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政治命题研究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政治命题研究及应对策略
苗树生2013、11、22
虽然2014年中考是巴彦淖尔市教研室自主命题,但一定会借鉴包头市中考题。
因为包头市中考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命题特点:
1、整合三维目标,体现了全面性和基础性。试题紧扣课程标准,突出基础性,呈现综合性,考查的是主干知识、重点内容和核心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教育教学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和PISA的命题理念。
理论联系实际即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根据课程主题
或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创设情境。设问有三种形式:是什么(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观点):为什么(从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作答):怎么做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国家、个人两个角度)
PISA的命题理念:是先进的命题方式之一。其命题思想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
程,强调把知识放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考察。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
3、注重能力立意和综合素质立意,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侧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阅读、理解、概括、归纳、判断、分析,迁移、转换、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给人的感觉试题难度大。这也是我们今后教学的主攻方向。
4、整体设计,但又体现灵活开放。试题命制遵循教材,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即
有高度,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从微观上分析解决问题。突出知识的相关性,相通性,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多角度,多层次考查知识。答案具有开放性。
复习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好课程主题,围绕主题组织复习:如:初一,未成年人的保护。初二,权利与义务。初三,责任、国情国策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2、把握《课程标准》要求和《考试说明》要点,围绕考点要求组织复习。做到不盲目、不超纲。
3、把握好时政热点,围绕时政热点,突出复习重点。尤其要做到四种问题的合一:当年的重大时政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与教材主干知识联系紧密的问题,与高中政治课内容想衔接的问题。做到“四合一”就可以基本锁定中考试题的命题题范围和内容。如::“生态保护红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国梦”。
4、把握好中考样题,找准复习方向。在巴市样题没有出来之前,应以包头市中考题作为样题。对它的命题思路,题型、设问方式要高度重视。
具体复习方案:三轮复习
1、夯实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知识何来能力。首先复习时要抓主干、重点知识,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死记硬背的知识不是知识,孤立的知识也不是知识。其次要做到全面而系统,理清知识脉络,2、巧设专题,讲练结合。打破年级,单元、课的限制,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从新建构知识体系。专题的设置有两种形式:
一、知识专题,如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国情国策与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二、时政专题,如中国梦,美丽中国,民生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尤其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等。
3、模拟考试。一方面要精编、精选试题。不搞题海战,不大面积撒网,要做到有的放失。提高模拟考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做好试卷的讲评,在纠错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非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解题的方法、技巧和答题的规范性要求。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中考数学命题趋势及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中考数学命题趋势及教学理念
江西省安福县城关中学 曹经富
从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上看,试题内容更侧重于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强调“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与问题方法的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此,数学教学和复习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一、立足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核心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中考命题将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兼顾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多数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
例1:有一道题“先化简再求值:错抄成“,其中的值。”小玲做题时把“””,但她的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请你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评析:代数中的化简求值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一个基本内容,它涉及对运算的理解以及运算技能的掌握两个方面。以往我们大多以直接考查运算技能的掌握情况作为基本命题思路,但本题却以考查对运算原理的理解作为命题的重心,一改“化简求值”类型的命题方式,以学生日常学习中抄错数而计算结果正确的现象为背景来引出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没有削弱对运算技能的考查,还隐藏了问题的解决思路,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运算原理的理解和运用。答案:经过化简后可得:原式
二、关注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又要靠近课本,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这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亲近感,它有利于扭转“背定义、套公式、记题型、对模式”的死板僵化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例2.某学校举行演讲比赛,选出了10名同学担任评委,并事先拟定从如下4个方案中选择合理的方案来确定每个演讲者的最后得分(满分为10分):
方案1 所有评委所给分的平均数.,∵,∴错抄后结果不变。
方案2 在所有评委所给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其余给分的平均数.
方案3 所有评委所给分的中位数.
方案4 所有评委所给分的众数.
为了探究上述方案的合理性,先对某个同学的演讲成绩进行了统计实验.下面是这个同学的得分统计图:
(1)分别按上述4个方案计算这个同学演讲的最后得分;
(2)根据(1)中的结果,请用统计的知识说明哪些方案不适合作为这个同学演讲的最后得分.
评析:本题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深感亲切而熟悉,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代数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隐含着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从而要求学生时刻关注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论联系实际,多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例3: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下右图形式,使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
(1)求证AB⊥ED;
(2)若PB=BC,请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
评析:本题将几何证明融入到剪纸活动中,从学生熟悉的矩形、三角形引入,由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在剪、拼等操作中去发现几何结论,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2)题结论开放,而且结论丰富,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探索,得到不同的结果。全等的三角形有:Rt△ABC≌Rt△DBP;Rt△APN≌Rt△DCN;Rt△DEF≌Rt△DBP;Rt△EPM≌Rt△BFM等。
三、注重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新课标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考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评价的角度要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
例4: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段, 阅读后,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学习等腰三角形有关内容后, 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角A等于30°, 请你求出其余两角。”同学们经片刻的思考
与交流后, 李明同学举手说::“其余两角是30°和120°”; 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 还有
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假如你也在课堂中, 你的意见如何? 为什么?
(2)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 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
评析:本题模拟了一个初二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分类思想以及严密的数学思维能力。此题应该是每位数学老师都讲过的一类题型,也是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一个数学学习过程,李明和王华的解法也是大多数学生刚刚接触此类问题常常出现的问题,再把此题作为考题出现,就是为了考查学生经历了这一学习过程后所发生的变化。(1)、他们的解法都不全面,应分两种情况来解答:当角A是顶角时,可得其余两角是75°和75°;当角A是底角时,可得其余两角是30°和120°。(2)、感受是:分类讨论;考虑问题要全面。
四、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数学教学决不能只是学习数学的结论,而应强调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决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结论的来历,在操作过程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例6:已知:如图,现有、的正方形纸片和的矩形纸片各若干块,试选用这些纸片(每种纸片至少用一次)在下面的虚线方框内拼成一个矩形(每个纸片之间既重叠,也无空隙,拼出的图中必须保留拼图的痕迹),使拼出的矩形面积为,标出此矩形的长和宽。
评析:本题学生直接去拼图可能有一定困难,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解决问题。如果将多项式式分解为,认识到拼接后的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因,矩形的长需要一条线段和两条线段组成,矩形的宽需要两条线段和一条线段组成,则问题较易解决。下图的两种拼接方法供参考。
五、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这就意味着探究性学习已列入考试评价的内容,其实这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已在往年的中考中得到充分体现。探究性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它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开放性考题一直是各地试卷的“压轴戏”,究其原因是开放性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避免思维僵化和单一,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展开研究,使不同的学生获得层次不
同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7.:实验与探究(07年江西中考题)
(1)在图1,2,3中,给出平行四边形的顶点的坐标(如图所示),写出图1,2,3中的顶
点的坐标,它们分别是,;
(2)在图4中,给出平行四边形用含的顶点的坐标(如图所示),求出顶点的代数式表示);的坐标(点坐标
归纳与发现
(3)通过对图1,2,3,4的观察和顶点中哪个位置,当其顶点坐标为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纵坐标为
(不必证明);
运用与推广 的坐标的探究,你会发现:无论平行四边形
处于直角坐标系
(如图4)时,则四个顶点的横坐标
之间的等量关系(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有抛物线中).问当为何值时,该抛物线上存在点,使得以
和三个点,(其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并求出
点坐标.
所有符合条件的评析:此题实是取材于初二课本122页的”观察与猜想”,高度融会了数与形的知识,但起点低,引导学生自觉运用
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在教学中要求我们对有关例题,阅读材料要进行拓展,延伸和变式训练.加强学生的开放能力和学习,探究推理能力的训练.作为参加中考的学生、家长及教师,密切关注中考趋势与理念,认真研究中考试卷,明确把握命题导向,对当前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炫目的情景应用中考题
2008-01-23 人教网
【下一篇】透视数学中考中应用题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初探1
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堂教学方法与反思
作者:李月奎
永善县第一中学
[摘要]:新课程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及时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阐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反思 课堂教学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质量?要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主体、注重教学改进方法,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学法,达到优化教和学的互动。本文将通过对课堂教学,重点在阐述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
一、创设合理性的教学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身边事例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政治与生活的联系——政治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政治。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消费问题、旅游问题、就业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回将学生引进学习之门
二、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关注以调动其主体积极性
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尽管我们的教学设计很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只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一些学生对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当然也激发一部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教师和学生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老师们应该一如既往的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新教育理念贯彻不能立竿见影的,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当前新课改条件下应该更多的给予孩子们思考发挥的空间,教法学法都不是唯一的也没有最好的,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
三、教师在课堂中改进教学方法以体现新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进。因此,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第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与书本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 理解。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于生活和学习中善于探讨的问题,并让大家一起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第四,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过去,我们对教学的理解往往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说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提问、学生答。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而现在,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平等。”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双向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同发展进步,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四、重视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当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时尚。教学中,我们也会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合作、讨论,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效果不好学生往往不能进行实质的讨论。这些说明,教学要重视实效,而不能只顾形式。比如说,新课程把“教学方式的转变”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而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进行倡导。但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怎样的课堂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进行长期的实践。如在讨论课堂上很少有实质性的讨论。结果,“小组讨论”成了课堂上的“放羊”。这样的课,学生高兴是高兴了,快乐是快乐了,是没有太大实效的,在课后还得用更多的时间来补课,因为学生在课上并没有掌握什么白花了时间!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但不是只要“放”就是好课、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机械地理解,不能认为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指导,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太难也不会有实效性的讨论,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走形式,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五、优化教和学的互动以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引导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为此,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论”,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今天课堂再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需要学生主动地广泛地参与。它使学生完全的解放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它要求学生去观察,去聆听,去阐述,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从而解放学生的思想,升华他们的情感,获得深刻的认识:“实践决定认识”,创设问题情境,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能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中去表演,去思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合作与交流。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并没有高人一等的特权,而是以一个交流者、倾听者、建议者的身份出现,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真正充当着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从而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改善行为,实现知行的转换,真正体验到克服挫折,取得成功的快乐,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育人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新 的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在变、内容在变,我们必须激起学生兴趣,关注学生主体、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引导学法、优化教和学的互动。师生角色作出调整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组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素质教育观念提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7
[3]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编.《浙江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内部资料)》2002.12
第四篇:近三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命题分析及2012年应对策略研究
近三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命题分析及2012年应对策略研究
葛炜玮
在教学中,真的是:“得语文者得天下”,作为中考的权重学科,语文历来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学科分数的高低就是中考成绩的晴雨表,它直接关系和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乃至命运。语文在中考成绩中起决定作用,语文复习与考试面临的挑战息息相关。综观语文试题,语文教学及考试越来越让老师和学生无可把握,很少有老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与考试中拥有自信。下面我就近几年语文试题作以感悟和浅谈。
一、中考语文的基本态势
从2005年开始,每一年的中考考纲、试题命制和批改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语文试题来看,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考查,在试题结构上考查的内容涉及面广,答题要求高。南通市的中考试题充分体现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题型多,单独增加了名著阅读赏析,学生的书写数量和质量要求高。
2、题干长,强调题干表述丰富性与文学性,增加了学生读题的时间和难度。
3、没有选择题,对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考试内容注重课内学习内容的深入领会,课外积累内容的广泛明晰。
5、试题灵活,不拘一格。尤其重视社会热点话题与语文学习的结合。
二、易使学生中考答题中发生的普遍的问题
1、审题粗糙,只见其一,不理其二。只抓字眼,不看句意。
2、答题急躁,只有文字,没有思考。只有意思,没有次序。
3、书写凌乱,格式随意,标点不清。只知求多,不知求准。
4、言不答义,套路僵化,没有自我。盲目拼凑,应付了事。
三、语文试卷注重的考点
强调基础,强调落实,强调综合,强调运用。考查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运用知识,培养能力,解决问题。把学与考结合起来,以知识及其运用为核心,组织学生的复习,而不是以题为中心,把学生领到题海之上。基本按教材和考试说明走。
(一)古诗文名句积累与运用的考查
1、不仅强调字形的对错,更注重字迹与格式规范。
2、次次都有理解性默写。强调每一首背诵、默写与理解上的完整性,融会贯通是考查学生掌握能力。
3、有时还会考查小学必背的古诗80首古诗,但不会考太多过新,过难的古诗文。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的考查
1、注重一定的知识运用的训练。从基础内容的巩固,知识考查的常式与变式,易与难,深化与拓展方面适当设题,同时考查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一点归纳与演绎性的思考题,知识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注重考查课下实词及相关文学常识,对课内的一些未给出注释的重点实词理解和掌握也会考查,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积累的古文理解能力年年必考。
3、注重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以及重点语句与相关文章的联系。
(三)课外文言文的考查
1、多考查文言词语和句式。
2、多考查疏通句意理解分析问题。
3、多考查文中提炼思想和语言。
(四)现代文阅读的考查
中考的现代文阅读考察注重阅读文本的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难
易适度的文学作品的综合能力,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试卷的一个难点,总是老师和学生用功最大,却收获最少的题型。当前现代文的考查与学生人生体验与个人悟性有关,也与试题命制与评分有关。可以说语文学习解决了现代文学习与考查的问题,语文教学就解决了一多半的问题。对现代文阅读,在选文和试题命制撒谎能够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重视人文关怀,走进名家经典。
二:试题考查重视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三:考查能力与人格塑造并重。
注重考查如下方面。
1、注重考查学生一些文质兼美耐人寻味,具有类型特点,习题设置科学,答案合理的现代文阅读。
2、注重考查学生写清字,看细题,重视格式,强化标点,有条不紊答题。
3、注重考查设置大多,教师有法可循的发现、整理和指导,考查学生读文有法,做题循法。
(五)名著阅读的考查
1、考查学生名著本身的基本人物、基本情节的熟悉,注意考查一些重点人物和重点情节。
2、注重考查学生思考题,多根据选段落前后文,关键词语,人物关系出问题。
(六)作文的考查
考试评卷中多鼓励和考查学生写“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文”的作文。考查学生审题的认真程度。注重考查作文文与题的有机统一。南通市的作文题目一直以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把目光放开去,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都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在关注中检验学生的作文表达水平。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1、从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题来看,大多数都是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鼓励和引导学生谈生活、谈注重考查学生们曾经的生活,生活中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注重学生用心灵去回味自己的生活,用智慧去领会自己的人生。
2、注重学生的严肃的写作态度,考查认真书写,字迹工整,文面整洁;重视标点的应用和书写,注重段落层次的分明及条理清晰。
3、注重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把握材料运用材料概括材料写作为文的能力。
4、注重学生的创见。
2012年关于学生语文复习的改进和指导
一、古诗文名句积累与运用的复习
1、常考小卷,每节课3首的古诗默写。不仅强调对错,更要强调字迹与格式规范。
2、适当训练学生理解性默写,强调每一首背诵、默写与理解上的完整性,融会贯通应对问题。
3、在初中背诵默写内容之外,适当补充小学必背的古诗80首,不宜在复习阶段匆忙增加过新,过难的古诗文。
4、提醒学生在默写完成后,必须回头检查一遍。
5、提醒学生在最后一道拓展延伸题上,以平常心对待,不要标新立异,考虑狭隘,弄巧成拙。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
1、增加一定的知识运用上的训练。从基础内容的巩固,知识考查的常式与变式,易与难,深化与拓展方面适当设题,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些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做一点归纳和思考,学会举一反三。
2、要把课下实词及相关文学常识练准,练实,对课内的一些未给出注释的重点实词也要求
理解和掌握,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积累能力和素养。
3、把握好重点语句的理解以及这些重点语句的作用。
三、课外文言文的复习
1、多读多做经典篇目,哲思故事,多积攒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多疏通,少分析,不做过多的延伸与拓展。
3、指导学生答题时,多从文章之中概括提炼思想和语言。
四、现代文阅读的复习
1、注意给学生精讲一些文质兼美,具有类型特点,习题设置科学,答案合理的现代文阅读。
2、在每次训练和考试时,让学生条有针对性的答题,写清字,看细题,重视格式,标点,有条不紊答题。
3、教师注意文法的发现、整理和指导,让学生读文有法,做题循法。
4、可以利用课内现代文的适当篇目,做一些现代文阅读复习的范本,课学生又对文章内容比较熟悉,可以放下负担更好理解文法。天下的文章大多是相互借鉴和启发的产物,无论取意还是取法,大多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五、名著阅读的复习
1、训练学生要熟悉名著本身的基本人物、基本情节,让学生读一些重点人物和重点情节。
2、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时,多看所选段落前后文,把握关键词语,理清人物关系。
六、作文的复习
作文是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而且千百年来没有科学的指导模式,学生的作文大多只有文字,没有文章,当前作文学习只重写,不重教,只重评,不重改,随意性强,标准混乱,训练次序不清。尤其是考试评卷中,教师只见文字,不看文意,只求速度,不看质量,使得中考作文浮华之风肆虐。真正有才能的学生深受其害。痼疾日深,积重难返,学生一次次的作文必须学会从外表上作以包装,但仍要坚守作文质量。
1、鼓励学生写“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文”的作文。
2、训练学生认真审题。作文时文与题有机统一。
3、把“我”写进文章中。在表达时,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语言,这就要学会把自我从以往的套话作文中解放出来。
4、写结构化的作文。训练学生组织语言,修饰文辞,关注结构,重视情感思想的内在统一。注重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前后呼应,互相关联紧扣文题。
5、用四十五分钟以紧张严肃的态度认真书写,做到字迹工整,文面整洁;重视标点的正确使用,有意识地给作文多分段落,做到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6、关于给材料作文的辅导。
给材料作文,往往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解材料,是完成给材料作文的关键。所给的材料,可能是一个故事,几句格言,一首小诗,一段议论,大多观点明确,指向具体。写作时,一定要把握好主导观点,说清,说透,不要避重就轻,言不及义。写给材料作文,既要不脱离材料,又要不拘于材料,行文始终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内容甚至材料的语言,同时,又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拓展思路,引进相关材料,进而超越材料,有所创见。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加格达奇区第一小学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然选择。我们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在加区教委的指导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教改实践带动学校的学科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倡导全员参与、全方位投入、全过程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大兴教科研之风,为学校的创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简要回顾
在实践与研究中,我们以分析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基础,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根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2006年11月,学校承担了地区和加区组织的《小学语文能力评价研究与实验 》课题推进会的教学研讨活动,推出的语文研究课两节,省语委办到加区进行小学一年语文教科版教材调研评估到我校听课评课指导,曹雪飞、王丹华在专家的亲自指导下做课,课堂形式别具一格,意义深远,体现了新课改实验的整体性,均衡性,促使我校参与新课改的教师在自我成长的道
1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07年地区组织的课题推进会上李晓萍出课《掌声》,在“金烛杯”大赛活动讲课教师也纷纷取得好成绩,在担任地区校本教研现场会研讨活动中学校三、五年组的带着问题进课堂的教学研讨获得与会的赞赏。几年来课题活动丰富多采,通过丰富的科研活动,使学校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二、研究目标
1.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构建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和应用,形成操作性很强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取得显著的课堂教学效益。
2.探索并构建小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3.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细则。
4.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改革、规范和不断完善。
三、研究内容
1.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我们认为教师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2.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如何创设有益于构建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以及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等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3.教学监控策略的研究。它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
四、研究措施与方法
(一)健全教育科研机构,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机构是课题研究得以深化的关键,建立了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建立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 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管理体系。
(二)健全制度管理,促进教育科研规范开展
根据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自身特点,逐步健全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制度,如:《教育科研的常规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的学习制度》、《课题研究例会制度》、《科研资料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的评估考核和激励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促使教育科研工作落到了实处。为了使科研活动落到实处,我们积极开展校级科研活动和区级展示活动,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我们确立了学校的主课题,并形成了从主课题到教研组到教师个人的三级课题网络。为了保证课题正常运作,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①开学初制订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②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③每学期上好一节课改实验课;④每月上交一篇理论摘抄和教育随笔;⑤期末写好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总结。教科室对“五个一”进行考评,结果纳入教师平时考核项目。教科室积极优质课比赛,定期召开学术沙龙。每学期都邀请教研员来校讲学指导。在教师中大力推进读书活动,每月至少去阅览室读书两次,开展教师读书笔记展览活动。
(三)建立了以分析有效教学策略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研究伊始,我们就认真学习了相关课题的理论,但是如何把课题的研究和教师教学的自觉需要结合起来,怎样在教学中实施我们仍感茫然。一次偶然的研究课让我们找到了研究方法。
在一次研究课后,三年级组的几位老师的评课让大家耳目一新——以前大家评课就是走走过场,泛泛而谈。而这次评课,评课者有备而来,紧紧围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策略”这一研究课题来评课。寻找课堂教学中问题所在,研讨教学策略和学法的改进方法,通过对一节课的研究进行了实实在在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在研究时,以日常教学中的各备课组为单位,根据教师们在教
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障碍、问题,共同确立某个课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主题。课题组老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学预设,然后轮流试讲一次,其他老师根据自己在课前所确定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分析思考,研究者与执教者共同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作出合理解释和重新决策。
(四)建立了以分析有效教学策略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迫切地感受到: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是有效、低效还是无效,必须建立一个相应的评价细则去衡量。课题组的教师在反复观摩、实践、反思、研究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课堂教学评价细则。
五、研究效果
1.教师教学观念有了明显转变,研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善了教学行为,提高了研究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教学行为已经从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不仅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还落实到了教学行为上。
2.教师教学行为有了明显改善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回顾研究之路,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实施策略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多人次被评为教育工作者和先进单位,优秀论文十于篇。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六、思考与反思
我们看到收获时,也在思考我们仍然需要努力的地方。第一,提高教学研讨活动的实效,保证每位参与教师有明显收获,在个性与共性上如何体现与结合好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将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第二,丰富校本研训形式,满足教师不断提高的研训需求。并为教师提高个性化服务,促进更好的个性化专业化成长。第三,加强课题管理,提高教师研究课题能力。
今后,我们要在继续抓好课题研究的础上,重视理论水平的提高,使实验成果上升为理论,为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而不懈努力。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