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教育改革机会之窗

时间:2019-05-13 08:2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镇化是教育改革机会之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镇化是教育改革机会之窗》。

第一篇:城镇化是教育改革机会之窗

城镇化是教育改革机会之窗

—— 访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罗黎辉

《 中国教育报 》 2013 年 3 月 13 日 1、11 版

站在万达伯尔曼大饭店12楼的窗前,眺望华灯初上的北京城,已履职10年的全国政协委员罗黎辉的内心从未像今天这么激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而在国家的战略安排下,新型城镇化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改革机会!‛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罗黎辉说,‚这几天,我正在赶写几份关于教育如何对接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提案。‛

对于教育,罗黎辉有着解不开的情结。从华东师大到西南边陲工作,他始终在研究中国教育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今天的教育,与古代、近代都不一样,它必须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必须为国家冲破发展障碍‘破题’。早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上,国家就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实质,就是吹响了破除支撑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发展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号角。十八大则是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中国的这条发展道路。‛罗黎辉说,教育自身具有迟效性,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又存在滞效性,因此,在国家重大的战略布局之下,教育就必须着眼于根本问题,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上动脑筋,而教育一旦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当前的改革机会窗口就会关闭。在罗黎辉看来,这些年,政府和教育部门为教育发展付出了巨大心力,通过外部‚输血‛、加大投入以及推进各类工程的方式,切实改善和提升了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水平。但是,如果不从根本上修补阻碍教育发展的二元社会体制‚漏洞‛,一味‚输血‛、‚灌水‛,效果都只会是改善性的。

教育究竟如何呼应新型城镇化的国家战略部署?‚新型城镇化的前提必须是一元体制,而教育目前所出现的诸如随迁子女就学、异地高考、择校等热点难点问题,都是城乡二元体制所造成的。因此,只有抓住新型城镇化的机遇,从体制转轨入手,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方式,才可能使教育沿着国家新‘四化’的方向,率先越过改革平台期,并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罗黎辉认为,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抓大放小,率先将过去城乡‚二轨制‛运行的学校用地审批政策、教师住房、编制、教师补充机制、津补贴、培训等政策法规和管理,合并为‚一轨‛,并在目前部省(区、市)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的基础上,将改变城乡二元体制的要素加进去。

第二篇:教育改革是科学的

教育改革是科学的,应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考虑英语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爱好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英语教学有较为全面的熟悉,提高英语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高中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课程的改革总体来说应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而教材则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对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认识到要上好英语课,我们教师非下苦工夫不可。为了适应英语新课程改革需要,尽快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新学期里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刻领会英语课程的要求

我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级的要求,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此英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 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我们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五、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例如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开展英语对话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等英语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相关的能力的提高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这次高中英语新课程培训的学习,聆听专家、同行们的报告,使我受益非浅,并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 “教而后知不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以前曾有人对我说过,当一名好教师很不容易。慢慢地,我相信这话不假。我非师范专业毕业,却在工作几年后逐渐转为一名专职的高中英语老师。从教数年,本人在这个领域里不断学习、实践、思索、改进,现在谈谈自己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对教育教学的初浅看法,与同行们进行分享交流。我觉得,本着对学生和本职工作负责的精神,一名教师应做好两方面的事情:做人与做事的修养和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修炼。

一、做人与做事的修养

现代社会中,教师的角色更加多样化,不仅社会角色增加,职能角色也变得多元化,频繁的角色转换和多方面的角色期望,使得教师的角色冲突时常发生。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各方面的压力,如果教师不能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就可能造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健康水平,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认为,在做人与做事修养方面,教师除了育人,还要育己,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学科、对老师的好恶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新的课程标准也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上,老师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对学生起着实实在在的影响。比如老师敬业的精神、待人真诚和关心爱护别人的品格,将为学生的一生树立楷模;老师穿着整洁得体、精神放松、沉着自信、神情自然、说话亲切,学生上课将感觉到安全和舒适。而一位经常带着不良情绪、动辄发怒生气、喜欢抱怨骂人的老师,将为学生不齿和厌恶,学生又怎会喜欢听他的课、积极跟他配合?人无完人,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一点都不例外。“不能总是看到自己的优点,而要多想想自己的不足。”学校一位年长的老师曾经这样启发我。确实,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从学生的反应上我们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要改进自己,首先就要有意识、有勇气地省察自己的不足,然后对症下药去弥补或纠正,而不应该刻意去回避或掩盖。虽然到了教师这个位置,我们自身的成长并未停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做人和做事是一辈子的事情。哪怕是已经做得很好了,也要依靠勤奋和谨慎保持良好状态,抛弃一劳永逸、坐吃山空的错误思想,严格责己,承担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承担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正确引导学生做人、做事。不少人简单地认为,一个人只要懂什么、会什么就可以教什么,教师不过是“吃开口饭”而已,没什么了不起。这种认识实在可悲,更可悲的是一些已经做了教师的和准备做教师的人也有这一类糊涂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会的与将其转化为他人知道、他人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是两码事,这之间有一个如何有效地转化的问题,有一个如何促进人的发展的问题,有一个如何保证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愉快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重新确定自己的角色,并根据新的角色要求和社会的期望去进行自我协调和自我修炼,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意识和角色参与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理想与信仰以及教育价值取向,这样才能有合理的教育行为和正确的教育态度,才能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人格和才能等方面发挥恰当而有效的主导作用。

二、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修炼

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知识与技能应该包含几个方面:一是丰富的、超越所教学科范围的科学文化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二是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学科专业技能;三是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智慧与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得心应手地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学科专业技能是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起码条件;相关的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智慧与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是教师把自己所知转化为学生所知、把自己所能转化为学生所能的一套独特的智慧的和艺术,是教师自己所知和自己所能本身所不能代替的。

教学技能的提高可以通过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训练、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摸索和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结合来获得。可想而知,如果一位英语老师的口语流畅优美,发音准确清晰、语法正确、表达清楚、简洁易懂,加之老师本人见闻广博,阅历丰富,讲述生动有趣,那么学生享受到的将是语言美和知识美的双重感受。美的东西最容易打动人心,极利于激发兴趣和培养爱好,并且能够启迪心智,使人受益终生;如果一位英语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创造,让学生们经常受到愉悦、自豪、自信等美好情感的熏陶,那么他的课堂将会是充满生气、令人奋发向上的。这些都要依赖教师运用良好的教学技能才能得以实现。而教师如何运用良好的技能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教法又是怎样的呢?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具体的教学教法的研究是复杂、细致而丰富的,在这里只简单地举些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比如:在备课环节应该如何取舍和增减内容,确定重点难点,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新课程教材内容丰富,如何在赶进度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学得明白、扎实?课后作业和练习测试如何更好地布置和安排,以便学生在喜欢做的同时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如何切实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应试成绩,尤其是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如何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而不是使其可有可无或意义不大?有利于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各有哪些,教学中应如何去应对?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应怎样灵活变换不同的教法,使学生始终对课堂保持新鲜感,或经常感到惊喜和愉悦?„„

第三篇:如果我是教育局长教育改革

如果我是教育局长:

1、均衡教育资源。从硬件方面说,把财政资金和借贷资金向中心镇区学校倾斜;从软件方面说,严把教师调配关,新分配教师在城区锻炼三年后,原则上一律回原籍教学,并不再调回城区,同时,加大教师流动力度,城区优秀教师,包括名校长、名教师,没有去乡镇教学过的或者去支教1年过的,必须在今后5年内去支教满2年。拉开城乡教师待遇差距,工资福利向乡镇教师队伍倾斜,城区教师年收入达4万以上,非城区教师,一类乡镇的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二类、三类乡镇的达6万元以上。

2、开展系统整治。在整个系统中分校长队伍、中层队伍和一般教师三个层面开展针对性教育。在校长这个层面上,重点开展管理教育,通过到发达地区一些知名学校学习锻炼锻炼等方式,提高一校之长管理整个学校的综合能力;在中层干部中,重点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通过建立品德、教学水平、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公开竞选机制,在全系统中形成有德、有能者上的浓厚氛围;在一般教师中,重点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职业形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对教育,对教师队伍的认可度。并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发现有虐待学生、收受红包等现象的,从重处罚,原则上,不作经济处罚,一般教师作调乡镇处理,中层及校长作降级处理,并原则上三年内不作调动和恢复等。

3、提高教师待遇。目前教师队伍非常庞大,每个教师增加一百元,整个教师队伍就需要增加几百万,仅靠财政资金供养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因此,在这一问题上,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严格遵守上级教育部门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创新思路,开拓财源。比如通过学校企业的结对活动等,每个百强企业结对一所学校,企业老总作为学校的特邀顾问每学期来学校开讲座上一堂课,不仅让学生了解上虞的工业经济发展状况,也让企业提升社会形象。此外,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大力发展教育产业,不把筹资压力下放到学校,而是主要通过教育发展公司这一平台进行投资发展,利润用于提高教师待遇,让大多数老师都能安心工作。

4、丰富教师活动。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验相对较少。要多开展一些教师融入社会的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充实教师的精神生活。组织开展教师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等活动,一方面让教师对目前的社会分配现状有客观的比较认识,另一方面,也为真正想离开教师队伍的,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想加入教师队伍的有更多的机会。此外,也要多组织一些联谊活动,尽量缓解日常枯燥的工作环境和心境。

5、提高教师地位。教师地位高低,并不是教师待遇高低决定的,主要还是教师的品行、教育的质量决定的。在重新整治队伍,让不愿做的走,让想做的进来的基础上,在教师队伍中树立优秀典型,创造更多的上电视、上报纸的机会,让更多的社会大众了解教师这个职业的辛劳,并对教育有个重新的改观认识,并真正从心里尊敬教师。

总之,我希望通过全体教师队伍的努力,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努力,真正让教师地位高起来,让教师风气正起来,让教师队伍活起来。

第四篇:城镇化是现代农业创浪潮中的历史机会

城镇化是现代农业创浪潮中的历史机会,也是国家未来要重点推进的重点工作。2014中央一号文件为新型城镇化赋予了诸多的内涵,并不是之言片语能够阐述清楚的。

参加农合论坛,我们愿与您面对面进行交流,把我们系统总结的,历年积累的三农运营理念,实操方法进行分享。并全面深入的为您破解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三农政策商机,让您干之前想的清楚,干之中做的明白,干之后理清套路。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七常委出席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到“2014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城乡统筹,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党发展社会经济的重点之

一。目前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为53.73%。个别地区由于城镇化建设起步晚、基础差,受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城镇化水平偏低,城市数量少,城镇发展布局不平衡,城镇特色不够突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但这都不足以阻碍国家发展城镇化的信心和决心,农合论坛通过解读2014一号文件,可以初步预估在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政策红利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而发展城镇化首先要考虑的是工业化水平和产业集聚能力,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城乡统筹”内容、土地经营权抵押、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工商资本下乡等等,都在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城镇化的关键还是在人,人留得下来,融得进去,才是真正的城镇化。”两会代表委员的这番话,可以启发很多的思考。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不单单是看到“物”,更须注重“人”;不单单是一种“量”的扩张,更需追求“质”的提升。这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为人服务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的需求和发展角度出发推进城镇化建设,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激活和释放新型城镇化政策红利。

什么是城镇化?

城镇化定义: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赵财神说:发展城镇化一定要有经济载体,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出的要做有农业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城镇化不仅仅是解决了人口聚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让生产变得更加便捷,更有效率。过去高度发达的中国传统农业造就农民生活状态的高度集中,这也就促成了地区农耕文化的不断演变,这也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来源所在。

文化是与生产生活紧密集合在一起的,片面推进城镇化却不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农业产业的发展,这并不是我们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所以传统的农耕产业模式已经落后了,它代表着农业产业低效率。如何解决既有农耕文化传承,并能赋予更大发展空间的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我们找到了其解决途径,就是以小农镇和小城镇为载体的聚集方式、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方式。农业生产行为与生活行为以及文化行为,形成有机衔接。所以,现代农业是城镇化的经济基础,城镇化的上层建筑是生活和文化。

如果把农村消灭了,中华农耕文化之根就没有了生长的土壤,我们中国人就彻底没文化了!但仅仅采用以前的传统农业模式,是不行的。所以,现代农业和城镇化就是唯一的途径和手段。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等同和超过现代工业的高效农业生产,完全有资格承载现代农民的高品质的生活。脱离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无法实现城镇化的。

第五篇:城镇化是人城市化,不是城市城镇化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中国改革议程:释放新的制度红利》分论坛上发表观点:城镇化是不是城市的城镇化,而是人的城市化。

樊纲说,他认为政府要发觉城镇化不是城市的城镇化,而是人的城市化,要使城市工作的农民工能够在城市居留下来,而不是城市工作几年之后回到农村的家乡。政府对于基础设施方面、硬件方面的建设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政策开始出现更多的关注人的城镇化,包括各种社会政策,不仅是户口,还有商业发展。因此,樊纲觉得这样会使得中国的社会更加稳定,同时也使得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原世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认为,城镇化是发展的进程,使得农村的农民能够转移到城市中工作和生活。对于中国来说,如果想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就需要改变城乡之间的差距。根据现在的数据,中国有50%以上的人在城市中居住,只有35%的人拥有城市地区的户口,也就是说大约17%左右的人,也就是2亿人他们在城市中生活、工作,却享受不到城市的福利。所以中国需要改善自己增长的质量,同时使得自己的增长能够做到使所有人受益,他认为这可以帮助中国实现消费和其他的目标。

下载城镇化是教育改革机会之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镇化是教育改革机会之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什么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什么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即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是相对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概念。中国51.3%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还包括了 1.6亿......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周远清)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2-02-01 阅读次数:969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我曾经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

    为什么要城镇化和什么是城镇化?(5篇范例)

    为什么要城镇化和什么是城镇化? “城镇化将以多种模式推向全国”引发了激烈争论,对城镇化的前景各方褒贬不一,有反对者认为城镇化违背经济学原理,又是一个大泡沫。对此,这种观点......

    新区是土地城镇化的缩影

    新区是土地城镇化的缩影2013/9/2 解放日报国家发改委的一个课题组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地级市要建约1.5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竟然要建200余个新城新区。有关方面......

    提高质量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

    提高质量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 ——全国行政学院系统新型城镇化道路研讨会述要 记者 于春晖 2013-1-21 5:38:14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1月21日 07 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

    巧家县城镇化发展趋势下教育改革发展与布局规划调研

    巧家县城镇化发展趋势下教育改革发展 与布局规划调研 一、本县城镇化的总体趋势和突出特点 (一)巧家县区域基本情况 巧家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东接鲁甸县,南连曲靖市......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中国教育报2012石中英 ■现在和将来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走出以各级各类教育规模扩张和机会增长为核心的历史时期,进入了一个以质量保障和提升为核心的新阶段。 ■教育发展是追求......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以贵州金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例 金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是政府调控县域村镇空间资源,指导村镇发展和建设,促进城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