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类》课堂实录
《分类》课堂实录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是第一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谁愿意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自己。
生:在座的听课老师,你们好!我叫戴长强。我喜欢画画。
师:你是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小朋友,我们为他的勇气鼓掌,老师送你一份礼物。(教师在找礼物的时候,故意把讲台桌弄乱)
师:谁愿意再来介绍介绍!
„„
(二)创设情景、感知分类
教师走上讲台与学生相互上课问好,当学生坐下去的时候,教师一怔惊呆,眼中充满不解,以询问的口气对学生说:“小朋友,老师的讲台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乱?”教室里发出一阵轻松地笑。一起对教师说:“是你自己弄乱的。”
师更加奇怪地问:“我什么时候弄乱的?”
生:老师刚才拿东西的时候都乱放。
师:那怎么放?谁来帮帮我。(学生思考)请你们四个人上来,下面的小朋友想想上面的同学是怎样整理的。
完成后师问:好了,现在怎么样?
生:很整齐
师:我们请四位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放的,好不好? 生1:我把书和书放在一起
生2:我把信封和信封放在一起
生3:我把铅笔和铅笔放在一起
生4:我把粉笔和粉笔放在一起
学生鼓掌祝贺
师:谢谢你们帮老师整理,谁还愿意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整理的?
生:他们是把书和书放在一起,铅笔和铅笔放在一起,信封和信封放在一起,粉笔和粉笔放在一起。
师:对,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就给它一个名字叫分类。
(三)动手操作、学会分类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玩,怎么玩!请小朋友拿出你手中的信封,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分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向同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把三角形分为红、蓝、黄三类,按颜色分。
生:我把正方形分为红、蓝、黄三类,也按颜色分。
师:大家把手中的图形按颜色分为红色、蓝色、黄色。接下来,我们再来分一分。这次需要小朋友把你手中的图形4个人合在一起,重新分。分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先商量怎么分,再动手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组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你们是怎样分的?教师把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示,并请学生自我介绍,鼓励相互评价。
生:按颜色分:红色、蓝色、黄色。
生:按形状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都有角,圆形没有角。
生:正方形、长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形没有角。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将同一种东西——图形进行分类,可以按颜色分,可以按形状分,可以按有无角分,按几个角分。这些都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的,每次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现在,老师还要告诉你,这里还有很多种分法(板书:„„),有兴趣下课再去分一分。
„„
第二篇:《角的分类》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分类》
课堂实录
代各庄小学 马淑凤
摘要:师:前面的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能形不同的角。(同时 师:前面的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能形不同的角。(同时教师演示并在黑板上出示下面各角)这些都是通 过旋转而获得的角
师:在旋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
生1:如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转到这个位置学具演 示 两条边平平的,还是角吗?
生2:如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转到这个位置:学具 演示 这还是角吗?
师: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那么它们到底是不是角?先讨论第1个问题,请大家谈谈己的观点。
生1:我认为 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2: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好是一条直线。
生3:我反驳他们的意见,请问两位同学,角是怎样形 成的?
生2: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3:那么请问你看到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了吗?(面的同学纷纷点头)再请问两位同学,角还可以怎样形成?
生1: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形成不同的角。生3:那么这个图形不是这样旋转而成的?那怎么就不 是角了呢?
师:你们为××的发言好不好? 生:好!
师:你们说好,不具体,好在那里?
生4:他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尤其是运用数学概 念来分析、判断遇到的问。
师: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 问题,就是好!
生5:我还有理由说明它是角,我们刚刚学过量角器,我认为这个角是180度,大家请看,量角器上这个180度的 角就是这样的。
师:你也朝这方面努力了,还有没有其他意见?(生摇头)对呀!面对“新生事物”,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小心 别,不要因为人家长得比较特殊就拒之门外。
那么,是角吗?认为是角的请举手。(大多数同学举手)认为不是角的请举手(有四五个人举手)好,请大家谈 谈自己的想法。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 以,我认为是角。
生2:从定义出发判断是对的,但还是有点疑问,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怎么是角呢?(生1挠头思考)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 射线的。(很多学生点头)
生2:喔,我明白了!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意见,并将这两个角贴到黑板上。)
师:看着这么多的角,(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们在下 面议论点什么?
生1:我们是在议论这么多各种各样的角,看着有点 眼花。
教师演示并在黑板上出示下面各角)这些都是通过旋转而获得的角......师:很乱?你现在最想干的是什么?
生1:我最想把它们进行分类。生2:我还想知道每个角的名、度数。
师:今天我们就通过角的分类来进一步解这些角。(教师板书课题:角的分类)观察一下,怎么分类?(学生 陷入沉思)
师:我们每个人的信封中都有像这样的9个角,大家 动手,按自己的想法进行角的分类。教师观察分类情况。
A:(大多数学生分成3类)将直角、平角、周角放一
堆,当作一类,再将锐角放一类,钝角放一类;
B:(部分学生分成5类)将三个特殊角分为三类,再 将锐角放一类,钝角放一类;
C:个别生将角从小到大排列,不知如何分类。师:请A种分类的同学板演,并说明分类想法。生1:我认为这几个角比较特殊,放在一起,还有的这 些角比直角小,归一类,比90度大的也归一类。
师:刚才老师观察了一下大家的分类情况,发现大家都对这几个特殊角特感兴趣,这样吧,我们先来研究这几个特 殊角吧。教师把三个特殊角移至黑板上方:
师:对这几个特殊角,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
生1:我知道他的名称:直角、平角、周角,我还知道直角90度,平角180度,周角360度。(同时教师板书)
板书:
直角
平角
周角
1直角=90°
1平角=180°
1周角=360°
师:知道的还真不少呢,谁还有补充?
生2:我还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平角是直角的两倍,周角是平角的两倍。
师:对,他们之间是有一定的系的,现在我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感受一这三个特殊角,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他之间的 关系?
学生1上台体验,教师喊口令:左手侧平举,向右转、再向右转,向后转。每次转动后问:左手所处的位置与最初 的位置成什么角?
生响亮地回答:直角、平角、周角。
师:还有谁想上来体验一下?(生纷纷举手)看来大家都想感受下,那么我们一起来。不请注意我们一向提倡玩中学,玩中悟,希望玩好后谈谈它们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全 体起立,左手侧平举……
生1:两个直角加等于一个平角的度数,两个平角相加 等于一个周角的度数。
生2:平角的度数是直角的两倍,周角的度数是平角的 两倍。
生3:周角的一半是平角,平角的一半是直角。
师:哎呀!你们的语言真丰富啊!剩下来的这些角你准备怎样分?放在这个方框中哪个位置比较合适?为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交流情况反馈:
学生1上台演示:将锐角放在直角下面,将钝角放在平角下面。
师:(指着直角锐角一列)这些角叫什么?
生1:(挠头)错了,这些角不是90度,不能放在一起。(思考)
生2:将锐角放在直角左边,钝角放在直角右边。这些(指锐角)比直角小,放在左面,这些角(指钝角)比直角 大,放在右面。
师:他分得好吗? 生:好!
生3:我知道他好在哪里了,他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很 讲究次序。
生4:(一个迫不及待的声音)老师我还知道,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角大的角叫钝角。(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关于钝角、锐角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3:我有补充,钝角还要比180度小。
师:(指着上表格)通过同们的介绍和我的观察,我也发现了一个规律:直角、平角、周角每种角只有一个,而锐 角、钝角每种角只有三个。
(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马上点头,大部分同学沉思片刻 后叫起来:“不对、不对,不止三个。”)
师:锐角到底有几个呢?我们一起来用学具摆摆看。请大家摆一个锐角,再大、再大、再大、摆一个尽可能大的锐角,(学生中现了钝角)看一看谁摆的锐角有问题,锐角最 大要---生异口同声:比直角小。
生1:(一个兴奋的声音叫起来)锐角一共有89个!
生2:对呀!从1度数到89度,正好是89个。
(看表情,全班学都同意这个观点。此时,教师一声不吭,保持着沉默。课堂一下子沉下来。同学们反而认真思起 来,过了一会儿---)
生1:我认为有无数个,我是这样想的,厘米下面可以分成毫米,毫米下面还可以分成微米,微米下面还可以分成纳米。所以我认为1度还可以分,如0.1度、0.2度……(生 点头同意)
生2:老师,也可以把一度的角对半分,(师借助画图 演示将一度角平均分成两份)再把一半对分;再可以分一半的一半,一半的一半,这样分下去看不清了,怎么办?
生3:可以用放大镜,放大镜不行了,用显微镜,显微 不行了用电子显微镜……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一起说锐角有---(生:无数个!)那么,钝角有几个呢?想一想,老师会让大家怎么摆,会问 什么问题?
生:老师会让我们先摆一个钝角,再摆一个尽可能小的钝角,但是最小要比直角大,再摆一个尽可能大的钝角,但 是,最大要比平角小,我认为钝角也有无数个。
师:今天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1:锐角、钝角有无数个。
生2:刚开始看到黑板下面那么多各种各样的角,都晕 了,现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师:这要感谢谁呀? 生分类!
师:角的分类上完了,你还有问题吗?
生1:(急不可耐)老师,那张表格中在平角和周角中 间空着一块,比平角大而比周角小的角叫什么角?
生2:比角还小的角有吗? 生3:比周角大的角还有吗?
师:你们的问题给老师一个启发,既然比锐角小的角,比周角大的角都是一个未知领域,我们就应秉着科学的态度,不能给它框死。(擦去上面表格中左右边线)知识无限延伸,像大海,我们所学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真是学无 止境。
师:同学们这种敢于质疑的态度真让我感动,关于角的学问多着呢!若感兴趣,下课还可以讨论,也可上网收集 有关资料。
(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这节课的教学与以往相比,我作了“三个改变”、“一 个突出”。
“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原课题为“角的和差”。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
别这角。通过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故改名为“角的分类”。同时也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生活味,能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又渗透了一种 分类的思想。
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与以往相比,我作了“三个改变”、“一 个突出”。
“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内容,原课题为“角的和差”。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些角。通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故改名为“角的分类”。同时也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活味,能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又渗透了一种分类 的思想。
“角的分类”一课改变了书本上角的认识顺序(先认识周角,再介绍平角、直角)。本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原有对角认识基础上,呈现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等图形。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
成了一个知识模块,通过模糊的一问:你们对这些角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又形成了问题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这一模块中如鱼得水,充分展示和发展他 们的思维与语言达能力。
“角的分类”一改传统课中学生没带问题走进课堂,不带问题走出课堂的状况。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转和位成一直线时,旋转一周时,是否是角?课的最后利用空白艺术,勾起学生提问的欲望,增强问题意识。学生经过学习讨论得出了角的分类表,在这张表中两边都空着,在周角与平角之间也空着,空白之处最能引起人的遐想,而且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问题。这时学生都按捺不住好奇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 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角的分类”一课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情境,突出让学生在思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学生已经认识了角,也认识了动态的角但平角、周角的出现还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相冲突的。又如:认识锐角、钝角的个数是无数个又与学生现的知识(数的学习局限在整数范围)相冲突。教师紧紧抓住这些“冲突”要素,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碰撞,使整个过程成为认真思辨、积极探究和自我建构的过程,成 为情感体验的过程。
第三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 分类——整理书包》课堂实录
数学课优秀案例— <分类——整理书包>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稽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P54~55整理书包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进行不同分类。教学准备:课件,挂图,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家买回了鸡蛋、肉通常放在哪里?买回了衣服、裤子放在哪里?买回了皮鞋、球鞋又放在哪里?
2、同学们每天晚上睡觉前为不为第二天的上学作一些什么准备工作?
师:养成比较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一个人非常重要,刚才谈到的几件事情都和分类有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板书:分类)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1(两名同学正在整理书包画面)
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仔细看看,他们的桌上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出示主题图2(两名同学整理好书本画面)
观察:他们是怎么整理的呢?(师用教鞭指图,引导学生观察)
把你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给你的同位说一说,同位之间互相说,师参与各组讨论。
两名同学上讲台指着主题图给全班同学讲一讲图上两位同学是怎样整理这些书和本子的。
师小结:女同学把书和本子按学科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和语文有关的书和本子,一类是和数学有关的书和本子;
男同学把书和本子按种类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课本,如语文、数学书,一类是所有的本子。问:他们分的方法一样吗? 说明他们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类。
2、你们也愿意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吗?(板书:整理书包)(1)生把书包里的书和本子全部拿上来放在课桌上、分类整理(2)想一想你打算怎么整理?
(3)生分类整理,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整理。生分好后把自己是怎么做的和同桌说一说(4)生汇报自己的做法,展示自己分类整理的结果。分成了几类?每一类有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生充分说
师:分类整理了以后不但觉得整齐些,好看些,更重要的是方便我们的查找。生收回书包,师巡视。
三、巩固
1、学生拿出学具,红色小圆片,大正方形,黄色大圆片,小正方形,在桌上摆一摆,挪一挪,进行分类。师巡视。
几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分类的结果,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按什么分的类 按颜色分
按大小分
按形状分
2、电脑出示人物头像,生拿出同样的印有人物头像的作业纸(如图)
这幅图里有些什么人物?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问:你打算怎样把他们怎样分类?同桌讨论,怎样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生动手将以上人物采用作记号,连线等方法分类)
投影、电脑演示学生的分类结果,汇报:按什么分的类?每类里有些什么?(如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戴没戴眼镜分)
3、游戏:
(1)十名同学上台,台下同学提议,怎样把台上同学分成两类?一生指挥台上同学分开(如按性别分,高矮分等)
(2)师给其中8名同学戴上帽子,(帽子有三种颜色,二种形状)台下同学再提议,怎样把台上同学分成两类?一生指挥台上同学分开。
(3)把8名戴帽子同学按帽子的特点再分类,你打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一生指挥台上同学分开。
*按颜色分成三类*按形状分成两类
4、电脑出示车子图,同位讨论怎样把这些车子分类?(如颜色分,按轮子个数分,按跑的快慢分,按机动非机动分等)
电脑演示分类结果,把哪些车子作为一类?为什么?
5、电脑出示思考题图,师:能不能靠自己独立思考一口气把它们有哪几种分法都说出来? 生开书,思考,口答,说明理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整理书包继续学习了分类,生活中有时候一些东西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整理了以后不仅显得整齐好看些,也还可以给自己提供很多方便,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分类的现象呢?(生充分说。)作业: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样分类的?
我 说 我 课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李再萍
课题:分类——整理书包
整理书包这一课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前面的整理房间同属分类这一单元,整理房间是给定标准让学生分类,而整理书包是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我们知道,分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图书的分类,超市物品的分类,邮政信件的分类,报刊杂志广告的分类等等己屡见不鲜让学生经历一些分类的过程,了解一些分类的方法,体会一下分类的价值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本节课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经历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团结合作及数学的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具体来说:
一、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朴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的过海中学习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如整理书包这一活动就是学生所亲近的,熟悉的,有兴趣的,通过观察画中人物的分类以及亲自动手分类等活动,让学生初步知道什么叫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也初步体会到同一物品或人物如果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可以有多种分法。
二、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知识生活背景实际为基础,以思想方法为主线,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自主地设计数学程序。本课的设计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和变更,努力确保学生的学习主体,让学生尽可能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参与意识。
三、注重学习的过程性与趣味性,力求促进传统学习方式的变化。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难以保持,本课创设了一系列的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积极地思维,主动的体验与感悟,力求帮劲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发展。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师生谈话:你们家买回了鸡蛋,肉如果要存放一段时间通常放在哪里?买回了衣版、裤子又放在哪里?目的就是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联想,引发对新知的探究。第二环节从观察图上两个同学是怎样整理书包到亲自动手整理自己的书包,意在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及分类的价值。第三环节在桌上挪一挪,摆一摆把圆片和正方形分类是让学生再次动手尝试、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人物分类是让学生尝试着借用符号来帮助自己分类并表达分类的结果,同时也因为这里人物较多,通过用符号表示也力求给学生一点冷静思考的时间,这里由整理书包到摆挪圆片和正方形直到用符号来表示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紧接着的游戏(给同学分类)是课本上练习的变化,是让学生在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感受与体验。下面的给车子分类是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思考后得出不同的分类方法,而思考题则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一口气说出有几种分法等等。每一个练习的设计都为求呈现方式多样,活动方式各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投入学习,从内心激起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最后的师生谈话是希望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希望借此拓宽学生的思路与视野。
由于新教材在编排思想,内容的增删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而一年级是课程标准试验教材试验的初始年级,对新思想的体会,新教材的理解,把握处理等方面还处在摸索探究尝试的阶段,一些东西的思考还不成熟,这里谈出自己做课的感想以求教于同行专家。
作者: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李再萍
时间:2002-05-13 16:57:20
第四篇:垃圾分类业务知识培训课堂实录(详细)
垃圾分类业务知识培训课堂实录(详细)
各位尊敬的大姐、大叔、大哥们:
很荣幸今天又能有机会和大家相聚在这里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去年七月份的时候,我们也举行过这样一场培训,大家给了我许多的感动和启示,希望今天的培训,还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随着市、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逐步深入,全国46个大中城市加入垃圾分类,对我们督导员的要求和规范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就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需要更大的付出和辛苦!我们督导员的工作非常辛苦,很多时候往往还受到种种委屈和责难,而且现在夏天到了,天气又热,蚊虫之类的又多,垃圾又臭,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督导员都坚持了下来,而且取得了很多成绩,涌现了一大批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和一大批在座的尽职尽责的优秀督导员,实在要感谢你们!
但2019年的上半年,说实在话,我们的暗访考评成绩并不是非常理想,我们XX分的好评仅仅X个,暗访考评中经常出现的字眼:督导员在岗不履职;督导员不善于履职;督导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督导员二次分拣;桶脏、桶臭,桶身未密闭,垃圾落地等突出问题。
我始终觉得,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你想做好,最关键的其实只有两点,第一就是你思想上能够高度重视,我想把这份工作做好,并一丝不苟的去做;二就是你对这份工作非常熟悉,专业能力、业务水平非常高,并且懂得工作技巧,触类旁通,与时俱进!
我们来一起看下这幅图,可能大家很奇怪,今天我们是督导员培训,为什么会弄一张大姐抱小孩子的照片。这位大姐叫XXX,是XX区XX街道XX社区XX小区的一名督导员,在上个月,5月X日晚上7:50分,一个穿着睡衣睡裤,披头散发,搭拉着拖鞋的一个小姑娘提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来扔垃圾,叶督导员连忙迎了上去,问到,小妹妹,你拿的是什么垃圾啊,那个小姑娘被一问,惊慌失措的答到:我家的狗狗死了,说完,快速的把这个黑色垃圾袋扔进其他垃圾桶里,急匆匆得走了。叶XX一想,不对啊,动物的尸体不能放其他垃圾里啊,于是,她用手拎起那个塑料袋,结果袋子破了露出了一支小孩子的手,叶XX吓了一大跳,立刻打开袋子,看见一个刚出生的娃娃,全身血淋淋的在那里蠕动,肚子上的脐带还没有剪掉。她立刻打电话报警,叫急救,终于,小孩子健康的活了下来,于是就有了这样珍贵的照片。
很多人在谴责这个丧尽天良的母亲,很多人在称赞警察医生。但是我现在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这个小宝宝为什么能够获救?
答:因为这个督导员认真履职了。能具体解释下吗?正是因为她工作认真,才会想把动物尸体放到厨余垃圾桶中,也才能发现是一个小孩子!回答的非常好,大家帮忙鼓掌一下,谢谢!
还有没有哪位有话说?因为她工作态度非常端正,非常好,大家再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我们这位大叔。
在去年督导员培训的时候,我就说过,垃圾分类是一件为子孙后代造福,功德无量的事情,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今天我们尊敬的督导员叶XX大姐,用她的实际行动,从另一个方面向我们说明了什么叫功德无量!佛教里面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佛塔,救一条人命。相当于造了七层的佛塔,多么功德无量!
而她成就这么大的功劳,只是紧紧因为她尽职尽责和她专业能力掌握的非常好!这是我们督导员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督导员们的骄傲,我们要向她学习。
下面,我们就再重温一下我们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这据说是上海最近流行的新时尚,背着4分类的小垃圾桶,拉分的上街,大家发现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吗?对,非常好!他们的其他垃圾桶是灰色的,我们是黄色的。我们市垃圾分为4大类: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上海和我们相对应的是厨余对他们的湿垃圾,其他对他们的干垃圾,有害和可回收垃圾不变。垃圾桶的颜色大家也一定要记住。厨余垃圾是绿色的,为什么是绿色?因为蔬菜、瓜果、叶子等,厨余垃圾里很多都是绿色的,为了便于确认,所以用绿色;有害桶是红色的,这更容易辨认,红色是国际上的一种警戒颜色,比如我们过马路时的红灯,一亮起来就不能走,就意味着有危险,红色桶就是危险警示颜色,所以是有害的;蓝色我们就想到天空,想到白云,想到生态循环系统,所以就是可回收;其他垃圾为什么是黄色的,因为黄色也是一种警戒颜色,但相对于红色,她的危险性没那么强,比如我们想到的黄色交通灯,其他垃圾里有一些破碎的玻璃瓶、刀片之类的东西,它就是有危险性的,但危险性没有有害垃圾那么厉害。
室内的分类桶是可以任性的,但室外的垃圾桶是有统一规格的。分为120L、240L、560L、1000L等,厨余垃圾桶一般用120L,因为厨余垃圾是湿垃圾,一桶填满后,称重是80斤,如果换成240L的,那就是160斤,一般人是很难推得动的,而且很容易把桶盖、桶的轮子之类的弄坏;但其他垃圾是干垃圾,没有什么重量,所以可以用240L的、560L的,甚至1000L的。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是XX年X月X日正式实施。它就是我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宪法。我们看下它里面对厨余垃圾的定义:厨余垃圾,是指废弃的剩菜、剩饭、蛋壳、瓜果皮核、茶渣、骨头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易腐性垃圾;重点在哪里,重点是---易腐性,容易腐烂的垃圾!凭借这个定义,我能就可以把一些硬的东西先排除,比如贝壳、河蚌、牡蛎壳、大骨头等;其他垃圾的定义是: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特别要注意的是,纸巾是其他垃圾、玉米棒、榴莲壳、头发、刀片等都是其他垃圾,还有那种圆柱形的电池,也归入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定义是:有害垃圾,是指废弃的充电电池、扣式电池、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温度计、血压计、药品、杀虫剂、胶片及相纸等
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可回收物定义是:可回收物,是指废弃的纸张、塑料、金属、纺织物、电器电子产品、玻璃等可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说的这么麻烦,其实就是能卖钱的,都是可回收垃圾。
手机有的城市是归入有害垃圾,我们市是归入可回收垃圾里,为什么他同样的东西,会有不同的分法?因为垃圾分类处理与这个城市的科技经济等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手机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过我们市垃分中心的专家老师,老师指导我说,当你手机回收回去后,有害的手机电池会有专人把它挖出来,其它物件就再行回收,我们居民不用太担心。
很多社区打电话问,说这个针管是属于什么垃圾?现在糖尿病病人很多,有些人会自己打胰岛素,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注射毒品也会用到针管,那针管怎么处理呢?其实针管不属于我们这4类垃圾里面的任何一类,它是属于医疗垃圾!那我们要怎么处理呢?可以告诉居民,让他们包扎好,送医院去回收处理。如果实在已经扔垃圾桶里面了怎么办,我们可以将它们捡起来,包扎好带回居委会,每个月都会有家庭医生来社区坐诊,让他们带回医院处理。
我们督导员在督导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居民,当居民不配合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做,为此,感谢XX社区的主任和书记,挤占她们许多宝贵的时间,亲力亲为,让社区的优秀督导员们帮助我拍了这些督导系列视频:当居民不配合时如何督导;当居民分类不准确时如何督导?当老人家、小朋友们来投放垃圾时如何督导等,希望到家看完后,能举一反三,灵活融会贯通,把督导工作做得更好。(看督导视频)
最后,是我自己花了一个星期时间,为我们督导员朋友们制作的一个小视频《最美垃分人》我们大家一起看下(播放视频:最美垃分人)
(视频播放结束)当在制作这个《最美垃分人》小视频时,我一直想要寻找一首歌来配乐,想来想去,我最后想到了李宗盛的这首《真心英雄》,我们都是最平凡的人,我们干的也都是最平凡的事,但我们却创造了最不平凡的价值,我们在座的每一位督导员都是我们真正的真心英雄!
最后,祝福在座的每位督导员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第五篇:课堂实录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谁更伟大?》课堂实录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由“历史学家的讨论”“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大家议一议”四部分组成。由于学生已经在本单元学过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内容,因此教材安排本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在知识面上进一步扩充,而是重在考察学生收集资料、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本课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
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5.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以史为鉴,理解当前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及辩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探究性强)及学生(“好动”)的特点,本课以“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本课设计了“海上功夫大比拼”“龟兔赛跑”“和平使者与‘海盗’”“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四大活动,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同时,“讲述法”、“比较法”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突破难点。本堂课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精导妙引和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辩论进行的,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了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各司其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二、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flash动画配解说词导入。
15世纪,人类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代。世纪之初,东方浩瀚的洋面上,骤然出现了一支超级舰队,郑和便是这支舰队的统帅。世纪之末,经过大西洋风浪洗礼的哥伦布发现了一块新大陆,不过,在他的眼中,这不过是东方印度大陆,可是,这件事的影响却改变了西方人的世界观。你愿意跟随他们曾经探险的道路,追寻神奇、惊险的经历么?你认为他们俩谁更伟大呢?你愿意参与这场异常激烈的大讨论么?来!让你的思维穿越时空吧!(新课教学)
本课的新课教学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进行。活动一:海上功夫大比拼
1.提供情境。教师播放flash动画“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本flash动画是教师自制的,如学校条件限制,教师可以用自制漫画代替。
2.教师设问。
为什么我们把郑和的船队叫航空母舰?而称哥伦布的船队为小渔船?(规模不同),教师承转:好,先让我们来比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海上功夫。
3.学生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书本P88页“动手做一做”中的的问题。4.师生交流,构件知识。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本校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及时利用多媒体插放相关资料加以引导,如航海路线图等。本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去记忆、扩充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把前面独立所学的两个内容连贯起来并加以比较,从中使学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相比:规模更大,时间更早、更长,范围更广,航海技术更先进。
5.教师承转。通过“海上功夫大拼比”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航海规模、时间、范围、技术相比,哥伦布都是郑和的手下败将。但是,一说起世界航海史,人们记得的却是哥伦布、麦哲伦„„,这是为什么?(发现新大陆、环球航行)在国际上,郑和的知名度根本无法同他们相比,以至被人称为“水过无痕”,更有学者称郑和下西洋──“杨白劳”(教师可简单解释:郑和下西洋虽然规模大、时间长、路程远,搞得很张扬(与‘杨’谐音),但却是徒劳无功的,不仅明政府没有从中得利,还白搭了明政府的许多银子,纯粹“白劳”一阵)。你同意什上面的观点吗?
活动二:龟兔赛跑
设置以下活动的目的有三:(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及随机应变、口头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历史问题。
1.提供情境。在上面教师承转的过程中,教师播放flash动画或展示漫画“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之二“‘小渔船’捷足先登发现新大陆”。内容如下:郑和的 “航空母舰 ”在海上游荡,旁白:“杨白劳”;哥伦布的“小渔船”登上小岛,旁白:“印度到了”„„
2.设置辩论题与讨论题:
○讨论题:新大陆为什么会让“小渔船”捷足先登?为什么“航空母舰”发现不了? ○辩论题:郑和下西洋──“杨白劳”,你同意吗?
3.学生分组活动。(1)教师让各个小组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题进行探讨,其中再把选辩论题的若干小组按同意与不同意分成两大组,各自分析材料,准备论据。(2)教师按各组选题不同发放相关资料。(3)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师生交流。
(1)讨论题。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不需要学生有统一的答案。设置本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不同的动因,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大地观及船队性质的不同、组成成员的不同等。
(2)辩论题。本活动的进行可参照正规辩论赛分三步进行:正反双方一辩先简单陈述本方观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正反双方总结本方观点。本活动正方理由可能有:①动机不良:宣扬国威、寻找建文帝、寻宝,②非商非外(外交)、不伦不类,③劳民伤财、难以为继,④嘎然中止、坐失良机;反方理由可能有:①敢为天下先,②举和平旗帜,筑开放里程碑,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④移民海外、开发南洋⑤继“张班”伟业,开“哥麦”先河⑥厚往薄来,造福亚非。由教师或学生担任主持人,宣布辩论的规则并在学生辩论过程中维持秩序,从而让辩论精彩而不“乱堂”。教师也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前做好本次辩论的准备工作。
5.评选出“最佳辩手”并给以奖励(“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邮票、书籍、DVD等)
6.教师小结并承转。教师在对上面讨论与辩论做小结的基础上指出:我们撇开郑和下西洋是不是“杨白劳”不说,在新大陆的发现上,“航空母舰”确实输给了“小渔船”。这是否说明哥伦布比郑和伟大呢?
活动三:和平使者与“海盗”
1.提供情境。教师播放flash动画或展示漫画“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之三“和平使者与‘海盗’”。内容如下:郑和的“航空母舰” 来到印度洋边某国,该国国王带着官员及迎宾的礼仪用品,骑着马,排起长长的队列欢迎郑和上岸„„;哥伦布拿着枪,驾着“小渔船”登上某岛,嘴里喊:“兄弟们,找黄金去”,岛上印第安人纷纷逃离,嘴里在喊:“强盗来了”„„
2.教师设疑。
○印度洋沿岸的居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对两人的到来各自的态度是什么?(夹道欢迎与深恶痛绝)
○印度洋沿岸的居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对两人的到来,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 3.学生探讨,师生交流。本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不同的目的、手段及部分结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学生主观认识的错误:哥伦布就是“强盗”。
4.教师承转并小结。
○通过前面三个活动,我们对郑和与哥伦布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现在认为郑和与哥伦布哪一个更伟大?(学生再次举手表决,与新课开始时定有变化,因为活动设计的倾向性,估计与课前相比会有更多的学生认为郑和更伟大)
○为什么你的观点会发生变化呢?(叫几位观点转变的同学回答。学生:以前对他们的了解很肤浅)
教师:同样,通过今天短短45分种,尽管我们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对他们做出更客观、公正的比较与评价,还需不断研究。(激发学生的课后探究欲望)
○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个人观点?(设计这个问题用意有三:①这个问题本身并无定论,如以标准答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势必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和探究欲望②通过展示教师的个人观点来小结本课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③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
教师:首先要指出的是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称哥伦布是“强盗”,这是片面的,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功过相当,功魁祸首(功:哥伦布航海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过:对印第安人进行殖民侵略,实行种族灭绝。)郑和尽管没有发现新大陆,但绝对不是“杨白劳”。关于郑和与哥伦布谁更伟大的问题,老师同大部分同学一样,投郑和的票,这不仅因为我是中国人,何况客观理由也很充分:
规模 目的 手段 部分结果
郑和下西洋 “航空母舰” 厚往薄来 和平亲善 造福亚非
哥伦布航海 “小渔船” 东方金梦 殖民扩张 祸殃美洲
在出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承转:伟人已逝,精神永存。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来纪念他(播放纪念活动的新闻片段)。同学们,我们都认为郑和伟大,那么伟大的郑和给我们留下了怎样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呢?你们认为我们应从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中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呢?
活动四: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
郑和精神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初二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学生的能力有限,本课以情境分析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感悟和体会,提升自己的情感。
1.提供情境。情境1:
郑和是我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诞生在云南昆明。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在第七次下西洋返航途中郑和病逝于古里,把毕生献给了航海事业。郑和一生七下西洋,每次都是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比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1497年率领的葡萄牙船队到达印度卡利卡特要早92年。这段材料蕴涵了郑和的哪些精神?(敬业献身、经略海洋、科学创新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情境2:
(1)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2)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之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体现了郑和的睦邻友好精神,正因为郑和是一个和平使者,才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缅怀;正反例子的比较充分表明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和侵略)
情境3:
(1)“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摘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2)1984年金秋时节,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你从这两则材料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关门主义必然导致落后,我们应抓住机遇,扩大开放)
2.学生活动。让各小组选取其中的一个情境进行探讨,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感悟郑和下西洋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和经验教训。(参考答案见上面)
(教师总结)
伟人已逝,精神永存。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我们不仅要缅怀郑和,更要继承和弘扬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探究)
以班级为单位在九年级几个班中搞一次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征文比赛或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