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林与秀拉的“边缘人”形象分析

时间:2019-05-13 09:5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加林与秀拉的“边缘人”形象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加林与秀拉的“边缘人”形象分析》。

第一篇:高加林与秀拉的“边缘人”形象分析

高加林与秀拉的“边缘人”形象分析

“边缘人”,个人认为,是文化混血儿的一种,是游离于多数群体的少数个体。它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长大,后又受到较之具有较大差异性的异质文化影响和渗透。在这种双重文化(本土与异域文化、本土内文化)中,其中一种是主流文化,占主导地位。它在两种文化中纠结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并在文化碰撞和冲突下,呈现出无根和失范状态,由此严重颠覆了他们的价值判断,从而给他们的人生和理想实现带来巨大困惑、迷惘和障碍。

虽创作背景、文化环境相去甚远,路遥和莫瑞森却因有着同样洞悉世界的眼光,描写现实社会骤然剧变给人心理带来的深远影响而为世人所推崇“边缘人”的界定,始终没有统一的概念。高加林和秀拉分别是《人生》和《秀拉》的主人公。二者虽生存环境、背景、文化习俗等方面有明显不同,但却在共同人性的驱使下,成为“边缘人”形象中两朵夺目的奇葩。本文试从二者作为“边缘人”产生的类型、思想和精神特征以及归宿、产生原因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希望对“边缘人”形象进行更为宏观的认识。

“边缘人”虽属同一类别,但外在表现却千姿百态。就倾向性而言,高加林和秀拉分属不同类型。受反文化思潮影响,高加林呈现人格扭曲。为追求现代文明脚步,他置传统道德于不顾,靠他最藐视的不正当渠道获得去城里发展的机会;为更好地和现代文明接轨,他抛弃原有爱情,和极具现代文明精神的黄亚萍恋爱。从这一路奋斗征程可见,他还是倾向于和主流相靠拢,是趋向于主流文化、具有进取精神的“边缘人”形象。

高加林虽在靠近主流过程中屡受挫折和不解,但仍能坚持理想,大有为理想实现不惜成为其殉道者的精神。为追求城市文明,他抛却传统道德、以牺牲幸福和爱情为代价,从而成为理想主义者的典型。秀拉没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她对现实认识比高加林清醒得多。因受黑、白人双重排挤,她没有立足之地,只能放任自己,放荡生活。从而成为浑浑噩噩、甚至在某些方面显露出人性丑陋面的人,展现了低俗的现实主义者形象。

除此之外,他们的归宿也截然不同。

高加林因被人告发,被退回农村。在那里,他得到朴实父老乡亲真诚的安慰,这使得他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他理想的实现不能脱离养育他的土地和家乡人民。于是他重新审视自我,不气馁、不放弃。当他扑倒在顺德爷爷脚下,手抓黄土、沉痛呻吟时,预示着他从故乡土地上真正找到自己人生的支点和归宿。他很幸运,还能重新开始。

秀拉一生从清醒认识世界到馄饨度日而死,心中充满怨气和仇恨。她抛却一切的生活方式将她置于生活的谷底,但不论怎样艰难,她都践行回归真实自我之路,而这条路同时也是一条不归路,直至将秀拉拖向落寞、空寂的死亡神殿。她无疑是不幸的,不能重新开始了。

孤独感是“边缘人”共同体味的生命意识。高加林和秀拉都在不被认同的社会环境里饱受精神煎熬。但由于文化、历史、背景等因素影响,使得二者作为“边缘人”产生的原因存在差异性。

《人生》创作时期是对传统予以全盘否定的反文化思潮盛行的时代。中国农村虽实行新经济政策,但社会流弊、封建残余依然盛行,城乡差别扩大。这在经济上、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反映。高加林作为农民子弟,身上有传统道德和封建意识的影子。同时,作为有文化的年轻人,又有向往城市现代生活和与命运抗争的意识。使得高加林成为处在固有封建传统文化和反文化思潮主流文化夹缝中的人。由此可见,高加林作为“边缘人”,是基于中国内部同一种族文化差异而产生的。

秀拉作为白人文化主导下,出生、成长,且最终埋葬在黑人社区的黑人女性,当时黑人妇女既要承受黑人内部性别歧视,又要忍受白人世界种族歧视。而秀拉正是独特的“这一个”,她抗争黑、白人社会内部性别歧视,更不能容忍黑白社会间的种族歧视。成为对抗固有传统文化和白人主流文化,并在两者夹缝中求生存的“边缘人”形象。可见,秀拉作为“边缘人”,主要是基于不同种族文化差异影响而产生的。综上所述,虽时代背景、文化环境等存在差异,但共同的人性,让两位作家有了相似的生活感悟,从而在他们笔下诞生两个既具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的“边缘人”典型形象。二者的对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边缘人”概念。同时,这种中外的比较,也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了解“边缘人”的多姿多彩。

第二篇:浅析《人生》高加林形象

1102026075邱立雯

从高加林的矛盾人格分析其命运的悲剧性

摘要:《人生》是路遥上世纪80年代轰动文坛的一部著作,作品主要塑造了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青年高加林这一典型形象,展现了他个人奋斗的人生历程。高加林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他矛盾的双重人格。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加林的矛盾性分析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关键词:高加林双重人格悲剧命运

路遥的《人生》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高加林这一农村知识青年形象,展现了他的悲剧命运。作品的男主人公高加林出身于农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的儿子,高中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回到乡里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但不久就被大队支书的儿子挤走回到家中当起农民。在他心灰意冷之时,农村姑娘巧珍炽烈的爱情使他振作起来。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回到县城广播站工作,由于抵挡不住中学同学城市姑娘黄亚萍的追求,毅然断绝了与巧珍的爱情。可不久组织上查明他是用不正当途径进城,于是被取消了他的工作,重又打发他回到农村。而这时即将迁居南京的黄亚萍与之分手,之前抛弃的巧珍也早已嫁人。失去一切重回黄土地的高加林最终流下了痛苦、悔恨的泪水。

作家路遥借黄亚萍之口道出了高加林的性格:“这个年轻人既像保尔.柯察金,又像于连.索黑尔,是具有自觉和盲动、英雄和懦夫、强者和弱者的两重性格的人物。”高加林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高玉德是一个纯朴善良。委曲求全的老农民。高加林从来没有鄙视过任何农民,但他却也从来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不满农村落后的现实,不愿意沿袭父辈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辈子从黄土地刨食的古老的生活方式。他渴望离开贫瘠落后的土地,到更为广阔的天地生活、发展。他要从土地走出去,走进城市,从简单的劳作走向层次更高的精神价值的创造。在他身上有一种强烈的力量,那就是富于理想,勇于进取,向往现代文明的城市生活。当高加林从黄土高原那闭塞的小村子里考进县城高中后,新的现实、新的知识、新的生活都使他变得充实、愉快。在学校里,他是学习干事,学习成绩总是班级最好的。虽然他出身于农村,没有多少见识,但他平时读书多。山区闭塞的环境刺激了他爱幻想的天性,让他“显得比一般同学潇洒,眼界也宽阔。”除了读书,他还爱好天文,打得一手好篮球,对于音乐、绘画甚至国际问题都小有研究。这让那些即使出身于城市家庭的学生也对他怀着钦佩与尊重。他不满于父辈们那种“为生活而生活”的生活方抛弃了农民固有的传统狭隘的观念,开始对自身和社会重新认识。他积极进取,不断探索与付出,当机会到来时,他“热血沸腾”,他以他骨子里农民的坚韧、执着以及过人的才华出色地完成工

作,而他的潇洒、才气和眉宇间的英气更为他赢得了城里人的瞩目和青睐,这让他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人生的路并不能一直都是平坦大道,总也会有坎坷与不平。高加林的人生也是如此。他虽然具有上面所说的种种优秀的品质,与命运一次次做着斗争,但生活的道路并没有因为他个人的努力而改变方向。高加林自以为是生活的强者,然而他在高中毕业后却没有考入大学,当了民办教师也很快就被人顶掉,一连串的打击使原本对未来抱有美好憧憬的他一度陷入低谷,“身体沉重得像受了伤一般,眼睛茫然地望着窗外。”他痛苦、颓废、自暴自弃,除了控诉社会与命运什么也不能改变。但幸运的是,他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理想、未来这样的字眼不久就又回到了他的心中。他主动给叔父写信谋求工作,渴望“远走高飞”,虽然依旧有一些顾及,但他还是不断克服心理上沉重的压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当高加林面对爱情时,他却迎来了最两难的选择。巧珍还是黄亚萍?爱情还是事业?这个选择性难题是构成高加林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从民办教师的岗位回到农民的身份,面对农村姑娘巧珍的爱,虽然高加林意识到与农村姑娘的结合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将来的事业,但他还是选择了爱情,此时,爱情时激起他生活热情的唯一力量。但当高加林如愿以偿进了城,事业再次顺利时,他对爱情与事业的选择却发生了改变。他清楚地意识到巧珍只是他事业的累赘,而城市姑娘黄亚萍却能帮助他在城市更好的发展。虽然他内心爱的天平偏向于巧珍,但最终他还是选择放弃真爱以事业为重。他对巧珍的伤害令人遗憾,就是他自己也会内疚与不安,会在心里自责:“你是一个混蛋,你已经不要良心了,还想良心干什么?”当然,促成高加林最终放弃爱情选择事业的因素不仅仅只是个人性格的因素,更多的还有社会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矛盾的双重性格就是悲剧性的。悲剧的根源不在于他那不切实际的人生理想,而在于他缺乏为实现理想而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高加林的悲剧性格即他的虚荣、狭隘、浮躁、急功近利、患得患失等,让他在追求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渐渐丧失了自我。这也正是造成他最终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阎慧玲.路遥的小说世界.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安本实,陈凤.“交叉地带”的描写——评路遥的初期短篇小说.当代文坛.2008年.王信.《人生》中的爱情悲剧.作品与争鸣.1983年.金跃.试论高加林的人生悲剧.语文学刊.1985年.

第三篇: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人生》中高加林的一生就如柳青说的一样,他经历了许多选择的岔道口,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巧珍和黄亚萍之间,在良知与诱惑之间……这种种艰难的选择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农村青年的典型形象。

一、与命运抗争,为理想而奋斗。

高加林来自农村,他对家乡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但他十几年拼命读书就是为了不像他父辈那样当一辈子土地的主人,即使他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通过考试或许转为国家正式教师,离开土地,进而争取做他理想的工作。当民办教师职务被高明楼挤掉时,他愤愤不平,决心豁出命来和他‚拼‛个高低,当马长胜为了巴结他的叔叔开后门使他住进了县委大院时,他却坦然地依靠了权势,与高明楼的矛盾迎刃而解。他上街卖蒸馍躲躲闪闪,生怕碰见熟人,成了这个世界最无能的人。他在精神危机中遇上了巧珍,巧珍那纯洁、无私的爱情像无声的春雨悄然地滋润着他焦躁的心田,使他精神重新闪光,激起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向往大城市,有‚联合国都想去‛的理想,但又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的正确道路,他终于成了离开生养他的土地的孤独奋斗者。

作为农村新人,高加林表现出对现代人生活图景的巨大热情。他是

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继承了父辈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在需要他在土地上劳动的时候,他毫不吝啬自己的汗水,虽然开始的时候有点负气,但后来却是真心的投入了。如《人生》中写到:‚经过一段时间,他的手变得坚硬多了。他并且学会了犁地和难度较大的锄地分苗……。他锻炼着把当老师时养成的斟词酌句的说话习惯,变成地道的农民语言,……。‛但是,这些并不表明我们的主人公就心甘情愿做一个与老一辈农民一样的庄稼人。他已不满足于仅仅靠双手做土地的主人。他盼望汽车,火车,飞机来到家乡,盼望现代物质文明所能提供的一切。同时,他也不满足于乡村文化生活的贫乏,向往着五彩缤纷的现代文明。

二、大胆追求爱情却陷入两难的选择。

《人生》不仅讲述了高加林面对曲折理想追求过程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更穿插了他面对两种不同爱情命运的艰难选择。

在高加林最失意的时候,美丽、温柔、善良的农村姑娘刘巧珍将无私的爱奉献给了高加林。并给了高加林以生活的勇气,使他在一蹶不振的情况下,重新振作起来。他爱上了这个‚像金子般纯洁‛的女子。在高加林最失意的时候,刘巧珍给了他患难与共的爱情,况且这还是两人的初恋。初恋是充满激情的,那种对爱情的向往可以令人终生难以忘怀。刘巧珍给予他的如火一般热情的爱情,唤起了他青春的萌动,给了他重拾理想,面对生活的勇气。这样爱情在高加林看来是多么珍贵啊!

然而,命运的改变却给这样的爱情以新的挑战。进了城以后,高加林享受着一切成功的讯号,享受着身边所有人敬仰的目光,并且享受到了来自城市姑娘黄亚萍的另一种不一样的罗曼蒂克式的爱情。黄亚萍的爱是强烈的,是充满占有欲的。此时,高加林矛盾的心理又一次得到升华,面对刘巧珍纯洁的、无私的爱和黄亚萍充满前途的爱,高加林心里做了一次艰难的选择。他觉得自己是爱着刘巧珍的,然而爱情不能当饭吃,在前程似锦的爱情与巧珍的纯洁的爱情面前,高加林最终选择了前者。背弃了与他共患难的爱人刘巧珍。当然,高加林内心是十分挣扎的,‚他在心里自我嘲弄地说:‘你是一个混蛋!你已经不要良心了,还想良心干什么’……‛他便是用这种方式,在内心挣扎许久后与巧珍断绝了关系。

刘巧珍给他的爱是纯洁的。他爱着刘巧珍,因为她反叛旧道德旧习俗的炽热情感温暖了他苦闷的心。他进城后,与巧珍的感情渐渐淡薄,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他离开了巧珍,选择了城市姑娘黄亚萍。这是不是高加林喜新厌旧呢?高加林是不是又一个‚陈世美‛?不!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高加林和黄亚萍中学时代就有志趣相投的友情,这种朦胧的爱,只是因为高加林的回乡才暂告结束,一旦当他重返县城,失去了与巧珍发展感情的土壤,与黄亚萍的热恋便不可避免。他对黄亚萍的感情有很大成分是建立在似锦前程上的,它没有巧珍的爱纯洁,而一旦这似锦前程没有了,那么意味着他们的爱情也就结束了。况且,他与黄亚萍虽然有相同的理想,相同的知识背景,但是他们的起跑点不同,他们始终是两个世界的人。

三、形成高加林形象的原因

高加林是《人生》中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他具有多重的性格。一方面他是自信的,然而又有深深地自卑感;一方面他是坚强勇敢的,然而这种坚强勇敢中又有懦弱的时候;一方面他有着自古以来的小农思想;另一方面,又有着当代青年知识分子渴望改变自身命运的远大理想……而形成这种复杂性格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他的思想意识上看,其实高加林的内心是虚荣的,他所谓的对理想的追求其实是为了满足他的内心无限的虚荣心。他总是想要进入城市去生活,是为了能在别人面前抬起头来。这种错误的思想意识,是形成高加林复杂性格的基础。再从他的家庭来看。高加林的父亲、母亲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从小的生活就不富裕。因为他从小家庭的因素,导致了他会产生走出去的想法,他认为只有走出去才能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命运。他是一个不甘于命运的人,所以他从小便开始了努力,并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他相信终有一天自己将实现梦想,摆脱这个家族所传下来的命运。这样的家庭背景,导致了他在一次次失败中能站起来。而又是这样的家庭背景才导致了他人生道路上更多的艰难。父母亲是农民的身份甚至成为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道关卡。因为没有背景,他在人生的奋斗历程中,就必须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条道路就会比别人的更加困难。

从社会环境原因分析,高加林生活在八十年代初期,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盛行,青年的就业、恋爱、婚姻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文明之风不断从城市刮向农村,而当时的农村并未完全接纳这种文明,而是采取一种质疑中被迫接受的方式,导致了城乡的巨大差别。而当时的知识青年由于接受了文明的洗礼,在对社会的认识上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她们有反封建的意识,并有着想要走出农村,进入城市的强大愿望。而《人生》中所刻画的主人公高加林就是新时期典型的知识青年的代表,他的种种表现都反映了一种当时青年一代自我奋斗、个人追求同生活发展不谐调的冲撞。

路遥的《人生》向我们郑重提出了面对城市化浪潮汹涌而来的冲击,农村知识青年该如何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选择这已深刻命题。高加林的人生带给了我们太多启示,太多感慨!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让我们无法取舍、难以选择的东西似乎太多太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拥有一些,就注定要失去一些。面对一些无法避免的遗憾,我们只能做到为自己的生命赢得快乐和精彩,不要有过分的奢想和贪得无厌。高加林的一生告诉我们,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要慎重选择。

第四篇:谈高加林形象的现实主义深度

谈高加林形象的现实主义深度

——读《人生》札记

栾川县中等职业学校 贾向丽

【内容提要】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塑造了一个当代农村青年高加林的形象。同那些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典型不同的是,高加林属于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一类青年。他们敏锐地感受到时代变革的脉搏,但思想尚不成熟,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他们的思想处于急剧的变动之中。作者有意将高加林这样一个有才干,然而过多纠缠于个人得失的人放在悲剧的道路上。作品围绕高加林的悲剧,深刻展现了决定其悲剧命运的种种矛盾和契机,概括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力量。

【关键词】文学形象典型现实主义深度

青年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正如列宁所讲的青年人“血气方刚,热情奔放,正在探索途中”。我们要把历史推向前进,也需要这股敢闯、敢开拓、勇于打开局面的力量。《人生》中的高加林的身上其种程度的闪烁着这样的色彩。本文着重通过对高加林形象的粗略的剖析,来谈谈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度。一个“圆形”形象

一部轰动于世的好作品,其中定有塑造得有深度,具有文学典型的新鲜性和独特性的文学形象。那么《人生》中这个文学典型无疑就是高加林了,他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是一个圆圈:他离开 1

了乡土,最后又回到了乡土。

在过去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还很少见到这样复杂的农村青年 形象,借用一个英国文学批评家的话说,这是一个“圆形人 物”,即具有多面性特点(但绝不是性格分裂)的人物。他是一 个农民的儿子,从来没有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又从来没有 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深深热爱着生他养他的故乡土地,但却时 时渴望着离开这贫瘠落后的地方;他爱巧珍,但他却为了能出人 头地而抛弃了她;他鄙视那些利用权势谋权私利、瞒上压下的 “乡霸”(如高明楼和马占胜),但他希望自己发迹的时候又坦然利用了权势;他不愿庸庸碌碌地活着,极想有所作为,但却走入岔道,成了离开生养他的土地和亲人的孤独的奋斗者。这些十分矛盾的性格汇聚其一身,的确使人眼花缭乱,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高加林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同情,还是责备?

作为一个有“完整的性格”的人物典型来说,事实上每一个 典型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高加林就是一个多种矛盾的性格集于一身的复杂的人物。对这样的人物典型,采用非好即坏,非肯定即否定的简单化的公式,是绝对解析不清的,在《人生》中,作者既写了高加林身上的“光亮面”,也写了他身上的“阴影”,对他是即褒又贬,既肯定又否定。我认为,这是作者在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精神的表现,即忠实于生活,按照生活中人物的本来面目来刻画人物,同时又贯注着作者自身对人物的审美评价。这是

使高加林这个艺术形象具有现实主义深度和较高的审美价值的一个主要原因。

矛盾“交叉”的产物

《人生》的作者曾说过:“我们不应该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和 冲突,因为只有反映了生活中真实的(不是虚假的!)矛盾冲突,艺术作品的生命才会有不死的根!”高加林这一艺术形象的成功,是当前我国农村生活的种种矛盾的“交叉”的反映。这是使高加林这一艺术形象具有现实主义深度的另一主要原因。

反映当前农村生活的《人生》在透视社会的深刻和描摹现实 的真切上,都达到了作者以前少有的高度。不可否认,城镇生活的较为优裕和农村生活的较为贫苦,个别干部的不正作风和老实农民的忍怨受气,以及黄亚萍的多情,克男妈的势力,对于造成涉世未深的高加林的人生悲剧,都有着各自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高加林在这个风浪不息的生活大海里之所以迷失方向,有没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呢?他明知不该轻浮偏去追求虚荣,不忍割舍旧情,却又贪婪新欢,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上进心里夹杂着虚荣心、英雄主义混合着个人主义的矛盾世界。在他的生活坎坷中,既有交错的社会矛盾在背后牵线操演,又有良莠杂陈的自身的思想矛盾在其中推波助澜。因而,他的种种际遇,表面上看充满了令人诧异的偶然性,其实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

令人欣慰的是,高加林终于猛醒了,经过生活激流的冲洗,深刻的自我反省,他认识到追求理想不能脱离养育他的土地和人

民,他扑倒在德顺爷爷脚下,两只手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

高加林以自己迷途知返的切实行动,向人们透露了这种信息:《人生》这种对于现实人生的真实描画,比之那种回避矛盾,使作品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差甚远的作品,更具有认识价值和艺术力量。它对于广大青年读者认识生活,认识自己,从而获得必要的生活教益,无疑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美丑集于一身的有深度的人物

加林似乎还没有结束痛苦的孕育过程,他便满头大汗地从人 生的沟沟坎坎里走出来,疲惫不堪地站到人们面前。高加林还是 一个成长中的稍带“野性”的青年人,思想还没有成型,用德顺 爷爷的话说,他是一个“嫩娃娃”,用作者的话说,他是一个“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年轻人”。高决心要抛弃“像金子一样闪光”的巧珍,自己却十分痛苦,“他的头在巧珍面前,在整个世界面前,深深地低下了”,甚至“猛地骑上车子,到一个四处不见人的地方,象孩子一样大声号啕起来”,“这一刻,他对自己仇恨而且憎恶!” 路遥就是这样不惜笔墨地在一件事情上否定主人公的同时,却又写了不少能引起读者并不厌恶,反而有点体谅高加林的心情的东西来。

因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高加林仍然不失为一个有深度的人 物形象,一个在当今小说创作中空前出色的文学典型,一个美丑 集于一身的形态。他既显示了当代中国青年进取向上的精神风

貌,又镌刻着这一代青年可能具有的种种弱点。

这个人物的魅力在于他的质朴的真实,望着这个栩栩如生的 形象,人们联想到的是伦勃朗的绘画,巴尔扎克的小说,甚至连 语言也令人感觉到巴尔扎克式的故作强烈和有意夸张的粗豪气派。尽管作者头脑中的某些观念妨碍了这一形象获得更大成功,但总的说来,现实主义在此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种现实主义如 同它所创造的人物一样质朴无华,而且还有点古色古香。

可以说,高加林是当代青年成长的一个典型,青年人应摒弃 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超越自我,更新自我,才能在巨大的精 神裂变的痛苦中得到升华,获得新生,让人生的理想之花开得更 加鲜艳!

参考文献:

[1]《作品与争鸣》1983年第2期

[2]《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书版社1985年第2期

[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人民日报1983年5月10日第5版

第五篇:高秀磊期中考试分析

期中考试分析

郑旺中心小学高秀磊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了期中考试。我们班共有48位同学参加了考试,其中得A的有38位,B的有7位,C的有3位。从试题内容上看,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从考试成绩上看,较好的反映了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是一次成功的考试。

一、成绩分析

1、本次语文成绩,最高分96.5分,90分以上27人,85分以上38人。

2、得C的有三位同学,郇金达得了58.5.李金石和林宏运是第一次参加考试并且有分数,所以还不适应。

二、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备课不充分,课堂效率低。

2、查漏补缺不及时,落实不到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抽查频度、力度不够。

3、不重视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浓,主动学习欲望不强,厌学情绪较为严重

2、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方法不当,大多数学生的存在“等、靠”的思想,不注重积累、反思、归纳总结。

3、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能力亟待提高。

三、教学建议

1、抓管理,保稳定,树形象。

2、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化训练,查漏补缺。

3、分类指导,分层辅导,个别辅导。

教学质量 = 有效时间 + 教学内容 + 教师付出 + 学生配合。在这个函数表达式中,有效时间和教学内容是常数,教师付出和学生配合是变量,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变量。现在教育制度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方法只有考试,考试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环节,考试类似于学生体检,成绩就是报告单、化验单,老师便是医生。因此,根据考试成绩统计望闻问切,进一步全面、深入、精细的分析,开好科班会和备课组会,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出一剂良方,完成学校制定的各类指标,要将考试的评价和诊断功能发挥到最大。

我深切地相信,殷切的期盼,我们班的成绩越来越好,我们班孩子的人格越来越完善。

2013年5月12日

下载高加林与秀拉的“边缘人”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加林与秀拉的“边缘人”形象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觉新人物形象分析

    长篇小说《家》,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在小说中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书中人物不下......

    基于爱情三角理论下的“高加林”的爱情悲剧分析

    基于爱情三角理论下的“高加林”的爱情悲剧分析 摘要:路遥的长篇小说《人生》中的爱情书写,是构成整部作品人物形象及思想内涵的重要部分。运用爱情三角理论对于主要人物形象......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人格分析

    压抑·释放·回归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人格分析王虹帅 摘要本文试运用弗洛伊德的三维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对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格结构予以剖析,着重......

    自我形象与理想自我分析

    自我形象与理想自我分析 此测试中,我的自我形象和理想形象差异绝对值为21,可见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并不是我的理想形象。 自我形象中,我把在必要时很自信排在了第一位,这是值得......

    不平凡的人生_为高加林说几句

    不平凡的人生 ——为高加林说几句 黄潇伟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 :小说《人生》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发生在高加林身上的一段三角恋情,通过对这段纠结恋情的描写......

    从路遥《人生》的高加林看理想与现实(wanchengban)(精选五篇)

    从《人生》的高加林看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莉[摘要]高加林是路遥在《人生》中塑造的一个真实可信的典型人物,他不但对现代生活抱有巨大的热情,而且为实现新生活......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 文学形象是由文学语言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中的具体生活画面,包括人物、景物等具体形象及其构成的整体形象。文学形象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主......

    个人形象的分析与提升

    涉外文秘1班2010064136蔡碧云个人形象的分析与提升摘要:通过对自身个人形象优缺点的分析,客观认识了自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套提升个 人形象的方案,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个人礼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