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材应用证明
教材应用证明
7月26日,来自北京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界的IT教育专家济济一堂,在清华大学召开了“IT职业培训与教材开发专家研讨会”。据悉,此次会议主要针对目前中国IT职业培训存在的教材问题,与专家们一起探讨如何开发有效教材,加强清华“应用型”教材的推广,警惕盲目追风的证书“炒作热”,从而探索与建设本土化的IT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印度的“软件蓝领”模式主导了中国IT培训业。据统计,仅印度ApTECH系认证在中国就占据1/4以上的份额。由于印度IT培训业相对成熟,其模式和教材也迅速在国内得到推广。然而,由于当初是靠着“拿来主义”进入中国,该模式对中国IT产业缺乏了解,它所倡导的人才理念,所采用的培训教材、培训方法,完全是从印度直接“复制”到中国,只不过证书发的是国内的。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模式“秉政”中国IT培训业,必然造成不少社会问题。首先,它倡导“软件蓝领”培养出大量“技术工人”,造成基础性人才过剩,人才的供需结构失衡。其次,在人才的技能培养上,它倡导“木桶理论”使学员只掌握某几种语言,不能满足企业对IT人才“基础+技能+实践”的综合性要求,引发了就业问题,等等。
“IT职业培训的核心竞争力应是教材。不管你强调师资多么强,证书多么权威,学费多么低,就业出口多么丰富,都要以教材为核心。没有真正有用的教材,就教不出真正有用的人才。”著名教育专家、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吴文虎教授认为。
所以,要想在战略上要解决模式问题,首先就要在战术上解决教材问题。通过多年研究,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IT教育培训中心开发出了全新的“T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一套“应用型”培训教材。据该中心孙元凯主任介绍,“清华IT工程师”课程所采用的教材由主导教材、辅助教材、案例教材三部分构成,是依据“T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设置的,是从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的三个阶段出发所采取的因材施教的科学培训方法。
与外来教材不同的是,“以应用为主、实用性强”是这套教材的显著特征。这套教材采用“逆向工程式”开发,在开发初期,清华通过企业发布的大量人才招聘信息进行研究,先分析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明确岗位设置和职责要求,再提炼出每一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点,然后根据这些点去组织课程,再补充上职业素质训练和实践训练,最后才形成一整套培训教材。
据介绍,这套应用型教材提出来以后,实际上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人才的技能问题,通过主导教材强化专业技能,辅助教材补充基础理论,案例教材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最终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IT工程师。技能全面了,就业矛盾也就更加容易得到改善,从而逐步改善我国IT人才的供需矛盾,最终打造一个真正本土化的IT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教材
河北新闻出版专用教学从书
基础课部分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平台课程 学 时: 64 学时
学 分: 3 学分,3 学分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
适用对象:中等专业学校所有专业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向学习者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培养计算机初步应用能力的入门课程,它是我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有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为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发展、特点及应用; 2.能独立使用微型计算机,掌握其基本操作; 3.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4.了解计算机病毒特征及网络防火墙的功能; 5.掌握Windows xp中文版的基本操作;
6.掌握Word 2003的基本操作,能独立完成文稿排版打印; 7.掌握Excel 2003的基本操作,能独立完成数据计算与排版打印; 8.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能独立完成一套课件的设计和制作; 9.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本课程的重点:
1.Windows中文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2.文本编辑、表格处理和图文混排的基本操作;
3.工作表的编辑,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图表操作; 4.演示文稿的外观及动画效果的设置;
5.使用IE浏览器进行网页浏览、保存网页的基本操作和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
(二)本课程的难点:
1.文字录入的熟练与准确度,输入法的使用; 2.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综合应用,表格的处理,图像的处理; 3.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综合应用,数据的计算,汇总表的制作与统计; 4.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的综合应用,版式设计与动画效果的设置; 5.Internet浏览器的使用与电子邮件的收发。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入门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很多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本门课程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和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6学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又称为电脑,英文名称Computer,是一种能够按照实现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1.1.1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占地面积170平方米;重30余顿;耗电140千瓦;运算速度5000次/秒。
计算机的发展分代是根据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而划分: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耗电量大,体积大速度慢。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相对电子管计算机,体积小,功耗低,速度快。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的计算机:(1965-1970)性能进一步提高。
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的计算机(1971至今),速度突飞猛进,并且日俱完善。
1.1.2计算机的特点 自动地运行程序
计算机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连续地高速运算。由于采用存储程序控制的方式,因此一旦输入编制好的程序,启动计算机后,就能自动地执行下去直至完成任务。这是计算机最突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计算机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计算。现在普通的微型计算机每秒可执行几十万条指令,而巨型机则达到每秒几十亿次甚至几百亿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还在提高。
运算精度高
电子计算机具有以往计算机无法比拟的计算精度,目前已达到小数点后上亿位的精度。
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而思维能力本质上是一种逻辑判断能力。计算机借助于逻辑运算,可以进行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自动地确定下一步该做什么。计算机的存储系统由内存和外存组成,具有存储和“记忆”大量信息的能力,现代计算机的内存容量已达到上百兆甚至几千兆,而外存也有惊人的容量。
可靠性高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计算机连续无故障运行时间可达到几十万小时以上,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例如,安装在宇宙飞船上的计算机可以连续几年时间可靠地运行。计算机应用在管理中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而人却很容易因疲劳而出错。另外,计算机对于不同的问题,只是执行的程序不同,因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通用性。
1.1.3 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
亦称数值计算,是指用计算机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所提出的数学问题。计算机作为一种计算工具,科学计算是它最早的应用领域,也是计算机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在科学技术和工程设计中存在着大量的各类数字计算,如求解几百乃至上千阶的线性方程组、大型矩阵运算等。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又称信息处理,它是指信息的收集、分类、整理、加工、存储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所谓信息是指可被人类感受的声音、图像、文字、符号、语言等。数据处理还可以在计算机上加工那些非科技工程方面的计算,管理和操纵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料。其特点是要处理的原始数据量大,而运算比较简单,有大量的逻辑与判断运算。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是指使用计算机的计算、逻辑判断等功能,帮助人们进行产品和工程设计。
(二)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是指利用计算机通过各种数值控制生产设备,完成产品的加工、装配、检测、包装等生产过程的技术。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是指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存储在计算机中,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所需要的知识。
除了上述计算机辅助技术外,还有其他的辅助功能,如计算机辅助出版、计算机辅助管理、辅助绘制和辅助排版等。
过程控制
亦称实时控制,是用计算机及时采集数据,按最佳值迅速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控制或采用自动调节。利用计算机进行过程控制,不仅大大提高了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而且大大提高了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如判断、理解、学习、图像识别、问题求解等。它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信息论、仿生学、神经学和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在人工智能中,最具代表性、应用最成功的两个领域是专家系统和机器人。
1.1.4 电子计算机的分类
一般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有多种分类方法,但在通常情况下采用3种分类标准。
(一)按处理的对象分类
电子计算机按处理的对象分,可分为电子模拟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二)按性能规模分类
按性能规模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工作站。
(三)按功能和用途分类
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2.1 计算机系统概述
现在,计算机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其中的每个成员,尽管在规模、性能、结构和应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由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软件系统分为两大类,即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通过执行程序而运行,计算机工作时,软、硬件协同工作,两者缺一不可。
微处理运算器 控制器 寄存器ROM RAM 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 控制总线 主机 内存储器 硬件 微型计算机系统 系统总线 I/O接口电路 输入输出设备 外存储器 操作系统等 程序设计语言 外设 系统软件 软件 应用软件(数据库,软件包)图1.1 计算机系统组成
1.2.2 硬件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的硬件由主机和外设组成,主机由CPU、内存储器、主板(总线系统)构成,外部设备由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等)、外存储器(如光盘、硬盘、U盘等)、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组成。
(一)CPU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完成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功能。
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部件(Arithmetical Logic Unit,ALU),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逻辑判断等操作。
控制器(Control Unit,CU)是整个计算机的指挥中心,根据事先给定的命令,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指挥计算机各部分工作。
图1.2
CPU 图1.3
内存条
(二)存储器 存储器(Memory)是计算机存储信息的“仓库”。所谓“信息”是指计算机系统所要处理的数据和程序。程序是一组指令的集合。
存储器是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可分为两大类: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也叫随机存储器(RAM),这种存储器允许按任意指定地址的存储单元进行随机地读出或写入数据。由于数据是通过电信号写入存储器的,因此在计算机断电后,RAM中的信息就会随之丢失。
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又称辅助存储器,主要用于保存暂时不用但又需长期保留的程序或数据。如软盘、硬盘、光盘等都叫外存储器。存放在外存中的程序必须调入内存才能运行,外存的存取速度相对来说较慢,但外存价格比较便宜,可保存的信息量大。常用的外存有磁盘、磁带、光盘等。
(三)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将外界的各种信息(如程序、数据、命令等)送入到计算机内部的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条形码读入器等。
(四)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如文字、图形、数值、声音等)进行显示和输出的设备。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由于输入╱输出设备大多是机电装置,有机械传动或物理移位等动作过程,相对而言,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中运转速度最慢的部件。
1.3 磁盘、文件和文件夹 1.3.1 磁盘和硬盘
磁盘是指目前一切用盘状结构以磁场为记录方式的存储设备的统称,主要包括硬盘、软盘、光盘、U盘等。
硬盘(港台称之为硬碟,英文名:Hard Disc Drive)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
硬盘的接口
ATA/IDE/SATA/SATA II/SATA III/SCSI 硬盘的制造厂商
希捷(Seagate)、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日立(HITACHI)、东芝(TOSHIBA)、三星(Samsung)
硬盘的基本参数
容量、转数、评价访问时间、传输速率、缓存、S.M.A.R.T.技术、DFT技术 1.3.2 计算机文件 计算机文件(或称文件、电脑档案、档案),是存储在某种长期储存设备上的一段数据流。所谓“长期储存设备”一般指磁盘、光盘、磁带等。其特点是所存信息可以长期、多次使用,不会因为断电而消失。
文件的构成
文件有盘符、路径、文件名和扩展名构成。 文件的类型
文件一般有四种类型:存档(A)、系统(S)、只读(R)、隐藏(H)。1.3.3 计算机文件夹
普通计算机文件夹是用来协助人们管理计算机文件的,每一个文件夹对应一块磁盘空间,它提供了指向对应空间的地址,它没有扩展名,也就不象文件那样格式用扩展名来标识。但它有几种类型,如:文档、图片、相册、音乐、音乐集等等。
文件夹的属性
文件夹的属性与文件属性相似,一般只设置文件夹的系统、只读和隐藏属性。 文件夹结构(树状目录)
计算机文件管理一般是以树状目录的形式管理计算机的。最底层目录通常称为根目录。
1.4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
人类用文字、图表、数字表达和记录着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信息,便于人们用来处理和交流。现在可以把这些信息都输入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来保存和处理。前面提到,当代冯·诺依曼型计算机都使用二进制来表示数据,本节所要讨论的就是用二进制来表示这些数据。
经过收集、整理和组织起来的数据,能成为有用的信息。数据是指能够输入计算机并被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字母和符号的集合。平常所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事实,都可以用数据来描述。可以说,只要计算机能够接受的信息都可叫数据。
1.4.1 计算机中数据的单位
计算机数据的表示经常用到以下几个概念。在计算机内部,数据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和运算的。
位
二进制数据中的一个位(bit)简写为b,音译为比特,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一个二进制位只能表示0或1两种状态,要表示更多的信息,就要把多个位组合成一个整体,一般以8位二进制组成一个基本单位。
字节
字节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最基本单位,并主要以字节为单位解释信息。字节(Byte)简记为B,规定一个字节为8位,即1B=8bit。每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一般情况下,一个ASCII码占用一个字节,一个汉字国际码占用两个字节。
字
一个字通常由一个或若干个字节组成。字(Word)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时,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数据长度。由于字长是计算机一次所能处理信息的实际位数,所以,它决定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字长越长,性能越好。
数据的换算关系
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计算机型号不同,其字长是不同的,常用的字长有8、16、32和64位。一般情况下,IBM PC/XT的字长为8位,80286微机字长为16位,80386/80486微机字长为32位,Pentium系列微机字长为64位。
例如,一台微机,内存为256MB,软盘容量为1.44MB,硬盘容量为80GB,则它实际的存储字节数分别为:
内存容量=256×1024×1024B=268435456B 软盘容量=1.44×1024×1024B=1509949.44B 硬盘容量=80×1024×1024×1024B=85899345920B 由于技术原因,计算机内部一律采用二进制,而人们在编程中经常使用十进制,有时为了方便还采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理解不同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是非常重要的。
1.4.2 进位计数制
在计算机中,二进制并不符合人们的习惯,但是计算机内部却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其主要原因有如下4点:
电路简单
在计算机中,若采用十进制,则要求处理10种电路状态,相对于两种状态的电路来说,是很复杂的。而用二进制表示,则逻辑电路的通、断只有两个状态。例如:开关的接通与断开,电平的高与低等。这两种状态正好用二进制的0和1来表示。
工作可靠 在计算机中,用两个状态代表两个数据,数字传输和处理方便、简单、不容易出错,因而电路更加可靠。
简化运算 在计算机中,二进制运算法则很简单。例如:相加减的速度快,求积规则有3个,求和规则也只有3个。
逻辑性强 二进制只有两个数码,正好代表逻辑代数中的“真”与“假”,而计算机工作原理是建立在逻辑运算基础上的,逻辑代数是逻辑运算的理论依据。用二进制计算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1.5 微机接口(选修)1.5.1微机接口概述
接口是CPU与I/O设备的桥梁,它在CPU与I/O设备之间起着信息转换和匹配的作用。也就是说,接口电路是处理CPU与外部设备之间数据交换的缓冲器,接口电路通过总线与CPU相连。由于CPU同外部设备的工作方式、工作速度、信号类型等都不相同,必须通过接口电路的变换作用,使两者匹配起来。
(一)接口的作用
接口就是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的连接部件(电路),它是CPU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中转站。例如,原始数据或源程序要通过接口从输入设备进入微机,而运算结果要通过接口向输出设备送出去,控制命令也是通过接口发出去的,这些来往的信息都是通过接口进行交换与传递。用户从键盘输入的信息只有通过计算机的处理才能在显示器、打印机中显示或打印。只有通过接口电路,软磁盘和硬盘才可以极大地扩充计算机的存储空间。
(二)总线
总线是连接计算机CPU、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的一组物理信号线及其相关的控制电路,它是计算机中传输各部件信息的公共通道。
微机系统的总线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1.地址总线(Address Bus)
地址总线(AB)是微机用来传送地址的信号线。地址总线的数目决定了直接寻址的范围,例如16根地址线,可以构成216=65536个地址,可直接寻址64KB地址空间,24根地址线可直寻址16MB地址空间。
2.数据总线(Data Bus)
数据总线(DB)是微机用来传送数据和代码的总线,一般为双向信号线,可以进行两个方向的数据传送。
数据总线可以从CPU送到内存或其他部件,也可以从内存或其他部件送到CPU。通常,数据总线的位数与微机的字长相等。例如,32位的CPU芯片,其数据总线也是32位。
3.控制总线(Control Bus)
控制总线(CB)用来传送控制器发出的各种控制信号。其中包括用来实现命令、状态传送、中断请求、直接对存储器存取的控制,以及提供系统使用的时钟和复位信号等。
1.5.2 标准接口 微机中一般提供的接口有标准接口和扩展槽接口。标准接口操作系统一般都认识,插上有关的外部设备,马上可以使用,真正做到“即插即用”。在微机中标准接口一般有:键盘与显示器接口,并行接口,两个串行COM1、COM2端口,TS/2接口和USB接口等。
(一)键盘与显示器接口
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键盘和显示器是必不可少的输入╱输出设备。微机主板上提供键盘与显示器的标准接口。
(二)并行接口
由于现在常用的微机系统均以并行方式处理数据,所以并行接口也是最常用的接口电路。将一个字符的n个数位用n条线同时传输的机制称为并行通信。例如一次同时传送8位、16位或32位,实现并行通信的接口就是并行接口。在实际应用中,凡在CPU与外设之间需要两位以上信息传送时,就要采用并行口。例如,打印机接口、A/D(Analog To Digit)、D/A(Digit To Analog)转换器接口、开关量接口、控制设备接口等都是并行接口。
并行接口具有传输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适合于数据传输率要求较高而传输距离较近的场合。
(三)串行接口
许多I/O设备与CPU交换信息,或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是通过一对导线或通信通道来传送信息的。这时,每一次只传送一位信息,每一位都占据一个规定长度的时间间隔,这时数据一位一位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称为串行通信,实现串行通信的接口就是串行接口。
微机主板上提供了COM1和COM2两个现成的串行口。早期的鼠标、终端就是连接在这种串行口上,而目前流行的PS/2鼠标是连接在主板的PS/2接口上。
(四)USB接口
通用串行总线(USB)是一种新型接口标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外设越来越多,使得计算机本身所带的接口不够使用。USB可以简单地解决这一问题,计算机只需通过一个USB接口,即可串接多种外设(如数码相机、扫描仪等)。用户现在经常使用的优盘(或称闪盘)就是连接在USB接口上的。
1.5.3 扩展槽接口
微机中一般提供的接口有标准接口和扩展槽接口。扩展槽接口操作系统一般不认识,需要安装对应外设的驱动程序。若是同一种外部设备,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有时需要安装不同的驱动程序,该外设才能正常工作。在微机中扩展槽接口一般有:显示卡、声卡、网卡、Modem卡、视频卡、多功能卡等。
在主板上一般有多个扩充插槽,用于插入各种接口板(也称适配器)。适配器是为了驱动某种外设而设计的控制电路。通常,适配器插在主板的扩展槽内,通过总线与CPU相连。适配器一般做成电路板的形式,所以又称“插卡”、“扩展卡”或“适配卡”。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存储结构,操作系统的概念,文件的概念。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接口,目录与路径,计算机中的数制,二进制编码。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章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操作系统的概念,文件的概念。
本章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计算机存储结构,文件的概念。【 本章作业】
1.简述计算机发展中经历的四个时代。2.计算机硬件系统由那几个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和系统软件有什么区别? 4.什么叫操作系统?
5.内存和外存有什么区别,常见的内存和硬盘的容量都是多少? 6.什么是文件,文件包括哪几个部分?
第二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应用(10学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2.1 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2.1.1 Windows XP的启动和退出
启动成功:出现蓝天白云界面及鼠标指针和开始菜单。 退出:【开始】→【关闭计算机】。2.1.2 键盘和鼠标操作 键盘操作
【SPACE】【BACK SPACE】【ENTER】【SHIFT】【CAPS LOCK】【WIN】 【NUMLOCK】【光标键】【ESC】【CTRL】【ALT】【DEL】【INSTERT】 【CTRL】+【ESC】,【WIN】+D,【ALT】+【TAB】,【ALT】+【F4】 鼠标操作
鼠标的操作主要包括单击、移动、双击、右击、拖动、【CTRL】+单击、【SHIFT】+单击等。
2.1.3 Windows XP 桌面操作 认识开始菜单 当前用户名,internet栏,高频使用程序区,应用程序按钮,系统文件夹,系统设置栏,帮助、搜索、运行栏,关闭、注销栏。
任务栏操作
设置任务栏属性,改变任务栏位置及大小,使用工具栏,快速启动栏,隐藏不常用图标。
图标操作
图标的操作主要包括图标的排列方式、创建快捷方式、图标的移动等。2.1.4 Windows XP 窗口操作 打开和关闭窗口
双击打开,右键打开;按关闭键关闭,用组合键关闭。 最小化、最大化和恢复窗口 使用窗口控制按钮来进行操作。 移动窗口和改变窗口大小
移动操作时拖动窗口标题栏;改变窗口大小是将鼠标移动到窗口边缘来进行改变窗口大小操作。
排列窗口
在任务栏空白处右击,将多个窗口横向排列或纵向排列。 切换窗口
用“我的电脑”窗口切换,用任务栏切换。 窗口和对话框 不同点:
(1)窗口都有菜单栏,对话框没有。(2)窗口能改变大小,对话框不能改变。
(3)对话框一般都有“确定”、“取消”等命令按钮,窗口没有,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相同点:
(1)都有标题栏;(2)都能够移动;(3)都有关闭按钮 2.1.5 Windows XP 菜单操作 鼠标右键操作
右击某个对象,弹出快捷菜单操作,主要包括:打开、创建快捷方式、剪切、复制、粘贴、删除、重命名和查看属性。
2.2 资源管理器与文件管理 2.2.1 资料管理器的界面
资源管理器的启动快捷键操作是【WIN】+E,打开资源管理器后主要包括标题栏、菜单栏、标准按钮、地址栏、常用任务栏、状态栏、工作区等项。
2.2.2 浏览文件和文件夹
资源管理器左侧是文件夹,右侧显示选择文件夹下的内容。“查看”菜单下有“缩略图”、“平铺”、“图标”、“列表”、“详细资料”五种显示方式。
搜索文件:快捷键操作是【WIN】+F。搜索文件时要注意选择好搜索的目标文件夹,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搜索时间。
2.2.3 文件和文件夹操作 选定对象
选定对象包括选定单个、多个,连续对象,分散的多个对象,全部选定,反向选择等。
查看属性
右击某个文件后,单击属性,可以看到文件的大小,文件属性,文件位置,修改日期和时间,文件类型等项目。
文件操作
文件基本操作包括新建文件,文件的移动、复制、删除和重命名等项。
2.3 控制面板 添加/删除程序
卸载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设定程序访问和默认值 外观和主题
更改Windows主题,更改桌面背景,更改屏幕保护程序,更改分辨率,设置任务栏,显示属性
网络和Internet连接
网络和Internet连接是设置WINDOWS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控制窗口。包括设置本地连接、WINDOWS防火墙、无线网络连接等。
用户和账户
通过用户和账户控制来管理本地计算机用户,也可以通过用户和账户窗口为用户创建或更改密码。
日期、时间、语言和区域设置
日期、时间、语言和区域设置包括更改日期和时间项、更改语言选项和输入法选项。
声音、语音和音频设备
该控制窗口可以调整系统声音、更改声音方案和系统扬声器设置。 辅助功能选项
辅助功能主要包括放大镜和屏幕键盘等功能,为有视觉或听觉障碍的人员更好、更方便地操作计算机而设置。
性能和维护
该设置窗口是为了提高WINDOWS的性能而设置。包括设置系统的属性,电源管理、计划任务和系统管理工具。
安全中心
该窗口包括设置WINDOWS防火墙,系统自动更新和病毒防护等方面选项。2.4 附件与多媒体 2.4.1 记事本
记事本是Windows操作系统附带的一个简单的文本编辑、浏览软件(notepad.exe)。
记事本只能处理纯文本文件,但是,由于多种格式源代码都是纯文本的,所以记事本也就成为了使用最多的源代码编辑器。它只具备最基本的编辑功能,所以体积小巧,启动快,占用内存低,容易使用。
2.4.2 写字板
写字板具有Word的最初的形态,有格式控制等等,而且保存的的文件也是.doc,是word的雏形。写字版的容量比较大,对于大点的文件记事本打开比较慢或者打不开可以用写字板程序打开。同时,写字板支持多种字体格式。
2.4.3 画图
“画图”程序是一个位图编辑器,可以对各种位图格式的图画进行编辑,用户可以自己绘制图画,也可以对扫描的图片进行编辑修改,在编辑完成后,可以以BMP,JPG,GIF 等格式存档,用户还可以发送到桌面和其他文本文档中。
2.4.4 计算器
在windows系统中自带有计算器,并可在简易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之间进行切换(文件名为calc.exe)。
2.4.5 Windows Media Player Windows Media Player,是微软公司出品的一款免费的播放器,是Microsoft Windows的一个组件,通常简称“WMP”。支持通过插件增强功能。
2.4.6 辅助工具 屏幕键盘
屏幕键盘是一种实用工具,它在屏幕上显示虚拟键盘,允许那些有移动障碍的用户用指针设备或游戏杆输入数据。
放大镜
放大镜是Windows的辅助工具之一,是一个便捷小工具,它可以放大任何窗口页面。启动后会在屏幕上方出现屏幕图像放大的效果。
2.5 计算机管理 2.5.1 磁盘驱动器管理 磁盘分区
在计算机管理设置的磁盘管理选项中可以对计算机硬盘进行磁盘分区管理。
磁盘格式化
磁盘格式化(Format)是在物理驱动器(磁盘)的所有数据区上写零的操作过程,格式化是一种纯物理操作,同时对硬盘介质做一致性检测,并且标记出不可读和坏的扇区。由于大部分硬盘在出厂时已经格式化过,所以只有在硬盘介质产生错误时才需要进行格式化。
磁盘清理
通过“所有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清理”。在“磁盘清理选项”对话框中,选择是要仅清理计算机上您自己的文件还是清理计算机上所有的文件。
如果显示“磁盘清理:驱动器选择”对话框,请选择要清理的硬盘驱动器,然后单击“确定”。
检查和纠正磁盘错误
也可以通过开始--运行--cmd--输入chkdsk/f来运行磁盘检查和修复程序。
在DOS下使用Chkdsk命令检查
磁盘碎片整理
磁盘碎片整理,就是通过系统软件或者专业的磁盘碎片整理软件对电脑磁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碎片和凌乱文件重新整理,释放出更多的磁盘空间,可提高电脑的整体性能和运行速度。
2.5.2 任务管理器
Windows任务管理器提供了有关计算机性能的信息,并显示了计算机上所运行的程序和进程的详细信息。
启动 同时按下组合键Ctrl+Alt+Delete键。
管理应用程序
进程管理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熟练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鼠标基本操作;Windows xp菜单操作、使用Windows xp对话框;资源管理器与文件管理:资源管理器、文件和文件夹操作、管理磁盘。
掌握:认识附件、使用计算器、使用记事本、使用写字板、使用画图程序、windows xp的多媒体工具;设置系统的日期和时间、鼠标特性设置、字体设置、输入法、添加/删除程序。帮助功能、设置显示屏幕、安装和设置打印机。
了解:Windows的发展:帮助功能、设置显示屏幕、安装和设置打印机、辅助工具的使用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章重点:Windows xp菜单操作、使用Windows xp对话框;资源管理器与文件管理:资源管理器、文件和文件夹操作;使用控制面板。
本章难点:资源管理器与文件管理,使用控制面板。【 本章作业】
习题一:中文windows的基本操作
1.(1)分别用Ctrl+Alt+Del及Reset按钮重新启动计算机。
(2)利用“开始”按钮关闭计算机。
2.(1)试按住“Ctrl”键,单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及“回收站”图标,观察此操作与单独单击这两个图标的差别。
(2)以鼠标双击的方式打开“我的电脑”中的“控制面板”窗口。
(3)从“开始”菜单中打开“控制面板”窗口。
(4)从“开始”菜单中打开“画图”程序。
3.(1)打开“我的电脑” 窗口,改变窗口在桌面上的位置。
(2)练习改变“我的电脑” 窗口的大小,使之最大化、最小化、还原为原大小及改变窗口尺寸为任意大小。(3)试用四种方法关闭“我的电脑” 窗口。
(4)在“我的电脑” 窗口的菜单栏及下拉菜单中逐个执行各个命令,熟悉菜单栏中各命令的作用。
4.(1)右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图标,弹出“网上邻居”对话框,查看并熟悉它的各个标签中的选项。
(2)查找C盘中所有扩展名为“.DOC”的WORD文档。
(3)双击“我的电脑”图标,选择“查看”菜单中的“选项”,对比“文件夹”选项卡中两个选项的不同。
5.(1)在“记事本”中键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将此文件保存在D盘根目录中名为“静夜思”的文件中。
(2)在“画图”程序中画出一个绿色的椭圆,并将文件保存在D盘根目录为“TEMP”的文件中。
习题二:“我的电脑”的使用
1.(1)在D盘根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WORK”的文件夹。
(2)将C盘Windows文件夹中的所有以字母B开头的文件及文件夹复制到“WORD”目录中(提示:进行此操作之前要先按“名称”排列图标。)
(3)将“Work”目录改名为“Walk”。
(4)删除“Walk”文件夹,并将回收站中的所有内容删除。2.(1)在“我的电脑”中快速格式化移动磁盘。
(2)将C盘根目录下的文件按Web方式进行浏览。
(3)改变“我的电脑”窗口的背景图案。
(4)查看C盘的总空间、可用空间。
3.(1)右击“我的电脑”图标,选择“属性”菜单,了解系统的特性。习题三:“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1.从“开始”菜单、右击“开始”按钮、右击“我的电脑”图标三种方式启动“资源管理器”,比较这三种方式进入“资源管理器”后所在位置有何不同。
2.找出“Windows”文件夹中所有扩展名为“ini”的文件。
3.在C盘根目录建立一个名为“TEMP”的文件夹,并将“Windows”文件夹中的“Command”文件夹及基中的文件复制到“TEMP”文件夹中,然后删除“TEMP”文件夹。
4.(1)在本机中查找notepad.exe,并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并命名为“记事本”。
(2)在本机中查找wordpad.exe,在D盘中创建快捷方式,并命名为“写字板”。
5.把上面创建的“记事本” 快捷方式与“写字板” 快捷方式互换位置。习题四:定制中文windows 1.“任务栏”的设置
(1)设置任务栏可以被打开的程序或窗口挡住;(2)自动隐藏任务栏;(3)取消时钟的显示; 2.“开始”菜单的设置
(1)向“开始”菜单中的添加“注销”及“收藏夹”菜单;(2)删除“开始”菜单中的“QQ游戏”或其它不常用的菜单;(3)整理“程序”菜单:把所有的播放音、视频的软件放在名为“播放器”的菜单中的下一级。
3.桌面图标的排布:试按名称、类型、大小、日期及自动排列,比较排列之后的不同;
4.在桌面上创建word程序的快捷方式; 5.用画图画一幅画图片作为桌面的背景; 6.设置不使用电脑3分钟后的屏幕保护程序;
7.使打开的每个窗口的标题栏都为红色;窗口中的文字的字体为隶书; 8.调整Windows的分辨率为“800*600”,然后又调为“1024*768”像素。
第三章 因特网(Internet)应用(10学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3.1网络的基础知识 3.1.1 计算机网络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把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相连接起来,以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3.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是产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条件。一方面,通信网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渗透到通信技术中,又提高了通信网的各种性能。
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网中的信息传递。
3.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可归纳为:
资源共享,包括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等。
数据通信,包括传真、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公告板(BBS)等。
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分布式处理与均衡负荷。3.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计算机网络地理分布范围分类,可以分成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按网络的交换方式划分,可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按所采用的拓扑结构划分,可以分为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和网状形;
按信道的带宽可划分为窄带网和宽带网;
按用途的不同可划分为科研网、教育网、商业网、企业网。
3.2 因特网(Internet)
Internet音译为因特网,即国际互联网。它起源于美国,采用TCP/IP协议将世界上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多媒体信息网。我国于1994年实现了与Internet的连接。
3.2.1 因特网的结构
因特网由主干网、骨干网及国际出口、用户接入层这3个层次构成。例如,中国信息产业部的中国公用互联网(ChinaNET)就是因特网的骨干网。
3.2.2 因特网的资源 Internet网有着丰富的资源,主要有信息资源、服务资源、系统资源。3.2.3 因特网提供的服务
目前,Internet提供的服务主要有:
电子邮件(E-mail),用于收发电子邮件,地址格式为:用户名@主机域名。文件传输(FTP),传送各种类型和大小的文件,如程序、声音、图像文件等。
远程登录(Telnet),登录使用远程另一计算机的资源。
世界环球网(www.xiexiebang.com,jp(日本),uk(英国)3.2.7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ltion)是一种标准化的命名方法,通过各种不同的协议,对Internet上任何地方的信息都用URL定位或访问。通俗地讲,URL是Internet中用来描述信息资源的字符串,主要用在各www.xiexiebang.com。回车后新浪网站的主页。此外,还可以打开“历史记录”或“搜索”栏来浏览。当打开“搜索”栏时,能在右边搜索结果;打开“历史记录”时,会显示按日期排列以前浏览过的页面,可从中选择曾经浏览过的页面。
(2)由链接进入另一页面。
移动鼠标指针至某个高亮度的图形或加下划线的文字上,此时鼠标指针变成“手”的形状。单击某一链接,便进入到与其链接的下一个页面。通过选择工具栏中的前进、后退按钮进行前后翻页。当单击“全屏”按钮时,会使浏览窗口放大至满屏。
(3)保存Web页面。
下面将“新浪网”的主页保存起来。在文件菜单中选择“另存为”命令后,出现保存Web页面的窗口。先选定保存到本地计算机硬盘上的指定目录(如program)下,输入文件名后,单击“保存”按钮即完成。如果要打印当前Web页内容,选择“打印”命令即可。
2、利用百度(http://www.xiexiebang.com)或搜狐(http://www.xiexiebang.com)等网站提供的搜索引擎,采用按关键字、按分类目录两种方法来查找,计算机网络的最新技术信息。
3、给同学或老师发一封电子邮件,告诉对方自己的电子邮件。
第四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的应用(16学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4.1 Word 2003的简介
Word是由Microsoft公司出版的一个文字处理器应用程序。其主要特点包括所见即所得、直观的操作界面、多媒体混排、强大的制表功能等。
4.1.2 启动与退出Word 2003
一、启动:
1.单击【开始】/【程序】/【office2003】/【Word】; 2.双击桌面上Word的快捷图标。
二、退出:
1.单击标题栏右上的【关闭】铵钮; 2.双击标题栏左测的【W】符号; 3.单击【文件】/【退出】; 4.按组合键 【Alt】+【F4】。4.1.3 Word的窗口界面
Word的窗口界面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绘图工具栏、等)标尺、文本区、视图切换、选择对象按钮、状态栏等。
常用工具栏
包括新建、打开、保存、打印、打印预览、拼写和语法、剪切、复制、粘贴、撤销、恢复、超级链接、插入表格、分栏、文字方向、显示比例等按钮。
格式工具栏
包括样式、字体、字号、加粗、倾斜、下划线、边框、底纹、字符缩放、对齐方式、行距、项目符号和编号、文字颜色、中文版式等按钮。
栏标尺
通过标尺栏可以设置页面左右边界、首航缩进、悬挂缩进、左缩进、右缩进等项目;在纵向标尺栏下方有五种视图方式,分别是普通视图、联机版式、页面视图、大纲视图和阅读视图方式。
4.2 文档的编辑 4.2.1 新建文档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新建文档: 常用工具栏/新建按钮; 右键/新建/word文档; 文件/新建(可以使用模板)。
4.2.2 输入内容
在Word中,输入文字需要掌握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中文,英文,标点符号的输入; 2.大小写切换:caps lock; 3.特殊符号:shift+数字键; 4.特殊文字:插入/符号或特殊符号。4.2.3 保存文档
设置自动保存时间间隔: 工具/选项/保存选项卡。
设置打开文件密码:
文件/另存为,工具/安全措施选项。
4.2.4 编辑文档 编辑一篇文档,经常使用的操作有:插入、撤销、恢复、复制、剪切、删除、移动等。
一、选定文本的技巧 双击:选择词组;
三击段中词组:选择一段; 单击行左侧空白处:选择一行; 双击行左侧空白处:选择一段; 三击行左侧空白处:选择整篇文章;
二、定位、查找、替换
定位、查找、替换通过编辑菜单/定位或查找或替换命令【CTRL】+ F或来调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并需要掌握定位目标的选择、查找格式的设置、替换格式的设置等操作方法。
4.3 文档的排版 4.3.1 字符的格式化 字符格式化方法:
(1)格式工具栏:快速按钮;(2)格式/字体。 字体、字号、字形 字体颜色、加下划线
第三篇:应用证明格式
河南省教厅科技成果奖推荐项目应用证明
注:应用单位必须是法人单位。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科技著作类项目应用证明
注:应用单位必须是法人单位。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科技著作图书成品质量证明
第四篇:教材使用情况证明
教材使用情况证明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张艳主编的大学计算机教材《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程》,于2001年1月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印数40000多册。该教材已在我校2000~2008级连续九届学生中使用,以及徐海学院、成教学院中使用,受到教学单位和读者的好评。
该教材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取材合适,深度适宜,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本课程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突出知识的先进性,以及相互关联性,体系结构合理,论述正确、系统性强。读者普遍反映该教材质量好。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提出“计算机技术基幢这一层次教学要求、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VisualBasic考试要求”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来制定本书编写大纲的。全书分VisualBasic语言知识篇和实验篇两篇。兼顾系统性和实用性,突出知识点和技术点的关系,具有如下特色:
(1)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体现该课程学习要求和学科新进展
(2)教材内容涵盖教学大纲全部内容,适合等级考试要求
(3)内容取材新,体系科学,突出知识点
(4)教材内容组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结构严谨
(5)教材中文字及图表的使用规范,叙述简明扼要
(6)有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和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适应多媒体教学需要
2材料标题请写成:关于×××(同志、学生姓名)的××(称谓)×××(被调查人姓名)的证明材料。一般一位被调查人形成一份证明材料。
2、请用16开书信纸或B5纸书写,左边应留出2—2.5厘米的装订边。
3、请用碳素(或蓝黑)墨水书写,不要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墨水及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字迹清楚,不要涂改。
3、不要在证明材料上批注“仅供参考”等之类词句。
4、此材料必须加盖党组织公章,如系两页以上的证明材料请在材料纸的右侧加盖骑缝章。
3是不是在申请中国驰名商标?我曾经做过的。1.商标最早使用的证明材料——.你可以找到最早使用过该商标的包装盒、信笺、产品销售发票、甚至是照片或广告样等等都可以的(当然时间你可以自己写)。.你可以到财务部找到有关商标的原始发票。2.商标连续使用的证明材料——更好找到,把各个年份的包装盒、信笺、产品销售发票、甚至是照片或广告样,越多越好。其实我认为这些不是太重要的,关键还是商标的申请书、受理通知书以及注册证书。希望能顺利完成。
第五篇:应用写作教材建设几点
摘要:在对《应用文写作》(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其优点和成功之处,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指出了其不完善或需要改进的方面,并由此对应用写作教材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应用写作;教材;建议教材,是教学之本,不仅提供了某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该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而且凝聚着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教材建设是实施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在整体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应用文是人们处理公、私事务,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应用写作教材为人们正确使用应用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范本,对传播应用文知识、规范应用文使用、改善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应用写作教材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众多应用写作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我们在欣喜之余,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应用写作”作为一门正式学科被确立的时间还不长,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教学经验也不够丰富,因此其教材建设也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应用写作教学的实践,以《应用文写作》(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例,对目前应用写作教材一些不完备的地方进行分析,并对应用写作教材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应该说,此教材与以往的应用写作教材相比,有所创新和发展,优点和成功之处非常突出,比如:每个文种的教学都是由“例文点评”、“文种指要”和“写作训练”三个步骤来完成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讲解每一类文种的性质、格式时,都能与教材中的例文相结合进行分析,增强了教材的可信性和使用价值;练习设计合理,以写作训练为主,体现了应用写作课的教学目的;文种选择精当,有代表性,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等。但在教材使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完善之处。第一,缺乏写作理论的阐述。教材中没有系统的基础写作理论知识和应用写作理论知识的阐述,直接从具体的文种入手,讲解每个文种的性质、特点、写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这对于只掌握一些零散的基础写作知识,对应用文写作知识知之甚少的学生来说,似乎有点摸不着头绪,且不能充分把握应用写作的特点以及每一类文体的共性,难以做到举一反三。第三,有些例文格式不够规范。例文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化,是实现写作教学环节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仿拟和消化理解的范例。教材中有些例文的格式不够规范,对学生产生了误导。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发文字号要写在文头部分文件名称的正下方,落款处的发文时间要用汉字”,而第一章的大部分例文的发文字号都放在标题的正下方,所有文件的发文时间都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理论与实际不相符,容易造成教学上的混乱。第四,部分教学内容安排欠合理。如第一章应该添加对公务文书的概念、作用、分类、写作格式的具体介绍(个别内容仅在附录中有所说明),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这一类文体的特点,进而学生再接触到具体文种的写作知识,理解和运用就相应比较容易。又如,“一般书信”的内容就可删除,因为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的语文课中对此内容已反复练习,没有必要在大学阶段的应用写作课中再介绍。还有“介绍信”、“请柬”也可删除,因为现在已使用按规定格式印制的文稿,只需在空格上填写有关的内容即可。以上四方面问题的提出虽只是基于对《应用文写作》(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一书的分析,但也是其他应用写作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甚至对学生产生误导,应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编写出版此类教材时我们提出如下建议:深化基础写作理论,突出其与应用写作的区别与联系应用写作是写作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它以基础写作为前提,是基础写作的继承和延续。两者有密切联系,又是各自独立的一门学问。从知识发展的连续性来看,它们之间有不可分割的一面,只有在基础写作方面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提高应用文体的写作。为此,笔者认为在应用写作教材中适量编入基础写作理论、规律、方法是必需的。一方面使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的基础写作知识更加系统、明确;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基础写作与应用写作的异同,更能加深学生对于应用写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进一步地讲解、练习,带动学生由一般化的语言操作转变为有明确目的的工具性的语言操作,由随心所欲的自我表达转变为代表他人的集体表达,由关心文章的表达意义转变为注重文章的事务意义。
精心挑选例文,让学生学有典范应用写作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而应用文的写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用性。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都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例文的精解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例文能够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通过对例文的学习,完成了应用写作理论的升华,实现了知识的跨越。因此,教材中选用的例文应该典型、规范。典型指的是我们应该选择最能体现文种特征的、具有代表性的例文,这样才能使其同讲授的内容相互呼应,使学生感到它的典型性而记忆深刻。规范是指结构的规范性。尽管不同类别的应用文有不同的结构要求,但就一种应用文来讲,其结构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的,这往往是区别于不同类别的应用文的显著标志。因此,我们一定要选取布局合理、格式规范、体例鲜明的例文。这种在人们头脑中已成定式的例文,最能强化学生的文种意识,也最能使学生体味到应用写作课由不同文种的独到之处。关注有关法规的变化,注意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由于应用文有时效性的特点,我们宣传和执行的国家任何规定都应该是现行的,已经废止或修改了的都应同步变更。有时国家法规的修订或变化,会涉及有些应用文体的写作,如上文提到的行政公文,从格式要求到处理程序都是我国行政法规明文规定的,法规的修订必然会引起与行政公文有关的一些问题的变化。在教材的编写中一定要注意实时性和实用性,关注法规政策的变化,与法规政策保持一致。与此同时,还应及时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来不准确的论述加以修正,对一些不全面的认识加以补充完善。近年来,有关应用写作研究的理论论著,出版了许多,且具有相当水平。另外,有关应用文写作的专题文章也发表了许多,这些文章对应用文写作理论、文种的确定、具体文种的技法,甚至教学方法等等,都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和总结,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因此,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加强对应用文写作理论的研究、追踪,反映出该学科的研究水平,避免教材中出现写作理论阐述的缺陷。教材还要突出适应性,内容介绍要详略得当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恰当选择文种,合理安排章节的详....略,这样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更佳。如上文中提到的《应用文写作》(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其使用对象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笔者认为就应该删除或简要介绍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和简单的文种;对写法比较灵活,学生不熟悉的文种要详细介绍,例如“通知”正文的写法,教材则介绍的很简练,而事实上不同类型的“通知”正文的写法各异,“会议通知”与“批转性通知”正文的写法和注意事项就区别很大,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也很容易出错,因此就应当分类加以详细说明。
注释:参考文献:
[1]郝乃兰.应用写作教材之我见[J].应用写作,1993,(7).[2]黄金花.浅谈应用文写作教材的改革[J].行政论坛,1999,(1).[3]林飞.关于应用写作教材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问题[J].应用写作,1999,(9).....应用写作教材建设几点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