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众对发展中医文化有六盼
【基层反映】群众对发展中医文化有六盼。一盼加快中医立法步伐,确定中医的科学地位。二盼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补偿分配机制。在有了充分的经济后盾和保障后,才能保证中医姓“中”、中医院姓“中”,才能防止中医西化。三盼尽快制定和完善中医制剂政策,为中医“松绑”。四盼加快和扩大中医“坐堂医”试点步伐,尽快在全国施行中医坐堂制度。五盼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办事,降低中医开办个体诊所门槛。六盼关心和支持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并且纳入议事日程。
第二篇:当前农民对农村金融有六盼
当前农
民对农
村金融
有六盼
2008年08月25日 16:51:30 来源:中国金融界网
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生产形式也随之发生变革。据调查,当前农民对农村金融业主要有六盼:一盼加大单笔贷款额。据调查了解,乡村农民的投资项目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及运输业等等,所需资金数额较大,而在农村发放的贷款中,大部分的单笔贷款金额都比较少,满足不了农民经营项目的需求。农民希望农村金融行业加大单笔贷款额,让农民及时足额的贷到所需的款项,用于发展扩大生产规模。二盼延长贷款期限。据了解,多数农民需要的贷款投资项目回收期一般在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广大农民希望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根据农民经营项目,灵活确定贷款额度和合理约期,方便农民贷款,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贷款需求。三盼降低农贷利率。据部分农民反映,当前农贷利率普遍较高,不仅增加了农民负担,还减少 了农民收入。农民盼适当降低贷款利率,控制利率浮动的幅度,以保护农民利益,同时
给信用户的农民以利率优惠。四盼不断创新支农服务行为。有些农民反映,农村贷款种类不够多,贷款手续不够便捷。农民盼根据农村信贷市场需求,大力开发个人消费贷款、出国劳务输出贷款、种养大户信用证贷款、扶贫救助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并通过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贷效率,在支农服务上实现创新。五盼金融宣传到农户。随着农民对金融业务需求的日趋多元化,农民希望金融机构利用媒体、网络、印发金融知识解答、深入农户等手段,向农民做好金融宣传,使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资金利用率,以获得最佳经营效益。六盼国库券下乡。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投资意识的增强,农民希望在农村能购买到国库券,既支援国家建设,又增加投资方式和投资效益,为农民开辟新的效益增长点。
第三篇:广大群众对春耕生产有三盼
广大群众对春耕生产有三盼
一盼加大对“三假”打击力度,下力调控农资价格。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严重危害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加之今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盼农业科技服务到田。盼望农业科技等部门立足实际,强化服务职能,深入一线,帮助农民搞好农作物布局调整,指导群众优化品种结构,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盼粮食转化增值。当前,小麦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普遍不高,出售的大多是原产品或初级产品,普遍价格偏低。因此,盼望有关部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引进一些粮食转化增值的龙头企业,同时,通过技改提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水平,增强粮食转化增值的能力。
第四篇:群众需要“有温度的发展”
尊敬的党组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农业大县尤其是贫困县来说,能不能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共同分享改革成果,是地方治理者的责任担当,也是挑战考验。也因此,民权县领导的态度和做法,值得肯定借鉴。
党员干部就是要与困难群众心连心、手拉手。人们还记得,总书记上任伊始,就深入河北农村,顶风冒雪、访贫问苦。事实上,结“穷亲”是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焦裕禄心里装着“穷亲”,以群众温饱为念,不辞辛苦解决“三害”肆虐;“太行公仆”吴金印不忘“穷亲”,在黄土地上耕出新天地,耕出美丽乡村。今天,我们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还很大,为那些困难人群、弱势群体兜底,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关心困难群众,要带着真感情,有真办法。有了真感情,才能把群众困难当做切身忧患;有了真办法,才能变输血为造血,从源头上破解贫困地区的发展难题。就像民权县领导所体会的,“带着‘穷亲戚’一起奔向美好未来的发展,才是有温度、有意义、有关怀的发展态度”。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尤其需要基层治理者细细咀嚼,化作行动。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对中医发展之路思考
对中医发展之路的思考
对中医发展之路的思考
1010307104 药一 孙明扬
【摘要】中药疗效独特,毒副作用小,具有西药无法替代的综合优势。在治疗疑难杂症、慢性病、老年病、调节亚健康状态等方面,中药尤其是民族药物将大有用武之地,而中医药理论的复杂性和国家对中医药新品、基础研究、投入的严重不足,这种优势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本文就如何发展中医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中医 发展 特色 中西医结合 标准化 产权 人才 经费
【正文】
中医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与自然和疾病长期作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一门经验科学,含有丰富的智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不朽的贡献,是当前具有巨大潜在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门类。然而正是这样一门历史悠久且曾经辉煌过的号称“国粹”的自然医学,却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由于传统医药理论的复杂性及其在研究、生产中观念和手段的相对落后,制约了传统医药的发展。因此,我们既要传承中医经典智慧,又要在此基础上更新观念,开拓创新,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传统医药。
一、抓住特色,发挥优势
中医院的发展首先要让中医水平站在前沿,这是中医院发展的主旋律。其次,需要现代医学跟得上,把西医可借鉴的东西为我所用。只要坚持中医特色的主旋律,推进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不仅不会缩减中医药的服务范围,而且会让中医药在更高的技术平台上发挥作用,给中医的特色保持和优势发挥赋予新的内涵。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肿瘤中心是我们国家首屈一指的用中医治疗肿瘤的医学机构,他们已经能够确定中医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疗效。目前,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已受到国外医学的承认,被外国人称为“肿瘤中国模式的治疗。”除了肿瘤以外,中医介入冠心病的治疗,也能增进西医治疗的效果。目前,治疗冠心病一般都会采用西医的介入疗法。但问题是,病人经过介入治疗后一年或半年,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的冠脉会出现再次狭窄。为了预防再狭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中心陈可冀院士率先采用活血化瘀中药介入西医治疗,可以减少一半的再狭窄。目前,很多的综合性医院也都认可了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辅助治疗冠心病的手段。
二、大力发展中西医结合。
事实上,中医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不断地吸取当代的先进技术。例如,中药的剂型从汤剂到丹、膏、丸、散,再到现在的针剂、颗粒剂;针灸的器具从砭石到铜针、银针、钢针等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提高中医诊断水平,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该拒绝使用。
中、西医学各自在某些方面都具有一些优势,理论与临床、思维与方法都存在着广阔 的互补性。中、西医之间要互相激荡、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吸收、互相竞争。对于人类未来发展的完整医学而论,中医、西医仅各是一半雏形,常形象地比喻各为一半璧玉,要中西医合璧,以发展未来的医学科学。中西医结合学就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
对中医发展之路的思考
【结语】
人类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医学发展必然要经历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这样一个过程。当化学药物的种种弊端暴露出来以后,靠宏观平衡(阴阳平衡)理论指导,靠原生药(动植物、矿物)、整体调整平衡(针灸、按摩)等手段治疗疾病的方法会越来越被人认识,越来越受到青睐。借此机会,中医应采取合理的发展方式以求有所继承、发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 王雷 张方 《我国传统医药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药业论坛》 2008年第17卷第22期 [2] 张方 王雷 《中国传统医药及其在医疗体系中发挥作用的探讨》,《临床药物治疗学》 2009年第7卷第2期
[3]唐友明 《对中医发展的思考》,《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4卷第1期 [4]朱征明 《对中医发展的几点认识》,《贵州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1卷第1期 [5]李灿东 《中医现代化漫谈》,《中医药通报》 2011年第10卷第3期
[6]赵宏宇 寇桂娥 李涛 《中医发展之浅见》,《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第6卷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