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的思考
浅谈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的思考
实践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极易走向腐败”。这些年来,各单位、各部门在如何搞好对权力的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监督体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具有足够约束力的监督体系。如何搞好对权力的有效监督?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此,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建议。
一、监督方式要从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干部监督工作也应打破相对封闭的格局,步入开放式的轨道。一是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做到干部工作开展到哪里,干部的权力运行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施到哪里。二是监督的范围要从工作圈向其生活圈、社交圈延伸,不断扩大有效监督的范围。三是监督形式要由相对单一的监督,向民主测评、专项调查、诫勉谈话、来信回复等多种形式监督转化,改变以往陈旧的工作方式,真正形成让群众对干部立体开放式监督的工作格局,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内“透视”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
二、监督过程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化。长期以来,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即干部出现了问题才去制止、去纠正、去查处。怎样才能由被动监督转变为主动监督?可从四个方面去思考:一是从加强党性和自身修养入手开展素质监督;二是
从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入手,实施权力制约;三是从遏制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行为等方面入手,强化组织监督;四是从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入手,引进群众监督。通过对干部行为的全方位规范和约束,可以起到事前、事中预防的作用。
三、监督措施要由单一型监督向复合型监督延伸。采取自我监督与纪律监督并重、制度监督与立法监督并用、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并行等措施,逐步实行干部监督工作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切实改进传统的单纯依赖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的做法。特别要进一步改进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办法,坚持任期审计与离任审计、定期审计与随机审计相结合,防止和克服干部在任虚假繁荣,离任留下一片萧条的现象。
四、监督责任要由被监督单位(人)责任追究监督向监督单位(人)责任追究监督并轨。监督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责任,因此,监督单位(人)不仅要行使监督职权,同时,也要承担监督责任。在以往的工作中,只注重对被监督单位(人)责任的追究,而对监督单位(人)的工作责任缺乏考评,对于失职、渎职的监督单位(人)的制约不到位,即使给予了责任追究,也是不痛不痒。为进一步做好监督工作,务必健立建全监督责任追究考评体制,做到考核有依据、追究有标准、整改有措施。把被监督单位(人)和监督单位(人)都纳入监督责任追究考评办法进行考核,凸显监督的客观、公平、公正,防止和杜绝监督单位(人)监督不公、监督过滥的现象,确保监督的有效性。
第二篇:关于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思考
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思考
海门市烟草专卖局 徐建春
近年来,随着烟草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监管工作越来越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面对行业生产经营发展中的各种诱惑,能够自觉接受监督,严格廉洁自律,为行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也有极少数领导干部经不起冲击,挡不往诱惑,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通过观看《算好人生三笔帐,拒腐防变保清廉》,结合笔者所在行业干部违法违纪引发的思考,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不到位。本文试对领导干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高。一是监督客体主动接受监督不强,存在不必、不愿、不要思想。有些领导干部自认为觉悟高、水平高、能力强,有自控能力,不会犯错误,不必接受监督。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对自己进行监督是在挑毛病,接受监督有失尊严,把监督看成是“不信任”、“不团结”,不愿意接受监督。还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权力观不正确,拥权自用,以权谋私,拒绝接受监督。二是监督主体存在不想、不敢、不能的消极畏难思想。班子成员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碍于情面不想监督,内部监督机构因受制于领导而不敢监督。普通职工因对领导的履职情况不甚了解而不能监督。三思想认识错位。系统内部腐败亚文化悄然盛行,存在“笑廉不笑贪”的怪现象。认为那些敢滥用权力的人,也就是思想开放,会办事、干大事的人,而那些遵纪守法,老老实实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是成不了气候的保守派,致使监督氛围淡薄,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2、监督机制不畅。作为党内监督职能部门的纪检监察组织,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烟草系统也不例外。内部纪检监察机构,其工作经费由同级管理,其人、财、物权都集中在主要监督对象的同级党组织手中,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的依附性太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致使监督工作难以到位。二是制度建设不健全。长期以来,烟草系统更多地偏重于权力行使系统的建设,忽略了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工作中纠偏型、追究型的措施多,制约型、防范型的制度较少。监督内容往往偏重于对资金、基建、大宗物资的采购等的监督,但对领导干部个人的作风建设、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则较少。
3、监督措施不力。一是监督范围不广不深,现有的监督手段主要针对八小时以内、工作圈范围,对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的监督还是一个空白,而领导干部的违规违纪行为往往发生在这些监督的真空地带。二是制度落实不够。目前,干部监督的制度规定已经不少,但可操作性强的不多,许多制度缺乏后续措施。三是惩处不到位。一些单位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后,有的为了所谓的队伍的整体形象,有的囿于情面,有的甚至担心 “拔出萝卜带出泥”,所以,在处理过程中往往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低廉的腐败成本使惩戒失去了威慑作用。
4、监督合力不强。一是内部监督不能体现整体联动性。近年来,系统越来越重视各种监督措施、监督力量的综合使
用,内部有纪委监督、审计监督、下级监督。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各监督主体往往只针对不同对象和环节分别开展单项的、分散的监督,监督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不能将对事权、财权、人权、物权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既分化了监督力量,又分割了监督信息,还增加了监督成本,难以形成监督合力。二是外部监督力量分散。各种监督形式未能在整体上协调互动,难以形成合力。媒体监督、群众监督往往配合不够紧密,各监督部门在监督上各自为阵,单独作战,相互联系松散,行不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三是专门监督的硬度不够。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更偏重于对党政机关的监督。但作为市、县一级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对其专门实施的监督还远远不够,以致被监督对象并不把纪检监察的专门监督当一回事。
二、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方法与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认为要在加强教育、完善制度、拓展途径三个方面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
1、要坚持夯实基础抓监督,让廉政意识在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得到强化。一要打造学习环境,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论灌输和法纪强化,特别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的学习,在思想意识上解决“取什么价值,做什么人”的问题,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价值观。二要优化文化环境。文化是决定个人或单位工作环境、行为习惯、行业风气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在廉政文化环境上解决“建什么关系、交什么朋友”的问题,把思想道德、文明健康和价值取向作为廉政教育和文化宣传的主题,通过系统内部文化环境的建
设和优化,扩大廉政文化的教育层面,不断扩大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和教育面,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要提升教育功效,坚持廉政文化的渗透性、教育的主题性、内容的多元性和形式的活泼性,使领导干部时刻算好经济账、法纪账、感情账、政绩账,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三要净化思想环境。在思想上重点解决“行什么权力,立什么观念”的问题,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正面引导,培养人格魅力。坚持树立先进典型,提升品格修养,正确对待利益得失,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2、要坚持完善制度抓监督,让廉政制度在每一项工作中得到落实。体制、机制的问题,不是我们这一层面所能解决的,但作为一个单位,建章立制、规范制度却是必须的。制度不到位,直接涣散和削弱的是廉政意识的培养和监督管理的力度。因此,要积极探索廉政规律,不断创新廉政制度。一要保证廉政制度建设的整体性。制度建设必须从组织上、时空上、程序上等到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规范。二是要实现廉政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清理和整合,认真分解上级制度的内容,明确执行制度的具体责任主体,并配套以相关的保护和激励措施,防止制度之间相互“打架”。三要发挥廉政制度建设的权威性。杜绝制度执行中的“对上不对下、对人不对己、对事不对权”现象,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3、要坚持拓展载体抓监督,让廉政监督以多种形式得到体现。首先要加大公开力度,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健全企务公开制度,只要不涉及泄密问题都要公开。改变局内人知之不多,局外人知之甚少,普通干部群众无从知晓的状
况。其次是拓宽监督渠道,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宽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的领域和空间,形成无所不在,疏而不漏、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使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失去监督的危险。再次是要改变监督方法,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单一监督为综合监督,以灵活多样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并且要延伸监督的领域,既要掌握干部工作时间内的政治、思想表现,又要了解他们工作时间以外在“社交圈”和“生活圈”中的情况,做到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消除监督的盲区,提高监督水平。
第三篇: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7:39
来源:《求是》期号:2005.9作者:潘瑞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淡薄,认为监督是出难题、挑毛病、找岔子,于是千方百计逃避监督,不让监督;一部分党员和群众或者由于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或者由于自由主义思想严重,也认为监督是多此一举,弄不好还会得罪领导,遭到打击报复,因而对监督漠不关心或缺乏信心,不愿意监督。针对这些情况,从思想教育入手,增强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增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干部的主动性,是强化监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是为了防止权力被滥用。权力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能成为损害人民利益的工具。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定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恩格斯曾明确地指出:“社会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最初通过简单的分工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关——为首的是国家政权——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这样的例子不但在世袭君主国内可以看到,而且在民主共和国内也同样可以看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是为了防止因权力被滥用而造成危害人民、危害社会的后果。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共产党人权力观的根本。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决不能成为损害群众利益的工具,“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每位掌权者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需要。胡长清在反省自己的犯罪原因时,就承认监督和纪律约束对他未起作用,他自己就像“牛栏里关猫,进出自由。”慕绥新在忏悔时也说过:“外面的力量(指行贿者)太强大了,而我本人受到的监督则太微弱了。”各地发生的腐败案件,特别是一些影响恶劣的“腐败群案”、“腐败窝案”证明,监督不力和失效是腐败发生的重要根源。因此,领导干部要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地把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看作
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热情欢迎,真诚接受。党员和群众要牢固树立“严是爱,宽是害”、“监督是真正的爱护”的观念,努力消除各种思想顾虑,一旦发现干部有不健康的苗头,就及时提醒、帮助、批评,防止他们由小错铸成大错,最后跌入不可救药的泥潭,这既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干部本人负责。
实践经验证明,民主是防治腐败的有效途径。只有拓宽监督的渠道,健全监督的规章,把党内民主与人民群众的监督结合在一起,让广大党员充分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让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才能织就反腐败的天罗地网,使种种腐败行为及时受到惩处,使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无所逃遁。要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权力越集中,越容易滋长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制作风,从而导致种种腐败行为的发生。解决问题的出路,一方面是对各级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范围作出科学界定,如对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对重大项目、大额度资金的审批权,对重要人事的任免权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特别是要建章立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各级干部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配套的责任追究机制。权力越大,责任越重,接受监督的范围应该越大,实行监督的体系应该越严密,一旦决策或权力运作失误,不仅要追究行使该项权力当事人的直接责任,而且要追究“一把手”的领导责任,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监督缺位的责任。
要加强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程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标志。离开了党员民主权利的切实保障与充分实现,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无法发挥,党自身的活力与动力也就失去了深厚的源泉。
首先,要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切实保障普通党员的民主权利和监督权利。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干部在制定政策、形成重大决策的过程中,除了一些确需保密的重大事项外,均应在党内公开,让广大党员行使知情权、监督权。
其次,要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内部的相互监督。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的真实情况,“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同级的领导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的”。因此,他郑重地强调,“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是来自党委会本身”。只有不断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等正常的组织生活,充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实行相互监督并监督到位,才能有效防止干部腐败特别是集体腐败案件的发生。
再次,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备具体的党内选举条例,健全和完善候选人提名方式,拓宽选举人了解候选人的渠道,适当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逐步扩大党内直接选举的范围,等等。
要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范围。领导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他们的优劣高下、功过是非,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明确指出:“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为了落实群众监督,一要实行政务公开,增加国家政治生活的透明度;二要不断疏通人民群众向党和政府提出批评意见的渠道;三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既是人民群众享有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表现形式,又是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及其公职人员实施权力监督的重要途径。
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权力监督法制化,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进行。首先,要认真落实党内监督的制度法规。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败工作的法制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了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完整体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党内监督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筑成了规模宏大的监督网络,这对于加强党内监督、增强我们党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净化的能力,必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党内监督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和完善,如现行监督体制不顺,监督者受制于被监督者,以至于容易产生“上对下监督,情况不了解,无法监督;下对上监督,情况了解,不敢监督”的现象,使监督难以有效实施。这就需要完善纪委的反腐败责任制,对于应当履行监督职责,应当查办的腐败案件,各级纪委疏于履行职责的,纪委有关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纪律的责任。
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督的国家法律。对于建立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来说,仅有党内监督制度还不够,还需要把反腐倡廉工作中一些成熟的经验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为国家法律,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用来为人民服务。根据这个要求,应当把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领导体制、工作格局、成功经验用法律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得到贯彻落实,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再次,要加强对反腐败工作本身的监督。在民主法治国家里,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受限制的权力。监督权作为限制权力的权力本身,也应该受到监督和限制。监督权的泛用、误用和滥用的问题,尽管在我们今天的政治生活中还不突出,还未形成一种普遍性的倾向,但同样是我们在健全监督机制过程中需要加以警惕和避免的。
(作者: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
第四篇:XX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监督的报告
市移民办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监督的报告 根据市水利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对市水利局用所属单位权力运行重点环节和部位实施监督的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要求,我们对本单位的资金运行、固定资产管理、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党务政务公开等情况进行了检查总结,现汇报如下:
一、对干部选拨任用情况
今年我办推荐副处级后备干部1名,我们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及干部选拨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树立正确导向,坚持德才标准,恪守选用程序,严守组织纪律,创新选用机制,着眼于移民工作大局选干部、配班子。
1、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积极向上级推荐提拔干部,切实推进干部有序流转,切实加大了优秀年轻干部选配力度,注重用好各个方面及各个年龄段的干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严格按制度办事,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强化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工作整体水平。
二、资金运行情况
1、抓事前申报,对500元以上费用支出实行事前申报,由经办科室负责具体操作,先填写大额支出申报单,由经办科室填表后交分管领导签署意见。
2、抓事中审批,根据填报的费用报支申报单进行审批,必须由经办人、证明人、分管领导、财务科长、主要领导签字审批后,再报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审核。
3、抓事后公示,由财务科负责将每月的费用报支情况进行整理,填报财务支出审批监督表,现金、总账、财务科长、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入账,并将每月的财务报表公示3天,接受监督。
三、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2010年8月24日我办增加固定资产乒乓球案一台,用于单位职工健身活动。经单位主管领导及派驻机构领导签字,并对固定资产进行备案。
四、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监督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廉洁自律,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我办开展了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勤政廉政意识,营造出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为推动移民事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并且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1、不收受和赠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各类代币券(卡)等支付凭证。
2、认真执行公务用车有关规定;认真执行建房、分房、购房的有关规定,不利用职权超标准或多占住房;
3、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4、严格执行领导班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
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我办党支部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抓好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分解如下:
1、党支部书记、主任庄振超同志对移民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负责。
2、支部成员、副主任严留成同志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3、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六、党务、政务公开情况
我办的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在市水利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大党务政务公开范围,丰富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和形式,加强对政务公开的领导和督促检查力度。
1、搞好制度建设,规范党务政务公开
我办把党务政务公开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完善单位制度建设上,从人、财、物的管理到文书档案收发,从资金项目安排到日常事务支出,形成长效机制,从而使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有章可循。公开的内容:各项规章制度;各有关科室主要业务、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人事工作;财务开支情况。
2、搞好形式创新,深化党务政务公开
为保证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设立意见箱,公布举报电话,在公开的方式上不拘一格。一是召开会议公开。坚持每月一次办公会制度,不定期召开办公会、干部职工大会、党员大会,通报阶段工作的进展情况,让干部职工了解本单位的全面工作。二是以公开栏公开。党务政务除会议公开外,以公开栏对本单位工作进行公开和部署,推动工作透明度。三是印发文件、印发工作信息公开。
二0一0 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五篇:新时期对加强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的思考
新时期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思考
高霖
加强领导干部权力监督,是党的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新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深刻指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这些都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科学总结,为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指明了方向。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因此,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制约,防止和纠正公有权力私有化和商品化,是保证我们党不变色、不变质的关键;是关系到党风建设,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败的关键。我就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进一步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新形势下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事关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是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像监督意识不强、监督机制不全、监督力度不大等,此外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尚未有效全程监督,以及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惩处尚未达到应有力度等等,也是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 1
须从社会系统观的角度来选择对策路径。首先,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强化全民监督意识,要着力克服监督工作中的“三种不良心态”。要克服“不能监督,怕权力受损”的心态,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名位观、权利观、监督观,奠定自觉接受监督、从严规范行为的思想基础;要克服“不敢监督,不必监督”的心态,要赋予监督部门开展工作所必需的权限,使监督部门充分认识到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既是一种职权,更是一种职责;要克服“难以监督,监督不了”的心态,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形式营造民主健康、扶正祛邪、勇于监督、监督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严肃查处 “ 跑官要官 ”、“ 买官卖官 ”、拉票贿选等问题,坚决防止干部 “ 带病提拔 ” 现象。实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加大督办和查处力度。领导干部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且在提拔任职前已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必须对其选拔任用的过程进行调查,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制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档案,如实记录拟任人选的推荐提名、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的情况,为实施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二、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构建反腐倡廉“防腐墙”。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使党内监督制度化,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是要坚持按照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督促检查,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要按照
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探索和推行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议事规则,充分体现党内重大事项集体领导。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促使全体党员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党员民主评议、述职述廉等制度,坚持领导考评与群众考评相结合,按照德、能、勤、绩、廉,结合实际,严格实行群众推荐,公示等制度。五是要进一步完善党内责任追究机制,从问题查处上强化党内监督,积极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纯洁党员干部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实行党内监督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的内部监督,在各种监督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的制约机制,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核心环节,是各种监督机制发挥有效作用的根本保证。首先要从思想教育入手,抓好领导干部党的宗旨观念、优良传统作风教育,使领导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公仆意识。其次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好,要做到用人公正、公开、公平,最终达到任人唯贤,保证权力真正掌握在德才兼备的人手里。再次要严格监督“一把手”。要认真抓好述职评议、廉政档案、民主生活会、收入申报、礼品登记等制度外,还要落实好《条例》规定的“一把手”定期述廉制度、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推荐任用追究制度、廉政谈话制度、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最后要严格执纪,对不认真贯彻实施条例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四、进一步加强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首先要加强法律监督。通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司法机关在依法惩处腐败分子、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其次要加强行政监督。对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执
法监察,确保政令畅通。最后要加强审计监督。对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进行审计,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进行审计,对政府采购、重点工程、重点基金进行审计。同时,严格执行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了“逢离必审、三年审一次、一次审三年”。
五、进一步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在实施监督中,一定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从大局和中心工作出发,追求最佳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防止和克服其破坏性的负面作用,正确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首先要坚持新闻舆论监督的党性原则。服从于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的原则。这是新闻传媒的出发点和归宿。确保良好舆论监督效果的原则。准确把握监督的方向、分寸、火候、方式等方面。其次要确保新闻舆论监督公开、公正、信息透明。舆论监督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各新闻单位和采编人员要认真对待,及时发现社会生活中损害国家利益、侵害群众利益、危害公共安全的各种事件。最后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道德和规范建设。作为新闻工作者要严格要求自己,既要敢于对各种腐败行为和严重不正之风公开批评,又要认真抓好新闻自律,使舆论监督充分健康开展起来。
六、要进一步强化对监督者的监督。长期以来,某些监督者往往自认为是政策、法令的化身,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仿佛监督他人是自己的“专权”。我们的机制、体制的种种弊端往往又疏忽了对这些“监督者”的监督,造成“监督者”缺少监督的“真空”,结果“监督者”落马的事时有所闻,造成的严重后果令人担忧。所以对监督者而言,接受监督非常重要。接受监督的过程是一个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能力素质的过程。加强监督有两种手段——接受外部监督与强化内部监督,但外部监督只有通过内部监督制约才能发挥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内部监督制约更直接、更重要、更根本。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正确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要高度重视对自身的监督,既要自觉接受外部监督,更要切实强化内部监督。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正人先正己,只有管好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监督别人,法律监督才会更有力、更有效。
总之,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必须在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形式优势的基础上,使各方面的监督相互支持,互相补充,协调作战,形成一个系统、严密、立体式的监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