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与军队政治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

时间:2019-05-13 05:2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的全面发展与军队政治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的全面发展与军队政治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一篇:人的全面发展与军队政治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与军队政治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讲话不仅抓住了社会主义和未来共产主义发展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还指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就是人民素质的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绝对领导下军队,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党一贯要求军队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同样在“提高人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军队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更要有强烈的前列意识。军队政治机关是党在军队中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关,只有着眼于提高素质,推进政治干部队伍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打得赢”和“不变质”的历史使命,才能在实现整个军队“全面发展”的伟大工程中发挥更为有效的组织领导和率先垂范作用。

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提高军队政治干部素质,必须要以 “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实现其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的发展。人的最根本的东西,在马克思看来,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把人的发展概括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实际上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相统一的层次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建立在人的素质基础之上的人的个性的发展。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人的理想,是共产主义的本质所在。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现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和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

“七一”讲话所阐述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而且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有效措施,进一步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必由之路。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需要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更需要有在两个文明不断发展基础之上的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功能正在不断地得到强化,社会将越来越重视把人作为实践和开发的对象,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战略性的生产资源。因此,赋予人的发展以这样的时代特征,最根本的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创新,是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质阐述。

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使部队官兵全面发展,政治干部必须首先全面发展。新世纪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政治干部队伍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要求,全方位地提高政治干部队伍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人的自然素质主要是指人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生理状况,体现在实践活动中为人的体能状况以及身体反应的灵活程度。人的社会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智力状况,体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人所具有的以知识、经验为载体的智能和技能的运用水平。通常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以及具体的专业能力素质等。人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对自身行为的动力和行为的过程的调控状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现为人对某一具体实践活动的需求、兴趣、态度等行为动力因素以及情绪、思维、手段等行为过程因素的协调和控制。军队政治干部三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具有政治工作实践活动特点的综合素质,体现在军队“三化”建设需要和军事斗争需求对政治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之中。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干部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而且还应该具有较为全面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以及相应的从事军事、政治工作的能力素质(如理性思维、政治判断、军事战术技术、心理调控等能力素质)。这些都从属于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目前,我军政治干部队伍在各级机关的大力培养下,综合素质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和机关工作能力素质进步明显。但是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社会日现雏形、军事斗争不对称性发展等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军政治干部队伍素质与“打得赢”、“不变质”的要求不但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还存在着差距可能被进一步拉大的危险。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与军事劳动、军事素质与军事斗争、心理素质与军事对抗、文化素质与工作能力、科技素质与开拓创新等矛盾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上。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迫切需要政治机关尽快改变这种干部素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切实从治本的高度全面提高政治干部以思想政治、身体、军事、心理、文化、科技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从马克思人与自然、社会相统一的视角来看,全面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并吸收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是全面提高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心理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通过政治工作实践活动,全面提高政治干部这三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合格的军队政治工作者,同样是政治干部提高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坚持在工作实践中全面提高政治干部队伍三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军队政治干部队伍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加强政治机关思想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部队官兵全面发展以及加强军队“三化”建设、高标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需要。

二、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全面提高政治干部素质,必须使之具备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以及应对政治工作领域内的一切挑战的理论勇气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不竭的动力源泉。” 因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敢地应对政治工作领域内的一切挑战,是加强政治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政治干部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动力之源泉。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公方彬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冷静地回想一下,近20年来,我所研究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问题在许多方面并没有多少改变。是历史周期率使然,还是本有的问题所决定?值得深入反省。”他分析原因时认为“有些人总是站在改革的岸边批评青年„„显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不合时宜。”并据此,将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为“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还缺乏规律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我们认为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方研究员提出的内因性原因外,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挑战面前,多数情况总是缺乏一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应对挑战、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的理论勇气。“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治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取向,同样强调的是“发展”,唯有创新才有发展,唯有发展才能创新,因此,全面提高政治干部队伍素质,必须要研究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研究发展的对策,促进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由“适应型”向“预防型”转变,政治工作才会有所作为。

新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对象、环境、范围等因素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必然会给军内外政治工作带来更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国已经进入转型社会发展时期,社会结构呈现出多样性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而且这种多样化的局面,必将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对我国社会生活各层面的渗透,变化将日趋复杂和深刻。加入世贸组织,它恰似一把双刃剑,既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压力和动力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带来了风险和挑战。这种在广泛领域和更高层次上的经济全球化,势必会带来文化产品、文化资本、文化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势必会带来思想意识、文学艺术、行为方式在国际范围内的激烈碰撞,这些必然会在政治、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心理状况等各个方面给我国社会各阶层带来更加直接的冲击和影响,势必会给我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多的新课题和难题,这同时也是政治干部提高素质面临的最大的课题。

以网络技术为先导的信息社会的发展、以货物、服务、资本、人员等在国际范围内的频繁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对人们全面素质最为本质的影响就是“信息落差”。即人与人在所掌握和所运用的信息量上的差距。未来几年,我军政治干部素质层面上的负向社会“信息落差”将更为严重。

产生负向“信息落差”的原因,除了开放的社会信息资源日益丰富而相对闭塞的军队信息资源较为贫乏外,军队政治干部以创新信息和获取信息为特征的信息能力素质发展不全面是最为直接的原因。因此,全面提高政治干部素质迫在眉睫,没有高素质的政治干部,在完成两大历史使命中,我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应对日新月异的转型社会开放发展的现实。200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态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2001年6月底,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为650万台,上网用户达到1690万人,在互联网用户中以18岁至24 岁的年轻人,占46.77%,25至30岁的用户,占10.03%,这些人多数为大学生、教师、科技人员、公务员等。这表明,未来五年内,这部分人员将是我军兵员的主要来源,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带来的信息资源全球化的日益普及,我军人员素质也将有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发展。兵员结构将日趋高智商化、高情商化,军地内外人员“信息落差”将不断缩小,政治工作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将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广泛挑战,政治干部要在这场深刻的信息革命中掌握主动,唯一出路就在于全面发展自身创新信息的能力素质,提高与工作对象间的正向“信息落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只有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科学地分析新世纪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才能从容不迫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在社会的大变革中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如果我们以这样的与时俱进的战略思维视角来审视我军政治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政治干部队伍建设上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不愿做”、“不敢做”、“不会做”政治工作的问题了,而是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难题,即使是由此而带来的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手段落后、反映迟钝和抱残守缺等问题,也都是发展中的问题。由于形势发展、任务变化,政治干部的素质的发展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导致政治干部素质发展滞后,这才是大多数政治工作者力不从心、工作难以“适应”形势的主要原因。唯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敢迎接挑战,才是政治干部全面发展自己,全面提高素质所应具有的最为现实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全面提高政治干部素质,必须使之具备世界眼光、战略性的思维以及回答和解决政治工作领域内的一切重要课题的“大政工”思路

当今世界是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和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是文化作用日益资源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素质,加强政治干部队伍建设,就必须要具有世界眼光,要站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点上,把握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强化培养人才的竞争意识、开拓进取精神。以战略的思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舞台上谋划各项建设事业。这是国际竞争的需要,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没有世界范围内的人

才竞争,就没有全面发展的人才。军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载体之一,大力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就是发展先进的战斗力。创造先进战斗力发展的条件,满足先进战斗力发展的要求,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以一定文化传统为背景的社会人文环境,不同背景的文化向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渗透,出现了所谓的知识经济、知识军事,文化产业、创意产品以及人权外交和文化外交,更有学者认为,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面对思想文化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战略资源作用日益被强化的今天,我军政治工作作为战斗力的文化力量资源的作用也将日益显现,为此,我们必须要站在巩固战斗力文化资源的高度上去思考、去谋划政治干部队伍建设的大局,我们必须要在把握住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的同时,从弘扬民族精神、强化军事人文价值、增强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视角,站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全面提高政治干部队伍的素质,从而把政治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到更为重要的位置。

江泽民同志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越是经济发展越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现代化建设将日益融入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我军现代化建设也必将日趋与世界军事发展相接轨,我军与外军人员、与外军文化的交往也将更加频繁,为了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应对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时期的政治工作必须要解决好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与时代感这一重大课题。而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政治干部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政治干部诸多具体素质中,政治干部具有开阔的全新的思维方式方法最为重要。在政治干部的理性思维素质里,除了要具有世界眼光外,还必须要具有“大政工”的工作思路。即必须要具有从全局的、长远的和根本的利益视角观察世界、处理问题的战略性思维素质;必须要具有多层面、多元化、多角度捕捉矛盾,辩证协调的立体性思维素质;还必须要具有敢于开拓、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创造性思维素质。而这些重要的思维素质,来源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趋势的科学地掌握;来源泉于对军队政治工作在军队“三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中的科学定位与运用;来源于对政治工作对象、环境、效益的科学的把握。

社会实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实践性是政治工作的显著特征,用“大政工”的思路解决政治工作领域内的一切课题,是促进政治干部全面发展的实践途径,也是衡量政治干部素质实际状况的实践标准。“大政工”思路,是相对于计划经济单一封闭的、工业时代常规武器战争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而言的政治工作新思路。它主要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定位、地位视角、价值导向、理论容量、主体层次、系统机制、实践效益等实践与理论层面上的大方略之中。因此,提高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政治干部队伍素质,必须要加强政治干部在政治工作领导活动中的实践锻炼,锤炼“大政工”高起点、全方位、大系统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真正使政治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在科学的实践基础之上,在全面发展政治干部综合素质的同时,整体推进政治机关的全面建设,促进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推动部队战斗力的全面生成,进而使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在“打得赢”和“不变质”中找准现实的定位。

第二篇: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0 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我国现实教育对此十分麻木,许多人仍沉湎于习惯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天天围绕升学圈子转,其结果造成学生厌学、惧学、意志力薄弱、经受不了挫折、缺乏远大理想、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等,甚至者患有神经与精神病症。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中学生存在心理困难人数约为20%,小学生约为10%。因此,把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已是刻不容缓。

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石,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它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面向未来的人才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定向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可把学生心理发展纳入健康轨道,使其从小就能正确认识自己,主动接受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自觉接受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与学校规章制度,并以意志力约束自己,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共产主义方向。

二、可开发学生智力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集结着150亿个神经细胞,其功能相当于一台10攩14攪的电子计算机,正常人的脑力够用三百万年。说明人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有待开发,而唯有心理素质教育能担当此任,它能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善于发现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捕捉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尤其是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发展,如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动机、健康而稳定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健全的个性等都能促进智力发展,使之走上成功之路。

三、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心理素质教育可预测和治疗心理疾病,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人在剧烈紧张情绪状态下,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消化停止,持续时间过久会导致人体某此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活动状态。而活泼开朗、乐观豁达等心理活动可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积极休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四、可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高尚的情操,是人们从事工作、进行学习的巨大动力。良好的积极情感体验对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发展个性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反之,那些品学不佳的学生,往往是缺乏积极情感体验的学生。因为人的高级社会情操,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因此,根据情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理智情操、美的情操。

五、可塑学生的个性

研究表明,个性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前苏联科瓦列夫曾对一双胞胎女大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发现她们外貌酷似,但个性迥异。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教育要求有别所致。原来小时候母亲指定,姐姐要照顾妹妹,作妹妹榜样,对妹妹行动负责;而妹妹必须听姐姐的话。久而久之,姐姐形成独立、主动、果断、善交际等个性特征,而妹妹却养成顺从听话、性格内向等特征。由此看出,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环境影响下,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因此说心理素质教育具有塑造个性的功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种附加的教育,而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因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理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能够满意地解决。《标准》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实验教材就是以创设生活情境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需要数学。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我要学习数学,我要学好数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要想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科的学习,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新知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了多种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如在教学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应用题时,将“小蜜蜂采花蜜”的游戏贯穿于教学始终。先出示题目,同学们到果园去摘苹果,每个人摘8个,然后,在黑板上贴出四朵花:

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有4个人摘了一样多 每个人分几个? 一共摘了多少个?

请小朋友扮演勤劳的小蜜蜂去采蜜,花上的条件和问题如果与题目上的条件相对应,就把它采下来,放在胸前,大家看看对不对?在游戏中让学生戴上“小蜜蜂”的头饰,播放“爱劳动” 的音乐,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实践证明,创设游戏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此不疲。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时时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并不觉得累。可见,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这样的数学课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乐趣,更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同时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求教师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好奇感。这种新奇感能抓住学生的心,迫使他们去思考和理解。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第三篇:论文: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互动共生的历史过程。从本质上看,它们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和要求。一方面,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并以高度综合为整体特征的社会,它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另一方面,当今的人是有多方面的需求且应该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它的实现也离不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其提供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持。

首先,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3页)。所谓“完整的人”,是就人的本质属性而言的。因而,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劳动形式的不断丰富、人的社会关系的不断完善及人的各种能力的不断提升等不同层面。

其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致力于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同上书,第46卷第104页)。所谓人的“自由个性”是指经过全面提升的个人特有的优秀品质,是人的发展的高级形式。人类早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与人相互依赖性极强,人的个性无法突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人对物的过分依赖,人失去了独立性,人的自由个性同样难以形成。社会主义社会,先进的社会制度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只有不懈努力,把人的自由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才能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真正使人的发展“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能力成为他们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使人的个性得到自觉的、自由的、自主的发展和完善。

第三,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致力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同上书,第23卷第649页)。在马克思看来,以往社会的根本缺陷在于,人类的整体发展是以牺牲个人的发展为代价的,并始终存在着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的冲突。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将从根本上使人类整体的发展不再以个体的牺牲为代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执政党必须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并把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首先,人的发展是以人的解放为前提的,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又离不开“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和谐的状况,譬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尚不能得到充分满足,还不能完全实现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城乡之间以及城市不同职业者之间的贫富差距还较悬殊,一些腐败现象还在滋生,等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素质、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个人。因此,我们党把“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当作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其次,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一方面,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他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既是人自身的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社会对人来说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社会是人的社会,它既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同时又是制约人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把人类历史看成是不断地“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8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个体人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两个方面,但不管是个体人的发展或是人类的发展,都只能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才能实现。换言之,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载体,没有一个和谐的社会,人的发展便会受到制约。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基础的。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自始至终离不开

自然,自然的进化不仅孕育了人类,而且还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在历史上,人们在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源的同时,由于对自然界的过度攫取,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从而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不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就无法构建,人的全面发展将无法落实。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为前提的。人不仅是自然存在,而且还是社会存在。因此,建构一个公正、公平、合理、文明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实现和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促进和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为核心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有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人际关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即构建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人际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第四篇:雷锋精神与全面发展

践行雷锋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它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化程度,即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作为个体的人而言,强调的是人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格、智力、能力、体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等.在著名的《七一讲话》中,江泽民主席曾8次提到这一概念,并且在文章的第四部分以它为主线全面论述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问题。,可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自身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雷锋精神是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的革命精神,其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又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集中体现为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全面弘扬学习雷锋精神,有助于我们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更加明确共产主义阶级立场,确定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

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发展是一个人成熟、成长的过程。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指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和为社会作贡献能力的提高。我们看一个人的发展主要看三项指标:一是看他是否将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二是看他是否有能力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事务,三是看他是否有资格分配各项社会资源。换言之,既看其个人素质的提高,又看社会对其公众形象的认可。首先,雷锋同志是一个愿意也能够将自身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的人,在农场作为一个拖拉机手,他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试车成功;在鞍钢作为推土机手,他的师傅认为前后带过不少徒弟,数雷锋年纪小,可也数他学得最快、学得最好一个;在部队他作为汽车驾驶员,他又屡次获得奖励并荣立军功。其次,雷锋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的苦行僧,是一个刻板不通情理的人。据了解,雷锋同志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他对生活追求也是多方面的。他性格温和,为人热情,待人处事恰到好处。用现代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组织上对雷锋是关照的。在他短短的职业生涯中,组织对他的培养和他得到的荣誉在同龄人中都是不多见的。所以,据报载,毛主席在题词之前曾说过:“雷锋确实值得学习。”可以想象,如果雷锋同志没有牺牲组织上还会给他更多的工作机会和荣誉,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才能得到组织的信任和重用。

从以上三条来看,雷锋同志生前的表现以及他牺牲后人们对他精神的总结,他都应该算是一个得到良好发展的人,或者说在同龄人中是非常出色的人。所以,我们认为,雷锋精神展示了共产党人的特殊品格,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而这些当然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发展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作为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实现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坚定信仰、热爱祖国

雷锋精神以共产主义信仰为核心和灵魂,成为民族精神的构成要素或生动载体。信仰是奋斗力量的源泉,是全球化时代尤其是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避免精神迷失,获得灵魂的归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雷锋精神的第一位,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这个理想和信念激励我们全党全社会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雷锋以其对共产主义的坚守,证明共产主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富魅力的政治理想和图景设计。他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原本是不能缺少信仰信念的,因为活着本无所谓意义,只是有了信仰,才拥有了价值坐标,才找到人生的意义。

2.服务人民、无私奉献

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把帮助别人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这种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重要体现。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熏陶、感染了一代代革命者和建设者,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只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发扬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人们才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以人民利益为重;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教育引导人们自觉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把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3.爱岗敬业、乐于创新

作为新世纪大学生,本职工作就是不断学习,立足于所学专业,发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钉子”精神,将自己的专业学大、学深、学精。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我们大学生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做好工作,就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路搭桥。我们应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的选择和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发挥积极作用,不负人民、不负时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雷锋精神的内涵之一在于他的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表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技和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科技和文化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历史

和现实都表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立足于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踏踏实实艰苦奋斗,老老实实勤俭创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提高自身素质,致力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雷锋精神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仍然需要。我们更应该懂得,学雷锋只有不脱离时代,才能不脱离实际,着眼时代,与时俱进,寻找雷锋精神新的实现形式,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才能使学雷锋活动永葆生机与活力,这样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传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雷锋精神http://baike.baidu.com/view/168009.htm

全面发展http://baike.baidu.com/view/659205.htm

2001年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国防大学教授 公方彬《论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第五篇: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追求的执政价值取向。总书记更是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奋斗历程,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牢牢竖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化解主要矛盾,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矛盾 中国梦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所追寻的根本价值所在。党历来重视人的发展问题,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总书记更是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人的发展工作达到新的制高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迫在眉睫,需要我们下大气力。

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个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方面的内容。在经济层面,我们要坚持一个体制、两个制度。一个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制度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一个体制、两个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夯实了物质基础。在政治层面,我们要坚持一个统一、四个制度。一个统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四个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坚持一个统一、四个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在文化层面,我们要推进一个体系建设、坚持两手抓。一个体系建设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两手抓就是一手抓文化产业、一手抓文化事业。推进一个体系建设、坚持两手抓,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文化自信。在社会层面,我们要抓住一个重点、实现一个促进。一个重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个促进就是促进公平正义。抓住一个重点、实现一个促进,为人的全面发展输出了社会支撑。在生态层面,我们要加快一个改革、实现一个共生。一个改革就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个共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一个改革、实现一个共生,为人的全面发展描绘了美丽画卷。在党建层面,我们要坚持一个坚定不移、实现一个总目标。一个坚定不移就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一个总目标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一个坚定不移、实现一个总目标,为人的全面发展确保了党的坚强领导。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制度体系在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以化解主要矛盾为重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条件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越来越广泛,人民不再满足物质文化的实现,还对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公正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要求。说白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本质体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属于生产力的范围。众所周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们要牢牢抓住生产力这个主要矛盾,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和关键。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加大发展的力度、深度和广度,统筹各领域、各方面、各阶段的工作实践。我们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体系的进程;以党政机关机构调整为契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不断解决民生问题,不断筑牢党执政的民心根基;坚决贯彻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切实解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要,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以实现中国梦为坚实基础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民幸福就高度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毫不犹豫地说,实现中国梦,才能实现人民幸福,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迎接各种挑战,化解各种风险,解决各种难题等等,必?进行具有各种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个坚强的执政党,是无法带领人民进行经济社会发展的。所以,加强党的建设,是新时代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带领人民不断攻坚克难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浴血奋战,战胜内忧外患,巩固执政基础,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艰苦卓绝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在排除各种质疑、坚持一往无前,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汲取经验教训,借鉴西方的制度,摸索和总结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抵御西方文化糟粕,发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载人的全面发展与军队政治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的全面发展与军队政治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自学笔记 李容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形成背景 马克思把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他深切地关注人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思考

    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思考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命题,也是一个弥久常新的话题。但是,对于怎样才是人 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却一直难有令人满意的答案。现实......

    科技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 大家好,首先我方请大家注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全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家肯定要问了,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全面......

    政治人

    政治人是一本流行国际政治学界的著作,是当代政治学发展中一本学术上受到推崇的著作,在各国的政治学研究和教学中,政治人一书被列为必读的书目。李普塞特是以为有世界影响的政治......

    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素质培养调研(5篇)

    【摘要】在人类的发展和哲学思想的成熟过程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实现了关于人的理论的革命性变革,至今这一理论仍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把高校对大学生培养......

    休闲体育对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与影响

    休闲体育对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与影响 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体育锻炼;一方面是出于丰富个人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个人体质的......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这是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健康的表述,也是第一次从党的指导纲领中明确健康的地位。它反映了党和政府把保护和促进人们的健康作为重......

    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一项集思想性、科学性和统一性为一体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要求理论教育在理念上必须把推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