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数列的综合应用

时间:2019-05-13 09:0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5课时数列的综合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5课时数列的综合应用》。

第一篇:第5课时数列的综合应用

课题:数列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等差(比)数列的基本公式和一些重要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培养对知识的转化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等差(比)数列的性质的应用.

(一)主要知识:

1.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及基本公式。2.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及基本公式。

(二)主要方法:

1.解决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问题时,通常考虑两类方法:①基本量法:即运用条件转化为关于a1和d(q)的方程;②巧妙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一般地运用性质可以化繁为简,减少运算量.

2.深刻领会两类数列的性质,弄清通项和前n项和公式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3.解题时,还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如“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转化”.(三)典例分析:

问题1.1若互不相等的实数a、b、c成等差数列,c、a、b成等比数列,且a3bc10,则aA.4B.2C.2D.

42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d不为0,a19d.若ak是a1与a2k的等比中项,则k

A.2B.4C.6D.8

(ab)

2则3已知x0,y0,x,a,b,y成等差数列,x,c,d,y成等比数列,cd的最小值是A.0B.1C.2D.4

aaa4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d0,且a1,a3,a9成等比数列,则139a2a4a10

5(07全国Ⅰ)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S1,2S2,3S3成等差数列,则an的公比为问题2.设{an}是等差数列,{bn}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a1b11,a3b521,a5b31

3an求,的通项公式;求数列{b}{a}21的前n项和Sn. nnbn

问题3.(05全国Ⅲ)在等差数列an中,公差d0,a2是a1与a4的等比中项,已知数列a1、a3、ak1、ak2...、akn、...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n的通项kn

问题4.(08届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作Sn,满足Sn2an3n12,(nN*).

1证明数列{an3}为等比数列;并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记bnnan,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求Tn.

问题5.已知数列{an}(n为正整数)是首项是a1,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01201231求和:a1C2a2C2a3C2,a1C3a2C3a3C3a4C3;

2由1的结果归纳概括出关于正整数n的一个结论,并加以证明.(四)巩固练习:

1.在等差数列an中,若a100,则有不等式a1a2an

a1a2a19nn19,nN*成立,相应地:在等比数列bn,若b91,则有不等式成立.2.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已知数列{an}是等和数列,且a12,公和为5,那么a18的值为_____,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Sn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

3.设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Sn是它的前n项和,若Sn是等差数列,则q4.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12,求这四个数.

(五)课后作业:

5.若Sn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且S1,S2,S4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S1,S2,S4的公比;2若S24,求an的通项公式.6.已知{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且a1,a3,a2成等差数列.1求q的值;2设{bn}是以2为首项,q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n,当n≥2时,比较Sn与b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六)走向高考:

7.(07陕西)已知各项全不为零的数列{an}的前k项和为Sk,且

1Skakak1(kN*),其中a11.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对任意给定的正2

bkn,2,n1)整数n(n≥2),数列{bn}满足k1(k1,b11,求bkak1

b1b2bn.

8.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2n2,{bn}为等比数列,且a1b1,b2(a2a1)b1,1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

2设cn

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求数列{cn}的前n项和Tnbn9.已知实数列an是等比数列,其中a71,且a4,a51,a6成等差数列.(Ⅰ)求,2,3,).(Ⅱ)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证明:Sn128(n1

*2210.(07湖南)设Sn是数列{an}(nN)的前n项和,a1a,且Sn3n2anSn1,3,4,. an0,n2,(Ⅰ)证明:数列{an2an}(n≥2)是常数数列;

*(Ⅱ)试找出一个奇数a,使以18为首项,7为公比的等比数列{bn}(nN)中的所有项都是数列{an}中的项,并指出bn是数列{an}中的第几项.

11.(2012山东)在等差数列{an}中,a3a4a584,a973,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任意的正整数m,数列{an}中落入(9m,92m)内的项的个数记为bm,求数列{bm}的前n项和

12.(07上海)如果有穷数列a1,a2,a3,,am(m为正整数)满足条件a1am,2,m),我们称其为“对称数列”.a2am1,…,ama1,即aiami1(i1,2521与数列8,,,42248都是“对称数列”例如,数列1,,.,其中b1,b2,b3,b4是等差数列,且b12,b411.依1设bn是7项的“对称数列”

次写出bn的每一项;,其中c25,c26,c27,,c49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2设cn是49项的“对称数列”

比数列,求cn各项的和S;,其中d51,d52,,d100是首项为2,公差为3的等差3设dn是100项的“对称数列”

2,100).数列.求dn前n项的和Sn(n1,

第二篇:(教案)数列综合应用

专题三:数列的综合应用

备课人:陈燕东 时间: 备课组长

[考点分析]

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例题精讲】

【题型1】求和,求通项

例1.设数列an的前n项和Sn=2n+1-2,数列bn满足b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1.(n1)log2an变式训练1:已知数列an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12,且a2,a3,a41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设bn

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nan2变式训练2.已知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且4Snan2an3.(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已知bn2n,求Tna1b1a2b2anbn的值.

2备选例题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2Snnn.2(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bn12an1,(n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anan

1备选例题2.已知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求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通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求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通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项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题型2】证明题

例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an0,anan1Sn1,其中为常数,(I)证明:an2an;

(II)是否存在,使得an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变式训练.已知函数fx123xx,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点n,SnnN均在函数22yfx的图象上.(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2)令cn

【题型3】创新题型

3、设正项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1anan1,证明:2nc1c2cn2n.2an1an1,前n项和为Sn,且210S30(2101)S20S100。2(Ⅰ)求an的通项;(Ⅱ)求nSn的前n项和Tn。

备选例题: 1.在等差数列{an}中,公差d0,a2是a1与a4的等比中项.已知数列a1,a3,ak1,ak2,,akn,成等比数列,求数列{kn}的通项kn.【题型4】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

4、已知有穷数列{an}共有2k项(整数k≥2),首项a1=2.设该数列的前n项和为Sn,且an1=,其中常数a>1.(a1)Sn+2(n=1,2,┅,2k-1)(1)求证:数列{an}是等比数列;(2)若a=22,┅,2k),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3)若(2)中的数列{bn}满足不等式|b1-

【题型5】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题

5、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点(n,Sn)(nN)均在函数y=3x-2的图像上。(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设bn有nN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

本小题主要是考查等差数列、数列求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考查分析问题能力和推理能力。22k1,数列{bn}满足bn=

1log2(a1a2an)(n=1,n3333|+|b2-|+┅+|b2k1-|+|b2k-|≤4,求k的值. 2222m3,Tn是数列{bn}的前n项和,求使得Tn对所

20anan1

第三篇:数列综合应用作业

数列求和及数列的综合应用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1,an+1=3Sn(n≥1),则a6=()A.3×44B.3×44+1C.44

D.44+1

2.(2013·昆明模拟)已知数列{a2ann为正奇数,n}满足a1=1,an+1=则其前an

+1n为正偶数,6项之和是

()

A.16B.20C.33

D.120

3.在数列{an}中,a1=2,an+1=an+ln1+1

n,则an=()A.2+ln nB.2+(n-1)ln nC.2+nln n

D.1+n+ln n

4.若数列{a满足1

a1

n}=d(n∈N*,d为常数),则称数列{an+1an

n}为“调和数列”.已知正项数

列{1

b为“调和数列”,且b1+b2+„+b9=90,则b4·b6的最大值是()n

A.10B.100C.200

D.400

5.(2013·青岛模拟)已知函数f(n)=n2cos(nπ),且an=f(n)+f(n+1),则a1+a2+a3+„+a100=()

A.0B.-100C.100D.10 200

二、填空题

6.(2013·泉州模拟)数列{an}满足a1=1,log2an+1=log2an+1(n∈N*),它的前n项和为Sn,则满足Sn>1 025的最小n值为________.

7.(2013·吉林模拟)已知正项等比数列{an}中,a1=3,a3=243,若数列{bn}满足bn=log3an,则数列1b的前n项和Snbn+1

n=________.8.(2013·课标全国卷Ⅱ)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S10=0,S15=25,则nSn的最小值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9.(2013·江西高考)正项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2n-(n2+n-1)Sn-(n2+n)=0.(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2)令bn+1n=n+2a{bn}的前n项和为Tn,证明:对于任意的n∈N*,都有T5nn<64.10.(2013·湛江模拟)设数列{an}满足:a1=5,an+1+4an=5(n∈N*),(1)是否存在实数t,使{an+t}是等比数列?(2)设数列bn=|an|,求{bn}的前2 013项和S2 013.11.设数列{a3

n}的前n项和为Sn,点(an,Sn)在直线y2x-1上.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在a1

n与an+1之间插入n个数,使这n+2个数组成公差为dn的等差数列,求数列dn的前n

项和Tn.

第四篇:放缩法(不等式、数列综合应用)

“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策略

近年来在高考解答题中,常渗透不等式证明的内容,而不等式的证明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它可以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考中可以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频率很高,它是思考不等关系的朴素思想和基本出发点, 有极大的迁移性, 对它的运用往往能体现出创造性。“放缩法”它可以和很多知识内容结合,对应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为放缩必须有目标,而且要恰到好处,目标往往要从证明的结论考察,放缩时要注意适度,否则就不能同向传递。下面结合一些高考试题,例谈“放缩”的基本策略。

1、添加或舍弃一些正项(或负项)

1、已知an2n1(nN*).求证:an1a1a2...n(nN*).23a2a3an

1ak2k11111111证明: k1.,k1,2,...,n, ak12122(2k11)23.2k2k2232k

aa1a2n1111n11n1...n(2...n)(1n), a2a3an1232222322

3an1aan12...n(nN*).23a2a3an1

2若多项式中加上一些正的值,多项式的值变大,多项式中加上一些负的值,多项式的值变小。由于证明不等式的需要,有时需要舍去或添加一些项,使不等式一边放大或缩小,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达到.2、先放缩再求和(或先求和再放缩)

2、函数f(x)=4x

14xk,求证:f(1)+f(2)+…+f(n)>n+

12n11(nN*).2证明:由f(n)= 4n14n=1-111 14n22n

22

11得f(1)+f(2)+…+f(n)>1112221122n 11111n(1n1)nn1(nN*).424222

此题不等式左边不易求和,此时根据不等式右边特征, 先将分子变为常数,再对分母进行放缩,从而对左边可以进行求和.若分子, 分母如果同时存在变量时, 要设法使其中之一变为常量,分式的放缩对于分子分母均取正值的分式。如需放大,则只要把分子放大或分母缩小即可;如需缩小,则只要把分子缩小或分母放大即可。

3、先放缩,后裂项(或先裂项再放缩)

k

3、已知an=n,求证:∑<3.

k=1ak

n

证明:∑

k=

1n

n

2ak

k=

1n

<1+∑

k=

2n

(k-1)k(k+1)

=1k2n

<1+∑

k=2

(k-1)(k+1)(k+1 +k

-1)=1+ ∑(k=2

n

-)

(k-1)

(k+1)

=1+1+<2+<3.

(n+1)2

2本题先采用减小分母的两次放缩,再裂项,最后又放缩,有的放矢,直达目标.4、放大或缩小“因式”;

n

1例

4、已知数列{an}满足an1a,0a1,求证:(akak1)ak2.232k

1n

证明 0a1

n

11112,an1an,a2a12,a3.当k1时,0ak2a3, 241616

(akak1)ak

2k1

1n11(akak1)(a1an1).16k11632

本题通过对因式ak2放大,而得到一个容易求和的式子

5、逐项放大或缩小

(a

k

1n

k

ak1),最终得出证明.n(n1)(n1)

2an例

5、设an22334n(n1)求证: 22122n1

2证明:∵ n(n1)nnn(n1)(n)

2n

1∴ nn(n1)

13(2n1)n(n1)(n1)2

an∴ 123nan,∴

222

2n1

本题利用n,对an中每项都进行了放缩,从而得到可以求和的数列,达到化简的目的。

6、固定一部分项,放缩另外的项;

6、求证:

11117 122232n2

4证明:

1

n2n(n1)n1n

11111111151171()().122232n22223n1n42n4

此题采用了从第三项开始拆项放缩的技巧,放缩拆项时,不一定从第一项开始,须根据具体题型分

别对待,即不能放的太宽,也不能缩的太窄,真正做到恰倒好处。

7、利用基本不等式放缩

7、已知an5n

41对任何正整数m,n都成立.1,只要证

5amn1aman.因为 amn5mn4,aman(5m4)(5n4)25mn20(mn)16,故只要证

5(5mn4)125mn20(mn)16 即只要证

20m20n37

因为aman5m5n85m5n8(15m15n29)20m20n37,所以命题得证.本题通过化简整理之后,再利用基本不等式由aman放大即可.8、先适当组合, 排序, 再逐项比较或放缩 例

8、.已知i,m、n是正整数,且1<i≤m<n.(1)证明:nAim<mAin;(2)证明:(1+m)>(1+n)

i

i

n

m

证明:(1)对于1<i≤m,且Aim =m·…·(m-i+1),Aimmm1Aimnn1mi1ni

1,同理,mmmnnnmini

由于m<n,对于整数k=1,2,…,i-1,有

nkmk,

nm

AinAim

所以ii,即miAinniAim

nm

(2)由二项式定理有:

22nn

(1+m)n=1+C1nm+Cnm+…+Cnm,22mm(1+n)m=1+C1mn+Cmn+…+Cmn,由(1)知

mAin

i

>nAim

i

(1<i≤m<n),而

Cim

AimiAin,Cn= i!i!

∴miCin>niCim(1<m<n)

00222211

∴m0C0n=nCn=1,mCn=nCm=m·n,mCn>nCm,…,mmm+1m1mmCmCn>0,…,mnCnn>nCm,mn>0,2222nn1mm∴1+C1nm+Cnm+…+Cnm>1+Cmn+Cmn+…+Cmn,即(1+m)n>(1+n)m成立.以上介绍了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常用策略,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问题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有时还需要几种方法融为一体。在证明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放缩,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放缩的范围较难把握,常常出现放缩后得不出结论或得到相反的现象。因此,使用放缩法时,如何确定放缩目标尤为重要。要想正确确定放缩目标,就必须根据欲证结论,抓住题目的特点。掌握放缩技巧,真正做到弄懂弄通,并且还要根据不同题目的类型,采用恰到好处的放缩方法,才能把题解活,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的了解放缩法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放缩方法和放缩调整手段.

第五篇:数列教案第三课时

第三教时

教材:等差数列

(一)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意义,通项公式及等差中项的有关概念、计算公式,并能用来解决有关问题。过程:

一、引导观察数列:4,5,6,7,8,9,10,„„

3,0,3,6,„„

12,23410,10,10,„„

an123(n1)12,9,6,3,„„

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常数 — “等差”

二、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见P115)

注意:从.第二项...起.,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1.名称:AP 首项(a1)公差(d)2.若d0 则该数列为常数列 3.寻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2a1d

a3a2d(a1d)da12dad(a

4a312d)da13d 由此归纳为 ana1(n1)d 当n1时 a1a1(成立)

注意: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

2 如果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则该数列成AP 证明:若anAnBA(n1)AB(AB)(n1)A

它是以AB为首项,A为公差的AP。

3 公式中若 d0 则数列递增,d0 则数列递减

4 图象: 一条直线上的一群孤立点

三、例题: 注意在ana1(n1)d中n,an,a1,d四数中已知三个可以求

出另一个。

例一(P115例一)

例二(P116例二)注意:该题用方程组求参数 例三(P116例三)此题可以看成应用题

四、关于等差中项: 如果a,A,b成AP 则Aab证明:设公差为d,则Aad ba2d

ab2aa2d2adA

例四 《教学与测试》P77 例一: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b,c使这五个数成AP,求此数列。

解一:∵1,a,b,c,7成AP ∴b是-1与7 的等差中项

∴ b1723 a又是-1与3的等差中项 ∴a132

1c又是1与7的等差中项 ∴c372

5解二:设a11 a57 ∴71(51)d d2

∴所求的数列为-1,1,3,5,7

五、小结: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差中项

六、作业: P118习题3.2 1-9

下载第5课时数列的综合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5课时数列的综合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列的应用教案

    第十四教时 教材:数列的应用 目的: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中的实例,用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同时了解处 理“共项” 问题。 过程: 一、例题: 1.《教学与测试》P93 例一)大楼共n层,现......

    数列的实际应用

    一、基本概念: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数列的项与项数: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4、 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5、 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6、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7、 等差数......

    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摘要: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科学,数学研究是亘古以来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列计算是数学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并且由于数列的研......

    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课时12 数列的求和教案 苏教版必修5

    课时12 数列的求和 1.倒序相加法: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倒序),当它与原数列相加时,若有公因式可提,并且剩余的项的和易于求得,则这样的数列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如等差数列的求和公......

    数列综合题型总结

    数列求和 1.(分组求和) (x-2)+(x2-2)+…+(xn-2) 2.(裂相求和) 111 1447(3n2)(3n1) 3.(错位相减) 135232222n12n 12222323n2n 4.(倒写相加) 1219984x )f()f() x 求值设f(x),求f(1999199......

    第65节数列求和

    北师大(珠海)附中2010年高考(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总节数第 65 节 5.4数列求和(2) 【课前预习】 1、(09全国文(14))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972,则a2aa___________ 492n12......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3章:数列,教案,课时第 (10)

    第十教时 教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求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的(公式),并了解推导公式所用的方法。 过程: 一、复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有关性质,及等比中项等概念。 二......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第10课时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教案 苏教版必修5大全

    盐城市文峰中学高中数学教学案 第二章 数列 第10课时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求和公式应用到应用题的有关计算中去;增强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