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建构维度
论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建构维度
[摘要]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有着及其丰富的意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建构:向死而生的维度、身心和谐的维度和生存发展的维度。它充分发挥了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结合,形成了生命教育的巨大合力。
[关键词]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世纪60年代,美国在经济上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教育的经济功能因而得到加强:学校教育普遍奉行实用主义理念,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surviving skill)俨然成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教育日益沦为经济的侍臣,充满了成功、效率、自由的迷思,制造出一批批自私、贪婪的工作机器和精神生活上的贫民。同时,随着美苏对抗的加剧,尤其是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美国校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叛运动、反战运动以及“嬉皮士”(Hippies)运动。为了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国强化了教育的政治功能。
为了应对美国出现的道德危机,凸显教育为人发展服务的功能,重新探索并揭示生命的本质,1968年,美国学者华特士(J.Donald Walters)提出了生命教育(Education for Life &LifeEducation),并在加州创办了第一所生命教育学校——阿南达①智慧生活学校(Ananda Living Wisdom School),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较好的方式,让身、心、灵兼备的生命态度成为教育的新元素。华特士在其代表作《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Education for Life:Preparing Children to Meet the Challenges)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作为一种终身的历程,生命教育并不只是训练学生能够谋得职业,或者从事知识上的追求,而是要引导人们充分感悟人生的意义。而学校生命教育就是要把书本的学习和人生的体验完美地融为一体。
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有着及其丰富的意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整合了生命教育、死亡教育、健康教育、品格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与领域的内容,注重实践性,是一种为学生快乐而成功地生活做准备、并以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为目的的渗透式教育活动。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建构维度的分析,从中剥离出对生命观照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展现原生态的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
一、向死而生[1]的维度
西方传统文化源于希伯来文化与希腊理性精神,具有深沉的悲剧意识,对于传统生死观中所蕴涵的“有限的生与无限的死”,西方人更重视“无限的死”,具有浓厚的宗教情结,主张通过道德这一载体来追求高尚的精神生命。因此,美国的中小学生命教育首先强调生死的一体两面关系,主张从生死相联、“由死观生”的角度考察人的生命与死亡,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合理合意的生死智慧,实现乐观豁达的“向死而生”。
(一)善待生命
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以善待生命为原点,首要目标在于教导学生生活的艺术,其次才是传授传统教育中的标准课程知识。作为一个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学校集团,华特士创办的阿南达学校将生命成长与传统的学科课程内容相结合,创立了独特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⑴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宇宙:包括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普及科学、植物学、地质学和解剖学;⑵个人发展:主题范围从生理发展到心智与心灵的发展;⑶自我表达与沟通:包括艺术、诠释舞蹈、音乐作曲、音乐欣赏、创意写作,以及指导学生如何培养更多应用且有用的技艺;⑷了解人:包括历史、地理、心理学、不同文化习俗与信仰的研究,以及参照世界各地人们内心对人生最深刻的向往来评价这些文化的习俗;⑸合作:主要包括那些能够立即带来帮助的主题;⑹整体意识:包括艺术与音乐欣赏、文学、哲学与宗教等广泛课题。[2]
善待生命要以知识为基础,生命科学因而成为认识生命的基础学科。1996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推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其中对生命科学教育从系统论观点上作了详尽的阐述。在生命科学的标准方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做出明确规定:⑴幼儿园至4年级:生命体的特征、生命体的生命周期、生命体与环境;⑵5-8年级:生命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繁殖与遗传、调节机制与行为、人口与生态系统、生命体的多样性与适应性;⑶9-12年级:细胞、遗传的分子基础、生物进化、生命体的相互依赖性、生命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和组织、生命体的行为。[3]该标准蕴涵着对学生个体生命的重视,目的在于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并为以后形成公民素养奠定基础。
除课堂教学之外,美国中小学的善待生命教育还渗透在诸多方面,如温馨如家的教室布置,师生共同种植花草树木、饲养小动物等,藉此培养学生善良、热情、宽恕、助人等生命关怀的优良品质。为了推广和普及生命教育,让善待生命的观念具有普世价值,美国成立了许多专业协会,出版了许多相关的书籍与杂志,同时还制定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生命教育计划。如印第安纳州通过互联网及电子传媒推动生命教育的实施;生活技能部(Life Skill Ministry)则专门用于训练青少年的生活技能,以帮助他们远离犯罪、贫穷等。
(二)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
死亡教育于20 世纪20 年代产生于美国,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式兴起,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理性应对生活中的死亡等不幸事件,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到1976年,死亡教育在美国中小学基本普及。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还专门创办了死亡教育馆,通过观察动植物标本,让孩子们认识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会死亡,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正如四季有春夏秋冬、植物有花开花谢一样。让孩子们从小就有正确的死亡概念,科学有效地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美国中小学死亡教育的目标主要分为四个层面:⑴认知层面:为学生提供各种有关死亡的事件和经验的信息,并通过提供实例以及案例讨论,帮助他们了解并能整合这些信息;⑵情感层面: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死亡、濒死和丧恸的感情与情绪;⑶行为层面: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哀伤情绪,以及如何对别人进行哀伤抚慰;⑷价值层面:帮助人们澄清、培养、肯定生命中的基本目标与价值,通过死亡的必然终结性来反思生命的意义及其价值。
[4]死亡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⑴自然与动植物的生命循环;⑵人类的生命循环:出生、成长、老化及死亡;⑶生物层面:死因、死亡的界定;⑷社会与文化层面:丧葬风俗及关于死亡的用语;⑸经济与法律层面:保险、遗嘱与葬礼安排事宜;⑹哀伤、丧礼与守丧等;⑺儿童文学、音乐等艺术中的死亡描写;⑻死亡的宗教观点;⑼道德与伦理主题:自杀与安乐死等;⑽生死相关的个人价值。[5]
美国中小学死亡教育的实施主要围绕两个中心展开:以认知为中心——预先设计好单元和课程规划;以活动为中心——不预设教学目标或机会,而是由师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或上课方式。[6]日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⑴讲授法:教师运用多媒体等方式讲解相关主题或知识;⑵阅读指导法:首先阅读相关书籍(包括教材),然后展开研讨,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⑶欣赏讨论法:通过各种视听媒体进行赏析,具体方式包括团体讨论(由教师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与小组讨论(由学生之间相互探讨有关问题);⑷模拟想象法:包括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想象、故事主角模拟想象等;⑸亲身体验法:通过参观与生老病死有关的专业场所(如医院育婴室、殡仪馆、葬礼、重症病房等)、照顾危重病人、聆听专家讲座等途径获取直接经验。
二、身心和谐的维度
身心对于一个人来说,就像“质料”和“形式”对于一个物体一样,既是两种东西,又
是不可分割地存在着,共处和谐之中。完整的生命正是通过身心相互结合、相互作用而形成,因此,人既是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双重存在,也是一个身心和谐的统一体。
(一)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健康教育(HealthEducation)
健康在人的生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健康教育主要体现为:⑴身体健康教育:预防身体疾病、改进卫生习惯、增进身体健康的教育;⑵心理教育:“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7]具体包括教育、辅导、咨询、治疗等四个层次;⑶社会、行为健康教育:向学生传授关于各种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行为影响健康的知识。1995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国家健康教育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for School HealthEducation),2005 年12月,美国健康标准联合会对其进行了修订,目前,这项标准已成为各州和地方学区决定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根据《国家健康教育标准》的规定,学生在健康教育方面必须做到:⑴了解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有关概念和知识;⑵具备获取有效的健康信息、健康促进计划和健康服务方面的能力;⑶拥有促进健康行为、减少危害健康行为的能力;⑷学会分析文化、大众传媒、现代科技以及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⑸具备促进健康的人际交往的技能;⑹具备通过建立目标、进行决策以促进健康的能力;⑺积极支持并参与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行动。
美国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的重点领域一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划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K-6)的健康课程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区健康三个方面,中学阶段(7-12)则在此基础上扩展深化至十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和感健康、预防和控制疾病、营养、药品的使用和滥用、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安全、社区健康、消费者健康、环境健康和家庭生活健康。[8]其中尤以健康知识的习得和健康态度的培养为重点。
(二)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品格教育(CharacterEducation &Moral Character Education)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品格教育以生命的自爱为源头,通过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形成自觉的责任意识,并最终产生愉悦的生命体验。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通过对生命的理解、关心与责任,重视其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层次性和渗透性,强调教师、学生、学校和社区所有人的积极参与及其社会责任。
各种课程计划和评估计划的大量涌现是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1985年,美国教育部部长威廉·贝内特(William Bennett)提出“蓝带认证计划”(the Blue Ribbon AwardProgram),旨在评选出美国杰出的公立小学和私立小学,授予其“蓝带学校”的称号和奖励。评选标准就是“为所有学生在基本技能和学科知识的发展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促进学生品性、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判断等方面的发展”。[9]
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美德主要包括:慎思(prudence)、勇敢、自律、公正、关心、尊重、负责、诚实,其中前四个属于西方的传统道德,后四个则是针对当今社会青少年的道德现状提出来的。[10]品格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品性发展、药物教育、激励、指导、自尊计划、提升品性的教学技巧、纪律计划和公民意识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中小学都把促进学生品格的发展贯穿到课程中去,或把品格教育中诸如诚实、友善、真实、公平、责任、对差异的欣赏、友谊等品质融入到社会研究、英语学科的指导计划中。此外,学校还非常注重“每月的美德”与“每周的美德”的建设,并在给家长的便条中说明目前倡导的重点美德,请父母在家中鼓励这些美德行为,从而使家庭积极地参与到品格发展计划中来。
三、生存发展的维度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两个层面,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生存是发展着的生存,而发展是生存的历史延续和超越。其中,生存着重强调的是人自身的存在和当下的需要,人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质量将随着人类的历史演进而日益扩大和提高;发展则重在强调人自身的运
动和变化,更为关注人的长远需要。
(一)生存维度的生命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生存维度的生命教育主要体现为生计教育(Career Education),这是一种为训练人的生存能力、培养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提升生命质量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生计教育由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S.P.Marland)于1971年提出,主要目的在于消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鸿沟,解除学术与职业之间的人为藩篱。
生计教育具有三个特点:⑴生计教育课程应面向所有的学生;⑵生计教育是一种持续性教育,从儿童早期直至中学后的整个人生历程;⑶凡中学毕业的学生,包括中途退学者,都将掌握谋生的各种技能,以维持其个人或家庭生活的需要。
以学校为基础的生计教育模式将中小学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生计认知阶段(K-6年级)、生计探索阶段(7-10 年级)与生计定向阶段(11-12年级)。美国中小学一般都设有专职人员进行生计教育,开展生计辅导和咨询工作,协助个人建立并发展一个整合而适当的自我概念,然后将此概念转化为实际的选择与生活方式,使学生个人潜能的发展与未来的职业定向建立应有的关联,进而使个体生命的可持续发展具备了动力和活力。
(二)发展维度的生命教育
从发展的维度来看,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了解世界各地人民的共生关系;增强人们对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的了解,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发展相关技能、态度、价值观,以使人们团结协作改变现状,并把握自己的生活;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分配资源和能源的世界而努力。
发展维度的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⑴全球伦理教育:重在教育学生,凡事“要以人类利益为重,忠于人类家庭,服务世界共同体;尊重他人、他国的尊严和选择;去除狭隘的宗教偏见、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关心现实人类生存,高瞻远瞩人类未来,树立全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所有人都能尽情享受真理、正义和丰厚的物质带来的自由和幸福。”[11]⑵可持续发展教育:首先要求教育适应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并为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奠定基础;其次要求教育实现内部的和谐发展,并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是全面教育、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在学习性社会中的完美体现。
总之,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生命教育既反映了现代教育深入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走向,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只有对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建构维度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进而生发启示与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德)弗兰茨·贝克勒等.张念东等译.誓言集:向死而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1.
[2](美)杰·唐纳·华特士.林莺译.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149-158.
[3](美)国家研究理事会.戢守志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29.
[4]Corr,C.A.,Nabe,C.M.&Corr,D.M.(eds.).Death &Dying:Life &Living[M].2 nd ed.Brooks/Cole Pub.Com,1997.13-17.[5]Eddy,J.M.,St.Pierre,Alles,W.F.&Shute,R..Conceptual areas of death education[J].Health Education,Ⅱ,1980(1):14-15.[6]张淑美.中学“生命教育”手册[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5. 12.
[7]班华.心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9.
[8]Creswell and Newman .School Health Practice(Tenth edition).Mosby-Year Book,Inc. 1993. 374-375.
[9](美)Madonna M,Murphy.周玲,张学文译.美国“蓝带学校”的品性教育——应对挑战的最佳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69.
[10]郑富兴.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新品格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4.
[11]张之沧.新全球伦理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66-72
第二篇:论现代中小学教育
论现代中小学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教育设施教育制度也逐渐的完善和快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然而新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现在最让人关心的问题也正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老师与学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我认为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社会等观念制度的变化是矛盾的关键所在!现在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爱护有加,一个孩子多个爱。学校对学生的规章制度越来越不明确。社会的法律制度对学校没有明确的约束,认为学生就必须教育。这些问题只能导致现代的教育走向一个极端化发展!中小学生是没有明确的判断能力的,这些原因只能导致学生认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是可以原谅的!
现在的老师职业道德在那?经常有人会问。是老师不负责任吗?并不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老师是教育学生的。但是有些学生教育他是听不进去的。甚至出现顶撞老师!跟离谱的是殴打老师!原因很多;第一;家庭教育,从先纵容。第二;社会观念,他们认为学生殴打老师是违规,老师殴打学生是违法(当然不是我凭空说出的,而是一个家长明确的给学生理论是说出的);另外就是现代老师待遇不高,社会却要求很高!所以很多老师只能尽量做到自己本分。以前的严师出高徒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没有几个敢去做严师了,本来就不高的待遇丢了更不划算!
从古至今中国有一个说法;不打不成器!这一说发很多人都有异议,确实存在很多弊端。但是再仔细想想,由于《教育法》规定的不能体罚学生,老师只能口头教育。学生不听,越来越严重。导致学生越陷越深,最终走向犯法。然后用国家法律惩治,那时是不是为时已晚呢!当然严重的体罚学生是绝对不行的,所以国家应当出台一定的法律制度,规定学生触犯到什么程度的错误,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惩罚。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法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这样才是解决未来人才问题的最好办法。如果不然一定会有很多人才,因为教育制度的缺失。白白的浪费甚至走向违法!
教育要分人,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学生一句话就能改变他的一生,有些学生只有受到适当的惩罚才能深刻反思自己!
当然提到教育出了学生,更重要的还有老师。老师的职务是教育者,当然我们可以说是教育家。教师除了做一个很好的教育家外必须还要做一个心理学家。这是教师学习教育学心里学的原因。当然我觉得这样还不够,除了这些人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老师应当还做一个好的言论家。能做到言语授人,情感回之!所以应该给教师专门开一个辩论说话课!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制度才能逐步完善!
教育是一个长远的话题,从古至今一直在讨论的话题!从孔子到现代的我们,永远都在前进发展着!
2012年12月1日
岳振
第三篇:大学生命教育论
大学生命教育论
柴志明 何仁富
《大学生命教育论》是2010 年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柴志明//何仁富。主要讲述了对于大学生的生命存在样态、生命教育的实践体验、生命教育从经典教育中获取智慧等。
《大学生命教育论: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论文集》是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的论文集。全书按照论文的主题相关性,分为如下专题:(1)生命使命与生命教育;(2)生命学问与生命教育;(3)生命课堂与生命教育;(4)生命实践与生命教育;(5)生命样态与生命教育;(6)生命涵养与生命教育。全书对大学生命教育的宗旨、使命、目标、学理基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做了系统而多元的探讨,同时对于大学生的生命存在样态、生命教育的实践体验、生命教育从经典教育中获取智慧等也做了多元探讨。全书各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建构起了大学生命教育的整体理论和实践框架。
作品目录
总序代前言大学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第一篇 生命使命与使命教育 让生命教育为生命插上翅膀--在“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在人间天堂建设育人天堂--在“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生命教育与大学使命--在“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人类生命二维四重性的思考--以自杀问题与人生意义问题为中心 生命自我敞现的维度与生命教育的使命 身心灵与全人生命教育的目标 实施“三生教育”的思考 论生命教育的三重境界第二篇 生命学问与生命教育 生命哲学与生命教育 建构与传导生死之学--营建一块知识的地盘
以存放死亡 生命的现代神性关怀--蒂利希宗教哲学简述 生命及人生意义探索 和谐社会与和谐生命的辩证统 生命教育:呼唤生命的觉醒 浅析生死之辩证性与互渗性 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探析第三篇 生命课堂与生命教育 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特色探讨--以彰化师大、吴凤、南华与北护为例 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高师院校生命化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对民族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高校生命教育初探 生命教育: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新视域 生命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政治理解力培养 把中医养生纳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探索--以《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选修课为例第四篇 生命实践与生命教育 生命无价人间有爱--周大观文教基金会为中国大陆生命教育做些什么? 尊重生命与快乐有约 生命教育视域的心理辅导--一个心理咨询与生命辅导相结合的危机干预案例 生命的境界:从爱到仁爱--“5〃12”大地震的生命教育 从心理重建到生命提升--灾后心理重建与生命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身心灵的全面安顿--生命教育视野的灾后救助第五篇 生命困顿与生命教育 回归生活世界--以80后的生活状态为引子 大学生“郁闷”现象浅析 大学生“郁闷”现象解析 大学生自卑现象分析--以云南“三生教育”为背景 大学生爱情观管窥--以电视剧《奋斗》中米莱为例 浅析现代网络愤青现象 探析当代大学生焦虑现象第六篇 生命涵养与生命教育 从知识传授到生命涵养--经典诵读与生命教育 以经典浸润人生--以传统经典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困境及探索 浅论生命教育与经典读诵 《弟子规》的生命教育思想--兼谈大学生行为规范养成。
生命教育的意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惟一载体。生命教育不是一门专门的课程,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是学校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保证他们有相对的人格自尊与自由。他们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而应该是“成长”。特别是不要把他们作为我们自己的“替身”,作为我们达到或实现某种理想与目的的“工具”。应该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个性与自由,不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机器,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由、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划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注重发挥自然、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注重发挥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育。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
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第四篇:论民营企业文化建构(范文模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民营企业文化建构
作者:全瑶梅 叶娌燕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4年第01期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之一。民营企业文化建构过程中存在种种弊端。这与民营企业自身各个层面的特点密切相关。通过建立一系列有效措施,可以使民营企业文化建构更趋稳妥与完善。
第五篇: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生命教育工作全局,以生命教育为工作重点,以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为补充,以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增强学生关爱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生命价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1、增强学生关爱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生命价值,促使学生刻苦努力学习,激发学生进取意识。
2、完善生命教育组织机构,制定出台生命教育文件,规范生命教育档案建设。
3、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创设平台提升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重塑学生形象。
三、具体措施:
1、高度重视,完善组织。
教育教学和安全教育是学校永恒不变的主题。做好学生生命教育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应有之意,学校管理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为此,作为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将生命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制定计划完善组织,切实搞好生命教育工作。
本学期我校将成立“生命教育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组织机构如下:
武安市第六中学生命教育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职务名单职责
主任齐向东全面负责生命教育事宜
副主任马才庆、张遂顺协助搞好生命教育
委员中层年级组长
组长秦延涛具体负责生命教育
组员师生代表
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落脚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育目标
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健康、安全、成长、价值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
三、教育主题
本生命教育包括生命意义,居家安全,预防流行性疾病,网络信息安全。
(一)生命如歌。
包括生命之歌、智慧之歌、诚信之歌、礼仪之歌等专题。(二)真情感动。
包括感恩父母、师恩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祖国在我心中等专题。(三)阳光心灵。
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学互助、关爱学生等。四、教育内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
五、实施途径
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一)学科教学
科学(自然)、体育、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二)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1、班团队活动
少先队结合争章活动,运用游戏和情景体验进行自我保护、网络安全、性别意识等教育。团队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自主活动和同伴教育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会建设性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
2、节日、纪念日教育
利用法定的各种节日和纪念日,关心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健康,关注各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解决学生的各种困惑,整体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进行针对性的生命教育。
3、仪式教育
通过入队、开学典礼、期末结业式,国旗下讲话等各种仪式,精心组织设计,力求规范长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激发对生命成长的自豪感,培养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唤起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4.其他教育
通过黑板报,橱窗宣传等,告诉孩子们生命的可贵,让孩子们认真学习有关知识,并加以落实,就完全可以远离危险,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
充分发挥专题教育的重要作用,即通过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落实乡xx年秋季县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目标任务,全面贯彻各级教育方针及政策,按照规范办学标准,不断推进我校教育工作又快又好发展。努力实现在上年基础上各项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工作重点及目标:
1、扎实有效推进”高效课堂”的持续深入开展。
2、坚持走“四清”这条路。狠抓“四清”落实和“包、清、纠、聚”工作。
3、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
4、继续努力实现“精细化”管理,保障各项工作事事俱细,事事有人抓,事事有落实。
5、进一步开展学校教育教研工作,保障教育的持续与旺盛的生命力。
6、创造有利条件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努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以新精神、新面貌着力改变教育观念,全力提升业务水平,始终树立质量意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7、努力创设各种平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不同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深化教学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工作目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凝聚人心。严肃工作纪律,落实各种措施,实行网状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项项有人抓;要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保障各种制度落实,要实行立则行,行则实的工作机制,杜绝制度与实际不符,规章制度只停留纸面上,凡是有章的坚决执行,坚决按标准执行,真正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校要抓好计划执行、制度落实、考评实施,总结提高各环节,要建立教师精细管理档案。在教学上要把好五个关:
①、备课关:对于备课要求实行周前备课和学校教案审查登记,教案要按照县示范教案标准进行设计,要求每节课必须附检测试题,并要尽量附三年来所涉及调研考试试题。对于作文课要有专门的教案,要有批改记录及讲评,并附有示范作文,三、四年级,重点搞好全县统一教案的复备工作,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案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再设计;要及时针对该节课情况作出有价值的评价(后记)。
②、课堂教学关:要坚定不移的实施高效课堂,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和优化教学模式,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听、评课,加强调研指导和过程监督。
③、作业批改讲评关:作业批改方面按局要求:语文、数学、英语每课时一次作业,科学,社会,美术,每周一次作业,美术要有具体作业,教师必须认真批改,各科练习册也作为作业批改;教师要有错题登记本,要登记及时、规范。主科作业批改实行百分制。
④、辅导关:辅导学生要做到尽心、耐心、爱心、精心。要多动脑、勤动口、在辅导上体现实效。
⑤、测试关。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精细化管理目标,努力达到备课要“透”,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的要求,二是搞好教学开放日和作业展评周活动,通过开放促进教学的各个环节再上新台阶,通过作业展评纠正学生书写潦草的不良习惯。各学校要确定每学期有一周为教案、作业展评比活动周。教师的教案(含周清、月考试题编制,“四清”情况等)和学科作业(含练习册、寒假作业)要全部展览,相互参观学习。
三是要以听评课、赛课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研究,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学素质有一定提高,打造高效课堂。学期初和学期未开展二次赛课活动,一周开展一次“三位一体”活动,全员参与,组织全校的比赛活动,要给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评课议课按教研室要求进行,先由上课老师进行说课,并为听课老师发放相关资料,听课教师要对说课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见解,听课后按照教研室的评课维度进行评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校长、教导主任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每期听课不小于30节,教师每周听课听课不少于1节。
四是及时公示常规检查结果。对教案、教学效果、听评课、评教评学、作业等方面在醒目的地方进行公示,以便促进教师尽
快整改和提高。五是学校要有一套保证教学有效性、常态化的制度要求和运行机制。如备课,上课制度,日清周清制度,作业批改要求,要建立健全检查评比制度,把检查结果纳入教师业务档案和考评。⑤、加强课程管理,开足开齐课程,规范作息时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开好体、音、美课,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课程计划,由于我校缺乏专业教师,以主代副现象严重,在任课安排上要尽量发挥专业教师的专长,凡是以主代副的教师,要主副并重,按标准要求上课,杜绝出现挤、挪、占副科现象,落实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作息时间,控制作业量,认真实施25-30分钟的大课间制度,保证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上午下午第一节课要安排3至5分钟的眼保健操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每期组织不少于一次文体活动。
3、狠抓“四清”落实和“包、清、纠、聚”工作。
我校要首先要抓好“四清”落实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要制订“四清”工作方案明确抽测制度量化考核奖惩办法对命题要求,四清抽测时间次数提出明确要求,使“四清”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特别要抓好“周清”工作,变目前的“周考”为分知识块通过自查,互查,从而达到逐人清之目的。要建立“四清”落实的督察体系,确保“四清”落到实处。要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培优补差。树立“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观念,分类施教,分层达标,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其次落实好“包、
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紧紧围绕教研中心和学校重点工作,牢固树立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围绕“课程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师生素养提升”三大主题开展工作,实施“课程教学育人、教师素质提升、高效课堂建设、教学评价研究”四项工程,落实教学“八个精心”,深化校本教研,突出重点工作,力争学校教学质量有新的突破。
二、任务目标
1.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2.深入落实“八个精心”,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生本高效课堂。
4.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6.开展多彩学生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工作措施
(一)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规范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行为。严格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所有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程表,不经教导处允许不能随意私自调课。
根据《山东省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坚持实行提前2分钟到岗侯课制度,严禁上课迟到、随意进出教室、接听手机等影响教学秩序的不良现象发生,切实注意教师个人形象及职业操守。切切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最大限度地发挥40分钟的作用,确保各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2.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管理与开发力度。首先本学期,学校将遵循“以爱为本,和而不同,雅而有致”的办学思想,秉承“尚雅志诚,励志厚德”的校训,“和雅正直,儒韵清风”的校风,着眼于培养好学善思、气质高雅、全面发展的琵小优秀儿童这个教育总目标。国家课程的落实在校本化实施上下功夫,地方课程做到开实、开活,校本课程继续进行特色研究,保证实施效果,形成完善的三级课程体系。其次继续加大校本课程建设力度。发挥各学科教师专业特长,积极开发具有学科特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
3.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渗透到各学科的德育目标中,增强课程育人意识。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认真履行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真正实现教育由传授知识到培育人才的华丽转身,逐步构建形成了具有琵小特色的教学风格。
(二)深入落实“八个精心”,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依照《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工作基本规范》《济宁市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基本规程》《济宁市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做实做细教学流程的每项工作,真正
把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评价、管理的各个环节,努力提升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4.关注过程,提升管理效能。继续坚持八项制度,做好四个结合,从细节处规范教学管理。一是实行业务领导兼课制度与蹲级包组制度相结合。二是实行推门听课制度与三分钟课堂巡视制度相结合。三是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与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相结合。四是师生素质发展评价制度与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相结合。
5.关注细节,落实“八个精心”。本学期以“三个关键”(备课、上课、作业)为重点,将教学“八个精心”落到实处、细处。
精心备课。首先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解读教材为主,共同思考、研究交流:本节课的学科本质是什么?设计哪些核心问题与关键环节,选择什么样的素材才能让学生真正探究学习?其次,备课应树立整体观念,系统思考,尝试备好一类课,在教学转化中促进学生成长。再次,积极落实备课改革的要求,用好“三单”,实现备课主体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第四,各教研组执教的单元研究课一律使用学校专门设计的单元研究课案例表格。学期末以教研组为单位上交单元研究课材料,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教导处退回重交。教导处除定期检查三次(开学初、期中、期末)教案外,还将不定期抽查,常规听课后将直接查阅教师教案,严禁不经学习研究抄写教案,严禁无教案上课,消除为检查而补教案的现象。
精心上课。落实“生本高效”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组织教学,在“学”与“练”上深化研究,打造有效课堂。教师上课,要
树立“三种意识”,即目标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努力做到“五要”,即教学目标要明确、学习内容要适切、学习形式要多样、组织过程要科学、学习评价要包容。确保学生实现“三有”:课课有得、课课有思、课课有悟。教学中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面向全体,坚持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努力做到“三不”、“三个100%”,即:不放弃、不遗弃、不抛弃每一个学生,学生学习活动参与率100%、关注100%的学生、知识合格率100%,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严禁吃“夹生饭”、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
精心进行作业教学。坚持“精心布置,分层设计,科学调控”十二字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的作业布置、落实与评价的研究力度。一是科学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的质量。要把家庭作业设计纳入课堂教学设计的范畴,教师将其当做备课内容写入教案,以消除家庭作业布置的随意性。二是分层布置作业,增强作业的针对性。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和身心特点,灵活设置分层作业,可以分层设计必做、选做、挑战性作业,以及特色作业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是创新批改方法,增强辅导的有效性。课堂作业、单元试卷要加强二次批改,注意反馈落实。四是实施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科特点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阅读性、探究性、实践性课外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科素养。五是课堂作业要求同年级班级做到“三统一”:作业内容、作业格式、作业次数要统一。六是控制作
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执行有关作业设置的相关要求,由班主任调控作业总量,科学设置书面作业。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生本高效课堂。
6.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围绕“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校本教研主题,以“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活动为契机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扎实做好课例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一是结合远程研修的研训要求,聚焦课堂教学。关注课堂教学中难点、热点问题,将研修观课评课活动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以课例研究的形式深化“六步骤”校本教研,即“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修改试教—观摩研讨—总结反思—再次执教”,上好单元率先执教课,要求一课一得。教导处每周五将下周的率先执教课安排表上传至学校网站,分管业务领导将全程跟进指导。
二是规范校本教研。要求各教研组长每周五及时将下周教研活动上报表上交教导处,周三统一集中到指定地点进行教研活动,业务领导随组参加教学研究,教研活动应突出研究的真实性、针对性、实效性与专题性,避免随意性和闲聊性聊天,教研要搞真研究,拿出实效,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三是各教研组应注重积累过程性资料,丰富完善教研组资源库,打造研究型学科教师团队。本学期,11至12周将要举行全区先进教研组、品牌教研组的评选活动,也希望各教研组能积极参加,从现在着手思考本组的教研文化、研究专题等,为参加评选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四是加强写字教学的研究。本学期,学校依据区教研室的工作精神,在一至五年级分别拿出一节语文课作为写字书法课,一二年级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