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流”教师

时间:2019-05-13 08:4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三流”教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三流”教师》。

第一篇:浅谈“三流”教师

浅谈“三流”教师

首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一位父亲,有一天带着他3岁半的儿子去游玩,突然遇到了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坑里去玩耍。爸爸对他说,“儿子,你很勇敢,自己去玩吧!”。当儿子在尽情玩时,他爸爸却蹲在不远的地方,故意不让儿子看见。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就开始喊爸爸。爸爸一声不吭,装作没听见,儿子就直呼他爸爸的名字,他爸爸还是不理他。于是他连哭带骂:“坏爸爸,大坏蛋!呜呜……”可是叫喊哭骂几句都不见他爸爸露面,儿子只好自己在坑里想办法,终于发现了坑边的土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上来了。当他发现爸爸就蹲在坑边的一棵大树下时,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摸着小拳头不无自豪地说:“爸爸,是我自己爬上来的!没有你,我自己也能上来!呵呵......”

爬坑,让孩子感悟到“我能行!”,这正收到了父亲预期的效果,也正是培养了孩子自信和战胜困难意志的良机!不正是这家长的“无为”创造了他孩子的“有为”吗?这不是比空洞的说教高超得多吗?

这是“无为”教育艺术的典型事例。教育者常常用心良苦,反复构思,去创设一种情境,去引导一种经历,让学生和孩子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在实践进行中自我教育,得到感悟,完成精神的升华。这样的教育艺术是多么有魅力呀!难道不令人神往吗?

教育者有明确的教育意识,但被教育者没有意识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这才是教育上真正的成功!

有专家说,三流的教师只会教知识,二流的教师同时教方法教思路教技巧,而一流的教师则更多注重智慧的教育,就是熏陶思想,就是帮助学子们能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明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鼓足信心,培养责任感,而且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让学子们心灵的得到熏陶,情感得到洗礼,认识得到升华。

愿每个人都能成为一流的教师!让教育变成快乐!

第二篇:三流乡中心小学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三流乡中心小学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家长学校是我们架设通向社会、家长联心桥

三流乡中心小学家长学校自99年开办以来,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广大家长把到家校来掊训学习当作生活中一道乐餐,并成为家长们喜闻乐道的话题。由于学校重视政府关心,家长热心,使我们家长学校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我们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制度建全,措施到位

首先,我们对家长学校做到四个保证:一是保证家校所需经费;二是保证家校教师‘三是保证培训课时;四是保证家校场所。其次,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举办,一次一年级家长培训会,会议采取上大课形式,对年轻父母进行了家教方面的应知、应会知识教育,如:6—7岁孩子如何进行教育,8—12岁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同时还利用培训向家长宣传新课改精神,使家长人人了解新课程认识新课程,到理解新课程转变为支持新课程,特别是2010年3月份我校被确定为首批十所新教育学校之一,面对新教育观念,我校二次举办“新教育理念如何在家长们心田内生根开花结果?”通过研讨座谈家长们对新教育有了一定认识,他们普遍感觉新教育不是抛开一切,是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延伸,新教育的六大行动是我们当今教育的行动准则。

多年来,我校举办家教培训班,上百场次,参加人数达千人次,发放《家校联系卡》上千张,表彰优秀家长上百人,表彰为国教子好家长30余人,颁发培训结业证书上千张。先后 邀请乡关公委作报告五场次,聘请法制副校长作报告三场次,并长期与乡派出所开展校警共建安全区域带活动,保校园周边环境安全。多年来我校家长学校从流动型教室发展到固定型

教室。从教师兼职到专门固定型教师,从领导多管到一人专管,从没有制度牌子,到制度牌子规范上墙。这一系列的变化,说明我校家校工作已经进入了科学、规范的办学模式。

二、学校公开承诺表态,家校工作全面开花

我校多年来除了按计划完成家校授课外,学校校长向全体家长进行七项承诺:

1、家校工作学校工作的部分,所需费用全额支付不得向家长收取一分钱。

2、3、学校每个月必须上一次家校课,家长必须尽最大努力出席。学校把每月第一个星期一定为家长接待来访日,家长可以随堂听课,推门听课,随时反馈意见。

4、学校长期设立家长社会意见箱,长期公示监督电话号码,对学生家长反映事情,有问必答,有答必果。

5、6、班主任通过留守儿童之家,长期开通亲情电话。

家长学校对各年级段分层次先培训后检测,并实行家长学校结业证制度。

7、所有家校教师都必须热爱家校工作奉献家校工作,以家校为主。(因为我们的家长学校工作一切都是无代价,教师的备课教师对家校工作的付出均是这样)。学校通过校长的承诺,赢得了家长们对家校的信任和支持,多年来,我校根据留守儿童之多,外出打工的孩子全部丢给外婆、外公、爷爷、奶奶。我们召开三次隔代家长培训班,让这些隔代家长亲身聆听一些育儿方法,通过座谈研讨,学校发现不少问题。一是有些孩子骄惯成性,爷爷、奶奶的话根本不听,二是有些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出行从不打招呼,三是有些学生认为隔代家长做的事一切不如自己你父母,动不动就呕气,四是有些学生养成拖拉作业的习惯,而且这些孩子根本不能批评,指出不足,针对以上问题,家校教师兼教导主任耿天才同志,就关于当前留守儿童现状,隔代教育利弊问题,上了一堂培训课,如对待隔代学生教育要多沟通,多交流多分解,多观察,既要把孩子放手,又要让孩仓有所限制,要宽严适度,另外,要定期相互反馈孩子表现,开通亲情电话等。去年我们向教育局关公委申报的《关于隔代家长利弊及其对策》的课题研究,目前正在实践研究之中,打算本学期十二月份结题。

关于单亲教育方面,我校对全校长15名单亲学生家长进行调研,发现他们的孩子有自卑心理,缺乏理解,宽容之心。有的孩子甚至思想偏激。我校学生从龙三岁母亲病故,爸爸一手把他拉扯大,该生从小性恪孤僻,不和同学来往,易发脾气,常与老师顶撞。针对这种情况,家校教师魏敏多次深入其家庭,和他你亲沟通。从生活学习上关心小前龙,从感情上亲近他,尢其是老师那种母亲般的慈爱,使孩子个性慢慢转变,变得合群了,和同学们来往了,重新找回童年般的天真。六(1)班学生李大明,先天弱智,加之母亲早世,父亲年龄大,生活非常困难,家校老师鲁明珠多次登门向家长传授家校知识,并且专门为李大明设置浅层次作业,现在这个孩子已经会做作业,并且能用信件表达对鲁老师的感激之情,本学期该生作文《爸爸我多想给你泡泡脚啊》被全校评为三等奖。

三、继续完善家长、社会、老师联系卡制度

多年来,我们采取“抓两头、带中间”,即先培训一年级家长,再提高培训六年级家长。

培训家教常识上千条,收到家长反馈信息千余条,班主任向学生家长反馈信息千余条。通过家长接待日,得到家长合理化建议20余件(如建议学校修自来水,建食堂,自行车棚,修路道,路面硬化,操场建水泥篮球场等)有些项目已经实施,有些正在准备实施。多年来,我们对所有特困学生全部设立救助档案。

如:2002年学生家长曹占友扣说学校有两名孤儿,上不起学,他主动与在六安供电局工作的儿子联系,结对帮扶这二名儿童直到毕业。2003年,省青基会为我校15名学生捐助,每人50元,2004年,水井王子公司徐莉女士为我校捐肋特困生学生,如汪德柱患先天性漏斗型胸骨凹陷(出一不到一个月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年迈爷爷患病在床,靠发80多岁奶奶拉扯,由于小德柱的病影响到学生生活,甚至影响生命急于手术,苦于无钱,学校关公委向

社会呼吁捐款2000余元,徐莉二次为小德柱手术费拿出三万余元,另外,衣物学习用品一包到底。2005年,剧风行动节目主持人周群、阿进为我校捐助六名学生,从光华、吴永赵、吴杰、张宇、张露、郭叶强等,2006年外交部刘玉仙女士为汪德柱捐款500元一直到现在。2007年,六安文播电视台记者,姚敏、涂甜甜一行3人为汪德柱捐款1000元。2008年,徐莉女士又通过省慈善协捐助我校三名学生。2009年学校关公委向全乡倡议,并通过中心校吴长俊校长全力支持,向身患肾衰竭的学生张宇捐款2000余元,吴校长又向河口中学,西皋中学联系捐款达万元,使得小张宇同学顺利地通过南京鼓楼医院的肾穿刺手术。2010年春,丁可保、丁可胜二兄弟为我校捐助课桌200余套,本学期通过丁氏兄弟联系,合肥乐农小学为我校捐助60台电脑。另外,根据家长意见箱收集的资料来音,有些问题家长们提得好,提得实。如:对关于新教育理念,新教育学习问题,会不会影响孩子学习。家长学校老师向家长们表示,新教育是倡导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不是抛开一切。新教育倡导让学生多读书,学习经典,其实这些观念早已是我们做过或者做了的事情。家长们纷纷表示,不管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做到

1、要学习,做孩子的榜样,2、学会欣赏孩子的能力,呵护孩子的自信,3、尊重孩人子的个性和爱好

4、家长学校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5、对学生布置作业适当,有利孩子发展,对孩子作业加码是不科学的教育言法

6、要学会夸自己的孩子,不应拿自己的孩子缺点去比别人孩子的优点

7、要知道“我家的孩子你真棒”。

四、根据学生住地,构建家庭、社会、学校网络化管理体系 我们针对大部分家庭居住在街道,将其分为东、西、南、北四片,并邀请有名望家长任负责人。如一次一酒后到校闹事,还追打学生,损坏公物,北街负责人得知此事后,立即将此人扭送到派出所,从而避免一起恶性事件发生。学校西方护校沟需要整修深挖,社会负责人李士合带领部分家长花3天时间为我校清沟整理,平时学校需要家长们要干的,他们随叫随到,一致于家长们说:“家长学校不公是教我们教育方面的知识,更主要是这架起了学校与家长连心桥”。

五、举办家长学校是失之东隅制流生的有效手段

多年来,通过全校教师的努力,家长的通力合作,学校无一人辍学,无一人因困流失,无一人因殘流失。如学生家长王友昌有两个孩子,大女儿王婷婷,是个哑女,小男孩已经入学,看着比自己小的弟弟已经上学,王婷婷多么渴望读书呀!面对五婷婷渴望读书的眼神,家校教师姚体芳多次登门去找,后来王婷婷同学插班入学,如今已经小学毕业,基本达到三残儿童的学习标准,以致于教育主管部门多次检查认为我校家校教师对孩子拥有一颗慈母的心。学生华俊杰先天患自闭症,上课时时哭时闹,学生们都不愿理他,不与他玩耍,家校教师李群,以爱心细心责任心,慈母般的呵护小俊杰,慢慢地这个孩子改掉毛病,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李群老师的班主任论坛《新鲜感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一举获得全县一等奖。家长学校使社会、家长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并形成巨大合力,大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家长的多次民主测评中,对我校教师的满意率达到百分之百。通过我们不断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自99年以来,我校多次受到各级堂委政府的表彰,99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两基先进单位”、2000年获县“优秀家长学校”、“办学评估先进单位”,2001年获县级“示范小学”,2005年获“省级家校名校”,2007年“办学先进单位”,留守教育“先进单位”、“红领巾示范单位”,校园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校本教研先进单位,2008年至2009年获校园文明先进单位,2010年被县确定为首批“新教育学校”。

六、今后家长学校工作思路及打算

1、教师参与是基础,办好家长学校,必须要有一支专兼结合,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乐于奉献热爱家教事业的队伍,这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基础。

2、领导重视是保证,我校开办家长学校到争创省级家教名校到被确定为全省“家教名校”与各级主管部门及关工委要求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特别是学校一把手是办好家校的有力保证。

3、真抓实干是关键。办好家长学校要真抓实干,要广泛听取家长意见,采纳中国名人名家育人方法多渗透,多钻研多学习。

4、转变观念是前提,农村家教不同城市,集镇的家教不同小城市,要因人因时因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如“解放孩子,发展个性”。“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些新观念进入学生家庭,让科学育儿为国教子蔚然成风。

5、家教工作做到“实”、“新”、“细”、“恒”。“实“就是充实在开展工作,“新”就是观念要新,教学内容要新,教学手段要新。“细”工作要细,教育要细,做到润物细无声。“恒“就是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6、7、要充分发挥省级家教名校的优势,带动辐射全乡家教。进一步加强建设好“留守儿童之家“目前留守教育是农村教育难中之难,我们准备建立制度,开通亲情电话,采取留守儿童包保亲情关爱制度。

8、借助我校为新教育学校,向家长们渗透新教育思想,让他们知道新教育的魅力所在经典所在。

9、打算申报“留守儿童“心理分分健康教育课题,进行专门研究。

10、筹建好家长教育网络中心,对各个班级实行班班通工程,争取通过网络资源联系家长,共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总之,办好家长学校很难,办好家教名校更难。但我们总要不怕困难,勇于面对困难,按照新教育的一句话,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总要坚持就会有庆典的理念,相信我校的家教工作一定会再上一层楼。

第三篇:供应链管理与三流集成

供应链管理与三流集成Bob Liu(14, 2006 7:34)|

供应链管理是对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商业流程的集成,以提供给客户更具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最简单的供应链可以是一层关系:一个客户和一个供应商。复杂的供应链则可能有多重客户、供应商关系(从而有子供应商、直接客户、最终客户的说法)。例如三星给苹果供应芯片,而笔者所在的公司则给三星提供生产芯片的设备。那笔者所在的公司就是苹果的子供应商,而苹果则是最终客户。

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对三条流的管理: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顾名思义,实物流(Material Flow)是对产品从一个地方/公司流到另一个地方/公司的管理,涉及到生产、仓储、运输等。例如对Walmart而言,在哪里选择供应商、在哪里设置一级配货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二级配货中心、在哪里开店,都得考虑实物流是否最经济(生产成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其中运输与仓储又是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的核心内容。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十分之一花在物流上。在中国,这个数据是五分之一。但从概念上讲,实物流又不全是物流。物流说到底是把产品从甲地搬到乙地,而实物流还包括生产部分,例如在生产企业内,设备布局、工艺流程等都属实物流的范畴。

信息流与实物流结伴而行。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要寄一个包裹,填写的表格就是为沟通信息。包裹的流动形成实物流,表格的流动则形成信息流。对一个多重、复杂的供应链,信息的有效流通就非常重要,也往往比实物流更难管理。供应链管理更多的是对信息流的管理。如果你问有经验的进出口人员,他们八成会告诉你,各种单据的流通比产品流通更难对付(单据构成信息流)。如果出问题,八成便是单据出了问题:要么是单据丢失,要么是信息不准确。在质量管理中,大多质量问题不是单纯的质量问题,而是信息问题:货量不准、标签出错、货号出错、质量证书没附上等,应有尽有。而预测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上传递时出现的失真,历来是供应链管理最大的挑战之一。有名的“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就是专门研究供应链需求预测信息失真问题。笔者另会专题讲述。

资金流看上去没有实物流、信息流重要,但却是盘活一个供应链的关键。因为资金是公司的血液。相信大家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三角债”还记忆犹新吧。这其实就是资金流出现问题,结果导致整个行业、整个行业地陷入困境。笔者所在的公司也多次牵扯到供应商与子供应商的资金流问题。一般都是主要供应商没法及时付钱给子供应商,从而影响整条供应链的成功。公司通常的做法是给主要供应商早点付款(当然要有payment discount),或者直接付款给子供应商。从广义上讲,资金流的问题大都与库存问题共存。而库存则与信息流息息相关(例如预测信息在供应链传递时失真,导致“牛鞭效应”,供应商过量生产、过度增加产能等)。这样,资金流的解决方案之一其实就是信息流。

对三条流的研究可以写很多本书,而且已经有很多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多的研究者、实业家的观点并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对这三条流的重要性却基本上很一致。笔者会在以后的文章中继续阐述。

第四篇:2011三流乡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三流乡2011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

县委组织部督查组:

我乡共有33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部1个,党支部31个,党员1356名。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建设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的三流为目标,结合村级区划调整、村级“两委换届”,抓班子、带队伍、夯基础、求发展,狠抓落实,按照“书记抓、抓书记”的思路,突出抓好一个规范(村级规范化管理)、三支队伍(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农村党员队伍、机关干部队伍)、一项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一个保障(投入保障),形成了抓关键、促规范、强素质、夯基础的党建工作体系,全面提升了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一个规范”,构建村级工作规范化制度体系

着重从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入手,落实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措施,构建务实管用、操作性强、完善规范的村级组织规范化制度体系。

(一)建立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减轻农民负担、集体资产承包等方面。通过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农村事务更加公开、规范、透明。

(二)建立科学决策规范化制度。一是制定了《关于加强村级规范化管理的有关规定》,村级财务事务实行“三民主一公开”(民主决策、1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确保决策事项民主、规范、透明。二是实行村委会印章委托乡监管制度。委托乡农经站监管各村公章,杜绝了管理不规范问题。三是实行集体资产处置审批制度。按照明确产权关系、分类登记造册,确保集体资产处置公开透明。

(三)建立作风建设规范化制度。一是实行村级行政“零”招待制度,规定村级行政事务一律不安排招待,乡机关干部下村出发,一律回乡食堂或责任区就餐;二是实行重大事项汇报制度,对涉及党务政务的重大事项,明确要求必须及时上报,强化对村级工作的指导。三是实行“经常化”监督制度,成立了农村干部作风督查组,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考核,对出现问题不整改的实行“一票否决”。

二、抓住“三支队伍”,强化基层工作干部队伍基础

针对党员队伍实际,统筹抓好三支队伍,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措施,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一)抓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机制。严格选人标准,坚持“双高双强”的标准选配村党支部书记。

二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强化经常性培训,实行“听、学、看、做”的“链式”培训。加强培训载体建设,鼓励开展农村党支部书记领办

2创办致富项目和科技示范活动。实行学分制管理,建立培训台帐,健全教育培训信息库和“补课”等制度,确保教育培训质量。

三是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实行“双向承诺” 制度,村党支部书记的任期目标要分别向乡党委、本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实行“双向述评”制度,村党支部书记分别向乡党委和本村党员、村民代表述职,并作为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双向约谈”制度,实行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定期谈心交心制度,强化“双向约谈”结果的跟踪和监督。

四是完善监督考评机制。加强民主议事监督和社会监督,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和任期、离任审计,保证村党支部书记始终处于有效监督之下。加强勤政廉政的监督,实行“述职述廉”评议制度,增强村党支部书记廉政意识。完善考核考评机制。

(二)抓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深入实施“双育工程”。以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育为主题,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对党员、积极分子进行不少于40学时的学习培训。全年发展党员51名,预备党员转正24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0名。二是狠抓流动党员管理。我乡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建立杭州-霍邱流动人口“协会+支部”,为全县在杭州所有育龄妇女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三是关注老干部工作。我乡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重阳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发放节日慰问金并进行了组织外出考察参观、入户走访等活动。注重老干部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每位退休干部订了《开心老年》、《皖西日报》等报刊。每月20日老干部

3学习日,乡主要负责人均亲自到会,对本乡的发展规划适时向老干部征求意见,通报本乡经济状况等,全面足额按规定落实了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

(三)抓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以党员服务中心带为民服务中心,提高为民服务水平。2011年,根据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需要,按照“深掘党建资源、构建服务载体、全方位发挥功能”的思路,强化咨询、指导、协调、救助、培训等服务制度,把机关干部全面、开放性的推向为民服务的平台,为农民提供“一站式大厅”服务,有效地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

三、开展“一项活动”,提升全乡党建工作水平

紧扣“创新发展思路,争当跨越先锋”活动主题,将创先争优与推进全乡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推进重点工作相结合,与学习先进典型相结合,认真开展党员承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点评日”活动。以基层党组织创“五个好”,共产党员争“五模范”为总目标,结合全乡工作思路,从根本上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搭建平台,根据邱组

[2011]11号文件精神,2011年起,在全乡基层党组织全面推行“创先争优点评日”制度,“创先争优点评日”每季度开展1次,统一安排在首月15日,每次活动时间一般为1天。通过点评,确保承诺、评诺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在完成规定任务外,积极创新党建品牌。

四、落实“一个保障”,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物质基础。加大对基层组织建设的财力物力投入,有力地保障了基层组织建设需要。

(一)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针对农业税取消、农村干部待遇难以保障、影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实际,我乡逐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干部和各项保险待遇足额落实到位。通过切实保障待遇,稳定了农村干部队伍,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针对我乡两室建设薄弱环节,我们采取“上级跑一点、乡里帮一点、村里筹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今年我乡在上级帮扶下,长岗村村部280㎡即将建成投入使用,香店村村部250㎡的建设已破土动工,明年3月即可竣工。其余村部建设也已纳入分实施计划。乡党委为各村都统一制作了党建、计生、综治等上墙制度;将10个村作为远程教育站点,全部配备投影仪、电视机、VCD等电教设备,全乡阵地建设得到加强。

(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围绕优化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发展。关注民生,群众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虽然我乡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今后,我将带领乡党委一班人和全乡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按照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五篇:漫谈二流大学(北大清华浙大只是三流大学)

漫谈二流大学(北大清华浙大只是三流大学)来源: 赖小娟的日志

转前语:虽然学高教专业,但是看这个还是很有启发的,真是一针见血啊。回家好好看看这老头的文章。

这是我到浙大写的第一篇文章,我在2005年就在清华,带着浙大校友、我的博士生钟瑞军为浙大成为世界一流商学重地,做了一大堆纸上谈兵的工作。我们两个傻瓜,没昼没夜没报酬的为浙大写了大量没人看的报告。后来想想,真有点像孙文上书李鸿章,孙文不傻,李鸿章不笨,只是这个国家病了,患的是百年慢性农民综合症(chronic peasant syndrome)。一百五十年来,个个国家领导人,都满怀雄心壮志的为这个国家鞠躬尽瘁,慈禧死了、溥仪退了、孙文让了,袁世凯中风了,蒋介石在小岛上抑郁了、毛泽东弄得自己妻离子散了,我们中华农业大帝国依然是有浓浓的土味,污秽中带着虚假,狂妄中带着自卑。

我不后悔我选的人生道路,我在这孤独蜿蜒的人生路程上,慢慢的找到了意义。发现人生含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没有白活。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没有白活。下面这篇文章,是我在浙大漫漫路程的第一步。在世界走入商业社会、知识经济的今天,这个国家、这块土地、这个生命,不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党的,是属于所有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的,是在法律的界定下、智慧的衍生上,属于我们自己的。

李志文

2010年2月1日

漫谈二流大学 李志文

November 11, 2006 ` 浙大新校长杨卫在接受《大学周刊》访问时,对大学发展,谈了些相当精辟的看法。他说:“以美国大学为例,它们是三流学校数论文篇数,二流学校数论文的影响因子,一流学校不对论文发表提要求,而顶尖的大学非常强调教学。”然后,他做了精辟的分析:

一所学校的教师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研究习惯时,学校从管理上要求教师发表论文,并且是在国际同行认同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驱动力,从统计学的角度上看,论文发表得多就意味着教师花在做研究上的时间更多。因此三流大学要提升,就得要求师生多发表论文。二流大学要求教师发表的论文,是在该领域里最好的、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上。如果某人一年能在这样杂志上发一二篇论文,他会被认为是国际知名的学者。再发展,这位教师能几年磨一剑,做一些引导、引领这个学科发展,更带有原创性的工作,带领学科往前走,那他就是国际一流学者了。所以,一流大学不要求教师发表很多文章,也不要求他们在顶尖杂志上发表,只是给更宽松的环境做研究,由教师在好奇心驱动下自由发展。在国际上前几名的顶尖大学,所有的教授都是该学科同年龄段里最优秀的。因此,这些学校要求其教师除了保持自己作为这行顶尖的学者外,还要花时间在学生身上,让这些最好的学生受到教育和启迪。因此,每所学校发展阶段不一样、水平不一样,对发表论文所强调的内容也就不一样了。

上面这句话讲得太对了、太好了。不是在世界一流名校待过较长时间的学者,是不会有此高见的。杨卫到底是开国以来第一个当了大学校长的长春藤毕业生。

按照杨卫的标准,现在的清华、北大、浙大刚刚进入世界的三流水准。十年前,中国大学是没有资格谈SCI的。现在,前五名的学校,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南京在SCI的数量上,现在已经能在亚洲占一席之地,拿到美国比比,也不见得丢人。中国有人海优势,再往后,这个成绩会更好。但这种比法再往后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人家二流学校,不跟咱比这个。要用人家二流学校的比法,我们的清华、北大、浙大,又回到起点上:重新洗牌,咱们的成果几乎是零。

我今天要谈的是我们的清华、北大、浙大还要做多久的三流大学?我们怎么才能进入一流大学,顶级大学是人人没有把握,只能当做一个崇高的目标。

我个人幸运的在美国顶级大学待过,我的助理教授中的三年就是在芝加哥大学待的,然后到宾大的沃顿商学院当副教授。1980年的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与经济系,应该是顶级,甚至是第一。在1990年,芝加哥统计过,90% 的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与芝加哥大学有渊源,所有知名商学院的会计学与金融学的当家学者(是讲座教授,但通常不是系主任),与芝加哥大学有渊源。这几年,芝加哥大学的经济与商学,一流没有问题,顶级可能就不是公论了。现在顶级的位子,应该是哈佛与沃顿。1983的沃顿应该只能算一流,哈佛商学院连一流都谈不上,甚至是被认为是一群二流学者拿着哈佛的老牌子在招摇撞骗。我的母校罗彻斯特大学在我念书的时候(1974),应该是一流大学在做顶级大学的梦,现在是一流大学在往下降。我现在担任讲座教授的杜兰大学应该是一流的尾巴,杜兰从来没有做过顶级的梦,想都不敢想,连一流都岌岌可危。表上都是美国的大学,二次战后,老美在各方面称霸了六十年,学术也不例外,不能不用老美来做度量衡(calibrator)。英国的三家,是十八世纪大英帝国的回光返照。

从我的分析来看,大家可以知道,二流与三流可以按学校来分,一流多少能按学校分,顶级的大学与顶级的专业就不一定在同一个学校了。顶级大学的排名是相当稳定的,基本上取决于历史、资源、及地缘环境。顶级专业的排名是相当不稳定的,走掉一个大师,或大师失去了昔日的光彩,顶级的位置就保不住了。以大学来分,现在的清华、北大、浙大,应该是三流,但在清华与北大,有些专业领域已经有点二流的味道,浙大是扎扎实实的三流。中国的绝大部分的大学是不入流,别难过,印度也一样。甚至日本也好不到那里去。日本自从百年前,有些大学冲进三流后,绝大部分的大学还是不入流。日本是靠武力与团结力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学术与思想上面是没有太多的建树的。这几年,北大与清华的国际化与超前意识,比绝大部分的日本大学要来得强猛。

我曾在香港科大做会计系的创系系主任,在离开科大那年,按顶级学术成果排名,做到了世界第一,但是多少是玩了花招,1999年的香港科大会计系应该是扎扎实实的二流顶端,应该是美国之外的第一名。香港科大的这个第一也是岌岌可危,香港中大来势汹汹。在会计学与金融学的领域里,全是老美天下,老欧只有亦步亦趋的份。由于拥有大海龟与牛外教,在会计与金融领域,香港的三大(港大、中大、科大)基本上比欧洲大学好,而且独步亚洲。什么是二流大学? 杨卫为二流大学做了相当好但不完美的定义:

二流大学要求教师发表的论文,是在该领域里最好的、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上。如果某人一年能在这样杂志上发一二篇论文,他会被认为是国际知名的学者。

它不完美的地方,在『一年能···发一两篇』这句话上。我认为到了二流学校,基本上,已经不用简单的数字管理,在任何一个领域的最好杂志一年能发一二篇,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是,别说二流大学的教师了。我下面会详细分析。

我先分析一下三流大学与二流大学的不同。三流大学,应该是像美国的California State, Kansas State, 台湾成功大学、台湾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韩国首尔大学、中国大陆的北大、清华、浙大这一类的大学。这些大学有一个共同特性,都是公立大学。公立大学是外行官员管内行学术专家,就是咱们所说的『红管专、外行管内行』。这些外行官员都要找一些『客观标准』来做管理依据,就自然的数字挂帅了。在美国 这些大学都是资源较少的州立大学,这些大学,有些就被定位为教学型大学,像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ies。有些是小州的州立大学,像Kansas State。这些大学,校长底气不足,难以抗拒州政府与议员的干涉。天下英才有限,到了这些学校,能分到的人才,就微不足道了,数字管理,简单明瞭,成本低廉。在亚洲,官本位下,校长发挥空间有限,许多是新兴国家,资源也有限,发展学术的第一步,就是先让教师们有拿到学位后继续念书的习惯。用SCI 数目来管教授,就如同用考试来管学生,没有太多的实质教育与学术效果,但总比不管好。到了不入流的大学,基本上就是随意管了。台湾的有些私立大学,大陆的大部分大学就是这一类。

表一是基于美国大学最被认可的排名,US News and World Reports 的2006 报告,再依照我自己的判断,为顶级、一流、二流、及三流大学列出一些例子。每一流中,按照排名的顺序,由高而低罗列。顶级与一流是全部罗列,二流、三流众多,只是例列。US News and World Reports 的排名,是在美国最少争议的了。排名免不了主观判断,这个表只是例子,不是科学。表中的顶级与一流大学几乎清一色是美国学校,是因为美国有最好的制度设计,几乎把全世界的学术精英完全吸收过去。我在一流大学里,列了法国的Ecole Polytechnique,其实只是『公平』的考虑。法国的Ecole 有点像中国的清华与北大,学生是最好的,不输给任何的一流大学,设备还不错,但是师资与学术环境就比美国的一流大学差多了。亚洲的三家二流大学,香港的科大与中大,日本的筑波都有很大的美国影响。读者可以指责我有偏见。我走遍世界,在欧、亚、北美、南美各国中的顶尖大学都有些朋友,参观大学、分析学术环境是我的嗜好,本文只能说是我的看法,不能说是我的科学论断。学术是尽可能的寻找客观的数据,但是学术结论都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在表一,各位也可以看到,顶级大学全是美国的私立大学,较好的一流大学,还都是美国的私立大学,到了一般的一流大学,公立大学就多了起来。二流大学与三流大学基本上都是公立大学。没有列在表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私立大学,是不入流的。这就是资源与体制的互补了,私立大学体制灵活,如果有足够的资源,会办得比公立大学好。如果资源不足,私立大学的灵活体制反而导致它们胡作非为。表一: 依照作者判断的大学流别示例

顶级大学(例子)Princeton 一流大学A 一流大学B 二流大学

三流大学(例子)

Univ.东京大学 UC-San Diego Maryland Pennsylvania Harvard Yal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Brown Technology Stanford MIT Chicago Cornell Washington U NYU

Boston U

首尔大学 台大 浙大 National Singapore U U Alabama UC-Berkeley Univ.Virginia Texas A&M Toronto

Rutgers UT-Austin

U Pittsburgh

北大 Columbia Duke UNC-Chapel Hill U Illinois

Florida Ohio State

大坂大学 清华

Northwestern UW-Madison Purdue Carnegie Mellon Univ.of Michigan Johns Hopkins Dartmouth College Rice Vanderbilt Emory Cambridge(UK)UCLA

Ecole Polytechnique U Iowa(France)Univ.of Sothern California U British Columbia Rochester

U New

Indiana-Bloomington

Hampshire 香港科大

California

Michigan State

State Univ.System 成大

U Minnesota SUNY Buffalo Case Western U Kansas Georgia Tech U Arizona Lehigh

香港中大

筑波大学 Oxford(UK)U Washington UC Irvine Tulane Penn State LSE(UK)

Georgetown Notre Dame

注: 本表基于U.S.News and World Report 2006的排名,再依作者的了解加以调整。U.S.News and World Report 的排名偏重本科教育的角度。本表的微调多考虑了些研究成果的因素。表上顶级与一流大学,作者大多亲身访问过,每一家学校都有相识,在其中一半学校作者做过学术报告。台湾的台大,大陆的北大、清华、与浙大,被分到三流,是让人非常气愤与不服的。台大、北大、清华、浙大的学生素质绝对的超过我任教的杜兰大学。台大、北大、清华、浙大的老师的『脑素质』也不逊于杜兰大学的老师。为什么杜兰可以在一流大学中吊个尾巴,而我们的北大、清华被列入三流呢?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杜兰是美国的私立大学,北大、清华、浙大是中国的国立大学。环境与体制,决定了学术机器的生产效率,原料的品质(老师、学生的天生素质)当然也会影响成品的质量(学术成果),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这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二流大学,应该是SUNY/Buffalo, Rutgers, Florida, Kansas, 与香港科大这一类的大学。这些大学由于资源、地缘、历史因素,没法子与一流大学较短长。表上的一流与二流大学的运作、目标、渴望,基本是一样的。它们只有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差别。顶级大学的年轻副教授通常是一流大学争聘讲座教授的目标,一流大学的少壮副教授通常是二流大学争聘讲座教授的目标。三流大学与二流大学之间的交流就要少多了。北大与清华已经有点二流大学的架势,就是因为,它们已经有点能力在一流大学的少壮精英头上动脑筋了,例如清华用了五年的时间操作,礼聘钱颖一从Berkeley回清华,浙大才刚刚有这个概念呢!

在顶级大学,谈文章的篇数,是粗俗的行为,被大家取笑、不耻。在那种学校,著作等身、大气蓬勃是理所当然,有什么好吹的?在一流大学,学者是梦昧以求『这辈子』能有『

一、两篇』 传世之作。但是这个梦是深藏心底,不能说的,说出来就下流了。在二流大学,是公开的说:『想当教授,就得有

一、两个全垒打』。意思就是,想当教授,非得在顶尖杂志,发表

一、两篇论文不可。如果像杨卫说的,每年要发

一、两篇,就成了『牛饮』,只有三流学校的牛才这么公开的鬼叫。二流学校公开招聘讲座教授的时候,基本上看的是品质,不是数量。可是在内部提升的时候,基本上看的是数量,不是品质。人家已经都做牛做马怎么多年了,没有功劳有苦劳,咱二流大学资源有限,那能养得起这么多神仙?只要你还努力听话,时间到了,苦够了,也就当上了教授了。

看一个学校的教师管理机制,就能看出这家学校的定位。在顶级大学,教授几乎人人有个讲座(endowed chair),这些老爷都是千辛万苦从对手那里挖过来的。助理教授几乎没有一个能升上去,极少数能升上去的,老早就有对手在挖墙角,又得千辛万苦的挽留,年纪轻轻,就得给他个讲座教授。校长的任务不是『管』这些人,而是哄着他们,赔着笑脸,防着他们与别人谈恋爱。校长更重要的任务,是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知道各专业领域的动向,聘请到领导未来20年学术方向的大师。校长对大师那敢说个『管』字,磕头都还来不及呢!那怎么『管』这些老爷呢?出个假货怎么办?别担心,这些人好管极了。只要你的学校有足够的大师,顶级大学当然是大师如云,他们互相把对方管得贼紧。老子好不容易混到这个江湖名声,才能如此吃香喝辣,我们中间如果出了一个假货,别人对我们的本事产生怀疑,我的数十年修行,岂不被糟蹋了?在顶级大学里,每周定期的研讨会就是擂台,那些大师们,在擂台上杀得你死我活。

当然,如果一个顶级大学,请了个无能校长,一口气找了一群假大师,这个大学就马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这个顶级大学就垮了。这就是为什么,顶级大学都在美国,又都是私立大学。因为只有美国的顶级私立大学才能发展出一个极精细的大师互相监管的『教授治校』的机制。美国的普林斯顿、哈佛、耶鲁用了三百年的时间,用世界最优渥的资源,运用市场机能,慢慢把美国的学术巨厦的上梁弄正了弄直了,美国的一流大学像伯克莱、康奈尔才能放心的让教授来管自己,管学校,甚至管校长。美国的三流大学基本上是官本位,跟咱中国一模一样。李远哲这个学化学的书呆子,居然在台湾倡导『教授治校』,把台湾的大学变成政治角力场,乌烟瘴气!三流公立大学如果教授治校,全校教授一定『挖社会主义墙角』。没有大师级的学术地位,就没有了赔不起的面子。教授跟装配工都是人,没有了赔不起的面子,就可以不要脸,一旦没有人管,就一定不要脸。三流大学用SCI 数量管教授,就是防止教授不要脸,在我们管理学,这叫做防止『道德危险』(Moral Hazard)。

顶级大学与一流大学所耗用的资源是惊人的,在外人看来是极度的浪费与没有效率的。师资是名校的命脉,这个『浪费』与『低效』,在师资的培育上面最为显著。我用杜兰大学商学院做例子。杜兰商学院在过去十年,起码进了50个刚拿博士的年轻教师,每位教师的年薪,用2006的价码,是15万到20万美元,每个年轻教师可以待六年,不升就走人。这十年的投资保守的估计是15万乘6乘50,总共四千五百万美元。只有四位升上副教授。其他的都为二、三流大学做贡献了。我们的教授,基本上都是从外边挖角进来的,也就是说,顶级大学与其他的一流大学,用了更多的价钱为杜兰做了贡献。以顶级与一流大学合起来的五十家学校做群体单位,百分之九十的师资培育投资是为了二流大学做了贡献了。绝大部分的三流大学玩不起这个游戏,也就根本不玩了。从一流大学流落到三流大学的人,基本上都放弃了『研究』,反而,一直在三流圈子的学者,有些会兴味怡然地玩着三流大学的数字游戏。有人会说,这些百分之九十的年轻教授,会为顶级与一流大学发表大量的文章,所以值这么多钱。哈!你就错了。杜兰的这50个人,在十年内,发表了大约50篇文章,其中三分之一是那升等的那四个人发的。其他46个人,几乎没有任何具体成果。用浙大、清华的数字管理概念来看,起码四千万美元是打了水漂了。在美国,百分之九十五的博士毕业生,这一辈子,不会在顶尖杂志发表文章。顶尖杂志的百分之九十的文章,是百分之一的学者写的。在杜兰商学院,学术成果主要是五个讲座教授(师资队伍的5%)做的。

那么,我们不干脆就让这五个学者专做学问,何必花这么多钱,让这么多人陪着玩?这就是学术环境的成本,没有这么多人日以继夜的干,就没有一流的研究环境;没有九死一生,就没有英雄好汉。后面我会分析,什么叫一流的研究环境。

话说回来,中国可能穷些,中国的市场机制可能差些,中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可能落后些。但是浙大、清华的许多教授的天生素质可一点也不比什么普林斯顿的那些书呆子差。凭什么人家可以教授治校,被校长哄着、伺候着,而我们清华、北大的念书人就得拍校长马屁、看书记脸色?我们也要教授治校,我们也要大师如云。好!有志气!那么,我们得先从三流大学转变成二流大学。下面我就分析如何把北大、浙大、清华转化成二流大学。怎么样才能办成二流大学

我前面说过,顶级、一流、二流大学基本上没有本质的不同,差别在由于历史、资源、及地缘的关系[1]。他们优秀的程度不同,他们的办校宗旨、监管体制、评核方式基本是一样的。这些学校实质上是教授当家。二流以上的大学是一群学者的合伙组织(partnership)。而三流大学比较像工厂,教授只是拿薪水的『笔耕者』及『口力工人』。二流大学已经到了民主体制,而三流大学是农业社会的君主专制。

从三流到二流要比从二流到一流难得多。从二流到一流,甚至从一流到顶级,只要有资源肯拼命,就有可能做到。而从三流到二流是本质的改变、是思想的改变、是文化的改变、是价值观的改变。用经济发展来做比喻。从二流大学到一流大学就如同已经是工业社会的亚洲四小龙想赶上英国与意大利。香港与新加坡用了三十年,到了上世纪末已经做到了。从三流大学到二流大学,就如同满清的传统农业社会进入共和国的工业社会,打打杀杀一百五十年,到了1990年才算结束,经过了非常痛苦、血腥、漫长的转型过程。这转型的痛苦是由于价值观的改变与社会结构性的改变,影响了现有在位人的利益,让他们的人力资本,一夜间荡然无存。从二流到一流大学,是按同一个制度体系力争上游,而从三流大学到二流大学是否定了现有的制度体系。由于新的制度体系否定了现有的制度体系,反抗、破坏、挣扎就大得多。

在三流大学的体系里,文章数、学生数、头衔、行政职位是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也是物质报酬分配的依据。在全是三流大学的官本位国度里,没有也不需要开放性的学术市场。在三流大学的体制下,要累积文章、学生、头衔、职位这些人力资源可不容易。首先做学生的时候就得选一个大牌做导师,当徒弟的,沏茶倒水、上街跑腿,样样周到。毕业后弄头衔、抢职位,又得卑躬屈膝、心狠手辣,一样不少。带着一批弟子打天下,要远交近攻,合纵连横,交了不少朋友,结了不少世仇。在数字挂帅的体制里,比的不是真知卓见,而是组织能力,政治手腕。一旦改变学术体制,原来的学术领袖,就像满清遗老,痛哭流涕、顿失依靠。反抗的意念,这么会没有呢?

在三流大学体系里,博导可以任命,文章数可以计算,虽然不理想,但可执行性高,虽然大家做点没用的研究混饭吃,倒也有些次序,每个大学各混各的,相安无事。到了二流大学体系里,大师不是校长任命就行了,得有真知卓学,没有一个市场机能做信息处理与汇总的工具,谁又知道那个是真大师,那个是假大师?如果假大师的人数,超过一定的临界点,就会劣币驱逐良币,结果比三流大学体系还糟糕。三流大学的博导是绵羊,校长吼一吼,就乖乖低头吃草。二流大学的假大师,是披着珍贵貂皮的野狼,可以把校长都吃了。哈佛教授参议会才刚赶走一位做过财政部长、要改革哈佛教授懒散教学态度的年轻校长。谁对谁错,我说不清楚,人家哈佛有足够的真大师坐镇,如果那些假大师搞得过分,校长是冤枉的,真大师就都跑到普林斯顿或斯坦福去了。如果没有什么讲座教授因此离职,这个校长大概走得不太冤枉。这就是市场机制。中国有吗?这里有个小注脚。这个校长要整顿的对象,就是一个讲座教授,他一气之下,拉了一批同事投奔普林斯顿去也。这位讲座教授是真大师、假大师,我不知道,隔行隔重山。但是,普林斯顿接受了这一批人马,哈佛校长因此去职,是非曲直,就有了公论,这就是市场机制。

办二流大学只是清华、浙大进入世界名校的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要成为世界顶级大学。真正的教育家是办教育,而不是争排名,就如同真正的学者应该是好奇与探索,而不是算文章数量。争排名、做文章的毛手毛脚,我知道些,我也做过些。我一生的志向与绝大部分的精力还是做个真学者好老师。做为一个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我是不相信绝对道德观的,我认为道德是成本效益盘算下的产物,是社会制度的衍生品。做为一个理性的社会科学家,我要贡献的是如何透过理性的分析,设计一套制度机能,让人们自然地依自利的动机,做到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因此,我对清华及浙大的建议,不是怎么玩些手法,把排名弄上去,而是以社会精英的心态,怎么为中国打造一个优良的学术与教育环境。在我前面的分析中,我已经清晰的指出,中国如果想要有个优良的学术与教育环境,就得有世界顶级的大学,这两三个顶级大学,会带动几十个一流大学,这几十个一流大学,会带动上百个二流大学。这些顶级、一流、与二流大学是中国的知识泉源,会发展出千千万万的科技应用,会培育出无数个领袖、学者、与教育家。我任教的浙大与清华,应该有舍我其谁的抱负。

在我的举例与分析中,大家可能已经感觉到,创建顶级大学最重要的一环,是以学术大师为核心的市场淘汰、监控、与定价机制。顶级大学绝对不是一个官本位的农业社会能产生的。没有一个官,甚至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识别学术大师,但是市场能。市场的识别能力超过任何的专家,市场的淘汰、监控、与定价机制是融合了市场所有专家的智慧。中国以致亚洲都没有一个开放型的学术市场,在清华讲的是『三清』,东京大学谈的是『三东』。三清也者,本科、研究生、教授职位都出身清华也。看清华出身的清华教授谈起三清的那副得意像,真恨不得指着他们的鼻子说:『你这三流古井里的青蛙』。我自己也有『三台』病。四十岁以前,我的梦就是回母校台湾大学教书。整个亚洲的学术精英都染了严重的科举病毒。如果一个大师是在十八岁那场考试决定的,这个大师百分之百是假的。没有真大师,就没有二流大学,就别提顶级大学了。没有开放的市场,就不可能有真大师。货真价实的学术大师是在残酷公平的市场上,百炼成钢的结果。清华、浙大、东大、台大只是个三流大学,真正的症结就在这里。因此要想成为一个二流大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师队伍不能有近亲繁殖。所有博士毕业生都要进入公开市场,不能留校。

大海养大鱼,小沟养泥鳅。学术界的大牛,集中在美国这个学术大草原,也就理所当然了。最大、最公平的市场杀出来的大师,应该是最厉害的。不只我们『落后』的亚洲得服气,近年来,连在『先进』的欧洲的大师都有浓浓的美国牛排味。清华、浙大要玩二流大学的游戏,就得进入北美学术大草原。各位看到吗?在表一,一个只有三千万人口的农业国家加拿大,居然有两家大学被列入一流大学,就是因为地缘优势:它们位于北美洲英语语系的学术大草原。如果把杜兰大学、南加大往南搬五百里,进了墨西哥,杜兰、南加大就什么流都不是,这就是地缘优势。

在中国生根的浙大与清华,地缘优势就别想了。没有地缘优势,也能成为二流大学,人家香港科大不是就做成了吗?香港科大还一度有一流大学的恢弘气势咧!出大师的学术市场不是要大要公平吗?中国市场虽然不公平,谁能说不够大呢?只要我们能借用美国市场体制让中国市场做到透明与公平,三十年后,世界学术中心在那里,谁都说不准呢!

如果为了进入这个北美洲英语语系学术大草原,要清华、浙大搬家是做不到的,但是参与英语语系的学术市场的必要条件,非满足不可。我是社会科学研究者,用英文谈中国的社会制度问题,真是***憋气!深深的伤害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心情平复后想想,咱们的汉文不就是中原西陲的秦戎话吗?中原周天子的话怎么说,现在谁也弄不清楚了。自然科学是不太受语言能力影响的,进入美洲英语语系学术大草原,对人文社会学科来说,要难得多。这是进入市场的必要交易成本。我知道,北大、清华的经济、管理科系已经在做了,香港科大的建校原则就是世界(其实就是美国)标准。我最近接到复旦大学要求我协助拟订世界顶尖期刊的排名,看来复旦也想杀进北美洲英语语系学术大草原了。

有效的市场机能一定要有优生劣败的竞争淘汰机制。美国二流大学以上,都有严格的淘汰机制,就是长聘(tenure)制度。顶级大学的长聘制度可以说是冷酷无情、惨不忍睹。连挂一流车尾的杜兰大学都是九死一生。长聘制度原来是保障教授的言论自由的,经过两百年的演变,成为美国学术最重要的『净化剂』。长聘制度是让最有前途的年轻学者,列入长聘教授的候选人,称为长聘岗(tenure track), 成为严格考核与培养的对象。这个考核期,在顶级大学是九年,通过了就是正教授,而且很快的就是讲座教授。在一流与二流大学,通常是六年,通过后就是长聘副教授。顶级大学与一流大学的重要不同点之一,就是长聘制度的严格程度。顶级大学的斯坦福的考核期是九年,而它隔壁一流的伯克莱是六年。

顶级大学经过九年的严酷考核,不被打死,就成了大师。在顶级大学里,副教授这个职位是短暂的过渡。在较好的一流(表一里的一流A)大学中,大部分的长聘教授,都能升等,可是在一流大学里资源比较不足的学校(一流B),就越来越多的终生副教授。因为在一流大学里,升等的标准是看对手想不想挖你。没有人来挖角,你就好好的等着,一辈子都别想升成正教授。好的一流大学挖角的能力强,被挖的或然率高,流通机制好,就没有存货。次一点的一流大学,挖角能力弱,被挖的或然率低,存货就多。到了二流大学,实在没有资源玩这个游戏,但是还想成为一个学术净土,在给长聘时是按照一流的标准打了点折扣,到教授升等的时刻,有些就只看苦劳不看功劳了。北大、清华、台大都没有采用这长聘制,所以就该列入三流大学之林。香港三大,尤其是科大,对长聘制,已经很认真执行十年以上了。这个长聘制为『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提供了丰富的供给与需求。有人称这个市场为『旧货市场(used market)』。旧货市场的买家,不都是穷人(较次的学校),豪门大户也热衷得很。因为真正的学术大师就像好酒,越陈越香。学术大师是二级市场的常客。在一流大学最常说的话题,在顶尖大学几乎唯一的话题,就是某某人有了什么成果,是怎么来的,又有那家学校挖他了。这个丰富的二级市场,也为长聘制添加了新的功能:淘汰、筛选、信息、激励。对于一个极难客观评价的学术来说,长聘制的这些功能太重要了。没有长聘制、没有丰富的二级市场,就不可能有鲜活热闹、蓬勃兴旺的学术。由于中国没有长聘制,没有开放型的学者二级市场,中国就没有二流大学,更不必谈顶级大学了。清华就是请十个杨振宁来也没有用,请来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只是花钱买了个符号,培养了一个诺贝尔奖研究成果,才是顶级的大学。西南联大的吴大猷可以用杨振宁为例说他自己的学术成果,清华大学的王大中是没有资格这样说的。你知道吗?像杜兰这样的学校,是很少给诺贝尔奖得主荣誉博士的。我现在就是杜兰的荣誉博士遴选委员,我们要授予荣誉博士的,是有可能得到诺贝尔奖的人。锦上添花是三流人做的事。

在二流以上的大学里,重要行政职位,尤其是校长,都是全世界公开遴选的。权与钱是腐化的根源。一流大学有权有钱的学术单位,像商学院院长,基本上是从外引进的。一流大学的学术科系,每隔十来年就会从外面挖进一个系主任。外来的新主管有独立性,他不欠人情,没有瓜葛。他也有客观性,他可以冷静的分析这个单位的历史留存问题,他的做为与决策不会马上引发关联性的猜忌。他有开创性,把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引入。我有个亲身的好例子。EMBA 教学是芝加哥大学首先推出的,并不太成功。后来给西北大学摸出了门窍,杜兰大学就挖了西北大学主管EMBA的副院长来当院长,做了两年,就出了成果,哥伦比亚大学又从杜兰手上把他抢了过去。EMBA 就是这么样在美国遍地开了花,也影响了世界。

从我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浙大、清华如果关着门自己搞,是搞不成二流大学的。二流大学的建设要靠市场机制,因此想要摆脱三流大学的困局,就得拉了一群背景相同、资源相似、有志向前冲的学校一起干,组建一个即竞争又合作的学术市场。我们应该结合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里的顶尖大学成立像美国常春藤的学术联盟。与中国教育部共同推动,逐渐的将中国最有历史、最有潜力的大学的监管从教育部移转到校产基金会、校董会、顾问委员会的手里,将学术专业的监管移转到公开的学术市场。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导师邓小平,有个真知灼见:『摸着石子过河』。市场不是一天造成的。市场的优化过程,纯粹是经验的累积,结集所有参与者的经验与智慧,不断的改进与摸索前进,最后胜出的机制,不是任何一个设计师能单独推导出来的。认识市场机能在学术监管与激励的重要,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一步,极不容易跨出,能跨出这一步,而不跌个四脚朝天,后面的路就会逐渐好走。

『摸着石子过河』的真髓是从一小步做起。张维迎这个小红卫兵,在北大搞的学术文化大革命,立意是好的,大方向也对,可是他可能患了他出国前上班的赵老板同样的错误:打击面广了些,步子快了些,调子高了些,手法硬了些。能让人家小老美,日以继夜、不眠不休、老老实实的干真学问的动力,不是校长室的一纸公文,也不是某某大师的大声吆喝,而是那些小老美俗不可耐的经济动机与市场压力。要在世界顶尖杂志发表文章,也不是随便说说就有的。学术这东西,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北大有这么多学者没有受过应有的研究方法、语言表达、思维方式的训练,硬是打鸭子上架,只有官逼民反。说到官逼民反,我在香港科大就患过同样的错误。三流大学的问题就在官本位的学术政策,做学术改革的也是用一纸官书,是很难成功的。

我觉得,学术改革,应该用利导而不是势逼,用市场机能,而不是用官方政策。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找最容易突破的新成长点。对原有的教师与学术单位做增量改革。譬如说,把教科书教好要比做前缘研究容易得多,北大许多老师可能无法用英文发表惊世之作,用英文念教科书的本事总有吧!因此计算成果的时候,把文章数的比重压低,把文章质的比重加高,教好书的比重大于劣质文章数的比重,升等评核的时候,多邀请些香港与美国的华人教授参与,采用竞争上岗,竞争加薪。这些都是无法立竿见影的工作,学术本来就不是方便面。自古以来,成功的改革本来就是文火煮青蛙。有点良心与眼光的人都能看到张维迎对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贡献,及对整个北大学术改革的贡献。但想要人人讲好话就难了,不被乱石砸死,都算你张维迎走运的了。

案例:香港科大是怎么沦落成为二流大学的?

香港科大的成立,在亚洲学术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香港科大是亚洲第一个按世界一流大学的体制与框架搭建的大学,找到了真正有当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背景、见识、能力、与经验的吴家玮,到香港来负责这个划时代的任务。其实,应该说是吴家玮找到了香港来实现他的理想,而不是香港人找到吴家玮去实现香港人的梦想。我不认为,当时在大中华地区(大陆、台湾、香港、及新加坡),有任何一个官员或社会领袖真正懂得一流大学是什么回事。我要称赞香港的社会领袖,只有见多识广的香港精英才听得懂吴家玮说什么。大中华地区的所有自命为研究型大学的校长或准校长,都应该在桌上放一本香港科大教职员手册,没事的时候,看看,悟一悟这些手册条文后面的含义在那里?

我大声疾呼,建议我现在的老板,清华的顾秉林与浙大的杨卫,请吴家玮做你们的顾问。你们有吴家玮的聪慧,但你们没有他的阅历。学问的领悟是要在一流的环境中长期的熏陶,才慢慢深入骨髓。顾秉林与杨卫在社会科学上没有被长期熏陶的机会。社会科学里的市场机能跟自然科学里的物理机能不一样。物理机能的道理能在书本说清楚九成以上,市场机能得靠从经验、观察、与失败中去领会。只有在市场玩过,才知道市场规律。办一流大学的道理是社会科学,不是自然可学。本文开场中,引用杨卫校长的那番话,是在五年前,没有一个中国大陆的校长能说得出如此精确的。这是因为杨卫有在美国一流大学受过完整博士训练的经历,在做学生时,耳濡目染,听老师、同学点评英雄豪杰。吴家玮在UC San Diego 当过常务副校长(Provost),他的经验与智慧是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可贵资源。

现在把话头转回香港科大。在1991年,当我接受科大的邀请去香港看看的时候,科大寄来一些资料讨论科大的愿景及方案,其与众不同,就深深的吸引我。我与吴家玮深谈了几次,他的风度、气势、仪表、思想,与我见过的一流大学校长相比,犹胜一筹。他对科大的构想是许多美国一流大学校长的梦想,由于历史因素而只能是梦想。1991年到位的第一批教授,就是梦幻团队,同时拥有这一批学者,是许多一流大学无法企及的目标。在海滩之旁、峭壁之上的校园,吃定了书呆子的那颗清风皎月、美酒诗书的浪漫心怀。这个校园能让耶鲁大学校长嫉妒得高血压,更别提在可怕的哈林区之旁的哥伦比亚大学了。吴家玮带着科大的校园规划与建校大纲,到美国的顶级与一流大学转了一圈,立刻造成极大的轰动。我想,所有的华人,尤其是香港人,要为香港科大感觉骄傲与兴奋。香港政府应该把科大做为重要的战略布局,发展成整个亚洲的学术中心。

哈!我错了,大错特错。我刚到科大不久,有一次跟的士司机在车上聊起科大,他用非常愤怒的语气,大骂科大。说科大校长贪污,在家里盖了大游泳池,又说科大浪费人民血汗钱。我当时极为震惊,渐渐的,我发现香港的新闻媒体,几乎不报道科大,就是报道,也是批评多,赞誉少。在香港各角落,几乎闻不到一丝以科大为荣的气息。我们这一群很把自己当回事,在世界上也有些人把我们当回事的书呆子,在香港平民的眼中,啥都不是,就是一群糟蹋粮食的饭桶。的士司机不了解科大,也就罢了,他们没有念多少书嘛,那晓得哈佛与**的差别?大学生该了解我们这些国际知名学者的来头吧?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还不争先恐后的报考科大?哈!我又错了,大错特错。我在科大的时候,以师资的真本事来排名,科大远远的第一,中大第二,港大遥遥第三。由于香港的高速经济发展,越新的学校师资越好。港大最老,师资当然最差,当时有些港大的教授,可能还做不了科大的研究生。在香港待一阵子后,我对香港的高校招生有些了解,才惊奇的发现,科大是香港学生的第三志愿,甚至是第四志愿。要命!连香港的知识分子,也没有把我们这些很把自己当回事的书呆子当一回事。有些教授,包括我在内,就建议说,我们有这么好的师资,我们应该向全世界招生,尤其向中国大陆招生,为祖国服务。我还兴冲冲的,在台湾、新加坡、大陆为科大扩充影响力,号召当地最好的学生考科大,也还真有些学生雀雀欲试。很快的,我们发现,港台新陆都是官本位,根本没有市场机制,跨地域招生得通过四地教育部门协调,这一协调,要到那个猴年马月?

逐渐的,有些老师又飞向海角天涯,留在香港的老师,有些被其他学校慢慢的挖了墙角。逐渐的,在世界学术市场上,科大不再是亚洲唯一的亮点,不再英气勃勃。在1991年,世界顶级学者们眼中的亚洲唯一的一流大学,香港科大,到了1999年,就这么沦落成了二流大学。在香港百姓的眼中,还是香港地区的二等大学!

香港科大的案例,为我的理论提供了实证结果,也为浙大与清华发展学术,进入世界二流大学提供一些启发。一流大学要有资源、历史、及地缘条件。科大在1991年,满足了资源的条件,而且满足了最难的资源条件:学校领导人与学术领导人。吴家玮与他请来的创校教授,对一流大学操作与学术市场的深刻了解,是到现在还没有亚洲另外一个大学可以比拟。可是科大的创立,也有基因病原(genetic disease)。其中之最,就因为它是个公立大学。公立大学就得跟没有专业知识的官员、议员打交道。这些官员、议员是学校的衣食父母,态度高傲蛮横(香港要比台湾、大陆好多了),而一流学校的操作是很难用客观的短期指标来衡量的,科大与这些官员、议员打交道,根本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还有,官员与议员有他们自己的烦恼与忧愁,他们可不会像我们这些书呆子,为办一流大学而拼命。香港科大从零做起,没有历史,就没有历史包袱;但没有历史,也就没有群众基础。我起初有点纳闷,香港的官员、议员、学者、新闻记者,应该有不少人,是多少知道吴家玮干了件多不容易的事,为什么,就没有人出来说句公道话?后来想想,他们能说什么呢?前面分析过,一流大学与三流大学是模式改变(paradigm shift), 一流大学的思维基本是否定三流大学的体系的。这些官员、议员、学者、新闻记者都是港大、中大的毕业生,难道要他们称赞这些外籍兵团,否定自己?这就如同小海龟孙文,到了北京跟大官僚李鸿章谈变法,是李鸿章听不懂?还是李鸿章没有傻到自残? 科大的地缘位置,也注定让它难以保住一流的架势。可以说,科大是一国两制的受害者。香港只有六百五十万人,做为一个香港的公立学校又不能在大陆公开招生,学生市场就只限于香港的弹丸之地。各位看看表一列出的一流大学,那个不是全球招生的?香港科大是用国际一流的师资去教香港二流的学生,不只是资源浪费,师生都辛苦难过。最近一阵子,香港在谈教育资源整合,香港科大这个名字都有可能成为历史名词。没有历史、没有群众基础,就没有足够的选票来保护这个招牌。

香港科大曾经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梦幻资源:一个有眼光、有魅力、有本事的校长,一群著作等身,国际知名的教授,一个青山绿水、优雅宜人的校园。但是科大没有历史、没有地缘优势。更重要的是科大是家公立大学,陷身于扯不清的政治泥沼。科大在短暂的辉煌后,回归成香港高等教育的一个平民:一个世界级的二流大学。

我曾在慵懒的周末清晨,躺在清华园九公寓的床上,望着窗外遐想,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没有**,1991 的中国应该已经到了贞观之治,即将要回归的香港,决定送祖国一个礼物:十亿美金,一个吴家玮,一群在世界擂台成长了三十年的华人学术精英。邓小平大笔一挥,这笔资金与这群书呆子,进驻清华园,从零做起,打造一个顶级的,自我监管的私立大学。这一来,资源、历史、地缘优势不都有了吗?今天的清华,又何至于在三流大学中挣扎?可能今天的清华已经是鄙夷哈佛,无视耶鲁的世界顶级大学。所有世界新科博士的皎皎者,论文一旦被导师首肯,马上就寄到清华,梦想着北京打来的邀请电话。大唐盛世啊!衣冠长安啊!你在何方?

如果我们以搭建香港科大品牌来评价吴家玮,吴校长并没有取得巨大成功,我给他一个『良』(西方的B)。如果我们以搭建学术平台来评价吴家玮,他的成功是划时代的。他并没有把香港科大办成一流,但是他把香港的七家大学办成二流。他的影响,还到了新加坡与大陆(台湾是个相对封闭的市场)。我前面分析过,从三流大学进入二流大学,是思想的改变,是质的跳跃。一旦进入二流大学的层次,进入一流大学就是只是资源与决心的问题了。在香港科大创建之前,亚洲的所有大学,都是封闭式教学型的大学。别说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别提参与北美学术市场,在同一个城市内都老死不相往来。在1990年以前,亚洲最西化、最进步的新加坡大学与香港大学的老师都只是些英国的与澳大利亚的学士与硕士。这些地区的学术领导人还公开的说澳大利亚的硕士训练都要比美国博士好得多。台湾的学者都是本校子弟,许多是从助教按年资爬上来的。在世界顶级的学术会议是看不到亚洲大学来的学者的。别说来打擂台了,连观众席里,都找不到。近年来,亚洲学术风气的蓬勃发展,香港的三大,甚至七大,都进入了二流大学之林。这些与香港科大的创建,引起了欧美学术领袖的重视与另眼相看,逼着亚洲的学术当家人打开大门是有密切关系的。结语

我对中国与大中华地区的经济与学术发展是非常乐观的,有些人甚至说我是盲目的乐观。逐渐的,我发现,就是乐观的我,也都低估了中国与大中华地区进步的速度。

一个一流大学的内部条件是『资源、历史、地缘』,外部条件是『开放、透明、竞争的学术市场』。浙大与清华起码有了历史与地缘的优势。中国之大,没有人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垄断市场或阻止市场的发展脚步。这个庞大的市场,会养出大鱼,浙大与清华都有可能是条大鱼。我认为,浙大与清华都没有理由毛躁,急吼吼的要长大。长大是必然,长得好,就不是定然。学术如同好酒,资源、历史、地缘有了,外部环境对了,剩下的就是耐心的等待。当今之急,是寻找资源与妥善运用资源。同时耐心的、逐渐的改变外部环境。

一流大学之间的竞争是君子之争,合作是道义的和作。研究型大学的师生是在学校与学校之间不断的流动的。这些流动切断了个人的私心,增加了信息,辅佐了判断,加强了监控。进入一流大学最难的一步,是从封闭性的三流大学跨出来。改革与利益重分配是孪生兄弟。在改革中,现有的当家人、在位者是输家。吴家玮并没有把香港科大办成一流,但是在新生的香港科大没有输家,个个是一流大学的支持者,甚至是狂热的信徒。科大的成功站住脚跟,有了成果,让香港其他六家大学能兵不血刃的进入二流大学。一个成功的改革,压力要来自外,不能来自上(会官逼民反),更不可能来自下(那就是造反,更是天下大乱)。浙大的成功蜕变要靠来自清华的压力,清华的成功蜕变要靠来自浙大的压力。公开的、透明的、全球性的市场竞争是必要的压力机能。参考文献

Avery, C., M.Glickman, C.Hoxby, and A.Metrick, 2004, A revealed preference ranking of U.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BER Working Paper.Manski, C.F.and D.A.Wise, 1983, College Choice in America.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Spence, M.1974, Education as a signal, Chapter in Market Signaling.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U.S.News and World Reports, 2006, College Ranking.[1]关于历史于地缘对大学地位的影响,曾担任哈佛大学校长四十年之久的查理斯·艾略特说:“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必须是发源于本土的种子,而不能在枝繁叶茂、发育成熟之际,从英格兰或德国移植而来。它不同于棉纺厂,运营六个月就可以满足一种迫切需要。一所大学不是靠多在报纸发表一些社论,大量发布广告,或多拍几封电报就能建立起来的。”

下载浅谈“三流”教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三流”教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流乡曹墩幼儿园财产管理制度

    三流乡曹墩幼儿园财产管理制度 一、财产管理原则 1、园内的财产物品是完成保教计划的物质条件,要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作用。 2、采用分级管理办法,财务保管员负责管理全园财......

    一个三流学校本科生求职经历和感悟范文

    首先想说我对写记叙文不是很拿手,所以,还请大家包容。如果大家看了觉得写的挺实在,那么请支持一下。在这里想号召跟我一样找到工作的,能够站出来,分享一下经验。因为快毕业了,像我......

    农村建设三流物流体系 解决配送问题

    农村建设三流物流体系 解决配送问题 更新时间:2011-12-26 10:47 来源:西部网 浏览:114 次为探索解决农村物流成本高、物流滞后等问题,从09年7月开始,我省在大荔县进行了县、镇、......

    浅谈普通三流院校与职业技能院校的区别

    浅谈普通三流院校与职业技能院校的区别 每年高考之后,很多考生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上大学,盲目报读了普通三流院校,根本没考虑大学三年内能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二三流市场解析[样例5]

    对于童装经营者来说,大城市的二三流商场进入门槛比较低,只要承担柜台租金、商品质量有保证及抽取部分利润,有的商场无需签约,就能轻而易举地进入。 像这样的点我们可以拓展,主要......

    2012年三流乡中心学校安全工作总结

    2012年三流乡中心学校安全工作总结 学校安全工作是事关师生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的头等大事。我校以确保校园安全为目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的原则,从......

    做好中小企业授信如何看三品三表和三流

    做好中小企业授信如何看三品三表和三流 做好中小企业授信如何看三品三表和三流对中小企业,我们在看报表的基础上,还要关注企业的“三品”、“三表”和“三流”,三品:即人品、产......

    三流乡曹墩幼儿园考勤制度[共五篇]

    三流乡曹墩幼儿园考勤制度 一、出勤和考勤 (1)幼儿园实行全员坐班制,按规定的时间上下班。 (2)所有工作人员凡按时上下班,工作期间不擅离职守,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岗位任务,均为出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