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文化建设及施工企业的对策
浅谈安全文化建设及施工企业的对策
摘自《大元人》月报
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已经风靡全球的今天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要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在组织上建立起完整的生产安全保障体系,还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以此形成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施工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要全”。因此,加快推进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全文化的涵义及功能
(一)安全文化的涵义
安全文化是施工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安全理念、管理法则、行为规范的总和。安全文化的建议过程,就是在正确分析工程的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安全所存在的特点和风险,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行为,提升安全知识技能、促进安全生产的过程。它随条件、环境的发展不断更新。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刚性制度的柔性管理,是首要的安全生产保障要素,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常常看见诸如“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文化”、“学习安全文化”等字样,这些实际上将安全文化看作一种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知识和能力等的综合体。建设安全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是
企业获得信誉和效益的法宝。优秀的安全文化是保障安全生产、保护员工生命安全与健康、提高员工安全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最根本途径。
(二)安全文化功能
1、教育功能。
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根据安全工作的客观实际与自身要求而进行设计的一种文化,它符合施工企业的思想、文化、经济等基础条件,适合施工企业的地域、时域的需求;它传递着施工企业关于安全的目标、方针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宣传了安全管理的成效,既具有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具有教育性,以促进全体成同产生心理的制约力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2、认识功能。
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把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结合,使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使之更直观具体、更生动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与工作,让相对较为抽象的理论更易为施工企业全体成员所认识、所理解和接受。
3、导向功能。
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以其内容的针对性、表达方式的渗透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和作用效果的持久性形成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环境与氛围,使全体成员耳濡目染,起着直接的与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影响每个成员的思想品德、工作观念的正确形成,无形的约束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管理技术的灵魂科学,它发挥文化的功能来进行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阶段。从管理科学的角度而言,安全文化注重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来实现管理目标。但是,现如今很多施工企业管理者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理解并不全面:仍然停留在作表面文章,认
为写几条标语,搞几项活动,就算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是软指标,应由党群部门来搞等。这些认识有碍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展开,从而使施工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一)行业性质需要。
(二)人员素质需要。
施工企业由于准入门槛低,人员队伍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一线作业人员大都安全意识淡薄既不懂施工技术、工艺,又缺乏必要的施工安全知识。安全管理队伍多为半道出家,而非科班出身。有的即使是科班出身,但又缺乏安全管理和技术操作的实战经验,综合素质较差。尽管获取了上岗资格证书,但由于受项目工期等因素限制,培训时间短,系统学习不足。
(三)制度执行需要。
目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已比较齐全,就国家安监总局制订的安全管理制度就有15项,各施工企业制定的安全制度更是完善具体。但由于各级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施工大干时间紧张等因素,导致一些规章制度的执行贯彻流于形式,而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项目管理还存在涉及到用工体制、队伍难管、队伍难带等深层次问题,这也是导致项目安全生产的意图和主张执行大打折扣的原因。目前这种势头有继续蔓延发展的趋向。
(四)设施投入需要。
干好一项工程,投入硬件设施是前提。目前工程项目普遍存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适应不了安全生产的需要等情况。抓产出比,成本控制等,致使项目领导一时忽视了加强对安全设施的投入。有些先进设备尽管投入了,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士的管理有维护,而未能发其应有的作用。
三、施工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增强观念意识,提供思想保证。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了安全意识,才会有安全行为,才能促进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的意识问题。意识的形成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场初期,项目管理者在掌握全局的基础上确立的安全生产总体目标计划,要通过宣传教育,在全员中形成一种安全观念。并在逐级向下分解的过程中,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的发挥,从思想上保证安全文化建设。一是教育要从情感出发,充满人情味。要用正向引导、情绪疏导的方法激发职工内在的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增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要设身处地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帮助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二是教育要从实际发出,对症下药。针对管理者、组织者、操作者等不同人员的不同需要、不同工种的不同需要,不同工序的不同需要,开展经常性、针对性专题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分层次分类别教育。要根据工程特点及注意事项及时开展教育,每道分项施工必须坚持做到安全教育在前,施工在后。三要营造和谐教育环境。和谐团结的项目氛围有助于员工安全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教育顺利开展。项目部要从项目“三工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构建和谐项目部。同时要善于用简洁、直观、形象的视听方法进行安全宣传造势,从视觉听觉上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格局。
(二)落实规章,提供制度保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力。首先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企业要逐级逐层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齐作业队安全工程师、工班专职安全员等各类管理人员,形成一个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连锁互保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确保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将工程项目施工工艺、技术要领、安全管理各项规定等编制成册,发放到员或手中,以便于全员学习了解,加强落实。其次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体制。认真落实安全终端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岗位职责,做好安全台账等基础资料。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把安全管理和个人的工资利益挂钩,增强各级安全管理的责任心。成立安全监察组,加大安全监察的力度,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事故的超前防范上,根据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时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跟踪制,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进行整改。再次完善安全激励机制。要使安全文化真正做到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就必须建立一套激励机制。规定激励标准,明确说明什么样的安全行为应该提倡,什么行为应该禁止,以及严格遵守达标的怎么奖励,违反任务没完成的如何处罚等;建立考核评比机制,定期开展安全评比;提倡员工写总结、提建议等制度,做好施工现场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工作,及时了解和处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真正让员工“动”起来,安全“活”起来。最后,为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效果,安全津贴及特殊补助要及时发放到位,员工的职业病防护要切实加强。
(三)提升技能,提供组织保证。
据统计,工程项目80%以上的伤亡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和技能,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是当务之急。一是举办培训班,企业举办培训班要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不同要求,在培训内容上,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具体的培训计划。企业决策层培训要以提升思维领域、决策能力为主导;管理人员培训主要采取邀请业内专家授课,或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
员、安全管理人员分析具体的施工案例、或选派人员参与安全专业机构举办的对口专业培训、或组织实地观摩操作等方式进行。一线操作人员主要以组织技术主管通过工前早点名、安全技术交底等方式开展。另外,还可以辅助订阅相关报刊杂志,加强员工的理论思维,扩宽视野。二是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开展竞赛活动,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意识行为的提高。三是推行内部专业架子队施工。外部劳务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危险源,推行自己的专业队能减少外部劳务给项目安全施工带来和各种损失。专业架子队是经公司从职工中严格选拔产生的,责任心、服从意识强,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现场经验,技能素质高。而且从企业长远考虑,有利于人才队伍的培育,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推广。四是抓安全首先要技术先行。针对重难点工程,成立科技攻关小组,通过开展科技公关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施工技能。
(四)加大设施投入,提供物质保证。
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要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就必须从技术上、硬件设施上保证投入。一要全面设置安全装置。在施工现场的关键场所、工序部位等所有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地方,要设置严密的安全防护装置,并随时检查增补,做到防护严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要按《企业文化手册》规范设立,确保个人安全劳保用品的及时发放。二要引进先进设备。先进的技术装备是营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避免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如隧道施工要投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声光报警系统、通风系统、现场监测系统等。三要加强设备安全预控。要从落实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设备档案等一系列制度入手,拒绝设备带病作业,彻底改变工程项目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重采购、轻管理、重使用、轻保养的情况,做好设备的维护肯保养,增强安全防护的能力。
2013-5-30
第二篇:关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对策探析
一、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层对于财务管理并没有深入的认识,这主要就是因为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很多管理人员,尤其是在国营施工企业领导岗位的管理人员都是学习建筑的,对于财务管理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财务管理只是进行记账的工具,对于在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这样的话,对于财务管理的运用必定也不会有创新的手段。更严重的就是不看财务报表,就算是看,也看不明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一旦出现财务风险也并不了解,这样的话,企业的损失将是尤为严重的。
2、没有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企业基础管理趋于形式,财务监督控制不够完善,企业经营有太大的成本,这些问题都会是企业经济效益受损的主要因素。因为现在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市场经济中,国营施工企业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就算是在企业中一个月进行一次成本分析,也不可能将这样的损失进行弥补,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在找亏损的原因,然后这个原因逐渐演变成为造成亏损的理由。
3、有关债权债务管理松懈不能做到清理债权债务的及时性,企业的资产和损益的真实性就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不能做到回收资金的及时性,周转就会减慢,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就不能保证正常。结算工作的落后,在对收入进行确认的时候,没有充分的依据,很多领导为了可以将公司制定的产值目标有所完成,谎报工程量,事后也不会核实项目的真实性,这样的话,不仅在收账款的时候出现不真实,在企业对债权的有效控制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税务风险也会在企业中发生和蔓延。等结算出最后的结果,项目的成本情况才会出现本来的面目,但是已经无法挽救。不断发生的“潜亏”现象,在报表中基本上是发现不了企业或者项目的实际财务状况。
4、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所限由于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会计人员很难发挥作用,记账、算账、报账就是现在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财务人员的项目成本分析基本上都是将项目核算人员的分析作为主要内容,直接复制,根本没有真正地理解财务管理的内在含义,一个没有入行的人,非要去进行一些连自己都无法弄懂搞清的工作的评价和分析,最终得到的效果必然是失败的,在项目管理中也不会发挥好的作用,也不会发挥任何价值。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建立全员全方位的财务管理观念伴随着逐渐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而且还随之不断进行完善,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势
第三篇:施工企业回收工程款的几点对策
施工企业回收工程款的几点对策
拖欠工程款是长期困扰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施工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收回工程拖欠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是对新增的“应收账款”以预防主,不能放松管理、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如在施工过程中,要完善施工过程资料,包括隐蔽验收资料、工程变更、增减、特殊材料单价等的签证。及时编送工程结算资料.做好分阶段结算工作,按时按质督促建设单位审复结算,加快收款时效。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工程资料完整记录在案,有依有据,有据可查,提高企业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收款难度,减少新增被拖欠款。
二是对历年发生的被拖欠款的清理,采取抓大放小的办法,专门成立清欠小组,根据不同情况,有区别、有重点地开展清欠工作。首先是对正常应收账款的清理。如建设单位属于生产经营正常,有偿债能力,要加强联系,紧盯不放.向建设方讲道理,提要求。如对生产经营虽然正常,但因资金暂时困难.不能一次性或短期内偿清债务的建设单位,要与他们协商,签订还款计划或分期还款协议,明确还款时间和最后期限,制定违约责任.增强对债务单位的约束力,促进归还欠款积极性和责任心。其次是对于长期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的清理。建设单位属无偿债能力的,要依靠法律,采取诉讼方式,以强制手段收回。为降低执行难度,减少诉累,企业采取多种灵活追债方式。.如运用优先偿还权追讨欠款,积极查找债务人的财产线索,申请法院查封、冻结,进行拍卖,或以物抵债、或代位行使债权等,加快企业收回资金的进程,减少企业的风险。最后是通过约束和激励机制调动追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更好地调动企业人员、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加大力度追收,将清欠款作考核指 标,采取有奖有罚的做法。
三是强化法制观念,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权益。一方面,企业应设立法律事务部或引入法律顾问制度,参与企业管理,参与企业的重大合同谈判,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意见,有效预防企业经济纠纷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改善企业内部
基础管理工作,将法律引入企业经营管理,做好应收账款事前防范,运用法律维护企业权益。另一方面。加强企业普法教育,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经营自觉性,这是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必要手段。也为将来工程顺利结算铺平道路。
拖欠工程款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正逐步上升到涉及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
现行施工企业清收拖欠款的办法,更多地是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考虑如何解决清欠问题,但是,解决拖欠工程款最根本的方法,应是从如何建立健全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上做文章。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力图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全社会要加强诚信教育。大力发展资信计估业,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二是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恶意拖欠、逃避债务的建设单位.应加大严格执法力度,运用强制性惩罚措施,使被拖欠企业得到法律保障。三是强化监控,杜绝建筑市场资金不到位 现象。只有从强化监控力度和实施审批建设项目若资金不到位不准进入建筑市场,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拖欠、垫资现象蔓延。四是提高建筑市场“准人”门槛。当前,建筑市场混乱,施工企业繁多,僧多粥少,工程分包和层层转包现象严重,并出现了重大的质量事故。应加强对建筑
市场及建筑企业的清理整顿,尤其是经营管理水平差、质量低劣的施工企业,应坚决予以清理,规范和净化建筑市场。
第四篇:安全文化建设及施工企业的对策
安全文化建设及施工企业的对策
铁路建设行业是事故多发行业,搞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近年来,铁路施工所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给了我们十分惨痛而深刻的教训。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安全文化没有真正形成,安全文化没能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规范。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已经风靡全球的今天,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要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在组织上建立起完整的生产安全保障体系,还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以此形成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施工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因此,加快推进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全文化的涵义及功能
(一)安全文化的涵义
安全文化是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安全理念、管理法则、行为规范的总和。安全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在正确分析工程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安全所存在的特点和风险,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行为,提升安全知识技能、促进安全生产的过程。它随条件、环境的发展不断更新。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刚性制度的柔性管理,是首要的安全生产保障要素,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常常看见诸如“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文化”、“学习安全文化”等字样,这些实际上将安全文化看作一种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知识和能力等的综合体。建设安全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是企业获得信誉和效益的法宝。优秀的安全文化是保障安全生产、保护员工生命安全与健康、提高员工安全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最根本途径。
(二)安全文化功能:
1、教育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根据安全工作的客观实际与自身要求而进行设计的一种文化,它符合施工企业的思想、文化、经济等基础条件,适合施工企业的地域、时域的需求;它传递着施工企业关于安全的目标、方针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宣传了安全管理的成效。既具有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具有教育性,以促进全体成员产生心理的制约力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2、认识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把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结合,使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使之更直观具体、更生动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与工作,让相对较为抽象的理论更易为施工企业全体成员所认识、所理解和接受。
3、导向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以其内容的针对性、表达方式的渗透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和作用效果的持久性形成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环境与氛围,使全体成员耳濡目染,起着直接的与潜移默化的 导向作用,从而影响每个成员的思想品德、工作观念的正确形成,无形地约束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
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管理技术的灵魂科学,它发挥文化的功能来进行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阶段。从管理科学的角度而言,安全文化注重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来实现管理目标。但是,现如今很多施工企业管理者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理解并不全面:仍然停留在作表面文章,认为写几条标语,搞几项活动,就算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是软指标,应由党群部门来搞等。这些认识有碍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展开,从而使施工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一)行业性质需要。中国中铁五局各单位承建的工程既有深山闹市,又有城市地铁,又有深隧高桥,又既有线施工等,技术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安全方面有着先天不足的因素。施工现场好比一个个露天加工场,场内进行各种工序交叉作业,拥有大量的临时设施,除了“产品”固定外,人、机、物都在流动,若稍微不重视安全,就极易引发伤亡事故。
(二)人员素质需要。施工企业由于准入门槛低,人员队伍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一线作业人员大都安全意识淡薄,既不懂施工技术、工艺,又缺乏必要的施工安全知识。安全管理队伍多为半道出家,而非科班出身。有的即使是科班出身,但又缺乏安全管理和技术操作的实战经验,综合素质较差。尽管获取了上岗资格证书,但由于受项目工期、大干等等因素限制,培训时间短,系统学习不足。
(三)制度执行需要。目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已比较齐全,就国家安监总局制订的安全管理制度就有15项,各施工企业制定的安全制度更是完善具体。但由于各级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施工大干时间紧张等因素,导致一些规章制度的执行贯彻流于形式,而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项目管理还存在涉及到用工体制、队伍难管、队伍难带等深层次问题,这也是导致项目安全生产的意图和主张执行大打折扣的原因。目前这种势头有继续蔓延发展的趋向。
(四)设施投入需要。干好一项工程项目,投入硬件设施是前提。目前工程项目普遍存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适应不了安全生产的需要等情况。抓产出比,成本控制等,致使项目领导一时忽视了加强对安全设施的投入。有些先进设备尽管投入了,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士的管理和维护,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施工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增强观念意识,提供思想保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了安全意识,才会有安全行为,才能促进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的意识问题。意识的形成,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场初期,项目管理者在掌握全局的基础上确立的安全生产总体目标计划,要通过宣传教育,在全员中形成一种安全观念。并在逐级向下分解的过程中,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的发挥,从思想上保证安全文化建设。一是教育要从情感出发,充满人情味。要用正向引导、情绪疏导的方法激发职工内在的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增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要设身处地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帮助员工解决
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二是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针对管理者、组织者、操作者等不同人员的不同需要、不同工种的不同需要、不同工序的不同需要,开展经常性、针对性专题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分层次分类别教育。要根据工程特点及注意事项及时开展教育,每道分项施工必须坚持做到安全教育在前,施工在后。三要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和谐团结的项目氛围有助于员工安全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教育顺利开展。项目部要从项目“三工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构建和谐项目部。同时要善于用简洁、直观、形象的视听方法进行安全宣传造势,从视觉听觉上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格局。
二、落实规章,提供制度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力。首先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企业要逐级逐层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齐作业队安全工程师、工班专职安全员等各类管理人员,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连锁互保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确保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将工程项目施工工艺、技术要领、安全管理各项规定等编制成册,发放到员工手中,以便于全员学习了解,加强落实。其次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体制。认真落实安全终端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岗位职责,做好安全台账等基础资料。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把安全管理和个人的工资利益挂钩,增强各级安全管理的责任心。成立安全监察组,加大安全监察的力度,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事故的超前防范上,根据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时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跟踪制,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进行整改。再次完善安全激励机
制。要使安全文化真正做到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就必须建立一套激励机制。规定激励标准,明确说明什么样的安全行为应该提倡,什么行为应该禁止,以及严格遵守达标的怎么奖励,违反任务没完成的如何处罚等;建立考核评比机制,定期开展安全评比;提倡员工写总结、提建议等制度,做好施工现场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工作,及时了解和处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真正让员工“动”起来,安全“活”起来。最后,为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效果,安全津贴及特殊补助要及时发放到位,员工的职业病防护要切实加强。
三、提升技能,提供组织保证。据统计,工程项目80%以上的伤亡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和技能,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是当务之急。一是举办培训班。企业举办培训班,要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不同要求,在培训内容上,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具体的培训计划。企业决策层培训要以提升思维领域、决策能力为主导;管理人员培训主要采取邀请业内专家授课,或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分析具体的施工案例、或选派人员参与安全专业机构举办的对口专业培训、或组织实地观摩操作等方式进行。一线操作人员主要以组织技术主管通过工前早点名、安全技术交底等方式开展。另外,还可以辅助订阅相关的报刊杂志,加强员工的理论思维,拓宽视野。二是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开展竞赛活动,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意识行为的提高。中铁五局电务公司开展的“安康杯”劳动竞赛,要求各单位以工班为单位,由安全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安全作业人员和安全监督人员组成活动小组,对本工程区
域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细致的研究,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控制措施,对提高员工技能起到了集众智、策群力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可取的做法。中铁五局长荆项目部采取安全岗位比武、职工夜校、明星员工,总工讲坛、等方式对员工的技能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提升。三是推行内部专业架子队施工。外部劳务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危险源,推行自己的专业队能减少外部劳务给项目安全施工带来的各种损失。专业架子队是经公司从职工中严格选拔产生的,责任心、服从意识强,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现场经验,技能素质高。而且从企业长远考虑,有利于人才队伍的培育,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推广。目前这种用工模式正在中铁五局电务公司推广运用之中。四是抓安全首先要技术先行。针对重难点工程,成立科技攻关小组,通过开展科技公关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施工技能。
四、加大设施投入,提供物质保证。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要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就必须从技术上、硬件设施上保证投入。一要全面设置安全装置。在施工现场的关健场所、工序部位、轨行车辆等所有存在不安全因素地方,要设置严密的安全防护装置,并随时检查增补,做到防护严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要按《企业文化手册》规范设立,确保个人安全劳保用品的及时发放。二要引进先进设备。先进的技术装备是营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避免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如隧道施工要投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声光报警系统、通风系统、现场监测系统等。三要加强设备安全预控。要从落实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设备档案等一系列制度入手,拒绝设备带病作业,彻底改变工程项目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重采购、轻管理、重使用、轻保养的情况,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增强安全防护能力。
第五篇:浅论施工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浅论施工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发稿时间:2009-02-10阅读次数:91)
一、有的放矢地引进,减少随意性
企业引进人才,要以对发展进步有利为目的,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系统地引进。
一些企业在引进应届大学毕业生时,只注重学历的高低,很少考虑其专业是否对口、其本人愿不愿意到施工单位工作、能不能在施工现场吃苦受累等因素。由此导致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来到单位后,感到学无用武之地,或者期望值太高而不愿意吃苦奉献,一些学生报到后不辞而别、另寻高枝等现象的发生就不足为怪了。
反倒是一些不是名校毕业生、学历不高的学员,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岗位,对养育自己的企业怀有感恩报恩的想法,经过领导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最后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才,这种现象在企业非常普遍,也给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以启示:引进时要有的放矢,尽量减少盲目性。
因此,人才引进要突破以学历、职称为衡量标准的旧人才观,要确立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衡量标准的新人才观,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有的放矢地引进人才的思路。
二、卓有成效地培养,杜绝形式化
对于人才的培养,企业也出台了培训计划、导师带徒、奖励技术专家和拔尖人才等制度,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必须了解人才的兴趣,让工作成为人才的一种乐趣,而不能让其有应付了事、谋生工具等想法。比如说导师带徒活动,企业往往指定一个老师,再圈定一帮徒弟,举行完仪式后,就没有什么动静了。再则就是举办专业培训班时,一些基层单位可能因为施工紧张等问题,推选学员时随意性很大,导致学员把培训当成“休假”,培训时心不在焉,培训后没有考评机制,回到岗位后本职工作与培训技能不“对口”,其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要取得培训的良好效果,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制订出相应的培训计划。在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上,要着重进行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员工了解企业的辉煌历史和规章制度,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在工作中能具有全面处理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管理的中坚力量,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支柱作用,企业经营业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在“请进来、送出去”培训模式的基础上,要强调角色定位和对管理的认知,管理、指挥团队的能力和纵向横向协调能力,重要的是出台激励措施,尽量缩小与企业领导的奖励幅度,把工作成效与内部晋升、精神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激发中层管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工作的创造性。
主管领导因为事务繁忙,很少参与学习和培训,因此,主管领导的培训是施工企业的一大劣势。企业每年要对主管领导进行强制性培训,要侧重于提高
其洞察市场的能力,以及制订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驾驭企业经营管理全局的指挥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通过参观考察、请专家学者讲课等形式,了解和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开阔眼界和思路,使其对市场形势和企业管理有更加系统的认识。
三、以人为本地使用,抛弃功利性
一些企业的领导人常常感叹人才可遇不可求。
其实人人都是有用之才,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能充分发挥其特长的岗位。“骏马能历险,耕作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资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勿复多苛求。”清朝诗人顾嗣协的《杂诗》,很形象地说明了人才的含义、使用。的确,要是把马和牛、车和船调换岗位,它们不但胜任不了工作,还会成为人们眼中的庸才。
用人贵在扬长避短,不能要求其完美无瑕,也就是常说的以人为本。在为岗位挑选候选人时,最好的人不一定最合适,最合适的人才是最好的。以前常说人才要又红又专,这是很有道理的。最合适的人首先是人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品,素质好能力欠缺,企业可以进行培养,使其尽快胜任工作。素质不好而能力强,就会出现能力越强破坏力越大,毕竟能力可以培养而素质很难培养。
以人为本使用人才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不断的考验。时间最能考验一个人。企业对新进员工不约而同地都会安排三至六个月的试用期,原因就在于此。诸葛亮考察人才就有七个标准,即: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组织部门很有必要学习其考察方法。二是岗位定期轮换。多数事例证明,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干的时间长了,就容易有惰性,工作没有激情,就更谈不上创新了,岗位轮换制度能破除岗位间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调动管理人员的潜在能力,企业也能从中选拔和任用更优秀的人才。三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就要让大家心服口服,而不是怨声载道和牢骚满腹。用人时,把权力授予最合适也是肯负责的人,把职务、权利、责任、目标、待遇五位一体授给合适的人,使其感受到被尊重和重用,这一点对企业的关键性人才尤为重要。四是根据企业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类型的人才。创业期的企业要选用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人才,成熟期的企业要选用品质好的人才,高原期的企业要选用开拓性强的人才,危险期的企业要选用忠诚且不计报酬的人才。
台湾企业家徐凤和说,企业的经营,人才固然重要,人才具有的工作意愿更为重要。无数的事例也说明,一个人能搞垮一个企业,也能振兴一个企业,人才重在培养和使用。
(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