体上的创新:在发展初期,一部分民营企业对景区实施了投资开发。2007年“升遗”成功后,政府出资1亿元,组建了喀斯特旅游投资公司,对6个景区的经营权进行回购和新景区的开发,实现“景区所有权、保护权、经营权和开发权”四权合一,成为全县旅游景区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的主体。

二、投入上的大手笔

武隆旅游整体开发比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兴起晚了16年,比张家界、丽江、九寨沟起步都晚,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后发追赶,主要是坚持了“世界的武隆”的理念,在定位、规划、品牌建设上围绕“旅游国际化”来做。

高水平定位:在今年的武隆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加快把2901平方公里的县域,打造成“经济富裕、山川秀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中国武隆公园”。

高起点规划:做到“一景一规,先规后建,无规不建”。牢固树立“规划先行、规划之上”的理念,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把手抓到底,一任接一任干到底”。聘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的规划设计研究院担纲策划规划单位,同时还邀请美国规划协会秘书长苏解放(Jeffrey Soule)旅游专家王兴斌、文化名人于丹等20多位国内外一流的大师对武隆旅游发展把脉会诊。今年又全面启动《中国武隆公园建设详细规划》和武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高精尖品牌:积极创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品牌,增

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世界自然遗产是旅游资源价值中的最高名片,是大自然授予人类旅游界的“诺贝尔奖”,武隆从2005年开始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2007年就得到了。为得到国家5A景区的最高荣誉,从2009年通过市场运作9亿元,对景区进行精细打造,2011年一次性创建成功。今年争取得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验收。除此以外,武隆还拥有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中国户外运动基地等品牌。

高素质服务:武隆县加快推进旅游提档升级,重点建设旅游业“基础系统标准、要素系统标准、支持系统标准、管理系统标准”四大体系,加快构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游客满意”的系统化工程。投入8000万元对景区的标示系统、解说系统、星级生态厕所等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建立了景区数字化管理系统。

高成本宣传:突出全民兴旅。宣传武隆成为日常行为。全县彩铃统一宣传推介。每个单位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要义务“三组”:组客、组会、组稿,每个营销集团要完成组团9000人以上、组织20人以上的市级会议、组稿20篇以上。全县成立了16个县级领导联系、县直部门参加的旅游宣传营销集团,分片进驻重庆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中原、港澳台地区6大板块16个城市,驻点营销,组织旅游商踩线活动,一年来武隆考察踩线达4500人次。2011年宣传促销经费投入了1.3亿元。“干部人人会旅游、市民人人懂旅游、学生人人爱旅游”,叫响了“自然的遗产、世界的武隆”,“地心之旅、重庆武隆”,“中国武隆公园”品牌。

二、气氛上的融合与交通建设上的融合:包茂高速贯穿县域,旅游公路全部“白改黑”,县城至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旅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与城镇建设上的融合:加快把县城打造成为精品旅游城市,城市的建成区由93年的0.5平方公里拓展到了19﹒96平方公里;围绕“四季鲜花灿烂、森林植被茂密、路灯灯饰迷人、规划设计合理、建筑独具特色、休闲功能完善、管理科学有序、小镇和谐文明”打造仙女山旅游新区,2012年仙女山镇挤入首届“中国最美乡村(小镇)百强”,旅游地产价格有开发之初的每平方米1980元飙升到现在的每平方米0.5—1.5万元,每年夏季,仙女山休闲度假的游客日均7000人。将农村打造成渝东南特色度假村庄。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户达到了1538家。有的农户在一个夏季就实现收入20多万元。

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一是打好山水人文牌。一出“印象武隆”,在2012年4月23日开始公演,到十月底,演出223场,售票39.2万张,门票收入4800万元,被评为“重庆市最具观赏价值的旅游重点项目”。二是打好体育赛事牌。连续十届成功举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性户外运动A级赛事,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160多支运动队伍先后参赛。三是打好“民俗文化”牌:出版本土风情的图书,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乡村旅游节”、“民歌赛”、“葵花节”等活动,民俗演艺、民间工艺、土特产品、民族餐饮、民族服饰等一大批旅游产品脱颖而出。

与商贸服务融合:一是住的舒适。正在建设和投入使用的四星级以上的酒店达到了30家。一个小县,如此高密度星级酒店群全国少有,累计床位达到20000张。二是美味可口。乌江鱼、武隆羊肉等特色菜肴,让游客吃的舒心、吃得放心。三是娱乐多样,建设了仙女山国际亚高山运动基地、户外运动基地、青少年营地以及四季滑雪场。四是购物方便。仙女山新区建设了商业街,初步形成了县城购物中心、江口旅游商品街等旅游购物商圈,形成了羊角豆干、老醋、芙蓉江野生鱼等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商品。

与生态环保融合:武隆县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在保护环境中促进旅游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是武隆的最大优势、森林是武隆的命根子”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先后投资11.5亿元,造林5.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32.7%

上升到达到47.2%。建立了白马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和芙蓉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二是发展绿色工业,仅用0.4%的土地发展工业,在距离景区200公里的地方规划建设11.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发展清洁能源、新型材料、机械加工及旅游商品开发。工业增速位居重庆市第3位、渝东南第1位。招商引资由原来的“走出去请”到“主动上门”,鼎泰新材、富士重工、中体集团、重庆报业等大批企业入驻,实现了招引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突破。三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强力打造高山蔬菜、草食牲畜、中药材、林果、淡水养殖、乡村旅游六大绿色产业,获各类农产品认证品牌56个。四是加强遗产保护。成立了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全国最先进的自然遗产地监测中心。对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居民进行了搬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5天。

武隆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要学武隆高起点定位:按照一年创建“省级旅游强县”,三年创建一个5A景区,五年创建国家级度假区的目标,一条一条的抓到位,抓落脚。

二是要学武隆加大品牌创建力度:认真落实县委11月16日办公会议精神,明确在2013年“抓住一线三片,加大财政投入,冲击4A景区,打造旅游强县”的总体目标。以创建省级旅游强县为总揽,财政预算旅游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在景区、酒店的建设过程中全部按照等级景区、星级酒店的标准规划、建设,让每一项建设都成为精品。夹山国家森林公园要升级为4A级景区,壶瓶山、东山峰鹿野仙踪、罗坪长梯隘要申报4A级景区,龙王洞申报3A级景区,全面提升景区质量。成功引进1家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1个四星级酒店,新评3个三星级酒店,全面提升酒店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新增旅游特色名镇2个(壶瓶山镇、维新镇),三圣的山羊冲村创建旅游特色名村,白云山庄、大河洲温泉创建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二都乡开工建设十九峰乡村旅游区,南北镇启动避暑特色小镇创建工程。三是学习武隆全民抓旅游:

大胆推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一把手”工程。将旅游强县的年度目标细化分解到各责任单位,扩大年度考核分数的权值比重,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工作机制,形成全县大抓旅游、重点乡镇以旅游产业发展为统领的氛围。

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成立蒙泉水库旅游管理机构,成为蒙泉湖旅游开发的主体,解决蒙泉水库旅游没人抓的局面。积极探讨仙阳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壶东南旅游一体化管理的新路子。

四是学武隆做好游客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围绕S303省道游客进出主干线,建设两处旅游公共厕所、自驾车接待中心和旅游商品展示中心。仙阳湖开辟水上游线,尽量延长团队游客在石门的停留时间。在澧水二桥、库北公路全线竣工后进一步完善道路标示系统,保证游客在二十公里范围内能够发现道路指示标志。在争取两条高速建设的同时,积极争取雁池至罗坪、罗坪至南镇、南镇至大成湾至鼓锣坪至杨家坪省级道路建设,初步形成“西北环线”。

五是学武隆开展活动促人气:围绕“春采禅茶、夏避酷暑、秋乐橘红、冬泡温泉”四季特点,在蒙泉杜鹃、夹山桃花、仙阳湖的皂角花、全县的油菜花几个花期,继续办好新年祈福撞钟、茶禅之春、摄影大赛、壶瓶山之夏、柑橘节、钓鱼大赛、冰雪节等活动。在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宣传外,建议全县所有的公务用车的后挡风玻璃全部贴上“走进石门、回归自然”广告,形成独特的流动的广告风景线。

第二篇:日韩茶产业发展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日韩茶产业发展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

发布时间: 2006-12-12 10:41:15浏览次数: 87

今年9月,陕西省茶业协会组织陕南茶叶产区部分市、县有关负责人对日本、韩国茶叶生产、加工、流通及管理等方面进行考察,日、韩两国的一些经验,对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茶叶产业有一定借鉴意义。

日本有茶园5万公顷,青一色的蒸青绿茶,总产量10万吨,自给率为84%,进口的绿茶95%来自中国,5%来自越南等其他国家和地区。韩国茶叶以绿茶为主,产量不多,市场上茶叶销售网点很少,喝茶的人也比较少,但讲究茶文化,把茶当作一种文化来消费,每年5月25日的茶节,都举办各式茶艺表演,茶叶、茶食品、茶糕点展销等。

两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茶园均大规模集中连片种植,茶园管理现代化,园貌整齐化一,树势健壮,单产高,效益好。主要茶叶研究机构、茶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茶文化及茶旅游设施多分布产区,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区域特色、文化氛围和产业优势。二是两国的茶园归茶农个人所有,龙头企业通过茶协会等组织与茶农签订协议,茶农只负责茶叶生产,龙头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企业对收购回的茶叶,先低温保鲜储存,随后根据市场需求,再进行加工、销售,既保护了茶农利益,又保证了市场需求和价格稳定。三是茶叶综合开发率高,茶产品多元化。日本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茶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销量已超过矿泉水,商店中各种茶食品琳琅满目。应用茶叶提取物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数百种,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四是各类茶产品都有严格统一的质量标准,田间耕作、施肥、植保、采摘、运输以及加工、包装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加工企业按照标准化生产。五是两国非常重视茶叶生产栽培技术研究,茶树无性系良种比例高达92.1%,茶园普遍施行秸秆还田、行间覆盖、安装防霜电扇等措施。日本平均每亩茶园单产120公斤,是我国茶园平均单产的2倍多。同时,他们在茶树的施肥和用药上,采用环境保护型生产技术,使上市茶叶的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六是日本政府对茶农购买肥料、农药、生产机械、种苗等费用实行政府资金补贴,茶农凭购买发票到最基层的“财政所”报销70%,茶农仅承担30%。政府的扶持资金直接补贴到茶农手中,极大地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同时,有效地防止了中间环节克扣茶农。

陕西省茶叶生产与日本、韩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生产绿茶为主。通过这次考察学习,结合我省茶叶生产实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加强茶叶种植基础建设。省上有关部门会同陕南三市尽快制订《陕南茶叶区域布局规划》,对现有茶叶资源进行普查,按照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商品化发展的要求,调整和优化茶叶种植的区域结构和生产布局。

——加快茶叶加工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的更新改造。加快建立茶叶初制场认证体系,择优扶持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初制场,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提高优质原料生产能力。支持基础较好的企业引进先进设备,不断提升茶叶企业的加工水平。发挥陕南茶叶的品质优势,加快产品多元化开发步伐,积极研发陕西乌龙茶、茯茶、夏秋茶、袋泡茶、茶饮料、茶食品、茶多酚等产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生物农药、茶叶专用肥料、茶叶加工装备制造、茶叶包装及茶具生产等茶叶相关配套产业,提高行业综合经济效益。

——积极创新茶业流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鼓励有实力的茶叶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扶持区域性茶叶配送体系建设。加快“西安大型中心茶叶批发市场”建设,发挥中心交易市

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市场信息汇集功能。加强与日、韩交流,增加茶叶出口,拓宽我省茶叶销售渠道。

——着力整合培育陕茶品牌。加快陕西主要茶叶经营企业的商标和商号的注册和保护,尽快形成陕西茶叶的名茶、名地、名牌等完整品牌系列,重点打造“午子仙毫”、“宁强雀舌”、“紫阳毛尖”、“商南仙茗”等大品牌。大宗绿茶可打“陕西绿茶”或“陕西炒绿”品牌。——积极吸引外来资金、技术及管理,鼓励私营企业、个人购买或重组现有茶叶企业和基地,推进中小茶叶企业向龙头骨干企业集中,一般产品向优势产品和名优品牌集中。

——尽快建立健全“陕茶”质量标准及检测体系,完善陕西各类茶叶的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检验检测标准和认证认可标准体系。特别是尽快修订午子仙毫、紫阳毛尖、陕西绿茶的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确立科学合理的技术指标和生产工艺,按照名优茶标准,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增加扶持茶叶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基地建设和重点龙头企业;统筹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扶贫、科技等方面的相关资金,共同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提高各地的茶叶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篇:xx乡扶贫产业典型经验

xx乡扶贫产业典型经验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乡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充分利用好扶贫资金,依托境内山杏资源优势,认真谋划实施×产业基地项目,创新经营模式,将全乡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体系,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实现主导产业培育、农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生态环境优化的一举多赢。

一是盘活资源找出路。

×乡位于×旗东部,全境为丘陵山区。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通过采取项目扶持、易地搬迁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目前已实现脱贫×户×人,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

人,尚有未脱贫×户×人,面对坡地多、平地少,干旱少雨,农牧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困境,该乡党委政府将产业培育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开动脑筋,创新思路,针对大部分贫困户在自身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的限制,不适于搞过于复杂和市场风险较大的产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对土地要求不高、种植技术简单、抗旱耐寒、市场销路好等优点,在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意见、深入调研考察和充分论证的基础

上,充分挖掘盘活现有的近×万亩山杏资源潜能,通过围封嫁接培育×的方式,建设×万亩×生产加工基地,将×产业打造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新引擎”。201

×年在×乡钱龙沟村成功地完成了*亩×围封嫁接的基础上,201×年,积极向旗申请扶贫砍块资金×万元,实施了×万亩×高标准的嫁接围封,使全乡×嫁接围封面积达到了×万亩。×产业覆盖了全乡×个行政村中的×个行政村,覆盖了全乡贫困人口的×。

二是创新模式全带动。

为确保扶贫砍块资金发挥效益、贫困户真正受益,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思路,创新“产业+脱贫+

集体经济+生态建设“的经营模式,实现主导产业与脱贫攻坚的互促互动、深度融合。201×年,全乡×万亩

×现已全部流转到专业生产经营×产业的益林种植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将原有林地农民和贫困户均以×

林地入股至合作社,我们采取“利润共享、收益保底”的分配方式。“利润共享”就是合作社负责×生产经营的所有投入、管护、营销,贫困户和农民坐享收益,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测算出亩产量和亩收益,按合作社公司占

2/3,贫困户和农民占

1/3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从嫁接第3

年后开始坐果进行收益分配。

据测算,第3-4

年亩可产干杏*斤,按现有市场价格×

元/斤,亩收入可达×元以上,按贫困户和农民占

1/3

比例,贫困户每人

亩地计算即年可获收入×元。第*

年最低可亩产干杏*余斤,贫困户每人

亩地即可获收入×元以上。8

年以后进入壮果期,亩收入至少×元以上,贫困户

亩地年可获收入×元以上。×的生长

期为

年,贫困户和农民可获得长期长久长效收益

三是强化领导保实施。

×乡将×产业列为全乡的主导产业,举全乡之力深入推进。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坚定信心,多次组织召开乡党政班子(扩大)会议、村两委班子座谈会、村民代表大会和贫困户代表大会等不同层面的会议,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座谈研究。201×年

月份,组织乡村两级干部*余人赴*等地就×产业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就×产业发展模式、市场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站所办负责人为成员的×产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产业谋划、资金争取、项目摆布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办公室,负责产业规划、项目实施等具体工作。为确保×产业科学管理、规范经营,支持各村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产业领导组织和×产业合作社,将经营户和贫困户全部纳入

合作社。合作社与经营户和贫困户分别签定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等相关事项进行了明确约定。经营户和贫困户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同时,结合上级政策和乡情实际,制定印发了《×乡×产业发展可行性报告》

《×乡×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等文件,为产业顺利实施提供了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四是长效共赢产业兴。

该乡将×产业培育壮大与脱贫攻坚、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持续培育发展,依托退耕还林等农牧业产业项目,全乡山杏有林面积将达到×万亩,占全乡总面积的1/5,力争×培育面积达到×万亩,将×乡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之乡”。通过产业发展壮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延伸产业链条,进行转化增值。利用×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的优势,杏肉可加工杏干、杏脯、罐头、果丹皮、活性炭等产品,杏仁可加工杏仁饮品、杏仁粉、干果炒货等,下一步,谋划实施×深加工等产业项目,进行×产品研发和深加工。预计全乡×产值及附加值年可在1

亿元以上,将×产业打造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同时,×林围封后,全乡生态环境将更加优化,植被覆盖率和涵养水

源能力将明显提升。利用丰富的山杏资源,在杏花盛开的季节,可举办杏花节等活动,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乡的知名度,从而实现主导产业、脱贫攻坚、村集体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同步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长效共赢。

第四篇:xxx市产业扶贫典型经验

市产业扶贫典型经验做法

×市紧紧围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条主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以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劳务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脱贫产业,把“输血”逐步转化为“造血”,为移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奠定长效基础,逐步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政策引领激活特色产业发展动力。制定出台了《促进生态移民脱贫增收的政策措施》,一定五年不变,从

×个方面全力支持移民地区产业发展,激活了产业发展动力。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实际,对新规划建设的养殖园区配套设施、农田水利维护、田间主干道及生产道维修等建设项目,给予一定补助;对自打抗旱井的流转大户、流转移民区枣树地的和在移民区投资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厂的,给予一定补助。目前,共投入×元,实施了特色养殖业、便民服务市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有力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大力扶持发展特色种植业。对规划集中连片新建标准节能日光温室,按照室内实际建设面积每亩补助×元。新建标准大中型

拱棚(移动温棚),按照室内实际建设面积每亩补助×

元。鼓励长枣间种优质牧草、红薯、马铃薯等,流转长枣地

500

亩以上,每年补助×元/亩。支持种植自治

区、×市推荐的经济作物,红树莓连片种植

1000

亩以上的,一次性给予种苗补助×元/亩,两年内享受土地流转相应的补助政策,建设冷库给予×的建设资金补助。鼓励以移民为主体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领办示范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及先进适用技术,年领办

亩以上的高标准示范基地,每年补助×元/亩。201×年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亩,建立自治区级、×市级永久性蔬菜基地各×个,群众直接受益×万元(土地流转费×万元,务工收入×万元),人均增收×元。三是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养殖业。鼓励支持发展牛、养等养殖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对在养殖园区内养殖育肥羊、良种基础母羊的移民给予相应补助。鼓励移民购买优质奶牛投放园区进行托管,每头补助×元,并对移民和托管奶牛的企业给予补助。鼓励养殖龙头企业在移民村投资建设养殖园区,年内存栏奶牛*头以上、肉牛*头以上、羊*只以上,每个企业每年最高给予×万元以内的贷款基准利息补贴。四是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对引进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移民依法签定合同流转土地*亩的每年补助×元/

亩,对流转*亩以上(含*亩)的每年补助×元/亩。移民依法规范与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流转土地,*亩的每年补助×元/亩,*亩(含*亩)每年补助×元/亩,*

亩以上(含*亩)每年补助×元/亩。五是大力扶持发展劳务产业。鼓励自主创业,对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的学员,报销全部学费,鼓励培训机构在移民点新建实训基地;对年内稳定就业×个月以上,收入达到一定数额的移民,奖励×元/人;鼓励劳务派遣公司等开展劳务中介服务,并给予一定奖励;鼓励自主创业,对移民创办微小企业、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奖励性补助。鼓励年轻夫妇进城务工就业,凡夫妻双方到×工业园区企业务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年以上,连续缴纳养老保险×个月以上的政府提供公租房(免收租金*年)。目前,已经兑现创业就业奖励补助×万元(其中自主创业奖励×万元,稳定就业奖励×万元),有*对年轻夫妇进城务工并得到政府公租房自助。

聚焦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市近几年来,沿山下白路一线草畜产业发展迅猛,形成百户科技示范、千户规模经营、万户分散饲养的格局,初步建成“买西北,卖全国”的百里特色养殖带。随着脱贫攻坚战打响,×市委、政府高瞻远瞩,聚焦特色

养殖基础优势,着力打造生态移民村特色养殖示范基地。根据移民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区位特点,结合市场需求,按照奶牛、肉牛、育肥羊、基础母羊、肉兔、家禽等特色养殖结构合理搭配原则,由农牧局牵头,201×-201×年在移民村新选址规划了×个大型养殖园区,升级改造原有的×个养殖园区。201×年开工建设的×个千头奶牛养殖场已经投入运行,201×年新开工建设的×个千头大型肉牛养殖园区已经开工建设,8月底前可以投入运行,移民村特色养殖产业勾画布局出选址布局合理、养殖结构科学、重点突出、销路畅通的宏伟蓝图。为了吸引养殖大户在移民村投资建厂,×市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外,还从选址规划、项目立项、土地利用审批、施工建设、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全力配合和支持,打消了养殖大户投资建厂的种种顾虑,加快了项目落地。201×-201×年,移民村共引进养殖大户*家,累计引进特色养殖投资投资

亿元以上。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扎实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为主内的“三变”改革,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牛养殖场为×户移民每户托管奶牛

头年分红×元/年,×村每户×万元扶贫小额

贷款入股×奶牛养殖场托管奶牛

头分红×元/年;

201×年新建×个千头奶牛养殖场,与企业(合作社)

商定

月份完工后为贫困户入股托管奶牛×户以上,通过入股托管方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专门针对残疾群众脱贫引进肉兔产业建设兔舍

栋,吸纳残疾人家庭户×户,每户获利×元/年。采取群众养企业回收办法,连续

年为移民村×户移民每户发放扶贫鸡苗

只、鸡笼×个,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不出家门务工增收的问题。

聚焦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市生态移民村经过

年的建设发展,在特色种植业方面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一是流转费阶梯式增长盘活移民村土地。

×市生态移民村地处毛乌索沙漠边缘,新开垦的耕地土壤贫瘠,地力地下,灌溉用水紧张,发展种植业投入成本倍增,对种植大户没有多大吸引力,土地流转比较困难。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吸引并留住种植大户,×市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土地流转费前

年×元/亩,从第4

年开始每亩每年递增×元的阶梯式递增方式,逐步增加与当地周边流转费持平,同时给于流转大户一定的流转费补贴,在确保种植大户盈利的前提下保证了移民土地流转。二是新技术、新

品种推广应用,提升特色种植业品质。在特色种植业方面,瞄准新兴优势特色产业和市场需求,在发展×

当地长枣产业的基础上,先后引进新品种;在种植技术上采取水肥一体化、移动拱棚、设施温室等先进种植技术。三是创新特色种植模式,促进移民增收。成立移民村特色色种植专业合作社×个,采取“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自治区级和×市级永久性蔬菜基地各×个。按照“合作社发展产业就近解决

×人员在田间从事农业生产,带动移民在务工过程中获得劳务收入的同时,还能学到特色种植技术”思路,引进的优势特色种植产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的前期下,优先选择劳务密集型产业。四是示范引领移民自主发展。我市在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进大户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部分移民在引进种植大户合作社务工挣钱、学种植技术的过程中,看到了发展规模化特色种植的效益后,就开始行动起来。201×-201×年,×户移民在×公司流转枣树地,最少的流转

亩,最多的流转*余亩,在自己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更多的移民投入到自主发展大军。201×年移民村新增×户移民在本村流转枣树地

*亩套种黄花菜,将移民自主发展带向高潮。

聚焦丰富的劳务资源,大力发展劳务产业。立足

让每个人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就业技能,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人稳定就业,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有活干、有钱赚。坚持把务工就业作为脱贫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放缓、务工就业难度增加的形势下,转思路、变方法、出实招。一是搭建劳务服务平台,为移民就业服好务。成立劳务服务中介组织,发展劳务经纪人,对移民村劳动力进行全面调查,掌握清楚劳动力结构,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对接用工企业,每半月发布公告一次务工就业信息,每年劳务输出达×人左右。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务工就业能力。根据劳务市场需求,转变劳动力转移思路,从“我向企业找活干”向“企业找我干活”

转变,瞄准临武周边企业用工条件,接轨“订单式”

培训模式,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全力以赴为每户移民培训出

1-2

名能够胜任企业岗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喜欢使用的技能型人才。三是创新劳务就业模式,巩固提升“村头建厂”经验做法。201×年引进×个千头奶牛养殖场,带动务工就业*余人。201×年,在原有中银绒业狼皮子梁针织分厂的基础上,采取政企合作模式,继续巩固扩展移民村“村头建厂”好的经验做法,鼓励中银公司在白土岗乡×村建设针织车间,吸纳该村

×人就近稳定务工就业,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通过全国妇联、妇女协会支持,引进*有限公司,在×村建设全国第一家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吸纳100

名移民劳动力就近稳定务工就业。正在建设的昊盛达、金勇两个大型养殖场建成后预计能够带动

余名移民务工就业。四是加强基地建设,破解就业难题。移民群众普偏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劳动技能,就业难度大。我市有针对性的在移民地区建立全区第一个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引进种植大户按照实操实训方式,在解决缺乏劳动力就近在田间务工增收的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每年在流转土地上务工就业的缺少劳动技能人数达到×万人次以上,获得劳务收入×万元以上。

第五篇:扶贫攻坚的经验与启示

扶贫攻坚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孙雪涛 《光明日报》(2015年07月05日 07版)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总书记用这句通俗质朴的话语,明确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作为甘肃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陇南市把贫困群众作为全面小康的关键人群,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举措,聚焦特困片区、紧盯特困人群,整合项目资金、放大投入效应,创新扶贫模式、拓展扶贫途径,积累了大量扶贫攻坚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路子。

瞄准对象,“精准滴灌”扶真贫。为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实现精准扶贫,要精准定位扶贫区域。可以从全市扶贫重点乡镇、重点村中,筛选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难度最大、历史欠账最多的乡镇、村等划分为若干个特困片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特困片区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若干小片区,按照打造一片、完善一片、交账一片、放手一片的要求,将领导力量、帮扶力量、项目资金向特困片区倾斜,突出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分步骤、有计划地扎实开展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真正做到精准聚焦真扶贫,扶真贫。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严把入户调查、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关口,精准识别扶贫人群,建档立卡,建立翔实的数据资料库。对贫困人口坚持分类指导,对症施策,每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综合开展帮扶,有效解决扶不到点上、扶不到根上、扶不到真贫上的问题。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监测管理,建立贫困人口进入退出机制,增强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整合资金,“并拢五指”破难题。项目资金“撒胡椒面”式的扶贫,难以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质的飞跃,也是造成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原因之一。为此,要注重打好涉农项目资金组合拳,建立“多条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部门协作机制,把扶贫整村推进、以工代赈、财政一事一议奖补、农村危旧房改造、道路建设、安全人饮、文化和教育卫生、双联部门帮扶等项目资金整合起来,按照“集中管理、分类申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使用,有效扩大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注重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更多地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贴息支持农户贷款、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发展互助资金项目、以奖代补扶持群众发展产业等方式发放,为扶贫开发撬动更多资本。注重加快融资机制改革,着力推动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简化程序,积极发放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缓解贫困群众资金短缺难题,实现补助资金直接到户,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盯住短板,“综合造血”强筋骨。劳动力素质偏低、产业支撑乏力、基础设施滞后、生存空间狭窄,是贫困地区难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功能性障碍,不解决造血问题,单纯输血无疑是杯水车薪。要坚持标本兼治,突出治本,有效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致富本领“拔穷根”。积极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实现输转劳动力、贫困家庭、新增“两后生”、中青年农业劳动力和自由创业者技能培训全覆盖,促进培训与就业创业无缝对接。培育富民产业“改穷业”。因地制宜,立足比较优势,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培育区域特色强、竞争能力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的长效产业。强化基础支撑“换穷貌”。综合配套贫困乡村水、电、路、房、通信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基础。统筹推进贫困地区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破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导致脱贫难的链条。开展易地搬迁“挪穷窝”。针对特困片区部分村组自然条件差、资源匮乏、灾害频发的实际,积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统筹推进安置区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拓宽群众发展空间。创新举措,“多轮驱动”出实效。要坚持以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理念打好组合拳,促进扶贫模式转变。推进电商扶贫融合发展。把扶持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通过招商引资搭建电商服务平台;把电商培训作为扶贫培训的重要内容,支持引导全民开办网店,形成以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购销商等为骨干的电商队伍。推进旅游扶贫融合发展。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大力实施生态扶贫项目。要推进交通扶贫融合发展。把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作为扶贫开发和乡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积极争取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立项建设的同时,大力整合交通扶贫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农村畅通工程建设,打通通户路、产业路。

激发潜能,“社会齐唱”聚合力。要坚持把干部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量统筹起来,奏响扶贫攻坚“大合唱”。注重帮扶力量的合理搭配,尽力做到联村单位职能与贫困村的村情相适配,干部联户能力与特困户扶持难度相匹配,实现贫困村全覆盖联系、特困户全覆盖对接、工作队全覆盖进驻。妥善制定帮扶计划,完善发展规划,逐乡逐村建立帮扶台账,逐户逐人落实帮扶责任。积极开展社会帮扶。注重用好对口帮扶资源,统一确定帮扶重点,积极创造帮扶条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职能优势,帮助群众解决一系列发展难题;注重用好社会资源,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工业企业和社会知名人士投身扶贫攻坚。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加强监督扶贫项目,积极树立推广先进典型,鼓励支持群众实施自建工程,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作者系中共陇南市委书记)

下载武隆经验给石门县旅游产业扶贫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隆经验给石门县旅游产业扶贫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养猪产业的经验及启示

    广东养猪产业的经验及启示市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007年12月26日)一.广东养猪产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就引进美国三德......

    德国纺织业的产业转型经验及启示

    德国纺织业的产业转型经验及启示德国纺织业经过几十年的调整,靠技术创新走上增长道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自己的领先地位。德国的纺织产业转型以及达到的效果给中国的纺......

    内蒙古额济纳旗发展旅游产业的几点启示

    内蒙古额济纳旗发展旅游产业考察报告 肃南县委政策研究室9月9日至10日,我县文化旅游考察团一行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钟联民的带领下,赴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学习考察,内容涉及......

    日本温泉旅游开发经验的启示

    日本温泉旅游开发经验的启示 日期:2011-3-30 06:51 点击数:328 来源: [ 收藏 ] 温泉业是我国新兴的一种产业。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 温泉资源丰富, 温泉开发十分先进, 为我们的发展......

    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启示2011年03月17日09:49手机看新闻“背包旅游者”(Backpackertourist)是澳洲学者Pearce于1990年率先提出的概念。这一词汇特指旅行时间较长(国际上一......

    台湾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本站推荐)

    台湾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 小小台湾岛自上世纪的糖、拆船、自行车到本世纪的PC硬件、晶圆代工、光碟、绿藻等近50种农、工产品先后做到世界第一,这实在令人赞叹不已。细......

    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与启示

    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北京市首期高级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编辑:陈 睿日期:2008-07-03 20世纪90年代,英国专家学者率先提出了创意经济这个概念。经过10年的努力......

    创新模式推进旅游扶贫(江华经验) 2

    江华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工作情况汇报(2017年10月17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华县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总体安排部署,把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