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动是儿童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
儿童心智教育注意事项
1、运动是儿童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想想运动会,他能让人学会遵守规则,勇于负责,紧
密合作,崇尚荣誉、顽强拼搏等品质
2、卢梭的《爱弥儿》以归于自然发展和发展天性为主旨,卢梭的教育思想有5个,首先是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其二是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育,其三是要
在体验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其四是要分居认知规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其五是培养
身心调和发展的新人
3、尊重天性就是尊重生命的需求和成长的规律,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卢梭形象地批判不
尊重天性的人,说他‘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
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把人像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
4、无视儿童天性是今日教育极大弊端,在卢梭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的,即天性、教育和环境,如果三者和谐一致就是良好的教育,三者关系如何协调,卢梭坚
持应以天性本能来做教育的指引,实际上,天性就是生命潜能和需求
5、别让孩子过于干净,因为孩子正常发展需要正常生活,谁能相信父母拥有大学学历的孩
子,患湿疹的几率比父母学历低的同龄人平均高30%左右,这是维也纳医科大学海丁格
博士和韦伯博士对近2.4万儿童分析的发现,高学历父母往往为孩子营造无菌家庭并频
繁洗澡
6、孩子的发展目标是走向独立,希望父母引导孩子变被动为主动,学会自我管理和自主安
排
7、美国的教育是体验式教育,中国是灌输式教育,体验式教育培养能力强但形成知识慢,灌输式教育形成知识快,但培养能力弱,因此最好的教育是把体验式教育和灌输式教育
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补短。
8、考察培训机构首先应该考察课程大纲,课程大纲应该包括其训练人员、目标、过程及
训练结果,有应该有较为详细的规定性说明,如果没有细化的课程大纲,不管宣传的如
何,其可靠性都值得怀疑
第二篇:阅读经典是激发课外阅读兴趣的最有效途径(模版)
阅读经典是激发课外阅读兴趣的最有效途径
四会市黄田学校 吴桂金 *** 邮编526251 【内容摘要】小学中高段是人一生中自主思想比较理智的开始阶段,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思维活跃,已积累了一定的阅读基础知识和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古今中外的一些经典著作阅读,可以陶冶性情,丰富语汇,在平时生活中运用积累的典故,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在作文中引经据典,增强文章的文学底蕴。有助于审美教育与人文思想教育,拓展思想深度,又可以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经典 课外 阅读兴趣 有效途径
【正文】当今语文课程改革有一个重要导向,就是十分重视课外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积极作用。如何使中高段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这是摆在面前小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需要我们认真进行深入的探讨。作为小学中高段的学生,这是一个人一生中自主思想比较理智的开始,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思维活跃,已积累了一定的阅读基础知识和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现如今大多数的父母都明白。尤其是阅读童书。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2012年12月3日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阅读的关键期在14岁之前。”因为据专家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创造活动和发展成就都与这个青少年时期的阅读经历有密切关系。如何把他们从目前大多不喜欢阅读,只喜爱网络游戏,动画影视等方面的兴趣,引导到喜爱阅读,这是一个难题,而阅读经典著作当中的经典章节,经典著作中的经典词句,这是激发课外阅读兴趣的最有效途径。
一、阅读经典著作,培养阅读兴趣。
1.从阅读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开始。其实,中高段学生最迟从幼儿教育至低年级,老师都给学生学习过很多的有趣的童话、神话故事,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快乐王子》、《一千零一夜》《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文字通俗,就像儿童说话一般,最重要的是体会孩子的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灵,去写孩子自己的故事。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神话故事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民间神话故事等。解释自然和制服自然,就成为神话的主要内容。同时,由于人们的利益一致,在集体生产中涌现出来的技艺超群、勇敢刚强的人物,受到全体成员的崇敬,被赋予神奇的能力而成为神故事。这些童话、神话故事情节栩栩如生,曲折离奇,扣人心弦,学生读来引人入胜,使学生仿佛置身其境。
2.从阅读小学生喜爱的科幻、科普作品引入。《十万个为什么》、《超越时空》、《飞向月球》等也是学生喜爱阅读的科普作品。那充满幻想、超乎人们想象的所拥有的神奇情节,学生会非常享受和期待,我们就要及时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引导。这使我想起自己的孩童时代,一本《阿童本》的连环画,一本《小黑鳗游大海》 就读得如痴如醉。虽然时过几十年,这样深刻经历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因此,我们应该要继续发扬。据我观察发现,学生喜欢到网吧打游戏,其中最喜欢的就是游戏中的复杂跌宕故事情节,与众不同的探险历程。而小学课程标准里向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大都是经典著作中的经典之作,学生一定会喜欢阅读体现。
3.小学各年级除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古诗词外,现代和其他文学作品也是经典之作。还在课文后列出了一些推荐文章,是要求学生在课外补充阅读的内容,故事性很强,有利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扩大阅读面。比如,教育部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中,中高段推荐书目就有100篇。其中的童话类《中国古典童话精选》、科普类《科幻故事大世界》、《鲁滨孙飘流记》、《海底两万里》、《隐身人• 时间机器》等作品,学生读起来会爱不释手,沉浸于故事的情境,自然而然地喜爱上阅读了。
二、阅读经典章节,把握阅读方法。阅读经典著作中经典章节,要根据各年段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外拓展阅读的向导。要考虑推荐的课外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
1.中段(3-4年级)以朗读为主,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不仅可采用指名读、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形式,还可采用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2.高段(5-6年级)以默读理解为主,当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从中默读体现,让学生有好书可读。
3.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阅读经典词句,挖掘思想精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界文化多彩绚丽,古今中外很多文章都经历过时间的洗礼积淀而成为经典之作,成为后人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也要继承世界优秀文化精粹,从经典著作中吸取精华。阅读经典著作中的优美词句,挖掘其中深厚的思想精粹。这些典著作中的优美词句,在写作艺术上文笔生动,语言优美。在现实生活上蕴含着许多人类文明、道德风尚、励志奋发、意境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让学生在阅读这些经典著作中去感悟和品味。学生只有在喜爱上阅读,在广泛的阅读中自由翱翔,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上厚积薄发,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参与文献】
1.《阅读,回到经典》 窦桂梅 2015年3月。
2.《阅读的关键期在14岁之前》 朱永新2012年12月3日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篇:反思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有效途径论文
论文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对其职业生涯的重要影响。如何提高职业技能是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机构正在努力解决的迫切问题,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更依赖于教师的反思。当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品质时,教师就会从经验型转化为研究型和学者型。
论文关键词:反思 教师 教育教学实践
一、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1.涵义
反思简单地理解既是立足在他人的角度看自己,自己从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以获得对自己新的客观的符合实际的认识。教师的反思不同于一般的反思,就在于教师的反思特别要求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寻找影响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原因,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教师向研究型及学者型转变。
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使命,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亦即教学实践和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反思性教学能增强教学目的实现的有效性.推广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之一。
2.关系
教师能够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是反思性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一名教师只有当他把反思上升成其职业的品质时,他才能不断地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自主地寻求解决的办法。使自己成长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从而不断提高职业技能。由此可见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原因是只有善于反思的教师才能进行反思性教学。
二、反思型教师的特点
1.反思型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具创造性
从经验型教师与反思型教师的区别看,经验型教师常按照教材或上级要求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教学缺乏创造性。他们常把完成教学任务看成是自己教学的目的。仅关心自己的教学结果.在成长过程中导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经验型教师即使是执教10年、20年不过是重复了10遍、20遍的同一教案和教学程序而已。反思型教师却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教学结果,更关注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反思型教师的问题意识较强,把自己反思的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检验自己反思的正确程度,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从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化,是教师自身学会“教学”的过程。尽管反思性教学要求由教师、教育理论专家和教育管理者等组成研究小组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假说,直至解决问题,但这种转化关键还是靠教师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一是因为这种反思是伴随教师职业终身的,非一、二次帮助所能解决;二是因为在教学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得到教育专家和教育管理者的帮助;三是得到帮助的教师的收获也因人而异。反思性教学是要求教学主体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研究型和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每一节课,都会产生新的问题情境,因此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必须靠教师自身养成反思的习惯,依据反思后新的认识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并在实践中检验新方案的正确性.这种做法应该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并伴随终身的职业习惯。
2.反思型教师是研究型教师
人本主义教育观点表明,人的意识和行为上的重要变化必须以体验来做中介,学习者经过特殊的体验才能决定什么是重要的。这里并不否认专家、学者的作用,以及对同行有效措施的借鉴,但是具体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个人来执行的,要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理论、经验只有与个人的实际情况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理论和经验才能发挥作用。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某位教师用来教学很有效,另一位用起来可能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本人必须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得失及原因,并通过反省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把自己的特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所以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更有效,只是看师生双方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发挥得越充分。教学越有效。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自觉地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感性的东西提升到理性的层面,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教学实践具有更高的合理性。从而提升个体实践的有效性。3.反恩型教师是个性化教师
反思性教学强调的“两个学会”的统一.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相长”问题,即教师要学会教学,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不仅是针对学生的,还是针对教师的,学会教学是教师的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的学会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向教师学会学习的过程。一方面,从人的成长过程看,任何知识、能力都需要学习,而学习的初始阶段就是模仿,因此,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就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模仿过程。另一方面,为了学会教学.教师不得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经历及学习经历,从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教学实践的路子,并随着实践的变化不断调整。这就是教师成长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主要指教师学习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指教师不断地学习怎样教学.使自己成为名师的过程.是教师积累经验性知识、案例性知识。提升个性化知识的过程。
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1.形成问题意识
反思始于问题.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有问题意识。反思本身有很强的对象性,目的是消除疑惑,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从几个方面着手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习的结果上寻找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发现问题,用“目的、手段”分析法分析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寻找问题,看师生是否实现了思想和情感的双向交流互动。“教师的反思只有当理论和实践能够以一种统一的方式被教师自我看成是有问题的时候才是可能的”。有反思意识的教师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去责怪学生。也不是简单地再讲一遍完事,而是仔细思考学生为什么不会。多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多大程度上是学生造成的,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更好,学生的疑惑在哪里,是概念不清,还是理解不到位,抑或是不会应用.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学生交流,据此推断学生需要怎样的指导。教师还可以从对比中发现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及时找出自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付诸实施,与以前对比分析得失及原因,不断提高有效性。
2.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仅仅发现问题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师发现问题是以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为目的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对问题进行反思,也就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去思考,特别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否则就不能解决问题。首先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即教学过程中是否己转化为学生的习得性行为目标,如果没有就需要教师研究转化目标。其次,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相互作用,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某一环节上,方法、手段出了问题,要及时在教学目标指导下调节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行为,使之相互作用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再次,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支持性的学习氛围。一般说来,好的教学是不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抽出专门的时间来管理学生的,如果学生需要教师专门来管理,教学就已经存在严重的问题了,也就是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关系出了问题。教师就需反思成因.针对成因设置解决的方案,应用方案于实践.在思想与实践持续的对比和反复研究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性知识和案例性知识,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思作为自我认识和实践,只有以自我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为基础和前提,才是有力量的和有效果的”。
第四篇:提高员工素质的最有效途径
提高员工素质的最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我们所从事的美容美发行业长期以来无论在政府还是民众的心目中都算不上一个入流的行业,这与我们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价值观有关系,比如历史上一直对各行各业就有“三教九流”之说,这种特殊的行业认识习惯的存在直接造就了人们心目中的行业贵*之分,即使在新中国这种意识几十年来仍然根深蒂固。但是我们应该庆幸,正是由于这种认识的普遍存在,使我们长期以来无暇得到政府和民众的“关照”而能够先于其他行业较早地进入一种经营环境——市场竞争。即使这种市场竞争从开始以来更多的带有“自由”的成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正是通过这种“自由”甚至“混乱”使我们能够有创业的机会,同时拥有发展未来的本钱。
但是市场经济理论中有一个观点:在社会的各种业态都依循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时,每种业态的最终利润率都将趋同于一致,资金流的流向也将依循不同业态的不同需求按市场经济规律自然分配。唯一的区别就是投资风险与投资回报的关系把握。基于此,我们不难解释大量的各种性质的资本近几年为什么纷纷进入我们这个“不入流”和一直都不被关注的行业。其结果就是我们每一位当年的创业者在今天纷纷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近年来,我想每一位创业者在内心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强烈感受。因为在过去卖方市场环境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点子” 而大获全胜,然而在现今买方市场环境中,我们可能由于一个小小的决策失误而使我们的努力付之东流。那种往日的辉煌如过眼云烟般只能留作片刻的美好回忆成为历史。因为我们的行业已经开始不以人为的意志为转移并按照市场规律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我们现在面临的市场竞争的环境将不再“自由”,更会杜绝“混乱”。它的特征就是公平、公正与公开。它更多的时候要求参与者习惯于遵循科学、理性与规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
那么,在这种市场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如何更好的生存和保持一种更强劲的发展态势呢?现在大多数经营和决策者都不约而同的认识到整体“团队精神”的提升和“员工素质”的提高对于我们共同从事的美容美发职业教育事业在新时期的重要性,并已经认识到它正在成为制约在竞争中进一步我们发展的严重障碍。我想对这种重要性的认识在此显得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方法论,也就是如何提高?至于为什么我们的行业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尤为的突出,这又和历史、社会、文化以及行业特殊性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此也不用去分析和论述。就我的认识,谈到如何提高员工的素质,我认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个问题只是一种表象,在我们这个行业中,现阶段员工素质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是,更深层和更重要的我觉得在于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有一个事实不能回避,那就是我们的经营者,特别是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创业者,在过去特定的行业环境中同样为生存而适应这个行业,在我们身上也带有部分行业的思维习惯和行为特征,这一点需要我们认识并重视。同时要尽可能的摆脱某些消极的习惯在决策和管理中的出现,用现代工商管理思想的方法全面武装和充实自己。因为“此时非彼时。”其次,在管理理论中有一种说法,一个企业就象一个人一样,同样有性格,个人的性格类比于企业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决策者的思维和行为特征将直接决定和影响下属和企业在公众中的行为印象。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企业的决策者或管理者的性格在平时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急躁的成分,那么,我们可以想象,这个企业的各级管理层和执行层的特征和行为表象会出现稳重的特征吗?再者,想必我们都知道,“一只虎带领一群羊”和“一只羊带领一群虎”的含义。这些都直接说明,提高员工素质的前提必须是我们的决策者以及经营管理者首先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决策者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我觉得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关系最为密切。我们平时听得较多的是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然而,片面的追求“顾客满意度”很容易导致对“员工满意度”的忽视,要知道,企业市场行为的全部过程自始至终都体现着员
工参与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把激发员工的忠心和进取心放在首位,给大家营造出一个快乐舒心的工作环境,进而产生最佳的工作成果,已经成为企业长远竞争并取得优势的首要因素。但时,现实是在一些企业的决策者看来,中国现在是一个人力资源严重过剩的国家。他们认为中国什么都缺,惟独人才不缺,因为一方面市场上有大量“伺机而动”的熟练员工可供挑选;另一方面,企业如果对员工投资培训,员工长了本事就远走高飞,企业岂不成了其他企业的培训部?于是,很多企业只希望从别处挖来能人,却不愿自己培养顶梁柱,而能人既然可以从别处挖来,或迟或早也很可能被别人从自己手中挖走。与企业对人才缺乏信任相对应的,必然是造成人才对企业缺乏忠诚。在欧美高GDP国家的企业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怎样留住人才,亚太地区的一些低GDP国家的企业,则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招聘人才上。我们的企业太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在留住员工方面的投入十分不足。比如,很多企业的员工没有交流的平台,企业的信息缺乏透明度,员工很难参与决策,很难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
根据我们熟知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原理。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指数与企业效益成正比,说明企业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加大投入,最终促成了一个“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加大——员工素质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贡献率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投入继续加大”的良性循环。反之,如果企业都担心成为其他企业的培训部,又都巴不得把其他企业变成自己的培训部,整天只想着怎么把其他同行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挖过来,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个“企业人力资本投入不积极——员工素质提升不快——对员工缺乏忠诚和贡献率低——企业效益低——对员工缺乏吸引力——企业患上人才投资恐惧症”的恶性循环。那么,在具体培训员工素质方面,我认为需要从员工的价值观、人生观、文化素质、技术素质、思想素质、创新素质、道德水准、沟通能力、行为规范、团队精神以及我们这个行业特有的艺术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而卓有成效的培训,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强大和持久的竞争力。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分析
----------yuzihan345---------------
摘要: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由于我国的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的子女不得不成为“留守儿童”。种种原因使留守儿童家庭生活和教育缺乏,他们在社会化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留守儿童是祖国未来建设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做好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工作,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社会化
对策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步伐的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受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务工人员的子女不得不成为“留守儿童”。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家庭生活、亲子教育的缺乏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社会化。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所谓社会化,我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吴江霖教授认为:“怎样把自然人变成社会有用的人就是社会化。” 社会化是人和社会的双向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个性、人格得以形成和完善,社会的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留守儿童是祖国未来建设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心理异常,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社会化的过程需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培植健康的心理并有效地指导自己的行动。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和沟通,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从学校教育来看,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课程设置等多方面的制约,对留守儿童很少进行心理疏导,进行生存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
2,学习和教育问题。
教育是培养儿童正常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现代化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在社会流动呈模式化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农民流动引起了农村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发生变化。父母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或在校寄宿或民间托养。他们对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而监护人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严重缺乏。家庭的社会化对孩子的影响也就没有多大了。据调查,这些孩子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很多孩子被看成是“双差生”或“问题儿”,有的甚至厌学,留守儿童中受人身攻击、受到意外伤害的大有人在,生活状况较正常家庭的孩子差。这一群体的出现成为我们关注的弱势群体之一。
二、影响留守儿童正常社会化的原因
1,家庭功能弱化,亲子教育缺失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C.H.Cooly.1864---1929年)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自我在初级群体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认为,家庭就是这样一个最重要的群体。
家庭对一个人正常情感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婴儿从出生时的接受母乳喂养、父母的爱抚、亲人、长辈的关爱,就是在接受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情感培养和互动交流。一般来讲,儿童从出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一个对社会化行为的认知、认同并形成相应心理与行为习惯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始于模仿,子女与父母交往的过程中对父母的社会化行为有认同感,对父母的教育和引导有信任感,父母的教育引导对他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还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性,获得心理上的安慰。父母正是借助这种种关系对孩子的社会化施加影响,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有远大理想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反之,亲子教育缺乏对留守儿童正常情感的形成、智力开发、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都有不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社会化和成长。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父母双方的长期缺位,造成家庭功能弱化,这给留守儿童的初级社会化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2,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不相吻合
当前,我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使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居民的待遇是不同的,这些务工人员的子女很难在城市受到良好的教育。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第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规定,农民工子女就学应该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然而,政策与实践之间往往会有差距,各地情况也不尽相同。目前,在许多城市外地学生入公立的幼儿园、学校,仍需要变相缴纳为数不菲的费用。打工子弟学校为这些孩子教育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但这类学校教育质量低下,迫使一部分打工者不得不把随带子女送回老家变成留守儿童。
三、促进留守儿童正常社会化的对策
为了促使留守儿童和其他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我们可以在他们自然社会化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积极引导。其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重要的两个方面。
1,在家庭教育方面
首先,增强父母责任意识,强化家庭功能。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理应承担起应有的功能和责任,认识到家庭在抚养和教育子女过程中的作用。每位家长应以多种渠道来增强与子女间的情感交流。沟通内容应该涉及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临时监护人同样应该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在满足儿童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应重视其心理需求,保证其身心的健全发展。其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2,在学校教育方面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儿童社会化方面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作用逐渐超过了家庭和家长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多与留守儿童沟通,疏导其心理上的苦闷。在学习上,多鼓励、多监督。生活上,多关照,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其次,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再次,教师要加大家访力度,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家访,并以电话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最后,学校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反映留守儿童家 庭的班会,来对他们进行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3,另外,还要通过社会、政府、社区等方方面面给留守儿童以关爱,承担起教育和保护留守儿童的责任和义务。使农村留守儿童正常地进行社会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开小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剖析.科技资讯,2008 〔2〕 张志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学分析.沧桑,2009.3 〔3〕 梁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构筑和谐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科教论坛 〔4〕 赵春鹏.亲子教育缺失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探讨.河北农业科学, 2008.12 〔5〕 张仕琼,黄安相.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初探 网络科技.2007.2 〔6〕 聂建华,李刚.家庭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功能研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7 〔7〕 包福存,赵秀文.从“失调”到“整合”:留守儿童社会化与农村家庭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