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州盘县经济发展(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3:3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贵州盘县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贵州盘县经济发展》。

第一篇:论贵州盘县经济发展

论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经济发展

一、盘县概况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西南部,与云南富源县、宣威市接壤,地处两省交通要冲,素有“滇黔锁钥”之称。国土面积4056平方公里,下辖37个乡镇,总人口117万。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民风淳厚。以煤资源富集而闻名,是贵州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电东送”电源点。

二、经济状况

近年来,盘县高度重视经济强县建设工作,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我省建设经济强县机遇,坚持“煤电强县、生态立县、畜牧富民”的发展思路,围绕到2010年把盘县建成中国煤电大县、贵州畜牧大县、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做强优势产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突重点,攻难点,加快发展,2002年第一轮建强工作结束时,盘县综合排名第13位。2004年,进入全省第二轮经济强县,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建强工作初显成效,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省经济强县建设2004年度考评,盘县上升到第7位。

三、加强经济发展的措施

依托资源优势,做强优势产业。煤电是盘县最大优势和发展依托,全县70%以上税收来源于煤电,做足、做好煤电这篇文章,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是盘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所在。一是发展煤电,安全先行。二是加快煤炭资源开发,稳步提高煤炭生产能力。三是延长煤电产业链,构建产业群。在建360万千瓦的盘南电厂建设进度加快,预计2006年上半年发电;100万千瓦的盘县电厂电煤供给正常,基本实现满负荷生产;22万千瓦的万家口子水电站和3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有序进行,在“十一五”期间将初步形成水火互济、风力补充的电力生产格局。

强力推进“三农”攻坚,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结合盘县“三农”实际,认真落实“三农”政策、措施,加大县级支农政策、资金扶持,扎实推进新阶段开发。2004年,县财政安排320万专项资金,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又从社会募集380万元资金,启动实施了“万户温饱”、“千户安居”、“百村文明”工程,解决了人均收入在625元以下的4.1万人生产投资难,500户无房户、基本无房户住房难和7万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难问题,建成131个文明村寨。认真兑现国家种粮直补政策,狠抓良种良法推广,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以畜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牲畜存栏22.01万头,增长7.7%;畜牧业产值达1.87亿元,占农业产值比重升至41.2%,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4.1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71元,达1737元,增长10.9%。

扩大投资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盘县来说,保持投资强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一是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机制,营造“亲商、安商”环境,鼓励和吸引外来客商投资。2004年,引进项目22个,实际到位资金3.74亿元。二是积极做好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工作,确保盘南电厂、响水煤矿、镇胜高速公路盘县段及县内大型煤炭焦化、洗选等在建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努力实施好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建设项目,提高地方道路通行力。三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促进松河煤矿、万家口子电站、白鹤沟水库及柏(果)火(铺)公路、英(武)柏(果)公路羊柏段等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四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率,发展城镇经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资料来源于贵州新华网地方网群)

针对我县经济的发展,我个人并不认为通过加快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最好的发展模式。因为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能源,一旦用完就没有了,如果我们这代人把现有的资源开采完了,那么我们怎么向我们的后代们交待呢?这样岂不是抢了他们的饭碗。正如前面所说的盘县70%以上税收来源于煤电,一旦我县的煤炭资源开采完,我县将受到资源短缺的威胁,而且开采煤炭等这些矿产资源对环境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再说这样做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我认为适量的开采是必要的,但一定愚昧地、无限制地开采,其实发展生态经济才是长久之计,这样既符合生态发展的要求也不损坏后代的利益。

根据以上内容,我本人认为盘县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应该朝以下几个方面去发展:

一是攻难点,切实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是抓重点,大力加强优势产业的发展。

三是加强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升级。

四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努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五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减少环境污染,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六是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

七是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增强公路运输能力。

八是努力搞好各项服务工作,全面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论经济发展

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是决定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税源管理也是依法治税、依法征管的基础。离开了税源管理,税务部门就会丧失依法征税的主动权,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税务部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就是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切实做好税源管理工作,落实税源管理的各项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加强税收经济分析。税收经济分析是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税收经济分析,既要关注税收收入总量增减的变化,更要重点分析税收收入相对于经济的变化,以及各税种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经济、政策和征管等方面因素,科学判断税收收入增减的原因;既要分析税收收入计划完成进度,更要加强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分析,对不同地区、产业、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税负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各主要税种、税目收入增长与相关经济指标之间的弹性;既要作一般性分析,又要注意收入增长中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还应注意剔除特殊因素后的宏观税负和增长弹性情况,以免因特殊的因素而掩盖了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既要有税收宏观分析,还要有税源的微观分析,要善于将一个地区税收增减的总体状况,分解剖析到具体税种、具体行业和企业等微观方面,及时发现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要建立完善定期税收分析制度,建立健全税收分析档案,及时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相关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扎实推进企业纳税评估。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收率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税务机关特别是基层税务机关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要认真贯彻落实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建立科学、实用的纳税评估模型和细化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不同税种的分析评估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开展纳税评估。通过建立行业平均增值率、平均利润率、平均税负、平均物耗能耗等指标体系,对比分析行业总体指标与纳税人个体指标之间的差异,具体分析企业相关税种纳税情况与其销售收入、实现增加值、实现利润等指标的对应关系,分析企业纳税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三,抓好纳税人户籍管理。户籍管理是税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按照新修订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严格做好开户、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管理工作,加强非正常户的认定和处理。二是注重实地巡查,加强纳税服务,了解纳税户增减变化实际情况,减少漏征漏管户,并定期开展检查和换证工作,摸清纳税户底数。三是依托信息化进一步落实纳税人户籍资料的“一户式”管理,及时归纳、整理和分析户籍管理的各类信息,建立健全户籍管理档案。四是加强税务部门与工商、金融、质检、民政、公安、统计等部门的协作,充分利用政府经济、社会管理的信息,构建纳税人户籍管理的信息网络。五是进一步完善国、地税局在户籍管理上的协调配合机制,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件,实现户籍管理信息共享,齐抓共管,防止出现户籍管理盲点,使户籍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第四,积极实施属地管理基础上的分类管理。要根据不同行业和类别企业的特点,建立分类管理资料,合理确定管理的方法,逐步建立完善分类管理制度。要加强上下级税务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的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认真落实集贸市场税收分类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集贸市场税收征收管理。完善个体户定期定额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个体税收征收管理。积极推进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制度,对不同等级的纳税人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五,积极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加强发票管理。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和加强发票管理是税务机关及时、准确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强化税源监控、堵塞税收征管漏洞的重要手段。商业零售、饮食、娱乐、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以及小规模工业企业,具有一定规模

和固定经营场所的纳税人,都要按规定安装税控收款机。运用税控收款机和统一发票的目的,既可以监控企业销售情况和营业情况以及相应的流转税,也能控制企事业单位成本、费用,防止假票列账偷税,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和税务机关管理效率。为此,税务机关要严把两道关:一是以票控税,按税控机开票数计征增值税或营业税,并处理好与定额的关系,同时要运用这一销售(营业)信息评估企业所得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二是发票发售,必须验旧售新,就是要检查旧发票开具的金额是否申报纳税了,也就是必须经过第一道关之后才可发售新的发票。按照以票控税的要求,在申报纳税时必须进行表卡(票)比对,充分发挥发票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使税源监控和税款征收真正结合起来。

第六,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税收管理员队伍建设。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实行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保证。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必须遵循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税收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按片负责对纳税户的税源管理和咨询服务工作,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抵退税和违章处罚等工作。

税务机关将加强税收管理员制度建设,增强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税收管理员队伍。通过规范税收管理员的工作,建立税收管理员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要选拔懂企业生产经营、具备一定财会知识、熟悉税收业务、责任心强的税务人员担任税收管理员,进一步充实基层税源管理力量。同时,要积极摸索建立税收管理员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税收管理员的积极性。

第七,加强各级税务机关之间、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在合理界定征收、管理、稽查职能的基础上,加强业务联系,既有分工又要合作,既有制约又要协调,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明确各环节衔接方法和配合内容,畅通各环节联系渠道和联系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以现有综合征管软件为支撑,形成各个环节之间既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又相互监督制约的协调、高效运行机制。要通过部门的配合协调,信息共享,互相促进,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篇:论社区经济发展

论如何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随着“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社区各项工作在人民生活中显得日益重要,居民对社区功能的多元化要求也日益强烈,作为政府的一级职能部门,能否带领居民走出生活困境,切实发展社区经济,给居民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成为衡量社区工作的首要标准。同时,社区经济作为整个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实现社区建设目标的前提条件,又是社区建设深入持久进行的重要保证,现就从社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内容、制约因素及其今后发展的着力点入手,对如何促进社区经济发展进行探讨:

一、社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1、社区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块,质量效益好。随着政府及社会对社区经济发展的关注、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社区经济已经成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2、社区经济具有社会功能特点,既可以服务社区,又可以方面居民。

3、街道经济规模小、门类全、机制活,是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二、发展社区经济包括哪些内容

(一)是大力发展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产业,特别是发展需求稳、投资少、有效益的社区服务项目,把发展社区服务作为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围绕居民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要从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福利服务项目,逐步扩展到托老托幼、家政中介、文化娱乐、社区医疗、法律咨询等面向辖区居民的便民服务产业。

(二)发展城市基础管理的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功能不断完善,对环卫、园林、环保、保安、物业等行业需求越来越迫切,要通过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引进市场机制,发展城市管理型经济,努力培育起点高、管理好的专业性服务公司。

(三)大力发展培植税源经济的产业。要把社区经济发展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个体经营经济密集结合起来,吸引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大中小企业在社区投资。发展各种经济实体,特别是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经济增长总量,形成社区经济特色。

(四)大力发展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的产业。社区经济是扩大再就业的有效途径,要着力拓宽社区就业门路,引导和帮助更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城市社区服务领域实现再就业;鼓励和支持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社区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鼓励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以个体、私营各种经济形式,兴办投资少、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的社区服务型就业;鼓励企事业单位等兴办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为主的就业型中小企业、劳动就业服务型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使社区经济领域成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现实选择。

三、发展社区经济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社区经济发展,在全国来讲,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的差异,使各地社区经济不同程度的出现发展慢、结构单一的趋势,究其原因是:

(一)街道及社区的责权利不相统一。近年来,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将权利下放到社区,为社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创造外部条件。但是各地对街道及社区认识不同,使各地街道和社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有些地方,大量的工作事务压到街居,“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居民需要街居解决的事情,街居只能起协调作用,却没有解决能力,使居民对街居的作用产生质疑,也使街居在开展工作等各方面受到阻碍。

(二)各部门对社区的了解和帮助远远不够。随着社区宣传工作的深入,有些单位已经逐渐意识到发展社区经济的重要性。但同时,一些重要部门的卡、拿、要现象依然严重,许多部门对社区工作不给予支持,使原本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不下放,甚至街居在和有些部门协调时,出现不重视、拖拉、积压等现象,使街居工作开展难上加难。

(三)整个社会对社区观念没有转变。现在,提起居委会,很多人还停留在“带着红袖章的老大妈”的印象里,许多人对居委会究竟能做什么表示怀疑。在招商引资方面,许多商家愿意将资金投在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上,不愿意投资在刚起步的社区经济上。

(四)街居工作人员的经济观念及素质亟待提高。很多人表示,他们愿意对社区经济进行投资,可是,街居工作人员常年坐在机关,缺乏竞争意识和基本的经济观念,提起经济发展方向、国家经济运行态势、社区经济发展策略以及社区管理体制问题,很少有人能给予专业性的回答和指导,经济能人少,有胆量、有气魄、有领导和把握整个区域经济走势的人少,已经成为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今后发展社区经济的着力点在哪里

发展社区经济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要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区发展规划,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安置下岗职工、城市建设、第三产业等发展重点,指导帮助社区居委会做好社区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产业定位,统筹规划,保证社区建设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二)是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要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扶持社区建设有关政策和措施,同时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优惠政策。各部门有关部门对已经确定的社区建设服务项目,从资金、规划、立项、设施建设等方面应给予扶持,对安置下岗职工、残疾人就业的项目,要落实好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资金信贷等扶持政策。街道在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营造稳定的社区环境、优良的社区秩序,为辖区内各类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是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社区服务的产业化是社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要实现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和增大社区经济,就要逐步实行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坚持有偿、低偿、无偿并举,福利性、互利性和经营性相结合,公办、民办一起上,不断探索新的服务形式和发展模式,增加街居税源,促进社区建设的良性循环。

(四)加大街居企业的改革力度。随着产业机构的不断提升,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原有的街居经济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在发展社区经济过程中,应加大街居企业的改革力度,对原有的自办企业进行改组、改制,盘活自有资产,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实现街居经济向社区经济的转变。

(五)培养和吸纳广大经济人才,为社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要高度重视经济型人才的培养,时刻按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开展各种经济知识讲座和培训,提高经济观念和把握全局的能力;条件适合的街居,可以从社会招聘“社区经济发展顾问”,从待遇等各方面提高标准,留住人才,为社区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服务。

[1]

第四篇:论贵州旅游业发展

论贵州省旅游业经济政策——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背景资料简介

贵州素有中国“公园省”之称,山川秀丽,气候宜人,食品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非常优越的条件。但是,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阻碍旅游发展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要使得贵州旅游业持续又快又好发展,并把贵州建设成为一个旅游大省,那么,解决旅游发展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是当前贵州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基本情况分析

1、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贵州在2007年全省共接待旅游者6262.89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12亿元人民币。全年旅游收入净增124亿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47%;相当于全省GDP的18%,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5%。各项指标均居西部12省区之首。旅游正在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省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数据显示,目前贵州省已开展经营或已进行规划的有477个旅游区(点),其中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2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个;全省旅游星级宾馆

饭店数量达240家、旅行社达194家、旅游定点接待汽车810辆,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万余人。

2、贵州旅游业当前存在的问题(1)、观念滞后、体制创新不足贵州宏观管理部门对全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缺乏统筹规划,对旅游市场需求特点缺乏科学分析和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无规划开发、无序开发、低层次开发问题严重,致使贵州旅游资源的优化结构与整体优势较差。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贵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拉动贵州旅游经济必然首先要求观念的转变、体制的创新。贵州面对开放、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显然还未完全打破陈旧的发展观念及模式,在旅游市场培育方面并未形成足够的认识和创新的思维,大旅游产业观念还未真正树立。

(2)、旅游形象定位不明且宣传力度不够所谓旅游形象,就是指旅游产品及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整体印象,正确地确定目的地产品的旅游形象有助于旅游业的成功发展、带动旅游经济提升。许多着名的旅游国家或地区成功之处就在于其鲜明的旅游形象定位。贵州旅游业逐步认识到旅游形象定位的重要性,所以自旅游事业开始起步,就尝试为贵州的旅游形象进行定位,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定位,为旅游宣传找到一个突破口。于是八十年代中期,贵州提出了探溶洞奇、观瀑布美、享民族情”的宣传口号,旅游定位是“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相结合”;大家都说贵州的旅游资源比

起云南、广西毫不失色,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让广西俨然成为老大;“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第一春城”的口号撑起云南热火朝天的旅游事业。但贵州始终没有找到明确的旅游形象定位,打出具有特色的促销口号,许多景点还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阶段。

(3)、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性众所周知,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神秘壮美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以及悠远丰富的历史文化。但可惜的是贵州在发展旅游业,塑造旅游形象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丰富的自然资源,却忽视了深层次挖掘资源的文化性。这也是我们和旅游业发达省份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昆明举办的“世博园”、杨丽萍领衔主演的“印象·云南”把云南省的旅游文化产业介绍给了全世界。可提到贵州,游客却很难想到贵州代表性的旅游文化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对策

1、在新形势下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贵州旅游资源的丰富性、特色性,为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支柱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但贵州旅游业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产业优势,经济效益的获取也远未达到预想目标。因此,贵州旅游业在新的形势下,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突破障碍,使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

(1)、强化旅游大管理意识贵州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对旅游业实施全面、全方位、权威性的管理,覆盖全行业,对市场的多层次发挥作用,形成调控体系,实现由单一部门管理旅游向相关部门共同管理旅游的方式转变。旅游的综合性 和依托性使行业跨度大、行业界线模糊,旅游市场管理涉及的管理部门多,旅游管理部门不可能包揽其它管理部门的职能,对旅游市场的有效管理必然是一种联合管理,应处理好旅游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管理的关 系。相关部门必须把涉及到本部门旅游方面的管理作 为自己份内的事来抓.职责到位.形成有效的旅游管理体制(2)、塑造旅游形象,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尽管贵州在塑造旅游形象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而且成效甚微。

但笔者认为贵州还是必须坚持塑造出一个鲜明、易记的旅游形象,因为形象树立对于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开发时都是追求一种将整体而非若干景点作为旅游吸引力因素来推动市场,依靠形象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贵州过去塑造的旅游形象、打出的宣传口号变化太多、特色不明。如今贵州旅游形象定位应站在全国这个角度,从旅游者心理感应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考虑,贵州旅游形象设计既要符合自己的资源特色和历史文脉,又要对市场有吸引力。在对外进行旅游宣传时,应在建立一个总体旅游形象的基础上再针对客源市场的特征予以区划。如贵州的总体旅游形象可定为“神奇贵州多彩风”,然后针对沿海地区推出“原生态自然风光、五彩民族风情”形象;对中原市场推出“绿色喀斯特王国、秀美山水之乡”形象。诸如此类,让贵州首先在世人心中留下一个深刻旅游形象后,又在不同的客源市场拥有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旅游吸引形象。

(3)、突出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精品

当前在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旅游经济注入的文化

内涵越多,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越高,竞争力就越强。贵州的旅游文化本底是丰富的,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特色文化资源。但现在缺乏挖掘、整合及宣传。贵州可在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夜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屯堡文化、酒文化等方面深度挖掘,让贵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紧紧缠绕在一起。在挖掘整合基础上,要将贵州旅游文化性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推广出去。其中,举办文化节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文化节是结合地方特有人文资源与文化资产所举办的节庆活动,唤起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更成为观光客的主要吸引力,2005年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所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就是一个成功的示例,它为贵州旅游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提升了贵州旅游的文化和品位,但该节目在画面精致性、市场运作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要想打造贵州旅游品牌,提高贵州旅游经济效益,仅凭一个黄果树瀑布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贵州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产品

(四)、总结 为了促进和扩大居民消费,继续增强国内需求增长。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发挥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潜力,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一是增强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既要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又要努力增加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并严格执行不同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和对困难群体的扶

持力度。二是大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流通设施、商业网点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继续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推行医疗服务价格、非义务教育收费决策听证制度,合理确定价格和收费标准。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活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满足不同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推动存量住房交易。鼓励居民汽车消费。推行电信普遍服务,促进农村和边远地区电信消费。继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发展体育和文化产业,鼓励居民扩大旅游、体育健身和文化消费。

第五篇: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研究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型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结构的产业结构的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生态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煤炭是我国的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煤炭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学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等突出问题。在能源需求增长和环境管制的双重压力下,煤炭企业要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矿区循环经济,实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加快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在当前具有特殊意义

从维护能源安全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当前,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竞争和斗争的焦点,也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症结和隐患。解决瓶颈制约、确保能源安全已成为党和政府极为关注和投入巨大精力破解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次性能源主体的煤炭,怎样对其实现科学利用、合理利用、高效利用,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而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恰恰是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煤炭的一把“金钥匙”,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意义深远。

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中央做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大决策,其工作的重点是抓好能源、资源的节约。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存在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问题,工艺粗放、加工层次浅,一些原本可以再深加工利用的煤产品废弃严重,主要耗能设备设计效率平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80%左右,系统运行效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25%左右,单位建筑工程采暖能耗比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高1.5倍,远远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建国初,受“有水快流”思想的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先生产建设、后污染治理带来的后遗症较为严重。目前全国每年洗煤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等,大都没有综合利用。粗放、不能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废弃物,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等日益严重,这既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政治的安定、人心的稳定、社会的和谐,需靠循环经济来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能。

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所有煤炭资企业都面临煤竭城衰的潜在威胁。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煤炭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两个问题:一是不失时机地发展非煤替代产业,解决经济发展单纯依赖煤炭的问题;二是延伸产业链条,使单位产量煤炭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变扩大开采的外延式扩张为多方挖潜的内涵式扩张。从现实条件和各地的实践经验看,第一点是长远战略,但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见效;第二点则潜力巨大,有条件较快见效。发展循环经济,恰恰是以此为重要内涵的,抓好它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之举。

二、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煤炭企业传统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产业一直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单向直线模式。与之相对应的,煤炭企业的发展模式则是“快速建矿、强力开采、废物排放、缺乏治理”,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在为人类提供所需能源,奠定经济高速发展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1、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由于不重视资源勘探,缺乏长远的规划管理,没有建立完善合理的储量管理体系,加上政策、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煤炭企业只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我国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与潜力巨大的资源和用现状形成鲜明的反差,综合利用水平低下。特别是经济转型时期,经济政策没有及时得到调整,一部分地区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现象非常严重(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回收率平均为30~40%),造成对资源的严重破坏与浪费,严重破坏了煤炭资源的整体可采性。

2、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煤炭企业周边环境的生态失衡主要是由于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所造成的。由于地下大力开采,导致地表的塌陷加强。传统的煤矿开采模式只注重生产,对塌陷造成的河流污染、植被枯死、生物链破坏等问题缺乏综合治理,久而久之,造成生态失衡。多数煤炭城市因煤而建,先有煤后有城,先建矿后建市,随着资源枯竭,往往是煤尽城衰,这样的悲剧不乏其例。

3、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煤炭企业的环境污染源主要有污水、矸石和甲烷气。煤炭开采每年排放污水22亿m3,污染了江河水系,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地板结,影响作物生长。煤矸石是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的排放量每年约为40亿吨,堆放占用大片土地,而且部分矸石山自燃严重污染环境,刮风扬尘、雨天淋水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煤炭开采排放的甲烷约占人类活动排放甲烷总量的10%。我国煤炭工业的甲烷排放量约占世界煤炭开采排放甲烷总量的1/3~1/4。煤矿每年排入大气的甲烷达80~100亿立方米。甲烷是一种温室效应气体,是产生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三、保障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着力营造重视循环经济的氛围

(1)加强战略研究。各类专项规划都要将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将循环经济理念、原则应用到规划中,确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煤炭资源利用的法律体系,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3)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达标认证制度。加强对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纯洁执法队伍,真正形成“一级管一级、一环扣一环,环环不脱节”的立体监管监察体系。

(4)大力宣传倡导节约煤炭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节约型社会。推进循环经济,员工起重要的作用,为此煤炭企业要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倡导生态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观,杜绝对煤炭资源的浪费行为。同时要建立健全煤炭资源节约责任制,将资源节约纳入工作岗位职责之中,纳入日常管理与工作考核之中。

2、加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1)要建立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制度,借鉴国外对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实践与政策,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评价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指标考核,明确煤炭资源产权关系,从经济、政策两个方面建立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激励机制,提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建设。

(2)回收利用二次矿产资源。通过强化管理促进技改并采用新工艺,把产生的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经过加工作为原料,可以生产水泥和墙体等建筑材料,既减少了排放废弃物,又增加了就业。

(3)在资源开采环节,坚持洁净生产,大力提高资源回收率,杜绝采肥丢瘦现象的发生。

(4)加强环境管理。环保早抓早主动,环境成本可以转化为环境收益。充实资环部门力量,组建专门队伍,强化管理。高标准做好煤电化基地总体规划环评。启动塌陷地整治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塌陷区综合整治,宜水则水,宜田则因,宜建则建。加快消化矸石,保证矿区环保,提高经济效益。

(5)加强采矿活动的监督。设立监督人制度,定期对周边煤矿进行经常性和临时性检查,如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制止,或甚至交司法部门处理。

3、加快技术进步,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1)结合实际引进国外先进开采技术,采用大型自动化、智能化采矿设备进行综合机械化采煤,尽量采煤设备无轨化、液压化和自动化,引入无人驾驭、机器人作业等新技术,减少矿山事故,采取整体性预防和环保措施,保护采矿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减少乃至消除地策灾害发生,从而有效避免矿区内的地质灾害,将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2)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在煤炭生产中,改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在生产末端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煤炭生产的主要废弃物是矸石和矿井水。在原煤生产过程中,努力杜绝割顶、割底现象,积极采取煤矸分流措施,从生产源头减少矸石割出量,采用煤矸石井下充填技术,减少煤矸石流向地面的数量。推广应用矿井水复用技术,实现矿井水井下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开采中的浪费。

4、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层次组织结构

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构筑节约型和高效率的循环体系,彻底改变目前高消费、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否则,经济的发展必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1)在企业层面上要求煤矿企业节能降耗,减少矿业产品和服务的资源使用量,减少矿业产品和服务的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加强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力,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矿产资源。

(2)在区域层面上,加强矿业生态园区的建设,根据煤炭资源条件,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完善煤炭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四、对策及建议

对策建议之一:形成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强大宣传攻势,分层次广泛开展研讨活动,在煤炭资企业还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专项培训。定期组织有关管理及业务人员参加政策学习培训班,举办专题研讨会或聘请专家讲解政策,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政策水平。

对策建议之二:尽快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对煤炭循环经济进行统一规划。指定有关职能部门,赋予其研究分解应用政策的责任,注意经常性收集政策,系统分析政策,指导或协助相关部门及单位应用政策。

对策建议之三:争取国家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项目,有些方面的特殊支持,上项目,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大报告

2、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研究与目标战略

3、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下载论贵州盘县经济发展(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贵州盘县经济发展(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年贵州工业经济发展统计报告

    2017年贵州工业经济发展统计报告 2017年,贵州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实施“双千工程”,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克服月度波动......

    对贵州旅游经济发展思考[合集5篇]

    对于十八大会议的心得体会 ————对贵州特色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考“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如何让贵州秀美的山川和多彩的文化更加闪闪发光?面对记者的提问,在11月9日举......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摘要:贵州省是西南地区一个落后的省份,其经济水平始终处于全国最低层。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状况,使当地的经济格局具有地域特色,经济发展同......

    浅谈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思考[★]

    浅谈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思考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黄勇 论文关键词:山区型;生态农业;生态经济论文摘要:贵州具有发展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的综......

    论山西省大同市区域经济发展

    论山西省大同市区域经济发展 大同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大同以它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旅游优势和......

    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现状

    论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摘要: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经济制度经过了怎样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是如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 2012年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于制约盘江乡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范文合集

    关于制约盘江乡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近期,我们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政策、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的一些基本情况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发现,尽管中......

    贵州北盘江马马崖一级水电站建设项目

    贵州北盘江马马崖一级水电站建设项目 中国网8月7日讯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能源[2012]2226号”文批复核准贵州北盘江马马崖一级水电站建设项目。批文提出:“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