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对气候变化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分析和建议(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14:1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应对气候变化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分析和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应对气候变化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分析和建议》。

第一篇:关于应对气候变化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分析和建议

关于应对气候变化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分析和建议

摘要: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对于知识产权在技术转让中作用的认识存在巨大分歧。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我们从战略高度提高认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要性,重视绿色技术开发转让中的知识产权因素,加强绿色技术的研发和知识产权部署,加速对绿色技术专利申请的审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推动绿色技术转让中的积极作用,做好绿色技术的专利分析和预警,进行绿色技术专利强制许可研究。

2009年12月中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4个国家的一万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旨在召集所有国家根据自身的经济、社会条件,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广泛开展合作,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期,一些发展中国家就希望在会议的最后文件中明确阐述知识产权相关问题。但是,由于存在巨大利益分歧,“知识产权”并没有被明确列入会议最后达成的《哥本哈根决议》中。可以说,知识产权因素是导致哥本哈根会议最终未达成一致意见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各方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后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的观点

众所周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最终要依靠技术进步。而在现有条件下,跨国技术转让是促进知识共享、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市场环境(准入),改善全球气候环境的有效手段。2007年的《巴厘行动计划》强调技术开发与转让、提供资金来源和投资是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相关国际贸易规则,对于绿色技术转让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分歧早在会议的准备阶段就显现出来。

(一)美国:修改法律,拒绝绿色技术的强制许可

作为绿色技术专利大国的美国已经在2009年修改了相关的法律,加强了绿色技术转让和扩散的壁垒。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2009)》、《对外业务和相关项目融资拨款法案(2010)》以及《2010和2011财政年度外交关系授权法案》。这些法律包含了对美国参加任何国际气候变化事务的限定条件,同时规定有关气候变化对外资金援助的条件以及严格执行现行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要求。国会的这些规定束缚了美国政府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手脚,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知识产权来推行其贸易保护主义。因此,美国政府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一直态度强硬。在2009年8月波恩气候变化筹备会议上,美国明确指出不承认与应对气候变化有关的强制许可,并要求取消知识产权议题。

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期,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了一项新的规则,将加速绿色技术的专利授权程序。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美国声称会承担减排义务,但是资助资金不会流向中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1月初公布了一项总额23亿美元的税收优惠计划,旨在通过推动绿色能源来增加就业。该计划覆盖了183个项目,涉及太阳能、风能和其它节能项目,新增17,000个岗位。美国新近投资的能源领域都是具有高技术含量,从而不会被外包到国外的行业。可见,美国正在利用知识产权这把利剑,维护其在绿色经济中的技术优势,创造就业,占领新的制高点。

(二)欧盟:依靠绿色技术中的知识产权积极构筑经济优势

欧盟是减排最有力的支持者,也是气候变化谈判的推动者。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际,欧盟首脑峰会召开。峰会讨论了“2020战略”的基本框架,提出要将欧盟建设成为更具竞争力及更加“绿色”的经济体。同时,欧盟决定在2010年至2012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24亿欧元援助资金,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欧盟承诺只要其他发达国家做出相应承诺,就将欧盟的减排目标从在1990年基础上的减排20%,提高到减排30%。欧洲专利局非常关注气候变化和知识产权的关系。2008年的欧洲专利峰会上,欧洲专利局将会议主题定为“创造更为清洁的未来:气候变化和知识产权的机会”。2009年4月,欧洲专利局又发布了绿色专利研究报告。该报告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考察了专利技术对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介绍了发达国家一些部门在绿色技术开发和转让中的实践经验,从而促进绿色技术的有效开发和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和扩散。此外,欧洲专利局还获准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哥本哈根会议。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欧盟代表表示“知识产权不会成为气候变化的障碍,只有对知识产权的不充分保护才会阻碍绿色技术的转移。”欧盟推动低碳绿色经济一方面是

为了带动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创造更加“绿色”的就业岗位;而另一方面,欧盟也希望促进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中使用欧盟控制的新一代技术。

(三)发展中国家:坚持发达国家不得以知识产权为借口,逃避技术援助的国际义务。

发展中国家始终担心发达国家以绿色技术受到专利保护为由,严格按照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简称TRIPs协定)的相关规定,以知识产权为借口逃避其应当承担的技术援助国际责任。在曼谷召开的应对气候变化筹备会议上,玻利维亚提交了一份非正式的会议文件。文件明确指出“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环境友好型技术以及相关的技术秘密转移的障碍,必须采取紧急行动来克服这一障碍。”

此外,发展中国家还担心应对气候变化将导致新形式贸易保护主义的滋长。长此以往,发展中国家将被阻挡在新的市场之外。因此,在曼谷会议上,发展中国家明确要求在会议文件中加入强制许可的规定,主张 “在与其国际义务保持一致的条件下,各方如果能够证明特定的专利和许可行为对相关技术的转让构成障碍,并阻碍该技术在该国的使用和扩散,则该国为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目的,有权对该技术发布强制许可。”

(四)中国:坚持各国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哥本哈根决议》中阐明知识产权问题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和广大其它发展中国家持同样的观点,主张在最后的会议文件中明确指出“保证知识产权将不会构成绿色技术转让的障碍”。

我国认为知识产权可能成为绿色技术转让的障碍,并不是完全将知识产权放在技术转让的对立面,反对绿色技术的专利保护。相反,明确可能的知识产权障碍是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基础上,主张发达国家不得以绿色技术受到专利保护为由来逃避其应当承担的技术援助的国际责任。因此,我们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不是要推翻TRIPs协定所创建的知识产权国际秩序,而是希望明确绿色技术可以满足TRIPs协定中的某些灵活的机制,积极争取相关的国际技术援助。同时,中国在会议上表示可以将技术援助给受气候变化威胁最严重的非洲国家优先使用。

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认可技术开发与转让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作用,也明确了发达国家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绿色技术的义务。然而,在对技术转让至关重要的知识产权问题上,各国却很难达成共识。国家利益使得气候变化中的知识产权分歧短时期内难于消除。南北分歧仍然是导致二者在绿色技术转让的知识产权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的根本原因。发达国家不愿意也不可能将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绿色技术拱手让与发展中国家。同时,绿色经济有可能加剧南北分化。发达国家希望通过促进发展中国家减排使它们自动套上“紧箍咒”,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清洁型发电站”、“绿色家电”、“环保汽车”等发达国家控制的新一代技术,从而再次主导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主导未来绿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知识产权。正像美国当年在信息产业发展初期注重创新并抢占知识产权,从而保证其在数十年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据强大优势一样,谁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谁就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主动权。据统计,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受理国外专利申请量同比降低10%,但太阳能光伏电池等领域相关专利申请量却呈增长态势。发达国家力图掌握这一新兴产业发展主导权的用意十分明显。可以预见,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权将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竞争利器。具体而言,各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就知识产权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TRIPs协定的关系尚不清晰。TRIPs协定虽然明确了关于环境、公共健康和发展的目标,但是目前尚未明确成员国在什么时候可以基于这些目标,灵活适用本国知识产权制度,进而超越TRIPs协定的规定。尤其是尚未明确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否作为适用TRIPs协定的灵活机制。二是在TRIPs协定框架内,对强制许可制度的适用问题上各国存在分歧。专利是保护绿色技术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形式,为了平衡利益,许多国家都在其本国专利制度中包含了限制权利人滥用知识产权的强制许可制度。《多哈宣言》作为对于TRIPs协定的修订,对TRIPS协定第31条对发生国家紧急事件的情况做了明确阐述,认为在医药和公众健康技术领域,政府可以实施强制许可。许多发展中国家主张在绿色技术转让的问题上类比医药产业适用强制许可制度。但是发达国家则明确主张,绿色技术相关产业与医药产业不同,不能适用强制许可。

三是在知识产权制度之外,寻求其他的形式来开发和转让绿色技术仍需讨论。知识产权制度是通过确认私权来鼓励技术创新的一种形式。面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是否可以通过政府间公共机构的合作、补贴和其他形式的激励机制来鼓励绿色技术的开发和扩散也是各国正在探讨的问题。

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建议

第一,重视绿色技术开发转让中的知识产权因素,从战略高度认识气候变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开发绿色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剂良方。知识产权是开发绿色技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动力。处理好绿色技术知识产权问题是破解应对气候变化难题的关键。建议从战略高度认识知识产权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深入研究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知识产权问题,制定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产权工作方案,并将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国家整体部署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知识产权专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将知识产权内容反映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等纲领性文件中。

第二,加大绿色技术研究开发力度,抓紧进行知识产权部署。发达国家有可能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由推动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技术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发达国家为了维持竞争优势,不愿意轻易将其拥有的技术拱手让人。因此,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发达国家不可能松口。解决应对气候变化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绿色技术和知识产权。建议在我国已经出台系列政策鼓励节能减排,扶持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强化知识产权管理,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水平。

第三,加速绿色技术的专利审查,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近来,世界几大专利局相继推出了对于涉及绿色技术的专利加速审查的方案。2009年10月,韩国特许厅开始推行针对绿色技术的超快审查方式。11月,日本特许厅也开始试行将“绿色申请”纳入优先实审和优先复审的范围。12月,美国专利商标局将试行绿色技术专利申请加速审查项目。对我国而言,大力发展绿色技术符合我国宏观科技和经济政策的导向,也是对低碳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持。因此,为推动绿色技术的开发,建议以适当的方式加快对“涉及绿色技术的专利申请”的审查,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推动绿色技术转让中的积极作用。建议在绿色技术的开发转让过程中强化专利的重要作用。做好现有绿色技术的专利统计和分析,为国际谈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搭建有效的公共信息平台,使企业在进口绿色技术以及实施国际并购时,能够及时获取准确、有价值的专利信息;在技术许可、转让的过程中发挥知识产权政策中的导向和指导作用,将环境影响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为国内绿色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知识产权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五,做好绿色技术的专利分析和预警。通过专利数据分析,能够有效跟踪创新主体在绿色技术领域的创新趋势,了解国内企业掌握的绿色技术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分析相关技术的成熟程度以及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据此,我们可以在国际谈判中提供适合我国需求的绿色技术清单,有针对性地支持重点领域的发展。同时在向更不发达的国家出口相关技术时处理好维持国家创新竞争实力与承担国际义务的关系。2008年法国曾对1978至2003年间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相关专利进行了统计分析,涉及到建筑、生物能、固碳技术、废物处理等十三个领域的技术发明和转移。研究结果显示,日本拥有世界近一半的绿色技术,位居第一,并且在所有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居第四位,但是主要的发明集中在技术难度相对较小的水泥、地热、太阳能等领域。目前,国内尚未系统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技术领域的专利分析,总体上缺乏对于相关领域中最新技术发展动向的科学掌握。建议加大投入,全面开展绿色技术的专利分析和预警工作。

第六,进行绿色专利技术中强制许可问题研究。TRIPs协定明确成员政府可以发放强制许可,以此来保证专利权人不滥用权利,阻碍该专利在医药和公众健康技术领域的许可。国际上,泰国、巴西、委内瑞拉等国政府曾对医治艾滋病的药物专利实施过强制许可。在绿色技术领域,巴西、印度等国也对于实施强制许可大声呼吁,谋求在国际舞台中拥有更多的谈判筹码。我国应采取积极审慎态度,在不违反TRIPs协定的前提下,讨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中适用强制许可的可能性。(转自 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第二篇: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分析

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分析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国经贸11姓名:张倩学号:2011310963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各地水灾、旱灾频发,飓风肆虐,极端的炎热和寒冷席卷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此外,由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有很多国家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人类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却在急剧下降,如果再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人类必将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幸运的是,人类已经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的威胁,从【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丹麦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墨西哥坎昆气候会议到今年南非德班会议的召开,可以看出人们已经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但不幸的是人类对谁应为气候问题“买单”还存在着矛盾。先看看这次德班会议上各国的态度,中国认为,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必须要有”,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减排,而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承诺,发达国家必须“实实在在”的兑现。而美国则是缺乏诚意,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美国却长期游离在强制减排国际公约之外,在本次会议,美国固执己见,在达成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国际协议上设置诸多苛刻前提条件,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上,又反应冷淡。加拿大背弃信义,退出【京都议定书】。欧盟“谈远不谈近”,而非洲国家集团则表示“仍需支持”。

对于目前的气候问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说,我们的环保技术很先进,以后对气候环境造成最大威胁的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应当为其买单,因此,他们对发展中国家横加指责。但气候问题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要细数气候问题的起因,不能不联系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凭借技术和武力,把魔爪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肆无忌惮的掠夺,毁坏自然资源,毫无顾忌的排放“三废”,造成了全球性的资源破坏。现在他们有了技术,也想追求健康的环境,一方面加大对一些污染行业的改造,另一方面把一些有污染而又赚钱的行业,推向发展中国家,现在他们要求发展中国家对气候环境担负更多的责任,道理何在?

在今年的南非德班气候会议上,发达国家又表现出其不负责任的一面,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肯特指出退出议定书可以使加拿大免遭议定书规定的大约140亿加元的惩罚。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谢振华在发言时高声怒斥发达国家,强烈批评一些发达国家拒不履行承诺、反而向发展中国家施压的做法。

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急需帮助的群体,且大多数是殖民地国家,面临着很多困难,一方面要维护国家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发展经济,解决吃饭问题。而发达国家不仅不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义务,很令人气愤。

相反,中国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态度,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奉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十一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大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制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今后五年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中国一直发挥着积极建设性作用,努力推动谈判议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使国际社会充分了解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特发表本白皮书。

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在处理有关涉到人类的问题时要有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要互相信任,携手合作,合作的前提是正视现实,从实际出发,在要求上不能“一刀切”,用中国的俗语说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科技比较落后,资金比较短缺。而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较充裕的资金。因此,像胡锦涛主席所说的应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应率先垂范,做好自己的环保工作,同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式为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工作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尤其在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处处为发展中国家设置障碍,制造困难。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也是帮助自己,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也应注意环境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只有人类携起手来,通过合作与对话,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应对分析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需要全人类一起去面对的一项重要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国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国际法来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主要代表的国际法,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建立国际法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再对如何有效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法 《京都议定书》

作者简介:王朝正,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252-02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事项,受到全球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今巴黎峰会召开在即,要想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的广泛参与其中,而这都立足于所有国家都认同的基础上来进行,也即是世界各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所达成的共识。当前各国国家针对气候变化已经达成了三点共识,一是气候变化是目前正在发生的客观事实;二是产生气候变化的原因与人为因素分不开,主要是人类活动所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而产生的;三是如果不对其进行相应的干涉,任由气候变化这样肆无忌惮地发展下去的话,就会逐渐影响到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

一、用国际法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不断延伸,世界各国已逐渐认识到,这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环境问题,而开始逐渐转变成一个全球性的政治问题,这就需要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才能够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当前看来,世界各国针对气候变化主要是达成了下面几项共识,一是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而且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愈演愈烈,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气候变化并不单单是依靠一个或者是几个国家所能解决的,它需要全球各国的相互配合、精诚协作;三是产生气候变化是有其深刻原因的,这就要求各个国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承担起相关义务与责任,而其中发达国家所要承担的更多些;四是气候变化的发展也为人类迈入和谐文明的低碳社会提供了重要契机。这些共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凝练与升华,进而才能具体落实到国际法当中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就是国际法的制定,国际法的制定是国际社会反复磋商、艰苦博弈的重要成果。

(一)拥有共同的但又有区别的责任

世界各国在国际法中,既有共同的责任,又有相互区别的责任。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面就简称《公约》)第三条第一款中的规定,各个缔约国需要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按照它们共同的但又有区别的责任,及各自的现实能力来构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保护系统。这个规定是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所要遵循的共同原则,其中共同但又有区别的责任是国际法中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大举措。如果说各国所达成的共识是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的话,那共同而又有区别的责任则是达成这项共识的重要保障。

(二)应用法律来制定强制减排措施

《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三条第一款中说明了,强制减排措施是人类首次用法律的形式来有效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也是人类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作出的重要探索与研究。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强制减排需要基于共同但又有区别的责任基础上实施,而且在《议定书》中也明确说明了,发达国家是贯彻强制减排措施的主体。

(三)世界各国贯彻尊重与保障发展

在有效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时,我们不能牺牲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他们的利益应该要得到充分的保障与尊重,《公约》中的第三条第二款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除此之外,在《议定书》之中也提出了一些能够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有利条款。这些条款的提出,既能够有效促进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工作中去,还能够有效保障他们的建设发展。

(四)坚持《议定书》、《公约》机制

《议定书》与《公约》是构成了国际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在它们所规定的目标原则,都会相应地左右着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当前看来,由《公约》所产生的缔约国大会已经成为了目前凝聚世界各国共识的重要场所、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平台。《议定书》与《公约》这两个法律机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世界各国在具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时,要能够基于现实的基础上,进而展望未来,需要根据国际法的规定来实施开展应对措施。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减缓气候变化的继续发展,将气候变化的影响降低,发展速度减慢。有效开展减缓气候变化的关系操作就是需要明确一个“减法”与“加法”的计算。“减法”是要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加法”是需要逐步提升能够有效吸收二氧化碳的“碳汇”,二者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其目的都是为了逐渐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具体含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但减缓并不意味了就能够消除气候变化对世界各国所带来的影响,而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气候变化都会持续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就在于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具体危害降至最低。

二、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体系

以《议定书》与《公约》为主要代表的国际法在具体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与参照作用,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与支持。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时,紧紧围绕的一个核心便是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并积极着手于构建新的国际法律体系,甚至我们可以将其划分出一个新的国际法律分支,便是国际气候变化法。目前联合国已经开始对构建国际气候变化法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构建这一法律体系,需要以世界各国的所达成的重要共识为基础,同时还需要紧紧围绕各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进而维护好《公约》与《议定书》的相关机制。新国际法中既包含了对现有国际法的修订与完善,还包含了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发展规划,也包含了强制性措施与非强制性措施。最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应该包含了三个部分,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度、有关减缓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度、制定相应的气候金融法律体系,这三个部分是新国际法应对气候变化的三大支柱。

(一)有关减缓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度

1.有效制定出公平的减排指标。当前国际法中部分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性措施就是减排。但是,减排涉及到了两个问题,首先是减多少的问题,这就主要在新的国际法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也就是该如何确定世界各国的具体减排目标,如何来分摊好减排义务;其次是怎么减的问题,这主要是国际气候变化法应该运用哪些法律机制及借助哪些法律手段来达成相应的减排目标。为了有效维护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局,同时保证国际义务的公平性,新的国际气候变化法需要明确一套新的减排指标。新减排指标的确立主要是基于世界各国的具体国情与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起的作用。从而新国际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国家的权利与义务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承担义务也就说明了需要首先实现减排。因此,有效开展减排工作是联合国将排放权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划分的一个过程,如果将更多的排放权赋予了发展中国家的话,就意味着它们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除此之外,有效制定公平的减排指标也充分考虑到了未来的发展需要,进而才能够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2.提高总量管制的能源利用率。我们需要从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环节入手,进而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能源问题有两个,一是研发与推广新能源来取代传统能源的问题;二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来最大限度上实现减排目标的问题。从而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形势上来看,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已成为了当务之急。但要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一个基础是需要通过国际法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一个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管制系统。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开展,首先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主要依赖于工艺与技术的革新,这就需要动力与目标的支撑;其次是市场机制能够对技术革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度

1.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层面上。从保护生态环境的层面上来达到有效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目标,其核心内容便是要强化对生态资源的协调与管理,从而达到既涵养了生态,又改善了生态的目的,进而造福人类自己。新国际气候变化法包括了下面几项内容,首先是要重点保护正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区域,这些区域有雨林、山区、浅海等等,法律必须要给这些区域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其次是需要强化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管理,一方面需要做好守土工作,能够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强调用土,能够充分发挥土壤的碳汇功能,从而将被动变主动,进而使土壤逐渐实现作为第三大碳汇的重要功能。

2.基于人类社会和谐的层面上。要从人类社会这个层面上来适应气候变化,则需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首先是需要提高具体的粮食生产与资源管理能力,进而有效防止资源短缺,能够保证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合理科学地分配。其次是要有效提高公共健康的实际服务水平,因为气候变化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所以,需要加大对公共健康的投入,进而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再次是要解决气候移民问题,气候变化会产生大规模的移民,这就需要国际组织能够做好安置移民的工作。最后是需要有效提高能够应对相关军事安全威胁的能力,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能源争夺战以及其它冲突,国际法需要致力于有效解决诸国矛盾,有效减少冲突的发生。

(三)制定相应的气候金融法律体系

气候金融法律体系的制定,能够为应对气候变化活动募集到相应的资金。就当前世界各国的具体发展情况上来看,用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缺口还比较大。所以,有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金融法律来保障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筹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便是构建新国际气候变化法的重中之重。要想让气候金融法律能够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就首先需要进行“开源”,就是拓展筹集资金的有效渠道。所以发展新型创新型金融投资工具与调度私人资金便显得更为重要,其中私人资金的主体便是能够通过碳交易市场与相关金融工具来推动气候金融资金募集的核心。

三、结语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有效运用国际法来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进而以此为目标,促进国际法体系内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有机融合、相互协调。国际法对遏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无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它能够在有效应对气候的具体变化时,促进世界和平,保障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期应知就围绕着气候变化为读者做相关解读。为什么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如果不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大幅度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强度,经济发展难以持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提高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目前,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低碳技术已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新领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投入巨额资金,加大对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支持力度,努力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发达国家还借保护气候之名,提出对国际贸易产品征收碳关税,企图设置新的贸易壁垒。这些趋势对未来我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要趋利避害,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这不仅可以避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对碳排放的“锁定效应”,而且可以通过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双赢。我国的原则立场是什么?

在多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国内实践中,我国形成了以下基本原则立场: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累计排放和当前高人均排放承担首要责任,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当承担与发展中国家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坚持经济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相协调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相结合,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

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气候变化已经和将要带来的影响,必须采取适应性措施,减轻其造成的损失;通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强度。减缓和适应两者相辅相成。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举 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键技术作为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体系。制定和完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加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健全体制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和全民参与并行 发挥政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增强公众的全球环境意识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引导和鼓励企业、公众积极主动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一是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

二是大力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强度 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

三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 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发展,努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

四是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固碳能力 加强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管理,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碳汇。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五是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 在农、林、水、气等重点领域和海岸带等脆弱地区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建立应急机制,提高综合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

六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增强技术支撑能力 加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相关学科建设和基础科学研究,开展全球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评估、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预测研究等,建立完善的陆地和海洋温室气体观测监测系统。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研究提出我国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

七是完善经济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完善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鼓励、规范和引导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继续推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八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广泛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各种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机制。全面有效参与各种多边、双边气候变化合作,利用国际资金和技术,增强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方针,通过“南南合作”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和其他易受不利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第五篇:国际技术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其应对

国际技术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其应对

[关键词]国际技术贸易;知识产权保护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国际贸易中货值较高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往往伴随有技术贸易。作为国际技术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知识产权保护自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之下,知识产权保护在不断规范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

一、国际技术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照一般商业条件,向对方出售或从对方购买软件技术使用权的一种国际贸易行为。它以纯技术的使用权为主要交易标的,其技术内容主要包括: 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商标。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R ights)是指,公民或法人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明、成果和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也就是人们对自己通过脑力活动创造出来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权利。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所指的知识产权包括:版权及相关权利、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信息专有权。在我国,按照《外贸法》的定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并列构成三大类贸易形式。而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贸易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技术贸易的标的物往往就是知识产权。并且签订的技术贸易合同必须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原则,否则将不享有法律的有效保护。

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力成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越发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与智力成果保护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自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际贸易领域, GATT将其纳入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新议题,并最终达成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简称TR IPS协定)。TR IPS协定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确立了新的统一的国际标准和准则, 对国际货物贸易、技术贸易、投资与各国相关国内立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对传统多边贸易体制的重大突破。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们从事发明创造,并公开发明创造的成果,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知识传播与科技进步。因为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有利于刺激对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投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技术的传播和扩散。但从宏观角度来看,知识产权保护会增加知识传播的成本,而政府希望知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向社会传播,从而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对其进行无限制的保护,而是要在知识产权人私权与社会公共利益二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这主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来实现,而具体如何平衡,则取决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目标与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在对待知识产权的态度上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1.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中,随着知识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以及高科技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很大,而且在国际技术贸易和国际投资领域都比发展中国家占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发达国家在其对外贸易交往中更多的关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强国内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将其渗透到贸易政策中。如美国制定了专门保护美国知识产权的“特殊301条款”;欧共体对发展中国家制定了类似的政策,保留采取单边行动的权利;日本早在2002年就正式宣布把“知识产权立国”作为基本国策,并加强知识产权海外保护。发达国家已直接将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贸易问题联系在一起了。

2.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自主知识产权竞争能力的差距尤为明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发展中国家生产与贸易成本大幅度提高,市场减少。随着TR IPS协议的诞生,发展中国家开始意识到这种挑战,不得不在国内以及对外贸易政策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如中国提出的鼓励创新、鼓励和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软件产品出口,加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都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中已开始体现。

三、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技术贸易的正常发展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关系到技术贸易的健康发展,进而对发展科学技术 鼓励发明创造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正当且应该的。适当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有助于维护和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保 护权利拥有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但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多为先进技术的输出方,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到发达国家具有优势的技术贸易出口利益。发达国家常常利用其制定国际条约协定时的强势影响,制定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实际上, 部分发达国家已经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升为一种非关税壁垒,它扭曲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阻碍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阻碍了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是很不利的。TR IPS协定的签署,为各成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共同的法律框架,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方向,也对发达国家发起知识产权调查制定了一定的纪律约束,遏制了美国等发达国家采取的不利于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单边贸易措施,这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四、中国相应的对策建议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知识产权在制度和管理体制方面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影响到国际技术贸易的健康发展。由于对国际技术贸易活动规则缺乏了解和深入分析,对其中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程序性知之甚少,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类无形资产大量流失。部分企 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漠视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规则。以上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的规范和发展。为了改善我国投资环境、降低交易费用、保护技术受让双方的利益、促进国际技术贸易的健康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规范与改进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1.加强宏观管理,完善配套的政策、法律、法规政府应当建立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符合国际规则的、适应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特点的整体知识产权战略,并将其与产业政策、科技战略、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人才战略等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中知 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2.增强我国企业和全社会在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我国企业应当加强境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政府也应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维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3.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国生存的根本,而自主知识产权在打造核心竞争力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自主知识产权竞争能力的差距更加明显。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国家应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设自主品牌,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在国际贸 易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4.运用WTO 规则解决知识产权争端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遭遇的因知识产权保护导致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大量的知识产权诉讼已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此,中国应积极运用WTO规则解决知识产权争端,根据TR IPS协定原则和条款对知识产权进行合理保护,积极应对不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造成的非关税壁垒,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并重视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提高国际贸易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增强中国的应诉能力,保护我国贸易利益,改变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被动局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也会越来越高,国际技术贸易也进入了一个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阶段。面对新的挑战,我国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与技术进出口有关的法律法规,尽早研究制订有关保护专有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技术的法律法规,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研究、学习、参照有关国际惯例,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关于技术贸易的立法实践,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向国际惯例靠拢,同时也利于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的法律体系,丰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将我国技术进出口纳入全面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促进知识转化成生产力。重视引进技术的专利检索与调查。在遵守国际公约,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帮助企业有效地规避知识产权可能带来的风险。企业方面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充分学习知识产权知识,增强自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利用知识产权来发展自己、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提高技术引进、消化、吸收, 同时加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和合作进而鼓励自主创新从而形成大规模的技术出口,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下载关于应对气候变化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分析和建议(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应对气候变化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分析和建议(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 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

    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探讨

    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探讨课题背景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召开以来,全球低碳化浪潮急速来临,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生活成为热点话题。英美等国积极制定《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分析

     该咨询报告承认在全球变暖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如关于自然变化对全球变暖的作用有多大等,但总体上支持欧洲国家领导人和环保组织以及的观点。气候变化科学委员会主席......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荐五篇)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09年9月22日,美国纽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 潘基文秘书长,各位同事: Secretary-General Ban Ki-mo......

    中国民营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指南

    中国民营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指南 ----------------- 一、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

    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知识产权问题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产权问题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无数......

    浅析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浅析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班级:会计(98) 学号:0951805 姓名:屠春花 [摘要] 电子商务是一把双刃剑,给企业带来了无限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电子商务给知识产权赋予了......

    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 I 页 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摘要 当今世界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使得现代商业在供货能力、客户需求和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