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

时间:2019-05-13 05:2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

第一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高速发展,国情现状的日益转换。国家的政府职能也需及要时的不断转换优化,不断提高政府执政能力,使政府能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有效的推进及引导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使政府的职能最大程度的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因此,我国也在不断地在各个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而有效地进行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换,使其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政府职能转变是推进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政府职能转变,要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目标,同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合理界定我国政府职能,探索一条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的新路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

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确立服务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当好人民公仆。新形势下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企业发展和各类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应通过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形成行为

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企业及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通过不断完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时公民的普遍需要,是提高政府回应力和扩大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政府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和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进而得到公民信任和支持的有效途径。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随着现代社会的逐步转型,政府职能也逐渐向社会管理过渡,相应的在地方治理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地方政府的职能必然要发生转型。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管理成了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它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提供核心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求,以此调控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达到和谐的地方治理。这就是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它是地方政府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公共服务时用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资源配置,其基本目的是为了解决每一独立的市场主体所不能单独解决的公共问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时政府行为的最终产出,是政府行为与公民需求最主要的结合点,也是公民评价政府及其领导 者的主要尺度。它主要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就业,发展社会保障服务和教 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 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而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这也迫切需要地 方政府进

一步提高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行政体制改革是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根本途径 职能、结构、功能是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要素和方面。职能是逻辑起点,决定组织、结构和机制,最终体现为效能。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的基本问题,政府职能定位正确与否,关系到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发挥相应作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职能主要通过 “行政审 批” 来实现对国家的管理与控制,行政审批在建国初期发挥z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市场化改革推动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企业已经成 独立的市场主体和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政府不需要再继续扮演经济建设主体的角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市场所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如公路、桥梁、煤、电等 为市场和公众高效地提供信息和服务,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只有在市场所不能调节的领域,政府才可以干预。实践也证明,人均GDP超过 1000美元,全社会将进入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凸显。这些问题产生根源是市场经济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失灵。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既不能归因归因于市场化改革,也不是市场化改革本身的问题,但又与市场化改革相联系,是政府在公共产品供应领域的公共职能的缺失造成的。政府拥有很大的权力,握着大量公共资源,但在这些年改革发展中,只注重了GDP的增长,职能转变滞后、职责不清,造成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不到 因而,要转变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位。必须大大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适应整个市场化改革进程的需要,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保障。十

六届三中全会 《决定》 强调增强政府服务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从“全能型”转向 “服务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从审批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从高成本政府转向高效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成为未来中国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职能的关键

(二)以民生为重点的公共需求是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三十年先期,国家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通过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有了足够的积累,但在发展中社会问题逐步显现。目前正处于国家的转轨期,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也到了有能力解决和必须面对的时候。如医疗、教育、住房,就业这四大民生问题已成为考量政府执政能力、成效的主要内容。大家都在感慨“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就不业”。这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民生问题,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亟需政府提升社会发展方面公共服务能力。民生问题解决总是与资金紧密相连,我国人口多,面积广,要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牛鼻子”问题。对民生问题解决就是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要做到深入实际,切实解决,这就要积极提供高基础教育水平、社会保障与公共医疗保障等; 大力改

善群众居住、交通等条件,保护自然环境等。保证群众最大程度地享有基本的温饱、便宜的医疗、充分的就业、平等的教育、无忧的保障等。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保是民生之盾,这些问题正是当前政府需要着力解决的任务和目标。

(三)融入经济全球化是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外在途径全球化包含经济、环境、军事、社会与文化交流多个层次,但他们的出现并不同时。经济全球化最早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 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按大卫李嘉图提出 “比较成本学说”各国生产的成本只要存在相对差异,就可使各国在不同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包括最贫困的国家都有可以利用的 自然等资源。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人力、联系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20世纪90年代以来达到了新的高度,作用越来越强。没有哪个国家能摆脱世界经济状况的影响,这已成为国家政府管理的重要生态环境,全球化 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这些变化都体现在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的发展。

第二篇:如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如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要提高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首先是要正确认识自身岗位的工作职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做一切工作都要体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例如从政策的调研、制定到执行、修正,都要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确立人本意识,以民众需求为出发点,以民众意志为根本导向,在执行公务中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我所在的单位是地税系统,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是我们的工作宗旨,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我们要关注民生,服务发展,要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还要增强责任意识,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己任,以公众满意度为最高标准,以对民众负责为崇高使命,摆正自己与人民的位置。要确立正确的权力服务观,在权力运用中始终把服务放在首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税务部门要为纳税人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税法宣传与税收咨询服务,要对税源进行跟踪管理与监控,确保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构建和谐社会。

二是要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不断专研学习。公务员素质的好坏,决定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善于总结。学习是公务员各方面成长的需要,我们要不断的学习,要勤于思考,善于积累,学有所获,要遵循工作规律,大胆创新,要勇于面对挫折,在失败中看到自己的短处,虚心接受批评,认真改进。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从事的行业相关规章制度更要了熟于心。不仅要透彻理解各项政策,还要能正确运用政策,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协调能力。我们税务系统的公务员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努力学习各项税收法规政策和税收知识,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为纳税人提供过硬的服务。

三是要提高全局意识,健全行政制度。目前,部门之间沟通相对缺乏,职能交叉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利的事大家一起上,担责任的事相互推的现象偶有发生,政府公共服务在一定范围还存在“真空”区,跨部门政府服务难以联动。这种现象造成了群众有了问题往往不知找谁,或者办一件小事而需要跑很多趟,费时费钱又费心。所以,公共服务需要一体化。作为公务员,必须要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大局出发,认真履行职责,杜绝推诿现象,树立良好的机关工作形象。税务部门已经实行了“一窗式服务”和“阳光办税”服务,但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要立足于纳税人的利益,从大局出发,健全行政制度,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尽自己的所能为人民服务。

第三篇: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一)继续支持库区基础教育。

支援省(区、市)要鼓励本地学校与库区学校开展“一对一”、“结对子”、“手拉手”活动,通过教学现场观摩、远程培训等方式,开展库区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岗位聘用、业绩考核与支教经历直接挂钩等机制,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方面向有支教经历的教师倾斜,支持优秀校长、教师到库区支教。国家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库区基础教育,在项目安排上继续向库区倾斜。

(二)支持库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支援省(区、市)、国家有关部门要帮助库区职业院校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开发实用性教材,为库区培养市场适用人才;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支持职业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支援省(区、市)要每年邀请库区教师到本省(区、市)学习交流,派骨干教师赴库区支教。

(三)加大对库区医疗卫生支持力度。

支援省(区、市)要组织本省(区、市)医疗卫生机构到库区对口帮扶,与有条件的库区县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组织专家到库区进行义诊或医疗讲座,开展基层医务人员交流,为库区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培训;要发挥在办院理念、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与库区医疗卫生机构共建特色诊室。湖北省、重庆市在实施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安排补助资金时,继续向库区倾斜。

(四)支持库区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发展。

支援省(区、市)应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对库区基层科技、文化、体育等专业人员的培训,与库区开展文化、文物保护、体育的合作与交流。国家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库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支持,关心库区基层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对文物保护利用的指导与支持;在开展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等项目时,继续向库区倾斜。

(五)支持库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拓宽库区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渠道,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有保障。支援省(区、市)要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帮助库区政府加快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湖北省、重庆市要按照规定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相关工作,维护库区外出务工人员养老保险权益;在实施“金保工程”二期、“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社会保险百千万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时,重点向库区倾斜。

第四篇: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中国气象局领导分别率七个调研组奔赴基层开展广泛深入细致调研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2008年11月16日

编者按:

9月28日,中国气象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以来,气象部门的学习实践活动正在扎实、创新、热烈地进行。按照中国气象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11月上旬,中国气象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行程数万公里,分别赴四川、黑龙江、新疆、浙江、北京、上海、山东、安徽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等业务单位进行调研。调研组来到地震灾区、艰苦台站、海岛、农村,围绕中国气象局提出的“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这一学习实践活动载体和“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两个着力点和七个抓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各调研组沉下心、蹲下身,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实事求是地开展调研,从细节入手、从全局把握,围绕气象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调研,确保摸清情况、找准问题。调研组形成多方面富有成效的调研成果,为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现摘编如下:

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赴四川省气象部门调研报告

根据中国气象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工作安排,11月2日至4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率领调研组,以“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为主题,到四川省气象部门进行调研,与省、市、县气象部门管理干部、业务技术骨干、老专家等进行专题座谈,交流观点,分析问题,剖析案例,研讨思路,寻找办法。

11月3日上午,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四川省气象局党组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的汇报,以及四川省气象局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气象服务情况汇报。11月3日下午,调研组以“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为题,召开了座谈会。11月3日晚,调研组深入到四川省气象台、省气候中心、省人影办和四川省农经网中心等业务一线,详细了解业务服务和科技研发情况,分别与有关专家就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等进行座谈,特别针对“922”暴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典型案例,与四川省气象局领导、省气象台领导以及预报服务专家共同剖析案例,查找问题,研究改进和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的办法。11月4日上午,调研组召开由省气象局领导,业务服务一线人员和部分老专家参加的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就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提高预报员天气分析和资料应用能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水平,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等座谈和研讨。

11月4日下午,调研组专程赴都江堰市,实地查看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及市局住宅楼受损情况,了解活动板房防雷安全保障服务情况以及灾区群众冬季气象保障服务的具体需求,并看望和慰问灾区气象干部职工,听取都江堰市政府关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汇报,成都市气象局关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气象服务,以及灾区基层台站恢复重建工作的汇报。

调研组围绕如何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气象事业的引领作用,形成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气象事业科学发展需要公共气象服务的引领。党center、国家的一个大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和支持气象事业发展,各部门和广大社会公众之所以高度关心和关注气象工作,归根结底是要求我们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对气象事业的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气象服务。气象事业作为基础性、科技型社会公益事业,只有始终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不动摇,根据国家和社会对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气象事业才有生命力,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把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作为气象部门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正是体现了公共气象服务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二)着力破解影响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提高的突出问题。在调研和座谈中,许多同志认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仍然是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根本矛盾。解决这一根本矛盾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位和内涵,着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对国家和社会需求缺乏调查、分析、评估及反馈;二是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机构不健全,人才队伍数量及整体素质不适应服务需求;三是专业专项服务系统缺乏科技支撑;四是公共气象服务在业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建设方面严重滞后;五是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和科普宣传工作亟待加强。

(三)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体制机制探索和政策支持。一是在国家防灾减灾体系下,探索建立气象防灾减灾议事协调机构、联席会议制度;二是重点分析易受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行业和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实际需求,规划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任务和服务重点;三是建立公共气象服务需求的动态调研、分析、反馈机制,通过公共气象服务热线电话答询、网站或问卷调查、委托专业机构调查等方式综合分析评估,根据调查结果动态调整完善服务产品;四是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业务规范及考核评估制度;五是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业务长期稳定的科研投入机制,特别是与气象服务需求相对集中的部门以及与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关系比较紧密的农业、交通、电力、民航、城市管理等专业领域的联合开发机制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等。

调研组通过对9月22日晚四川盆地发生的暴雨过程气象业务服务案例的蹲点调研、剖析反思,认为:

(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面对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能力都不能有任何放松。

(二)必须准确把握和深刻认识加强气象预报预测和综合气象观测对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重大意义,充分利用各种气象业务成果强化公共气象服务。

(三)要重视灾害性天气的延伸预报,全面掌握灾害性天气影响区的各种实际情况。

(四)科学开展重大天气过程的技术总结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重要和紧迫任务。

(五)必须把公共气象服务的科技研发摆在加快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位置。

为进一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调研组就重点完善的体制机制提出5个方面的建议。在四川调研期间,调研组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服务,还形成了呈报center的《地震灾后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形势及应对建议》。

------------------

着力推进气象人才体系建设

--赴黑龙江省气象部门调研报告

11月4日至9日,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率领调研组一行6人,按照中国气象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要求,赴黑龙江省进行调研,深入哈尔滨市、加格达奇地区等地,通过实地考察、听取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与地方政府领导会谈等方式,了解黑龙江气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预报预测及气象服务、基层台站建设和观测环境保护等情况。

调研组11月4日下午抵达哈尔滨后就到黑龙江省气象台、科研所、信息中心等业务单位调研。11月5日上午,调研组听取了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工作汇报,在省气象局机关全体及直属单位处级干部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人员范围内开展了问卷调查。下午,分组进行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主要听取了关于人才培养、使用、稳定、激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基层一线人才情况和编外人员管理问题。晚上,调研组乘火车于6日晚抵达我国北端漠河县,11月7日,赴北极村气象站调研并看望基层气象台站职工。11月8日凌晨抵达加格达奇地区,听取地区气象局工作汇报。11月9日返回到哈尔滨后赴双城市气象局调研,一路行程仆仆。

在黑龙江期间,调研组分别会见了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申立国、省政府副省长吕维峰等省领导以及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漠河县政府、双城市政府和北极村负责人,听取了地方各级政府关于气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组在漠河期间,还看望了长期远离广东家乡扎根边疆、在艰苦台站工作的先进人物周儒锵同志。

经过深入细致地调研,调研组了解到,近几年,在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根据气象事业发展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不断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措施,人才队伍整体结构逐步改善,体现出人才培养的地方特色。

通过调研,调研组围绕积极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气象人才体系建设,提出十多条建议。其中,建议出台气象部门编制外人员管理的有关办法。职能部门对基层台站人员的专业、学历和人才结构需求进行研究,从而对基层台站招收毕业生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避免招收人员不适应工作需要和在职人员为学历而攻读学历的现象;在规划和实施国家大中型项目时,加大对基层台站建设投入比例,并通盘考虑相应配套设施投入。加大向艰苦气象台站的倾斜力度,通过实施国家大中型项目,结合当地的服务需求,更新和升级原有的技术装备,配备新型设备,完善基层艰苦台站气象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的效益;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基层台站探测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保护难度越来越大,要统筹考虑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给保护探测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强政策研究,采取措施,分类管理,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切实落实有关探测环境保护的法律及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加强组织管理和上下联动,推进宣传工作,加强台站搬迁报送、审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探测环境保护的主动性;要继续做好周儒锵等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宣传工作,倡导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干部职工干事业的热情,焕发新的精神面貌。

------------------

大力加强基层工作

促进气象事业平衡协调发展

--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部门调研报告

10月30日至11月3日,由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带队的调研组,赴新疆气象部门围绕“加强气象部门基层工作,促进气象事业平衡协调发展”的主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于10月30日上午听取了自治区气象局党组工作汇报,下午看望慰问自治区气象台、气候中心、重点开放实验室等业务单位职工,实地察看了各项业务发展情况。

10月31日至11月3日,调研组先后赴托克逊县气象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气象局、尉犁县气象局、大西沟气象站等基层气象部门进行实地调研,慰问基层气象职工并与基层干部职工进行座谈,听取基层职工面临的工作和生活困难及加强基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调研期间,新疆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钱智会见了王守荣副局长等调研组一行,双方商谈了贯彻落实国家的一个大院32号文件和中国气象局185号文件精神,共同努力支持新疆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和措施。乌鲁木齐市市长吉尔拉衣沙木丁、副市长马雪峰也会见了调研组一行,双方就乌鲁木齐市气象事业发展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

调研组还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刘建新等兵团领导进行了座谈,双方就兵地气象合作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调研组就进一步加强气象部门基层工作,促进气象事业平衡协调发展,形成四方面的思考:

(一)优化西部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减轻艰苦台站的人员和劳动强度。

西部地区一些基层台站部分观测项目由于没有实现自动化,人工观测业务继续开展,台站观测人员没有解放出来。建议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在艰苦台站开展试点,采用无人自动站为主、人工观测站为辅的方式,优化基层台站观测流程,简化基层台站的人工观测方法和内容,实行一岗多职、一岗多能,逐步减少艰苦台站人工值守人数。

(二)加大基层气象台站队伍建设,提高基层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根据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业务岗位,实事求是地确定人员引进标准,培养选拔高级专门人才,并营造环境使其在综合观测、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基础和关键作用。

(三)关注民生,逐步解决基层台站职工住房和生活待遇等问题。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多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改善基层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基层职工生活待遇。因地制宜地加强艰苦台站生活基地规划和建设,推进职工周转房建设。关心艰苦台站职工身体健康和子女上学等问题,完善艰苦台站疗养、休假制度。

(四)加强对用嘴含香蕉流支援活动,促进东西部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开展对用嘴含香蕉流与支援活动是促进气象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气象部门应统筹做好援藏、援疆、汶川地震灾区对口支援、西部艰苦台站对用嘴含香蕉流支援、以及省内对用嘴含香蕉流支援的科学规划和组织,通过业务技术援助、基础设施援助、资金支持援助以及业务合作、科学研究合作、人才对用嘴含香蕉流、精神文明交流等方式组织广泛的支援与交流活动,促进东西部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强化公共气象服务社会管理

--赴浙江省气象部门调研报告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安排,11月5日至8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率调研组,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公共气象服务社会管理,赴浙江省进行专题调研。

在调研期间,调研组先后实地考察了舟山市气象局、绍兴市气象局、诸暨市气象局,深入地处边远海岛、交通不便的嵊泗县气象局,察看了嵊泗基本站、海岛自动气象站建设运行情况和嵊泗宝钢马迹山港,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深入了解浙江气象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公共气象服务的社会管理的基本做法、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

在嵊泗期间,嵊泗县委副书记戴登禄、副县长狄承勇等陪同宇如聪副局长等一行考察,并就共同推进嵊泗气象事业发展交换了意见。调研组听取了舟山市气象局、嵊泗县气象局工作情况汇报,并与市气象局、嵊泗县气象局和嵊泗县政府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在绍兴期间,调研组召开了省气象局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业务处室和直属单位、绍兴及诸暨气象局、湖州气象局、杭州建德气象局、台州三门气象局有关同志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省、地、县三级业务、管理人员意见和建议,共同查找问题和不足,研究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调研组认为,浙江省气象部门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凝聚社会力量,着力强化社会管理,大力推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值得全国气象部门学习借鉴。其主要做法有:依托法律法规保障,确立社会管理主体地位;统筹各类社会资源,搭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调动社会力量,构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规范与深化并举,切实履行防雷社会管理职能;执法与宣传并重,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

通过深入考察、调研,调研组对公共服务的社会管理问题认识更加深化,也结合实际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初步的建议:

(一)必须始终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的方向,使气象部门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深化。

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已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防御气象灾害服务与社会管理是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构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使气象部门社会管理职能有抓手、有落点,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眼前与长远、目标与步骤。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的发展,从基层创新拓展-职能法定-管理成型-快速发展,成为气象部门从单纯的服务职责发展到管理与服务一体化职能的具有示范意义的领域,其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立法促管理、管理促服务、服务出效益、效益强管理”。

(三)必须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的社会化道路,使社会管理职能得到部门认可、社会接受、政府配合。

做好社会管理,就是要通过制定法规和政策,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依法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社会管理的重点要放在规范、引导,强调协调、共赢,包括行政手段及其它方式。

(四)关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适时调整科技服务政策。

------------------

加强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科技支撑能力

--赴北京市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调研报告

为切实增强公共气象服务的科技支撑能力,研究建立和完善气象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体制机制,按照《中国气象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查研究工作方案》的部署,11月3~7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沈晓农率领调研组,就北京奥运气象服务系统和国家级沙尘暴模式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情况,先后赴北京市气象局、气科院和国家气象中心,以组织召开座谈会和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

通过调研分析和认真思考,调研组成员深切地体会到:奥运精细化气象服务系统研发与应用的成功经验,对于建立和完善气象科技成果业务转化的有效体制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尤其是其中适应普遍性成果业务转化工作的好的做法应该在新机制建设中充分体现。同时,类似目前沙尘暴模式系统研发与应用中暴露的职责任务重叠、造成重复建设的问题,影响了科研与业务紧密结合,也实质性地影响了成果应用的效果,这在新机制建设中应尽可能加以解决。

当前,以突出实践特色为主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研究解决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中的突出问题,加大力度推广应用优秀科技成果,建立和完善成果业务转化的有效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公共气象服务的科技支撑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因此,调研组提出7条建议。

为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根据中国气象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围绕应对气候变化这个着力点,以沈晓农副局长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认真查找中国气象局在区域和省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11月4~7日,调研组先后三次赴北京区域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与国家气候中心、京、津、冀气象局、上海区域气象中心的有关领导、科研业务和管理人员进行交流。调研组预先准备了调研提纲,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边调研边发现问题边提出解决问题措施,调研讨论具体深入。调研组同时结合今年科技司就省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和各省工作进展情况等材料,力求所做分析和建议对全国各区域和省、区、市有普遍适用性。

通过调研和问题分析,调研组感到需要在组织、技术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上加以完善,在完成预定的有关工作外,未来2-3年应在围绕需求、发挥优势、分工合作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更好地发挥气象部门的优势,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调研组建议:

1.统筹规划,加强气候变化基础性工作。

进一步明确国家、区域、省级气象部门科研业务分工,重点支持和加强气候变化基础性研究和业务工作。加强国家级对区域、省级科研业务的指导和支持,形成“整体推进,上下融合,逐级指导,左右合作”的机制。

2.稳步有序推进区域(省)气候变化评估工作。

3.强化组织管理、明确任务。

职能司应根据职责分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项目组织,强化落实责任。必须制订未来3年中国气象局应对气候变化重点支持方向,明确具体工作任务、承担单位和考核指标。各省要稳定气候变化科研业务人员,营造培训和交流环境。加强开放联合,通过实际工作,培养人才队伍。

------------------

提高气象为现代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能力

--赴上海市、山东省、安徽省气象部门调研报告

11月4~9日,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为组长的调研组赴上海、山东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气象为现代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能力为主题的调研活动,调研重点包括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气象服务需求分析和重点任务。

11月4~5日,调研组一行在上海采取座谈会和实地考察方式,对上海市气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部署和进展、世博会气象服务、多灾种早期预警项目等内容,分别在市气象局和松江区气象局开展了调研。6~9日,调研组一行赴山东重点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部署和进展、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海洋渔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信息覆盖面等问题,在山东省气象局、潍坊市气象局、威海市气象局以及石岛镇气象站等地开展了专题调研。同时,调研组还对安徽省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开展了专题调研,对河南、湖北省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情况开展了专题书面调研。

调研组认为,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现代农业气象业务能力亟待加强,海洋气象业务服务基础相对薄弱,农村气象信息覆盖面亟待提高,对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认识和推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研组既了解了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已经具备的良好基础和新的实践经验,也发现了面对新需求存在的问题。调研组建议:

(一)推进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并明确力争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这为推进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气象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农村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延伸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使气象服务信息成为农村信息服务的基础内容之一,并借此推进全国气象部门的农村经济信息网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大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村气象信息覆盖面的提高。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电视、网络、短信、电话、手机小区广播、电子显示屏、专用调频接收机、有线广播前端接收机在内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依托农村信息站,扩大信息发布覆盖面,努力实现公共气象服务信息覆盖率95%的目标。

(二)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结合区域性、地方性农业发展的特点和现代农业对观测的需求,加强对农业气象观测网调整布局的规划设计,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和农业气象试验站布局。联合农业部门,发展农业生物灾害气象预报技术,提高农、林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服务能力,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定量评估业务;加强面向畜牧业、林业、渔业的气象服务能力;加强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的气象条件利弊分析、对策与建议,提供优产、优质、高效农业气象调控适用技术。

(三)积极推进沿海地区海洋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对我国沿海区域海洋气象观测的整体规划,依托中国气象局的大中型项目和地方建设项目,有计划地推进海洋观测系统的建设。加强对沿海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建设的指导和建设方案的审核,提高沿海海域海洋气象预警的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促进事业科学发展

--赴安徽省气象部门调研报告

按照中国气象局党组的要求和部署,以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center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孙先健为组长的调研组于11月3日至7日在安徽省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分别于11月3日、4日、6日在安庆市怀宁县气象局、铜陵市气象局和亳州市气象局召开了安徽省部分县气象局兼职纪检监察员座谈会、安徽省皖南部分市气象局长及纪检组长座谈会和安徽省皖北部分市、县气象局长及纪检组长座谈会。7日在听取了安徽省气象局党组的汇报后,召开了省局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单位领导座谈会、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调研期间,调研组与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安徽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春明以及铜陵、亳州市等地方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向地方领导征求安徽气象部门围绕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听取了他们对气象部门和气象服务工作的意见。孙先健组长还给安徽省气象局广大党员干部作了《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不断增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报告。

调研组认为,安徽气象部门的很多做法在部门内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可以归纳为“五个坚持,五个着力”,即:坚持强化责任主体、强化责任分解、强化责任传递、强化责任考核,着力加强廉政责任体系建设;坚持抓教育学廉、抓活动倡廉、抓典型树廉、抓“立铭励廉”、抓家庭助廉、抓宣传彰廉,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坚持系统性、针对性、可行性、创新性,着力加强廉政制度体系建设;坚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注重实效、加强审计,着力加强廉政建设监督制约;坚持有案必查、强化协查、以案示警,着力加强惩治腐败的治本功能。

经过调研和分析,调研组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气象部门纪检监察机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牢牢抓在手上,更加自觉地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上,把建章立制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具体工作:

(一)贯彻《工作规划》,抓好154项具体任务的落实。一要加强任务分解,明确各个责任主体,通过联席会议等有效手段进行组织协调,保证承担任务的各职能部门责任明晰。二要按照任务分解的要求,各承办单位履行主抓职责,明确完成时限。center纪委驻中国气象局纪检组和直属机关党委对各有关单位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三要结合气象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创新工作思路,制定更为科学、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发挥监督和保障作用。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要担负起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的职责。

(二)开展两个示范活动。一是开展命名全国气象部门局务公开示范点活动。通过典型引路,推进气象部门局务公开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二是开展命名全国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活动。进一步推进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在相关图书配备上予以支持。

(三)建立四个制度。一是制定《驻局纪检组领导与驻在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约谈制度》;二是制定《驻局纪检组参加有关单位民主生活会的规定》;三是制定《关于加强查办案件工作的意见》;四是制定《关于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意见》。

(四)加强纪检监察审计队伍建设。以“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制定《驻局纪检组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形成加强自身建设的长效机制。增强高举旗帜的坚定性,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增强做好工作的主动性,按照“四个对”(即: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坚决斗争,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关心爱护,对自己和亲属严格要求)要求,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工作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制度建设,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恪尽职守、秉公执纪的职业操守,进一步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

第五篇:为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

 为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目益增长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需求,根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的《梁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梁政发【2012】16号)精神,现制订我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一、建设目标

全镇共建设18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全部达到“六到位”(即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工作到位)、“八统一”(即统一工作职责、业务流程、资料台账、服务规范、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设施标识和人员配备)的要求,实现服务场所标准高、设备好、服务优的目标。

二、建设标准

(一)统一机构名称。乡镇服务机构统称为黑虎庙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行政村、社区的服务机构统称为“××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二)统一服务标识。全镇、村(社区)服务机构统一公共服务标识。统一制作,并悬挂于大厅服务台背面。大厅服务台背面上面为标识,下面张贴金黄色的字“××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大厅内以白色为主,配以人社蓝为衬托,服务台背景为人社蓝色。

(三)统一建设标准。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办公和服务场地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300平方米,服务大厅的面积原则上应控制在总面积的60%左右,选择在交通便利、群众办事方便的地点建设。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应设置对外服务窗口,基本功能划分:一是公共服务区。设立具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性敞开式的服务窗口,承担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险、退休人员管理、劳动关系协调及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人事人才管理、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相关普法宣传等工作,并设置相关工作台牌。二是信息发布区。设立电子大屏幕显示器和电子触摸屏,具备政策宣传、招聘、求职、技能培训等信息的发布功能,实现上联省、市、县(市、区),下接到村(居)五级联网。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供网上办事、信息查询等服务,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三是现场招聘区。设立可供企业现场开展招聘活动的场地与必要设施。四是办公场所和生活区。设置办公室、会议室(含培训教室)、档案资料室等。

(四)统一设施设备。为适应新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发展的需要,乡镇(街道)服务机构要配备电话机、传真机、电脑(网络设备)、电子屏、投影仪、打印机、复印机、档案柜、办公桌椅、沙发茶几、风扇或空调机、值班用具以及信息发布栏等“十二项’’办公设备设施。

(五)统一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就业培训服务、社会保险经办、劳动保障投诉处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人事人才服务等规章制度,并悬挂于办事大厅内显眼位置上,接受群众监督。统一服务流程,完善管理办法,规范服务行为,实行“一站式”服务。

三、明确职能和性质

(一)完善机构职能。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合相关资源,完善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承担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险、退休人员管理、劳动关系协调及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人事人才管理、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相关普法宣传等职责。进一步健全行政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点,协助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开展工作。

(二)明确机构性质。乡镇(街道)服务机构性质为公益类

事业单位。行政村、社区服务站点一般与其他公共服务项目整合,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

(三)理顺管理体制。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受同级党委、政府领导,同时接受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业务指导;部分地区现有的分支机构可保持管理体制不变。行政村、社区服务站点接受乡镇(街道)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

四、队伍建设

(一)合理配备工作人员。各地应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辖区面积、常住人口、用人单位数量以及工作任务等因素,合理配置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一般可按每6000--8000名服务对象配备1名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的地区可适当增加人员。在不新增编制的情况下,乡镇(街道)服务机构新增人员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各行政村、社区服务站点可以设置特定公益性岗位、聘请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也可以由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兼职,按照其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给予经费和报酬。行政村、社区服务站点所聘请的兼职人员属于公职人员的,按规定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二)优化人员结构。制订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聘用资格标准,完善聘用办法。通过公开招聘方式进一步充实人员,优先吸纳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人员,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三)加强人员培训。按照“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要求,加大培训力度,经常性开展法规政策和操作技能培训,强化定岗培训和定向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全市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市成立“揭阳市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财政、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局,由市入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县(市、区)以及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

(二)保障工作经费。省将对欠发达地区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设备配置等给予适当补助。各地要将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工作经费列入县(市、区)财政预算。乡镇(街道)可根据工作情况和自身财力给予乡镇(街道)服务机构适当补助。省及市县就业专项资金可按规定用于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开展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和普法宣传等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以及政府购买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经费等。

(三)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各地坚持“因地制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做好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建设。

(四)落实工作责任。各地要将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乡镇(街道)服务机构的建设由各乡镇(街道)负责组织实施,市、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督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于2011年12月10目前将所属的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建设方案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五)加强检查督促。市将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对各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建设进行检查督促,各县(市、区)也要加强对所属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建设进行检查督促,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建设顺利进行,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从2012年1月份开始,各县(市、区)要将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入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适时向市政府报告各地工作进展情况。

下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公共服务创新

    政府公共服务创新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创新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对电子政务与服务 型政府二者的内涵及二者在交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指出二者都体现了......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2008年究竟发生了多少群体性事件,官方尚未公布最新数据。不过三年前的一组数据已经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根据2005年的《社会蓝皮书》披露,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

    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路径探讨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吴一鸣 哈满林 摘 要:本文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高......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摘要:近年来,随着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提供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论如何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

    论如何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公共管理能力的强弱成为衡量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各地政府普遍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导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范文合集

    117 公共文化建设 GONGGONG WENHUA JIANSHE 2012年第 6 期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是维护好、 实现好、 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保 证。 只有明确和加强各......

    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武汉 430074 汪生金摘要: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对服务外包人才需求激增,但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培......

    政府公共服务党课讲稿

    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改善民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界定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政府公共服务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