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定县创新招商模式为经济跨越发展添活力
贵定县创新招商模式为经济跨越发展添活力
前言:电动车制造、施工电梯制造、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电梯、矿用风机等项目的贵定县,预大力改革创新招商模式。
一块写有“浙商产业园”的牌子赫然耸立在贵定昌明工业园区一片开阔土地上。这个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5年后将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2.4亿元以上,解决就业3000人以上。今年浙商产业园新引进了施工升降机制造、交通安全设施等7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从项目签约到开工,仅用了短短20多天时间。
今年以来,贵定县委、县政府提出“以情招商,以情护商,以情安商”的新型招商模式,不断优化招商环境、整合招商资源,发挥招商潜力,确保招商引资取得成效,结出硕果。截止11月底,全县共有在建项目77项,总投资208.5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0.9亿元,提前完成年初即定的目标任务。
贵定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立足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认真规划项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产业招商、外出招商、节会招商等方式,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活动,使一大批项目相继签约并开工建设,为经济发展铆足了后劲。该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进了电动车制造、施工电梯制造、交通安全设施、室内电梯、矿用风机等项目,并在9月底举办的黔南州(温州)投资答谢会上招引并签约项目6个,项目总投资13.5亿元,为经济跨越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后劲。
当下,贵定县昌明经济开发区一派热闹景象。贵定卷烟厂30万大箱易地搬迁项目总投资13亿元已经获得国家烟草局正式批复,即将开工建设;在昌明经济开发区,浙商产业园贵州煜环的生产车间内看到,工人和机械都在不停的尽快碌着,正开足马力生产;贵州川贵电暖炉生产车间、福建晟扬管道等企业正在加班加点赶订单„„
对于落户贵定的企业,该县主要领导高度关注,针对重点项目建设,县领导多次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现场会,26家企业与县政府签订了项目建设承诺书,采取“双承诺”、“双督查”模式,督促项目服务单位和项目投资商加快各自工作进度,促进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并通过产业链招商,引进闽商产业园项目,大力发展工业地产,向低丘缓坡要地,为突破用地瓶颈,缓解用地紧张问题。
该县大力整治投资环境,以环境招商,以园区引商,以服务留商,达到以商招商。通过产业链招商、企业相互介绍的方式,一批好项目入驻贵定。目前,该县通过对已落户企业的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对新结识的客户,进一步做好联络、跟踪,积极邀请他们到贵定实地考察,努力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第二篇:创先争优添活力 跨越发展党旗红
创先争优添活力 跨越发展党旗红
-----疏勒镇选送创先争优典型案例之三
一、背景缘由:我镇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点突破、开拓创新,努力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为实现我镇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二、争创主题:
推动跨越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三、主要做法:
(一)激发活力,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抓好干部理论学习,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2012年上半年共举办10期种类理论培训班,主要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承诺联评”、“典型示范”、“绩效考评”、“党群共建”、“表率引领”、“优质服务”等7大主题行动为重点,指导党组织和党员争当科学发展先锋,全镇涌现出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先进党组织典型和先进人物典型各5个。特别抓住庆祝建党91周年这一重要节点,努力营造声势、创新载体、彰显特色,掀起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新高潮。
同时,我镇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把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疏勒跨越发展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战场,引导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坚持“真抓实干、把事干成、造福百姓”的理念,努力在发展劳务经济、设施农业、服务业中创先争优,推动我镇跨越式发展。
(二)优化结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去年,我镇抓住镇村
二级集中换届的契机,以“选好配强、提升素质、增强合力、推动发展”为目标,在严把标准、拓宽视野、完善机制、创新方法上下工夫,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通过严格依法办事、充分扩大民主、稳妥推进改革、严肃换届纪律,实现了镇领导班子组织提名人选100%顺利当选、主要领导100%高票当选、100%一次选举成功,村“两委”一次选举成功率达99.53%;换届风气测评群众满意率总体达98%以上。通过换届,选出了团结和谐、朝气蓬勃、结构合理、富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班子。
(三)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增强支部凝聚力。党员素质的高低,致富能力的大小,对群众影响很大。这与村(社区)党支部“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一是抓政治教育,提高思想素质。各支部在坚持自身建设的基础上,深入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风廉政建设”及十七大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能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勤政为民的思想。
二是抓科技培训,提高致富带富能力。要让群众富,自己要先富。为提高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党支部加大对农(居)民科技培训力度。支部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技术讲座,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使大家掌握了两门以上的科技实用技术。并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引导,项目带动,资金帮扶等形式,切实增强农(居)民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是抓党内民主,提高支部活力。各支部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针对班子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党支部,村(居)委会各项制度,增强了全村党员及群众对领导班子的信心,进一
步密切了干群、党群关系,使支部内部团结一致,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四)抓组织队伍建设,提高支部战斗力。党支部通过开展“三个培养”活动,优化队伍素质结构,使组织队伍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大大增强了战斗力。
1、围绕“三个培养”组建农村干部队伍。一是把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二是把致富能手的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三是把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干部、党员。通过“三个培养”激活后备党员、干部源头,持续增强支部队伍致富带富能力。
2、优化素质结构,发展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党支部以优化党员干部的文化、知识、年龄结构为方向培养提拔后备党员干部。今年共培养了55名年富力强、文化水平较高、责任心强、思想坚定的优秀中青年积极分子为村后备干部,并大力发展有文化、敢致富、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人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使组织队伍充满活力和生机。
(五)加强党内作风建设,增强支部向心力。村党支部把加强党内作风建设,增强支部向心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几年来,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作为第一职责,把让群众满意作为尺度杠杆”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常进农家门,听农家言,知农家事,解农家难,抓住群众紧急、最怨、最缺、最盼的问题,办了许多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121件实事,使党支部在群众中有口皆碑。
(六)惩防并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镇党委坚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常抓不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警示在先,采取领导上廉政党课、组织廉政知识考试、开展公开廉政承诺、进行廉政谈话等措施,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有效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
识。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队伍活力明显增强。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得到明显的增强,党员干部业务素质和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工作业绩稳步提升。通过党员引群众,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一一落实,业绩稳步提升。
(三)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通过提升服务形象、服务水平、服务效能,不让群众的任何事情在我这里延误、不让群众的在我这里积压、不让服务的任何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办事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赢得办事群众积极肯定。
第三篇:民营医院机制创新 为行业发展添活力
民营医院机制创新 为行业发展添活力 大陆首家台资医院——厦门长庚医院,为了保证病人少花钱,看好病,患者拿到手里的药,基本上都不是一整包的,这些被剪开的药,是药师们特意按照病人的需要拆解出来的。除了类似先进的服务理念,国外一些新的管理模式也被引入民营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总经理责任制”,行政管理全方位为医疗服务,临床科室的事务性工作不再由医生承担,主刀医生有专门的辅助团队。今年医院完成心外科手术4000例,但其主刀医生只有16人。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董事长谢俊明:通过我们改变行政管理模式 包括这种医疗模式 我们节约了很多成本 所以心脏病的简单房室缺损手术 可以从三四万 现在基本上降到两万以下
国家最近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为民营医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也有助于公立医院在竞争、比较中加快改革。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陈晓红:国家搭建了这样一个好的平台,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共同在一个平台上竞争,竞争什么?首先是技术水平和良好的服务,然后是合理的收费,我想最终的受益者是患者。
第四篇:推进改革创新、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添活力
推进改革创新
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添活力
国土资源所(以下简称国土所)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扎根于基层的触手,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更是国土资源部门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窗口。但当前,国土所土地管理工作面临着人力、财力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好,将对我县国土管理工作埋下大量不利隐患,因此,如何搞好基层国土所建设,如何提升国土所的管理服务水平,成了我县国土资源系统的一大问题。
一、宁乡县国土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国土所肩负着的职责,基层国土所(分局)共个,干部职工人。事业编制、自收自支人员之比为。年龄结构:21岁至30岁的%,31岁至40岁的占%,41岁至50岁的占%,51岁以上的占%;文化结构:研究生占%,本科占%,大专占%,中专占%。;专业结构:国土资源管理专业的占%。,非国土资源管理专业的占%。;办公条件:有办公楼房的占%,寄居在当地政府的%。,租用办公场所工作的占%。
二、国土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县国土资源局对国土资源所的设立为“一乡(镇)一所”,当前的基层所基础设施投入、队伍建设、执法力量有了较大投入,但也面临着“四大难题”
(一)国土行政执法“难”。首先是少数群众对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足,认为土地是村上的,是自己的,想怎么建就怎么建;少数村干部对违法用地的严重性全然不知,对相关事件态度漠然,消极应付甚至包庇纵容。再次是人员不足,力量薄弱。执法监管面积大、监管巡查力不从心。以11国土所为例,仅3人要管理9个村71.84平方公里,要处理宅基地登记、土地信访、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违法用地巡查、基本农田管理、土地纠纷调处等工作,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国土员到现场。同时,国土所长既是管理员,又是纠纷调解员,还是政策执行员,身兼数职,要完成部门和地方政府两方面的目标任务,难度十分大。
(二)资金来源渠道“窄”。无论是基层国土所规范化建设,还是日常国土资源管理,都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在当前行政收费管理日趋严格和中央政府高度关注农民负担反弹的背景下,国土所资金来源非常不足,一方面,国土所自收自支面临着收费项目合理化问题,资金难以用到国土所自身建设;另一方面,向上增资及向当地政府争资口子越来越难,渠道越来越窄,所以,我县国土所资金都有不
同程度的缺口,资金不足也是各基层国土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三)边区工作环境“苦”。一是工资待遇低。国土所和同样实行垂直管理的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派出机构相比,在工资、福利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在国土系统内部,也出现一个系统几个标准的现象。二是经济创收任务重。从目前情况看,全县所有的国土所都有经济创收任务,且很多压力大。基层国土所既要保护资源,又要保运转,经济包袱与保护资源职责发生冲突。如11国土所为例,每年经济任务万元,三位工作人员平均每年每人要承担万多元。过于沉重的经济任务,间接影响了国土所为百姓减负的初衷,也严重分散了保护耕地的精力。
(四)队伍建设配备“艰”。一是高素质人才缺乏,目前,我县国土所人员配备基本为退伍军人,这部分同志大都作风正派,敬业精神强,但学历普遍较低,且大多数缺乏基层经验,工作开展起来十分吃力;二是业务培训不足,近年来,除按照要求由市级以上国土部门组织相关培训外,县国土资源局对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很少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三是人员更新难。现在省、市主管部门要求精简人员,“凡进必考”,控制进入。一些急需的国土资源管理专业大专院校毕业生难以进来,人员更新缓慢。
三、如何创新性的开展基层国土工作
基层国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艰辛的工作,需全体国土人同心协力,通力合作,积极探索“体制创新、适当集中、强化职能、优化配置”的路子,改变工作方法,改善管理水平、改良人员配备,并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把基层国土所建设成为“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环境优美、作风优良”的新型国土所。
(一)创新机制体制,确保机构规范。
建议根据各乡(镇)面积、经济、人口、交通、资源分布和国土资源管理任务需要等具体情况,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有利服务、便于管理”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条件成熟可以跨乡镇设置国土资源中心所。要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着力解决好任务重、编制紧、人员少、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国土资源所编制由县国土资源局根据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和乡(镇)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国土资源所要定岗定责,做到岗位明确,责任到人。
(二)创新管理模式,激活基层活力。
在系统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良好风尚,使基层国土所能够做到用事业吸引人,用待遇留住人,用政策激励人,用情感温暖人。着重抓好科学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等环节,规范聘用操作程序。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
法制管理转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建立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津贴、奖励办法,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重奖;实现多样化分配方式,逐步实行工资报酬与业绩、贡献挂钩。
(三)推进硬件建设,改善设施配置。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对待”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统筹协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扶持力度,逐步改善国土资源所办公条件。同时,办公楼等硬件建设要科学合理安排,因地制宜,注重实用性,不可盲目贪大求洋。要在建设和配置基本办公设施和交通通讯工具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的学习、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大力推进电子政务,逐步实现基层国土单位与县局局域网联网,实现网上信息共享。
(四)规范制度规章,力求管理科学。
制定建立统一、规范、科学的基层国土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工作目标及考核奖惩制度、公开办事承诺制度、各项业务台账制度、集体会审制度、执法巡查及办案制度、聘请国土资源信息员制度、信访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行村级信息员制度,逐步建立县、乡、村、组四级国土资源监管网络。同时,应结合实际,科学设定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有关业务
工作程序,促进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
(五)强化宣传引导,凝聚群众合力。
正确处理国土文化与经济建设、反腐倡廉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积极参与国土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国土文化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覆盖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优势,把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作为国土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载体。同时开展其他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大系统干部职工科学、技术、文化、道德、国土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创新国土文化建设新思路,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使广大干部群众成为国土文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第五篇:济南 创新模式广纳贤才为省会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创新模式 广纳贤才
为省会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济南高新区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紧紧围绕济南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为省会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强区”战略,创新模式,广纳贤才,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一流人才高地。目前,全区共有专业技术人才2.8万人,其中,博士、硕士390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500多人。累计引进6个海外高层次人才研发团队,吸引留学归国人员400余名,创办企业383家。尤其是我市实施了“5150”引才计划后,我们已先后引进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博士在内的32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占全市总量的80%。戈尔特西斯(济南)科技公司董事长郭建峰已经列入国家“千人计划”,成为我市首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实现了高新区乃至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新突破。
一、创新政策环境,增强人才引进的吸引力
(一)创新资金扶持模式,完善政策措施。在认真落实好国家、省、市吸引创新创业人才有关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济南高新区关于鼓励创新创业的若干规定》,连续四年对在创新创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给予表彰奖励,累计奖励资金达到6700多万元。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当年聘用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科技项目研发的,工作期间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3万元、连续两年合计不高于6万元的标准给予
企业专项经费,用于资助科技项目的研究及其他方面的需要。经主管部门引进或者认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创办从事高新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企业,给予不超过100万元贷款一年贴息扶持。下一步,拟设立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支持额度计划每年在1000万元以上。
(二)创新贷款担保模式,推进银企合作。区内园区量体裁衣,切合实际支持企业发展。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对园区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高成长性企业的短期、小额资金需求给予科技创业资金借款的支持,对自身不具备贷款条件的企业,根据其产业、技术的相关性或规模相近性的原则,组织企业开展联户联保贷款。截至目前,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设立的科技创业资金总额已滚动发展到1380万元,先后为40多家企业提供了90多笔共计2000多万元的流动周转资金,协助留学人员企业引进风险投资1亿元,银行贷款及社会资金800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难题。齐鲁软件园结合行业特点,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给予补贴,按照国家、省、市三级每人分别补贴5000、2000、3000元;服务外包企业自开办起的房租前两年财政补贴100%,后三年财政补贴50%;对离岸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三)创新人才引进模式,畅通引才渠道。一方面,通过与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协会、中国留学生同学会、民间华人企业组织、美国梅森企业孵化研究中心、硅谷信息企业协会、德国中小企业协会、乌克兰国家科学院、芬兰万达国际 2
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创业人才,推动双边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发挥海外创业团队与海外留学人员及团体有着广泛联系的优势,实现以智引智、以才引才,产生“1+1>2 ”的效果。在成功引进6个海外高层次人才研发团队的基础上,今年4月,济南高新区与北美创业团队在多伦多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为下一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通过借鉴北美孵化器先进的管理模式,推进创业园区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与国际接轨,逐步实现海外创业团队引进的常态化、可持续化、高端化,形成“培育一批、发展一批、产业化一批、上市一批”的企业孵化过程。今年上半年,济南高新区累计与 11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签署了创业意向协议书,有16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填写了创业发展意向表。
二、加强载体建设,增强创业提升的竞争力
(一)建创业基地。依托园区建立引进人才平台和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是“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全国首个“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目前已引进、聘请国外专家600余人次,有20位来自日本的IT桥梁工程师与企业签约担任高级领导职务。同时,CIIIC充分发挥载体平台作用,为引进的6个海外高层次研发团队提供了研发场地和不少于100万元的研发经费支持。济南高新区还以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为依托,建立了海外科技人才、北美、欧亚、日本创业基地,来自美、日、英、法、德、俄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入园区创新创业。
(二)建公共平台。打造科技转移平台,降低创业成本。济南高新区在原有各类技术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功能,为企业创新创业发展提供科研条件和技术支持。如软件开发、测试等技术支撑平台,是软件企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传统方式需要各公司单独投资建立,一次性投入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成本高昂、利用效率低。CIIIC采取集中建设方式,投资6000多万元建立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以预约方式为企业提供免费使用。截至目前,CIIIC公共技术平台资产近两亿元,已为350多家企业提供免费技术支持,各平台利用率在70%以上,对外包高端产品研发和企业孵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建基础设施。坚持规范化运作、高标准建设,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5150”人才大厦一期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目前已经聚集了游戏动漫类企业近40家。下一步,将对大厦内企业进行整合,预留出700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场所,作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的孵化器。随着齐鲁外包城的开发建设,将在现有一期对面建设“5150”人才大厦二期,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齐鲁外包城建设将以齐鲁软件园为核心,在原有50万平方米孵化器的基础上,再建设100万平方米的产业基地,形成150万平方米的齐鲁外包城。通过建设16.6万平方米ICT总部基地、12万平方米的医药创制平台等专业孵化器和占地560亩的ICT中小企业制造基地,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三、完善服务体系,增强高层次人才安心发展的持续力
(一)提供一流工作服务。抓好部门主动服务,联合企业开展“跟踪式”引才工作。在行政审批大厅开设专门窗口,为希望来济南高新区工作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开辟自荐渠道,提供咨询和服务,协助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园区在做好政策宣传、组织重点政策解读会的同时,走访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计划新引进海外人才的情况。针对企业的需求,引进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等15家中介服务机构,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包括代办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人事代理、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商标注册、产权交易、营销策划、专家咨询、各种政策职能培训等三十余项服务项目,取得良好效果。
(二)提供一流生活服务。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关心关注的创业启动、住房、落户、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税费缴纳等现实问题拿出相应的服务措施和管理办法,努力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济南高新区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加快中心区城市化建设进程,悉尼花乡、新生活家园、盛世花城等一批高档次社区已经建成,引进并建设了新加坡伊顿国际学校及高端人才实训基地,区内商业、教育、卫生、文化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居住、生活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真正做到“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三)提供一流舆论服务。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丰富载体、树立典型,做好人才引进的宣传报道工作。通过《高新区之窗》、《火炬之光》、网站等多种形式,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尤 5
其是企业领军人才的创新创业、技术创新进行大力宣传,积极营造尊重高层次人才、爱护高层次人才的良好氛围,让在高新区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感受到党和政府关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影响作用,近期对列入国家“千人计划”的戈尔特西斯(济南)科技公司董事长郭建峰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他在创业精神、技术创新及成效、培养新人等方面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充分发挥了其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积聚回归和一大批高、精、尖项目研发成功为济南高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GDP127.6亿元,同比增长22.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9.4亿元,增长30.98%,完成利税21.1亿元,增长33.5%;实际利用外资1.23亿美元,增长74.7%;完成出口创汇2.2亿美元,增长36%;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4亿元,增长47.6%。新申请各级各类科技项目491项,申报省、市信息化发展专项123项,合计争取无偿资金4111万元;新申请专利621项,其中发明专利342项;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家(待批),累计达到117家,有5家软件企业入选全国软件收入百强企业;新引进服务外包企业4家,累计达到91家,实现服务外包收入4500万美元。
机遇和挑战并存,济南高新区将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聚集的优势,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力争5年内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其中省“万人 6
计划”第一层次的20人以上、列入国家“千人计划”的5人以上,确保济南高新区“五年翻两番,总量过千亿”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