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高职教育如何五篇

时间:2019-05-15 14:2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中高职教育如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中高职教育如何》。

第一篇:当前中高职教育如何

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 培养高端汽车人才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关系到个人前途、家庭幸福、国家发展。

2014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727万人。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国紧缺人才报告》显示:我国汽修人才缺口高达百万。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边是汽修人才紧缺,冰火两重天。

传统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训,培养的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用人要求。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优秀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联合培养国家紧缺、企业急需的“技能+学历”汽修人才。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万通汽车技工学校发挥各自在高等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方面的优势,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江西信息学院万通校区正式成立并揭牌。合作后,江西万通的学生将系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获得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江西信息学院的学生将在江西万通接受系统的汽修技能教育,考取国家职业技能证书。中高职衔接合作将极大提高江西万通和江西信息学院近万名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为深入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服务两校学生,双方将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十个方面进行全面战略合作。2014年秋季“江信·万通汽修订单班”纳入国家统招计划,面向全国招生。

江西信息学院、江西万通汽车技工学校联合举办首届“江信·万通中高职衔接专家访谈”,新华教育集团副总裁沙旭、江西信息学院张溪副院长、新华教教育集团万通汽修事业部副总经理何扬等职业教育专家就如何办好职业教育和中高职衔接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办好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是关键。做好中高职衔接,选对合作院校是关键。完善的实训条件、优秀的师资力量、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实训教学体系、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腾讯网、优酷土豆网、江西电视台、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交通广播、今视网等十余家媒体对本次访谈全程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第二篇:中高职教师总结

个人(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18普建工一班二班的《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这一段时间我不仅圆满地完成了的教学任务,还在带班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保持自身长处,改正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以后可以做的更好,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

楼。一学期的教学历程,有忙碌;有艰辛;有喜悦也有感动。总之这是收获成果的一学期。现将有关方面总结如下:

1本学期出勤率100%,无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则。时刻注各意自己的仪表言行。坚决服从学院安排和调度。能积极主动配合部门的工作。做到诚实守信,做好为人师表。坚决不负人民教师的这份职业。

2本学期上课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很自信,但可能还缺乏一些经验对于班级上课氛围把控不是很好,对于教课的一些技巧还不够完善,我需要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充分备课,充分想好授课内容。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做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3我善于与同学交朋友,学生们课上都叫我张老师,课后都亲切叫我哥。我觉得这种状态很好,上课都认真听课该干什么干什么,下课后和同学们打成一团。更有利于我们了解他们的想法。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

4本学期我认真备课,按教学计划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备课时不但参考学生课本而且准备备其他各种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讲稿、教案。课上督促大家记号笔记。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5本学期我取得了高校教师资格和助教职称。即使这样我计划下学期抓经时间提升自己。努力带好做好建筑设计,做出一定成果,让工程汽车学院成果展示中多出现建筑成果。这学期参加了技能大赛收获很多。如果可以我想举办我院首届结构大赛让孩子们动手制作结构模型更加清楚力学。

总之,这学期工作圆满完成。教育工作,是一份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和真挚的泪水,但同时我也收获了充实与快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中高职衔接对策

3.专业设置的街接

专业设置的衔接工作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需要规范专业设置。针对当前各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如争办热门专业,争抢生源;开设专业只从学校自身的师资类型、设备条件去考虑,结果造成就业困难,资源浪费;缺乏宏观分析等。明确专业设置的依据应是就业岗位需求,应根据不同的生源,制定出统一的中职、本科专业目录,并实行严格的专业管理。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严格专业设置标准和评估标准,同时还要与有关的行业部门、地方组织共同协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规模层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整体结构。其次,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这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因此要使中职、本科教育专业上能较好地衔接,就要突破以往专业过分细划的局而,按行业类别、工作岗位要求重新确定专业名称,减少专业种类,拓宽专业范围。再次,要加快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能较好地衔接起来

中高职的专业设置的衔接,其实质就是改善

和调整学校办学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中高职的专业设置都是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人才)

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为基础的,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以体

现人才培养层次与业务范围的不同。为搞好中高

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衔接,首先要在教育行政部门

召集和学校的参与下,依靠行业和企业,按照科

学、规范的原则研究制订中高职专业的专业设置,使各专业的内涵、外延科学清晰,专业口径宽窄有

度,明确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

任务。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规范中高职教

育的专业设置标准,并会同有关行业部门、地方组

织,结合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规模

和层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专业结构,这是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础与必要前提。

1.合理定位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职学校主要培养操作型、技艺型,定位于掌握专业技能的操作人员。本科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型、管理型和指导型,定位于从事经营管理和技术指导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本科教育的引领作用。通过完善的市场调研,结合当地挂钩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相关专业中职和本科不同的培养目标与规格,文化知识体现必需够用,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体现层次,重新构建全新的“3+4”中职、本科相互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争取把中职课程和本科课程统一制定成教学单元,教学单元之间逻辑顺序清晰,相互衔接紧凑,避免任何重复学习,系统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实现中职、本科的内涵衔接。

2、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实行弹性学制

根据“3+4”学生从不同中职院校升入同一所衔接院校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弹性学分制度,使中职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时问进行学习的 安排。同时开设大量选修课程,使学生灵活组合选修模块,修满规定的学分学生即可毕业。

(2)实行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及“3+4”学生的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实施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适应其层次特点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要从教学组织、课程结构设置、学生管理、考试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探索,不能盲目的让学生和统招高职学生一起学习,统一管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呵斥或不管不问,要发现这些学生的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赏识教育,树立学生的信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3)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3+4”学生是初中起点入学的,存在年龄小、自制力差等一系列的问题,再加上很多学生在中专阶段由于缺乏学习动力,形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另外,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因此,在后四年的本科阶段,学生辅导员、教师都应从思想素质、人文素质、文化素质等多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其尽快适应高职生活,从而达到大专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3、加强沟通,提前介入教学管理

由两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联合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3+4”教学过程进行过程质量管理,同时对教务管理、师资管理、教学实施计划管理等相关的方面进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通过随机听课、师生座谈会等活动来进行教学检查。教学中高职学校要经常性的组织集中教研活动,两校教师就“3+4”班级的教学工作相互交流,共同开展教学研究。

4、共享教学资源

近些年国家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其投入数额庞大,使得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图书资源等教育资源上要比中职院校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可以通过师资的交流、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图书资源的共享等方面来实现中职、本科院校资源的互补,最终达到"3+4”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样既有利于统筹安

排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吸引优秀初中毕业生通过职业教育走上成才之路。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中职、本科衔接提供保障

从职业教育角度出发,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中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是基本方向。应当采取继续加大中职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学骨干和“双师型”教师;依托大中型企业和相关高等学校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并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受教师实践;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实践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等措施,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同时,要注重师德建设,提高中职教师地位待遇,健全中职教师管理制度。

4.基于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是专业的细胞,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中高职课程衔接应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为依据,以国家职业(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为指导,梳理不同阶段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全面统筹,整体设计,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可按照分层次、分级别、模块化的思路实施开发。分层次就是根据职业能力结构的层次性,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包括:所有职业必备的核心能力、同类职业领域共有的通用能力、多行业共有的跨行业能力和专门职业岗位的特定能力。分级别就是中高职按照不同的级别,制定满足各层次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模块化即将分层化的职业能力课程,按照不同的层级,转换为相应的课程模块。中、高职的课程体系,按照核心能力贯穿始终,职业特定能力到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原则,选取若干相应的课程模块进行整合,保证中高职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差异性和延续性。

3.2分模块与技能培养相结合3.2.1专业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专业核心技能是高职文秘专业人才需求的热点。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秘书基本职业岗位技能为主导,以“办文、办会、办事”能力为主线进行设计。秘书岗位沟通技能的要求尤为突出,其涵盖了与内部各部门及人员的沟通技能,与外部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人员的沟通技能,书面文字与口头语言沟通技能、演讲与面谈技能和会议组织技能等诸多方面。中职学校以接待礼仪、会议记录、档案管理为主要实训内容;高职院校则以沟通洽谈能力、合同及策划文案拟写、会务操作技能等作为实训内容,实训可围绕沟通技能进行模块化分解及任务构建,循序渐进。如高职第一年可立足办文办事实训模块,让学生在办文办事过程中强化中职阶段技能学习的要点,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培养学生文字沟通、内部沟通的技能;第二年可安排办会及商务活动模块,让学生在办会及接待等实训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场合及人员,着重培养学生会议组织、外部沟通等技能。

3.2.2数据记载及信息处理实训模块

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办公设备及计算机运用操作能力为主,主要包括复印、传真等各类办公设备的使用,中英文速录、办公软件应用及常用工具软件使用等,强化学生的数据记载、办公自动化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中职学校以速记、打字和数据录入为主;高职院校则以信息收集与分析整理、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及操作为主作为实训内容。

3.2.3专业综合素质实训模块

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秘书人员专业综合素质为主,主要包括秘书综合技能实训、职业见习实训环节及职场仿真或模拟公司实训项目等,通过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由基础到深化,由单一到综合,由实验实训到仿真职场再到真实职场,由浅人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3.2.4岗位需求技能实训模块

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岗位需求技能为主,可利用暑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进行。通过真实工作环境下真实任务的完成,不但让学生熟悉现场工作流程,巩固专业知

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就业的竞争力。

3.3分阶段与渐进训练相结合阶段及模块化实训模式的设计是为专业学生走向职场搭建的一座桥梁,分阶段实训形式体系渐进性。文秘实训的阶段可以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调研—课内实训—校内顶岗实习—校 外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看—学—做”程序进行。

3.3.1专业教育

以学生进人高职院校为起点和契机,让学生走访相关的文秘岗位,通过网络了解秘书人员的职业要求,了解专业内涵,组织学生对文秘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进行相关的调研,并将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及分析,明确岗位需求,初步培养职业意识。

3.3.2课内实训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院校要求实践教学比例均达到50%,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地将这50%的比例落到实处,才能通过课内实训,夯实基本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案例教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在课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训中心应能结合教学内容配备办公情境,配备全套办公设备,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3.3校内见习

学生人校第二学期即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分组到学院各职能处室办公室轮流见习及实习,校内顶岗实习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各部门及各项工作中与各方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还能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与效果,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各处室专职干事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作项目,通过实战演练,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第四篇:广西搭建中高职教育直通车

专业课程对接职业技能共享

广西搭建中高职教育“直通车”

《 中国教育报 》 2012 年 8 月 3 日 2 版

‚目前,与我们合作举办‘2+3’中高职分段式培养的中职学校,已经由去年的2所扩至5所,专业已从建筑类行业专业扩展到房地产类、国土资源类、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等。‛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何春蕾一见到记者,就主动地介绍起来。

2011年7月,该学院与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广西物资学校合作举办‚2+3‛中高职分段式培养招生,已有200多名初中毕业生报名就读。明年9月,他们经考核合格即可直接进入该院继续对应高职专业学习,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经教育部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

随着我国首个区部共建的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落户广西,为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职业教育,广西在前几年试点开展‚3+2‛和‚2+3‛等5年制高职教育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初中后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广西将安排40所自治区所属高职学校招收5年制高职试点班,招收新生人数不少于1.5万人。广西教育厅负责人表示,发展5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改变过去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的脱节、断层或重复等现象,进一步畅通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为中职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开通了‚直通车‛,不断完善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高职的教师不仅参与教学课程设计,还带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覃平,今年已经3次到与该院合作的中职学校进行教学课程交流对接。覃平说:‚我与中职校的老师进行了多次沟通,最后确定他们上基础课程,我们负责能力提升,使学生在中职学的知识到高职用得上、不重复。‛

‚课程对接得好,5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就形成了一个系统,就像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按年级开课,什么时候学什么,非常清晰。‛广西教育厅高教处有关工作人员说。在中高职的对接上,专业和课程的对接是重点也是难点。5年一贯制需要在‚课程一体化‛上进行更高层面的设置,要考虑到同一个人读完中职上高职,课程设置上侧重点要有所不同。‚我们跟着高职走,通过这个专业进入了这个行业,减少了我们了解市场的成本。‛广西物资学校副校长莫海燕对5年一贯制办学模式非常欢迎。该校的房地产专业原来没有涉及前期建筑设计,动漫制作专业也是泛泛教学。现在高职参与中职前期的教学计划,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帮他们调整方向定位,使课程更具针对性。此外,广西物资学校还与4所高职院校的汽车交通、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等专业合作举办了‚2+3‛分段式培养模式。‚手握一技之长,走上就业心不慌。‛许多职教生不仅拥有学历,还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广西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学生中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职业院校获得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初级工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对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及时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多种措施让学生实现‚双证‛同步。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企业从事本专业工作(工种),在工资福利等方面享受大专学历人员待遇。

第五篇:涉农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结题报告

《涉农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

研究报告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1、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在当前“农民市民化”和“土地城市化”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的人力资源支撑,满足并服务于区域产业需求成为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改革发展的逻辑起点。

改革开放30年来,涉农专业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主干专业之一,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农村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对于新型农民的要求日趋迫切,对于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生产技术的提高有了更深的要求,特别是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等技术推广,对涉农专业人才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教学的现状,已不能适应农业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的要求。这样涉农专业的教育中职向高职的衔接自然而然形成并发展。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已经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教育体系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进行科学有效衔接,也必将成为推进中、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各省级政府都积极地不断推出了各种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已经形成了“3+1”模式、综合高中模式、“3+2或3+3”模式等。

虽然全国各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还没有形成总体的理想的目标模式,在中高职衔接问题中还存在着许多制约两种教育发展的问题。例如:某些中职学校及其学生面对就业和升学两种选择陷入“难顾两全”的境地、某些中职毕业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后无法适应高职教学要求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就业等方面出现了厌学、就业难等局面。同时,这些问题也说明中、高职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对接状态下,而是要寻找科学、有效地衔接原则和途径,这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将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中、高职教育衔接相关概念的界定 2.1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是在初中教育基础上实施的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学制为三年或四年。其培养目标是生产、管理等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这类层次的学校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三种类型。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顾明远1990)。

2.2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对象为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或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其他人员。其培养目标是国家发展第一线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学制通常为2年或者3年。这类层次的学校主要包括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及部分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等。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2.3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

衔接是指事物的相互链接或对接,中高职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相互链接或对接(刘育峰2002)。在我国,中高职衔接的目的是要在学制上打通中职与高职之间的通道,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有继续深造的机会。中职和高职的衔接就是为了避免各种资源的浪费,缓解就业压力,满足中职毕业生升学的需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对各种各样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使高等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解决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是职业教育中的主要问题。目前,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还不到位,例如: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之间联系不太紧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衔接方面还不合理,存在重复和断档问题,以及职业资格逐级晋升问题,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管理体制缺失统一管理机制问题等等。根据国家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第二章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实施初中后的分流教育制度要以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准,职业学校的教育要与职业培训教育齐头并进,从而不断建立健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努力构建把各阶段的职业教育相互连接起来的终生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努力增强中等职业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联系,促进交流;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相互合作办学;建立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各自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模块,以便协调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等等,这些都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徐健2004):

第一阶段是1980年到1994年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十分薄弱主要表现在中等教育结构单一,与国民经济严重脱节。1985年5月,中国中央做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在此决定中指出了:“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术专家,还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教育的中、初、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为此,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职业教育落后的状况,力争让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相当大的发展;争取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让绝大多数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数与普高学生人数持平。

第二阶段是1994年到1998年国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突出强调了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等及中等以上各类职业学校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要适当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并进一步规定了:“在今后一个时期里,适当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点是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为了贯彻全国教育会议精神,1994年10月国家教委会发出了《在成都航空工业学校等10所中等专业学校试办五年制高职班的通知》,在随后的时间内,除有关全面的教育文件外,国家教委又连续发布了《关于在大连海运学校等八所中等专业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班的通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议纪要》、《关于开展建设性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等职业教育的专门性文件,这些文件涉及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相关内容,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1998年至今,努力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阶段。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出台的很多教育文件的内容都提到了中高等衔接的问题。如: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以及高中后三级分流制度,要花大力气去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形成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贯通的教育立交桥。国家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第二章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实施初中后的分流教育制度要以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准,职业学校的教育要与职业培训教育齐头并进,从而不断建立健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职业教育的层次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但在理论及文件中规定,而且在职业教育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采取了优先招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对口的学生,而且也开展了中高职衔接的实验。但我国致力于于构建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应该是在1998年以后。1998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是我国第一次明文规定,明确地提出了要“逐步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即大力构建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自此以后,我国职业教育才真正开始了有目的、有意识地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阶段(韩君2004)。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中,各地做出了中高职衔接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3、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3.1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衔接 3.1.1中职教育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的教育对象是没有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对他们进行的是就业前准备教育。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某行业或某岗位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通过学习使毕业生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胜任工作的身体条件和一定的发展潜力。中职教育目标明确,办学特色突出,确实培养了一大批掌握专项技能的应用人才。

3.1.2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对他们进行的是职业教育,也带有就业前准备教育的色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某项专业能力,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胜任某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

3.1.3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对比与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都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模式一般也都是“工学结合”,在教学模式中,都在努力实现“教、学、做”一体。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作为同一类型的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培养适合某岗位需要的、具有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从培养目标的描述来看,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都将学生掌握某项(岗位)技能作为重点。

但是两种教育毕竟是两个层次的教育。不论从入学学生基础还是课程设置都有很大不同,如果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没有鲜明的层次区别,显然不合适。那么,高职教育究竟“高”在何处?如何在培养目标中清晰地表述出高职教育的属性,在教学中保证这种属性的实现,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2中、高职教育的课程衔接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主要是课程的衔接,要从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的衔接上入手,贯彻和遵循“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的原则。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要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课程学分、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衔接。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和终身教育的构建,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人数不断提高,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但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贯通衔接方面却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3.2.1文化基础课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类别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两种,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基本上是以普通高中毕业生生源为起点编制的。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在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上有些难以适应,对高职专业理论课的深入学习和今后学历的进一步提升会带来一定的困难,高职院校也由此抱怨“中职学生基础差”,甚至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只愿意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不欢迎中职毕业生现象的产生,将中职毕业生拒之门外。这说明了中高职教育在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上有脱节现象,中、高职课程结构设计的思想和目标的不同。中职教育是根据其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职业素质、动手能力为根本组织课程内容的,文化基础课的安排遵循了“够用、必须”的原则;高职教育则从高等教育的要求出发,在普通高专的思维作用下,文化基础课以普通高中为参照系。

3.2.2专业课和实训课重复设置 专业课和实训课这两类课程在中、高职课程设置中有较多的重复现象。这是因为高职院校设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按照高中毕业生设计的,认为学生在入高职前专业课是空白,是从零起点开始的。而中职教育有比较明确的职业定向,毕业生只能按专业对口的要求报考高职,同时中职的教材在内容上大多采用高教的专业课教材,只是难度上有所降低,因此在目前中、高职沟通不充分的情况下,中高职教学内容相互涵盖,专业课和实训课的重复现象是较为严重的,重复率超过70%以上,这是资源的最大浪费。

3.3中、高职对口招生考试的衔接

对口招生考试是中职毕业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入门考试,也是影响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质量的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考试,国外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策略,规定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都可在高校注册入学,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只要取得这种学历就有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资格。我国在中、高职对口招生考试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多急待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应该研究制定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对口招生考试,制定规范合理的考试制度,既满足中职学生提高技能水平的需要,又可以提高高职生源的质量。如何能更有效地开展和落实对口招生考试,使该考试更合理规范,使优秀的中职毕业生都能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是中、高职衔接的又一个重点。

4、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对策 4.1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侧重点

按照“生物学基础观”,“大树生长方式”的人才技能形成路径描述,人才技能的“生长”不应是阶段的、停顿的,而是伴随着他的一生不断生长、发展的。学生在学校内接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段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习得技能是重要内容。现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描述主要强调了技能习得,而没有体现方法习得。专业能力体现比较充分,而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在培养目标中的描述不是很清晰。

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描述应该将方法能力的要求作为高职教育区别于中职教育的侧重点。应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某)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某种职业)能力,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胜任(某)工作岗位需要的,掌握技能学习方法的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

4.2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 4.2.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一致

解决中高职衔接,首先应解决好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的衔接。教育部规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和企业一线,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领域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在中高职课程结构衔接的实施上要优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贯彻和遵循“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的原则,使课程结构达到最优化。高职教育要以中职为基础,深刻了解和把握中职的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使高职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达到完善职教体系,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

4.2.2技能考核评价体系的衔接

技能是实践教学的目标,职业能力的接轨也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和等级考核制度。各种职业资格具有不同等级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标准,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形成阶梯递进的形式,与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衔接,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中级及以下,高职定位在中级以上,逐步地从根本上消除中、高职在专业理论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上的重复和倒挂现象。

4.2.3中高职教学计划的衔接

要使中高职的教育达到最好的衔接,最重要的是要制定出专业对口的一体化教学计划。对于同一专业的中职与高职教学计划要统一优化设计,贯彻和遵循“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的原则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文化基础教学,提升人文精神,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做好人生的职业规划。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要增开选修课,包括增开技能实习模块化课程,以适应高职学生来源和类型多样化的趋势,做好职业前的准备。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开设提升理论及应用水平的通识课程,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专业课程以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机结合。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以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打下良好基础。

4.2.4课程考核的衔接

考核评价的衔接是课程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可采用学分制模式进行设定与转换。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要统一各学专业的学分标准、不同教学单元的学分标准及不同学历层次的学分标准,不同学历对应不同学分总数。学生获得的学分在各级各类中、高职院校可以相互认可,并成为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通道;各类中职学校对学生每门学科学分评价的具体操作也要严格规范,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严格的条文加强监督,减小主观因素的影响。

中、高职课程全面彻底合理的衔接,依赖很多因素的配合实施,才能逐步构建出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发出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教材,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观,丰富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在实践上才会逐步减少中、高职衔接中的教学消耗,确保教学效益和培养目标的落实,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健康、高效、快速的发展。

4.3改革招生考试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对口招生考试,直接影响着中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上的衔接。高职院校应该对中高职课程计划进行认真的研究,并提出统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标准,中等职业教育在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齐头并进。即对口招生考试中,专业课的考核与文化课的考核应同时进行。中等职业教育应避免应试教育,中职毕业生在中职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各科考试成绩可以累积,供日后升学参考。在升学的过程中应适当的放宽报考条件,打破升学限制,从而使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由注重学历衔接转向注重内容的衔接,规范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制定出一整套统一的课程标准,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曾仙乐2010)。

国外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国外普遍重视和鼓励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第二,在课程衔接方面,他们普遍采取共同研发,统一进行安排的措施,制定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大纲;第三,中职毕业生达到一定条件,即可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学习;第四,国家通过立法来保障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文凭之间的等值制度;第五,学生可以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直接进行升学;第六,职教体系一体化,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

架设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相互衔接的立交桥即中等职业院校到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高等职业院校中的专科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很多人都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就业而不是继续深造。原因就是很多人都认为上了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历上就没有了出路。作为政府部门就应当努力协调,消除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种种偏见。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建立一种在学分制基础上的自主升学模式,即规定中职学生应当完成的学分,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有升学和就业两种出路;如果继续深造,也要完成大专院校规定的基本学分,大专毕业后也可以有升学和就业两种出路;以此类推,直到获得研究生学历。可以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做法,对于取得高职院校规定学分的学生,学校除了颁发大专毕业证书以外,还向学生颁发副学士的学位证书,取得副学士资格的学生,再进入到其中任何一所高校选修相应的学分,从而获得一定的文凭和相应的证书。结束职业学校以前的这种终结教育局面,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互通,也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我省的中等职业教育还没有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形成双向互通的关系。我们应借鉴外国有益经验,努力做好中高职教育的沟通和衔接。

5、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内涵的建设

近几年,我国农业职业教育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涉农专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达到本专业的中高职科学、顺利的衔接,作为高职院校的涉农专业本身也要加强内涵建设,此点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5.1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内涵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5.1.1面临的挑战

涉农专业内涵建设面临的挑战:一是高等教育发展对职业教育持续不断的冲击,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二是初中生源数量呈逐步下降趋势,职业学校之间竞争激烈,农业类学校和涉农专业招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三是部分新办涉农专业条件弱,办学质量难以保证。

5.1.2面临的机遇

涉农专业内涵建设面临的机遇:一是政策优势,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提出“振兴发展农业教育”,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涉农专业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区位优势: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均居全省前列,这些都为农业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5.2涉农专业内涵建设的重点

5.2.1确立1个主题———涉农专业优先发展

农业产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导致涉农专业办学困难重重。应冷静分析形势和专业状况,加强专业与产业、行业、岗位吻合度的建设,把现代农艺、园艺园林技术等专业作为“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主导产业的首批重点发展专业,按照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加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要求,确立农职院校“专业拓展———围绕农业;专业开发———支撑农业;专业建设———突出农业”的指导思想,确保涉农专业优先发展,努力做到涉农专业数量不减,招生人数不减,为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5.2.2重视2个建设———增强涉农专业办学实力

5.2.2.1加强农业师资队伍建设

应牢固确立人才强校的观念,不断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加强涉农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涉农专业内涵建设提供力量保障。在师资队伍引进、培养等方面,向涉农专业倾斜。积极聘请企业的精英到校任教,在缓解学校生师比压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和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

5.2.2.2加强农业实训基地建设。

确立了农业实训基地投入的优先地位。以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为核心,按照“真实性、先进性、综合性、开放性”的要求对每个农业实训基地建设全过程进行控制。实训基地在承担学生技能实训的同时,还承担了农业行业的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和社会培训等任务,以扩大影响。

5.2.3深化3项改革———提高涉农专业办学质量

5.2.3.1深化课程改革

坚持“面向农业行业企业开设专业,面向农业岗位设置课程,面向学生因材施教”,以培养“适应能力好、创新精神强、发展后劲足”的德技双高农技人才为己任,以推进课程改革。以“示范课、研究课”等各类评比活动和校本培训为抓手,将课改聚焦到课堂,促进了教师课改意识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5.2.3.2深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管理体系,做到创新和规范的统一。

各职业院校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制订工学结合、技能鉴定、教学督导等管理办法。加强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深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对全省职业学校开展教学、学生和后勤3项管理规范评估。加强教学过程检查,规范各类教学材料的格式和要求,特别注意严格实践教学的管理,做到有计划,有材料,有检查,有评价,保证实习实践课的开出率和质量。

5.2.3.3深化人才合育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着力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为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服务。学校以丰富的学生资源和技术资源加入企业,企业以充足的实践资源和真实生产引导教学改革,形成“教学合作、人才合育、文化互融、事业互促”的格局。

5.2.4突出4项工作———扩大涉农专业社会影响

5.2.4.1突出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工作以促进农业专业建设为目标,以深化课改为重点,着力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各校采取多种措施,从分配制度、政策导向等方面向教学科研倾斜,制订专门的鼓励教研、科研的奖励政策,在对教师个人考核和对部门考核中均把教科研工作和成果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5.2.4.2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坚持从实现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出发,搭建多重教育平台。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人文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陶冶情操,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认真落实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农业职业资格鉴定,取得资格证书。认真组织校级农业技能大赛,达到“四覆盖”,并积极参加国家和省技能大赛。

5.2.4.3突出就业创业实践

坚持就业创业并举,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教育。以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突出敬业教育和诚信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创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促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建立了一大批较稳定的就业基地,举办校内人才市场,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

5.2.4.4突出“三农”服务

充分发挥农职院校推广科学技术、传播市场信息、传授创业技能、带动脱贫致富的功能,致力职教富民,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开展农民培训,让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经营的“金钥匙”。加强校村合作、校镇合作,针对各地农业产业特色,派出专业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长期驻点指导,促进“一村一品建设”,推进农科教大联合、大协作。

5.3涉农专业内涵建设的措施

5.3.1推进校企合作、校政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

各职业院校与农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推荐就业、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举办企业家报告会等合作,以诚信为基础,以互惠为核心,以合作为关键,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内涵,与农业行业企业共同实施教学、共同组建基地、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共赢,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振兴黑龙江农业产业。

职业学校和农业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职业学校加强了与县(市、区)、镇的交流,开展全面合作,为政府和部门承担义务,提供帮助,用“有为”来争取“有位”,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办学、人才、资金、项目等多方位的支持。

5.3.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载体。

农职院校要主动争取各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和企业行业支持,用于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设备等方面建设。同时,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吸引企业投资,联合开发,共同建设,在尊重校企双方利益诉求的前提下,将校企的优势资源进行合理组合,实现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充分满足学生校内实训的需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生产性、区域性、综合性的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出资、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构建有效的校企双赢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

5.3.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对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借鉴先进的职教课程模式和培养模式,根据行动体系重新序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整合教学内容,基于职业成长规律组织教学内容,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理实一体化”的职教课程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规划教材的编写,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充分反映农业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校本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管理,每个涉农专业都设有1门以上的校级精品课程。高度重视面向农业、面向企业的应用型研究。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服务谋发展,以贡献争支持,以成果得效益。

5.3.4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

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学历教育与能力提升并行、师德教育与业务提高并进、专职与兼职并举的方针,积极创新优秀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师资管理运行机制,实施“教学名师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教师全员培训工程”等,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3.5提升服务“三农”能力

建设以服务“三农”为主导的继续教育体系,做大做强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积极开展各类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积极进行岗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类社会培训,实现年各类培训人数与在校生人数相当。

3.6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目前,黑龙江省初、高中毕业生生源逐年下降,招生面临着较大困难,涉农专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各校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管理部门的联系沟通,用好国家对涉农专业的支持政策,深入基层学校,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全方位宣传,切实把招生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并积极向省外拓展生源基地。用好中职学生免试注册高职政策和五年制高职学生“专转本”工作,着力构建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把就业作为学校的重要大事来抓,以就业拉动招生。多渠道促进就业,通过开展校园供需洽谈会、毕业生双选会、举办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不断拓展就业市场,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同时,注意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营造自主创业的氛围。

5.4涉农专业内涵建设的思考

举办农业职业教育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农业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为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对农业职业教育的职责和法律责任,加大对农业学校和涉农专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农业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体系,确保涉农专业学生的办学经费按普通高校生均标准足额拨付;政府要为涉农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县级、镇级等农业推广单位在进人和组织部门在招聘村官时要给涉农毕业生留出一定比例,保证农业推广体系后继有人。从就业和创业出发,对农业职业院校涉农专业优秀毕业生就业给与支持,做到“出口顺才能进口旺”。

下载当前中高职教育如何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中高职教育如何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高职教育中师资培养有效衔接研究

    中高职教育中师资培养有效衔接研究 本文属于中联论文网优秀论文 本文来源于:中联论文网 http://www.xiexiebang.com/zhiyejiaoyulunwen/35530.html 转载请注明 本文仅供学术......

    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中高职教育贯通研究

    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中高职教育贯通研究作者:沈怡,董大奎出处:职业技术教育2011(7):28-31发布时间:2011-9-142010年上海市进行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试点招生,参加......

    学校中高职衔接的模式

    学校中高职衔接的模式 学校积极探索中高职的有效衔接,拓宽升学渠道,搭建学生终身学习的“立交桥”。目前,我校学生可通过四种途径继续升学深造。 (一)中高职“3+证书” 招生衔接......

    中高职教育贯通实践中的点滴思考范文合集

    中高职教育贯通实践中的点滴思考 袁卫军 (yuanweijun) 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是指上海市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中职与高职贯通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其......

    上海市2014年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院校

    上海市2014年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院校、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学校名称 学习年限(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 5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

    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合集)

    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第一组专题研究报告)研修班第一组由河北、河南两省的18名学院组成,经过五天紧张的学习,大家感到收获颇丰。几天来,大家紧紧围绕鲁部长的讲话......

    “中高职衔接”课题结题报告1

    构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构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结题报告 《构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课题依据......

    构建“立交桥” 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范文大全

    构建“立交桥” 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4日 访问量:425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文振华) 通过认真研读鲁昕部长在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