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信息机构模式的构想

时间:2019-05-14 10:2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力企业信息机构模式的构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力企业信息机构模式的构想》。

第一篇:电力企业信息机构模式的构想

电力企业信息机构模式的构想

这次电力体制改革为电力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将为电力信息化建设提出新的课题和任务。应当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借鉴国内外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轨迹和发展道路,规划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模式,建立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机制,确立电力信息化运作方式,明确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电力信息化建设要有新思路、信息化机构调整要有新举措,电力信息化水平要有新局面。我认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为:

(1)强化电力公司的信息主管部门的职能,发挥CIO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电力公司的信息化专门机构可以参照国外电力公司的信息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这就是,发挥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或指导委员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强化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职能,全面负责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规划、计划、标准、信息工程项目选定和实施项目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资金款项的筹集等工作。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或指导委员会由企业主要领导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企业总经理应兼任领导小组组长或指导委员会主任,该组织属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企业信息化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决策,是企业信息化的最高领导机构。企业的信息化专门机构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完成领导小组委托的信息化任务,具体负责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推动和项目实施工作,对下属企业的信息化进行统一协调、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此外,设立电力企业信息首席执行官(CIO,国内又有人称为总信息师),兼任信息化领导小组常务组长,由公司副总裁或副总经理担任。企业CIO负责从企业整体发展上规划信息化建设,指导企业业务信息化实施,负责信息化建设项目等工作。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不断发展的过程,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关系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信息化在深入发展中将涉及企业的深层改革和业务重组,这一切不是一个信息部门主任能力所及的。信息化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也不断对信息化提出新的课题和新要求。因此,CIO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工作,从企业的整体发展和业务方向上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控制之中。

(2)实施电力信息机构的重组,适当时候成立电力信息通信集团公司。电力体制改革后,各电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电力企业对信息的需求将大幅度上升。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以及各发电公司都需要更加完备的、优质的信息服务;电监会要求更高的、更加准确的电网信息和电力市场信息服务;服务面之宽、信息量之大、服务对象之多将不是目前信息系统水平所能承担的。信息系统对通信网络和信息网络将提出更高要求,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在现有的基础上,组建电力信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很有必要。电力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市场化运作方式运营,信息公司与各电力公司(电网公司和各发电公司)间以资金为纽带,采取股份制方式组建。电力信息公司为电网公司和各发电公司提供信息服务,负责这些公司的信息化工程具体实施与建设,对各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维护、信息资源开发(包括公司信息数据的采集和统计等数据处理)、咨询服务和项目服务。信息公司也可下设网络建设与维护子公司、电力应用系统开发子公司以及电力信息资源开发公司和信息咨询服务子公司等专业公司。

国电公司改革后,事实上将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被分割出去。电力信息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将面临各方面的竞争和国内外IT公司的夹击,要占领一席之地,非走联合道路不可。同时,通信和信息技术的日趋融合,三网合一越来越多地表明其发展趋势。作为电力通信的物理数据网络与信息交换的信息网络,是电力生产和经营的基础设施,是未来电力市场的操作平台,业务相关性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环境和满足各电力企业对信息网络和资源的需求,有必要实现电力通信资源和信息资源的重组。建议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由国家电力公司的通信中心、信息中心组建电力信息通信集团公司。在电力通信、信息资源和电力经济分析等方面形成产业优势,树立电力信息通信品牌,形成竞争优势。在服务好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以及电监会、中电联等单位的同时,向电力行业提供服务,进而为社会服务。该公司也可联合网省电力公司的信息通信部门,建立各地区域的电力信息通信集团的地区子公司。信息集团公司要以股份制的方式组建,集团内部可以按地区划分市场,联合技术和资金,扩大信息集团公司的信息技术覆盖范围和竞争实力。可通过市场招聘,引进高素质信息和专业人才,包括从回国留学人员招募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力管理信息人员,逐步改善信息集团公司的成员结构。以高技术、高水平管理和高可靠性参与各地区信息市场竞争,提升整体竞争优势。只有通过规模经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才能形成优势和求得发展。同时,电力信息集团公司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研发电力信息产品,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品,开创电力信息产业化的新局面。电力信息集团公司应当以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主战场,集中精力于电力信息化建设,通过电力信息化的建设实践,打造电力信息通信品牌。

(3)规范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方案,建立全公司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和统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联网运行。

纵观国内外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和通行的信息化发展模式,不管企业规模有多大,在全球有成千上万个分支机构,各企业均需建设一套全公司系统的、覆盖整个企业业务和部门的统一信息平台,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基本条件。这种统一平台的企业信息化模式,是企业资源的最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必然。因此,电力企业信息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一定要按“四统一”原则实施,由上而下,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分步实施,试点推广,强力推进的办法具体实施。企业各级应用系统要实现整合与集成,同时要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实现优化管理和流程重组,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力企业的新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电力企业的主要业务和管理工作要全部融入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之中,如财务系统、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CRM,ERP、电子商务等。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经营者活动控制系统要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主攻方向和主要建设内容。任何业务部门的信息子系统的开发建设均纳入公司统一规划和统一的平台之内,不容许各网省公司或业务管理部门自行其是,独立建设信息系统的情况。国家电网公司要能够直接与所属单位信息直联,信息互相交换,通过网络和信息系统,达到企业的统一和优化管理。未经过信息化领导小组同意,未列入规划的项目以及独立于统一平台系统的任何软件均不得进入实施阶段。任何妄图开发建设独立的(“自己的”)系统,或建立单一业务处理的纵向业务系统做法,都是置电力公司企业的整体利益而不顾的作法,应予以制止。

统一的平台规划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型企业的通行信息化模式,是现代企业

高效的必备的信息系统模型。电力企业的统一平台分成:基础平台、应用平台和管理决策系统平台。基础平台包括网络平台、数据库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和工作流程控制、通信机制、数据转换与交换机制和规则机制平台等。应用平台包括各种业务应用子系统(如财务、审计、物资设备、人力资源等)和生产管理应用系统的集成。管理决策层平台是规范的公司管理层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各业务流程控制管理子系统)以及辅助决策系统。企业门户是电力企业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的入口。

(4)规范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全公司信息系统的联网运行管理制度和安全运行机制。

(2)强化电力企业电子化交流的业务规范,制定符合电力企业信息交流标准,形成企业优化的、统一的、规范的业务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安全统一的信息系统。同时要建立符合电力生产特点的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机制,将信息系统的安全生产纳入电力生产三大网络的规范管理的范畴,保证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5)确立企业信息化的开发建设原则。

坚持以内部开发和外包相结合,以内为主,局部外包。规范外包范围、外包种类、外包项目的条件,外包承接(IT)公司的选择标准和外包(外购)产品的选择原则等。

自主开发是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需要和提高投资回报率的重要举措,企业核心机密的关键部分必须采取自主开发。但是,自主开发不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是要借鉴当今世界IT行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科学组织,按照信息工程的方式进行。

对于已经市场化的或通用的IT产品应当采取外包或外购方式。另外,网络和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以及部分集成系统软件外购是必须的。

(6)加快电力企业基础性系统建设

电力体制改革后,信息化建设应向电网生产和业务管理方向倾斜,把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发展作为信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要务。

电力企业应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流程,实施企业资源规划(ERP),推动企业价值链建设,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通过ERP建设,实现电力企业的管理流程的优化组合和重组。建立ERP系统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澳大利亚的几个电力公司均建立了企业ERP系统,企业通过ERP实现了完全统一的指挥和步调一致的运营,显著提高了效益,主动积极应对电力市场。企业级的ERP建设核心为企业财务、人力资源、生产流程的规划的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在现阶段应以分阶段、分模块、分步实施办法,逐步建设的方式,积极开发建设一批电网生产管理急需的、适于电力市场运作的应用系统。其中包括建设电网公司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力市场统计分析系统、竞价上网报价交易系统、企业统一财务系统和人才管理、物流管理等系统。实施中应当结合电力企业流程优化和重组,特别要结合企业市场化运行的经营模式进行。在ERP建设中推进电力企业的改革和管理升级,进而推动电网公司的国际化进程。

(7)建立电力企业数据处理和存储中心(简称“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对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安全保护的做法是国际化大公司通用做法。信息资源是企业三大资源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将变为企业核心和最重要的资源。收集和保管好企业的信息资源是企业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任务,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电力企业的数据中心是企业核心信息资源的加工、存储和保护中心。数据中心收集和存储国家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的生产、经营基本数据以及公司各类资源数据(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产等),收集企业每天的生产和经营数据以及客户关系(包括电力市场的价格变化、用户资金流入流出信息等)数据。数据中心的数据是电力系统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的资源系统,是电力市场监测和评估的依据,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安全性是数据中心的重要参数。企业决策人通过数据中心的信息进行运营决策分析;管理人员通过数据中心的数据产生各类生产报表和报告;用户可以通过数据中心的信息查询与自己有关的帐单和相关信息;电力市场的电价信息通过数据中心发布等等。

(8)加快电力信息标准化建设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目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建立新的企业ERP系统,还是重组各应用系统,都将面临信息系统的代码统一问题。组织编制统一的信息代码,是实现信息系统的统一基础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信息编码范畴很宽,内容很多,难度很大。要有计划地、尽快地组织力量编制企业信息化急需的、最核心的最重要的信息代码。边建设边推广,逐步形成电力企业(或行业)信息代码体系。其中主要包括:电力设备信息代码、人力资源代码、财务信息代码、业务流程代码以及相关信息代码等。在统一规划下,联合各电力公司力量,共同投资建设。以市场运作方式,分专业分块负责,按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电力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第二篇:关于电力企业信息安全和电力监管统计情况的自查报告

某火电电厂

关于电力企业信息安全和电力监管统计情况的自查报告

1、某火电电厂信息安全自查报告

1.1、规章制度

电厂建立了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二次系统、系统运行维护、系统开发相关的工作标准和规章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同时,电厂还执行赛班斯法案要求的内部控制文档,并有电厂审计部门每月按内控文档要求进行审计控制,集团每年随时审计。

1.2、组织机构

我厂建立了由厂长直接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厂长任领导小组副组长,组员由各部门领导组成,负责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化工作小组由信息中心员工组成,负责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对于信息安全管理设有专人负责。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

详见《火电电厂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

1.3、信息安全和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资金保障

公司每年给电厂批复专门用于信息安全运行维护方面的经费,该经费每年都是专款专用,落实情况良好。

为了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改造信息化管理的硬件服务器平台,建立一套稳定可靠、技术先进的硬件环境,去年底对机房和网络进行了改造,并在2010年3月份顺利竣工。该项目为提升我厂信息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4、人员管理

由人资部编写的信息中心岗位职责,每年更新,其规定了各岗位的责任与权限,具体描述了岗位基本技能、工作内容与要求。按照《信息化管理程序》和内控的要求,全厂所有员工(含信息中心全体员工)每年进行一次信息安全原则以及信息安全意识的培训和教育。信息中心每年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包括新开发/变更的系统、新公布的信息行业标准等。

对于外来人员有相应的内控管理措施,其出入机房及查看系统,都需要填写

相应的申请单,经由信息中心主任同意后方可访问。

1.5、安全总体防护策略制定情况

我厂有相应的《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标准》,电厂系统分为三个大区,各大区之间的安全防护完全按照电监会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布置。实现了“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方针。

各大区之间采用了科东的StoneWall-2000正向隔离装置进行隔离,与电力调度网之间采用了PS-TUNNEL2000纵向加密认证网关,电厂MIS网与公司广域网之间采用防火墙隔离;互联网采用单独的一套网络,与厂内其它网络实现物理隔离。

1.6、运维管理

根据内控要求,设备、系统的运维都有相应的日志记录和程序变更记录。系统的开发依照《应用系统开发管理标准》执行,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分离。

电厂应用系统采用域认证方式,管理制度中对密码管理有统一的要求。应用系统有安全审计功能,但是内网中没有安全漏洞检测和自动补丁升级功能,补丁升级靠手动实施。

1.7、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按照《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标准》和《数据分类及安全保护管理标准》管理,对于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以及备份介质都有明确规定,并且严格遵照执行。数据库均设有严密密码保护,按照内控要求,定期进行数据库直接访问检查。对于磁盘、光盘、U盘盒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

1.8、信息网络安全设备国产化情况。

电厂网络设备包括防火墙、隔离装置、纵向认证设备均是国产设备。

1.9、物理环境安全

去年底电厂进行了机房与网络改造项目,大大提高的物理安全可靠性。生产调度区、计算机机房均按有门禁、防盗门窗、监视器、防火防灾报警装置。供电和通信系统采用双路冗余。人员出入有严格的登记制度。

1.10、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标准》以及《重大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具体规定了二次系统的安全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中需要的物资,随时保证可取可用,并对预案定期演练。

半年一次异地备份,定期系统灾难备份(无异地灾难备份),对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情况每月定期报送总公司和分公司。

1.11、信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

2007年底完成信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工作,共上报8个信息系统,其中定级为三级的有一个,是SIS系统。其它7个为二级系统。

通过自查,我厂信息安全情况符合电监会各项检查依据。

2、某火电电厂电力监管统计情况自查报告

1.1、规章制度

火电电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法规实施细则】、【电力监管条例】、【电力企业信息报送规定】(电监会13号令)、【电力监管统计报表制度】(2008年修订版)、【某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综合统计管理办法】、【能源、物资统计报表制度及报表说明】、【某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报表管理办法】、【某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管理办法】建立了某火电电厂综合统计分析管理程序,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程序文件规定了

电厂综合统计分析工作的统计调查、统计报表(日、月、季、年)、统计分析、统计监督、统计服务和数据信息披露的保密性等管理内容。

1.2、组织机构

火电电厂建立了全厂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导机构,组长为厂长,副组长为各主管副厂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下设生产经营活动办公室,组织机构挂靠在策划部,由策划部主任担当组长,并设一名联络员,负责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及编制全厂生产经营管理统计数据分析。在策划部设专职综合统计核算员一名,负责生产现场记录(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存档;负责生产日报、统计台帐的编制、汇总;负责编制电监局、市统计局、辽宁省电力公司、某东北分公司、某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等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综合生产月报、季报、年报等。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

详见《综合统计分析管理程序》。

1.3、电力监管统计工作开展情况

火电电厂建立了报送系统的常态机制,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各级主管单位进行数据报送。2010年4月19日~23日在锦州市召开的“东北区域6000KW及以上统调发电企业统计年报审核会”上,电监会审核的:CEC101-《电厂基本情况》、CEC102-《发电生产能力》、CEC206-《电源项目建设规模和新增生产能力年报》、发电01-《发电机组变动情况表》、发电06-《发电企业电煤燃料价格情况表》、《发电企业财务、生产月报表》、《生产事故情况表》等报表,我厂均通过审核,符合要求。

通过自查,我厂电力监管统计情况符合电监会各项检查依据。

第三篇:电力生产企业信息通讯、宣传报道规定

某某电力生产企业

信息通讯、宣传报道管理规定

批准:

审核:

编写:

2017年9月

目 录 目的.................................................................1 2 适用范围.............................................................1 3 引用标准及关联子系统.................................................1 4 专业术语定义.........................................................1 5 执行程序.............................................................1 6 职责.................................................................3 7 检查、评价与反馈.....................................................4 附件1:宣传报道范围要求.................................................6 附件2:信息通讯范围要求.................................................8 附件3:通讯报道格式.....................................................9 附件4:信息报送格式....................................................10

I 1 目的

将日常工作中各方面的重要事件、好人好事等事项采集、编写,构建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同时将各方面的信息事件及时准确报送某某公司,规范信息报送工作,努力发挥信息工作的窗口作用,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更好地发挥信息报送对日常工作的促进作用,特制定宣传报道、信息通讯规定。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某某某某部所有班组、专业以及外委单位。3 引用标准及关联子系统 3.1 引用标准 无 专业术语定义 4.1宣传报道

把日常生产中的各种事件、好人好事等事项以议论、说明、记叙等形式以书面的形式编写,起宣讲、传播作用,引导构建健康和谐的文化,可以是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歌、散文等形式的文章。4.2 信息通讯

把日常工作中预期发生的事、正在发生的事、已经发生的事(如:重大缺陷的消除、重要会议的召开)以书面形式简明扼要编写,及时、准确地反映人和事的新闻类文章。执行程序 5.1 宣传报道工作组

部门宣传员一名,部门信息员一名,部门宣传工作考核监督员一名;每班组(外围各专业)宣传员一名,信息员两名。5.2 人员要求

各班组(外围各专业)是信息报送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班组(外围专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推荐政治和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较强文字功底的宣传员一名和信息员两名,负责收集、编写、报送工作。如宣传员或信息员发生变动应提前做好工作交接并及时上报某某部备案。5.3 题材范围

5.3.1 宣传报道题材范围

“生产动态、安全生产、工作体会、学习体会、好人好事、员工心声、生产技术、图片信息”八大块内容。(详细内容见附件1)5.3.2 信息通讯题材范围

生产信息、经营信息、政务信息、紧急情况信息等。(详细内容见附件2)5.4 报送时间及方式 5.4.1 宣传报道

稿件报送时间:跟随公司制定的投稿时间(时间为当月20日前投送,20日后的稿件于下月20前投送)。

稿件报送方式:按规定格式(见附件3)报于班组宣传员处,经班组宣传员审核、校正后再报于某某部宣传员处。

宣传报道主要面向《某某之声》、集团公司等刊物以及公司内网、京能集团公司等网页发送。5.4.2 信息报送

信息报送时间:当日发生的信息由各班组信息员于当日16:00前报送至某某部信息员处,当日16:00以后发生的事情,应在次日08:00前报送至某某部信息员处。紧急情况信息应在第一时间以电话方式汇报并在6小时以内以书面形式将详细情况报至某某部信息员处。

各班组(专业)当班期间发生的重大生产信息(如:设备重大缺陷的消除,重大试验的开展,工程的重要节点,由于交通、燃料储备等方面受到干扰,有可能对正常生产产生的影响等),该当班班组有责任以第一时间报送。

信息报送方式:按规定格式(见附件4)报于班组信息员处,经班组信息员审核、校正后再报于某某部信息员处。

信息通讯主要面向公司内网、集团公司信息网等。5.5 稿件要求 5.5.1 宣传报道

5.5.1.1 要求语言通顺,无别字、曲意文字出现。各班组宣传员做好稿件审核工作,保证稿件无错别字,并按照规定版式投送稿件。

5.5.1.2 集控各班组必须完成八大块内容中的六块,脱硫及除灰各班组须完成八大块内容中的二块,中水各班组必须完成八大块内容中的二块,输煤采制化必须完成八大块内容中的二块,化学试验班必须完成八大块内容中的二块,其中投送一张图片即完成宣传图片的任务(不同范围)。5.5.2 信息报送

5.5.2.1 各班组信息员必须掌握以下信息收集原则和编辑处理办法: 5.5.2.1.1 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内容准确。

5.5.2.1.2 各班组如遇重大问题和涉及机密、绝密内容的,需由专人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5.5.2.1.3 重大事件不允许出现迟报、漏报、误报、慌报或隐瞒等情况,否则将给予责任班组通报批评,若造成严重后果的将给予负责人政纪或党纪处分。

5.5.2.1.4 接受采访的班组及个人在向新闻单位介绍情况时,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婉言回避涉及保密内容。

5.5.2.1.5 对外信息发布要加强保密意识,遵守保密法规,严守公司生产技术和商业秘密。5.5.2.2 集控各班组信息员必须保质保量完成每月信息报送至少2篇,脱硫除灰、化学各班组信息员必须保质保量每月完成信息数量至少1篇,煤化验、采制化、水化验三个班组信息员必须保质保量每月完成信息数量至少1篇。职责

6.1 工作小组成员

6.1.1 部门宣传员:负责部门宣传报道工作的各项事宜,包括上传下达、召开工作组会议、整理文稿、向公司上报文稿、每月底统计投送发表情况、审核编辑“某某之声”期刊、合理安排工作组成员工作、增添和完善宣传报道工作制度等工作。

6.1.2 部门信息员:负责部门信息通讯工作的各项事宜,包括采集信息、校对审核、向公司上报信息、每月底统计信息投送发表情况、合理安排工作组成员工作等工作。

6.1.3 部门宣传工作考核监督员:负责考核与奖励制度的实施情况、各项考核与奖励的民主公开、稿费分发和稿费兑现统计等。6.1.4 班组宣传员:负责督促、收集、审核班组投稿,按规定完成班组投稿任务,并安排、协调信息员的工作。

6.1.5 班组信息员:负责采集、编写、审核班组信息,按规定完成班组投稿任务,以及征集班组文稿,按时交与班组宣传员。6.2 制度负责人

某某运行党支部书记是本制度的负责人,负责全面管理本制度,监查执行本制度的有效性。6.3 制度执行人

某某运行党支部宣传委员本制度执行人,负责本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评价与反馈 7.1 奖励与考核办法:

7.1.1班组(专业)在规定日期内按时按量同时完成通讯和信息投稿任务后,同时满足以下任意条件之一者给予相关通讯员、信息员当月绩效奖励50元:

7.1.1.1 完成《某某之声》刊登稿件和信息合计总数大于等于4篇(外围2篇)以上; 7.1.1.2 完成公司信息网等级别刊物刊登稿件和信息合计总数大于等于2篇以上; 7.1.1.3 完成集团公司等级别刊物上任意刊登稿件和信息1篇以上。

7.1.2 某某部员工稿件被采纳刊登后,同时满足以下任意条件之一者给予该员工如下奖励: 7.1.2.1 在《某某之声》或公司内网上每有一篇稿件刊登将给作者当月绩效奖励; 7.1.2.2 在集团公司等级别刊物上有一篇稿件刊登给作者当月绩效奖励。7.1.3 某某部班组月度宣传工作内部竞赛奖惩办法:

7.1.3.1 本月班组投稿作者人数与班组总人数比例超过30%,并达到7.1.1规定条件之一,且在某某部班组月度宣传工作内部竞赛评比中总分第一名(详细内容见附件5),奖励该班组100元; 7.1.3.2 本月班组投稿作者人数与班组总人数比例低于20%,在5.4.1所示刊物上无稿件刊登的考核该班组200元; 7.1.3.3 内部竞赛分为三组:A组为集控各值,B组为输煤采制衡班和脱硫除灰各值,C组为化学运行班组、化学试验各班组。

7.1.4 某某部班组半宣传工作评价奖励办法:

7.1.4.1半班组在信息网上有6篇(外围3篇)以上稿件刊登的,奖励该班组500元,并奖励该班组(班组半年绩效);

7.1.4.2 半班组在集团公司等级别刊物上合计有2篇(外围1篇)以上稿件刊登的,奖励该班组500元,并奖励该班组1绩效(班组半年绩效);

7.1.5 《某某之声》期刊编辑工作员根据工作具体情况给予绩效奖励和考核;

7.1.6 如果班组(专业)宣传员、信息员未按期按量完成投送任务,将给予此班组宣传员、信息员本月绩效考核,并考核此班组绩效(班组月绩效);

7.2 部门宣传工作考核监督员在每季度统计考核与奖励情况一次,报于运行党支部,完成宣传报道工作的闭环管理。

7.3 宣传员、信息员、班组宣传工作业绩检查与评价

发电党支部根据各班组信息报送的质量和综合水平每年进行一次统计和评比,年底根据各班组宣传员、信息员报送的数量、质量、文字水平、及时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优秀宣传员、信息员、宣传报道工作员及信息报送优秀组织班组进行表彰,表彰方法如下:

7.3.1 累计奖励绩效点最高的宣传员、信息员、宣传报道工作员个人,给予某某部“优秀宣传员”、“优秀信息员”、“优秀宣传报道工作员”的称号,并交与党群部备案。

7.3.2 班组宣传报道工作在内部竞赛中成绩优异的,给予某某部“宣传报道工作优秀班组”的称号,并交与党群部备案。附件1:宣传报道范围要求 1.1生产动态:

1.1.1关于生产一线重大操作,设备运行方式变更,重大试验结果的报道。1.1.2关于部门对各班组下发的重大技术措施及设备改造的报道。1.1.3关于新设备投用后运行情况及设备重要运行参数的报道。1.1.4关于系统更改和优化的研讨方案。1.1.5对重大设备事故或人身事故的分析或总结。1.1.6各种重大培训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效果。

1.1.7某某部对春查、秋查、防暑、防冻、节假日工作安排事宜的主要内容。1.2安全生产

1.2.1不安全事件的处理经过和内容

1.2.2安全生产对公司发电量完成情况、发电煤耗、发电水耗、发电电耗、发电成本、发电利润等情况的主要内容

1.2.3保障安全生产的事故预想和风险预控 1.2.4对保障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的理解和不同意见 1.3工作体会

1.3.1掌握本岗位工作技能的心得体会 1.3.2快速熟练本岗位工作主要业务的心得体会 1.3.3感悟工作中磨练历程的心得体会 1.3.4工作中与同事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体会

1.3.5工作中师傅如何带好徒弟,为公司培养优秀人才的心得体会

1.3.6工作中徒弟如何掌握好各方面知识,将自己打造成公司优秀人才的心得体会。1.4学习体会

1.4.1部门重要学习活动的学习体会 1.4.2部门重要工作会议的学习体会 1.4.3公司重要学习活动的学习体会 1.4.4公司重要工作会议的学习体会 1.4.5生产技术的学习体会 1.4.6岗位学习中的体会

1.4.7针对生产的各种企业文化学习活动的学习体会 1.5好人好事

1.5.1部门中优秀人物及感人事迹的报道 1.5.2班组中优秀人物及感人事迹的报道 1.5.3报道部门或班组中员工尽职尽责的工作事迹 1.5.4报道部门或班组中员工团结互助、捐款捐物的事迹 1.5.5报道部门或班组中技术过硬、工作作风过硬的员工 1.5.6报道部门或班组中德才兼备、积极向上的员工 1.5.7彰显正直诚信,拾金不昧的优秀美德的员工与事迹 1.5.8体现部门企业文化活动中积极进取、团结拼搏的事迹的报道 1.5.9体现公司企业文化活动中积极进取、团结拼搏的事迹的报道 1.6员工心声

1.6.1奋发向上,赞颂电力工人贡献社会、报效祖国的诗歌或散文 1.6.2描述公司宏伟业绩,表现“爱祖国、爱京能”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1.6.3描述部门或班组员工拼搏进取、努力工作的诗歌或散文。1.6.4描述公司员工健康、美好生活的诗歌或散文。2.7生产技术:

2.7.1适用于某某发电机组的运行资料;

2.7.2适用于某某发电机组的新设备的运行技术探讨; 2.7.3适用于某某发电机组的节能降耗技术的探讨; 2.7.4适用于某某发电机组的环保工程技术的探讨; 2.7.5适用于某某发电机组的事故预想及处理的优良经验; 2.7.5适用于某某发电机组的运行方式的优化方案; 2.7.6适用于优化某某发电机组的岗位规范的探讨; 2.7.7适用于某某发电机组的消防工作的探讨;

2.7.8适用于某某发电机组的两票三制制度运用的丰富经验。2.8宣传图片:

2.8.1体现员工生产工作中的积极乐观的图片,并附有图片说明30字以上。2.8.2体现员工美好生活的图片,并附有图片说明30字以上。

2.8.3展现班组生产工作中团结协作的图片,并附有图片说明30字以上。2.8.4展现班组精神文明生活以及文体活动的图片,并附有图片说明30字以上。

2.8.5展现部门及班组爱心互助、捐款、捐物等公益性活动的图片,并附有图片说明30字以上。2.8.6展现部门精神文明及文体活动的图片,并附有图片说明30字以上。附件2:信息通讯范围要求 1生产信息

1.1设备运行方式的调整、重大缺陷的消除、重大试验的开展。1.2设备检修过程中的突发性事件及阶段性进展情况。1.3各类安全检查开展情况。

1.4生产方面召开的各类重要会议(如技术研讨会、协调会、检修动员会等)。

1.5气候异常(雨、雾、冰雹、雪、风、高温等)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各种影响和事故。1.6由于电网事故和其它因素,对本单位生产状况的影响。

1.7由于铁路、交通、燃料储备等方面受到干扰,有可能对正常生产产生的影响。1.8新机组、新设备投产试用的状况。1.9主要发电设备事故和突发性异常情况。1.10各项重要试验的进展及完成情况。1.11生产方面各类培训及考试。1.12某某部安排的有关事项。2经营信息: 2.1经营管理方面召开及参加电网公司的各类重要会议及开展的重要活动。2.2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动态和重要决策。3政务信息:

3.1党政工团召开的各类重要会议及开展的重要或有特色的活动。3.2上级、地方领导干部视察本单位。3.3接受新闻媒体宣传、报道、采访。3.4接受系统内外各单位考察、参观、学习。3.5举办的各类培训及专家专题讲座。3.6举办的各类文娱活动。3.7各类获奖及受到表彰情况 3.8重要组织机构调整和人事任免。4紧急情况信息:

4.1发生的各类人身伤亡事件。4.2发生的各类影响稳定工作的情况。

4.3发生的各类刑事案件,如员工或雇员受到公安机关的传唤等。4.4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等。附件3:通讯报道格式

稿件题目(四号宋体加粗)

× × ×

稿件内容(小四号宋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某某部×班:作者姓名×年×月×日

附件4:信息报送格式

XXXXXX(部门名称)每日综合信息(模板)

日期:

一、生产信息

(word 文档编辑,4号宋体,段前后0.5,1.5倍行距)

二、经营信息

(word 文档编辑,4号宋体,段前后0.5,1.5倍行距)

三、政务信息

(word 文档编辑,4号宋体,段前后0.5,1.5倍行距)

四、紧急情况信息

(word 文档编辑,4号宋体,段前后0.5,1.5倍行距)信息员: 审核:

注:

1、请写明信息标题

2、信息内容涉及到各公司名称的,请用标注全称或简称,不要出现“公司”、“我公司”、“本公司”等指代不明的称谓。

第四篇:“四个一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想

“四个一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想

一、90余种读书方法与30余种阅读教学模式

笔者研究了一百多位名人的读书方法,其中有90余种是属于真正以“读”为本位的读书法。笔者发现,这90余种读书法,几乎没有例外地指向了“思考”和“积累”。韩愈主张吃透文章的精神实质,陆九渊看重领悟和体会,郑板桥强调独立思考,牟世金注重多思善疑,杨乐强调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美国作家和文艺批评家约翰·罗斯金看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积累呢?明代文学家张溥喜欢边抄书边默诵;顾炎武年过半百还在马背上背书;梁启超喜欢围绕某一题目读书,擅长定向记忆;毛泽东采取“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诵吟,加强记忆;丰子恺乐于复读已读过的书,做到烂熟于心;林帆认为读书是为了积累雄厚的知识“底子”;张广厚主张把重要的书籍“吃”下去,吸取其全部营养。卢梭读书的第一个步骤便是把书中的内容、观点全部装进大脑这一信息库中,爱因斯坦读完书后,能把书中的精华部分条分缕析地讲述出来。茅盾能背《左传》全书和《史记》中的许多篇章,林肯能背苏格兰诗人彭斯的诗集,马克思能整段整节地背诵歌德、莎士比亚、但丁、塞万提斯等名家的作品。蔡元培先生几乎没有一日不读书,他把自己未能抄录书中精华,因而不能时时阅览乃至记熟视为终生的憾事;陈从周先生认为背诵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著名学者何满子先生在《中学生阅读》上撰文,不仅以“这事您务须相信我”为题,结尾又强调“这事您务须相信我,务须!”告诫中学生“倘有所追求,想积累不论哪方面的知识,读书必须及早,抓住记忆力旺盛的年龄段汲取知识信息”,“不论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必须以人脑中储有的一定知识为基础,才能去寻求探索;否则,你没脑中的‘钓钩’,如何钓来未知的信息?”“无论如何,脑子里拥有的知识最受用,最能运用自如。”

再看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相关图书收集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不下于150种。约有30余种被公认为阅读教学模式,这些模式多为阅读教学过程的步骤安排,有的注重质疑,有的注重点拨,有的注重练习,有的注重总结,有的注重交流,有的注重反馈,但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理解、分析、鉴赏、评价,而指向记忆、背诵、积累的却很少,只有初中语文“教读法”的基本模式提到了听写字词和背诵课文,阅读教学五步法提到要求学生按自制的“分析示意图”复述课文,阅读程序五步精读四步粗读法提到占有字词识、记和诵读会复述,“五步自读”教学法分别有“记读”和“诵读”这两个步骤,重视“摘录或听写好词好句”,朗读、复述、背诵。可见,思考与记忆这一对翅膀,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思考这一只还比较强劲有力,记忆这一只已经严重萎缩,这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在效率不高的低空扑腾的主要原因。

二、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先生在他主编的《阅读学新论》这部专著中,考察了阅读能力结构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阅读能力结构研究的缺憾,对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分解和组合,把阅读能力分解为纵向层级结构和横向贯串结构。纵向层级结构由低到高分别是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关于阅读迁移力,曾先生指出,以往的阅读能力结构观出现严重残缺,主要是阅读应用阶段的阅读迁移能力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阅读迁移力的基本因素之一,便是阅读借鉴能力。至于阅读创造力,曾先生认为是读者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超越作者进行再生产的创新能力,需要综合阅读感知、理解、鉴赏、迁移各种技能,运用创造思维产生超越读物原有内容的新颖、独特的见解或思路。阅读能力的横向贯串结构,包括阅读选择力、阅读思考力、阅读想象力、阅读记忆力和阅读时效力。阅读选择并非通常所说的选择读物,它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的始终,阅读思考、阅读想象也是如此,全都渗透在感知、理解、鉴赏、迁移、创造等各个阅读层级之中。阅读记忆力指的是读者对读物信息的识记、存储和再现的能力。没有记忆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这一显而易见的道理,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阅读时效力是融速度、理解、记忆于一体的阅读概念,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取得阅读效率的能力。

必须指出,纵横两向的十种阅读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忽视了某种能力的培养,必然影响甚至妨碍相关能力的养成。中国古代的阅读教学,侧重于熟读和记诵,精讲和启发,复习和练习,注重读、背、抄、写札记、作评点,这样做的结果,正如鲁迅所说,弄得好,是终于有些懂,但读不通的也多得很,总体上缺乏科学性。现当代的阅读教学,总体趋势是分析之风渐盛而诵读之风式微,偏向理解,漠视记忆,这样做的结果,是赢得了一顶“少慢差费”的帽子,至今无法脱去。

三、构建“四个一点”阅读教学模式 1.记住一点东西。没有记忆便没有学习。记住一点东西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工作。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记忆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系列,这就是言语系列,内容系列,知识系列。言语系列包括生字、生词,成语之类的四字雅词,精彩的语句或语段,乃至整篇文章;内容系列包括典型人物、故事情节、精彩的细节、著名观点、独特的体验、有意义的经历等;知识系列包括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体知识、文字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以及各种表现手法等。

2.思考一点东西。学而不思则罔。阅读若不以思考随之,好比走进陌生的城市,不辨东西南北。思考有微观、中观、宏观之分。微观指语句而言,如传神的动词的选用,或生动形象,或意味深长;不同句式、语气的选用,或句意悬殊,或情感有别„„中观指语段而言,如一段话的要旨是什么,思路是怎样的,结构有何特点„„宏观指全篇而言,如全文的立意布局、作者的感情倾向、文章的风格特色等等。思考有层次高低的区别。感知是一种思考,理解是一种思考,鉴赏是一种思考,评价也是一种思考。思考是以自己的全部阅读积累为基础的。思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3.借鉴一点东西。

借鉴是与思考密不可分的。阅读之后的借鉴,更多的是属于模仿层面的实践活动。字词的仿用是一种借鉴:或名词动用,或贬词褒用,或大词小用„„语句的仿写是一种借鉴:或整句仿写,或特殊句式仿写,或有关修辞格的仿写„„语段仿写是一种借鉴:或总分,或分总;或纵向铺陈,或横向列举;或情景交融,或叙议结合„„整篇仿写也是一种借鉴:或一线贯穿,或双线并进;或先抑后扬,或托物言志;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忽视乃至轻视模仿的作用是不明智的,试图跳过模仿阶段是对学习规律的践踏和戏弄。

4.创造一点东西。对学生而言,模仿已经包含一定的创造因素,因为语文学习的仿写决不等同于工匠的仿制。不过,阅读过程中的创造,更多的是一种联想或想象,一种置换或转换,一种质疑或补充„„既可以通过具体的细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透过作品的空白研究人物的命运;既可以抽出文中的论据填进自己的论据,也可以根据表面的文字读出文字背面的东西„„在接受美学看来,阅读并不仅仅是一种解读,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不过,无意识的阅读创造只是一种“本能”,有意识的阅读创造才是一种境界。“四个一点”当中,“记住一点”是基础,“思考一点”是关键,“借鉴一点”和“创造一点”,则是一种有机的延伸。

人们的阅读是有惰性的。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坚持“四个一点”,教师必须在阅读上进行严格的训练,把“四个一点”落到实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之习惯成自然。在起始阶段,教师要起示范作用,和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和学生一起查字典,和学生一起圈点勾画作批注,和学生一起分析,和学生一起鉴赏,和学生一起质疑,然后,再和学生一起确定重点

记住哪些内容,重点思考哪些问题,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哪些地方是创造之点。在学生对“四个一点”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就要他们按照“四个一点”的要求自学课文,在语文学习簿上写下自己识记的内容,思考的问题,借鉴的对象,创造的成果。识记的内容必须详尽。思考必须有重点,必须在自己思考的诸多问题中择其一二写出答案。借鉴须看具体情况,若是语句、片断仿写,则须写出具体内容;若是全篇仿写,则可以只写提纲。创造应视具体文本而定,重点应是文学作品,学生可在诸多创造点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一点,写出自己的创见。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自学笔记,可以用听写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识记情况,可以重点讨论几个问题,可以在理解、分析、鉴赏的基础上做模仿练习,可以选取一两个创造点进行说写竞赛,可以重点比较几位同学的自学笔记,也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有关建议。需要指出的是,课时有限,我们不能每篇课文、每节课一概进行“四个一点”的训练,对于具体的课文来说,必须也应该有所侧重。

学习课文要做到“四个一点”,课外阅读同样要遵循“四个一点”的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构建自己的阅读宝库,摘抄“一点”应该成为自觉的行动。要时常以欣赏的心情翻阅自己的阅读宝库,尽可能把摘抄的内容融入自己的记忆,丰富自己的知识链条,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思考应与整个阅读过程相始终。借鉴与创造,也应在阅读的过程中以思考的形式完成。阅读之后,最好能写一点读书笔记,可以是心得体会,也可以是模拟之作,虚飘的思绪只有经过物化,才是实实在在的收获。

四、建模的几点理由

1.四个一点”不是阅读教学流程的设计,它不以课堂教学结构的面目出现;“四个一点”也不是四种课型的拼接,尽管每个“一点”都可以是一种课型;“四个一点”是关于阅读过程、阅读要求和阅读目的的一种描述,表现在教学上,它完全是一个开放系统,任何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可以为我所用。四个一点”可以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既是教学法,也是自学法,学生无论预习、上课、复习还是课外阅读,都会有章可循。长期坚持,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自己的语文个性。,;

2.“四个一点”符合高中语文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新大纲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这两部分明确规定: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善于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积累语言;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程标准也有相应的要求。“四个一点”把积累作为重要的阅读目标,综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阅读能力,扩展了阅读借鉴的外延,把“创造”作为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较好地体现了新大纲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3.“四个一点”合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素质教育理论认为,人有先天的生理、心理条件,而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会使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获得后天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良好品质,因而素质教育的教学把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基本素质、培养创造性思维作为主要目的。落实到语文教育上,就是要根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生活的实际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形成创造的品格、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四个一点”当中,“记住一点”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思考一点”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保证,“借鉴一点”是走向创造的桥梁,“创造一点”,则既是阅读本身不可成缺的要素,也是积累、思考、借鉴的目的。“四个一点”阅读教学模式,既是教学法,也是读书法,既是提优法,也是补差法,既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合于创新教育的需要,可以说是为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找到了一条不算狭窄的跑道。4.传统的阅读是述而不作,是顶礼膜拜,是跪着的阅读,与这种“阅读”相联系的教学,只能是微言大义、捕风捉影、为尊者讳,这是社会现实的不平等、不民主、不自由在阅读和阅读教学上的反映。现代阅读是坐着的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生产者的平等的对话。“四个一点”以现代社会的民主进程为背景,以阅读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以及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指导,努力追求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效应,让学生在与文本的碰撞、交流、对话中产生自己的理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世界,在两种经验的交流、碰撞和渗透中,实现自我的超越。

第五篇: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

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

“活动道德教育模式”是在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活动道德教育模式建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研究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现代道德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模式探讨”之实验研究的核心内容。该模式一俟提出,便得到广大教育理论界同行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引起教育实际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该模式在与理论界同仁的讨论、交流中不断修正,在学校道德教育的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本文拟对这一模式的理论设想作简要阐释,以进一步求教于学界前辈和同行专家。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活动道德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在活动中通过活动而且为了活动的道德教育。[i]对“活动道德教育”范畴的这一界定其实质在于认定活动??个体的自主活动既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又是道德教育的手段。作为目的,意谓活动、实践道德生活或使学生形成一种道德的生活方式应当成为学校道德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作为手段,指教育者应当把活动作为个体道德发生、发展以及道德之个体意义实现的源泉来理解并作为促进道德发展的手段加以运用。显然,这里是把活动范畴作为道德教育理论建设的逻辑起点,作为整个道德教育过程的基础来看待的。活动道德教育模式“建构”的核心在于从理论上论证该模式的合理性,在实践中证明其实效性。

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活动??一个尚待开拓的教育研究领域

马克思在其被称作“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的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ii]强调活动、强调现实的感性活动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不把社会、社会现象看作毫无生气的既成事实,而是看作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结果,通过揭示人的活动及其发展,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在他们看来,人类社会,不论其形式如何,都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iii]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人的活动而已。”[iv]因此,研究社会现象、研究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就要研究“真实的个人”,研究个人的活动,因为“这些关系是由个人的活动组成的”。[v]然而,“自然科学和哲学一样,直到今天还完全忽视了人的活动对他的思维的影响。”[vi]

本世纪对活动问题的研究最为轰轰烈烈且成果最丰者首推心理学。在西方,30年代即有皮亚杰根据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得出的活动尤其是协作活动是儿童思维和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的结论。[vii]在前苏联,自40年代鲁宾斯坦和维果斯基以活动范畴解释人的心理结构,指出:“心理不仅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而且是在活动中形成的”,[viii]从而揭示了人的心理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发展的规律,“活动”就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后经加里培林、列昂节夫等人的进一步拓展,活动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得到更广泛的认同。至70年代后期,“活动观点是研究人的个性、意识发展规律性的基本观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ix]

活动问题在哲学、社会学领域虽起步较晚,但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俟提出,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就活动,活动结构,活动与能动性、创造性,活动与实践的关系,活动与社会发展,活动结构与社会和社会生产结构等问题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活动的哲学问题”一度成为前苏联哲学家的热门话题。而且对活动进行哲学、社会学的研究正方兴未艾。随着对人学问题的兴趣日益浓厚,随着人的能动性问题逐渐成为哲学的中心问题,对活动的研究也必将更加深入和成熟。

比照之下,教育领域对活动问题的研究则是数量少且不够深入的。虽然有些学者对教育的活动基础,[x]对活动的道德教育意义,[xi]作过有益的开创性的研究,但总的来说,并未引起理论界足够的重视。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教育学离开了活动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xii]把活动抬至决定教育学生死存亡的高度,然而,在许多教育学著作中,通常把活动只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甚或不甚重要的方式,事实上降低了活动本身的理论品位。而活动在教育理论中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装饰”地位,对活动之引入教育领域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羞答答的态度则反映了人们对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漠视。

在我国,活动问题在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起步晚且更嫌贫乏。心理学界对“活动”问题的重视是从80年代初译介列昂节夫的《活

动?意识?个性》开始的。而在哲学领域,活动范畴是80年代中后期随着重新确立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地位,逐步进入人们的研究视域的。研究尚处在基础阶段或确立活动的地位阶段。对活动本身、活动的内部结构尚乏系统的研究。在教育和道德教育领域,活动范畴仍在大部分研究者视界之外,为数不多的《教育学》、《德育原理》等著作或从马克思主义实践

论出发阐释教育诸规律,或以活动解释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并以此作为德育的基础,都表明这一问题已开始引起部分学者的重视。然而,要在此基础上确立活动在教育、道德教育学科中应有的地位,尤其是围绕活动建立一种完整的教育或道德教育理论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活动道德教育,是在反省传统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于突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本质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传统教育”的理解虽殊为不同,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这里还是首先对“传统道德教育”作一初步的界定。我们把“传统道德教育”理解为教育发展史上试图借助一切可能的教育手段,使学生无批判地接受某种固定的道德价值从而达到束缚学生道德思想的目的之教育观念和教育活动。如此理解和界定的传统道德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强制的教育传统。它认定要传授给学生的那些价值是先定的、天然合理的,教育的全部工作,不外是借助各种实质上是灌输的方法把这些价值传授给学生。道德教育便是使学生想“正确”东西,做“正确”事情的事业。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这种教育曾长期占居主导地位。在我国,即便是建国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所奉行的以“听话”为标准、以“服从”为目的的教育,都带有传统教育的色彩。这种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忽视了主体精神活动在道德中的重要地位。其所奉行的道德,乃是一种“驯服式”的道德(柏拉图语),而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陈独秀语)。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行为不能参与真正的道德评价。道德是贯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道德作用的发挥乃至其存在的价值无不以主体性的发挥,以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传统道德教育因其对教育对象“标件化”的追求而难以培养独立的、批判性思维和有个性的个体;因其限制学生选择的自由和可能性而难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这与把道德看成人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手段而不是外部强加的枷锁,把学生看作主动选择和吸收教育影响的主动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主体而不是作为被改造对象的现代教育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与现代社会追求开拓、进取、呼唤自主理性的时代精神也是不相契合的,对这种教育进行历史的、现实的反省是构建新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更好地承诺培养具有丰富道德生活,有充实、积极的道德精神之实践主体这一庄严使命的必要预备。

(三)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也是对当代认知主义道德教育的一种补充,在于突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

无论对道德教育的理论还是对道德教育的实践来说,20世纪都是一个认知主义的时代。在这一时期,知识、认知能力在个体道德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确证,道德认知能力包括道德推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得到教育理论家的普遍赞同和教育实际工作者的广泛接受。作为对压抑理性、无视个人主体特征之传统道德教育的一种积极反应,把儿童的智力活动、把儿童的思维和探究引入道德发展、道德教育领域,从根本上转变了道德教育的观念。从这种意义上讲,认知主义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然而,必须同时指出,单纯的认知主义道德教育是片面的,以简单地灌输道德知识为中心的道德教育则更是有害的。同时,这种认为道德行为不过是认知发展的一种逻辑结果的道德哲学本身也是错误的。认知之于道德既非唯一的亦非最终的因素。认知、推理并非道德的全部甚至不是道德的本质成份,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行为的改善而非推理的改善。而且,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尚未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正确的推理和丰富的知识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逻辑联系。要充分考虑并试图努力解决知、行统一这一最古老、最根本也是最棘手的道德教育问题,就必须预制一种与认知主义互补的教育形式。

此外,把“活动”范畴引入道德教育领域,并以“活动”为元点建构一套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也是基于对“活动”之独特的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功能的认同与肯定。

二、活动与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

(一)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中的“活动”范畴

至少到目前为止,对活动范畴的界说还是一个人言人殊的问题。“‘活动’概念本身的含义是极不确定的……直到今天,无论是心理学著作,还是社会学和哲学著作,都在各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活动’概念。”[xiii]“还没有对活动概念作出公认的定义。”[xiv]活动领域本身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使得人们可能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界定。

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中的“活动”范畴,简言之,就是具有道德教育意义或功能的个人外部活动,或影响个人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外部活动。具体说,就是在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的兴趣和道德需要为基础的,以促进个体道德的整个发展和社会和谐为目的的现实的社会交往活动。对“活动”范畴的这一界定至少包含下面几方面的内容。首先,这里的活动指主体的自主活动,体现了活动的能动性这一属人的特征。活动的能动性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活动的本质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人的活动中的自为、自主、自由、自觉和创造。表明人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所提供的现成条件而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改变和创造对象世界从而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表明人不仅可以意识到外部世界而且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观念把握对象世界的属性和规律,从而使之为自我服务;不仅能意识到对象世界的属性和规律,而且能洞察自己的内心活动,从而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所以,能动性乃是人通过活动改造世界完善自我的根本动因。其次,活动是指个体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而不是指内部思维的、意识的活动,虽然我们并不否认内部和外部活动的直接统一性。之所以突出活动的外部现实性,在于外部的、感性??实践活动从发生上来说,是人类活动的原始的和基本的形式,“活动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必须具有外部过程的形式,……只有以这些外部过程的研究为基础,否则是不可能的。”[xv]换句话说,活动的过程起先总是外部的、实践的,之后才具有内部活动的形式,即意识活动的形式。所以,研究人的主体活动,必须首先从外部的感性活动着手。再次,活动是指社会互动和社会交往活动,它体现了活动的社会本质特征。这里的活动不仅指单一的主体?客体之间的交往,而且指主体之间的现实交往和互动。具体表现为活动的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特征。活动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结果则是外部对象的改变和主体自身的改变。即活动既是一种改造对象的也是主体能动地改造自我、创造自我的过程。其最深刻的内在机制在于人之为人的主体性意识使人在交往和改造对象的现实活动中,“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xvi]活动对教育过程的影响也正蕴藏在这一机制中,“活动的改造性则既影响客观状况的变化,又影响主体的外化,这后一条对于教育过程特别重要”。最后,这里的活动是指以促进个体道德发展和社会和谐为目的的活动。并非所有的外部活动都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都能影响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在人的物质或外部活动中,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是两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其中交往活动对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影响最为明显,是我们所指的主要的外部活动。

但是,活动,不管其如何运作,都是为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而发的,都是为某种需要服务的。需要乃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应特别指出的是,人的需要是一种高度自主、自为的需要。人在活动中不仅从需要中获得动力,而且在活动中还能不断生产新的需要对象,并因而生产新的需要本身。

根据上述的大致匡定,这里的活动范围或类型至少包括学生主动参与的游戏、劳动、学生之间的外部协作和其他集体性活动等。

(二)“活动”与实践

除了上述对活动本身的外延进行匡定外,确定活动范畴使用范围的另一个必要方法就是把活动同其它相似或相近的概念加以比照,以便进一步凸显该范畴的具体特征。这里只简要分析活动和实践的关系。诚如有的学者所说:“在深入研究活动范畴时,重要的是避免把它绝对化,避免用这个范畴取代其他一些近义的概念和范畴。只有考察了‘活动’范畴同诸如实践、能动性、创造性等范畴和概念的关系,才能更深刻地揭示该范畴的内涵。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分析活动与实践的关系。”[xvii]

从一般意义上讲,活动概念,无论属于社会物质生活还是社会精神生活,其外延都要大于社会实践概念。“实践”概念,目前哲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把它界定为“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的客观物质活动”或“一切同客观世界相接触的人的有目的的感性活动”。[xviii]显然,实践,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只是指客观的物质或感性活动,其外延不能随意扩大。而活动,广而言之则既可以指人的活动,也可指动物的活动。即便是单个人的活动,也包括物质的感性活动和精神的观念活动。就我们对活动所作的上述界定??即特指人的感性活动这一点来讲,活动概念同实践并无二致,都把现实性、客观性或感性作为这一范畴的最重要特征。这里,作者显然也是严格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来界定自己的活动概念的。事实上,从根本上讲,也“只有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当作理论出发点,才可能对活动做出科学上严密的、合乎马克思主义精神和要求的解释。”[xix]

然而,我们这里之所以取“活动”而不是“实践”作为中心概念,主要是基于:首先,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实践”、“活动”、“感性活动”、“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等通常是作为同义词而交替使用的,所以,在这里用“活动”而不用“实践”也当是允许的;其次用“活动”而不用“实践”,又是为了表明活动与实践的一些区别,凸显活动的特殊本质。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实践”范畴在不同场合或命题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象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心理、意识与实践的关系”、“真理与实践的关系”等命题中,“实践”这一范畴就有极不相同的内涵。不加区分而笼统地使用这一范畴就会出现概念上的混淆。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范畴,不论其表现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还是表现为科学实验,都主要是指社会、群体或类的实践,不能准确地反映教育、道德教育过程内部特殊的矛盾关系,不如用学生的“个人活动”与具体的“教育、道德教育过程内部特殊的矛盾关系,不如用学生的“个人活动”与具体的“教育环境”、个体的“心理”、“意识”、“品德”更恰切地构成一种教育学的命题。在教育领域中使用“活动”范畴,主要作为联系学生本人与外部教育影响的中介,作为沟通学生主体观念和行动的桥梁来加以使用。

总之,实践和活动既是相通的,又是有别的两个范畴。相通之处在于都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的感性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可交替使用。殊异之点在于实践为群体、社会活动,而活动虽有属社会的性质,主要指个体的活动;前者主要是一个哲学、社会学的范畴,后者则可以被看作心理学、教育学范畴。这样的活动具有重要的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意义。

(三)活动的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意义

第一,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如果把道德作广义的理解,任何道德发生、发展问题也可看作是人类认知和逻辑发生、发展的复演。事实上,皮亚杰从根本上就是把道德和逻辑当作同格来看待的,“逻辑是思想的道德,正象道德是行动的逻辑。”[xx]关于认识、逻辑范畴的发生,在哲学史上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近代哲学史上,始终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但不管把认识诉诸经验,还是诉诸理念,都无法真正科学地解释逻辑范畴或伦理范畴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对事物、现实、人,只能从实践、从人的感性活动去理解,而不能主观地、直观地去理解。“善”作为人对外部现实的要求,只能“被理解为人的实践”。[xxi]事实上“如果离开人们的实践活动,离开他们的多种多样的实际行为,而孤立地研究道德意识的本质、特性、结构的话,显然是不可能完全、充分地理解他们的。”[xxii]实践、活动概念的引入,赋予认识论以科学的解释,从根本上解决了逻辑范畴,因而也是伦理范畴的发生或起源问题。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还是从人类总体认识的角度阐述问题的话,那么,皮亚杰则在个体发展的微观领域杰出地证明了活动在逻辑和伦理范畴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理性的模式,只能在协作中发展起来,也只有通过协作才能发展起来。同样,在道德领域,活动特别是协作也发挥着一种巨大的“解放的与建设的作用”,是自主道德产生发展的根源和动力。具体来说,合作的活动或协作之能够促进道德的发展,主要在于通过协作发展了儿童相互了解、相互评价的能力,在互惠的基础上发展了相互尊敬、公正感,培养起了“批判态度、客观性和推理思考的行为形式”,从而,使其能够逐渐摆脱成人的和外在的强制,真正执行通过协作得来的规则。”[xxiii]

笔者认为,活动、实践、交往之道德发展的意义还在于:首先,通过活动加深了对道德规则的理解,为道德的真正获得提供基础。任何道德都以一定的规则、原则的方式客观地呈现着。它蕴含了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应有关系、人在社会中应有之地位的基本要求,而要真正认识和理解这些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转化为个人的欲求,只有在活动中,只有在体现这些要求的社会关系中并通过实际地处理这些关系才能实现。其次,在协作和交往中,可以培养、发展真正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基于互利、互惠基础上的协作和交往是相互尊重、相互协调以及推己及人、由人及我的“移情”式理解能力发展的真正前提,从而产生在交往中避免有损双方的利益,趋向有益双方利益的心理要求。真正的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由此而生。没有合作,没有交往,人既不能产生真正的责任意识,也无以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此外,活动特别是合作活动和交往还有助于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因为在交往和协作活动中,每个活动的参与者不仅对活动中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的关系有较深的理解,而且对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有较充分的认识。他一方面可以较深切地感受到团体活动的成果有赖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楚地体会到,团体协作对保证每个人的利益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既能懂得规则和纪律对个人、团体的约束、规范作用,也能体会到对个人发展、个人利益的保证和促进作用。这样,他们对集体规章的遵守就不是被迫的而是自觉自愿的,或者说服从集体利益成了他们的内部需要。这显然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有效得多。

第二,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础。与教育相比,自我教育乃是一种更为深刻、更为根本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能否进行自我教育以及在什么水平上进行自我教育乃是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以及在什么程度上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

虽然我们可以说,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已经表现了积极的在道德上进行自我教育的因素,如模仿等。然而,严格来说,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教育是较晚才出现的,其间经历了一个较长期甚或是曲折的过程。儿童的自我教育是从认识别人,是从把自己和同伴比较开始的,是从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评价的对比中开始的。从分析、评价他人行为到分析、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到自我立法、自我司法、自我践履,构成了自我教育的完整过程。其中,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关键。“在道德自我教育中,自我评价起着最重要的作用”,[xxiv]只有当一个人了解自己时,他才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评价自己行为举止的愿望和能力,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但又是实施自我教育的必要措施”。[xxv]无客观准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便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教育。

那么,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又是如何获得发展的呢?作者认为,促进儿童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发展从而为自我的道德教育提供基础的,只能是儿童本人的活动,只能是儿童间的交往。认识和评价自我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主体必须走出自身,把自我当作与主体“对立”的客体来加以认识。而这只能在主体的对象化活动中,在主体间的交往中才能实现。对象化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主体的自我认识,因为正是在对象化活动中,主体才象有了一面镜子从中观照自身。[xxvi]主体间的交往之所以有助于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一方面在于主体正是在交往中,在相互作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评价别人,而且学会了评价自己,不仅通过相互比较逐渐认同别人对自己的较客观的评价,而且在比较中逐渐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交往,主体可以通过别人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评价,调整对自身的认识。在较准确、客观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主体就可以不断形成和发展协调、控制自己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活动,就没有发展,活动之外无发展。儿童道德的正常发展无疑取决于他在道德生活领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准确性和深刻性达到什么程度。而要实现在道德上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同样也需要儿童从事对象性活动,需要在道德的实践和活动中使自己的言行对象化,并通过言行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对象性活动的产品观照自身。所以,在某些道德教育论著中,一味强调通过主体的“自我说服、自我命令、自我强制、自我限制”的形式和方法培养人的道德活动能力,纠正不良行为品质以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xxvii]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抓住了道德的自我调节这一根本特征,但由于完全忽视了实现这种调节的必要前提??主体自身的活动,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教育作用。离开主体的实践、活动或交往,要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自我教育或许只是异想天开。

三、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试从这样几个方面阐明活动道德教育的一般理念。

(一)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目标达成:实践道德生活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xxviii]人作为道德的存在,其最鲜明、最生动的意义就在于他有属于自己的现实的道德生活,其道德的存在也无非是他的实际的道德生活的过程。从根本意义上讲,把道德视为调节社会关系、完善主体自身的手段,就决定了道德生活是“有关人们利益关系的实践理性生活,是追求人格完善、社会谐和与公正的创造性生活”,显现了“自身从能动、实践的角度把握社会道德现象的特征”。[xxix]实践道德生活是主体之为道德主体的确证,是道德之个体意义的最充分的实现。从这种意义上讲,教育作为一种教人为善的手段,只有把促进年轻一代在现实中实践自己的道德生活作为目的,才能尽自己的道德责任于万一。

具体说,把活动或实践道德生活作为道德教育的目的,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道德生活乃是个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是主体创造的结果。把道德作为主体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主体创造的产物,其意义在于把道德生活的意义,把自己行动的意义置于主体自己手中。这样,主体就不再是外在于自己生活的机械追随者,而是生活的开拓者、创造者。道德生活的选择因其自觉自愿,因而能为其负责,能够主动地实践。

活动或实践道德生活不仅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而且活动、实践本身就是目的。把活动本身作为目的,其更深刻的内涵在于认定,道德、道德生活本身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发展的而非静止的,在于确认道德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履行道德生活。也就是说,道德生活没有一个最终的栖所,实践道德生活本身就是它自身的要旨和意义,它意味着人不是附着于一个固定不变的目的,而是为更好的道德生活而进行艰苦的奋斗和创造,其中包括不断增强实践理性,不断增强自己的创造能力,努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关系的和谐。对这一过程负责就是我们全部的道德责任。由于活动本身成为目的,活动就不再是为做而做的纯形式化运动,而是带有主体意志的具有真正个人价值的实践。

把活动本身作为道德生活的目的,暗含了没有既定不变的、绝对永恒的道德原则。任何道德标准都随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不同,任何道德价值都向未来开放,向变化发展开放。

总之,把实践道德生活作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其实质在于把道德的发展因而把道德教育的过程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实践的、流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禁止的过程,在于把道德的发展变成学生自身生活的一部分,使其更好地负起自己的道德责任,在于从根本上凸显活动道德教育与传统权威主义道德教育的本质区别:主动与被动、发展与静止、开放与封闭的区别。

(二)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课程设计:以活动课程为主导的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活动道德教育模式视活动课程为道德教育的主导性课程,包含这样两层意思:一是活动、实践课程是道德教育区别于其他各育特别是智育课程的主要特征;二是活动、实践课程并非道德教育的唯一课程形式,需要其他课程的辅助。把活动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主导性课程,主要基于道德的实践本质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在人类思想史上是一个绵亘古今的主题。在中国,道德从来就是“做人”的学问。传统伦理精神强烈的入世态度决定了实践在道德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行动履行人伦关系的要求乃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人格的磨练落实于人生或现实生活。所以,中国古代仁之圣贤都是因其在人生道路上体现了至高无上的仁德,或在行动上创造了丰功伟绩。于道德教育,知性化育固然重要,躬行实践更不可没。

在西方,道德哲学或伦理学,就是“实践哲学”(PracticalPhilosophy)。道德哲学之所以称为实践哲学,照梯利的解释,“因为它研究实践或行为”。[xxx]在西方古代和近代伦理思想史上占绝对统治地位的“规范伦理学”就是一种“实践的伦理学”,它以研究道德与人的现实生活,与人生、个人需要、利益、幸福的关系为基本特征,以确定道德准则、道德原则并要人们依此行事为基本宗旨。在伦理学的开山始祖亚里士多德那里,伦理学这门学科就是根据实践来定性的。他认为,伦理学“这门科学的目的,不是知识而是实践”。[xxxi]而“在实践的事务中,目的并不在于对每一课题的理论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它们的实践。对德性只知道是不够的,还要力求应用或者以某种办法使我们变得善良。”[xxxii]

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从教育目的看,与智育不同,道德教育主要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的信念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使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道德生活。虽然知识的获得、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于这种生活的理解和质量有重要影响作用,但其本身还不是道德生活。其对道德生活的价值最终要落实到道德生活的改进。过一种好的道德生活意味着现实地履行自己的道德信念。从教育的过程和手段看,智育过程也强调活动,但更多的是要突出学生的理智活动。单纯的外部活动断然不能作为智育之系统的和主导的方法(杜威的杰出之处在于把活动引入教育领域,而其致命缺点也恰恰在于把外部活动泛化、绝对化)。道德教育过程则不同,它不仅要求学生积极的理智参与,而且更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获得和实现道德价值。事实上,对于活动、实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没有人能像20世纪的教育家这样清楚,“20世纪的教育家更加觉察到,由于人们不仅要思考,也要行动和关心,教育过程必须超出智力的训练,帮助青年学习如何有效地和负责地行动”。[xxxiii]在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导的智育中,直接的讲授甚至是灌注的方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然而在道德教育中“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知识也许能使人产生某种行动,以赢得他们对某些活动所给予的认可,或至少给别人得到一种和他们的意见一致的印象。但是这种知识不能培养个人的主动性和使他忠于别人的信念”。这种知识充其量使“在别人要求时,重述别人的话”,而不可能对校外生活有多大影响。唯有“在一个有目的,而且需要和别人合作的作业中所学到的和应用的知识,乃是道德知识,不管有意把它视为道德知识,还是无意把它视为道德知识”,只有这种知识才能“在实践中生效”。

把活动、实践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主导课程,要求把“活动”作为正式的学校课程来开设,应该有与其它学科相同的系统的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课程设计和实施原则。这里只粗略地提出几点作为这门课程的总的指导思想。

第一,活动课程应有助于学生道德之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学生道德生活的不断改善。

第二,实施活动课程必须贯彻主体性原则。强调活动、强调道德的实践特征,事实上是突出了道德、道德教育领域强烈的人学特征,突出了道德教育的主体特征。无论从道德的实践主体本质,还是从教育要培养能独立思维,培养有自主意识和自觉行为的个体来讲,主体性都应当是道德教育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有感于目前学校教育实践中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的反主体、蔑视主体尊严的现象,通过强调活动突出道德、道德教育的主体特征也是对目前这种“机械主义”或“权威主义”道德教育的一种冲击。

在实施活动课程的过程中,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求作为活动课程主体的学生活动应该是学生的自主活动而不是仅仅按已经安排好的严格要求去做的、形式化的行为操练和机械重复。用卢梭的话来说就是,让儿童“始终是按照他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进行活动”。在指导思想上,应始终把学生当作教育过程的主体,当作选择、决策、行动的主体和责任主体来看待。在以往学校开展的活动中,往往由学校或教师事先确定要达到的目的、组织方式、活动程序,明确活动纪律和具体要求。学生的这种活动通常是不得不做的一种程式化、履行公事式的机械表演。由于学生对活动的参与不是自觉自愿的,所以,往往既无智慧力量的发掘,也无情感的真诚投入,也就不可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学校号召的表面上轰轰烈烈的“便民服务”、“植树活动”等等,通常是“召之即来,来之即做,做之即散”。许多学生仅仅把它当作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甚至个别学生根本就把这当作儿戏。这种活动不可能指望有什么真实的教育价值。

第三,实施活动课程必须贯彻兴趣和需要原则,必要的训练在人们自愿接受时比没有这种内心接受的心情时要有效得多。但坚持兴趣原则并不是任由儿童做任何他想做、他愿意做的事情。“活动的方法并不要把学生引导到无政府状态的个人主义,这种方法是要把学生训练得自动地服从纪律和自愿地努力工作。”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有些事情、有些教育的内容是儿童不感兴趣或不甚感兴趣的,但对他们的发展来说却是重要的因而是必须学的。这里涉及师生合作、教师的责任即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问题。关于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合作,恰如杜威所说,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基础上的道德教育“也许意味着比在传统学校任何时候曾经存在的成人和儿童之间的更复杂和更亲密的接触,结果是更多而不是更少地受别人的指导”。关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我们认为,儿童对活动的兴趣,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并通过活动产生的。在活动中,在具体解决问题,具体操作中基于主体对活动、活动意义不断加深理解所产生的兴趣,其作用是非同寻常的。

第四,通过活动沟通校内、校外生活,使学生在实际地参与社会道德的改革中“适应”社会。学校在道德教育上的全部努力不外是改善学生的道德生活从而使他们真正参与社会实践相联系。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要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只能在实际参与社会实践的具体行动中才能练就。过去一个成问题的思想是试图在学校这方“净土”上,塑造社会的建设者和改革者。当然,我们丝毫不怀疑这一思想背后所蕴含的善良愿望??尽可能使儿童免受不良影响。然而,在这一善良愿望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无异于让儿童在床上练习游泳,一俟下水,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倒是觉得,下水学游泳固然危险,但却是唯一有效的途径。而且,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不应也不可能把儿童与鲜活的社会生活完全隔离开来。事实上,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在学生身上出现的许多令教育者大惑不解的现象,恰恰是这种“隔离”所造成的后果。所以,当把“活动”引入正式的课程计划,就不应仅仅限于让学生去做那些已经安排好的事情,而且还必须鼓励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从事自己的活动;不要把眼光只囿于学校内部的生活,而且要把学生推向社会。把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纳入我们的教育视野中,在推动个体道德进步的同时,实现社会道德的进步和发展。

(三)活动道德教育的教师观

强调活动必须是学生自主或自由自觉的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活动过程中的自由选择确立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意味着否定教师指导,是否会导致“无政府主义状态”?根据以上所述,答案应是否定的。作者认为,强调活动的自主、自由特性非但不会削弱教师的地位,与传统道德教育相比,教师反而肩负更大的责任、面临更多的困难;学生的自主非但不会流于无政府主义的混乱,反而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生活的形成和发展。

已如前述,学生的活动应该而且必须是自由、自主的活动,旨在表明学生的道德发展、道德学习是一个主动摄取、积极为之的过程,是一个与主体自身的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任由外部塑造、被动接受的过程;在于表明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不应起支配、控制的作用,不应该强迫或命令学生去活动。这一点,对于实现促进学生过一种负责的道德生活这一道德教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绝对必需的,这里涉及自由和责任的关系问题。在道德教育中,学生的自由之所以必需,就在于没有这种自由和自主,学生就不可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道德知识,就不能为其行为负责,因而无助于属于自己的道德生活的建设。

然而,坚持道德教育中学生活动的自由并不必然意味着我们转向绝对自由论者一边,绝对自由论者因其无限夸大人的意志自由,否认外在必然性对人的活动的制约、否认人对外部环境的依赖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是错误的。自由并非随心所欲,人是在对客观规律、对各种必然性认识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自由的,认识越深入,人所获得的自由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由就是对自然、社会和自己本性的认识和驾驭。人的活动以自由为前提,自由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这种自由与绝对自由论者的自由有着根本的不同。表现在教育上,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鼓励学生的自由、自主活动,而且要为这种自由活动提供适宜的道德环境或更多的选择可能性;不仅要为学生的自由活动提供场所,而且要通过组织和亲自参与学生的合作活动、通过利用诸如讨论等各种认知策略帮助学生认识道德、道德发展的规律并把这些规律转化为自己的规律。这里,教师的角色已不是只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也不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给予、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交往和对话的关系。

所以,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活动道德教育的教师较之传统道德教育的教师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实施起来也更为困难,它不仅要求教师懂得活动之于道德发展意义的一般原理,而且要求教师认识到什么样的活动、什么样的环境最有利于儿童道德的发展或道德经验的获得,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并从中抽出一切有助于建立有价值的道德经验的东西。它不仅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环境,而且要求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新的更适合儿童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显然,这与只需让学生按既定的目的和要求去做、去活动的传统道德教育教师有着根本的不同。

“八五”期间,笔者对“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探索主要还是在理论层面进行的,然而,要建构一种具有创新意义,并能在实践中产生积极效果的道德教育理论模式,理论的探索只是一个开端,更多的工作还有待在实践中去完成。为此,笔者与五所中小学联合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委级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现代道德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模式探讨”,一方面,在“八五”研究的基础上,对活动道德教育模式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把“八五”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对该模式进行实证性研究。经过两年的实验,各实验点校均在不同层面上取得较显著成效。在中小学引起了一定反响。目前,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并在总结实验成果、实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课题组将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增设实验点校,扩大实验范围,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验证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实效性。

下载电力企业信息机构模式的构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力企业信息机构模式的构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21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践

    “121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 黄文全 传统的“满堂灌”教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经常感叹“课堂上讲了很多,可是为什么......

    建立公共保险评估机构的构想

    建立公共保险评估机构的构想我国现行的保险理赔机制运行多年来对保证各家保险公司为客户合理公正赔付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用。但是随着......

    关于基层人民法院设置行政协调机构的构想

    关于基层人民法院设置行政协调机构的构想——记暑假带薪实习的一次深深思姓名:任兵班级:2010级行政管理1班摘要: 目前基层人民法院内设部门过多而杂,特别是司法行政机构过细使......

    职工基本医保通分结合模式之构想

    职工基本医保通分结合模式之构想  2012-10-11 09:31:25 来源:《中国社会保障》2012年第4期 我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从“两江”试点开始,实行的是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

    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构想

    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构想 一、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的建构背景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

    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与创新构想论文

    摘要:基于对当前大学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以及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测评等方式得到的教学效果反馈,提出在大学物理课堂中实现......

    农村电力普遍服务模式探讨

    【摘要】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做好农村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市场改革力度加大,通过交叉补贴的方式实现电力普遍服务已经完全不可能实施。本文结合我国农村......

    农村派出所区域联动警务模式的构想

    农村派出所区域联动警务模式的构想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交通条件逐渐改善,人流物流实现了大提速,社会治安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流窜犯罪、跨区域作案等犯罪逐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