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铜陵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文明办关于老旧居民小区及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实施意见的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文明办关于老旧居民小区及背街小
巷综合整治实施意见的通知
铜政〔2005〕5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现将市文明办《铜陵市老旧居民小区及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实施意见》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铜陵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十月十日
铜陵市老旧居民小区及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实施意见
(市文明办二○○五年九月)
为切实抓好我市老旧居民小区和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优化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创建文明城市这一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以加强城市建设、解决争创薄弱环节为重点,以改变城市形象、优化市民生活环境、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为落脚点,加快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整治步伐,为广大市民营造优美、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推动我市经济东向发展、率先崛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二、基本情况
我市目前共有建制社区58个(不含铜陵县),其中铜官山区42个,狮子山区8个,郊区7个,开发区1个,各类背街小巷93条。从2000年开始,我市以创建为民办实事为抓手,先后对市建、商南等7个社区及其周边的背街小巷进行了综合整治(天桥社区和杨东社区西半部拆违后未整治)。幸福小区、人民小区(包括人民西村、人民新村、中市村、义淮新村等以及村内道路)已列入2005年整治计划,整治工作正积极推进,目前市政府已经把老旧居民小区及背街小巷综合整治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并将连续实施。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量力而行。全市范围内的老旧居民小区和背街小巷都要纳入整治计划,根据各个居民小区和背街小巷的现状和经费筹集情况进行安排。同时在标准上根据实际量力而行,以满足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为前提,不追求高档次。
(二)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即先中心城区、适当兼顾外围城区;先楼栋比较集中的小区、后楼栋比较分散的小区;先整治以楼房为主的小区、有条件时再整治平房较多的小区。对于年代较长、基础设施较为缺乏的小区,必要时结合小区改造进行。
四、主要目标
原则上到2007年底,初步完成具备整治条件老旧居民小区及其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
2005年完成幸福小区、人民小区(包括人民西村、人民新村、中市村、义淮新村等)和杨东社区西半部(均包括小区内及周边背街小巷)。责任单位分别为市建委、市房地产局和有色公司。
2006年、2007年完成已具备整治条件的14个小区的综合整治,具体任务由市老旧居民小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在每年2月底前下达。
同时开展有关背街小巷的专项整治。
五、主要任务
一是解决路不平的问题。保证小区进出口、楼栋间有比较容易通行的道路。
二是解决水不畅的问题。配套建设排水系统,重点解决排水堵塞、化粪池漫溢等问题。三是解决灯不亮的问题。适当安装路灯,解决居民夜间出行问题,同时为社会治安服务。四是解决小区绿化问题。适当更换和补种小区部分绿草和树木,增加小区绿量。
五是解决拆违章的问题。拆除违章建筑,并适当恢复原状。不再进行较大规模的游园、广场建设。合理配套必要的商业网点和健身设施,解决小区内摊点乱摆和居民健身的问题。
六、经费筹集
2005年已经安排的整治项目按原经费途径解决。2006年开始,经费实行多渠道筹集,市、区财政拿一点,整治区域单位和管理单位出一点,以及盘活整治区域存量资产等。其中市财政承担部分可在住房维修基金增值部分、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安排,每年安排小区整治任务,所需经费由市老旧居民小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和确定。
由有色公司开发的小区及其周边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由有色公司负责。其经费来源由有色公司通过土地市场化开发解决,除2005年完成杨东社区西半部整治外,2006、2007年的整治计划由有色公司根据自管小区的数量等情况制定,报市老旧居民小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批准。
七、实施主体
成立以市政府(市文明委)有关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文明办(市行政执法局)、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房地产局、市规划局、市公安局等职能部门,市辖各区分管领导及有色公司有关领导参加的市老旧居民小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明办,具体负责整治方案的制定、规划论证和费用测算、施工主体资格审查、经费管理、工程监督、验收及移交等。具体整治工作的实施,除2005年外,综合整治实行属地负责,由属地区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有色公司管理小区的整治工作由有色公司负责实施。整治工作的总体计划和整治规划设计要报市老旧居民小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批准。
各责任单位在整治工作中要按照招投标原则,实行小区及背街小巷分片打捆,公开招标,确定施工主体。市老旧居民小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要组成由专业人员参加的工程监督队伍,对整治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整治结束后由市老旧居民小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全部移交辖区政府管理。根据《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适时组建区级房地产管理部门,组织并监督物业管理,以有效实现物业管理公司、街道及社区居委会或业主委员会的良性互动,使街道负总责、落实基层的创建工作机制得到更好落实。
第二篇:《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 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京政发„2012‟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职责分工,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
为完善城市功能,切实改善民生,市政府决定“十二五”时期对全市老旧小区开展综合整治。为做好此项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着眼于加快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居住品质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业主自治,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着
力解决老旧小区建设标准不高、设施设备陈旧、功能配套不全、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二、整治范围
1990年(含)以前建成的、建设标准不高、设施设备落后、功能配套不全、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老旧小区(含单栋住宅楼),为此次综合整治范围。
1990年以后建成、存在上述问题的老旧小区,由各区县政府另行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并加快组织实施。
三、整治内容
(一)房屋建筑本体。1990年(含)以前建成的,须进行节能改造、热计量改造和平改坡;对水、电、气、热、通信、防水等老化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对楼体进行清洗粉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设电梯、空调规整、楼体外面线缆规整、屋顶绿化、太阳能应用、普通地下室治理等内容的改造。对1980年(含)以前建成的老旧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对不达标的老旧房屋进行结构抗震加固改造。
(二)小区公共部分。进行水、电、气、热、通信等线路、管网和设备改造;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进行消防设施改造;进行绿化、景观、道路、照明设施改造;更新补建信报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雨水收集系统应用、补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建设休闲娱乐设施、完善安防系统、补建警卫室、修建围墙等内容的改造。
四、工作目标
“十二五”时期,完成1582个、建筑面积5850万平方米老旧
小区的综合整治工作。
(一)2012年年底前实施建筑面积150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其中2012年9月15日前,按照首都环境整治规划,完成影响市容环境的主要环线、重点地区周边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工作;201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
(二)综合整治工作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通过改造实现小区的安全、整洁、美观,做到绿起来、亮起来、畅通起来、和谐起来。
(三)对综合整治后达到引入社会化物业管理条件的老旧小区,实施社会化的物业管理;暂不具备社会化物业管理条件的老旧小区,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实施社区介入管理。
五、职责分工
此次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制定统一的基本要求,由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要求。各区县政府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按照不低于基本要求的原则分类组织实施。
(一)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制定房屋建筑抗震加固、节能改造、附属设施改造、平改坡标准,会同市质监局、市公安局消防局组织制定增设电梯的基本要求,会同市规划委、市残联制定无障碍设施改造的基本要求。
(二)由市市政市容委组织制定供热计量与温控改造、环境整治的基本要求,会同市水务局、市通信管理局、市燃气集团、市热力集团、市自来水集团、市排水集团组织制定通信、气、热、水等线路、管网及设备改造的基本要求。
(三)由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制定绿化、美化、亮化和道路改造的基本要求。
(四)由市交通委会同市规划委组织制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改造的基本要求。
(五)由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制定配电设施改造的基本要求。
(六)由市公安局组织制定安防设施设备改造的基本要求。
(七)由市公安局消防局组织制定消防设施改造的基本要求。
六、工作机制
建立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联席会制度,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动工作计划的落实,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市重大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市政市容委为联席会召集单位。各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单位为联席会成员单位。
为保证联席会制度的有效运转,满足综合协调、分工落实需要,联席会下设办公室和资金统筹、房屋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小区公共设施综合整治3个工作组。
(一)办公室。
由市重大办牵头,承担联席会的日常组织工作,对外以“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办)的名义开展工作。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办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全面统筹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组织汇总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总体规划及计划并监督实施;组织研究制定多渠道筹集资金的相关措施;依据综合整治工作需要,研究提出制订或修订本市相关地方性
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建议;组织汇总各单项技术标准,组织汇总施工流程和技术指南并监督实施;负责组织宣传动员工作,组织社会各界参与相关工作;指导、协助、督查各区县开展工作,协调中直管理局、国管局、驻京部队同步展开整治工作;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资金统筹组。
由市财政局牵头,在既定综合整治改造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负责研究确定财政资金来源,明确市财政补助的比例、规模、方式及对应项目,落实综合整治市级补助资金计划。
(三)房屋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组。
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负责房屋建筑本体部分工程的组织管理,负责编制老旧小区房屋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总体计划、计划以及简易住宅楼拆改工作计划,组织制定房屋建筑抗震加固、节能改造、附属设施改造、平改坡标准,会同市质监局、市公安局消防局组织制定增设电梯标准,会同市规划委、市残联制定无障碍设施改造标准。
(四)小区公共设施综合整治组。
由市市政市容委牵头,负责老旧小区公共部分工程的组织管理,组织供热计量与温控改造,开展环境整治,组织绿化、美化、亮化和道路改造,组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改造,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配电设施、安防系统、消防设施的改造。
各区县政府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综合整治工作
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七、规范程序
(一)进行全面排查。
由各区县政府按照本实施意见规定的整治内容,对辖区内老旧小区组织开展全面排查,并依据排查结果,按项目制定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计划。
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设计方案,应当符合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要求。综合整治方案需公众参与。
(二)编制综合整治计划。
各区县政府于2012年2月10日前将本区县2012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计划上报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办。以后每年9月15日前上报下一的综合整治计划。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办负责组织联席会成员单位对各区县政府上报的计划进行审核确认,并据此汇总编制全市整治计划。
(三)下达综合整治任务书。
2012年3月10日前,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办向各区县政府明确下达2012年综合整治任务书。以后每年年底前,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办向各区县政府明确下一综合整治任务。各区县政府按照综合整治任务的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报市政府批准。
(四)确定综合整治设计施工图。
被确定为当年整治的老旧小区,各区县政府应当及时组织设计
单位出具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应当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定。
(五)实施综合整治。
各区县政府按照既定的建设程序组织施工,并做好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的监管工作。
中直管理局、国管局、驻京部队参照上述程序组织开展综合整治工作。
八、保障措施
(一)资金保障。
依据整治内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分别利用财政投资、售房款、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个人公积金、责任企业资金和社会投资。
1.房屋建筑抗震加固、节能改造、供热计量与温控改造、通燃气和通暖气、配电设施改造、补建信报箱、供热管网等改造项目,按本市既定的补助标准延续执行相关政策。无障碍设施改造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按照1∶1比例承担。环境整治、绿化、道路、照明设施、空调规整等改造费用,按照现行的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由区县负责。
2.房屋建筑本体的水、电、气、热、通信、防水等附属设施设备改造费用,可以按规定使用房改售房款、专项维修资金和个人公积金。
3.小区公共部分内的水、电、气、热、通信等线路、管网和设备改造费用,由相关专业公司承担,市区两级予以定额补贴。具体补贴政策,由市发展改革委和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4.小区雨水收集系统应用改造、消防设施改造、补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安防系统改造费用,可以按规定使用房改售房款、专项维修资金。
5.普通地下室改造、增设电梯、太阳能技术应用、屋顶绿化等项目所需费用,可采取单位投入、社会募集、合同能源管理、业主自筹等方式解决。
(二)政策保障。
1.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各区县政府要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综合整治的途径,探索利用增层、增建商业设施、增建保障性住房等途径融资的政策措施。
2.加快行政审批事项。发展改革、国土、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当在符合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办理时间。
(三)技术保障。
1.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办会同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统一制定老旧小区整治的技术方案并印发技术指南;建立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专家库,对综合整治工作遇到的疑难技术问题,组织专家论证予以解决。
2.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办会同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制定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应用的政策措施,保证综合整治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九、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开展全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统筹难。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各区县政府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落实属地责任,确保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二)实行目标管理,提高整治成效。
综合整治工作要坚持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的统一,各区县政府要加强计划管理,坚持综合整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统一组织、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实现改造工序高效集成,整治过程安全可控,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三)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各区县政府在综合整治过程中,要同步探索老旧小区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入手,引导老旧小区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促进管理的良性循环。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各区县政府要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每个小区的整治方案都要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大力营造整治方案群众支持、整治过程群众参与、整治成果共同维护的良好局面。
附件: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联席会召集单位和成员单位
附件:
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联席会
召集单位和成员单位
联席会召集单位: 市重大办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市市政市容委 联席会成员单位: 市重大办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市市政市容委 市发展改革委 市教委 市公安局 市监察局 市财政局 市国土局 市环保局 市规划委 市交通委
— 10 — 市农委 市水务局 市商务委 市卫生局 市审计局 市国资委 市质监局 市安全监管局 市园林绿化局 市地震局 市残联 市城管执法局 市公安局消防局市通信管理局 东城区政府 西城区政府 朝阳区政府 海淀区政府 丰台区政府 石景山区政府 门头沟区政府 房山区政府
通州区政府 顺义区政府 昌平区政府 大兴区政府平谷区政府 怀柔区政府 密云县政府 延庆县政府 市电力公司 市燃气集团 市热力集团 市自来水集团市排水集团 北信基础公司— 12 —
主题词:城乡建设 建设 老旧小区△ 综合整治△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卫戍区。各民主党派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工商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1月21日印发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5〕076号 【发布日期】2005-09-01 【生效日期】2005-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5〕07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五年九月一日
关于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今年8月10日至11日,公安部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火灾隐患整治现场会(以下简称武汉现场会),部署在全国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为贯彻武汉现场会的要求,切实搞好我市的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现就从即日起至今年年底在全市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以来,全市各区县、各系统、各部门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持续开展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治理、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治理、学校消防安全大检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大检查、商场市场消防安全治理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有效防止了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但也必须看到,我市消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单位消防管理薄弱,消防主体意识淡薄,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致使一些火灾隐患整改不及时,一些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不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员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消防技能不高等。目前,全市仍有15处历史遗留的重大火灾隐患尚未得到彻底整改,发生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潜在危险很大,消防安全形势仍很严峻。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务必要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增强做好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整治活动,坚决把火灾隐患解决在火灾发生之前,竭尽全力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成立领导小组。各区县人民政府都要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公安、安全监管、建设、商务、教育、文化、卫生、工商、旅游和广电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火灾隐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委、办、局、集团公司和大型企业等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整治工作,协调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指导督促整治火灾隐患。
(二)组织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将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组织召开一次动员部署会议,确定整治的范围、内容、方法、步骤和要求,认真排查和梳理火灾隐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制定实施方案。要认真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障整治措施落到实处。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利用每季度的安全例会研究部署整治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形成政府牵头、公安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消防格局,建立和完善火灾隐患的举报、公示、督办、评估等整改机制,逐步将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二、迅速动员,明确重点,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
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迅速动员起来,把火灾隐患整治工作与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天津市消防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等法律法规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整治的重点是: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照明、自动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危险物品使用和火电源管理、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演练。通过整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切实提高防范火灾的能力。
(一)搞好自查自改。各单位要对照重点整治内容,全面开展自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能够立即整改的必须立即整改;不能够立即整改的,应当限期整改。在整改期间必须明确和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并在整改期间采取保证消防安全的措施;对不能确保消防安全的,要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真正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对未依法履行整治职责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的,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认真搞好复查督改。各行业、各系统要按照各自职责,对所属单位火灾隐患整治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火灾隐患未整改的单位,要督促其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确保安全;对复查中发现单位在自查整改中不履行职责、弄虚作假或拒绝整改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三)要搞好督查促改。各区县领导小组要对各系统、各单位的复查和无主管部门单位自查整治情况开展督查,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的部门和单位,应责令其重新开展自查和复查并上报情况;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不能保证消防安全的,要挂牌督办,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整治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办法,推动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最大限度地消除火灾隐患。
三、履行职责,严格执法,坚决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整治工作中,各行政执法机关要坚持联合检查,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各级公安机关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天津市消防条例》、《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68号)、《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73号)等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在督促整改上下功夫,主动为单位整改火灾隐患出主意、想办法,督促单位落实整改措施,按期整改。要充分利用政府挂牌督办、部门联合执法、向社会公示隐患等方式,督促单位整改。对逾期不改的要坚决依法予以处罚;对于在排查整治期间,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要坚决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对于涉及社会消防安全布局的消防安全问题,要及时向政府汇报,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公安消防部门和有关公安分局对未整改的15处历史遗留重大火灾隐患问题,要向所在区县政府进行专题汇报,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整改资金的投入力度,力争早日全部整改完毕。
四、广泛宣传,营造声势,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火灾隐患整治的良好氛围
提高全民消防意识,是做好消防工作的根本。要在社会上营造火灾隐患整治声势,完善消防宣传工作机制。
(一)广播、电视、报刊等社会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作用,把火灾隐患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广泛向社会进行宣传,跟踪报道工作动态,曝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章行为。
(二)各级劳动、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将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纳入学校消防教育和职业消防培训计划,提高职工和学生的消防意识。
(三)各级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妇联、工会、共青团、残联等部门和团体要协调配合,与公安派出所一起,依托居民社区组织、物业管理单位向城乡居民家庭,特别是老弱病残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消防服务,帮助检查整改火灾隐患。
(四)各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要紧密结合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娱乐活动中心、橱窗板报,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以及火灾报警和火场逃生自救等方面的知识。
(五)公安消防部门要向社会开放防灾教育馆、消防博物馆和消防队(站),接待参观群众,宣传消防法律知识,同时要结合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大力推进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活动。
市人民政府将组织公安、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组成督导检查组,深入各区县,各委、办、局,对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各区县、各委、办、局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情况要于今年年底前报送市公安消防局,汇总后上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公安局
二○○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6)88号 【发布日期】2006-09-30 【生效日期】2006-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6)8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六年九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减轻火灾危害,保障公共安全,结合我市消防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工作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工作,紧紧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天津市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着力整治各种火灾隐患,全面加强城乡消防工作,建立健全灭火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促进消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创建“平安天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原则。坚持协调发展,有效统筹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坚持依法治火,严格落实消防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坚持科技先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火、灭火和救援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相配套的地方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实现消防工作与我市经济社会,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同步协调发展,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专业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基本达到城镇消防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同步,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准显著提升,全市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预防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明确责任,努力构建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履行政府消防工作职责。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增加财政投入,严格组织实施。为切实落实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建立市消防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领导为联席会议召集人,成员包括各区县政府主管消防工作的领导和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教委、市商务委、市人防办、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广电集团、市交通局等部门主管消防工作的领导。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通报全市消防安全形势,听取成员单位工作汇报,分析全市消防安全状况,协调解决重大消防问题,部署消防安全工作。各区县政府也要相应建立和落实联席会议制度。
(五)进一步加强监管,切实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要建立部门信息通报制度,公安消防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监督执法职责,及时将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以及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等情况报告本级政府并通报相关部门,每季度向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通报消防安全形势,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向公安消防部门通报消防监管情况。要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公安消防、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结合消防工作实际,在重点时期、重大节日开展联合检查,对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开展联合执法。要建立火灾隐患移送查处制度,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依法进行查处,或者移送、通报公安消防部门;对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移送、通报的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要及时进行查处。教育、民政、铁路、交通、农业、文化、卫生、民航、广电、体育、旅游、人防、商务等部门和单位,要健全领导机制和责任制,明确一名主管领导负责,确定消防工作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建立消防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分析消防工作形势,研究解决消防问题。要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根据部门和单位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检查,结合行业和季节特点,适时组织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排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要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奖惩工作制度,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考核。
(六)进一步加强管理,依法落实单位消防主体责任。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要认真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1年公安部令第61号),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机制,建立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要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检查机制和消防安全自我培训机制,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要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建立并落实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机制,确保完好有效。建立并落实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机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其他单位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建立并落实火灾隐患自我整改机制,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及时予以消除,不能当场改正的,要制订整改方案,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要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七)进一步加强引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作用。要将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建立行业、系统消防安全自律机制。鼓励发展电气防火检测、消防安全评估、城市火灾报警监控服务、消防设施检查与维修、火灾痕迹物证鉴定、火灾损失核定等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的中介组织,开展消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居(村)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要制订防火安全公约,定期检查本区域公共消防安全,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三、完善措施,大力提升全市防控火灾能力
(八)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专项列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镇和乡村建设同步实施,规划预留的消防队站建设用地,不得变更和占用。今年年底前要完成中心镇、重点镇消防规划编制,2008年底前完成其他建制镇的消防规划编制工作。对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灭火应急救援需要的,要及时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要按照消防规划改造供水管网、修建消火栓、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取水设施。建设新城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消防管网、消火栓;老城区、城市道路、自来水管网的改造和建设,要按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设计并建设消防管网、消火栓。在海河、津河等主要河流沿岸,要修建消防车取水设施,确保消防用水。建设、水利等部门要严格落实规划,本着“不欠新账,快补旧账”的原则,力争以每年20%的速度补建欠账消火栓,确保2010年前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本着“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在
全市新建25个消防站,改造10个消防站,新建5个支(大)队二级指挥中心。其中,外环线外新建消防站20个,改造消防站6个,新建二级指挥中心2个;外环线内新建消防站5个,改建消防站4个,新建二级指挥中心3个。到2010年,全市消防站总数达到75个,二级消防指挥中心的总数达到12个。
(九)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巩固现有专职、义务消防队伍,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政府,都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乡镇政府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各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农村都应建立由职工或居(村)民组成的义务消防队。要大力发展合同制消防队,弥补公安消防警力的不足,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工作需要。要研究建立专职消防队、合同制消防队经费保障机制,并协调解决专职消防队援外灭火消耗的经济补偿。
(十)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公安消防部队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高效统一的抢险救援指挥体系,对各种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统一进行协调指挥。建设功能齐全的抢险救援信息平台,建立完善抢险救援专家信息库、化学危险品资料信息库、应急救援装备物资信息库、应急救援预案及辅助决策系统、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系统,全面提升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力。
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进一步加强公安消防队力量特别是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专项解决公安消防队应急救援装备和队站、设施建设经费。市级财政要将消防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根据消防业务需要逐步加大经费投入。
(十一)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制订并组织实施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公安消防等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单位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社会新闻媒体以定期刊播消防专栏、消防公益广告等形式,义务宣传消防知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教育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要建立消防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并定期组织师生开展自救逃生演练;科技、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和单位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就业教育工作内容,经常性地开展消防专业培训;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单位要在乡村、社区、办公区等场所设立消防宣传教育专栏和消防安全标识,定期组织辖区居(村)民、员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和灭火自救逃生演练。
(十二)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市各委、办、局及区县政府要加强对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及消防管理人员的消防法律法规等消防专业培训。有关行业、单位要大力加强对消防设施施工、消防设施检查维护和操作等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必须组织电工、电气焊等特种作业人员、易燃易爆岗位的作业人员、公众聚集场所的从业人员、旅游系统的导游和保安人员等参加消防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责成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实施消防安全培训。
(十三)切实维护公民的消防安全权益。鼓励公民举报、投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维护自身权益和公共安全。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对火灾隐患、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纳入信访接待,保障公民对火灾危险的知情、监督、投诉、举报等权利,对受理的公民举报,要及时通报公安消防部门和其主管部门督促解决,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的重大火灾隐患及整改情况。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建立接待公民投诉、举报机制,实行定期接待公民投诉、举报制度,设立火灾隐患举报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认真受理并及时依法处理公民对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部门要切实承担起依法维护相关人员消防安全权益的责任。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为公众服务的场所,要采取公告、广播、设置警示牌等方式,告知公民火灾隐患状况、整改期限及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方法。公共娱乐、学校、医院等公众场所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四、进一步强化火灾隐患整治力度
(十四)坚决整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对本辖区、本行业内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进行彻底排查,对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等重大火灾危险源,要限期搬迁;对无法保证消防安全的,要责令停止使用;对新建单位和场所要严格审批程序,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和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在制订近期建设规划和城镇房屋拆迁计划时,规划和建设部门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城乡结合部易燃建筑密集区、居民伙楼大院的拆迁、改造。对集中生产、经营自行车、沙发、地毯、小化工、木器加工等单位的重点区域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要严格依照消防法律法规坚决予以整治,确实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对消防安全重点场所和部位,严格消防安全管理,推广应用先进的技防设施。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人员密集场所,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不能保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要依法责令停止使用。
(十五)切实加强火灾隐患的源头控制。对涉及消防安全的审批项目,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依法审批,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许可文件。
对不符合城镇消防安全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按照国家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后,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颁发房屋权属证书。新建、扩建、改建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场所,或者将原有建筑改变为上述场所,未经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合格的,教育、民政、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不得批准使用。
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及建筑施工等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监管、建设等部门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合格擅自使用或者开业的,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展览、商贸交易、文化体育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活动,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擅自举办的,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采取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原已取得批准文件但不再具备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定的消防安全条件的,各有关部门必须撤销批准文件(因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修订而不符合现消防安全条件的除外)。
质监部门应当制定标准,对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电气、燃气等设备的防火性能提出要求,生产单位应当在设备的明显部位标明其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注意事项。
(十六)加强对消防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质监、工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职责分工,依法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消防产品市场整顿和规范的力度。各有关部门对检查发现的假冒伪劣和不合格的消防产品,要在判定质量、区分责任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国务院令第39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执法分工和执法程序,予以严肃处理。对安装、使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更换合格产品。对非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产品和非法所得。对已获认证、型式认可企业生产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视情节责令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直至撤销其认证、型式认可证书,停用认证、型式认可标志。对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情节严重的违法经营者,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屡禁不止的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欺诈消费者的市场,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对安装、使用、维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其责任人员,视情节依法给予处罚。对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的,移送有关司法机关,由有关司法机关按照刑事诉讼程序依法处理。公安消防、质监、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每季度要在主要媒体向社会发布消防产品市场准入信息,公布取得和撤销的认证、型式认可证书企业名单、吊销营业执照情况以及对生产、销售消防产品企业的检查情况。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对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应当实行主动召回制度。
(十七)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立案、销案和挂牌督办制度。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及公安消防机构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依法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和消除重大火灾隐患。各区县政府对本辖区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定期公布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公安消防机构对检查发现和群众举报、投诉并经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要立案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及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挂牌督促整改。当地人民政府要明确整改责任,责令限期整改并进行督办。各区县政府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情况。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市政府将直接挂牌督办,公安消防机构要依法报请当地政府决定责令停产停业,当地政府要在接报后7日内作出决定。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制订整改计划,确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对自身确无能力整改的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向本行业或本系统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五、建立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十八)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各区县政府要把消防工作作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乡镇、村、社区)和平安地区等考评范围,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检查考评。对消防工作的考核评价,以市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意见的通知》(津政发〔2005〕112号)为依据,由市政府和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对消防安全责任制评价,公安消防机构参与组织实施。市政府对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并在当年11月底完成。评价情况向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各区县政府的评估情况要向市政府报告。评价成绩优良的应予以通报表彰,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评价成绩较差的,责令改正。公安消防部门应建立消防责任制评价档案,如实记载平时专项检查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各区县政府每年底要向市政府作出消防工作专题报告。
(十九)加大对相关执法部门的责任追究力度。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其他有关部门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未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实施审批、监督检查,或者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不力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二十)坚决查处有关单位和人员违法行为。对不依法履行预防和消除火灾隐患职责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的,相关执法部门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对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他人财产损失的,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明知是假冒伪劣消防产品仍购买和使用的,相关执法部门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天津市公安局
二○○六年九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金融办关于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金融办关于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7〕9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金融办《关于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关于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津党发〔2007〕27号),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开发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一)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贷方式和业务品种,改进资信评估制度,完善信用征集和评价体系。针对民营企业实际需要,在完善可循环使用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股权投资信托、应收账款保理等现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研究推出更加贴近民营企业实际需要的多层次金融创新产品。各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配合,整合各部门有关民营企业的信用信息资源,将分散的信用信息纳入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扩大非银行信息和民营企业信息采集范围,加快与国税、社保中心等部门的横向联网建设,扩大天津市财税关库行横向联网系统应用功能,完善征信体系。
(二)定期举办银企洽谈会,发展和谐银企关系,及时提供信息、咨询和中介等专业化服务。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强与行业商会、信用共同体等组织的合作,定期与民营企业举办融资洽谈会、恳谈会和项目推介会。协调政府部门加强与银行、担保机构的合作,建立和完善“政府协调引导、担保积极配合、企业主动参与”的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办好并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国际融资博览会等会展活动。鼓励各银行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加强面向民营企业的宣传,与区县人民政府合作构筑信用平台,建立重点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特色机构。支持在民营企业群体中发展信用共同体,形成银企互动和合作共赢。
(三)鼓励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协助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民营企业中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评定信用户,发展信用户联保体和信用户共同体,对信用户联保体和信用户共同体的信用户发放信用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对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好、货款回笼快、社会形象佳、信用等级高的民营企业,推出商业分期贷款、快速信用证产品等信用贷款产品,形成多元化的企业融资方式。
二、进一步加大间接融资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信贷规划,发展专营民营企业业务的特色分支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满足大众化和个性化融资需求。各
银行机构要积极发展面向民营企业的贷款零售业务,对能够提供足值、有效抵押的民营企业,可以采取循环贷款办法。市财政对在我市注册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向注册资本在200万元(含20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发放的贷款,按照年末贷款余额超过基数增加的部分,给予一定的成本补偿性资助。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客户细分工作,重视内部流程改造,结合自身的市场定位和业务特点,根据审贷规则,为民营企业量身订做、设计开发个性化的金融新品种,制定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发展规划,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安排专项额度,确保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规划的落实。
(五)支持商业银行建立风险定价机制,实行浮动利率和差别利率,有效协调贷款供求关系,提高融资成功率。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信贷风险和收益的对称性管理,根据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以及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科学测算和确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实行差别授权,不断优化贷款审批流程,适度放宽审批权限,压缩审批层级,简化审批手续,推广民营企业贷款打分卡技术,开设民营企业贷款“绿色通道”,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审批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六)支持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构建区域性资本交易市场,推动产权顺畅流转;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公司的发展;支持发展势头好、符合条件的民营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支持民营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吸引境外机构和个人的投资和贷款;鼓励信托投资公司发行民营企业股权信托计划。
(七)将企业上市培育服务工作前移,落实工作责任,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落实民营企业上市规划。按照优选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选择规模大、效益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产品技术含量高的民营企业,纳入我市拟上市企业资源库和在库企业上市孵化机制。组织相关中介机构,为有上市需求的民营企业提供多层次的培训和配套服务,并为拟上市企业开设发行上市的强化培训班,逐步完善我市民营企业发行上市的培育体系,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例。
(八)遵循行政许可“非禁即入”原则,按照市工商局印发的《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企业)进行工商登记的意见》(津工商企注字〔2007〕10号)的要求,吸引和鼓励民营投资主体设立公司制、契约制、合伙制等多种组织形式的股权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鼓励民营企业以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引导风险投资基金对拟上市民营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为加快民营企业上市创造条件。
(九)根据民营企业的规模、信用以及融资后资金的用途,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四、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投融资机制
(十)支持民营企业和自然人依法设立行业资产管理公司和产业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及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规范和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大力推行BOT、私募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新型投资方式,遵循行政许可“非禁即
入”原则,积极支持骨干民营企业依法联合成立行业资产管理公司;允许自然人与企业法人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公司等投资公司;参照《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企业)进行工商登记的意见》,鼓励自然人与民营企业法人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对在本市新设立的风险投资公司(基金)从事第三方物流投资或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资的,自获利起,由同级财政部门3年内减半返还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十一)鼓励和支持主业突出、竞争优势明显、融资能力强的民营上市公司,以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准股权方式对未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进行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推动以资本为纽带的强强联合和低成本扩张。
(十二)推动企业间经济协作,鼓励大企业以垫付生产资金、提供原料、预付货款、提高定金比例、货物自提、承担运杂费和保险费等形式,对生产相关配套产品的民营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支持。
五、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推进地方金融生态建设
(十三)支持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机构、地域性和行业性互助式担保机构的发展,建立健全信用担保机构服务体系和政策制度。按照坚持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和稳步发展地域性、行业性的互助式担保机构的思路,支持建立政府出资引导、社会力量和民营经济组织共同投资的担保机构,逐步构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市和区县(含市开发区、保税区、市高新区)两级财政部门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市级担保机构为各区县担保机构实行分保制度。各级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给予风险补偿和增信服务。市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区县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鼓励社会力量开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对于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业务的中介机构有关财税支持政策,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有关财税政策汇编>的通知》(津政办发〔2007〕89号)有关规定执行。
(十四)积极引导担保机构提高担保实力和规范开展担保业务,支持银行与各类担保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创新民营企业抵押担保方式,探索多种担保形式。发展传统的不动产抵押、质押,积极发展动产抵押、质押。积极探索开办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仓单、提单、基金份额、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存货抵押,出口退税税单质押,资信良好企业供销合同质押,小企业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财产抵押、质押以及保证担保等;尝试联保、互保、个人担保、群体担保和抵押、质押、担保组合等多种贷款担保形式。各商业银行应与贷款担保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在本行开立账户并交存贷款担保基金、建立有效的贷款风险控制和不良贷款代位清偿等制度的贷款担保机构所担保的企业,按照贷款管理规定,以贷款余额不超过贷款担保基金一定倍数积极发放贷款。
(十五)积极培育多元化民营企业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我市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和支持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依法开展业务,为民营企业提供咨询、保荐、会计、审计、法律、评估等中介服务,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多元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十六)加快咨询、评估、会计、律师、招投标代理等中介服务的标准和管理监督机制建设,整顿中介服务市场秩序,规范中介服务行为。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时要按照“自愿有偿”
原则和相关规定收取费用,禁止中介服务机构利用政府部门的职权,向民营企业强制服务和强制收费。禁止将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的管理事项转移给中介机构变相收费。
(十七)支持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创新监管制度和体制,明晰责任边缘和界线,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协作性、一致性。通过“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改善和提高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重视在法规和市场准入许可中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建设,创造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环境。
(十八)宣传现代金融知识,帮助民营企业了解、熟悉、有效利用各种融资工具,提高融资能力。对在本市新设立的、为我市鼓励产业提供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的培训机构,自开业起,由同级财政部门3年内减半返还营业税; 自获利起,由同级财政部门3年内减半返还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十九)积极发挥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协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政策、体制、机制等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合力。
天津市人民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发布部门:天津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14日 实施日期:2007年12月14日(地方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