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权力集中部门加强监督的思考(共5篇)

时间:2019-05-14 13:2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权力集中部门加强监督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权力集中部门加强监督的思考》。

第一篇:对权力集中部门加强监督的思考

腐败和反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遇到的共同问题,能否有效地抑制和消除腐败现象,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但由于腐败源于权力的滥用,权力极大的诱惑力和腐蚀力,使腐败屡禁不止。就我国而言,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还呈发展蔓延之势,腐败现象十分严重,腐败工作艰巨,任重而道远。如何有效抑制和消除腐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的监督。

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范文大全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范文大全

帮您找文章]

强化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权力集中部门的领导干部,要组织学习《党章》、《国家公务员暂行管理规定》等内容,组织学习清正廉洁的楷模和腐败沦落为囚徒的典型案例,从思想意识和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体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深刻含义,懂得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要代表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把它作为服务人民,造福于社会的条件;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是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在新形势下,要经得起权力和金钱的考验,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格尽职守,廉洁勤政,做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好公仆。

二、立法建制,使对权力集中部门的监督走上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从历史的角度讲,中国上下五千年,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文化无时无处不渗透着“家长作风”、“谁的官大谁说的就对”,一言堂盛行,特别是市场经济以来,这种一人说了算的作风更是一演一烈,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忽视监督、放弃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让监督、无从监督的情况普遍存在,说具体点就是:上级组织忽视监督,有些上级领导在选拔任用下级党政“一把手”时,过分强调“能人”,忽视政治素质和个人品质。认为数字上去了就是政绩,敢干就是开拓,会变花样就是改革者,使一些素质低、动机不纯之人走上“一

把手”的领导岗位上,这些人得志后,更加肆无忌惮,而上级领导又忽视对其思想作风、品质、廉政勤政等情况加强管理监督,出问题才大吃一惊。二是上级领导放弃监督。有些思想作风不正的党政“一把手”为获取上级宠信,对上级直接领导迎合吹捧,而有些上级领导则沉迷于下级的阿遗谀奉承和“孝敬”之中,头脑昏昏然;有的对下级“一把手”凭感觉印象过分相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置之不理;有的官僚主义严重,不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只听一面之词,偏听偏信;有的则考虑下级“一把手”资历老或工作有成绩,对其错误和问题宽容迁就;有的因与之有私利关系,对其问题和错误遮遮掩掩,实在遮掩不住了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有甚者,明知违法违纪,被有关部门立案查处,还要为其开脱、说情,袒护包庇,充当“保护伞”。三是周围的同志不愿意监督。领导班子成员不愿监督“一把手”主要是存在多种消极心态:有依附心态。把“一把手”看作自己升降、进退的决定因素,对其百依百顺,事事附和;有畏忌心态。认为监督“一把手”如果得不到理解,就会有“不尊重”、“争权夺利”之嫌,担心影响关系,遭打击报复;有自保心态。对“一把手”的错误行为内心反对并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但抱着“谁出事谁倒霉”的心态,“只管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由于存在种种消极心态,班子内部在许多问题上附和、迁就、一团和气,互相监督有名无实。四是同级纪委不敢监督。现行党内职能监督实行的是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双重领导体制,但实际上是以横向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纵向上级纪委为辅。各级纪委都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进行工作,并主要是对同级党委负责,纪检干部的选配、任免、调动,同级党委的意见起主导作用,纪检机关和纪检干部的利益、待遇也由同级党政组织决定,上级纪委的领导实际上主要是业务工作的指导,在这样的状况下,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及其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监督党政“一把手”的难度比较大。由此,有些纪检机关和纪委领导也就产生了“身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的思想,患得患失,怕这怕那,不敢监督。五是党政“一把手”不让监督。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封建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一些人担任党政主要领导后,受封建主义残余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民主意识淡薄,自恃位高权重,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看作特殊党员,凌驾于组织和他人之上,搞家长制,一言堂,独断专行,运用权力超越组织赋予的权限,甚至形成种种新的特权。有的只许自己监督别人,不许别人监督自己,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对敢于监督自己的人进行打击迫害。六是干部群众无从监督。一些党政组织和党政主要领导,将一些本该公开的党务政务和个人重大事项神秘化、隐秘化,不让一般党员干部和群众知道,美其名日“保密”,实际上是怕公开了群众知晓实情,自己混不下去或断了谋私的后路。干部群众没有充分的知情权,重大决策没参与,重要情况不了解,在一些热点问题上也只能听小道新闻,难辩真伪,对党政“一把手”无从监督。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一是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已经有的法规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公务员条例》、《行政许

可法》等,这些法规首先要坚决贯彻执行,其次要细化操作突出可操作性。最后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建立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机制,使反腐败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从而使监督法制化,制度化。

三、公开政务,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实行政务公开,增加权力集中部门行使权力的透明度,是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也是抑制见不得阳光的腐败现象的有效措施。一是公开办事程序和结果,特别是与群众经常打交道的权力集中的部门,要将职权范围、办事程序和办事的结果向群众公开,并明确监督的行为规范,对违规者惩处的办法,从而使政务公开活动,权力运行过程公开化、规范化,防止“暗箱”运作,背后交易,假公济私等问题的发生。二是实行财务收支情况公开制度。将财务收入和支出(包括单位小金库等帐资金)情况、特别是支出情况详细公布于众。三是公布监督电话号码,自觉接受群众、舆论的监督。

四、严肃法规,加大打击的力度

严格执法有一般预防和特别预防两个方面的作用。一般预防的作用是通过对一些违法犯罪人员的惩办,教育多数人不敢犯罪;特别预防的作用是通过对犯罪分子

适用刑罚,将其教育改造成为新人。现在群众反映强烈的是对官员违法犯罪打击不力。打击不力不但会使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又会加速腐败现象的蔓延。因为对犯罪打击不力,犯罪成本低,犯罪分子就不惜挺而走险。社会上流传的“难受一阵子,幸福一辈子”、“一人受罪,全家享福”之类的说法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惩治腐败的法规,从其内容来说已覆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腐败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执法不严。因此,在整个反腐败的斗争中,自始至终都必须强调严格执法执纪,强化惩戒。一定要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什么人,只要违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决绝不姑息。法纪的生命在于执行,严格的执行,要让敢于腐败者丢官、丢公职、甚至丢命,现在的反腐败行为,不但要“杀鸡给猴看”,如果“猴子”严重违反了党纪国法,就应依法依规严惩“猴子”,甚至“杀猴”给“猴”看。这样才能真正遏制住腐败行为的发生。

五、要把权力集中部门的“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点

《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第三条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这句,强调得比较好,古人言:“大梁不正二梁歪”,因为主要负责人在党委班子中处于关键地位,在行政领导班子中处于统帅地位,在决策中处与主导地位,在实施决策中处于指挥地位,是群众之首,事业之帅,对所在地方、部门、单位的经济建设和事业起决定作用。他们比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有更多更大的权力,他们的从政道德和个人品质言行举止如何,对所在地方、部门、单位的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工作面广,接触面广,运用权力机会多,遇到各种诱惑和考验也就更多。这种地位特殊、权力大,如果监督失控或监督不力,就会独断专横,滥用权力。往往一句话就决定干部职工的荣辱升降;一挥笔就开支国家、集体的巨额资金;一张字条就确定工程项目的命运,给国家、集体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甚至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发展和稳定。事实证明“掌握权力而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例如:云南的李嘉廷、北京的陈希同等。从暴光案件中,党政“一把手”违纪犯罪案件仍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的监督,重点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一是强化上级监督,主要是确立直接领导对“一把手”的监督责任,实行监督责任追究制,避免一些上级领导只管工作不管人,对下级“一把手”放弃监督的不正常现象,下级“一把手”出了问题,除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违纪责任外,应视情况追究上级直接领导的监督责任,以增强上级直接领导监督下级“一把手”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规定资金审批程序和资金审批的数额。三是坚持个人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四是实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和工作报告制度。作为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领导。每天的工作要有详实的记录,包括下基层工作的活动情况。领导干部的个人重大事项和工作情况。每季度要向所在党支部,每半年应向所在机关和单位的党员干部和职工代表报告,自觉接受党内党外干部群众的监督。领导干部公务活动公开,不仅有利于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而且是克服和解决每天陷入迎来送往和“文山、会海”的有效措施。五是制定在任期间和离任审计制度。

第二篇:对权力集中部门加强监督的思考

文章标题:对权力集中部门加强监督的思考

腐败和反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遇到的共同问题,能否有效地抑制和消除腐败现象,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但由于腐败源于权力的滥用,权力极大的诱惑力和腐蚀力,使腐败屡禁不止。就我国而言,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还呈发展蔓延之势,腐败现象十分严重,腐败工作艰巨,任重

而道远。如何有效抑制和消除腐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的监督。

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思想防线[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强化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权力集中部门的领导干部,要组织学习《党章》、《国家公务员暂行管理规定》等内容,组织学习清正廉洁的楷模和腐败沦落为囚徒的典型案例,从思想意识和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体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深刻含义,懂得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要代表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把它作为服务人民,造福于社会的条件;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是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在新形势下,要经得起权力和金钱的考验,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格尽职守,廉洁勤政,做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好公仆。

二、立法建制,使对权力集中部门的监督走上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从历史的角度讲,中国上下五千年,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文化无时无处不渗透着“家长作风”、“谁的官大谁说的就对”,一言堂盛行,特别是市场经济以来,这种一人说了算的作风更是一演一烈,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忽视监督、放弃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让监督、无从监督的情况普遍存在,说具体点就是:上级组织忽视监督,有些上级领导在选拔任用下级党政“一把手”时,过分强调“能人”,忽视政治素质和个人品质。认为数字上去了就是政绩,敢干就是开拓,会变花样就是改革者,使一些素质低、动机不纯之人走上“一把手”的领导岗位上,这些人得志后,更加肆无忌惮,而上级领导又忽视对其思想作风、品质、廉政勤政等情况加强管理监督,出问题才大吃一惊。二是上级领导放弃监督。有些思想作风不正的党政“一把手”为获取上级宠信,对上级直接领导迎合吹捧,而有些上级领导则沉迷于下级的阿遗谀奉承和“孝敬”之中,头脑昏昏然;有的对下级“一把手”凭感觉印象过分相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置之不理;有的官僚主义严重,不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只听一面之词,偏听偏信;有的则考虑下级“一把手”资历老或工作有成绩,对其错误和问题宽容迁就;有的因与之有私利关系,对其问题和错误遮遮掩掩,实在遮掩不住了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有甚者,明知违法违纪,被有关部门立案查处,还要为其开脱、说情,袒护包庇,充当“保护伞”。三是周围的同志不愿意监督。领导班子成员不愿监督“一把手”主要是存在多种消极心态:有依附心态。把“一把手”看作自己升降、进退的决定因素,对其百依百顺,事事附和;有畏忌心态。认为监督“一把手”如果得不到理解,就会有“不尊重”、“争权夺利”之嫌,担心影响关系,遭打击报复;有自保心态。对“一把手”的错误行为内心反对并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但抱着“谁出事谁倒霉”的心态,“只管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由于存在种种消极心态,班子内部在许多问题上附和、迁就、一团和气,互相监督有名无实。四是同级纪委不敢监督。现行党内职能监督实行的是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双重领导体制,但实际上是以横向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纵向上级纪委为辅。各级纪委都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进行工作,并主要是对同级党委负责,纪检干部的选配、任免、调动,同级党委的意见起主导作用,纪检机关和纪检干部的利益、待遇也由同级党政组织决定,上级纪委的领导实际上主要是业务工作的指导,在这样的状况下,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及其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监督党政“一把手”的难度比较大。由此,有些纪检机关和纪委领导也就产生了“身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的思想,患得患失,怕这怕那,不敢监督。五是党政“一把手”不让监督。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封建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一些人担任党政主要领导后,受封建主义残余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民主意识淡薄,自恃位高权重,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看作特殊党员,凌驾于组织和他人之上,搞家长制,一言堂,独断专行,运用权力超越组织赋予的权限,甚至形成种种新的特权。有的只许自己监督别人,不许别人监督自己,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对敢于监督自己的人进行打击迫害。六是干部群众无从监督。一些党政组织和党政主要领导,将一些本该公开的党务政务和个人重大事项神

秘化、隐秘化,不让一般党员干部和群众知道,美其名日“保密”,实际上是怕公开了群众知晓实情,自己混不下去或断了谋私的后路。干部群众没有充分的知情权,重大决策没参与,重要情况不了解,在一些热点问题上也只能听小道新闻,难辩真伪,对党政“一把手”无从监督。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一是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已经有的法规是:《中国共产党纪

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公务员条例》、《行政许可法》等,这些法规首先要坚决贯彻执行,其次要细化操作突出可操作性。最后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建立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机制,使反腐败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从而使监督法制化,制度化。

三、公开政务,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实行政务公开,增加权力集中部门行使权力的透明度,是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也是抑制见不得阳光的腐败现象的有效措施。一是公开办事程序和结果,特别是与群众经常打交道的权力集中的部门,要将职权范围、办事程序和办事的结果向群众公开,并明确监督的行为规范,对违规者惩处的办法,从而使政务公开活动,权力运行过程公开化、规范化,防止“暗箱”运作,背后交易,假公济私等问题的发生。二是实行财务收支情况公开制度。将财务收入和支出(包括单位小金库等帐资金)情况、特别是支出情况详细公布于众。三是公布监督电话号码,自觉接受群众、舆论的监督。

四、严肃法规,加大打击的力度

严格执法有一般预防和特别预防两个方面的作用。一般预防的作用是通过对一些违法犯罪人员的惩办,教育多数人不敢犯罪;特别预防的作用是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将其教育改造成为新人。现在群众反映强烈的是对官员违法犯罪打击不力。打击不力不但会使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又会加速腐败现象的蔓延。因为对犯罪打击不力,犯罪成本低,犯罪分子就不惜挺而走险。社会上流传的“难受一阵子,幸福一辈子”、“一人受罪,全家享福”之类的说法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惩治腐败的法规,从其内容来说已覆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腐败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执法不严。因此,在整个反腐败的斗争中,自始至终都必须强调严格执法执纪,强化惩戒。一定要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什么人,只要违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决绝不姑息。法纪的生命在于执行,严格的执行,要让敢于腐败者丢官、丢公职、甚至丢命,现在的反腐败行为,不但要“杀鸡给猴看”,如果“猴子”严重违反了党纪国法,就应依法依规严惩“猴子”,甚至“杀猴”给“猴”看。这样才能真正遏制住腐败行为的发生。

五、要把权力集中部门的“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点

《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第三条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这句,强调得比较好,古人言:“大梁不正二梁歪”,因为主要负责人在党委班子中处于关键地位,在行政领导班子中处于统帅地位,在决策中处与主导地位,在实施决策中处于指挥地位,是群众之首,事业之帅,对所在地方、部门、单位的经济建设和事业起决定作用。他们比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有更多更大的权力,他们的从政道德和个人品质言行举止如何,对所在地方、部门、单位的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工作面广,接触面广,运用权力机会多,遇到各种诱惑和考验也就更多。这种地位特殊、权力大,如果监督失控或监督不力,就会独断专横,滥用权力。往往一句话就决定干部职工的荣辱升降;一挥笔就开支国家、集体的巨额资金;一张字条就确定工程项目的命运,给国家、集体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甚至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发展和稳定。事实证明“掌握权力而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例如:云南的李嘉廷、北京的陈希同等。从暴光案件中,党政“一把手”违纪犯罪案件仍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的监督,重点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一是强化上级监督,主要是确立直接领导对“一把手”的监督责任,实行监督责任追究制,避免一些上级领导只管工作不管人,对下级“一把手”放弃监督的不正常现象,下级“一把手”出了问题,除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违纪责任外,应视情况追究上级直接领导的监督责任,以增强上级直接领导监督下级“一把手”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规定资金审批程序和资金审批的数额。三是坚持个人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四是实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和工作报告制度。作为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领导。每天的工作要有详实的记录,包括下基层工作的活动情况。领导干部的个人重大事项和工作情况。每季度要向所在党支部,每半年应向所在机关和单位的党员干部和职工代表报告,自觉接受党内党外干部群众的监督。领导干部公务活动公开,不仅有利于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而且是克服和解决每天陷入迎来送往和“文山、会海”的有效措施。五是制定在任期间和离任审计制度。

《对权力集中部门加强监督的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权力集中部门加强监督的思考。

第三篇:浅谈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的思考

浅谈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的思考

实践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极易走向腐败”。这些年来,各单位、各部门在如何搞好对权力的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监督体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具有足够约束力的监督体系。如何搞好对权力的有效监督?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此,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建议。

一、监督方式要从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干部监督工作也应打破相对封闭的格局,步入开放式的轨道。一是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做到干部工作开展到哪里,干部的权力运行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施到哪里。二是监督的范围要从工作圈向其生活圈、社交圈延伸,不断扩大有效监督的范围。三是监督形式要由相对单一的监督,向民主测评、专项调查、诫勉谈话、来信回复等多种形式监督转化,改变以往陈旧的工作方式,真正形成让群众对干部立体开放式监督的工作格局,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内“透视”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

二、监督过程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化。长期以来,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即干部出现了问题才去制止、去纠正、去查处。怎样才能由被动监督转变为主动监督?可从四个方面去思考:一是从加强党性和自身修养入手开展素质监督;二是

从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入手,实施权力制约;三是从遏制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行为等方面入手,强化组织监督;四是从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入手,引进群众监督。通过对干部行为的全方位规范和约束,可以起到事前、事中预防的作用。

三、监督措施要由单一型监督向复合型监督延伸。采取自我监督与纪律监督并重、制度监督与立法监督并用、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并行等措施,逐步实行干部监督工作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切实改进传统的单纯依赖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的做法。特别要进一步改进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办法,坚持任期审计与离任审计、定期审计与随机审计相结合,防止和克服干部在任虚假繁荣,离任留下一片萧条的现象。

四、监督责任要由被监督单位(人)责任追究监督向监督单位(人)责任追究监督并轨。监督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责任,因此,监督单位(人)不仅要行使监督职权,同时,也要承担监督责任。在以往的工作中,只注重对被监督单位(人)责任的追究,而对监督单位(人)的工作责任缺乏考评,对于失职、渎职的监督单位(人)的制约不到位,即使给予了责任追究,也是不痛不痒。为进一步做好监督工作,务必健立建全监督责任追究考评体制,做到考核有依据、追究有标准、整改有措施。把被监督单位(人)和监督单位(人)都纳入监督责任追究考评办法进行考核,凸显监督的客观、公平、公正,防止和杜绝监督单位(人)监督不公、监督过滥的现象,确保监督的有效性。

第四篇:新时期对加强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的思考

新时期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思考

高霖

加强领导干部权力监督,是党的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新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深刻指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这些都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科学总结,为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指明了方向。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因此,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制约,防止和纠正公有权力私有化和商品化,是保证我们党不变色、不变质的关键;是关系到党风建设,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败的关键。我就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进一步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新形势下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事关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是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像监督意识不强、监督机制不全、监督力度不大等,此外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尚未有效全程监督,以及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惩处尚未达到应有力度等等,也是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 1

须从社会系统观的角度来选择对策路径。首先,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强化全民监督意识,要着力克服监督工作中的“三种不良心态”。要克服“不能监督,怕权力受损”的心态,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名位观、权利观、监督观,奠定自觉接受监督、从严规范行为的思想基础;要克服“不敢监督,不必监督”的心态,要赋予监督部门开展工作所必需的权限,使监督部门充分认识到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既是一种职权,更是一种职责;要克服“难以监督,监督不了”的心态,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形式营造民主健康、扶正祛邪、勇于监督、监督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严肃查处 “ 跑官要官 ”、“ 买官卖官 ”、拉票贿选等问题,坚决防止干部 “ 带病提拔 ” 现象。实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加大督办和查处力度。领导干部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且在提拔任职前已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必须对其选拔任用的过程进行调查,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制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档案,如实记录拟任人选的推荐提名、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的情况,为实施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二、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构建反腐倡廉“防腐墙”。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使党内监督制度化,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是要坚持按照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督促检查,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要按照

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探索和推行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议事规则,充分体现党内重大事项集体领导。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促使全体党员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党员民主评议、述职述廉等制度,坚持领导考评与群众考评相结合,按照德、能、勤、绩、廉,结合实际,严格实行群众推荐,公示等制度。五是要进一步完善党内责任追究机制,从问题查处上强化党内监督,积极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纯洁党员干部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实行党内监督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的内部监督,在各种监督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的制约机制,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核心环节,是各种监督机制发挥有效作用的根本保证。首先要从思想教育入手,抓好领导干部党的宗旨观念、优良传统作风教育,使领导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公仆意识。其次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好,要做到用人公正、公开、公平,最终达到任人唯贤,保证权力真正掌握在德才兼备的人手里。再次要严格监督“一把手”。要认真抓好述职评议、廉政档案、民主生活会、收入申报、礼品登记等制度外,还要落实好《条例》规定的“一把手”定期述廉制度、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推荐任用追究制度、廉政谈话制度、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最后要严格执纪,对不认真贯彻实施条例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四、进一步加强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首先要加强法律监督。通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司法机关在依法惩处腐败分子、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其次要加强行政监督。对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执

法监察,确保政令畅通。最后要加强审计监督。对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进行审计,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进行审计,对政府采购、重点工程、重点基金进行审计。同时,严格执行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了“逢离必审、三年审一次、一次审三年”。

五、进一步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在实施监督中,一定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从大局和中心工作出发,追求最佳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防止和克服其破坏性的负面作用,正确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首先要坚持新闻舆论监督的党性原则。服从于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的原则。这是新闻传媒的出发点和归宿。确保良好舆论监督效果的原则。准确把握监督的方向、分寸、火候、方式等方面。其次要确保新闻舆论监督公开、公正、信息透明。舆论监督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各新闻单位和采编人员要认真对待,及时发现社会生活中损害国家利益、侵害群众利益、危害公共安全的各种事件。最后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道德和规范建设。作为新闻工作者要严格要求自己,既要敢于对各种腐败行为和严重不正之风公开批评,又要认真抓好新闻自律,使舆论监督充分健康开展起来。

六、要进一步强化对监督者的监督。长期以来,某些监督者往往自认为是政策、法令的化身,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仿佛监督他人是自己的“专权”。我们的机制、体制的种种弊端往往又疏忽了对这些“监督者”的监督,造成“监督者”缺少监督的“真空”,结果“监督者”落马的事时有所闻,造成的严重后果令人担忧。所以对监督者而言,接受监督非常重要。接受监督的过程是一个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能力素质的过程。加强监督有两种手段——接受外部监督与强化内部监督,但外部监督只有通过内部监督制约才能发挥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内部监督制约更直接、更重要、更根本。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正确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要高度重视对自身的监督,既要自觉接受外部监督,更要切实强化内部监督。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正人先正己,只有管好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监督别人,法律监督才会更有力、更有效。

总之,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必须在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形式优势的基础上,使各方面的监督相互支持,互相补充,协调作战,形成一个系统、严密、立体式的监督网络。

第五篇:强化对审判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思考

[内容概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将有效促进司法公正高效,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制度管理法院的长效机制。纪检监察机关派驻人民法院机构

要明确自己监督制约职责,敢于制约监督,善于制约监督,强化制约监督。必须扎实推进审判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建设,构建符合司法工作实际、具有法院特色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切实发挥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在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对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提出了具体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国家司法机关、“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人民法院必须扎实推进审判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建设,构建符合司法工作实际、具有法院特色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切实发挥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在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试结合自身的工作体验,就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一粗浅探讨。

一、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的重要性

(一)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是促进司法公正高效的需要。人民法院被视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官如产生不廉行为,不仅是个人的品质问题,而且关系到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玷污人民法院形象的重大原则问题。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人民法院和法官时常处于各种利益、关系的交叉点上,要维护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就必须使人民法院能够严格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对审判权力失去制约,没有监督,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将时有发生。案件久拖不决、久拖不执,违法违纪事件得不到查处,从而造成一些法官枉法裁判,亵渎司法权威,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公正与效率的主题将难以实现。

(二)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需要。人民法院人才建设的目的就是让法官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公平正义的化身,成为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观念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三者兼备的司法专业人才。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可以为法官职业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在新时期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尤为重要,经常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帮助法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教育他们判重如山、持正守廉,始终保持权力在手、重任在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审慎态度,从思想上筑牢防止权力滥用的铜墙铁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是以制度管理法院的需要。制度是管理法院的重要武器,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当中,各个环节都应有制度的约束。大到裁判案件,小到一言一行,都要靠制度去规范。人民法院的制度建设,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司法能力的必然选择,但是制度建设并不仅仅是制度的设计和制定,重要的在于执行。有了好的制度,执行不了就形同虚设,设计和制定的再好也会前功尽弃。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给权力戴上“紧箍咒”,是制度贯彻执行的最有效手段,对不按制度办事者严格追究其责任,真正使制度发挥作用,形成由制度制约权力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的几点建议

“制约”一词,百度词条解释为:限制约束。“监督”一词解释为: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加强对审判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制约和监督贯穿于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链条。笔者认为,做好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工作,坚定不移地惩治司法腐败,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当前应特别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纪检监察机关派驻人民法院机构要明确自己监督制约职责,敢于制约监督。

“教育、监督、惩处、保护”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四项职能,四者有顺序,也有偏重,但不可偏废。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惩处是手段,保护是目的。纪检监察机关派驻人民法院机构是党和国家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纪检监察工作责任重大,要求严格。做好人民法院纪检监察工作,首先要理顺好工作关系,把目标统一到抓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法院事业健康发展上来,真正做到“一岗双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凡

遇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组汇报,争取支持,把依靠党组领导与独立负责开展工作结合起来。当前尤其要注意克服“做老好人”思想,杜绝对违纪问题绕圈子、转弯子的现象。纪检干部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监督权,弘扬公正无私、刚直不阿、不徇私情、敢于碰硬的精神。在遇到与党组对某一问题认识不一致时,首先要分析原因,不要急于下结论,该

说明的情况要说明,该坚持的正确观点要坚持,该服从的也应服从,立党为公,光明磊落。

(二)抓好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创新,善于制约监督。

要建立制约监督制度,制约监督的主要任务应当是:监督党组领导班子成员有无不廉洁的行为,其配偶子女有无打着领导干部的招牌牟取私利的行为;主要领导干部对反腐败的态度是否坚决,敢不敢碰硬,在用人方面是否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办事,是否公道正派、自觉遵守政治纪律等。强化制度创新意识,以严密制度体系,狠抓制度执行。应认真研究腐败滋生的根源,总结监督工作的经验教训,从规范权力运行、制衡权力行使等环节入手,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同时,加强制度教育,确保各项制度深入人心;加强对执行制度的监督,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应突出以制度管理人事,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制度,并接受群众的监督。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坚决追究责任,以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建立全方位制约监督体系,强化制约监督。

1、要加强对审判行为的纪律制约监督。各审判业务部门和审判人员在审判活动中的行为受审判业务监督的多,而受到审判纪律制约的少,致使少数审判人员滥用职权,以案谋私,办关系案、人情案和金钱案,徇私枉法,损害法院形象,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纪检监察部门要重点监督审判人员在从事审判活动中所实施的行为是否严格遵守审判纪律,是否廉洁执法守法,是否存在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贪赃卖法,是否有欺压群众、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严格以党纪国法、审判纪律为依据,震慑个别越轨者,促进办案人员正确执行党纪国法和审判纪律,模范遵守党章,防止和减少违法违纪的发生,树立人民法院公正、高效、文明、廉洁的良好形象。

2、要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纪检监察部门应对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毫不手软、持之以恒地严肃查处,坚决彻底地清除法院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对于其他违纪违法行为,也要按照有关纪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人,处理一人,绝不姑息迁就。不能寄希望于家丑不外扬,而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同时,要坚决支持保护审判活动中的合法行为,对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的法官要予以保护,对那些诬告法官、打击报复办案人员的要依法进行处理。

3、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制约监督氛围。某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弃了理想信念,成了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阶下囚。因此,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坚决纠正和克服“教育无用”的倾向,通过加强教育,筑牢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教育的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党的宣传教育的总体部署,各部门协调合作,形成合力。二是建立廉政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党风廉政教育的制度化、经常化。明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健全党组学习制度、党课教育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党纪国法和艰苦奋斗等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三是改进党风廉政教育的方法。紧密结合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把自律与他律、教育与管理、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善于运用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说纪,使党风廉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4、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制约监督水平。“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监督者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制约监督水平的基础。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按照“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切实抓好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自身建设。一是树立制约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的意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应自觉接受党组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制约监督、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制约监督、媒体舆论的制约监督以及社会各界、各方面的监督,自觉改进工作。二是强化内部约束机制,严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纪律。“打铁还须自身硬”,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并认真贯彻执行,对内部出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严肃查处。三是改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工作条件,充分保障工作经费,加快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装备现代化建设,大力改善交通、通讯、网络、办公等方面的条件,提升执纪执法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培训,不断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5、强化制约监督落实,确保各项措施取得实效。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加强监督制约,是促进党员法官正确使用审判权力,不犯或少犯错误的重要保证。一是引导每位党员法官树立自觉接受制约监督的意识。每个党员法官都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内监督条例,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监督之下,做自觉接受监督、敢于监督他人的表率。二是健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和追究责任的制约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党员法官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对于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应严肃追究其责任。三是进一步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倡导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坚决纠正不讲党性讲人情、不讲真理讲面子、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正气讲和气的错误倾向。四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的主体。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反腐败斗争才会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应认真受理、及时查处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各种问题。切实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权利,以保护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下载对权力集中部门加强监督的思考(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权力集中部门加强监督的思考(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察局局长对加强权力运行监督的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我......

    权力监督

    徐丽萍行政管理0941 0920803116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中美两国行政权力监督体系的比较与浅析 国家的运行与发展离不开权力的制衡,但长久的权力便导致了腐败。实践证明,腐......

    部门预算监督思考

    一、部门预算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预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包括: 1)预算科目设置 ( 不完善。预算科目的设置不够细化, “目 ”级科目分类过于简单、管 理较为粗放,不利于预算编制......

    国有企业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几点思考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我国今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标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

    加强权力监督报告(共5篇)

    关于进一步加强权力运行监督的报告市纪委党风室: 我局紧紧抓住制约和监督权力这个核心,积极推进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刚性化和公开化,不断将监督贯穿于规划建设业务管理的全过程,......

    高校权力监督

    高校权力监督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办学功能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核心内容的高校功能,也正在影响着高校办学理念的深刻变化。“以人......

    关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思考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我们党和政府近年来一直着力要解决的问题,更是亿万中国人民最关注的制度建设和社会问题之一。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有效与否,不仅事关民心向背和党的生......

    关于完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几点思考一个单位、部门管理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一把手”,同时还要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所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