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

时间:2019-05-13 21:2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建设》。

第一篇:上海建设

上海建设“世界城市”的路径分析与计划研究

【摘要】“世界城市”对于上海发展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设计,制定,规划,执行和操作都需要创新.由于这是一个长周期的建设过程,创新必须贯穿始终.因此,上海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就是成为“创新城市“的过程。世界上现有的世界城市大多数已经走过了自己的创新时期。目前主要靠积聚!沉淀!积累来巩固其世界城市的地位。但是、上海作为后发的”世界城市”其主要路径必须是创新。在如此规模的特大城市中进行如此长时间的创新。在世界城市史上是罕见的,上海就是要走出这样一条道路来、关键词:世界城市,上海。现状。城市创新,路径分析。

一;上海现状面临的现状及优势

迄今为止,所有的世界城市都位于发达国家。但有研究认为,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城市,上海已经处于世界城市的起点。1 9 9 2 年以后,上海经济连续十三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尽管经济总量仍远不能与任何世界城市相比拟,但增长潜力令人瞩目;在整个2 0 世纪9 0 年代,上海实际吸收外资累计达到4 5 6 亿美元,相当于印度全国引进外资的总额;相继建成了市内快速立体交通网、联系周边的高速公路网、国际航空港、国际信息港,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框架。从城市的历史发展轨迹和现在发展势头看,上海已经具备向世界级城市迈进的基本条件。按照有关研究建立的数量化的世界城市综合评价标准,如以1 0 0 为满分,上海目前相当于世界城市高级阶段综合指数的3 0 %左右,相当于世界城市初级阶段综合指数的6 0 %左右。2010 年上海的人均GDP 将达到10000 美元左右。这一阶段是经济结构大调整、社会结构大转型、城市功能大提升的时期,是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阶段,也是上海率先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届时,上海将同洛杉矶、芝加哥、巴黎、法兰克福、悉尼、香港、新加坡、大阪等城市一起,居于区域性世界城市的行列,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火车头”和国家综合力量的缩影、国民经济精华的所在。作为核心培育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功能将提高上海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将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利益。

二、上海要成为世界城市要具备的特征。

世界城市”是近年来关于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最新表述。从世界城市的一般定义看,上海要成为世界城市,至少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经济规模巨大、高附加值产业集中;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转换。这里反映的是一个城市参与竞争的经济实力。它既是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的重要体现,又是促进竞争力水平提高的基础。

二是初步确立四个中心功能;首先是要成为区域性的主要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之一。这将表明上海经济已经从地区分工走向国际分工,在更深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循环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也应是区域范围内的交通和信息枢纽,拥有国际港口、国际航空港,成为世界航运中心,与区域圈内的主要城市有明确的对应与互补关系。

三是跨国公司总部、地区总部和国际机构集中地。这里反映的是一个城市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和作用。一个跨国公司总部集中的城市,可能获得跨国公司带来的商业机会,及其商务洽谈而吸引的众多客户等。同时也是国际会展、旅游汇集地和国际国内移民的目的地。高度的开放性和各类要素的高度流动性,是特大型经济中心城市的基本特征;由于人的聚集和流动程度是反映要素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因而作为世界城市,这类集聚和流动则应具有更高的能量和更大的范围。

四是空间腹地优化,不仅上海城市本身的发展由中心城区转向6340平方公里,而且城市的发展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联动,与周边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形成大都市绵

延区并拥有网络化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并在大都市带发育

中发挥核心作用。

五是新思想、新观念、新体制的创新中心。作为世界城市或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由于其位于汇集人口、物资、资金、观念、信息等物质的或无形的要素的十字路口,是整个国家对内、对外联系的枢纽,这种枢纽功能也使其具有极强的文化吸纳力和辐射力,导致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出现,并对国家、区域乃至世界

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上海确定建设”世界城市“目标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其一。中国在2010 年前举办一系列重大的世界文化活动$经济重量进入世界的前五位。在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经济重量进入世界的前三位。在2050 年基本达到中等发达的现代化目标!其经济重量进入世界的前二位。这三个阶段性接点标志着中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崛起,与此相适应的。中国必须有自己的世界城市和世界级都市圈!作为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力量节点。而且、中国的市场潜力,产业规模。制度优势和文化魅力等要素的结合!也必然产生这样一个“世界城市”。

其二:上海在全国的功能和地位要求它担负起国家发展的主攻方向,上海的目标定位,必须符合国家战略的最终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上海的战略定位有必

要超前于国家阶段性战略目标!才能发挥其领先,引导,支持、服务全国的作用“世界城市”概念虽然相对于目前上海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它的建设周期需要50到100 年!如果没有这个时间的提前量!我们就难以在2050 年中国现代化目标基本实现时,构造出与中国国力和地位相称的“世界城市” 因

此,提出并实现“世界城市”目标!就是上海对国家战略的最大贡献。

其三:确定“世界城市&的目标定位!才能高质量地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和“四个中心”(国际金融,贸易。经济和航运中心)“四个中心”与“世界城市”的关系是阶段性目标和最终战略目标的关系”是基础和总体框架的关系!是有形力量和无形力量的关系。“国际化大都市”可能在全国建成10 个甚至数十个!如邓小平所预见的中国要有十个香港。但是“世界城市”在21世纪中国,甚至东亚可能只能建成一个。因为“世界城市”的能级决定了它所辐射的空间是一个大洲大洋或洲际大陆。如果最具备潜力和要素禀赋的上海不提出这个战略目标!中国可能就失去这个战略机遇#

其四!上海必须以“世界城市”的定位来全面规划未来的城市形态,结构。功能。制度。人口规模和软力量!以此来找到战略突破口!全面提升上海的能级和空间。目前,上海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尚未摆脱GDP 增长率,产业结构调整,旧区改造,城乡一体化等上世纪90年代的概念.诚然!这些概念对上海的发展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仍然将发挥作用.四。上海建设“世界城市”的具体策略

1、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部门。根据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总体要求,在中央在沪金融管理部门、金融市场等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认真研究细化国务院《意见》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各项任务和措施,提出了2009年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涵盖金融市场体系建设、金融机构体系建设、金融产品和业务体系建设、金融对外开放、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发展环境、航运金融等七个方面。今年,上海又在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拟定了2010年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点工作安排。对于各项工作,上海都明确了责任部门。

2、健全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一是积极配合国家层面建立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协调机制。按照国务院《意见》关于在国家层面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对上海国际

金融中心建设指导、协调的重要部署,积极主动做好有关协调机制建立的沟通、配合工作。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牵头召开了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部际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二是健全地方层面关于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成立本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和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的相关工作,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三是完善市政府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重要金融机构等有关方面的战略合作机制。一年来,上海市政府分别与中国保监会、中国社科院、新华社、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大型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2009年,上海市政府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成功举办了“2009陆家嘴论坛”,今年6月26日四家单位还将共同举办“2010陆家嘴论坛”。四是鼓励和支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建立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工作机制。目前,中央在沪金融市场以及一些大型金融机构都建立了参与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专门的工作机构。五是结合上海市级机关“三定”工作,进一步充实完善上海市金融办的协调服务职能,增强市金融办在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协调服务能力。

3、加强金融创新,推进先行先试。根据国务院《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市有关部门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合力,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开放先行先试。目前,许多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和积极进展。例如:

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方面,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即上海清算所在沪成立开业;螺纹钢、线材期货品种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上市,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平稳推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在银行间市场推出,金融租赁公司发债将很快启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金融债券发行工作亦在有序推进;信贷转让市场建设获得金融管理部门批文,目前正在进行系统开发;上海航运交易所推出了更为完善的航运运价指数等。

在金融机构体系建设方面,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6月12日正式开业;农银金融租赁公司在沪筹建申请已经获批;上海金浦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上海市再担保公司等相继挂牌成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设立试点工作率先启动。2009年以来,新设外资法人银行4家,分别是三井住友银行、东方汇理银行、盘谷银行、正信银行。

在金融业务创新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稳步扩大(截止5月21日,上海地区的结算金额达115亿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正式启动,目前全国有11家券商获得试点资格,其中上海券商有5家;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稳步扩大;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小币种的挂牌交易方案基本形成;交银租赁、招银租赁在浦东机场保税区设立项目公司从事飞机、船舶等单机单船租赁的申请已获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即将启动;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试点稳步开展;海外机构推出了基于新版SCFI的运价指数衍生品。

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债券,目前共有5家提出申请,其中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已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10亿元2年期金融债券;国内首家合伙制外资股权投资企业(凯雷复星(上海)股权投资企业)、首家合伙制外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已经成立(上海欣创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和在境内发行债券的有关准备工作有序开展;劳合社中国再保险公司获得直保牌照;沪港、沪台金融合作稳步推进,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签署了《关于加强沪港金融合作的备忘录》,新台币双向兑换业务已经推出。

4、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从多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大力优化上海金融

发展环境。一是研究出台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地方性法规。2009年6月,《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审议通过,并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对市政府及有关方面在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会同有关部门完善上海金融法治环境。目前,上海市高院、一中院、二中院、浦东新区和黄浦区法院分别成立了金融审判庭;浦东新区、黄浦区检察院根据金融案件特点积极探索内部改革,分别设立了金融犯罪公诉处、金融检察科;上海金融仲裁院已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已明确,所有涉及上海证券交易所案件,管辖权都归属上海。三是研究出台了促进金融业发展创新的政策措施。2009年8月,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集聚金融资源加强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在设立金融人才奖、金融创新奖、扶持金融机构发展、加强政府服务等多个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加大了上海地方层面促进金融业发展创新,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目前,上海正在抓紧做好2009年度金融人才奖的申报审核工作、金融创新奖的评选准备工作。四是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维护金融安全。进一步完善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密切研究、跟踪国际金融危机演进形势,加强金融风险的预警、防范。同时,加强对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活动”等各类金融犯罪活动。

5、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国资管理。一是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性意见。2009年7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进一步完善金融国资管理体制和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市属金融企业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性重组提出明确要求。二是成立由市领导为组长,市委组织部、市金融工作党委、市金融办、市国资委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市属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完成市属金融国资委托监管协议的签署工作。三是研究起草《上海市市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加强市属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市属金融企业业绩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性文件,初步建立了市属金融企业国资管理制度体系。四是推动市属金融企业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指导市属金融企业明确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任务措施。五是推动市属金融国资国企资源优化配置和重组上市。协调推进上海银行、东方证券等企业上市工作,浦发银行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推动市属金融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增强市属金融企业市场化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 翟孝强.关于把上海建成世界城市的思考[D]东南大学, 2006.[2] 赵敬.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功能定位研究[D]暨南大学, 2006.[3] 张素.运动休闲城市市场定位与品牌推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 2008.[4] 周爵.城市集群发展机理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8.

第二篇:上海“四个中心”建设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正式提出上海要打造“四个中心”,包括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四个中心”目标的确立,既给上海人民绘就了一个更为清晰的经济战略蓝图,也给上海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动力和压力。

“四个中心”都是基于上海已有的发展基础与比较优势而提出的。为早日实现“四个中心”的奋斗目标,上海还提出了“四个率先”的要求,即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说,“四个中心”乃为目标,“四个率先”则为保障。

针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推动了“三港”“三区”建设,即洋山深水港、外高桥港、浦东空港,以及依托“三港”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延伸推出的三个保税区,并以此为载体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完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航运支持政策和制度环境。针对“国际经济中心”建设,上海规划了100多个工业区块,显示出以工业园区为主体、工业基地为亮点、城镇工业地块为补充的基本特点,并将着力点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上,促进跨国公司及外商投资、国际研发中心进驻发展。针对“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上海力主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购物天堂”,积极推进免税商品购物场所,力求引领国际市场潮流,形成创意风向标的品牌和企业群。针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积极建立与人民币国际化相适应的人民币产品市场中心,探索在上海建立全国性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支持设在上海的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基金公司率先扩大业务范围,制定上海外资股权投资企业管理办法,推动外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等。

为建成“四个中心”,上海正在着力推进四个关键环节,即加快形成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加快形成市场产品机构全面国际化,加快形成全球信息中心,加快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第三篇:创新引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创新引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股权交易中心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制度体系”等46个项目,获评2012上海金融创新奖各类奖项。

获奖项目反映了市场最新变化和趋势,对中国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均具重要影响。如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试点”,使中小企业除了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之外又有了新的融资选择,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该项目最大的创举是“备案制”。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称,中国的直接融资之前都是审批制,该项目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迈出了一大步。

上海经济转型发展,对金融服务、特别是金融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主管金融的副市长屠光绍,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主办的金融创新论坛上表示,上海的金融创新需满足促进经济、社会、民生各个方面发展的需求。他还特别提到,人民币国际化也需要金融领域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和工具。

据上海银监局统计,近几年上海银行业推出的创新成果每年都达600至700项,涉及上海重点行业建设、改善民生、支持航运中心建设和金融中心建设,以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等诸多领域。

伦敦金融城公司旗下智库Z/YenGroup,每年都发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追踪全球75个金融中心城市实力的变化。2009年,上海的GFCI排名为第11位,2012年则升至第8位。该智库称,上海名次的上升,是因为其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其中包括在金融改革、金融产品,特别是金融服务创新等“软环境”方面取得的突破。

伦敦卡斯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前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顾问梅泽安?拉斯法博士认为,上海要成为与伦敦、纽约比肩的国际金融中心,尚需在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以及创新型的政策监管等方面继续作出努力。

屠光绍透露,上海下一步将围绕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和上海的转型发展进行金融创新,而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领域更是金融创新的重点。他称,上海将继续健全和完善金融创新的环境,包括法制环境、人才环境和诚信环境,使上海的金融创新拥有更坚实的基础。

上海金融创新奖是上海市政府为推动上海金融创新、优化上海金融发展环境、增强上海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而特意设立。

第四篇:上海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上海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上海电子政务的建设简介

项目背景: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上海市电子政务经过“九五”、“十五”、“十一五”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深入了解和分析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系统需求

为保证上海互联网交换中心和政务网的正常运行和网间互联畅通,在完成网络运行硬件平台建设基础之上,还需构建一套用于整个网络运营、管理和维护的系统。通过这套运维管理系统,确保中心网络平台能够有效地满足上海交换中心(SDIX)的运行和管理要求。包括以下部分:

网络管理软件必须能够对网络交换平台的所有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服务器进行网络管理,包括能对2台数据中心服务器(双机集群系统,UNIX操作系统)、1台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UNIX操作系统)、1台路由管理服务器(UNIX操作系统)以及4台PC服务器(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进行系统管理,并且还能够对服务器上的2套(一套双机集群上,一套单机上)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

系统应具备对交换中心路由服务系统的管理功能,应能有效管理路由服务系统的远程操作、维护和管理,并对路由服务系统的运行状态、系统性能进行实时监控。路由服务管理包括系统管理、配置管理、日志管理、服务状态监控和系统查询等功能。

系统应能够有效管理本地网间的互联互通业务,实现上海交换中心的互联接入业务的管理,即会员注册,费率管理、基于规则的流量统计和费用结算,以及对各种数据的查询、可视化显示和打印等功能。

近年发展状况:在OA'2001第五届办公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精品展览会上,太极计算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查树衡作了题为“电子政务与上海模式”的专题报告,提出了太极公司规划设计的电子政务系统,以及已获得成功应用的上海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政府办公概念,实现了高度集中的电子办公自动化等网络化功能,是具有总体规划特色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上海市电子政务建设网站评估分析

小结:

较好:信息上网、便民服务、网上导航和返回首页、网上审批、政府网上采购、招商信息、政府信箱、网上调查、网上监督、连接情况、政务新闻更新速度、本地新闻更新速度、外文版本、网络安全、隐私性、电子邮件服务、主办单位 一般:办事指南、网上调查、网上咨询

不好:网上申报、旅游信息、点击率、交流论坛、网上培训、网络翻译、特殊界面服务

分析:一 从整体上看,上海人民政府网的开放程度是比较高的,在信息、对外经济服务、系统内连接、国际化信息是做得很好的,是经济发达的一个体现。

二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办事指南、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等栏目,做得不太完善,内容不够详细。

三 欠缺网上申报、交流论坛、网上培训、网络翻译、特殊界面服务等栏目,建议增设这几个栏目,对电子政务的普及程度起加大作用。

四 旅游信息不够详细,不够吸引人,建议完善该栏目,提高网站的浏览率。特色内容方面可增进更多的内容。

总结

电子政务建设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龙头工程。信息化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使用者,电子政务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服务等产业的所有领域,是我国实现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推动力量。同时,电子政务也是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执政为民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借助网络手段得以实现,以更有效率的行政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广泛而便捷的信息和服务,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服务者的角色将得到强化。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政府在制定政策、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公众参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电子政务的开放性还能大大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有效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实施电子政务工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实践过程,上海有信心、有能力搞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南海实际的、又具有示范意义的电子政务新路子。

第五篇:上海地铁建设发展史(一)

1956年8月,上海根据中央关于防止帝国主义突然袭击的指示,提出建造地下铁道。8月23日,上海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根据战备要求编制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同时成立上海市地下铁道筹建处。当时上海建设地铁主要是出于战备考虑,将地铁作为“平战结合”工程。地铁,平时提供城市必要交通,战时可提供大容量的民防掩体或作部队调动与人口疏散的运输设施。上海地下铁道开始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和试验研究。上海地下铁道建设开始提上市府议事日程。

1959年8月,上海警备区提出:上海地下铁道应以“平战结合、以战为主”的指导思想规划建设,须从加强军事防御体系、解决机关和人民防空安全及城市交通等3方面结合,并应首先根据上海所处的战略地位、从巩固国防建设的原则出发。要求地铁与兵力集结点、空军机场、海军码头、战略物资屯放地以及军事要塞、要地、作战依托的山区和后方基地连通。根据上海所处的战略地位和核武器一般使用于战略目标的观点,深度应能抵御原子弹和氢弹[系统自动替换:猛烈膨胀]时的破坏能力,尽可能埋入基岩之内。市地铁筹建处组织相关设计科研单位,对上海地下铁道的埋设深度作浅、中、深3种方案的研究。对埋设深度作过浅(覆土10米左右,明挖法)、中(40~60米)、深(60米以下至基岩层)3种方案研究,分别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和上海市煤矿设计院做设计论证。10月,市地铁筹建处以设计模型作汇报展览,并进一步强调地下铁道的战备作用,有的部队将领认为:地铁应能运载重型坦克与大炮,并在干道两侧修建支道,设置地下战备设施。同年,由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和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完成对全市109万市民的住址和工作地点的交通调查,市区客流主要流向,以经过市中心区的经线方向统计,第一位的是东西向(中山公园经外滩去杨树浦方向),第二位是西南至东北向(徐家汇经人民广场去吴淞方向),第三位是南市经曹家渡去真如方向。客流量统计:东西向为第一,南北向为其次;从各方到达及通过市中心区的客流,约占全市总量的1/3以上。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半径2.5公里的环向客流量略超出于经线方向,但平均运距较短。

经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对深埋方案的设计论证,当时的深埋方案是:如将地铁隧道置于基岩层内,可使隧道稳定,衬砌经济、无变形之虞,能抵御原子弹和氢弹直接命中的破坏力;在岩石中掘进地铁隧道,与一般山岭隧道和矿山隧道一样,在技术上并无特殊困难,问题是竖井太深,井壁承受水土压力超过当时施工技术水平。同时,深埋地下铁道上下不便。无论用那一种升降输送方式,通过能力都要受到限制,平时旅客上下,战时兵力机动或人口疏散,都要在上下咽喉处受阻,使地铁的运输功能降低。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领导认识到:在上海的地质条件下,地铁深埋,技术没有把握,土建造价较高,经测算,以“一井、一站、一公里区间”为单位:覆土20米4090万元、40米6110万元、60米11750万元。再深,造价更大,且难以证实它的必要性。最终上海地铁深埋的方案被否决,探索更加科学且符合上海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

1960年2月,上海市隧道工程局在浦东塘桥开始作盾构掘进试验。

1963年3月,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隧道处继续用直径4.2米盾构,分别在覆土4米和12米处,建成25.2米和37.8米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试验隧道。建成长63米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作衬砌结构的试验隧道。证实在上海饱和含水软土地层用盾构法和钢筋混凝土管片建造隧道是可行的,从而否定了苏联专家在五十年代断言上海软土层不适合建隧道的说法。

1964年5月,市城建局隧道处提出:上海地铁的埋设深度,根据地质条件、使用要求、施工技术和经济造价的比较,将地铁埋设在较浅的淤泥质粘土层内,与深埋相比,仅在防护等级上较差。技术上的难题,一般可以解决,而且施工迅速、经济,特别对发挥地铁在城市交通上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上海地铁应以浅埋为主,用盾构法施工,隧道顶部覆土6米左右,即不至于影响地下管线和房屋基础。人防防护能力基本上也可以满足平战结合的一般要求。要求地铁车站、风井与各区人防干线、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地下室连通。11月,上海决定决定财政拨款2000~2400万元,结合战备在地铁规划线上的衡山路段实施地铁扩大试验工程。衡山路段试验工程实施时,已基本确定平战结合浅埋、盾构法施工的新方案。

1965年4月,市城建局提出《上海市地下铁道第一期工程计划任务书》,以中山西路漕溪路为起点,经徐家汇、衡山公园、宝庆路、襄阳公园、成都路、黄陂路(人民广场)至工人文化宫,全长6900米(不包括车站长度),在线路南端设置车辆段,以保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衡山路段试验工程作为上海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副市长李干成强调每年要建2公里,几年后即可形成一条线。该段试验工程,既出于战备考虑,又为用盾构法建造大断面隧道作进一步试验的工程。设计用直径5.8米盾构和铸铁管片建造内径5.14米的圆形隧道。隧道覆土10米左右。为减少房屋拆迁和对外影响,工程定在衡山路西北侧,即在衡山路10号院内建盾构始发井,盾构可由该井分别向衡山公园和宝庆路方向掘进。隧道建成连通后,既可起到人防作用,又可为上海建造地铁创造条件。工程建设单位为市城建局隧道处,设计单位是同济大学和上海市隧道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是市城建局隧道处试验工程队、市隧道公司和建工部第一基础工程公司。7月,采用盾构始发井的02竖井(上海隧道扩大试验工程具有战备性质,工程项目命以代号。工程总代号为“60工程”,其分项工程是在“60”后再加分项工程编号)竣工。隧道长10.3米、宽22.8米、深21.8米,位于衡山路10号院内。由市城建局隧道处试验工程队用沉井法施工。

1966年1月和2月,南线和北线隧道分别由2台盾构自02井向104站掘进。自02井至104站,两条600米区间隧道,由市隧道公司用自行设计制造的盾构施工。隧道采用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覆土10米左右。原设计采用铸铁管片衬砌,后因部队机关提出隧道结构不宜用脆性材料,改用钢筋混凝土砌块,致使隧道内径缩小,由原设计的5.14米缩减至5米。

1967年5月,位于衡山公园内地下代号为104的车站(站台长60米、宽20米、深20米)由市基础公司用气压沉箱法施工土建结构完成。6月至7月间,南线与北线盾构先后进入104站。7月末,在完成一井一站和600米区间的两条隧道后,因“文革”对工程建设造成严重干扰,试验施工设被迫停止。

通过这一试验工程,基本掌握在饱和含水软土地层中,采用气压盾构法掘进和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建造隧道的主要技术。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陷一般为10厘米,有的达20厘米;邻近1座居民楼房,在盾构穿越时墙壁发生裂缝,门窗变形;在穿越位于风雨操场1座砖结构烟囱时,未发生倾斜或裂缝,说明在上海市区建筑物下软土地层中用盾构法和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建造地铁隧道,技术上是可行的。但盾构施工时对地面所引起的沉陷影响,仍需解决。用沉井法施工的02竖井,井壁四周有一定范围的塌陷;气压沉箱法建站,劳动条件差,工期长。在市区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错综、场地狭小的条件下,说明用这两种施工方法,建造地铁地下站并不适宜。

1977年12月29日,上海市隧建公司编报《地铁盾构法试验段计划任务书》、《槽壁法(槽壁法”又称“地下连续墙法”)试验井计划任务书》

1978年2月市计委批准《地铁盾构法试验段计划任务书》、《槽壁法(槽壁法”又称“地下连续墙法”)试验井计划任务书》,并列入上海市当年的基本建设计划。在整整停止11年后,地铁试验工程才得以继续。试验的基本内容,一是盾构法: 探索盾构施工时控制地面沉陷和掘进轴线偏离的施工技术措施;试验采用高精度钢模生产高精度高质量的钢筋混凝土管片及其拼装技术与工艺;试验单层与双层衬砌结构的施工工艺及效果;试验使用弹性防水材料防止接缝渗水及其施工工艺;最后在建成的试验隧道内,模拟地铁列车运行振动对隧道结构及周围土介质的影响。二是地下连续墙法:主要试验成槽机性能、泥浆配制及泥浆分离、量测墙体垂直精度仪器、控制墙体位移和工程相邻地面沉降及地基加固等;探索在一定施工条件下开挖时墙体较合理的计算方法、基坑稳定计算方法及合理设计方案。为把漕溪路段试验工程与规划的南北线一期工程结合起来,试验地点选在南北直径线车辆段出入线前方,即漕溪路漕溪新村附近。工程虽属试验性质,但实际建成后,即可成为上海地铁南北线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程项目:盾构始发井(新村井,又称151井)、漕宝路地下站、盾构法区间隧道和地下连续墙法矩形隧道。自盾构始发井,经漕宝路站至三角地,全长1250米,其中区间隧道1070米,车站180米。从新村井至漕宝路站北端头井为圆形隧道;从漕宝路站南端至三角地为矩形隧道。由市隧建公司设计与施工。

新村井,位于漕溪新村附近地铁规划线路的上行线上,长10.4米、宽9米、深17.23米。用沉井法施工。1978年3月开工,1979年11月完工。

区间隧道:至1983年底,共完成圆形隧道913米、矩形隧道274米。圆形隧道内径5.5米,覆土5~8米,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结构,管片有单层(无内衬)与双层(下半圆环现浇内衬)两种。

矩形隧道三角地试验段,位于沪闵路与老沪闵路交会处,长50米、宽9米、深10.5米(连续墙深度为20米)。在50米长度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段为40米,预制墙体段为10米。在40米现浇墙体段,试验两种结构型式,一是入土较深的墙体,二是在开挖面以下设有横隔墙体,以缩短入土深度。1979年4月开工,1981年完成。

地下连续墙法漕宝路站北端头井,长28.4米、宽21米,井底板位于地面以下12.8米,连续墙深25米。与三角地试验段衔接实施,1982年6月完成。

在这段试验工程中,完成一井一站和圆形隧道913米、矩形隧道274米。试验成果:盾构掘进的轴线误差和地表沉陷都可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隧道用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可满足地铁隧道结构要求,防水达到同期国际标准;初步掌握槽壁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盾构掘进轴线误差控制在10厘米左右、地表沉陷可以控制在5~10厘米,并取得盾构施工较全面的技术经济数据,为今后施工方案的优选提供必要的资料。用高精度钢模预制高精度、高质量钢筋混凝土管片、单层装配式衬砌结构及其拼装质量,可满足隧道结构要求;用弹性密封垫为主的多道防线的防水材料与工艺,使渗水量降低到每日每平方米0.1升以下。用该法施工,对相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不产生危害性影响。用自制的槽壁挖掘机械施工,可以适应上海的工程地质条件。经1987年在漕溪路试验段隧道内模拟地铁列车运行振动试验证实: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具有可靠的使用效果,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用盾构法建造地铁区间隧道和地下连续墙法作地下车站围护结构,在上海市区地面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错综、饱和含水软土地层中进行地铁建设是可行的、适宜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上海城市交通车辆剧增,车速下降,人车拥挤,乘车难已成为城市生活中突出矛盾,并制约经济持续发展,市府和专家对采取多平面交通体系形成共识。

1983年初,上海市基建委组织市政工程、公用、铁路、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专家探讨多平面大容量快速有轨交通工程。4月,市计委向市有关部门上报《关于建设本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项目建议书》,建议建设南起金山卫、北抵宝山、纵贯南北的快速有轨交通干线,其中石龙路至纪蕰路(近期至上海火车站)为地铁。8月,市府批准项目建议书,并成立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组织有关单位和国内外专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984年8月,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向市计委、市基建委编报《石龙路(后改新龙华)至铁路新客站地下铁道工程项目建议书》。

1985年3月,上海市地铁公司成立,接替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继续地铁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11月提交《新龙华至新客站地下铁道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补充报告》。4月,新闻媒介报道上海将建地铁后,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财团、厂商关注。市府在分析地铁国际市场商情后,决定引进竞争机制融通地铁建设资金。

1986年7月,上海市向国务院上报《上海市人民有关部门建设新龙华至新客站地下铁道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请示报告》。讨论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时指出:地铁建设应以交通分流为出发点,要采用先进技术,降低造价,加快工程进度。8月,国务院批准立项。市地铁公司就客流、线路走向、站位、工程地质、地下管线状况、征地拆迁、技术标准、工程筹划、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建设方案,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汇集国内有关方面专家、学者以及香港地下铁路工程服务公司、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法国和英国地铁集团先后提供的咨询意见与建议,经综合分析论证,于10月上报《上海市新龙华至新客站地下铁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87年1和5月,通过市和国家两级评审。2月建立的上海久事公司,作为工程投资筹措和还本付息的执行单位。3月开始融资,市地铁公司聘请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为一号线项目财务顾问。规定外国承包商团须带资报价,争取本国有关部门优惠贷款。报价书应包括:贷款的性质与融资条件、技术方案、总报价及主要设备清单与价格,技术转让以及与中国境内企业合作生产等。10月,市外经贸委决定由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上海联合贸易公司为上海地铁建设项目的涉外代理公司。9和12月世界42个地铁集团、56家企业进行报价,期间又通过咨询获得美国摩根银行提供的评估方法。经对资金条件、设备价格、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向德国、法国和美国贷款,并分别于1988年8月和1989年5月获得国家计委批准。上海地铁一号线工程项目的融资与技术引进是捆在一起的,所以,融资谈判与技术、商务谈判同时进行。一号线工程系国务院批准上海市首批扩大利用外资方案(简称“94”专项)中的五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之一,为上海地方项目。工程所需外资及国内配套资金,由上海市自筹并偿还本息。德国贷款为4.6亿马克,年利率0.75%,承诺费率0.25%,还贷期30年,宽限期10年。法国混合贷款1.32亿法郎,其中有关部门软贷54%,年利率2%,还贷期19年,宽限期11年;出口信贷46%,年利率8.3%,还贷期10年,宽限期22个月。美国贷款2318万美元,其中45%为有关部门赠款,55%为商业贷款。年利率浮动,还贷期10年,宽限期5年。

1988年2月,国务院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成立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工程建设,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副局长石礼安兼任指挥。8月,市建委批复地铁工程扩初设计概算人民币25.43亿元,其中国内配套资金15.71亿元,由上海久事公司筹措并承担债务。并将上海市新龙华至新客站地下铁道工程正式命名为上海地铁一号线。上海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南起锦江乐园,北至上海火车站,全长16.21公里,设车站13座(地面车站2座、地下车站11座),在线路南端的新龙华设车辆段。建设规模按高峰小时单向通过能力6万人次设计,采用大容量电动客车,8节车辆编组,2分钟间隔运行。建设标准参照80年代建成的香港和新加坡地铁模式,具有先进的运行保障系统和优异的服务功能,总体技术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工程总概算53.9亿元。国内外15家设计单位和集团承担13个专业、51个单项的设计任务。一号线途经商业、交通、文化娱乐中心,与多处交通集散点和公交线路交汇,全线建成后可承担全市6~8%公交客运量,对缓和沿线交通紧张状况、减轻市中心公共交通压力可起积极作用;并沟通铁路新客站与规划建设的铁路新龙华客站的联系,方便换乘,也为南连金山、北通宝山两大工业区的快速有轨交通体系奠定基础。

1990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上海地铁一号线开工建设。工程施工由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部以招投标方式汇集了有实力、有技术、有经验的各专业施工队伍。按“分段建设、分段通车”原则,将工程划分为南、中、北3段,从南向北、突出重点,确定节点目标,实行“时间用足、空间占满”,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地处南段的徐家汇站是一号线最大地下站,实现南段按时开通,该站是关键。承担该站施工的宝山钢铁联合(集团)公司确保了工程进度。淮海中路下的3座车站,采用“顶板以下逆作法”施工,仅11个月就完成车站顶板和路面修复,将著名的繁华商业大街封路时间缩短12个月。7台盾构在各个区间掘进。上海市隧道工程公司操纵的一号盾构率先掘进,根据地质、埋深、地面荷载和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参数,并发现由法国引进的土压平衡式盾构原装超挖刀,不适合上海地层条件,建议从7台盾构上拆除,为盾构施工控制地面沉降提供了重要技术经验。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操纵的5号盾构,在陕西南路站进洞后,仅用25天时间就调头出洞,继续掘进。上海市机械施工公司的盾构掘进穿越南京路、旧房街坊、苏州河和粉砂层等复杂地段,地面沉降仍控制在26毫米以内,达到国际水平。机电设备有9个系统5000多台套,产品来自3个国家十几家厂商,加上国内配套设备,环节、接口繁多,技术复杂、标准高。安装调试时汇集国内外一批专业技术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是一次成功的国际性合作。

1993年1月10日,首列地铁列车进入新龙华至徐家汇区间上行正线试车调试。5月28日,南段双线开通试运营。1994年12月12日,全线开通调试。1995年4月10日,向社会开放试运营。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建成后,南向莘庄的延伸线开工;二号线工程开始筹备建设。

1993年8月,概算调整为39.74亿元,其中国内配套资金增加10.86亿元。1995年1月,总概算作第二次调整为53.9亿元,其中国内配套资金39.61亿元。两次调整概算所增加的工程投资,市有关部门专题会议决定由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贷款解决。

下载上海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异地工业园建设情况调研

    皖江城市带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系列调研之二:上海异地工业园建设情况调研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与咨询 2010年11月18日第21期(总第159期)近年,上海制造业开始出现外移趋......

    上海——小城镇建设学习体会5篇

    吉安市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专题培训班 学习体 会 青原区新圩镇人民政府 胡智镔 2011年12月19日至12月24日,我参加了“吉安市小城镇规划与管理为主题的专题培训班”。培训期间,......

    上海:建设工程材料备案登记

    上海:建设工程材料备案登记 中国混凝土网 [2008-6-26]网络硬盘 我要建站 博客 常用搜索 一、办理依据 1、《上海市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条例》 2、《关于印发 < 上海市建设工程材......

    上海异地工业园建设概况

    上海异地工业园建设概况 近几年,上海的制造业开始外移。陆续在泛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建立异地工业园和开发区分区,主要有: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上海华谊集团在无为......

    上海海事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上海海事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一、总则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

    上海2016年建设工程工程测量员试题

    上海2016年建设工程工程测量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细部测量可用不低于原测量放线的精度进行检测,如果验线成果与......

    上海特色中医专科建设方案

    附件1 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建设方案 根据《上海市发展中医条例》、《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名老......

    上海建设工程规划-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附件1 上海市建设工程规划、土地审批流程改革实施办法 为发挥原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机构改革、职能整合的优势,打造精简高效的行政审批流程,按照上海成为“全国行政效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