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欧洲电子政务的成效与未来发展构想
欧洲电子政务的成效与未来发展构想
一、发展电子政务是欧盟振兴欧洲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欧盟对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一向非常重视,特别是2000年在里斯本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为提升欧盟的竞争力,提升经济活力,加快经济增长与增加就业,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被称为里斯本战略,在里斯本战略之中,数字化欧洲被列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电子政务成为“数字欧洲2005”战略的四大应用支柱之首。数字欧洲2005计划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之上,建立宽带(有线与无线)、与多平台(PC、电视与移动通信)的服务支持环境,以支持电子政务、电子医疗卫生、电子教育与培训和电子商务四大主要应用。欧盟将通过政策的作用,制定效益评测标准加强评估,建立专家咨询组织,优秀典型示范等措施来影响与推动各成员国加强数字欧洲的建设。
2001年,欧盟电子政务部长级会议,达成进一步推进关于电子政务的共识,将电子政务纳入各成员国的政务议程,推动联网服务。2003年,欧盟电子政务部长级会议,为推动各成员国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合作,实行政府承诺,由实现联网服务走向取得效益。2005年,欧盟将在英国再次召开有关电子政务的会议,以检查电子政务的成效,推动下一步的发展。总之,欧盟的电子政务首先是从取得共识入手,有了政府高层的共识,进一步走向政府的政策承诺,各成员国从政治上推进。在应用建设上先从实现联网服务入手,进一步走向有效的应用,从现代化应用的典型走向应用的普及。
二、欧盟对电子政务的公共价值非常重视
与我国对电子政务的理解相比,欧盟非常重视电子政务的公共价值。欧盟是这样定义电子政务的含义的:
电子政务是在公共管理事务中的现代化与创新行为。它利用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更新及各先进技术手段,来改进公共服务,增进民主,优化公共政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造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包容的、有效率的好政府,以实现更好的公共价值。
欧盟将实现更好的公共价值视为电子政务的核心,他们认为电子政务的公共价值最后的目标是要推动经济与社会的长久发展。正如里斯本战略中提出的,提升竞争力、创新力、就业率、凝聚力,更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一战略,具体的一些政策目标包括促进内部市场的深化与扩大、改善移民和公民迁移政策,无纸化通关等等。欧盟希望通过电子政务,利用联网业务,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高政府部门在组织管理上的成熟(包括IT、组织完善与人才提升)来提升工作的效率、服务的质量与包容性,提升公共管理的透明度,更负责,更开放与更民主。
欧盟重视数字化建设,重视电子政务,是因为深切感受到外界的挑战,欧盟需要加快经济的增长,提升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并增加就业。欧盟需要利用电子政务来反对官僚主义,加强司法公正和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减少民主的差距,应对老龄化问题和移民问题,创造更公平、安全、自由市场环境,进而促进欧盟内部市场的深化与扩大。
三、推进“数字欧洲2005”的一些主要进展
对“数字欧洲2005”几年来的进展,欧盟信息社会总司作了如下评价:
○ 宽带化:推进所有公共管理的宽带化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全欧洲还不大平衡,有待改进,特别对于新成员国,需要寻找创新型的应用。
○ 互用性:这是一个关键,要跟进一些创新要与企业协作,更好解决如认证管理,解决政府服务的信用与可靠问题。
○ 双向互动和多平台公共服务:在联机服务方面,在新成员国中利用互联网来取得公共事务服务很有进展,但在多平台、多渠道的包容方面进展很小。
○ 在政府公开采购方面:包括新成员国在内,进展很大,这是最见效的领域。
○ 成功实践:进一步推动成功实践,在一个地方的成功实践,将高度地吸引新成员国的应用。
○ 效果评价测量:现在不仅仅是测量联网使用率,同时测量应用的效果与影响。
四、电子政务取得了许多成效,但要做的事情更多
经过几年的努力,欧盟电子政务取得了很多的成效,欧盟信息社会总司提供的数据是:能够通过联网接触到政府服务的人数所占的人口比由2001年的45%提升到2003年的67%,能够通过联网获得充分服务的比例数由2001年的20%提升到2003年的45%,而各成员国所作的规划与战略,已遍及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很多电子政务的应用原来只在少数部门和先进地区采纳,现在已在很多地方推广。
两年前,信息协会的考察团参观了法国巴黎的小城区ISSY市的电子政务,当时是小城市应用的典型,ISSY市是法国信息化条件最优越的地区,而现在,类似的应用已非常普遍,很多城市都在开展着同样的服务,“典型”已变为普及应用了。
德国柏林公民局介绍说,电子政务是电子社会的一部分,政府要对过去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习惯进行改革,建立一种开放的、参与性的理念。柏林市在推进电子政务中主要以方便市民与政府的联系,提供公共服务。他们认为政府拥有的信息应当是开放的,政府的服务应当跟得上现代化的发展。他们将公共服务、公共办公分为前台和后台的办公,如办理护照等。这些过去需要到特殊部门去办的事,现在前台就可以全部受理了。将这种城市公共办公室办在社区、商店,人们可以很方便获得服务,市民在家通过电话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服务。一位在法国从事电子政务技术服务的企业CEO也告诉我们,电子政务所应用的信息技术也普及得很快,两年前还极少用到的“目录数据库”技术,现在用得也越来越多了。
但是,欧盟信息社会总司认为,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要做的事情仍然很多。虽然统计数字表明有不小进展,用户满意率的统计表明80%的用户对电子政务的进步都是满意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用户都真正体验了所提供的服务,实际上只有30—40%的人,才实际感受过电子政务的方便,这表明这些应用有很多推广工作要做。德国柏林公民局认为,电子政务要与公民的需求相一致,要体现在有效服务、提高效率、改善财务、公民满意四个方面。
五、对2005年以后的考虑
欧盟在阿姆斯特丹考布拉(COBRA)博物馆开会,就2005年之后的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一些构想,将其归纳为“考布拉建议”其内容主要是:
○ 要更充分地以人为本,以工商服务为中心;
○ 推动管理的创新与现代化;
○ 推进电子政务,将电子政务作为创新的催化剂,兑现政府承诺;
○ 从功能实现转向有效应用推广;
○ 电子政务应涉及到公众、组织、机构、研究单位、技术提供者;
○ 需要现在确定的一些目标如:削减公民与工商机构、政府间办事的25%繁杂手续,基本实现可合作性,在2010年以前,解决泛欧洲服务的认证问题,无纸化管理与社会有效应用等。
○ 进而使欧洲成为最适宜人们生存、工作和投资的地点;
○ 使欧洲的公共管理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 考布拉建议还有很多具体内容,都是关于如何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的一些具体建议。我们注意到进一步实现公共价值,是电子政务工作的核心。
○ 欧盟信息社会总司的领导者最后特别强调,电子政务要成功绝不是只靠电子政务本身就能做好的,它依赖于整体环境的共同改进。
六、启发与建议
这次考察对于我国的电子政务规划与政策制定应当有一些重要启发。应当看到,国内对电子政务无论是在理解上还是在操作上,与欧盟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的普遍问题是对电子政务的公共价值认识不深,不能将之作为电子政务的核心理念来推进,我们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形象工程多,有实效的项目少,从政府自己工作需要考虑的项目多,从服务公众,让公众体会到实际好处的项目少。更没有类似欧盟考布拉建议中提出的那样把公众和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繁杂手续削减25%的明确目标。这说明中国的电子政务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应从欧盟的理念与实践中吸取有益的帮助。为此我们建议:
1、继续加强对电子政务的思想、理念的教育,要将之视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活力、民主化的重要手段,电子政务是推动政府改革的催化剂,有利于各级政府向开放、透明、公正、民主的方向前进,并将有效地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改善对公众服务的质量。宣传电子政务也是在宣传政府改革,应当多宣传,多讲,才能深入人心。
2、要强调电子政务的公共价值,强调以人为本,要以为公众服务、为工商企业发展服务为中心。过去,我们的电子政务项目大多是以改善监管为中心,为公众服
务考虑得不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监管水平上需要补课的内容太多,因此开
始时多做一些补课是必要的,但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要以为公众服务为中心来做。特别是结合行政许可法的贯彻,结合政府的改革,强调电子政务的公共价值对引导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这也是提高电子政务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与此同时政府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应当提出具体要求。
3、欧盟电子政务的一些具体做法也值得我们参考,例如他们非常重视效益的评估,不仅是从技术上(如联通率)评测,更注重从用户的立场上来评测,不仅仅是收集满意率,更深入地调查用户对应用好处的实际体验率,这种认真从实效出发的绩效评测的理念与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为了推进电子政务向高水平发展,欧盟在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了很多资金,并组织广泛的合作研发。我国有关机构也参加了一些研究,这种合作研究,今后应当更加强。因为,很多技术都是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必然碰到的,如认证技术、应急系统的自动监测等,应当通
过加强与欧盟的合作,将更多的新技术引进到中国来,以促进中国电子政务更有效的发展,对此,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第二篇:欧洲未来的邮政发展
欧洲未来的邮政发展
欧洲邮政普遍服务的定义是依据1997年邮政方针而制定的,它主要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或之前)由公共邮政提供的传统业务的情况。普遍服务就是要在自由化网络中照顾到一些地区不能充分享受到服务的公民,使他们能够得到完善的服务,所以,欧盟不仅要协调欧洲邮政市场和在竞争环境下提高效率和劳动积极性并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保证高质量的普遍服务。为此,欧盟对未来欧洲邮政普遍服务进行了定义。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欧洲邮政的业务处理过程和产品革新过程中系统运用了信息通信技术(ICT),大型商业用户,如大宗邮件,并不需要邮政普遍服务义务的保障,而个人家庭用户和小型商业用户,如单件邮品,则仍然需要普遍服务义务的保障。
在欧洲,包裹市场与信函市场的竞争很激烈,但从政策角度讲,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会影响到对普遍服务的定义。竞争的激烈程度影响着效率和基本价格,这个价格代表了用户的利益。例如,市场越高效,对普遍服务保护的必要性就越小。邮政普遍服务应把重点放在个人家庭和小型企业用户上,比如,单件邮品。普遍服务法规是对市场的干涉,但通过将普遍服务业务限制到单件邮品上来,就可以大大减少由干涉而产生的潜在市场扭曲或出现错误动机的问题。
邮政经营者正运用改革方案为用户服务,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改革方案都用于了企业用户,但是如果邮政经营者能够运用自如,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同样的改革方案不适用于个人家庭和小型企业用户。例如,上门为企业揽收包裹使邮政对企业用户的一项业务。在荷兰,竞争者已经开始将此业务面向消费者。因此,法规制定者应该给履行普遍服务义务的邮政经营者更大的灵活性。
信息通信技术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着很大影响,它使紧急和双向交流行为从传统邮件的方式转变为了以新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主的方式(比如电子邮件),同时,不太紧急的信息部分保留在纸制信件中。总之,在纸制邮件方面(比如交易类邮件),邮政经营者正在失去更多的紧急双向通信功能,而由交互通信新技术所代替,这种新技术将得到欧盟和其他国家的认可。因此,邮件运输和投递过程中速度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将减弱。
以上这些改变不仅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还归因于欧盟在邮政自由化方面的政策,更深层次还与文化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邮政普遍服务业务的含义很清晰了:
·邮件的紧急性和速度性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邮政普遍服务提供商需得到一定的激励,并且在提供普遍服务的同时能灵活的运用信息通信技术。
·普遍服务的实施过程及其规章制度,需让大家有目共睹,从现在开始,在通信业务构价扩大和通信模式的改变的情况下,邮政普遍服务必需在通信业务方面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行为。
欧洲委员会发展了一个原始概念来保护消费者利益,那就是网络自由化。政普遍服务业务是一个安全的网络,在欧洲版图上它能保证普遍使用、质量和可支付性。这个理念很好,而且对未来普遍服务发展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在1997年构架指示中定义了普遍服务义务的同时,许多国家及欧洲委员会有义务接管先前存在的国家公共业务。
1、未来邮政普遍服务业务
(1)将普遍服务业务范围限制在个人家庭和小型企业,比如,单件邮品。所有大宗邮件都不属于未来普遍服务业务范围。
(2)应用普遍服务的三个标准,比如可达性、质量和可支付性。
这些考虑适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灵活性(邮政经营者在履行普遍服务义务时要更具灵活性);
·适应性(普遍服务义务必需规范执行并且适应公民和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2、普遍服务的原则
(1)普遍使用
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必需保证发送和接收的单件邮件或包裹(来自个人家庭用户和小型企业用户)的安全性,因此,普遍服务的提供者应该灵活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来发展多种收寄邮件和包裹的方式以满足用户需求。目前,在收(比如包裹站和托投处)寄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尝试。一个比较偏远的用户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加油站将包裹放下,这就是所谓的“入住服务”和“上门揽收”。邮票不仅仅在邮局出售,一些邮政代理点和商店也有邮票出售。另外,网上还负责提供物理邮票和电子邮票。未来普遍服务业务在办好业务的同时还应该得到一定的鼓励和回报。
(2)质量
要保证欧洲家庭和小型企业用户的单件邮件或包裹业务的可信度和安全性。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使用,业务的可信度和安全性都提高了(比如跟踪查询和通知服务),但是投递速度有略微下降。另外,邮政普遍服务提供者必需得到最大限度的灵活性以满足用户需求。实际上,信息通信技术在标准化和个人业务方面提高服务质量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揽收和分拣过程依靠信息通信技术也得到了长足改进,自动分拣率的提高带来分拣和投递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3)可支付得起的价格
可支付性是普遍服务要考虑的重要原则,价格不能过高。例如,荷兰2000年个人家庭年平均支出22欧元用于邮政业务,而用于支付电话费用的金额为 515欧元。在德国,相关数据为每个家庭每月用于邮政的费用为4.4欧元,而用于通讯的费用至少是邮政费用的10倍。另外,移动通信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为用户在邮政业务上花费的减少带来了更大影响。
3、普遍服务的相应规章制度
邮政网络的安全成为了政治目标,所以制定法规来保证邮政网络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该法规应具备指导性和时效性,对市场环境和影响创新改革的事物不虚报瞒报。因此,保证普遍服务提供者对可用性、质量和可支付性标准的明确是制定邮政法规的前提。
任何情况下,邮政法规标准必需与普遍服务目标(标准)吻合,但是不干涉邮政经营。例如,在普遍服务提供者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进行干涉。这与普遍服务提供者在满足用户需求和达到标准过程中是否能得到更大灵活性有关。事实上,邮政普遍服务提供者将最低成本和最创新(比如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方法作为自己履行普遍服务义务的目标,他们做这些不应只受到鼓励,还应该受到规制者的奖赏。这种新的管理方法称为“激励机制”,在未来应系统地贯彻。
个人家庭和小型企业用户仍然需要邮政安全网络,尤其对单件邮件和包裹;邮政安全网络需遵循欧洲委员会制定的邮政普遍服务的标准,例如,普遍使用性、质量和可支付性;普遍服务经营者需得到更大灵活性来履行普遍服务义务普遍服务的创新必需得到回报;邮政安全网络要定期检查,并且适应欧洲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第三篇:电子政务中地理信息服务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 要】地理信息服务主要包括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技术支持, 本文阐述了地理信息及其相关技术在 电子 政务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 应用 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 问题 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促进电子政务中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的具体建议。【关键词】电子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地理信息应用服务1 引 言电子政务的主要内涵是运用信息技术把政府与民众连在一起建立互动系统, 不仅实现政府内部办公的自动化、决策 科学 化、信息 网络 化和资源共享化, 还要为民众提供信息和服务。信息是电子政务提供服务的载体, 技术是电子政务借以构架和实现的基础和手段。地理信息是 研究 对象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与应用过程中各种相关技术的集合, 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电子政务提供了信息和技术基础与支持, 反过来, 电子政务的 发展 也促进了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进步。目前 地理信息及其技术已经在电子政务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但在应用与服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完善。2 地理信息和相关技术与电子政务的关系地理信息是电子政务信息的空间定位基础和载体。代写论文 电子政务信息从数据可发布的对象来看, 可以分为政府机构内部数据、政府机构共享数据和 社会 共享数据, 它包含了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各类信息, 行政体系复杂, 部门交叉重叠, 信息源分散程度高, 如何将这些分散、无序的信息有序化使得人们更容易使用, 是电子政务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用于各国政府首脑机关进行检索、查询 分析 和决策的信息的85 %以上与地理信息有关, 政府部门无不具备所辖地区的地图, 很多政务信息本身也具有空间概念,按照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将离散的、无序的信息通过有序的地理编码串联成为逻辑上一体的、具有统一空间定位框架的、能满足多数用户基本需求的信息资源体系, 将大大提高信息的管理与利用效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重构了决策信息的获取模式与展示方式。庞大的组织系统中会发生大量的信息, 决策者需要借助信息系统提高自身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宏观把握能力以及发现潜在信息的能力, 需要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通过整合不同渠道的信息, 将信息资源由微观转变为宏观, 提供决策者所需要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全局感;利用可视化技术将枯燥的数字通过图形方式直观展现, 有助于发掘隐藏在各种信息之中的潜在联系, 提供崭新的决策支持方式。动态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各种与地理位置相关信息的监测, 帮助政府掌握各种变化情况, 在突发事件中实现实时和准实时跟踪、显示、决策和处理, 便于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有助于政务信息整合和推进公共服务。地理信息的基础地位在推动跨部门电子政务的同时也为其他部门及其信息系统的协同服务打下了基础,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应用主体, 通过联合开发或授权, 实现跨部门的应用整合和跨部门的数据转换, 提高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模式, 这种模式的推广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电子政务信息标准不统一、共享程度低的状况;电子政务需要各个部门报送本部门的权威数据, 各部门信息化成果通过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展示,不仅符合业务管理的需要, 而且可以调动各个部门参与建设和运行的积极性, 有利于形成多部门、多信息系统协同服务的良好应用局面;共享的地理信息系统审批平台可以减少各种审批环节, 提高政府办公效率;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提供地理环境相关信息查询, 根据输入的地址, 即可在地图上清楚地了解到此地周围政府部门、医院、学校、旅游 景点分布等与市民生活相关的各种公共服务机构的静态信息, 还可以发布如电力检修计划停电地区分布, 各类刑事案件多发地点地区分布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了电子政务的技术进步。地理信息的应用更多地依赖于强大的 计算 能力和海量存储技术, 每一次信息技术的进步, 都为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开发、新功能、新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往往在新型操作系统上建立的第一个应用都是地理信息系统, 其他许多新技术的应用也多是首先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政府办公部门的技术进步。电子政务同时促进了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技术进步。地理信息包括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电子政务集成了各权威部门的权威数据, 为属性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更新、更准确的渠道。此外, 电子政务的建设与服务对于地理信息技术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从应用角度也推进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3 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现状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使地理信息与技术为电子政务服务成为可能。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基础地理数据库体系已经建立, 在地理信息生产、数据库建设、分发服务等方面形成了整体生产和服务能力, 在大型空间数据的设计、建设、维护、更新、服务等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为政府决策、经济 建设提供了地理信息服务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 建成了一批面向业务管理和辅助决策的信息服务系统, 许多软件公司开发出了一批电子政务的应用软件系统, 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为满足电子政务建设和经济建设需要, 在测绘高新技术的支持下, 我国从1985 年就开始建设多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先后建成了并全面更新了全国1∶400 万、1∶100 万、1∶25 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1∶5 万数据库基本完成, 完成了全国七大江河流域的1∶1 万dme 数据库和数字正射影像地图数据库, 各地方1∶1 万、1∶5 千、1∶2 千、1∶1 千和更大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正在全面展开, 广东、陕西初步建成了较完备的多尺度、多数据源、多分辨率、无缝的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实现了城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定期或实时更新,还有一些省级和市县级数据库正在积极建设中。这些数据库的建设为各级政府的决策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了及时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正在广泛展开, 代写毕业论文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得到大力推进, 目前, 在国家一级已经为领导机关和20 多个政府部门开展了基于基础地理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各地方建成了一批面向地方政府应用的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专题业务运行系统和各种信息服务系统等, 多部门协同联合开发了防洪电子沙盘系统、119 消防扑救指挥系统、退耕还林还草信息系统、资源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社会应急联动系统等一大批地理信息应用系统, 为提高政府业务部门的综合管理和决策水平、重大战略的实施做出了贡献。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和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系统是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电子政务相结合的典型实例。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由计算机辅助调度、地理信息、信息技术网络、无线调度通信、车辆定位、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和安全监控等子系统组成, 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 使应急部门之间高效配合和协调, 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 其中的地理信息子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图层信息量最大, 由公安、交警、消防、急救、防洪、护林防火、防震、防空、水、电、气等56 类应急救助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信息构建而成的信息化、数字化的平台, 覆盖了110029 ×104km2 的辖区。该系统获得了200322004 中国 地方政府创新优胜奖。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系统采用104m单元网络城市管理新模式, 将东城区25138km2 的范围划分为1652 个网格单元, 在国内第一个提出了实际应用的城市地理编码标准, 对全区6 大类56 种城市部件定位编码, 标注在相应的万米网格中, 由137 名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辖区实施全时段监控, 实现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 实现了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4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地理信息及其技术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但与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包括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 相关信息需要整合,标准不统一, 信息共享与服务机制亟待建立, 关键技术需要深入研究等。地理信息资源短缺。从国家到地方1∶500 到1∶5 万的各级比例尺地形图尚没有实现必要的覆盖,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有限, 1∶1 万及 内容 更加详细的各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才刚刚起步。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不强, 地理信息更新严重滞后于地理要素变化, 地理信息不能准确反映地理要素实际情况。地理信息的属性信息缺乏,现有的地理信息脱胎于传统地图, 而传统地图受媒介限制承载的信息量有限。在信息 时代 的背景下, 地理信息本身所能够承载的信息远远超出了原有的信息量, 这时, 原有地理信息的属性信息相对来讲就显得不足。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整合尚未开展。一方面, 地理信息资源本身尚待整合, 代写工作 总结 现有地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与 影响 , 数据形式、数据库构架等方面距电子政务标准化、规模化、网络化的应用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 地理信息资源与电子政务信息的整合尚需要探索, 电子政务应用中包括大量具有空间位置含义的非空间信息, 这些数据如果不与地理空间信息深入集成与融合, 难以实现高层次的应用。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困难, 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有待加强。现阶段我国旧体制的条块分割形成的以部门利益为核心的垄断行为依然存在, 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健全, 影响了电子政务中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我国的地理信息资源分布在测绘、水利、交通、民政、林业等不同的专业部门, 每个专业部门的信息又分散在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等不同级别的信息管理和提供部门内, 加上各类信息持有者的信息服务政策、服务方式和技术手段各不相同, 造成了地理信息互通渠道不畅, 大量的信息成果不能充分实现互通与共享, 并存在信息重复采集, 不利于信息化资金的充分利用与“信息孤岛”的消除。另一方面, 面向电子政务的完善的地理信息方面的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形成, 统一的标准体系是数据交流、交换和互相享用的前提。目前标准的数量和内容都不足, 体系结构松散, 逻辑联系不紧,导致同一事物遵循不同标准的现象随处可见, 给数据的集成与综合造成很大困难, 在空间数据转换、信息分类与编码、元数据和数据质量等方面, 在电子政务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标准化工作有待加强。地理信息的应用服务能力不足, 服务水平不高。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地理信息产品种类与数量不足, 分发服务模式单一, 网络化应用服务功能急需进一步改进;电子政务应用软件与业务结合不够紧密, 部分软件开发部门对政府真正的业务流程、特别是跨部门的业务流程缺乏深入了解,试图在短期内开发出完全满足业务需求的一劳永逸的软件,导致一些应用系统无法真正介入业务流程,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地理信息技术支撑水平低, 当前电子政务对于地理信息及其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提供背景信息服务的水平上,地理信息及其技术尚未真正融合到电子政务的业务系统中,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潜力尚未发挥出来, 影响了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理论 研究和技术进步技术储备不足。由于地理信息自身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在电子政务中所承载的专业信息结构的复杂性, 还有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在政务办公、政府决策中综合查询、统计分析、空间分析、数据挖掘、协同办公与决策等业务中,如地理信息快速更新、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融合、基于电子政务空间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协同空间分析、信息网格、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国际相比, 国内在这一领域基本上处于跟踪、追赶的状态, 技术储备显得不足。
第四篇:青神县实验初级中学未来发展构想及6发展思路
青神县实验初级中学发展构想
学校定位:发展全面,特色显著,管理规范,环境一流的城区中学。
目标定位:县内著名,市内知名,省内有名的一流学校。
达标措施:突出质量与特色两大主题,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打造特色学校,着力提升教
师素质,用心营造校园文化。
具体方案:
一、实施教师队伍素质与能力提升工程。
1、加强归宿感荣誉感教育,让教师自豪感在教育中提升。
2、建设学习型组织,让教师素质在学习中提升。
3、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能力在学习中提升。
4、校内外拜师结对,让教师能力在互助中提升。
5、学校定期考核指导,让教师能力在实战中提升。
二、实施学校管理精细化工程。
1、完善岗位职责,责权利相结合,细化学校管理制度。
2、完善德育工作,教育无死角,细化学生教育与管理。
3、完善班级管理,一个班就是一个样板,细化学生行为习惯。
三、实施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工程。
1、以质量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聚精会神抓质量,质量决定一切。
2、围绕质量抓教与学两个常规,教师教学有规范,学生学习成习惯。
3、抓质量突出三个重点:教师素质、课堂45分钟质量、培优补差。
4、创新思维方式,加大学校宣传力度,提升生源质量。
5、逐步完善艺术、体育、电教实验工作,发展学生素质,为教学质量优化服务。
四、实施校园文化营造工程。
1、做好规划,分步实施校园建设。
2、搞好定位,用心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五、实施教育科研兴校工程。
1、提高对科研的认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2、推行小课题研究,力争人人有课题,形成人人参与科研的氛围。
3、建立层级课题研究机制,努力争取各级课题立项。
4、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形成实验初中特色的科研课题。
5、开展课题推广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引题入校,科研兴校。
六、实施学校形象提升工程。
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不同媒介宣传学校。
2、提升教师形象,形成实验初中标志性识别标志。
3、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提高学校在各个层面的话语权。
以上构想综合概括成:“实验初中123456发展思路”,即:
围绕1个中心:以教育质量为中心。
突出2大主题:突出质量和特色两大主题。
抓好3支队伍: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
采取4项措施:①着力提升教师素质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③努力打造学校特色④用心营造校园文化
落实5个重点:①队伍建设②课堂质量③培优补差④养成教育⑤安全综治 实施6大工程:①实施教师队伍素质与能力提升工程。②实施学校管理精细化工程。
③实施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工程。④实施校园文化营造工程。
⑤实施教育科研兴校工程。⑥实施学校形象提升工程。
第五篇: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回顾与展望(共)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回顾与展望
一、2008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回顾
2008年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来说,我们不仅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也遇到了年初的冰雪灾害、西藏**、奥运火炬传递受阻,以及后来的汶川大地震、毒奶粉事件等。特别是9月又出现了全世界性的金融风暴。所有这些,不仅对我们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化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尽管我们的政务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应用中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方面,但经过这些年来的不懈努力所形成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水平,在关键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派上了大用场。
首先,在应对各种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信息网络系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年初应对罕见的冰雪灾害,以及后来汶川大地震,如果没有快捷的信息传递,没有网络、门户网站,政府的组织、调度过程很难达到那样高的水平。同样在灾难面前,网民在网上发起的捐助活动等,极大地凝聚了人心,动员了全国的百姓,其影响力不仅震撼了世界,也震撼了高层。与此相联系,在另外的一些公共事件,如2008年3月的西藏**、2008年5月的奥运火炬传递在少数国家受阻,也是中国数以亿计的网民所表现出的巨大力量,在维护国家的尊严、调动全球的华人等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次,奥运会期间,大量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把中国政府承诺的“科技奥运”展示的淋漓尽致。有资料显示,北京奥运会第一次实现了奥运史上全球高清电视实况转播,全世界大约有数百万人用3G手机观看了奥运会的比赛。特别是被认为是美伦美奂的奥运会开幕式,所以达到如此的效果,靠的也主要是信息网络技术。比如奥运会开幕式绝大多数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是在145米的“长卷”上展开的,而这个“长卷’靠的是数以万计的LED,即三级发光管演播出来的。在人们神奇般地感受李宁升空后围绕500米长、14米高的鸟巢碗口转一圈的点火过程中,同时将奥运火炬在全世界传递的情景一幕幕再现出来,靠的也是信息网络技术。可以设想,北京奥运会上成功,如果离开北京市政府这些年来的数字北京建设、北京市电子政务的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官员利用网络与民众对话、交流成了新时尚。特别是最高领导人在网上与网友聊天,开辟了党政领导干部应用网络的新时代。这既说明了高层对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重视,也说明了公众通过网络参与所产生的巨大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2008年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应用水平的提高,与政府信息化水平不断推进有直接关系。这再一次说明,用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社会以及家庭个人信息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也在2008年的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了证实。
第四,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服务型的电子政务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比如各地政府在大体完成了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墓础上,剖用门户网站,开发网上办事系统,给企业、社会公众提供很多方便。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短短一年多仅城市交通一卡通就发放了一千多万张,几乎是人手一卡,拿着一卡通坐公共交通只有4毛钱,不仅有效地分散了客流,缓减了交通压力,也给市民提供了方便和实惠。特别是在出租车上安装的GPS,实行全球定位,既保护了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为有关部门实施救援、打击犯罪提供了技术保障。总之,当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接受政府的服务更加便捷的时候,这就证明了服务型电子政务离百姓是越来越近了。
二、2009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展望
关于2009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总体上看,2009年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会呈现出下面一些特点或者趋势:
第一,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的推进,首先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工作的大局,同时也 必然要受到整个国家发展大形势的制约和影响。具体来说,由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已经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此,中央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保增长,保就业,调整经济结构,更加关注民生,尽最大努力要保持中国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如果我们的电子政务建设离开了国家工作的大局,或者不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就会偏离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2009年的电子建设和发展,无论是政府的资金投入,还是发展的速度、规模,都会受到国家大势的影响和制约。在这样条件下,如何利用已经构建起来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为促进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渡过难关,也许是所有从事电子政务建设者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第二,要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提高领导机关的决策水平,最大限度地防止决策失误。可以肯定地说,2009年围绕保经济增长,各级政府都会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那么这重大决策,能不能科学、合理,我们的刺激经济的政策会不会走老路,回到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发展方式上去,就很关键。在这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已经构建起的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和大量数据库和其他信息化系统,为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科学决策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保证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失误,提高决策水平。
第三,在应对危机的背景下,我们要从整体上反思电子政务这几年走过的道路,认真总结经验。比如,过去这些年我们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教训,哪些需要认真的改进。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电子政务在世界上的排名倒退,原来是57位,现在倒退到60多位,下降了好几位。这肯定不是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本身在倒退,而是说其他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更快了。因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速度,应用的广度、深度以及老百姓对电子政务的满意度等,都是衡量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和尺度,如果我们整体推进电子政务的水平不能提高,就可能出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现象。在新的一年里,如何保证电子政务发展的质量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
第四,就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看,2009年将面临整体性的结构调整,也可以说电子政务将进入整合时代。一方面,中国电子政务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基本完成,目前我国的网络规模全球第一,宽带规模全球第二,上网人数达到2亿5千多万人,总数也是全球第一,我国的域名达到一千多万,网站总数达到191万,其中政府门户达到5万多个。再加上这些年的各级政府都构建了很多应用系统,应该说成绩可观。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条条专政”,“系统林立”,“纵强横弱”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的问题,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也一直在困扰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加大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整合,将是2009年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也是电子政务有可能有大作为的领域,值得高度重视。
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推进系统整合。要看到,2009年,虽然国家工作的大局是应对金融危机,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但对电子政务建设而言,还有一个重要契机,那就地方政府机构调整和大部制改革。按照中央的部署,地方政府在这次改革中,有比较大的自主决定权。可以设想,地方机构调整的力度整体上会比较大,而且各地的差别也会更加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对电子政务系统整合带来机遇,也会形成比较大的挑战。与此相联系,如果2009年,在中央启动经济的资金投入、拉动经济方面,如果能在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有比较大的投入的话,这将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整合和发展,也许带来新的机遇。因此,围绕政府机构调整、大部制改革加快电子政务系统调整,将是许多政府、特别是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地方政府要认真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第五,2009年电子政务要更加注重实效,把服务于企业、就业等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可以肯定地讲,2009年将是中国企业十分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一 年。这都与经济大背景有关。世界经济衰退,我们的企业订单大量的减少,这使得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生存将面临困境。同时,随着企业的倒闭,将有大量的失业人员找不到工作,再加上新毕业的大学生也需要就业,这方面的压力将会非常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防止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同时爆发,就成为一个十分关键问题。在这方面,电子政务不仅要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要更加注重实效。特别在为企业提供服务、为就业提供服务方面,大有可为。这就是说,我们要用电子政务的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帮助企业脱困,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就业能力。当然,就国家来说,2009年将有大量拉动经济增长的资金投入,也能带动地方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如何用好、花好这些钱,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发挥作用的空间是很大的。可见,2009年的电子政务应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注重实效,不留于形式,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第六,适应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电子政务的应用的重点向对外服务转变,将是一个基本趋势。本轮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这一目标,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就是要围绕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突出服务型电子政务。从我国各级政府承担的职责看,不同层级政府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中央政府一般不直接为公众提供服务,但是要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提高政策制定的水平和政策制定的质量,加强对全局的指导;而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更多是要利用电子政务系统为公众、社会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第七,2009年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也将会呈现出某些新的趋势和动向。
首先,WEB2.0时代的到来,不仅会影响电子政务的系统构建,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广泛应用。我们知道,WEB2.0时代是一个公众互动的时代,老百姓通过WEB2.0提供的技术,网民和网民之间可以互动,网民和政府可以互动,部门之间可以交互,这为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尽管这一技术还在快速的发展当中,但它的优势已经得到了显现。未来电子政务在这方面的应用无疑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其次,适应大部制改革,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整合的软件,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度,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度方面的软件技术,可能在2009年会更加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
再次,地级市和县的电子政务总体平台建设可能会受到关注。因为明年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进一步推动省直管县。这就意味着强县战略将加快推进。我们要把2000多个县做强,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并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有很大的改革空间。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实行县财政直接对省财政。如果我们在省直管县,特别是省直管财政方面,能开发出新的应用系统。新的平台,和新的产品,就会有很大的需求,也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八,电子政务发展将更加关注农村信息化。应当看到,2009年国家刺激经济的计划中,有相当-部分是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解决农村的公共服务的,包括加大城乡公共服务等民生项目,如村村通公路,解决老百姓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加大这方面投入,不仅可以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也可以进一步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可以设想,在推进上述战略中,农村信息化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方面。这就意味着,新农村改革的推进,三农政策的实施,也为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政务发展如何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对接,如何用电子政务更好地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服务,将是一篇大文章。
第九,信息公开和信息安全都将被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保证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将对政府部门提出新的挑战。这就是说,一方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进一步贯彻和实施,为社会公众、老百姓提供了新的获取政务信息的渠道和空间,另一方面,也对政府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体现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特别保障公民依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是所有政府部 门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重视信息安全对国家来说,是永恒的主题,2009年电子政务发展中同样不可忽视。这中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协调政务信息公开和保密之间的关系。国家安全、信息安全问题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为泄密造成国家的重大损失,这是电子政务建设中必须要防范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信息安全问题的关键,主要是安全管理问题,而不一定是系统问题。就这几年发生的信息安全问题来看,多数都是由于公务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理念,没有严格遵守信息安全的基本操作规程造成的,真正由于系统、网络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少的。这就告诉我们,如何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仍然是第一位的。
第十,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将要更加受到重。从国外来讲,系统构建是一个方面,如何构建它的绩效评价,是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这些年来国信办和相关机构合作,加强对政府门户网站的评价,在全国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推动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增加,应用的进一步深入,强化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评价,形成良好的导向,十分重要。
(作者:汪玉凯 来源:中国信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