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的意见

时间:2019-05-15 01:5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的意见》。

第一篇:河南省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的意见

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的意见(试行)

(省发展改革委二○○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重点项目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战略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的建设项目。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对于拉动投资增长,推动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发挥战略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搞好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建设上有新进展、管理上有新提高、服务上有新成效、融资上有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项目遴选机制,确保重点项目质量

1.项目遴选的总体要求: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更加突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影响力、竞争力,能有效改善薄弱环节,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与支撑作用。

2.项目遴选的主要范围:重点项目按省、市两个层级进行遴选。省级重点项目的遴选范围,主要包括国家布局的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重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项目,重大生态工程和节能减排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其他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项目。省辖市级管理的重点项目应突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辐射、带动和支撑作用。

3.省重点项目的入选条件: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土地、环保、安全生产、节能政策,符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具体条件与标准由省发展改革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通过制定年度省重点项目选择指导目录加以规范。

4.省重点项目的分类:重点项目按实施进度分为前期项目、计划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前期项目是指正在开展规划、论证和相关手续报批,需提前协调落实建设条件的项目;计划新开工项目是指已经完成项目备案(立项)或通过城市规划预审、土地预审、环评审批,建设资金落实,当年能够实质性开工建设的项目;在建项目是指各种建设手续完备,当年继续建设或竣工投产(用)的项目。为了加强对重点项目组织实施过程的协调调度,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重点项目办)可视需要在当年在建项目中列出竣工投产项目,在前期项目中列出预备项目,以利于目标任务的考核。

5.省重点项目的选定程序:省重点项目每年分两批确定。每年10月底前,由各省辖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年度省重点项目选择指导目录,向省重点项目办推荐报送下年度第一批重点项目。省重点项目办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按照“重大标志性、基地型、枢纽型的项目优先,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支撑引领作用强的项目优先,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好、要素成本低的项目优先,布局在重点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产业带的项目优先”的原则进行论证、比选,提出初选名单,经分管重点项目的副省长初审,并征求有关副省长意见后,12月底前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或省长办公会议审定。第二批项目于当年5月底前推荐报送,并按上述程序审定。

6.省辖市确定的市级重点项目须报省重点项目办核备。符合核备要求的项目,有关部门在保证省重点项目需要的前提下,统筹考虑有关要素指标的安排使用。市级重点项目的实施推进、监管、谋划等工作由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各省辖市须将当年辖区内省重点项目纳入本市重点项目管理范围。

二、完善要素资源配置机制,确保重点项目需要

7.优先配置土地资源。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要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的原则,由省国土资源厅在国家下达我省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内提出年度省重点项目用地规模。在选择确定重点项目时,由省重点项目办、省国土资源厅共同对省重点项目年度用地需求进行测算,经平衡后,在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规模内对省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指标进行预留,并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要求有序供地。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和国家分配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规模矛盾较大时,由分管副省长负责平衡。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等部门要积极争取将我省重点能源、交通、水利、重大民生等项目列入国家项目用地计划。对其他类别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也要积极争取国家指标的支持。重点项目涉及土地规划调整的,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条件下优先调整。积极支持符合进入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条件的重点项目用地。重点项目在完成用地预审及项目批准(核准)、初步设计后,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可依规申请并办理先期用地。重点项目较集中的地方原供用地不能保证需求的,积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调剂。各省辖市每年第三季度末仍未用完的指标,由省统一调剂用于其他重点项目。市重点项目所需用地指标由各省辖市在省下达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加强重点项目供地管理和督察,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等不按要求使用的土地,及时依法收回。国土资源部门要对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事项优先办理。

8.优先保障环境容量。由省环保厅根据全省环境容量和国家、省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需要,提出年度重点项目环境容量可承受的消耗指标。在安排重点项目时,省环保厅会同省重点项目办对所需环境总量指标进行平衡测算,并分解到相应的省辖市。各省辖市应本着“自我平衡”的原则,自行解决重点项目的环境总量指标,并负责在年度工作中组织落实相应减排措施,依法淘汰、关闭落后生产设施和产能,对已经达标排放但不能满足环境总量要求的企业实施深度治理,为省重点项目建设腾出环境容量。对于特殊的、对全省经济社会大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如项目所在地环境容量无法保障,但当地环境质量尚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时,应由省环保厅报请省政府同意,通过组织排污权交易和从全省总量减排富余指标中予以调剂。环保部门应加强对省重点项目建设的跟踪管理,加强环境监管,落实减排措施,切实保障省重点项目环境总量指标的需要。

9.优先保障建设资金。通过各类银企洽谈活动引导金融机构优先支持重点项目。鼓励金融机构采取银团贷款、授信贷款方式支持特大项目建设。积极吸引境内外投资基金参股重点项目建设。优先支持项目业主通过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融资。省有关部门在争取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和安排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专项资金、配套资金、贴息资金时,优先保证省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国家和省审批规定并设有浮动区间的,一律按下限收取;国家和省未明确的,一律不得收取。对政府全额投资、重大招商引资、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项目,按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10.优先保障资源配置。在矿产后备资源配置、资源整合、矿业权属设置上,优先支持省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供气、供电、供水、供油、供热和运输主管部门要对重点项目开辟服务绿色通道,主动搞好衔接,优先予以保障。

11.优先办理各项手续。对重点项目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主动服务,简化程序,特事特办,提高效率。能当场办结的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要限时办结。手续不完备、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要在1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提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需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的,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需报国家审批的,要全程跟踪服务。

三、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12.调整完善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分管重点项目工作的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省重点项目的总体规划和筛选,研究确定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搞好对省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及时协调重点项目建设中其他分管副省长职责范围以外的重点要素保障、外部条件和建设环境等问题,组织对重点项目进行督查和稽察。领导小组办公室(即省重点项目办)设在省发展改革委,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各省辖市政府要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的领导协调机制。

13.强化省重点项目办督导协调职能。省重点项目办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重点项目管理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建议;组织进行项目比选,提出年度省重点项目初选名单;对省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要素保障、建设进度、外部环境等情况进行全面督导;加强对重点项目招标投标的管理,依法对重点项目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省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矛盾和问题;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省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定期向省政府汇报;配合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重点项目工作;加强对各省辖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指导。

14.强化省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各分管副省长是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分管领域内省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具体实施。各省辖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项目隶属关系为省重点项目主管单位,其主要领导是所属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重点项目的法人单位选择、手续办理以及建设进度、资金落实等工作由项目主管单位负责。各省辖市政府对辖区内重点项目的选址、规划许可、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建设环境等方面负责。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保、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林业、水利、文物、铁路、电信、电力、地质、地震、人防、消防等部门,分别对涉及本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和支持保障工作负责。项目法人单位对资金落实、招标投标、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全面负责。每年年初,各项目主管单位就各自责任分别向省政府递交年度目标责任书,项目法人单位向主管单位递交目标责任书。

15.坚持重点项目建设例会制度。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办公会,听取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重大专题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分析研究建设中出现的各类突出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分类指导和安排部署。

16.完善重点项目配合联动机制。全面推行省辖市市级领导和省直部门、单位厅级领导包干督导制,对所属项目定期进行现场督导。省重点项目办坚持每月逐项目督导一次,对问题特别严重的项目,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联合督导,必要时驻地督导。对建设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由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采取现场办公或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等方式进行协调督导。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在项目谋划、前期工作、项目建设、政策支持等各个环节,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上下协调、配合联动、形成合力。

17.建立重点项目建设观摩点评制度。以省重点项目为重点,每年组织1—2次全省性重点项目建设巡回观摩活动,统一或分片进行,由省长、相关副省长带队,各省辖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现场观摩点评各地、各行业重大项目的谋划储备、建设进展、外部环境和招商引资等情况,交流经验、全面促进。

四、完善项目监管机制,提高重点项目管理效能

18.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监督。省重点项目办负责省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和工程实施进度的监督检查;重点对有关职能部门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办理,是否体现特事特办、优先办理原则等进行监督检查;对项目单位及其主管单位制定和落实工程节点网络控制计划、项目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9.加强重点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对重点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重点对项目单位和有关方面建立落实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管理体系、操作规程、技术措施情况,执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20.省财政、审计、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环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监察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省重点项目建设相关工作的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自觉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21.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督办制度。对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组织管理、外部环境、工程进度等问题,由省重点项目办视情况对相关单位进行督办、通报批评、黄牌警告。省辖市政府和省直部门、单位被黄牌警告的,要向省政府提交书面检查;一年内被两次黄牌警告的,取消该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年度一切评优评先资格。项目参建单位被黄牌警告后,在限定时间内无正当理由整改不到位的,采取更换项目业主、分解建设任务等处罚措施;问题特别严重的,将其及相关负责人列入黑名单,向全社会公布,从公布之日起两年内禁止进入河南省建设工程市场。

22.实行重点项目退出机制。对半年以上,由于自身原因,前期工作无进展的预备项目、不能如期开工或开工后进展迟缓的计划新开工项目、投资完成和形象进度严重滞后于节点控制计划的续建项目,经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同意,取消其重点项目资格,收回已配置的要素资源。要素资源无法收回的,按项目隶属关系,等额扣除项目主管单位下年度相关要素资源配置指标。

23.实行重点项目建设环境监督登记制度。为营造良好的重点项目建设环境,从源头上防止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从2009年起,由省重点项目办和省优化经济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省重点项目建设外部环境监督登记卡”。凡到重点项目进行检查、收费、罚款的单位,必须先按规定内容和要求填卡登记,否则项目单位有权拒绝。

24.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综合考评制度。省重点项目办根据项目主管单位向省政府递交的目标责任书,每年年底组织对各省辖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和重点项目法人单位,就项目前期工作、建设进度、投资、外部环境、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完成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建立激励机制,对在重点项目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以省政府名义每两年进行一次表彰。

25.强化重点项目稽察和效能监察制度。发展改革、监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以政府投资项目、涉农项目、群众举报项目、重大线形项目和重要民生项目为重点,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稽察和效能监察,严厉查处各种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行为。

五、完善重点项目谋划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后备力量

26.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各副省长分别对分管领域的重点项目谋划工作负责,组织做好相关规划,研究拟上项目的建设机制、融资方式,督促指导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前期工作。由省发展改革部门汇总后,每年5月和9月分别向省政府常务会议汇报项目谋划情况。各省辖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指导和组织项目谋划,建立团队谋划机制,切实做到“在建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省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全省重点项目谋划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平衡。

27.搞好重点项目储备。省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建立河南省重点项目储备库,及时吸纳各省辖市、省直有关部门、单位推荐谋划的项目,确保持续拥有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后备重点项目。各省辖市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要采取切实措施,强力推进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及早落实各项建设条件,达到实施要求。为使谋划储备项目尽早成熟落地,从2009年起,各级政府安排一定数额的财政预算内资金,专项用于启动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篇:05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

进机制意见(试行)的通知

豫政 〔2009〕14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的载体和抓手,是一项需要通过全省各级政府、各部门共同努力来抓紧抓好的全局性工作。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完善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更好地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省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的意见(试行)》,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抢抓机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自觉性,切实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二月十日

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的意见(试行)

(省发展改革委二○○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重点项目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战略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的建设项目。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对于拉动投资增长,推动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发挥战略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搞好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建设上有新进展、管理上有新提高、服务上有新成效、融资上有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项目遴选机制,确保重点项目质量

1.项目遴选的总体要求: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更加突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影响力、竞争力,能有效改善薄弱环节,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与支撑作用。

2.项目遴选的主要范围:重点项目按省、市两个层级进行遴选。省级重点项目的遴选范围,主要包括国家布局的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重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项目,重大生态工程和节能减排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其他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项目。省辖市级管理的重点项目应突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辐射、带动和支撑作用。

3.省重点项目的入选条件: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土地、环保、安全生产、节能政策,符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具体条件与标准由省发展改革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通过制定省重点项目选择指导目录加以规范。

4.省重点项目的分类:重点项目按实施进度分为前期项目、计划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前期项目是指正在开展规划、论证和相关手续报批,需提前协调落实建设条件的项目;计划新开工项目是指已经完成项目备案(立项)或通过城市规划预审、土地预审、环评审批,建设资金落实,当年能够实质性开工建设的项目;在建项目是指各种建设手续完备,当年继续建设或竣工投产(用)的项目。

为了加强对重点项目组织实施过程的协调调度,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重点项目办)可视需要在当年在建项目中列出竣工投产项目,在前期项目中列出预备项目,以利于目标任务的考核。

5.省重点项目的选定程序:省重点项目每年分两批确定。每年10月底前,由各省辖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根据省重点项目选择指导目录,向省重点项目办推荐报送下第一批重点项目。省重点项目办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按照“重大标志性、基地型、枢纽型的项目优先,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支撑引领作用强的项目优先,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好、要素成本低的项目优先,布局在重点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产业带的项目优先”的原则进行论证、比选,提出初选名单,经分管重点项目的副省长初审,并征求有关副省长意见后,12月底前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或省长办公会议审定。第二批项目于当年5月底前推荐报送,并按上述程序审定。

6.省辖市确定的市级重点项目须报省重点项目办核备。符合核备要求的项目,有关部门在保证省重点项目需要的前提下,统筹考虑有关要素指标的安排使用。市级重点项目的实施推进、监管、谋划等工作由各省辖市政府负责。各省辖市须将当年辖区内省重点项目纳入本市重点项目管理范围。

二、完善要素资源配置机制,确保重点项目需要

7.优先配置土地资源。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的原则,国家下达我省的用地计划指标对省重点项目进行预留,优先保障,待用地审批时统一配置。重点项目用地总规模要与国家下达我省用地计划指标相适应。国土资源部门要对重点项目涉及的规划调整、用地报批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事项优先办理。厉行节约集约用地,对符合进入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条件的项目,原则上不单独选址供地。加强重点项目供地管理,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等不按要求使用的土地,及时依法收回。市级重点项目所需用地指标由各省辖市在省下达市的用地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

8.优先保障环境准入。各省辖市通过减排腾出的环境容量优先用于省重点项目。对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不足的,由省环保部门协调所在省辖市通过区域替代、排污权交易等措施予以解决。对集中连片建设的省级重大战略支撑项目,由省统筹协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对重点项目,环评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同时推进,符合审批条件的随到随批。对已完成规划环评的项目,环评文件的编制和审批手序从简。市级重点项目所需环境容量由省辖市自行解决。

9.优先保障建设资金。通过各类银企洽谈活动引导金融机构优先支持重点项目。鼓励金融机构采取银团贷款、授信贷款方式支持特大项目建设。积极吸引境内外投资基金参股重点项目建设。优先支持项目业主通过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融资。省有关部门在争取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和安排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专项资金、配套资金、贴息资金时,优先保证省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国家和省审批规定并设有浮动区间的,一律按下限收取;国家和省未明确的,一律不得收取。对政府全额投资、重大招商引资、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项目,按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10.优先保障资源配置。在矿产后备资源配置、资源整合、矿业权属设置上,优先支持省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供气、供电、供水、供油、供热和运输主管部门要对重点项目开辟服务绿色通道,主动搞好衔接,优先予以保障。

11.优先办理各项手续。对重点项目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主动服务,简化程序,特事特办,提高效率。能当场办结的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要限时办结。手续不完备、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要在1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提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需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的,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需报国家审批的,要全程跟踪服务。

三、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12.调整完善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分管重点项目工作的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省重点项目的总体规划和筛选,研究确定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搞好对省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及时协调重点项目建设中其他分管副省长职责范围以外的重点要素保障、外部条件和建设环境等问题,组织对重点项目进行督查和稽察。领导小组办公室(即省重点项目办)设在省发展改革委,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各省辖市政府要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的领导协调机制。

13.强化省重点项目办督导协调职能。省重点项目办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重点项目管理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建议;组织进行项目比选,提出省重点项目初选名单;对省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招标投标、要素保障、建设进度、外部环境等情况进行全面督导;及时协调解决省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矛盾和问题;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省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定期向省政府汇报;配合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重点项目工作;加强对各省辖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指导。

14.强化省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各分管副省长是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分管领域内省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具体实施。各省辖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项目隶属关系为省重点项目主管单位,其主要领导是所属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重点项目的法人单位选择、手续办理以及建设进度、资金落实等工作由项目主管单位负责。各省辖市政府对辖区内重点项目的选址、规划许可、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建设环境等方面负责。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劳动保障、环保、交通、建设、林业、水利、文物、铁路、电信、电力、地质、地震、人防、消防等部门,分别对涉及本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和支持保障工作负责。项目法人单位对资金落实、招标投标、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全面负责。每年年初,各项目主管单位就各自责任分别向省政府递交目标责任书,项目法人单位向主管单位递交目标责任书。

15.坚持重点项目建设例会制度。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办公会,听取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重大专题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分析研究建设中出现的各类突出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分类指导和安排部署。

16.完善重点项目配合联动机制。全面推行省辖市市级领导和省直部门、单位厅级领导包干督导制,对所属项目定期进行现场督导。省重点项目办坚持每月逐项目督导一次,对问题特别严重的项目,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联合督导,必要时驻地督导。对建设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由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采取现场办公、每月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或省长专题办公会议等方式进行协调督导。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在项目谋划、前期工作、项目建设、政策支持等各个环节,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上下协调、配合联动、形成合力。17.建立重点项目建设观摩点评制度。以省重点项目为重点,每年组织1—2次全省性重点项目建设巡回观摩活动,统一或分片进行,由省长、相关副省长带队,各省辖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现场观摩点评各地、各行业重大项目的谋划储备、建设进展、外部环境和招商引资等情况,交流经验、全面促进。

四、完善项目监管机制,提高重点项目管理效能

18.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监督。省重点项目办负责省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和工程实施进度的监督检查;重点对有关职能部门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办理,是否体现特事特办、优先办理原则等进行监督检查;对项目单位及其主管单位制定和落实工程节点网络控制计划、项目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9.加强重点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监督。省发展改革部门和省重点项目办负责省重点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重点对招标投标当事人及其主管单位的招标投标行为是否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资格预审、开标、评标、定标过程是否合法等依法进行督查。

20.加强重点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对重点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重点对项目单位和有关方面建立落实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管理体系、操作规程、技术措施情况,执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21.省财政、审计、建设、国土资源、环保、劳动保障、监察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省重点项目建设相关工作的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自觉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22.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督办制度。对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组织管理、外部环境、工程进度等问题,由省重点项目办视情况对相关单位进行督办、通报批评、黄牌警告。省辖市政府和省直部门、单位被黄牌警告的,要向省政府提交书面检查;一年内被两次黄牌警告的,取消该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一切评优评先资格。项目参建单位被黄牌警告后,在限定时间内无正当理由整改不到位的,采取更换项目业主、分解建设任务等处罚措施;问题特别严重的,将其及相关负责人列入黑名单,向全社会公布,从公布之日起两年内禁止进入河南省建设工程市场。

23.实行重点项目退出机制。对半年以上,由于自身原因,前期工作无进展的预备项目、不能如期开工或开工后进展迟缓的计划新开工项目、投资完成和形象进度严重滞后于节点控制计划的续建项目,经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同意,取消其重点项目资格,收回已配置的要素资源。要素资源无法收回的,按项目隶属关系,等额扣除项目主管单位下相关要素资源配置指标。

24.实行重点项目建设环境监督登记制度。为营造良好的重点项目建设环境,从源头上防止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从2009年起,由省重点项目办和省优化经济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省重点项目建设外部环境监督登记卡”。凡到重点项目进行检查、收费、罚款的单位,必须先按规定内容和要求填卡登记,否则项目单位有权拒绝。

25.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综合考评制度。省重点项目办根据项目主管单位向省政府递交的目标责任书,每年年底组织对各省辖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和重点项目法人单位,就项目前期工作、建设进度、投资、外部环境、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完成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建立激励机制,对在重点项目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以省政府名义每两年进行一次表彰。

26.强化重点项目稽察和效能监察制度。发展改革、监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以政府投资项目、涉农项目、群众举报项目、重大线形项目和重要民生项目为重点,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稽察和效能监察,严厉查处各种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行为。

五、完善重点项目谋划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后备力量

27.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各副省长分别对分管领域的重点项目谋划工作负责,组织做好相关规划,研究拟上项目的建设机制、融资方式,督促指导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前期工作。由省发展改革部门汇总后,每年5月和9月分别向省政府常务会议汇报项目谋划情况。各省辖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指导和组织项目谋划,建立团队谋划机制,切实做到“在建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省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全省重点项目谋划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平衡。

28.搞好重点项目储备。省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建立河南省重点项目储备库,及时吸纳各省辖市、省直有关部门、单位推荐谋划的项目,确保持续拥有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后备重点项目。各省辖市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要采取切实措施,强力推进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及早落实各项建设条件,达到实施要求。为使谋划储备项目尽早成熟落地,从2009年起,各级政府安排的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协调

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协调

推进机制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县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按照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全县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于办字„2010‟25号)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创业、富民兴赣为主题,以提高重点产业项目服务水平为目标,结合创业服务年,通过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协调推进机制,着力提高工作效能、效率和效果,科学规划好、精心运作推介好、进一步推进和建设全县重点项目工作,确保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强县,实现实力、魅力、活力、和谐“四型于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措施

1、超前谋划,加强重点项目开发储备。通过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我县重点项目开发储备,确保完成全年项目开发任务。全县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县直各单位都是项目开发责任单位,均要要高度重视项目开发工作,确保人员、财力、物力“三到位”,围绕各自项目开发 既定目标任务,精心挑选项目进行包装,并及时将项目可研报告或项目建议书报县发改委项目办。对情况特殊,暂不具备项目包装条件的单位,应同县发改委协商好,由县发改委委托具有资质的项目包装相关单位代为包装,并提供相应的项目开发经费;对涉及较多单位需共同开发的项目,应由发改委牵头,组织项目相关单位,协同开发包装,项目开发经费由单位先行垫付,项目实施后,再从项目资金中提取予以补偿。县发改委一要组织和协调好重点项目开发工作;二要及时安排专家小组对已上报的项目可研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进行评估论证,对经论证可以入库项目及时充实项目库,并认真组建和完善项目库,同时对入库项目进行跟踪服务,督办实施;三要从项目库中择优提取招商项目,由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编制《招商引资推介项目册》,统一对外推介,并在县投资网上予以公布;从项目库中择优提取向上争资项目,积极“跑部进厅”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项目库。县财政局要切实安排好项目开发管理经费,用以补偿项目开发单位的经费开支。对未完成项目开发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将从该单位的经费中扣除相应经费,由县发改委委托具有资质的项目包装单位代为包装。(牵头部门:县发改委,责任单位:47个项目开发责任单位)

2、围绕重点,全面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形成协作机制,营造浓厚氛围,以《招商引资推介项目册》项目为主,围绕机械电子、轻纺食品、矿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三产项目等重 点招商产业进行招商:一是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宣传,要让外界了解于都,要让于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通过网络、报纸、宣传册等媒体对我县招商环境、政策、人文、区位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营造氛围。二是县外经贸局在加大招商力度的同时,要定期对全县招商项目进行分析,分为已招商成功、潜在招商、无招商潜力等三类,进行归纳汇总,及时向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同时报县发改委一份,以便县领导调整招商布局和对县项目库及网上招商项目进行更新;对有潜在招商项目如奥科特灯饰、洽洽食品等要继续加强跟踪,争取早日签约;县工业园管委会要加强如辅料厂、农贸市场等工业园配套项目的引进,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入园企业之忧;县经贸委要针对我县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实际,一手抓好招商引资,培植后劲,一手抓好现有企业的迅速扩张,打牢基础,真正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在协调解决企业资金、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企业管理以及发展环境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县行政服务中心要围绕重点项目,在项目审批等前期工作环节中,找准服务切入点,拓宽服务领域,主动靠前,为客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发改、环保、国土、规划、工商、外经贸、工业园管委会、消防、人防、人劳等部门在立项审批、环保审批、用地审批、规划设计、执照核发、土地使用、消防审核、人防审核、劳动保障等方面要全力配合,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应一路“绿灯”放行,能当天批复的尽量当天批复,对存在意见的落户项目,由 县分管招商副县长召集相关部门共同商讨直至问题解决。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全民招商格局。三是县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做好重点项目招商监督、督查工作,要定期对我县招商环境进行“把脉”,对破坏环境、索拿卡要、部门利益至上、“中梗阻”、“小鬼难缠”等现象,要抓一个处理一个、问责一个,严肃查处决不手软。四是县财政要安排落实好专项招商经费,确保招商引资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牵头部门:县外经贸局,责任部门: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发改委、县环保局、县国土局、县规划局、县工商局、县消防大队、县人防办、县人劳局、县监察局、县经贸委、县行政服务中心)

3、多管齐下,着力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优先确保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持之以恒抓好“双抢”(抢用地指标、抢信贷资金)工作,重点加强我县优势产业建设项目和重点招商项目在土地、人力、资金、水电等各类要素保障和节约集约利用。

(1)优先配置土地资源。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协调制度,对重点项目、重大招商项目要优先配置土地资源。县规划局土地利用规划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下,多目标统筹规划现存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决策的科学性,为县领导安排重大项目用地提供最佳决策方案。县国土局要继续完善的土地产权制度,为发挥市场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造外部条件,为今后城市扩张用地和工业用地提供法律依据,以减少征地纠纷,为政府退出直接参与的征地过程创造条件;杜绝极少数 不法投资商的“圈地”行为,严肃查处并纠正闲置土地的行为,盘活土地资产,加强土地调控,促进我县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对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报批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事项优先办理;同时牵头会同发改委、规划局、招投标中心等部门做好重点工程所涉设计、征地、招标等环节的协调调度工作,对拆迁等难点问题,应由县分管领导带队,并适时成立拆迁工作队进行拆迁,确保拆迁工作进展顺利。县发改委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向上申报重大产业项目,争取把我县重大产业项目如跃洲电站、格特拉克齿轮生产线、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等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用地指标。(牵头部门:县国土局,责任部门:县发改委、县规划局)(2)优先保障环境总量指标。建立重大产业项目环境总量指标协商制度。由县环保局根据环境总量控制指标和上级下达的减排任务需要,向上级提出重大产业项目环境总量指标可承受的消耗指标。在安排重大产业项目时,县发改委、县环保局对所需环境总量指标进行平衡核算。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依法淘汰、关闭落后的生产设施和产能,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腾出环境总量指标。对于特殊的、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大影响的产业项目,如环境总量指标无法保障,但环境质量尚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的,可向上级总量控制部门申请调剂总量控制指标,或通过排污权交易优先安排解决。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监管,督促各部门落实减排措施,切实保障重大产 业项目环境总量指标的需要。(牵头部门:县环保局,责任部门:县发改委、县经贸委、县外经贸局)

(3)优先保障建设资金。“三大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城市投资开发公司、工业园区开发公司)要做大做强现有的融资平台,搭建优势产业融资平台,为重点项目建设需要资金的保障。建立完善县域有条件企业上市工作推进机制。县财政局、县外经贸局局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引进外资银行,举办“金融专场”活动,增加重大项目金融供给,解决企业和农民贷款难等问题,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创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县工业园管委会、外经贸局、经贸委等部门要积极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授信为信用等级企业。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积极工作,及时帮助项目建设单位完善相关手续,加快项目资金申报相关要件的办理工作,确保我县申报的项目符合国家和省申请资金的各项要求。在资金的争取上,各部门要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捕捉项目资金信息,为项目申报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积极争取更多的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用于保障县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牵头部门:县财政局,责任部门:县发改委、县外经贸局、县经贸委、县工业园管委会)

(4)优先保障资源配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人才档案及优秀农民工、优秀经理、优秀厂长等年终评选机制,加强熟练技工、企业管理、注册会计师等 紧缺型、专业型、技术型人才保障,发展建设好农民工培训学校,以专场招聘、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等方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对专门人才通过提供住宿、安家费等手段吸引其来我县工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牵头抓好企业招工工作,对企业招工工作负总责,力争企业用工无忧。县发改委要牵头协调县交通局、自来水公司、石油公司、天然气管道公司和电力公司等单位对重大产业项目开辟服务绿色通道,主动搞好衔接,优先予以保障,为进入“绿色通道”的重大产业项目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牵头部门:县发改委,责任部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交通局、县供电公司、县自来水公司、县石油公司)

4、加强管理,保障重大产业项目顺利实施。

(1)完善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由县发改委牵头,会同县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快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并联审批系统,全面完成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建设任务。县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指导、督促的作用,扎实、系统推进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的建设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通力合作、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有效缩短重大产业项目审批时限,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县效能办要加强对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县发改委作要科学设置考评指标,合理确定考评标准,精心组织 7 考评监督。(牵头部门:县发改委,责任部门:县经贸委、县环保局、县国土局、县安监局、县人防办、县效能办)(2)强化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责任制。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项目隶属关系为县重大产业项目主管单位,其主要领导是所属项目建设工作的主要责任人。重大产业项目的法人单位选择、手续办理及建设进度、资金落实等工作由项目主管单位负责。发改、财政、经贸委、国土、环保、交通、房产、工商、外经贸、林业、水务、人防、消防等部门,分别对涉及本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和支持保障工作负责,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将追究相关单位主要领导责任。项目法人单位对资金落实、招标投标、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全面负责。(牵头部门:发改委,责任部门:财政局、经贸委、国土资源局、环保局、交通局、房产局、工商局、外经贸局、林业局、水务局、人防办)(3)完善重大产业项目的调度和监督制度。项目主管单位要对重大产业项目参照县重点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县重点工程督查办公室对工程进展情况实行每月调度、每季通报、半年小结、年终考评,同时参照县重点工程督查调度机制,加强对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和工程实施进度的稽查力度。县两办督查科、县发改委、县重点办、县纠风办、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分别负责对重点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重点对项目单位和有关方面建立落实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管理体系、操作规程、技术措施情况,执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情况 等进行监督检查。(牵头部门:县政府办,责任部门:县委督查科、县政府督查室、县发改委、县重点办、县纠风办、县财政局、县审计局)。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建立完善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管理协调推进机制工作作为落实扩大内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落实。

2、上下联动,大力协同。在建立完善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管理协调推进机制工作中,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积极主动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规范地反馈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进展情况,认真落实各项协调推进意见。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善于总结,及时将有效措施和制度完善提高,从而形成长效机制。

3、强化督查,注重实效。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积极支持建立完善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管理协调推进机制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通报监督检查结果,及时改进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第四篇:健全机制完善管理推进农村民主规范化建设

健全机制完善管理

全力推进农村民主规范化建设

各位领导、同志们:

××镇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第一镇,辖63行政村,农业人口8万,党员3677人。2004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元,实现财政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去年换届选举完成后,我们在县委、县政

府的正确领导下,针对农村个别班子中存在的暗箱操作,管理的透明度不高,工作不规范,遇事不民主,支部村委两张皮等现象,镇党委把切实加强农村班子建设和民主政治规范化建设作为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合力,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通过健全机制,完善管理,学习培训,狠抓督导落实,使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进入规范化动作轨道。

我们主要开展的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强化责任,把农村班子建设作为规范农村工作的出发点。

农村各项工作开展好不好,究其原因,往往是干部责任心强不强,工作方法对不对,该公开的内容是否公开,群众是否真正起到监督作用。去年8月份,镇党委审时度势,牢牢把握全镇换届选举完成的有利时机,组织全镇360名新当选的双委干部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集中学习培训。重点学习了《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党章》、《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农村班子建设》等有关文件,双委班子的政策水平、责任心明显增强。同时,委派13名镇干部到部分村任挂职副书记,协调双委关系,指导农村发展,全镇的农村班子建设全面加强。

××村虽然毗邻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长期制约该村的发展。自去年以来,通过委派干部,学习培训,双委干部的责任明增强,班子成员凝心集力,跑项目,引资金,使全村的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农贸市场正在积极筹建。

二、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把党务、村务公开作为加强农村民主规范化建设的切入点。

我镇为把农民关注的村务、党务工作抓实抓好,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纪检书记、主管副职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把加强党务、村务公开作为民主规范化建设的手段,设立了村务、党务公开监督小组,建立了一整套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完善公开内容,严密组织,严格考核,常抓不懈。统一制作了公开栏,规范了村务、党务公开的时间、形式和基本程序,设立了举报箱和监督电话,并组织专门人员下乡巡回检查,了解社情民意,收集群众意见,对工作不力,公开不规范,严重侵犯村民民主权利的党员干部一经发现,严肃处理。我们先后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计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村财镇管等八项制度。有力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激发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村是典型的村务、党务公开透明村。村民选举设立了村理财小组,对村民关注的经济问题,一笔笔审计,并公之以众,还干部一个清白,还群众一个明白,极大地促进了该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村是典型的“两张皮”村,支部、村委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制约全村的经济发展。镇党委根据实际,委派挂职干部进村,从清理村帐目入手,选举了村民理财小组,制订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该民主的一律民主,该公开的全部公开,极大的调动的村民的参政积极性。

三、规范民主决策机制,保障群众的决策权、参与权。

镇党委会同镇农经部门制订了详细的民主决策程序、民主决策形式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要求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按照决策程序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对决策实行责任追究,并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确保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真正能行施民主权力。特别是对群众关注的农村经济问题,镇党委建立健全了村民理财体系,有组织、有步骤地帮助各村搞好财务清理整顿工作,规范了村集体的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了集体财产的保值、增值。

××村是我镇的红旗村,一度村财镇管。近年来,随着县城的升级改造的步伐加快,区位优势资源进一步显现。村双委干部及时调整思路,上项目,搞开发,经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的讨论,形成决议,一直要求上规模,搞开发。从征地、招商、招标、监理,检收,拍卖,全部由村民代表集体决策,集体管理,集体参与。××小区的开发建设成为我镇民主决策、开发建设的典范。

四、抓督导,抓落实,确保群众的监督权。

镇组织、农经部门对所辖××村的党务、村务公开工作实行定期检查制度,每季度一公开,每季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建立和完善村干部激励约束制度,切实维护和保障村干部的合法权益,同时,由镇农经部门定期对农村集体财务的进行审计监督,特别是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全部进行严格的审计工作,确保集体财产不流失。

《健全机制完

善管理推进农村民主规范化建设》

第五篇: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

为继续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支撑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立足我县实际,制订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项目是经济的载体、发展的关键,重点项目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大项目建设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保持较高的投资强度,对于积累发展后劲,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营造锲而不舍抓落实、雷厉风行干事业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谋发展、抓发展的强大工作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建立健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以项目拉动投资增长,以项目推动工作落实,为加快邯郸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大、持续动力。

好项目、大项目有新突破,力争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体制创新有新进展,力争在项目推进、项目服务水平上有新提高。

(三)工作重点

1、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点抓好产业带动力强、关联度大、能提升全县产业层次的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依托省级工业聚集区,精心谋划、建设一批拉动产业升级的龙头项目,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项目集中布局、集约用地、资源共享、配套发展。以项目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路子,严格控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协调推进一、二、三产业重点项目的实施。

2、突出招商引资抓项目。牢固树立“外商内商都是客商,内资外资都是投资”的观念,进一步扩展招商视野,更加注重业主招商、专业招商和“回归”招商,提高招商的成功率。抓抢国际和沿海制造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积极主动地争取承接一批项目落户曲周。瞄准国际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抓招商,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鼓励和推动现有企业新上项目,鼓励推动现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采取项目融资、产权融资、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吸引和聚集社会资金,投入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机制,对第一个提供招商信息、成功引进项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

前期项目,作为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分解和落实重点项目推进责任。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制度,做到每个重点项目都有一名县级领导分包、一个牵头单位服务。

(二)建立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调度机制

实行重大项目月通报制度。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每月向县项目推进办报送重点项目情况,由项目推进办会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现场督查,按月汇总通报。建立重点项目季度观摩过堂制度。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县四套班子领导到项目现场进行观摩调度,分包县领导和牵头单位负责人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存在困难和问题、下步推进安排,县主要领导现场对项目建设情况点评,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并对下一步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三)建立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协调机制

纪检监察部门定期组织重点建设项目环境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逐一解决影响重点项目审批和建设施工中的突出问题,对“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和“吃、拿、卡、要”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政法部门定期开展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专项打击活动,对干扰破坏项目建设的市霸、街霸、地霸、村霸,强行买卖、强揽工程、强行装卸、强用水电、强占土地、强拿恶要等“四霸六强”分子坚决打击。有关职能部门要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服务、超前服务、全程服务,帮助项目业主

目工作考核中占70%权重。组织部门把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纳入县乡局级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未完成项目推进任务的乡镇和部门,年底须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报告情况,无正当理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县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工作纳入年终述职考评内容。县委、县政府将制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奖励办法,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下载河南省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