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届新课标高中政治第一轮 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范文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③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③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2.中国古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今有“八荣八耻”。这表明()
①“八荣八耻”强调的是遵循古训
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④践行“八荣八耻”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②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社会主义就是新时期爱国的具体表现
③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情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内涵,无明确的具体标准
④爱国主义通过实际的言行具体体现出来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上述精神的共同内涵是()
①爱国主义②团结统一
③勤劳勇敢④自强不息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的诗句或典故有()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业广唯勤”
③“天道酬勤”④“不畏强御”
⑤“礼仪之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6.“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
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
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9.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一打就垮”与“不打自垮”相比较,杨院士启示我们()
A.要发展教育事业B.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D.要增强民族自尊心
10.“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2012·河南郑州)2012年2月6日,由《大公报》主办,国新办、民政部、北京市政府和重庆市政府等多方为支持单位的“汶川站起来——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台援建成果大型图片纪实巡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请你一同参与。
[感知过去,放眼未来]
一首《生死不离》表达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这一民族精神如何指导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共渡难关?
12.某校高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开展一次“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班会做准备工作。
第一小组在图书室查阅到如下信息:在联合国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他们了解到中国政府之所以将绣有长城的巨幅挂毯送给联合国,是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的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和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第二小组在网上查到如下信息:中国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周围的景观正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加强对长城的保护,对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假如你是该班一位成员,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1)请结合《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理解。
(2)加强长城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你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有哪些?
(3)反思并概括本次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7课
【习题精选集】
1.D 此题综合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及丰富和发展等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并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故①②③④⑤均正确,选D。
2.C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公民的道德选择等知识。材料表明“八荣八耻”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不是单纯的强调要遵循古训,②③正确,①错误,④不符合事实。
3.C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的有关知识。③表述错误,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情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也有明确的具体标准。
4.D 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材料中列举的几种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突出表现。①②③④都是其共同内涵,选D。
5.A 此题考查对勤劳勇敢精神的理解。“礼仪之邦”主要体现爱好和平,与勤劳勇敢相距甚远,故排除⑤,应选A。
6.C 本题以古诗、名言的形式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材料中的观点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而C体现的是勤劳勇敢精神,故入选。
7.A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的关系,④错误,经济和科技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8.C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之所以要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故选①②④。③不能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
9.B 二者相比较,“不打自垮”更可怕,由此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因此选B。
10.D 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等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正确解答此题,一是要正确理解题干所引用诗句的含义,二是要理解上述诗句之所以能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的原因,从而正确理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①②④都是对上述问题的正确理解,③说法错误,因为在我国还存在极少数破坏祖国统一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11.解析:本题首先应回答表达了怎样的民族精神,然后可以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分析。
答案:①抗震救灾精神。②抗震救灾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③抗震救灾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鼓舞人们生活的勇气。④抗震救灾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人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⑤抗震救灾精神提升了全民族素质,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坚定了社会主义道路。
12.解析:本题属于综合探究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第(1)问,主要分析为什么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可以从长城的修建和长城的作用两个方面加以论证。第(2)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第(3)问,主要考查探究性学习的有关知识。
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②长城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团结勤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长城的作用则体现了劳动人民爱好和平、刚毅勇敢、维护国家统一等精神,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统一的,因此我们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意义: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途径: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3)本次探究性学习选题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同学们通过查阅文献、网络搜索等途径获得相关信息;综合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从不同角度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所要探究的对象;探究过程不仅要搜集感性材料,还要分析材料、提炼材料,既分析了问题又解决了问题。
第二篇:高中政治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标学习体会
本次新课标的结构变为六个部分,分别是: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四、课程内容;
五、学业质量;
六、实施建议;
其中,紧扣时代主题的课程内容是本次课标看点之一。党的十九大后,在之前修订基础上,结合各学科性质和学生年龄特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之中,主要新充实和强化了五个方面。一是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二是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四是强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五是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内容,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意设计能力,感悟和弘扬劳模精神。
其次,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是本次课标另外一个看点。新课标课程内容的整合,依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路径,先从相关学科内容中提炼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然后依据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确定课程内容。每个核心素养要素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贯彻“上不空挂”与“下不失联”的原则,每个素养要素都存在于每个课程模块的内容之中。每个课程模块的内容都包含全部素养要素的相关意义。课程模块的内容本身并不具有划分素养水平的意义。
看点三: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所谓活动型学科课程,既秉持“活动课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包括学生的经验、学生的关切、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自行建构知识的过程等;又坚持“学科课程”以学科内容为本位,包括“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等。活动型的课程塑造,不意味着改变其学科课程的属性,也不意味着赋予其活动课程的内涵,实质上是课程类型的创新。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关键在于“议题”的确定。所谓“议题”,既包含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整合性、开放性、思辨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它与课程内容浑然一体,并贯穿教学全程,从而使“活动”设计成为承载内容目标的基本方式。
看点四:制定学业质量标准;作为本次修订课标新增设的环节,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确立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也为考试评价提供了依据。
第三篇:高中政治新课标学习心得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学科组
王秀平
高中统一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也如春种秋收一样,没有精耕细作,就不会有喜人的收成。结合这两年多的具体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如在讲到《政治生活》的民族问题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3•14西藏事件”,布置学生搜集与西藏史实有关的资料,还有农奴主压迫农奴的各种证据——图片、视频、文献等,在课堂上进行展览和交流。有能力的学生还自己制作和讲解PPT课件。这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形象记忆,对有关历史知识、人文知识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三、新课改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堂“小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堂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根据角色要求,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学生参与意识、创造热情空前高涨。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的《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课中,讲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合法渠道”时,可以设计“模拟听证会”形式进行情境教学:设计一个主题如“禁止电摩行经五一、五四路段”召开听证会,给学生分组,有进行主题陈述的“组织方”——“XX市公安局教学警支队”,有各界人士组成的“赞同方”“反对方”(包括专家、学者、各利益阶层),还有普通市民代表组成的“旁听席”,另选择一名学生主持,整个环节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也体现了课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新课改提倡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使用延续了多年的黑板加粉笔的方式。这样,即使教学内容很丰富,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但长此以往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事实上,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生活的,是对生活的提炼。生活化的素材有时是简单的语言很难再现出来的,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这时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使平淡无其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与以往的旧的课程标准相比,初高中的《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用具的选择”问题,要求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等教具辅助教学”,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出了方向性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它的教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必须学习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要使他们理解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并非易事。电化教学的使用,方便了教师的同时,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如果政治课教师能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那么对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这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教学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之处。
一、考试模式与课改有脱节的地方
新课改下,“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这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课堂教学不能再遏制学生的思维拓展空间。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提问,其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即使教材上有一些相关的阐述,学生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提出更多的见解。但一般现行考试的答案具有唯一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往往遇到考试时无所适从,理不出头绪。
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难相统一
新课程教学提倡能够快乐学习。于是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为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我们往往很容易偏离主题,比如一堂课,一开始情景模拟,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活动的主题却越来越偏,以至于在知识的生成层面上效果不大。那么这时候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就很难相统一。
第四篇:2013我们的民族精神
】(2013年四川卷)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重大作用。①是中华民族的时代特征,与题意无关。②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材料未涉及。③④正确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影响和重要地位。
2013年3月1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片段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片段二: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1)结合片段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的内涵相关知识说明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作用。
(2)结合片段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人生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弘扬时代精神提两条建议。
【参考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②弘扬民族精神,坚持团结统一,有利于发挥对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作用,能为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发扬爱好和平的精神,有助于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④勤劳勇敢精神是中华民族坚不可催的立业根基,弘扬勤劳勇敢的精神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⑤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能够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强
第五篇: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我们的民族精神
必备知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关键能力:能够正确理解和践行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明确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认识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科学精神:用全面的观点认识民族精神。
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培育和践行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爱国主义的要求。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技术手段:微信,黑板、粉笔、电子白板。多媒体
议题情境:2021年国庆期间,《长津湖》上映,上映之后不仅陆续打破了二十多项影视记录,目前电影的票房已经超过了50亿,全球票房第二。
看过这部剧的人说:“这个国庆我没虚度。”“看了这部剧我明白了什么是国家大义,什么叫祖国情怀,什么叫不怕牺牲。”
议学情境一:
时间:1950年11月
地点:长津湖。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蓄水湖,周围环绕着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地形险要,村落稀疏,人迹罕至,气温经常达到零下40度。
人物:第九军团。第九军团入朝前原本在上海附近练兵,但随着国际形势发生巨变,朝鲜战争急转直下,第九军团被急召入朝作战。时间紧迫,后勤供应不足,第九军团所配置的冬装是适合南方冬天的薄棉衣。
目标:歼灭美军陆战第一师。
过程:
片段 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保持着战斗队形,俯卧在厚厚的雪地中。每个人手里拿着武器,怒视着敌军的方向,仿佛一座座随时可以跃然而起的“冰雕”。全连没有一个人后退,129名战士全部牺牲在阵地上,化成了长津湖永久耸立的丰碑。
结果:苦战三天三夜,志愿军付出了伤亡及非战斗减员1万人,全军冻伤22%的代价,成建制地歼灭了整个北极熊团。历时28天的长津湖战役结束后,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降下帷幕。这场战役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会战之一,朝鲜战争的关键转折点,并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思考:志愿军将士身上有哪些精神感动你?抗美援朝精神有那些表现?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美援朝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议学情境二:2001年,《抗美援朝》这部影视剧正准备播出时被叫停,当时正值美国“911”事件爆发,有人认为播是因为怕伤害美国人。你认为该不该播?
2020年我们至少播出了4部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请你分析播出这些剧本的时代价值。
议学情境三:(1)当前国际风云波橘云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亡我之心不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请你就如何弘扬民族精神书写两条广告语。
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