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要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主力军

时间:2019-05-13 08:1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工会要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主力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工会要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主力军》。

第一篇:高校工会要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主力军

高校工会要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主力军

延边大学梁兆成吴吉子

内容提要:高校工会是学校教职工群众的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维护学校大局的同时,突出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要通过开展活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达到校园内人的和谐,促进学校创新发展,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主力军。关键词:高校工会、推进、和谐发展、主力军

高校工会工作要适应新的时代发展和新的实践要求,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就必须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工会各项工作之中。要通过学习、理解和把握党的“十六大”精神对高等教育事业和工会事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要引导和帮助广大教职工认清在新形势下工人阶级的历史责任,以此动员和组织广大教职工在推进学校改革,保持学校稳定,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中建功立业,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高校工会作为学校教职工群众的组织,在学校和谐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职能,是党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会干部要转变思维方式,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工作,着力推进教代会制度建设和学校民主法制进程,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构建校园和谐环境,积极开展活动,促进学校创新发展。通过工会的代表、参与、维护、协调、组织开展活动等工作,达到推进校园和谐与学校发展的总目标。

一、以人为本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基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把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最核心、最突出的位置上。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2]就工会的性质来说,代表职工,为职工说话办事,工会工作的过程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构建社会和谐的内涵。社会的发展与民众休戚相关,高校的发展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创新的动力与活力,是高校工会紧跟时代脚步的必然要求。高校工会要通过开展活动培养教职工的文化素养与和谐、凝聚精神,加强各层次和层次内的交流,提高教职工的素质。教职工个人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和谐,“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2],发展必须科学,要以科学发展求和谐,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发展。工会要继续推进学校深化改革,调动教职工为学校出谋献策,促进学校的发展。能否建成和谐校园的关键,取决于学校能否保持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高校工会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感情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工会要密切联系教职工群众,想教职工所想,急教职工所急,把体贴、关怀教职工的工作放在首位,经常深入教职工之中,了解掌握教职工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与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沟通,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在思想上贴近教职工、感情上亲近教职工,察民情、知民事、连民心、顺民意、遂民愿,要为充分发挥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校园氛围,激发教职工的创造活力。教职工满意了,说明工会的工作有成效;教职工不满意,说明工会的工作有差距,需要找原因、想办法,工会的工作就是要达到广大教职工的满意,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只有动员全体教职工自觉参与,其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凝聚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上来,才能使和谐校园的建设不断进入更高境界。

二、民主法制是学校和谐发展的保证

学校最能彰显民主法制的形式是教代会,发挥教代会作用,是保障教职工主人翁地位,实行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推进学校民主办学和依法治校进程的基本形式和重要途经。教职工参与、知情,明确工作目标,进而顺心,会激发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工会作为教代会的工作机构,在学校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所以要认真做好教代会的各项具体筹备工作。选好教职工代表,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关心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有较强民主意识和较高群众威信,能真心诚意为教职工说话办事,反映教职工意愿要求的教职工选拔上来,保证代表的质量。对代表要定期培训,使代表既有热心又会工作。做好代表提案的征集和整理工作,积极动员代表写提案,协助有关领导开好提案落实协调会议,对提案落实进行跟踪,督促有关部门按时答复提案。使教代会真正成为学校教职工施行主人翁权益的阵地。

校务公开是学校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透明的平台,工会要督促有关部门该公开的信息都要实行公开,学校的事情让教职工通过正常渠道都知道,这样才能体现教职工的主人地位。校务公开也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校务公开工作的认识,进一步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保障校务公开工作按照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运行。

工会在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中要注意源头参与的代表性和有效性,信息收集要充足,动脑筋,想办法,把教职工的意愿和工会的建议最大限度的融进学校的重要决策之中,让教职工看到工会实实在在的作用,这样工会才能在教职工心中有位置、有威信。因为工会维护了教职工的权益,民主管理和主人翁作用得以体现,所以,教职工对工会就有向心力,教职工就会拥护工会,学校民主氛围就浓厚,学校就有凝聚力和发展的动力。

三、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构建校园人文和谐环境

依法治校和依德治校是刚柔的结合,柔不可缺失,特别是在大讲以人为本的今天,工会通过道德手段、心理手段、礼仪手段来诉诸关系双方的感情和理智以达到关系的平衡,应该说这是工会工作必须使用的方法和手段。道德协调“具有非强制性的特点,它是通过内心注意、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等促使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生活准则’,以获得调节社会关系的效果”。心理协调“是关系双方建立感情的重要方法,它最主要的机制是关系双方互相‘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相互的心理,也可以通过直接的接触来建立彼此之间的感情”。礼仪协调“以尊重双方为前提,同时又是尊重双方的外在表现” [3]。高校工会履行职能的过程离不开协调,协调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是工会桥梁作用的体现。公平是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关键,工会要坚持公平、公正。在学校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许多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必然要触及教职工的具体利益,工会在反映教职工利益诉求的同时要帮助教职工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利益关系的调整,消除误解,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教职工队伍的团结和稳定。

在协调过程中,信息上行时,要采集足够的信息,把握教职工的热点和难点,参与决策有观点,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领导,在“维护”上有所突破。我校过去在采暖补贴上给男不给女,占48%的女教职工意见很大,经过多次教代会提案的提出和与领导的协商,于2005年实行男女一样对待,使女教职工得到了满足,达到了心理上的平衡。在信息下行时,要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学校的主张,动员教职工积极投身于完成学校工作目标任务工作中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职工职业道德素质,努力做好“三育人”工作。在信息的双向流动中通过道德协调、心理协调、礼仪协调达到校园人文关系的融洽。同时学校稳定有序,公平、公正、公开的局面得以展现,广大教职工才能满意。

四、积极开展活动,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工会工作一般都以开展活动为载体,通过教职工的参与实现工会工作的目标。在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大目标下,工会工作有很多形式和内容。

学习是工会的首要任务,只有学习才能创新,学习工会理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履行工会的职能,教育、动员教职工为完成学校工作目标努力工作,积极拓展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主动、依法、科学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依靠教职工开展工会工作,全心全意为基层、为教职工服务,增强院、系工会活力,把工会建设成为“教职工之家”。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教代会的权威是学校民主管理的标志,必须保障教代会的职权和教代会代表权利的正常行使,使教职工民主参与到位、民主管理渠道畅通、民主监督有效。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实施“送温暖工程”,做好特困教职工帮扶工作,组织教职工定期进行体检,针对不同岗位的教职工组织健康讲座,通过走访、慰问等形式给教职工以关怀,要为广大教职工抓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干成事。关注教职工队伍建设,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增强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教职工心理、道德、业务素质。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和假日旅游活动,增强教职工的文化素养和心身健康,搭建教职工各群体间沟通的平台,使教职工劳逸结合,放松心绪,陶冶情操,培养教职工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激励教职工焕发出更大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协助领导做好选树劳模工作,关心劳模,弘扬劳模精神,定期表彰工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工会组织制度建设,“跳出工会看工会,立足工会干工会”,[4]确保工会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全心全意为学校和谐发展服务。通过工会不懈的努力工作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讲座[J].新长征,2006,(9):9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S].延边日报,2006-10-19(1)

[3]居延安.公共关系学[M].67,68.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9

[4]陈宗文.关于加强企业工会建设的思考[J].中国工运,2006,(9):19

作者简介:梁兆成,延边大学工会副主席,副教授

吴吉子,延边大学工会主席,副研究员

第二篇:工会要真正成为教职工温馨之家

工会要真正成为教职工温馨之家

曹溪中学 汪水辉

曹溪中学在教体局及局工会的领导下,坚持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会员,积极开展各项富有特色的工作和活动,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和才能政通。凝聚人、激励人、成就人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目标。因此,作为学校工会组织要积极配合行政倡导的人文关怀,坚持以事业为目标,感情为纽带,待遇为基础,着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营造教师的团队精神,形成团结奋进的学校凝聚力,切实减轻教师过重的心理负担。在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同时,工会组织更应发展教师,努力为教师提供施展才能和开发潜能的机会,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工会真正成为教职工温馨之家。

一、落实依靠方针,建立民主之家

学校非常重视学校工会工作,学校工会主席出席学校党政工作例会,参与学校各项重要决策和管理。学校党政十分重视发挥工会作用,积极支持工会工作,每年都要专门研究工会工作,按时划拨工会活动经费,为工会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保证。坚持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教师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增强了教师主人公意识。学校工会召开了教代会审议通过的《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为绩效考核工作提高了科学依据。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之家

建立健全了定期不定期与教职工交心、谈心制度,加强了与教职工的沟通与交流。在实施教师绩效工资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情绪出现波动,工会组织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融洽了内部关系,增强了合力,营造了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在公开内容、形式、时间、范围等方面严格执行《学校务公开实施细则》,学校重大事项交教代会讨论通过,使广大教师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发言权。每年年初向退休教职工拜年,经常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教师活动,发放慰问金。

三、开展职工活动,建立快乐之家

为丰富职工生活,增强校园活力,在工会积极建议下,学校投资,新建了乒乓活动室。在工会的组织或协助下,以展示教师风采为主题,开展了球赛、参观学习、名师培养等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业务、健康水平,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关心职工生活,建立温暖之家

工会一切为教师着想,千方百计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关心教师生活,学校工会为全校35名教职工建立了生日登记册,每到生日之日,学校工会早上为该教师准备一份长寿面。为留守教师提供舒适的宿舍,为重病教师提供资助……真挚的关怀为广大教师解除了后顾之忧,使他们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教体局工会组织的调研活动中,我校对教师的校园“幸福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现今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两方面特别满意。我校将把工会打造为,为教工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很好地发挥了桥梁作用。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把学校办成教师最信赖、最快乐、最温馨的家。

曹溪中学

2012年4月28日

第三篇:学校工会与和谐发展

学校工会与和谐发展

学校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因素。学校要和谐发展,就要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教师队伍。建设这支队伍,学校除了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奋发向上敢于创新的团队精神。而这种良好氛围的形成,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工会作为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群众组织,承担着学校党委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强化教师师德建设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我校十分重视工会干部的思想建设, 由党组织牵头,工会具体实施,定期组织学习、工作交流,通过学习十七大重要思想,学习《工会法》、《教育法》、《教师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规,使工会干部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树立以学校改革和发展为中心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全局观念、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育人、民主管理水平。开展了“师德大讨论”和“德育标兵”评比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教职工的文明规范意识,营造了

团结、奋进、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了广大教职员工的良好的师德形象。

二、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提高

学校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促进和谐校园的快速实现。学校必须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一切机会。我校党支部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协助学校工会共同抓好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人文环境建设,搭建舞台,开展教师展风采活动,让教师狠练内功,提高专业水平及个人素质。我们在教职工中开展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宣传先进事迹活动。还积极配合学校教导处开展了新课程培训活动,先后开展了演讲、朗诵、书法比赛、教学比武(人人献课)、学习心得交流等活动。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满足了青年教师追求成功的需求。工会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三、推进学校改革创新发展

学校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而改革发展措施,制度的出台和实施,都必须得到工会组织的大力支持。学校的大事,事关学校的发展方向,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无疑也事关全体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学校坚持每年召开2至3次教代会,年初组织教师审议学校工作报告,修订有关管理制度或条例,使教师明确本学年办校的思路和方向,进一步统一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年底听取学校工作总结报告以及经费审查报告。

学校先通过工会了解教职工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制订改革方案,提交教代会,工会发动教职工围绕方案提出议案,然后提交教代会表决通过,学校组织实施。

四、推动学校校风建设

优良的校风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校风的优劣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它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师生员工言行举止的准绳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它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近来年,学校依托工会组织的力量去教育、引导教工,在教师中开展“四好”活动,即:热爱学生、激励进取育人好;热爱事业、乐于奉献敬业好;丰富知识、一专多能、勇于创新好;热爱学校、善于合作、遵纪守法好。我们在工会小组中开展月自评,互评文明组、争创文明组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师德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推动了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教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五、落实民主管理制度

学校的管理有制度管理和民主管理。科学民主的管理必须依靠教代会制度。教代会制度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组织形式。我校教代会已形成以下特点:定期召开,按期实行无记名投票换届选举,遇有重大事项需要决策则增加召开教代会次数,在2010秋学期,我校曾召开了多次教代会,研究讨论学校当前出现的

问题“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大家建议以后该如何实施。;教代会为学校各项改革措施把关,成为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证。同时,坚持把涉及教职工利益的方案提交教代会通过,教代会是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

六、推动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工会积极配合教导处做好教师的课堂教学达标工作,每年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上课比赛,进行评优活动,命名校骨干教师,不断推出教育新人,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坚持校际之间的联系,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如我校与重庆市荣昌县龙腾小学、本县的周兴小学、蔡家寺小学、永胜小学联谊。无论在学校管理方面,还是在课堂教学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交流和促进。积极参加上级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2011秋所进行的排舞大赛,经过精心准备,赛出成绩为学校争得荣誉。

七、促进校园和谐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广开民主渠道,发动教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体现广大教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领导的依法办事和依法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我校党支部定期听取工会及教代会重大事项的汇报,对工会、教代会工作加强指导。工会主席列席校长办公会议,参与学校的各项决策过程。

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进行学校管理,同时学校的一些重大决策和要求及时通知工会,通过工会发动群众贯彻实施,从而变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动。工会的积极参与,对构建和谐校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和谐的人文环境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础,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应当有领导的关爱,同伴的互助,公正的评价,社会的认可等。工会创设了和谐的环境,也为学校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总之,发挥好工会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既是当前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具有推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长远意义。

第四篇:企业将成为低碳发展主力军

企业将成为低碳发展主力军

“低碳发展,我们在行动”新经济系列沙龙在京举行

3月3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已经清晰地传递出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应作为推 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的呼吁,在此背景下,3月5日,主题为“低碳发展,我们在行动”的新经济系列沙龙活动在北京亮马河饭店举办。

新经济系列沙龙活动由中国企业报社、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办,北京中能环科技术发展 有限公司承办,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节能中心、中国化工学会的领导、专家以及从事节能环保行业的企业家出席了本次活动。

中国企业报社常务副社长刘彤认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重要议题。哥本哈根 大会启迪各国以适应自身发展的模式来发展低碳经济。我国也不例外,无论是从中央还是到地方政府,低碳经济的理念也是大家的共识,但是低碳经济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低碳经济也没有一个可寻的路径。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发展抑或壮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大胆尝试,以找到适合自己低碳发展的模式,同时寻求全社会的低碳发展。

发改委国家节能中心焦莉燕表示,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它不仅需要整个产业结 构的深层次调整,也需要人们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上进行根本性转变。而这无疑需要个人、企业、政府在对理念充分认知的基础上付诸行动,相信这将对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与会专家和企业家一致表示,“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 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参与沙龙的与会各方代表积极热议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中有关低碳经济的提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共同倡议进行低碳联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看待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从长远和全局的视角规划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建设低碳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重点和全民教育重要方向。研讨会上,北京中能环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宇程认为,不论是从国家的产业政策,还是世界的发展趋势,还是说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低碳经济产业都要持续发展下去,而且还要获得更大的发展。企业和企业家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军。“作为节能减排行业的排头兵,我们是和中国的节能减排行业一起成长、一起打拼、一起成熟起来的。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国民和企业的共同责任。”杨宇程表示,“中能环科既是在做环保事业,也是在创造经济效益,更是在尽一份社会责任。”

中石化科技咨询委办公室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秘书长洪定一表示,“十一五”前3年,我国结构节能占60%,技术节能占20%,管理节能占20%。“此后这种情况将发生很大变化,结构节能和管理节能突破有限,技术节能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节能减排目标的主力支撑。”“目前看来,我们的许多企业在节能、节水、降耗方面以及采用清洁工艺、减少排放和生产更清洁产品方面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洪定一坦言。从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获悉,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发展目标将纳入“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一系列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激励政策,包括《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也在研究北京中能环科技术发展公司董事长杨宇程以企业实际行动节能减排中能环科公司是一家从事环保的高新技术企业,它的服务方向很多,但是,企业在这几年调整工作方向,主要是针对高温蒸汽凝结水处理系统。

企业为何从事这个方面的工作,杨宇程表示,主要是因为低碳在经济、节能减排方面做的贡

献很大。企业发展到现在,短短5年时间,每年对国家节约的煤有50万吨以上,二氧化碳

减排是100多万吨。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企业目标是通过节能技术,能为地球每年节约500万标煤,减排1000万吨。

北京中能环科技术发展公司主营业务是替代工艺。杨宇程表示,传统的蒸汽凝结水,需要降 温。而企业通过技术让它在不降温的条件下,直接回归到锅炉。除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之外,有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企业做的事不仅起到节能减排作用,同时给目标客户还能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如果这样做,企业每年投资六七百万元人民币,可以回收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企业就是利用效益的杠杆来加快节能减排。”杨宇程说。

去年9月公司已经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蒸汽公司达成了初步协议,允许对方代理公司的技 术和设备出口美国。这个项目,除了在国内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外,包括国际上的有识之士都在支持,有了这些支持,企业能以合同能源等形式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作为节能减排行业的排头兵,企业是和中国的节能减排行业一起成长、一起打拼、一起成熟 起来的。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国民和企业的共同责任。中能环科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用自己的技术、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服务为客户节约资源,创造价值。既是在做环保事业,也是在创造经济效益,更是在尽一份社会责任。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减少碳排放从我们身边做起。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从身边做起,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将CDM的运行机制引入到国内来。中石化科技咨询委办公室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秘书长洪定一加快制订“低碳经济路线图”来自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0.7亿吨。中国在历史上累计的排放量只占9%,并且,我们现在的人均排放量大概只有美国人均的1/4。“尽管我们有责任担负起节能减排的重任,但是,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洪定一表示。

洪定一建议,各行业都要重视低碳经济框架的构建并尽早投入运行。包括尽快构建二氧化碳检测系统以便普查和检测数据。另外,现在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280亿吨,回收成功的仅仅是2.5亿吨。所以,在石化行业油、煤的回收方面,针对我国“富煤、少气、缺油”的国情,要搞好技术试点与基地建设工作,建立低碳化技术开发推广基金。

除此之外,石化行业加快制订“低碳经济路线图”也是洪定一关心的内容。“为了实现国家 提出的GDP减排目标,建议中国石化行业要从鼓励技术进步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提出指导性要求。鼓励开发一批有利于碳排放的技术,同时建议石化行业加快制订低碳经济路线图。”洪定一表示,这有利于避免石化产业资源能源对外较高的依存度。北京绿色领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朝晖传播低碳经济让环保更快乐低碳经济是什么?怎么样传播低碳经济的概念让环保更加快乐?环保加收益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吗?北京绿色领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直从事着快乐环保的工作。“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可持续、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形势下,形成的新的经济概念。”杨朝晖认为。怎么样传播低碳经济的概念让环保更加快乐?杨朝晖认为,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里面,能够促进低碳,能够给百姓带来快乐,同时也能够宣传政府环保的概念,用最轻松的形式,达到最好的效果。

企业团队的整体竞争力是从创业理念开始的,企业要做创意加制造、加服务的概念,所以,企业通过设备来传达这种概念。杨朝晖认为,企业环保行动创建的路上并不孤独,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从而支持企业产品,把它放到公众的场所,让大家来试用。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叶维佳高碳模式无法保障经济持续发展“之所以发展到目前的低碳经济,主要原因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叶维佳认为,实际上,能源危机应该是幕后主要的动因。目前的能源结构是传统的化石能源结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能源能替代它的效益、规模和它的技术广泛性。低碳经济的目标,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叶维佳认为,如果把能源危机的问题考虑进去,实际上是发展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该是低碳经济要触发的一个很关键的要点。低碳经济一定会向能源革命的方向发展,这个是碳经济技术学的定义。中国要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呢?叶维佳认

为,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走向低碳经济所面临四大挑战。第一个是锁定效应,首先是技术系列的锁定,我们国家这几年投入了很多,包括钢铁行业的投入、水泥行业的投入,已经形成了我们的沉淀成本,我们必须要高耗能。但是,这样一种技术锁定会伴随着中国走很长一段时间。其次是我们目前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的锁定。我们现在就是能耗高的一个阶段。大家都想买车,大家都想住大房子,我们现在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这个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的锁定也是一个困难。再次是观念的锁定。我们全体国民要置换我们的思想,包括生活方式的转换,这种转换其实是一个非常痛苦和长期的过程。第二个是我们资源禀赋的尴尬。煤炭资源占了中国资源的60%多。第三个是“峰值叠加”的压力。有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人口提前达到它的最高峰值,比当初预见的15亿人口要少一些,这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我们也提前进入了老年化的阶段。第四个是低碳经济实践和理论的缺乏。我们的模式缺少经验、缺少样板,要有一个很长的试错过程,但是一定要敢去试错。

中国必须要走上低碳经济之路。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中国20年以后的经济发展,为子 孙留下足够的资源储备、技术储备和发展空间。这是低碳经济会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中国要想在世界上崛起,必须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也必须要承担低碳经济的发展。在高碳经济模式,中国的经济发展可持续吗?叶维佳坚定地认为其实答案很清楚,是不可持续的。沧州信昌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斐找到高碳经济之“因”从前年开始运作,今年开始实施,公司跟某大学合作的锅炉零排污技术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目前国内的工业锅炉每年消耗大量的水,锅炉效率非常低,排污量也很大。李斐表示,如果全国50%锅炉厂用上这套技术,对节能减排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李斐表示,公司期待着政府机关中立法机构能够在立法的时候认真地考虑,对节能环保型企业资金、税收优惠方面有更好的政策扶持。优惠政策的出台是任何手段都无法替代的。政策法规是保证,是低碳经济的引导者和催化剂。对全民进行低碳科普知识宣传和教育,大力倡导全民节能减排行动,提高全民减排意识,则是培育低碳经济发展的沃土和根基。“只有大部分人都认识到节能减排的迫切性,认识到日常生活对大自然的影响,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才能在政策法规的推动下,科学有效地推进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快速健康有效的发展。”李斐说。怎么样传播低碳经济的概念让环保更加快乐?杨朝晖认为,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里面,能够促进低碳,能够给百姓带来快乐,同时也能够宣传政府环保的概念,用最轻松的形式,达到最好的效果。企业团队的整体竞争力是从创业理念开始的,企业要做创意加制造、加服务的概念,所以,企业通过设备来传达这种概念。杨朝晖认为,企业环保行动创建的路上并不孤独,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从而支持企业产品,把它放到公众的场所,让大家来试用。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叶维佳高碳模式无法保障经济持续发展“之所以发展到目前的低碳经济,主要原因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叶维佳认为,实际上,能源危机应该是幕后主要的动因。目前的能源结构是传统的化石能源结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能源能替代它的效益、规模和它的技术广泛性。低碳经济的目标,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叶维佳认为,如果把能源危机的问题考虑进去,实际上是发展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该是低碳经济要触发的一个很关键的要点。

低碳经济一定会向能源革命的方向发展,这个是碳经济技术学的定义。中国要如何发展低碳 经济呢?叶维佳认为,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走向低碳经济所面临四大挑战。

第一个是锁定效应,首先是技术系列的锁定,我们国家这几年投入了很多,包括钢铁行业的 投入、水泥行业的投入,已经形成了我们的沉淀成本,我们必须要高耗能。但是,这样一种技术锁定会伴随着中国走很长一段时间。其次是我们目前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的锁定。我们现在就是能耗高的一个阶段。大家都想买车,大家都想住大房子,我们现在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这个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的锁定也是一个困难。再次是观念的锁定。我们全体国民要置换我们的思想,包括生活方式的转换,这种转换其实是一个非常痛苦和长期的过程。

第二个是我们资源禀赋的尴尬。煤炭资源占了中国资源的60%多。第三个是“峰值叠加”的压力。有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人口提前达到它的最高峰值,比当初预见的15亿人口要少一些,这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我们也提前进入了老年化的阶段。

第四个是低碳经济实践和理论的缺乏。我们的模式缺少经验、缺少样板,要有一个很长的试 错过程,但是一定要敢去试错。中国必须要走上低碳经济之路。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中国20年以后的经济发展,为子孙留下足够的资源储备、技术储备和发展空间。这是低碳经济会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中国要想在世界上崛起,必须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也必须要承担低碳经济的发展。在高碳经济模式,中国的经济发展可持续吗?叶维佳坚定地认为其实答案很清楚,是不可持续的。沧州信昌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斐找到高碳经济之“因”从前年开始运作,今年开始实施,公司跟某大学合作的锅炉零排污技术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目前国内的工业锅炉每年消耗大量的水,锅炉效率非常低,排污量也很大。李斐表示,如果全国50%锅炉厂用上这套技术,对节能减排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李斐表示,公司期待着政府机关中立法机构能够在立法的时候认真地考虑,对节能环保型企 业资金、税收优惠方面有更好的政策扶持。优惠政策的出台是任何手段都无法替代的。政策法规是保证,是低碳经济的引导者和催化剂。对全民进行低碳科普知识宣传和教育,大力倡导全民节能减排行动,提高全民减排意识,则是培育低碳经济发展的沃土和根基。“只有大部分人都认识到节能减排的迫切性,认识到日常生活对大自然的影响,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才能在政策法规的推动下,科学有效地推进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快速健康有效的发展。”李斐说。觉得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作为一个敢于在社会成立企业的一个负责人,环境保护应该是第一位的。”中石化科技咨询委办公室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秘书长洪定一认为,作为企业,表面上看环保是需要投入的,而且原则上讲,对于大型企业、生产性企业,环保不产生效益,但是实际上是有效的,如果没有环保投入,你的污水、废弃物任意排放,最后企业是要被罚款的,那么,你的效益就是零了,然后整改要花大量的资金。大量事实也已表明,低碳经济已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竞争和利益格局调整的主战场。众 所周知,我国多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一直是走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产业道路。而如何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框架下,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显得尤为迫切。低碳时代何时能到来,现在的低碳经济如何才能跨入快车道?“节能减排从身边做起,从简单做起,从值得做的做起。就是花少的钱,取得大的效果。低碳在我们国家,这个效应哪儿都有,我们没有必要清扫太空去,到不了那个程度。”杨宇程认为。而叶维佳更是觉得低碳经济不应该是一个炒作,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要迎头赶上,利国利民,重在实施。

第五篇:以人为本 推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 推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谐发展

大学生是中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质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具有时代创新精神、较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是培养和造就适合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做到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全面发展”,树立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坚持“协调发展”,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高校,人才培养

要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科学的轨道健康运行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又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发展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一种科学提升。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肩负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的历史重任。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提升人才培养理念,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大量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当前高校教育存在的缺陷

2.1 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方面还没有完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更准确的说是全面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

1育区别于其他各项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教育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根本任务和努力方向,也决定了高校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的所有活动的指向。而事实上,某些高校在认识上存在模糊,以至于许多教育行为偏离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表现出粗浅化、功利化、商业化、市场化等不良倾向。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为现代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因此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并最终落实到这个目标上来。

2.2 在人才培养工作绩效的评价方面,存在就业率至上的错误倾向

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绩效的评价包括数量、质量和效益三个最基本的方面,其中质量是核心。对人才质量的评价必然涉及到什么是正确的人才质量观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只能是一个,那就是看是否实施全面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但是,教育的社会性、阶级性决定了教育的价值功能不是抽象的,教育的价值功能不仅体现在促进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上,而且还体现在促进社会发展上,二者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因为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符合人类理性的理想社会。

因此,评价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绩效,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才质量观为核心标准,按照教育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功利价值与目的价值相统一的原则,从数量、质量、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2.3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脱离,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教育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和技术教育;而人文教育,主要是指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教育。科学教用科学发展观审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培育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

当今世界面临着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霸权问题、战争问题、贪污腐败问题、色情暴力问题、恐怖主义活动问题等,无不与人文精神的衰落有关。在现代物质文明如此丰富多彩和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伦理道德沦丧和精神

文明的堕落却向着另一个极端发展。这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极不协调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

科学与人文是共生的,是互动的,是互通的,有以人文导向的科学,也有以科学奠基的人文。二者的“和而不同”,不仅有利于高素质高级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成长。综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21世纪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基本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即道德、学识、才能、体质。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中,道德是方向,学识是根本,才能是核心,体质是基础。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做到在人才培养上道德、学识、才能、体质四者协调一致,不可偏废,努力把大学生造就成为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健康身心综合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3 多方并举,全面推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谐发展

3.1 倡导“以学生为本”,正确确立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成才成人为本,也就是说在处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上,要明确学生在学校存在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地成长与成才。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不仅仅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在高校中以学生为本,就应该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抓住共鸣点,找准切人点,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用科学理论构筑大学生强大的精神支柱,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大学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理想信念。

3.2 贯彻“全面发展”,正确树立高校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利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的全而发展为目标”。要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基础,以人格和诚信为核心,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双翼,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校教育、网络教育和社会实践为平台,以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具有时代特色、体现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的发展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大致有三个层次:一是基本需要的满足;二是素质的提高 ;三是潜力的发挥,即人力资源的开发。高等学校只有保证青年大学生这三个层次均得到全面的发展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没者和接班人。

3.3 坚持“协调发展”,适应高校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必须协凋。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营造和谐社会氛的关键。和谐必须以协调为前提,才能促进各种利益群体的均衡发展。高等学校要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改革开放的大进程,科技进步的大环境来思考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工作。在工作中要确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协测的现代化观念,注重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凋统一,注重人 的知识、能力、人格的协调统一,注重效率、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担负起知识经济时代的重任。

协凋发展是未来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中存在的。一事物离开与其事物的联系就谈不上存在,更谈不上发展。普遍联系,实质上就是要求事物的发展必须协调和兼顾。顾此失彼,造成内部的失衡,只能导致畸形发展,最终将影响事物的发展。

3.4 响应“可持续发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根本目标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换言之,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时的需要,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不受损害的发展。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既是高等学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时期的新任务,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因此,“可持续发展”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生存的需要。从根本上说,高校的人才培养要着眼于将来,着手于现在,为学生未来奠定基础。

因此,高校人才培养应特别注重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注重培养学生

具备在知识经济为主旋律的新时代下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被纳入生产函数之内,成为生产函数的内部因素而不是外部因素,知识、科技能够自行增值。因此,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应用技能,获得所必需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注重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终身教育观念,掌握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具有积极参与变革和适应变革需要的潜力。知识经济社会的一大显著特点是知识更新快捷,知识的“创造、物化、更新”周期变短。因此,2l世纪的工作岗位将较少体力劳动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的例行公事更多的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人们为了生存的发展而思考。所以,高等学校必须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掌握获得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的方法,使其初步具有积极参与变革和适应变革需要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冯开甫.科学发展关与高校人才培养[A].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66-69

[2] 蒋德勤.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人才培养[A].思想教育研究.2007,(9):32-34

[3] 唐云红.人的全面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A].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7):158-160

[4] 温建萍,王立龙."和谐"教育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A].江苏大学学

报.2006,(7):55-58

[5] 吴秀芳.论马斯洛心理学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A].龙岩学院学报.2007,(6):121

-123

[6] 周憬.构建和谐高校 培养合格人才[A].西部论坛.2005,(12):7-10

[7] 张卫东.用科学发展关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审视和思考[A].石油教育.2005,(4):

18-20

下载高校工会要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主力军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工会要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主力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方家咀中学黄春生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

    私营企业成为云南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主力军

    私营企业成为云南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主力军 2007-3-7 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云南省规模以下私营企业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其数量、经济效益、就业人......

    关于和谐推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关于和谐推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 作者:游鹏 王陶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4期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中间力量,发展工作对保......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涂岭中心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汇报 涂岭中心小学前身为鼎新小学,创建于1911年,地处泉港区后花园,是大革命时期地下党支部所在地。校园......

    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洪山镇中心学校创建十星级文明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洪山镇中心学校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德育管理,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拓......

    创新学校管理制度 推进教育和谐发展

    创新学校管理制度 推进教育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 岭下中心小学第四届教代会第五次会议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学校党、政、工各部门的积极筹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

    强化工会组织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探讨

    武进星辰实验学校是2000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九年一贯制寄宿民办学校。占地面积91.3亩,有学生4259人,教职工249人,教工入会率达100%。学校创办的当年,学校就组建了工会组织。近年......

    推进党员先锋工程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推进党员先锋工程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镇江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下设七个党支部,共有159名党员。近年来,校党委坚持服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和目标,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