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利厅关于特大防汛补助费和水利建设基金项目建设管理意见5篇

时间:2019-05-15 13:4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水利厅关于特大防汛补助费和水利建设基金项目建设管理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水利厅关于特大防汛补助费和水利建设基金项目建设管理意见》。

第一篇:河南省水利厅关于特大防汛补助费和水利建设基金项目建设管理意见

河南省水利厅关于特大防汛补助费和

水利建设基金项目建设管理意见

河南省水利厅(豫水管[2006]28)

二OO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特大防汛补助费和水利建设基金安排的水毁修复和应急度汛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充分发挥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00年1月1日实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2002年1月1日实施)、《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财政部水利部《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办法》(财农

[1999]238号)、《中央水利建设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农

[1997]158号)等规定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管理意见:

一、本意见管理的工程项目范围是中央及省级特大防汛补

助费及水利建设基金(防洪部分)安排的水毁工程修复及应急度汛工程项目(含水文、通信设施水毁修复项目)。

二、项目建设管理与验收实行分级负责制。各市水利(水

务)局或市授权的县水利(水务)局、水利厅直属管理单位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单项工程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项目由省水利厅负责审批工程设计并组织竣工验收,市水利(水务)局负责组织设计、实施和建设管理。5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由市水利(水务)局全面负责,须将工程设计的审批文件和竣工验收鉴定书报省水利厅备案。厅直属管理单位的项目,由省水利厅批复,厅直属管理单位负责实施和管理,由省水利厅负责组织验收。

三、工程项目及经费安排下达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编报工程勘测设计。工程勘测设计必须由有资质的水利工程设计单位设计。

四、单项工程5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按以下程序管理:

单项工程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项目,其设计报省水利厅审批后,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其中应急防汛、抢险项目可不进行招投标。

单项工程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其设计报省水利厅审批后实施,实行建设单位负责制,并进行工程监理。

五、单项工程50万元以下项目,其设计由市水利(水务)局或县(市)水利(水务)局审批,并进行建设管理。

六、工程批复后,建设单位要严格按批复的项目实施,不得擅自改变项目。确因实际需要变更的须按原审批渠道办理变更手续。

七、工程建设时间要避开汛期,应急防汛、抗洪抢险和封堵决口除外。项目一般应在安排经费的次年4月底前完成。特殊情况下,按管理权限经上级有关部门同意,可适当延迟,但不得超过次年年底。

八、工程实施中实行进度月报制度,每月1日前,将上月工程进展情况及总进度逐级上报。

九、工程完成3个月内,应进行竣工验收。进行验收确有

困难的,经工程验收主持单位同意,可以适当延长期限,但不得超过年底。

建设单位应按照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3-1999)规定及时编报竣工验收报告。内容包括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工程设计工作报告、工程监理工作报告、工程质量评定报告、初步验收工作报告、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意见书和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50万元以下项目可视具体情况,适当简化。

十、工程竣工后要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和进行项目竣工决算

审计,并出具审计意见书。竣工决算审计是指水利建设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前,水利审计部门对其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内部审计监督。

十一、单项工程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工程由省水利

厅主持验收,50万元以下工程由市水利(水务)局或县(市)水利(水务)局验收,报省水利厅备案,省水利厅抽验。厅直属管理单位工程项目由省水利厅组织验收。

发布单位: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第二篇: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意见

为进一步提升环卫管理城镇一体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区城镇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有关规定,现就加强全区环卫基础设施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区“加力城乡一体,加速生态文明”发展主题,打好“产业培育、城乡一体、生态文明、改革创新”四大战役,扎实推进城镇环卫基础设施和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更新换代工作,不断提升环卫管理城镇一体化水平,促进全区环卫管理工作整体跃升。

二、工作目标

加强城镇环卫基础设施配置和日常管理,全面提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的能力,力争实现各站压缩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干净整洁、箱体功能完好,密闭运输率100%;生活垃圾处置终端全年无安全事故。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城镇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1.规范果壳箱、垃圾桶设置管理。城区范围内要加强果壳箱、机械化收集桶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的设置,更新一批破损、陈旧的果壳箱和垃圾桶,逐步淘汰主次干道旁设置的垃圾收集房等落后的基础设施;对主次干道两侧的果壳箱、垃圾桶实行定点设置,通过设置机械化收集桶的方式替代收集房,提高生活垃圾收集的效率。各镇(开发区、街道)要按照“布局合理、整洁卫生、方便适用、有利于环卫作业”的要求,在现有环卫设施的基础上,新设一批标准化垃圾收集房、收集桶、果壳箱,设置的收集房、收集桶、果壳箱应当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抗老化、防腐、阻燃,充分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设置标准可参照《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尝试实行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和收集;对现有环卫设施存在破损、缺失、功能不全的要进行全面的整治改造提升,确保满足功能需求;有条件的镇可以尝试通过设置机械化收集桶的方式逐步实行生活垃圾直收直运。

2.规范中转站的建设和管理。城区要修订完善《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专项规划》,力争在年内完成城东、城南2座日处理200吨生活垃圾的转运站建设任务,逐步关停城区范围内对居民影响大、对环境影响大、故障多、效率低的小型转运站,有条件的更改为环卫工人休息点或公共厕所;加强对现有运营中生活垃圾转运站的维护和保养,联合设备厂家制订全年专项维保及大小修计划,做到设施设备稳定可靠、重大隐患及时排除,场内场外干净整洁。各镇(开发区、街道)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编制环卫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来指导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要根据镇区日产生活垃圾的实际情况来扩展生活垃圾中转能力,对故障频发、使用年限超过5年以上的压缩设备,应及时更新;对陈旧老化、密闭不良的箱体,应全面维修;尚未做到100%压缩转运的镇(开发区、街道),要加快建设和扩建生活垃圾中转站。

3.规范垃圾运输车辆管理。城区范围内在3月份前,通过新一轮的生活垃圾运输市场化招标的方式淘汰陈旧的、超期服役的运输车辆,更新一批全新的生活垃圾压缩箱,达到全面更新提升的管理要求;各镇(开发区、街道)要从改善环卫设施,服务民生大局的角度出发,在3月份前,淘汰一批不符合环卫要求的运输车辆和压缩箱,原则上,使用满2年及以上的普通箱体必须淘汰(不锈钢箱体等高规格的除外)。对尚能使用的要加强维护和保养,杜绝带故障作业、跑冒滴漏。

4.强化公共厕所管理。提升城区公厕管理标准,对城区范围内基础设施差、群众反响强烈的公厕进行改造升级;通过开发商代建后验收移交的方式,发展附建公厕,逐步增加城区公厕的数量,改变“南少北多”的现象;强化公厕的日常管理,做到定人定岗,增加日保洁频次,改善公厕内外环境,提升城区公厕管理水平。各镇(开发区、街道)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公厕环境改善的投入力度,做到设置合理科学、管理规范有序、环境通透整洁,着重要加强公厕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做到上下水畅通、设施功能完好、便池便槽干净无积污、空气流通无臭味。

(二)加强生活垃圾收运管理

1.加强源头收集管理。要加快城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修订,优化现有收运的模式,扩大机械化收集生活垃圾的范围,主干道实行100%机械化收集,住宅小区和企事业单位的收集车辆实行登记备案制度,淘汰人力三轮车、拖拉机等落后的收集车辆,尝试在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实行上门直收的收集模式。通过大型转运站的建设,推广垃圾源头收集入站的信息化建设,利用射频卡技术规范源头生活垃圾的调运。各镇(开发区、街道)要根据各镇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生活垃圾源头收集模式,引导和鼓励村委、社区使用先进的源头收集车辆,减少源头收集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发生,严禁将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大件垃圾、工业垃圾等特种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中收集;严禁在村收集过程中为了减少生活垃圾运输次数而故意焚烧生活垃圾;严禁在果壳箱、收集房、垃圾桶内焚烧生活垃圾;对垃圾收集房要定期刷新和消杀,确保不产生次生污染。

2.加强中转运输管理。要加强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日常管理,实行定人定岗,保证有专业人员操作机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转运站保持清洁、规范、有序,定期除臭消杀;凡是收集的生活垃圾必须经压缩后才能转运,要按照压缩箱压装容量进行压装,防止因多压而导致压缩箱跑冒滴漏;不得将工业垃圾、化工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等特种垃圾压入压缩箱内转运;严禁在转运站内焚烧生活垃圾,或者焚烧后压入压缩箱内转运。城区范围内要加强对中标运输企业的日常监管考核,对中标企业在运输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予以严格管理和考核奖惩。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加强生活垃圾的运输管理,定期清洗和检修车辆和压缩箱,确保外观整洁、功能完好;垃圾运输车辆出转运站前,应将压缩箱尾部冲洗干净,严格按照指定路线运送;在运输途中应加强巡视,确保无冒烟带火的安全隐患。

3.加强生活垃圾调度管理。严格执行市、区两级环卫部门对生活垃圾的调度管理,科学合理地使用生活垃圾处置终端(焚烧发电厂或者生活垃圾填埋场),各镇(开发区、街道)的生活垃圾必须严格按照指令,送往指定的处置终端,不得私自改变处置终端,确保市、区、镇三级的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要严格执行环卫部门对各镇(开发区、街道)垃圾运输车辆核定的运输线路,垃圾运输车辆在城区范围内运输时,必须避开早晚交通高峰时期,严禁私自改变运输线路,造成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对全区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加装gps和射频卡,实行对生活垃圾运输车辆“一卡通”管理;垃圾运输车辆在终端区域运输时,必须严格遵守厂(场)内的交通规则,按照限定时速运输,驾驶员在运输过程中和在终端卸料时不得吸烟、乱丢烟头,以防明火遇沼气发生爆燃;在处置终端等候卸料时,要按照秩序排队等候进入,严禁争道抢行,造成堵塞。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开发区、街道)要高度重视本地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本实施意见,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具体工作计划或方案,落实目标责任,加快推进相关项目建设。环卫管理部门对本地区的各类环卫基础设施要进行全面排摸,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各村(社区)要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切实提高“组保洁、村收集”日常工作水平。

(二)加强宣传引导

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开展辖区内爱护环境、爱护设施的宣传教育,并建立对环卫设施的日常巡查机制。加强对单位和个人履行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的环卫意识,共同创建整洁、优美、文明的环境。

(三)加强督查考核

区城管局要加强对各镇(开发区、街道)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协助各镇(开发区、街道)建立环卫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并从2014年4月1日起,对各镇(开发区、街道)垃圾运输车辆(含压缩箱体)的车容车貌、运输路线、密闭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采取每月巡查整改考评和即时考评相结合的方式,每月考核结果列入各镇(开发区、街道)的月度城镇长效综合管理考评成绩。

第三篇:湖南省水利厅文件《关于调整水利工程建设人工和材料价格意见的通知》

湖南省水利厅文件

湘水建管[2008]3号

湖南省水利厅关于调整水利工程建设

人工和材料价格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水利(水务)局,各有关单位:

近几年来,物价连续上涨,水利工程建设人工和材料、设备等价格也不例外,较严重地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造价,也给承包人带来了不可预见的和自行不能消化的风险。为维护建设市场正常秩序,保证计价的公平合理,根据《湖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和“合同范本”等有关文件规定,对水利工程建设人工和材料等价格予以调整,并提出以下意见:

一、价格的调整应以公平、客观、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通过价格的调整,要达到维护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公平、公正、稳定的目的。

二、凡建设合同约定实施期价格调整不具体或约定不予调整的均应调整;凡合同约定调整范围、幅度和有具体的调整办法的,按合同约定办法进行调整。

三、现行人工工日价为62.56元(包括发给工人的工资、工资性补贴、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为现行价格,调整的基础单价为每工日26.40元(投标报价大于每工日26.40元的,按大于每工日26.40元的投标报价为调整的基础单价),人工工资差为每工日36.16元。

四、材料调整应按实施期间市场的平均预算价格或原价减去工程承包合同签订时的市场平均预算价格或市场平均原价(投标报价高于承包合同签订时的市场平均预算价格或市场平均原价的,按投标报价作为调整的基础)的差额计入工程结算。

五、人工和材料等经调整后的总差额加税金计入工程结算。

六、2007年1月1日开始完成的工程量按本意见进行调整,2007年1月1日以前已完成的工程量仍按湘水建管[2004]49号文执行。

七、已办理结算的工程项目不再调整。

附件:《湖南省水利厅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结算主材价格调整的通知》(湘水建管[2004]49号)

二〇〇八年二月十八

第四篇:清河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的意见

政字〔2011〕69号 清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

财政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桥东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提高乡镇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确保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的财政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冀政〔2011〕76号),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就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公共财政不断向农村延伸和覆盖,承载强农惠农政策的财政资金分配不断向乡村倾斜,乡镇财政承担的职责任务愈来愈繁重。落实强农惠农财政政策,最后的环节在乡镇;强化财政“三农”资金监管,最基础的工作在乡镇;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最薄弱的部位也在乡镇。各镇(处)要把全面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工作作为整个政府财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指导,健全机构职能,理顺管理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把乡镇财政建设成为落实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基本依托,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力推手,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的重要屏障。

二、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新形势下的乡镇财政职能1

根据《预算法》、《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新形势下的乡镇财政职能主要有四项,即: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职能、惠农资金发放和管理职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职能、乡村财务和资产监管职能。

(一)完善预算管理职能。建立健全乡镇财政预算制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乡镇财政收支预算。要将本级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资金等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增强预算的完整性。规范乡镇财政预算执行,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健全乡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切实强化预算的约束力。加强乡镇财政决算管理,恢复上报乡镇财政决算。按法定程序将预算编制、调整、决算报同级人大审查和批准。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及时公开预算及执行、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等情况,自觉接受所在乡镇居民和社会监督。切实加强乡镇债务管理,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镇债务。加强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结合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二)完善惠农资金发放和管理职能。乡镇财政要加强惠农补助资金发放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补贴资金申报、认定、审核的基础数据台账,完善补贴政策、金额和标准的公示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确保惠农

补贴资金发放公开、透明、公正、公平。要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对农民申请办理涉农政策咨询、补贴资金发放等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办结,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完善财政资金监管职能。乡镇财政应根据上级财政有关要求,积极做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要将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的财政资金以及坐落在乡镇辖区内的医院、学校等县级直属单位的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并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日常考核、激励约束和责任追究等管理机制,明确岗位监管职责,细化监管内容和工作措施。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强化乡镇财政在资金拨付、使用环节的把关作用,发挥乡镇财政了解情况、熟悉基层的优势,建立乡镇财政机构对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巡查制度,确保下达乡镇资金按规定、按政策、按预算落实到位、发挥效益。

(四)完善乡村财务和资产监管职能。建立和完善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统一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推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成立以乡镇人大、纪检监察、财政、工会等部门参加的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定期对本乡镇的财务情况进行审核、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加强乡镇财务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违纪行

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乡镇国有和城镇集体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资产购买、处置、登记和台账制度,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监督,全面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三、继续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进一步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着眼于完善地方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县域经济资源集约配置、农村城镇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大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力度,规范改革模式,完善体制功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在效果的指导思想,合理确定县乡财政体制模式,努力提高体制选择的针对性、体制运行的实效性。从2012年开始,要进行新一轮体制改革,对各镇(处)分别实行相对规范的“统收统支”和“分税制”财政体制。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在坚持乡镇政府管理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变、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乡镇政府享有的债权和承担的债务不变、财政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分税制和统收统支两种体制模式,以不同方式强化“乡财县管”改革:对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乡镇,通过事前指导、预算审核和执行监督的方式实施监管;对实行统收统支的乡镇,要实行与县级财政“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方式,由县级财政部

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

(三)加强县乡财政审计监管。在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督机制,加强审计监管,发挥审计“免疫功能”作用,堵塞漏洞,提高基层单位依法理财能力,维护财政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促进财政完善机制、深化体制改革,有效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

四、不断加强乡镇财政机构和队伍建设

按照机构独立、编制单列、机构性质明确的要求,在6镇1处设置7个财政所,性质为股级行政建制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人员编制4—6人,逐步实行县级财政垂直管理体制。未实行县级财政垂直管理体制前,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和人员暂实行县级财政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管理体制,县财政局要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协调管理和业务指导;各镇(处)财政所长的任命和财政所人员的变动调整要征求县财政局意见。

加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健全进人机制,采取凡进必考和择优录取原则,新进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要采取竞争上岗和交流等制度,建立乡镇财政人员正常流动机制,优化乡镇财政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要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以财政业务培训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乡镇财政干部能力和素质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乡镇财政干部进行大规模培训,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干部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和

履职能力,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乡镇财政发挥应有职能作用。

五、积极推进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

各镇(处)要按照《河北省财政厅关于推进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规范》等有关规定,着眼于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推进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从2011年起,用3年时间,实现全省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全覆盖,达到“机构隶属全面明晰、职能定位全面精准、业务基础全面巩固、内部管理全面规范、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办公设施全面改善、整体形象全面改观”的目标。鼓励各镇(处)提前实现标准化建设目标,除省财政厅给予奖励外,县政府对2011年实现标准化建设的再给予10万元经费奖励,对2012年实现标准化建设的再给予5万元经费奖励。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第五篇:南京财经大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施意见

南京财经大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施意见

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人才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工作水平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实验室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工作,在学校整体改革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做好实验室建设工作,切实发挥实验室在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作用,经学校研究,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教学科研为宗旨,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加强协调,强化管理,提高效率,构建具有南京财经大学特色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原则

1、适应需要原则

实验室建设必须与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相协调,并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有机结合,为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撑。公共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应以满足全校公共基础课教学需要为目标,建设规模应以在校生(设计)规模、上机与实验课程门数、上机与实验(听力)课时数等主要因素为依据确定;学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应以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为目标,建设规模应根据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及学科、专业的建设目标等因素确定。

2、统一规划原则

实验室建设应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并以集中建设为主的思路进行统一规划,实行分类指导,采取委托管理的模式,加强协调,强化管理,提高效率。公共基础实验室委托学校实验与教育技术中心直接管理;学科专业实验室所有权属学校,但委托相关院(系)代理日常管理,实验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分步实施原则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实际需要,结合学校和部门财力的实际,有重点地分步实施建设。

4、资源共享原则

各类实验室均有义务按其功能在全校范围内提供资源共享。教务处代表学校行使实验室资源调度使用之职权,物资设备处代表学校行使实验室资产监管之职权,各受托管理单位有义务履行实验室财产保全之职责。

三、实验室分类及其服务功能

学校实验室分为两大类四小类:

(一)公共基础类实验室

1、公共基础实验室

面向全校服务,满足全校公共基础课、部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上机和实验(听力)教学的需要。

(二)学科专业类实验室

1、省级重点实验室

面向全校及社会服务,满足相关学科、专业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并为社会服务提供支持。

2、校级重点建设实验室

面向全校服务,满足相关学科、专业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并为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创造条件。

3、普通实验室

面向所在院(系、部),在为所在院(系、部)各专业教学及教师科研服务的同时,根据需要有义务接受学校安排承担其他院(系、部)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制

1、校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

为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学校成立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分管校领导、教务处、科研处、物资设备处、实验与教育技术中心、监审处、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及实验室建设项目论证的组织、实验室使用效益评价的组织、实验室财产与安全的督查等工作。

2、教务处

负责各类实验室建设的规划管理、实验教学的调度安排、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

3、科研处

负责我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检查、指导、评估、验收和科研项目立项管理等各项工作。

4、物资设备处

负责各类实验室设备与仪器的组织采购和监管工作。

5、实验与教育技术中心

受学校委托,直接负责公共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并制订相应管理规章制度;协助做好学科专业类实验室的有关技术保障。

6、学科专业类实验室各受托单位

受学校委托,负责各实验室的业务建设、接受并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实验室日常维护与管理、实验室与财产安全等工作,制订相应的管理实施细则。

7、实验室主任

各实验室必须聘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由各受托单位负责聘任并报学校人事处、教务处备案。实验室主任主要负责组织各实验室的业务建设、日常维护、安全管理、承接和落实教学及科研任务、管理实验室兼职队伍等工作。

五、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运行流程

1、制定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

学校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

2、实验室建设立项申请报告的提出

实验室建设立项申请报告由立项申请单位向学校教务处提出。立项申请单位根据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可提出立项申请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简况、项目概况与覆盖课程、项目任务与基本定位、项目设计方案与建设计划、项目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资金与人力等实施条件、可能的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专家组论证意见等。

3、组织论证

教务处受理立项申请报告之后,提请校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组织论证。

4、实施建设

立项申请通过论证之后,由学校物资设备处牵头组织设备和仪器的采购,立项申请单位须积极配合共同做好立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5、投入使用

实验室建成之后即投入运行和使用。运行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及后续建设,按照前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制”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实验室效益评估与年检

定期检查和评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情况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一环。学校建立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每年对各实验室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与质量、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设备完好率、实验室制度建设、实验室安全等方面进行综合效益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院(系、部)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七、实验室建设经费来源

实验室建设经费要采取多渠道筹集的方法。

1、上级财政拨款

2、学校资助

3、院(系、部)配套

各院(系、部)应根据本单位创收情况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实验室后续内部建设。

4、对外社会服务及科研服务收入

在保证教学和科研需要的前提下,凡利用实验室进行对外有偿服务的,应将其收入的10%投入实验室建设。

5、对外合作获得的资助和捐助

在对外合作过程中,合作对方给与的专项资助和捐款应当投入实验室建设。

八、本实施意见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下载河南省水利厅关于特大防汛补助费和水利建设基金项目建设管理意见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水利厅关于特大防汛补助费和水利建设基金项目建设管理意见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