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长三角地区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15:4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1.长三角地区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1.长三角地区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01.长三角地区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长三角地区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德积成人学校周琦

摘要: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对农村社区教育提出了要求。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农村社区教育还存在着认识、财政、人口和制度方面的问题。要排除这些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社区,就应该从增强社区教育意识、建立有效的社区教育组织管理机制、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大力开发农村社区的人力资源着手。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农村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二十世纪中、后期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它从国外传到国内,在国内从城市慢慢扩展到农村。在长三角地区,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对农村社区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因此开展社区教育是加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生活质量和树立正确荣辱观的迫切需要,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新世纪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农村社区教育是对农村社区内共同生活的人群组合所进行的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广泛的社会教育组成的“大教育”。它既是一种区域性、整体性的教育活动,又是一种组织协调社区内外各种力量参与本社区内的各种学习与教育活动,为提高社区成员素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而提供服务的教育新机制。

一、农村社区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教育的本质内涵是以社区发展为本,以社区人力资源开发为本。社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全面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生活质量,建设和发展社区。农村社区教育是为满足农业经济为主的社区成员的各种教育需求而进行的各类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活动。

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为内涵的农村社区教育为农村城市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都依附于同一社区,生活方式呈现开放性,社区凝聚力较强的同时也存在着思想狭隘带来的矛盾,人际关系和邻里关系的调节需要教育的参与。农村社区成员的宗族观念、封建意识比较强,农村社区教育必须要承担起精神文明教育、现代意识教育和文化生活教育的任务;农村增产增收所需要的实用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也是农村社区教育的重点,农业环保、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农村社区教育的新内容。

社区教育,是在农村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基础,也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新亮点。农村社区教育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二、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增强意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提出了成人教育要确定“终身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学校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小部分,单有学校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在农村开展社区教育是一项新的系统工程,存在不少困难。首先要向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和群众宣传社区教育的意义与要求,讲明社区教育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推进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加强社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标准。以此来提高社区成员对农村社区教育的全面认识,改变他们对教育死板的只限于学的错误观念,使他们知道社区教育是终身不断进行的全程、全员、全面的教育体系,从而使他们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变到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达到融入整个农 1

村社区教育体系的目的。

三、强化领导,建立组织,健全制度

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工作,首先要贯彻《教育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实施依法治教,加强统筹管理。这样,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营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终身学习环境;有利于依照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身心发展的需求科学施教,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盘活社区内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提高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质量;有利于调动社区成员不断学习与深造的主动性,自觉地向终身学习的目标迈进。

农村社区教育有其地域、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在组织管理上要因地制宜。社区教育运行机制中的主要环节是管理体制和组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主管部门、承办部门、运行制度、工作条件、经费投人和评价管理是基本框架要素。在管理上要实行统筹管理的形式与办法,要在社区党政组织的领导下,因地制宜地进行探索,不强求一律。当前,可考虑设立由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实行民主管理,使社区教育实验更加贴近社会的广泛需要。有条件的城郊,沿海地区县镇、乡镇,可以通过政府牵引型、学校组织型、社会联合型等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制定科学的实施、发展计划和评价制度,不断深化、不断改进,努力提高综合效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因时制宜。在发展初期,难免政府行为多一些,但从长远看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政府只能宏观指导,不宜微观管理,但在实施初期,组织领导方面离不开社区政府的支持。进入发展成熟期后,农村社会教育资源和社会行为将越来越发挥基础性、广泛性、持久性和制度化的作用。

搞好社区教育工作,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是社区教育获得持续、有效发展的保证。首先是外部环境方面的制度,通过试点逐步实行社区成员的终身教育学习登记制度,以及相应配套的促使社区人员积极学习的劳动用工制度;其次是领导、管理、协调机构的工作制度,提高机构的职能效率;第三是社区教育资源(包括老师资源)的共享、共同参与的制度;第四是必要的经费保障制度;第五是各项评估检查制度以及表彰奖励制度。

四、加强农村社区教育的经济投入,整合社区的教育资源

农村社区教育需要政府宏观统筹以及多方面的经济投入,包括教育基础设施和技术资料的指导。关键是强化农村“合作经济”的壮大,扩大农村社区教育的公共财政基础,可以采取自愿与制度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这部分资金。长三角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农村社区经济也随之迅速发展、人民收入增加,可依法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社区教育。只要教育内容真正是群众所需,群众自愿出资,则办学条件的创设就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教育资源的整合上,要充分开发、培植和利用社区有利于教育活动的一切人、财、物以至时间和空间。对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可以对社区教育建设及社区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尽可能地利用现成的教育资源,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既要发挥当地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又要加强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和资源共享。首先是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重视本部门、本单位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并将这些工作同社区教育相衔接,尽可能纳入社区教育的统一要求;其次是社区教育内的各级各类学校(乡镇“四个中心”即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中心初中、成人教育中心)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开放办学、相互补充、提高综合效益;再次是社区内有关图书馆、文化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含有教育意义的设施向社区开放;最后要通过社区教育志愿者的形式发挥社区内的干部、教师、专家、技术人员和先进人物等人士的作用。

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长远的规划和做出艰巨的努力,这就需要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队伍为保障。仅仅依靠社区教育中心现有的师资资源,不可能适应和满足面广人杂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必须建立一支以兼职为数量主体,以

专职为中坚力量的多元化的具有相应学历、懂得教育规律、乐于奉献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队伍,才能更好地保障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才能更好地为社区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五、加强农村社区教育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农村社区教育的目标在于挖掘农村的人力资源,促进农村社区发展。据统计,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需要从传统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在2亿以上,数量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和土地上,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不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着力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配置。

培养有前瞻意识的乡村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他们是农村工作的决策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物,起着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作用。通过教育应当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理论、现代化管理知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拓宽知识面,增长解决实际问题与综合管理的能力,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要求。

在教育上应该对中青年农民进行新农业技术的推广,使他们在继承传统农业技术的前提下,强化先进技术,淡化传统经验,接受现代生物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利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新型的材料技术、先进的生产方法,从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教育树立起中青年农民在农村创业的意识。

另外,通过社区教育建立农村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的衔接机制,实行培训、就业介绍、就业管理的一条龙服务,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城乡的双向合理流动。农村社区教育应该是面向全民的教育,要打破男尊女卑的观念,实现男女教育的平等,加强对妇女的生产、生活、娱乐教育。对于社区的老年人要使他们老有所享.提高他们的养身、娱乐、生活水平。

六、循序渐进,强化科研,勇于创新

农村社区教育一定要循序渐进,由少及多,由偏到全。在抓这项工作中,应该由办一次培训班到办多个培训班;由单纯农业方面知识到多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由村书记、主任到村民代表、小组长,最终到广大村民培训班;由一个村到全镇各村的培训;由初级到中级直至高级的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使广大村民从不知道社区教育知识到了解社区教育并积极参与活动;从掌握知识的少到学到大量知识并得到实际应用;从只有一个人学到全家学,扩展到全村学;从全村学到全镇学。由原来的受教育者成为教育者。从而使全镇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达到良性的循环。

研究和探索中国特色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推进社区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基础工程,既要坚持实践,又要勇于创新。首先要建立领导决策,定期研讨社区教育工作制度,提高对社区教育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总体决策的科学性;其次是广泛组织群众开展社区教育调研和科研工作,“围绕扩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成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一主题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三教统筹”上下功夫,在“农科教结合”中做文章,大力开展社区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第三是社区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和社区教研员要认真探索社区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并吸取借鉴各地有益经验,指导社区教育机构开展教学研究和教科研活动,走出一条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成功之路。

第二篇:44.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朱禄山

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成员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社会文明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如何让这项工作持久、有效、深入开展下去呢?汤庄镇社区教育中心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以“多元化”为抓手,开拓社区教育

农村社区教育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以多元化、多层次为抓手开展社区教育,就能拓宽社区教育的平台。

1、主动介入

农村社区教育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与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分不开。如何叫主动工作呢?一是主动置身党委、政府领导。让社区教育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年初工作计划主动与政府工作计划对接,平时工作主动向政府汇报、请示。每逢政府重大会议或活动,社区工作与重点工作、突击任务,一起强调、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验收、一起考评。二是发挥志愿者队伍主动性作用。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是一支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到社区教育的质量。汤庄镇共有社区教育志愿者近550人,平时社区中心对他们进行培训和引导,鼓励他们发挥余力,帮助他们钻研社区教育理论,提高辅导技能。同时也让他们为社区教育出谋划策,当好参谋。由于有一大批志愿者的积极主动工作,使得我镇社区教育工作得以正常化、系统化。三是主动邀请专家参与培训,让农民领受到高水准、高层次的教育。社区教育中心还到外地邀请专家前来进行教育培训。如今年我镇请来武汉医学院女教授专门为广大妇女进行女性健康知识培训,参训者在娓娓动听的讲课中了解了女性生殖知识,又掌握了女性生殖保健常识。四是社区教育要主动开展工作。社区教育中心要完善工作机制,主动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确保社区教育规范运行。镇、村社区教育除了组织健全外,主要是定期开展工作。社区教育中心对各村(厂)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使社区工作制度化、常规化。五是以活动推动社区教育。社区教育面向的是广大群众,总是采取面授讲课,将会懈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也要通过各种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活动中,享受社区教育的乐趣。如镇政府每年一次的“五·四”文化周,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繁荣了群众文化,活跃了社区文化,强健了人民体魄,塑造了美好心灵,弘扬了社会正气,提高了群体素质。

2、科学渗透

通过科学合理的渗透,从而彰显社区教育的功能,是社区教育的必要手段。一是在各项创建工作中渗透。村里创建小康村、计划生育示范村等,都把社区教育列为创建内容之一来考核。二是在考核工作中渗透。各单位、部门都要把社区教育培训纳入日常工作,政府年底进行学习型组织,家庭评选,从而推动了社区教育工作广泛开展。三是在营造氛围中渗透。各单位、部门都能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办黑板报、办专栏、散发资料,为社区教育营造氛围。成校中心自己编印的科技小报《惠民文摘》,汇集了法律法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常识、卫生健康知识等内容,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农推中心根据农时季节编印《农技简报》,及时指导广大农户科学种植。计生办十分注重宣传工作,把党的计生政策、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等知识,普及到每个村组。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我镇社区教育工作广泛开展。

3、有效实施

社区教育是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面向广大社区成员的全面教育。年初订计划各部门、各单位统筹安排,平时教育培训配合协调。社区方面以生活型、生产型为主,民间型、临时型为辅;学校方面以阵地型、培训型为主,把职业技能教育、文化生活教育、科普教育、法-1-

律法规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德育教育、艺术教育、乡土教育,环保教育落到实处,努力提高社区成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现代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以“大众化”为宗旨,普及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涉及面广,内容庞杂,特别是受教育对象思想认识和整体素质差异较大,这就决定了施教时,既要考虑群体因素,又要考虑个体因素,要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分类施教,分层施教。

1、要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农民教育培训中,主要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技术成果。汤庄镇在前几年刚推广超高茬麦套稻技术时,第一年请扬州农科所专家前来讲课,小面积试点,第二年镇农推中心和成校联手进行培训,扩大了这一技术推广面积。镇成校为了更直观地推广这项技术,专门深入到有关村组农户田间地头,跟踪拍摄麦套稻技术操作全过程镜头,制成碟片,到各村播放。由于直观、简明、扼要,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回去照样子种植,技术掌握快。经过连续几年的大力培训和推广,如今我镇95%以上水稻种植面积采用了这项技术,受到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2、要满足当地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近几年我镇二产发展较快,出现用工荒现象。我们就为富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机械加工、服装加工、电子装配技术等培训,培训后就能就地转移、消化,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又缓解了本地企业招工难困境。正是这些“大众化”的教育培训,构建了社区教育平台,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开展。

三、以“人文化”为理念,深化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不仅仅是理论说教,还要注重人文交流互动,使社区教育充溢着亲情氛围,流淌情趣内涵,让社区教育与农民零距离接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注重亲民性。

社区教育要体察农民的真情实感,选农民最需要、最迫切、最希望得到进行培训,我镇原来有不少家庭小夫妻俩双双外出打工,留下了小孩让爷爷奶奶管带,由于隔代亲,不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若留一个人在家照管小孩,收入又减少。镇社区教育中心经过调研,认为我镇绗缝被加工办得较红火,很适合这些对象的需求,于是就办起手工绗缝被技术培训班,经过培训的妇女在家就能进行绗缝加工,又能照管小孩上学,做到教育小孩、增加收入两不误,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2、讲究实效性。

社区教育培训的内容要让农民感兴趣、看得懂、记得牢、可实施、能见效。即让农民学了就有用,学了就能做,学了就会用。如我镇西大片水产养殖发展较快,广大养殖户对鱼市及饲料行情信息把握及对鱼病防治技术掌握十分需要,镇水产指导站与成校联合办班,请来专家进行讲座,还深入到鱼塘现场进行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养殖户科学养鱼技能,最近几年我镇水产养殖面积已逼近水稻种植面积了。由此可见社区教育只要以人为本,定能结出累累硕果。

四、以“特色化”为目标,创新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的生命力还在于不断拓展思维,不断改革创新,打造自身特色品牌。

1、围绕产业特色,开展特色教育培训

社区教育的本质是服务,它也要围绕本地产业特色,开展自己的特色教育培训,为地方经济腾飞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近年来,我镇温室大棚发展较快,镇农推中心与成校紧紧围绕大棚种植技术普及开展教育培训。由于“供”、“需”相符,如今大棚蕃茄、大棚西瓜、大棚蔬菜、大棚草莓都能反季节上市,一亩大棚种植超过二亩普通种植收入,产生了可喜效益。

社区教育也从中获得了展露拳脚的宽广舞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2、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引入教育培训

社区教育既要与时俱进搞教育培训,也要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开展特色培训。汤庄镇虽地处高邮市边远地区,却是文化昌明底蕴丰厚的文明古镇。社区教育中心与文化站因势利导将丰厚传统文化引入社区教育,让濒临失传的舞龙、连湘、花船、舞狮等民间文化、文体活动恢复起来,培训了一大批活动骨干。镇里重大活动、庙会频频亮相,浓郁了活动氛围,增强了文明气息。联谊村女子舞龙队多次被市里邀请到大型活动中表演。女子连湘队曾被无锡电视台专题采访拍成专题片而名扬全省。如今全镇仅民间舞龙队就有8家,每年三月初六吉祥寺庙会上总能看到他们恢宏的表现场面,吸引了周边乡镇群众观看,形成了汤庄镇社区亮丽文化特色。

第三篇:农村社区教育的思考

农村社区教育的思考

一、“学习型社会”的含义与特点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组织密切交织的过程。每一个公民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手段„„教育不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学习者的身份从传统教育的对象变成了学习的主体、由他律转变成自律。学习型社会以人为中心,创建终身学习的体系和学习组织,为实现人的自我发展、自我价值提供机会和服务。我国学者也综合学习国内外对教育型社会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胡梦鲸教授认为:“学习化社会是指人人均能终生学习的理想社会。此社会中,学习者的基本权利得以保障,教育机会能够公平地提供,学习障碍能够合理地消除。学习型社会发展的目的,是要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实现每一个人的天赋潜能,使其成为一个自己想要做的人。”他还提出学习型社会学习终身化、全民化、人性化、系统开放化、资源统整化等趋势。“学习型社会,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保障和实现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各种学习需求和获得社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通过回顾各界学者的描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学习型社会的几个重要特点。第一,在学习型社会中,任何人在其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权利和机会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实现个体的追求和自身价值。第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非常强调人的主体性。以人为中心,一切教育活动围绕人逐步展开,如教育的内容要根据人们需要进行设置。第三,学习型社会旨在促进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个体自身价值,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必须建立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之上,反过来社会的进步又为个体发展提供帮助,二者相互作用。第四,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整合资源、统筹协作,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各种教育机构,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创造、提供教育平台。综合各种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习型社会中,人们普遍具有学习意识,在其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有权利和机会享受国家、社会提供的教育服务,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意愿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学习型社会具有一些基本的特点:平等性、开放性、终身性、主体性。平等性是指在学习型社会中人人平等,不只是特定的阶层有机会接受教育,而是人人可以接受教育。人们不仅学习需求被满足,还可以根据爱好或需求去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在这种环境中,学校不再是提供教育的唯一机构,而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共存,为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多样选择。在学习型社会中,各类乃至全世界的教育系统、教育机构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为全球的学习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和学习环境,这就是学习型社会的开放性特点。所谓终身性,就是传统的学习观念被颠覆,学校教育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个人学习生涯的结束。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随着个体的社会化进程推进,人在不同阶段需要学习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应对新环境对个人提出的要求。学习型社会里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习不再是外部环境强加给个体的任务,而是学习者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型社会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人们参与的热情,吸引人们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思维方式的革新,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

二、什么是“社区教育”

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依靠多种方式和途径,社区教育是其中之一。社区教育具有的特点和性质使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特殊的功能,社区教育是普及新型教育观念,推动社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社区教育最早起源于丹麦。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丹麦“民众中学”的建立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展社区教育的开始。随后,欧洲各国纷纷向丹麦学习,社区教育逐渐在北欧乃至整个欧洲大陆迅速发展起来。社区教育在美国获得了开创性的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建立社区学院,专门为那些家庭贫困的年轻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社区学院以当地民众为对象,提供教育服务。社区教育不断发展完善,逐渐成为美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为完善美国教育体系做出贡献。学习型社会的观点和发达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经验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社区教育在我国的起步不太晚,但是在建国初期和文革期间发展缓慢,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获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文革结束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社区教育在社会发展需要、人们积极呼吁下恢复发展起来。社区教育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发展道路,因而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概念界定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是从不同的定义、解释中也可以总结出几点共通之处:第一,社区教育是对民众的教育。教育学家柯隆威曾说社区教育是用驾驭的力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用人文主义的精神来弥补人民受教育少的缺陷。()这体现了社区教育的全民性,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教育资源开放。教育是开启民智,提高人民素质的有力工具。第二,社区教育即社会教育。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活动以外,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育和服务对象的教育活动。传统学校教育的对象范围有限,社区教育对社区中的所有个体,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统统为其提供教育服务。也体现了社区教育的全民性和平等性。第三,新时期,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息息相关。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区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发展社区教育能够为社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社区教育满足个体对教育的需求,有利于个人实现价值,进而推动社区和社会发展。社区教育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和学习型社会的建成。总之,社区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个人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进而促进社区的发展、社会进步。

三、社区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一)社区教育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在理解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时,还必须要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是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的有机整合。[8]终身教育充分提供学习条件,如建立各种教育机构,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要。学习者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权利得以实现。学校保障了学龄前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实施,而人们在完成学校教育进入社会工作后的教育就需要借助社区教育得以实施。社区是人们主要的生活场所,社区在日常生活中宣传教育观念,比如通过宣传栏、报纸、社区集体活动等,能够对人们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人们逐步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学习各种新知识和技能,不仅提升个体能力,还能丰富生活内容。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体的进步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个体能力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建设提供动力源泉。人们认知上、行为上重视学习,会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学习型社会中个体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科学知识,还包括在生活、工作技能方面的知识。终身教育体系需要将不同教育阶段与不同的学习内容紧密联合起来,全面提高人们的能力素质,使“人人能够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目标得以实现,保障学习者的基本权利,提供公平、公开接受教育的机会,为实现每一个人的天赋潜能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

(二)社区教育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方式

社区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教育具有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是短期性教育和学习。由于社会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人们需要及时学习新的知识,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和专业工作的需要。其次是通过阅读学习。报刊、论著,教材不断更新出版,满足了人们对新知识的需求,人们通过阅读学习掌握新知识、新观念。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最基本的途径。第三种方式是通过视听进行学习。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发展,为人们学习提供了多种方式。广播、电视、电脑都是人们视听性学习的有效方式,这些方式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和重要。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新事物不断涌现,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校独立于社会系统,学校教育具有封闭性特点。这就会造成学校对外部世界的关注不够,进而导致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育中难以体现。另一方面,随着个体生命历程的不断推进,传统学校教育并不能持续为个体提供教育服务,但是学习需要贯穿人一生,所以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时,需要改变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将教育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教育行为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社区教育为这种结合提供可能。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一体化。将学校的部分教育责任分配给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使个体在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及时获得不同的教育机会,做到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社区教育为人们交往、学习交流提供平台。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的技能,才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社会化贯穿人们的一生。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在人们进入社会从事工作后,社区就成为了人们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教育是推动建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社区不仅要承担生活、娱乐、交往等传统服务功能,还要承担起教育功能。社区教育承担起教育的角色,给完成了学校教育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让人们能够了解自身以及发生着显著变化的社会。“唯有教育,可以按其合目的性和品质来引导人类走向健康的合作与和平的生活,走向繁荣和文明”。[9]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居民是社区的主人,也是社区的服务对象。社区教育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为居民学习提供便利,进而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奠定基础。

(三)社区教育为学习型社会建设重构社会道德和价值

新时期社会建设离不开教育观念的革新和教育的不断发展,而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张,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社会各方面不断发展,特别是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中国用三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发展道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就会进入利益分化、冲突时期,各种社会问题涌现。如果人们学习不足,人的能力素质就不能与社会发展速度相匹配,就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能力与挑战的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问题交织,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提升自身能力,应对社会变化和转型的挑战,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所以人们在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应对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学习型社会强调从为了经济利益而学习转变到为了成为公民而学习,它倡导公民身份和民主理念,强调公平的学习和教育机会,进而推动公正、和谐社会环境的形成。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相一致。社区教育为人们提供学习和教育的机会,帮助人们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在提升个体文化素质的同时还不断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加强个体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认同,在全社会形成和谐、团结的氛围。经济建设成果只能从物质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精神世界的丰富还需要教育来实现。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物质丰富和精神满足的双重保证。物质生活的丰富从生理上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而教育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方式。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进行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四、关于社区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合理处理出现的问题,才能推动社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建成。

(一)大力推动社区教育多元化与自主化的观念的实现

社区教育的主体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因此教育活动要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开展。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前,一定要进行民意调查,了解人们的真正需求、充分尊重民意。通过综合分析,按照人们意愿开展教育活动,不仅要保证全员性,还要保证教育活动的针对性,突出个性化,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尊重民意,培养人们的自主意识。人是学习型社会中学习的主体,培养人们的主体意识,引导人们自主学习。人们的主体意识加强,对社区的认同意识就会提高,有利于个体和社区的融合和发展。

(二)社区教育资源需要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继续教育专题规划(草案)》中提出,要“加强社会公共设施的教育服务功能,引导并鼓励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扩大公益性教育资源开放的范围和程度”。[10]国家和政府应加强文化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社区阅览室、活动室为居民提供学习场所。博物馆、文化宫等设施应合理对外开放,吸引居民参与其中。社区教育在开放已有的社区文化场所时,还应该积极与附近学校、企业进行合作、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本社区的优势,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教育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三)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保障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和规范。国家和政府应积极地把“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思想观念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和策略,同时还需要从国家层面和制度层面制定、完善关于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法律法规,规范、保障社区教育活动有序进行。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涉及财政、教育、文化、城市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规范,形成合力。政策的支持才能推动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社区教育发展应循序渐进开展

社区教育在农村的开展可以说还是近几年才开始,如何让这种教育模式能在农村扎根、正常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必须先搞试点然后把成功的模式全面推广,大跃进式的一哄而上、以数字衡量考核最终只能是弄虚作假,有违教育教学规律。

五、结束语

社区教育在我国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我们坚信中国的社区教育以后也会越来越好。教育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发展社区教育有利于建立建设学习型社会。我们必须把握社区教育的含义和特点,深刻思考社区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对于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必须分别及时解决、提前预防。社会各界共同配合,共同推动社区教育发展,进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人是学习型社会的主体,主体性、全民性、终身性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以人为中心,号召人们全面学习,让学习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个体人生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的进步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最终目的,建成学习型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社区教育是这些任务和目标实现的有力手段。

石练中心成技校

2017.11.5

第四篇:创建农村安全社区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农村安全社区的实践与探索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安全社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以人为本,观的重要措施之一。牡丹区通过创建农村“全国安全社区”,大大改变了当地农村面貌,提高了农村居民文明素质,促进了当地社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一、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促进作用

2007年初,牡丹区启动“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全区上下把创建“全国安全社区”作为改善民生的实事,采取试点创建、示范带动、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全国安全社区” 创建活动。目前,全区21个乡镇办事处已全部通过“市级安全社区”验收,有5个已通过国家安全社区验收,其中吴店镇作为第一个创建成功的国家农村安全社区,其创建经验被写进了国家安监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牡丹区被确定为全国安全社区济南支持中心成员单位。今年,西城办事处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这标志着牡丹区基层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能力达到相当的水平,也为全区整建制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对牡丹区社会全面和谐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全国安全社区”创建促进全民安全意识提高

在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牡丹区委、区政府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分期举办村级安全员培训班,对全区657个行政村(社区)的安全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在媒体上开设“安全生产教育”专栏,广泛宣传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各类安全知识;大力开展安全文化进村居、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的“五进”活动;编印安全宣传资料、安全挂历、安全手册,分发到各单位、企业和居民户;在农村成立了安全生产曲艺宣传队、秧歌宣传队,将安全常识编成唱词,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安全文化,提高了当地群众对各类伤害的感知和防范能力。

在吴店镇推行“四个一”宣传工作法,即学校每周上一堂安全课,企业每周观看一次安全教育片,行政村每周组织一次群众安全知识培训,包村干部每周制作一期安全板报,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防触电、溺水、火灾、交通安全、卫生健康、防盗等相关生活安全知识,营造了人人讲安全、论安全、支持安全、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吴店镇安全教育促进委员会本着“安全第一,预

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排查梳理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制定有效的整改和应对措施,校长与分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层层签订责任书,将有关校园安全的目标责任分配到人,考核成绩与教职工评先树优挂钩,有力地调动起全校教职工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现在,镇中学全校900余名师生在事先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能够仅用短短的1分钟10秒,从三层的教学楼教室就能全部安全撤离。

目前,在吴店镇,街道畅通了,隐患减少了,意外事故降低了,庭院整洁了,“三堆”(粪堆、柴堆、垃圾堆)不见了,各类传染疾病减少了,邻里关系、家庭关系更和睦多了。据2010年《牡丹区安全社区评估报告结果》显示,与2007年相比,吴店镇居民对火警电话、交通肇事电话、医疗急救电话正确认知比率分别由61.4%、47%、30.5%上升到91.7%、87.8%和90.3%。能正确认识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比率由46.3%提高到了85.6%,居民懂得安全用电、用天然气的比率分别由53.6%、58.7%上升到96.5%、97.2%,对消防知识的知晓率由54%上升到94.5%。

2、“全国安全社区”创建促进“双基”工作进一步深入

2007年以来,牡丹区积极吸纳先进安全理念,以创建安全社区为平台,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健全四级监管网络,将监管关口前移至村居、企业,把监管重心下移至居民户、九小场所,实现了安全监管的“无缝隙、全覆盖”,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安全社区创建,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预防事故与伤害的新路子。

牡丹区将创建工作作为加强安全生产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与构建网络化监管体系相结合,与全省开展的“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互通互融,相互促进。目前全区21个乡镇办事处全部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配备了3—5名专职安监员,配备了安全生产执法车辆,成立了14个执法中队,乡镇办事处专职安全监管人员达到96人;全区657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按照有机构、有场所、有制度、有措施、有台账的“五有”要求成立了村级安监站,由支部书记兼任安监站长,各村居每个月都在安监局和乡镇安监办的指导下,针对本区域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居民区进行安全检查,并按照程序落实隐患整改措施,从而在全区形成了“区乡村(企)三级联动”的安全监管新格局,使村居、企业等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形成“有人抓、按章抓、持续抓、抓得好”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村居安全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3、“全国安全社区”创建促进社会持续稳定

为制定切实的伤害预防计划和策划安全促进项目,吴店镇成立了10个安全工作组,开展了社区危险源识别及事故与伤害风险评价,确定安全促进项目的目标和计划,已开展了消防安全、学校安全、治安稳定、生产场所、卫生健康、道路交通六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成立了推进委员会,建立了工作制度和推进目标。

吴店镇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通过引导辖区企业加强调度、督查,重奖重罚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同时,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预防投入,对生产经营环节的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彻底整改。指导企业严格落实劳动保护措施和劳保待遇,为生产一线的员工及时配发标准的工作服、劳保鞋、安全帽、手套、口罩等,花重金装配、改进除尘设备和设施,努力降低职业危害,杜绝环境污染,实现职工、企业和环境的和谐。目前吴店镇各企业每年为农民工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查体,全镇至今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死亡事故、无一例职业病患者。

省际公路刘民路贯穿吴店镇境内,吴店镇集贸市场就在刘民路的两侧,小商贩及前来购物的群众大多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常常不顾路上疾驰的汽车,自顾自横穿马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镇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出动宣传车在各行政村(社区)宣讲交通法规,印发宣传资料,增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在主要路段悬挂警示标语;在政府驻地、集贸市场、学校附近施划道路交通线,设置交通标志、标识、减速线,交通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在农村,许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真空地带”。吴店镇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中制定了综治特派员制度,按照“一村一员、一岗双责”的原则,从全镇干部中筛选考察39名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和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综治特派员,派驻到村(社区)指导农户如何防盗、如何报警、如何避免意外伤害等。各村(社区)组织建立了治安巡逻队,配备警棍、强光灯、喊话器、袖章等巡逻装备,坚持天天巡逻。同时,全镇配备10部无线对讲机和广播求助报警系统,建立覆盖全镇的“一呼百应,区域联动”无线报警系统,在全镇形成村村联防、配套联动的防范体系。在重点部门、企业等重点部位安装电视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监控。此外,该镇还对镇政府驻地沿街门市推行“五户一岗,门店联防”制度,组织商户轮流值班;各行政村搞好村居建设,完善防范设施,在主次干道安装路灯,有效防止偷盗犯罪现象。

自2007年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以来,吴店镇镇连续五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重点工商贸企业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安全连续五年保持零事故记录;道路交通、建筑工地事故逐年呈两位数下降;行政村盗窃牛羊、农机具、“三电”案件均实现零发案。

二、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创建持续发展的思考

“全国安全社区”创建推进工作,要以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为平台,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掌握社会各阶层遇到的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制定新举措,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全面促进当地社会持续稳定好转。

1、对安全社区的理解和认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加快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要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安全社区有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理解。牡丹区在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领导特别是基层领导在认识上还不到位,认为个人安全、家庭安全只能靠自觉,花费人力、物力创建安全社区还不如招商建项目得实惠、出政绩。认识决定行动,因此,要在提高领导干部对安全社区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上下功夫,认识到位了,才能重视,才能保障物力、人力、财力的投入,才能保障安全社区的程序持续推进。

2、策划实施项目灵活性不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针对新问题研究新项目,如目前留守家庭的老年人和儿童,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用电、用火、机械使用、药物使用、出行、易燃物存放等方面事故伤害率较高,其他如治安、恶劣天气、恶劣地形等危害因素也普遍存在;随着城乡楼房的增加,儿童坠楼、突发疾病人群的发现、抢救等问题也开始凸现;家庭小加工、小作坊的增加拉动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农户日益富足,家庭成员沉迷网络、赌博、酗酒等不良风气引发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多等等。

3、长效机制缺少保障

安全社区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程,创建过程中最核心的是建立长效机制,只有形成机制,才能有条不紊、持续不断的向前推进。目前有部分单位领导把创建安全社区作为了政绩工程,通过验收、拿到招牌证书就放手不管了,专职的工作人员被抽调到了其他岗位,相关组织机构成了摆设,各种措施停留在了墙上,群众失去了安全社区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三、推进“全国安全社区”持续发展的探索

1、推进安全社区创建仍要以提高安全意识为基础

采取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宣传教育方式,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安全意识,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对创建安全社区的正确理解,切实让干部群众掌握查隐患、辩风险、会防范的本领,最大限度减少各类伤害,使城乡居民真正得到创建安全社区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在具体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各类安全生产生活知识融入到戏曲、歌曲、相声、小品、故事当中,利用舞会、晚会、运动会、亲友聚会,依靠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壁画、挂历、年画、对联及各类生活用品,使各类人群在不同的地点、时间都能受到行之有效的教育,使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

2、围绕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筛选实施项目

创建安全社区,减少意外伤害,就是通过安全促进项目去实施,因此策划实施项目尤为关键,要结合实际,分析重点,通过摸底调查、专家论证、群众评议,抓住困扰社会安全的突出问题,围绕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筛选安全促进项目、制定持续干预和不断改进计划,认真

组织实施。具体实施项目应围绕消防安全、治安安全、疾病安全和意外伤害等几个方面做文章,以“消除隐患、减少伤害”为出发点去策划实施项目。同时还要做到量力而行,要在增强群众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和群众承受范围内进行财力、物力的投入,去改善各种硬件设施,尽最大努力去改变现有状况。

3、在推进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长效机制

安全社区涵盖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它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建立一支精通理念、善于专研的团队,完善各级真抓实干、通力合作的组织机构,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为居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长久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满意,激发了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才能确保把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做好,并持续推进。

第五篇: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

中共金坪镇委员会

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金坪镇以加强基层党建为主线,以产业带动为抓手,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努力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金坪镇农村社区基本情况

按照区委的安排部署和全镇的实际情况,金坪镇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求,坚持按照“健全自治组织、加强阵地建设、配强社区班子、改善人居环境、增强服务功能、完善配套政策”的思路,在青叶村推行了以“村改社区、城乡一体”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挂牌成立了青叶社区村党支部和青叶社区村民委员会,现有农村社区1个。

二、主要做法

一是改革组织设置,科学制定规划。金坪镇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利于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按照“一村一社区”的模式,改革组织设置,科学规划试点,突出以搞好村庄建设规划方案为重点,首先把村庄已经形成或初具规模的青叶村改建为农村社区。制定了9个配套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即:村庄建设规划方案、农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规划方案、全村危房户、无房户、草房户改造规划方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方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规划方案、普及农业科技和传递致富信息实施方案,建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方案、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实施方案、建立农村社区所需资金投入计划方案。

二是强化目标定位,创新工作内容。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目标定性为社区村民自治,定位为发展、建设、管理、服务,将行政村党支部改为社区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村民委员会。实施了以“三基础三支撑三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即:搞好阵地、住房和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集体经济、科技和信息为支撑点,建立城乡互助扶持体系,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和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始终坚持以反映民生和体现民意为出发点,切实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着重把农民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以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三是健全社区组织,完善配套体系。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完善配套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社区规范化、制度化,在农村社区全部建立健全了社区村支部委员会和社区村民委员会、社区团支部、社区妇代会等组织,并按照“五好村党支部”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社区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完善了村级组织相关制度。

四是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功能发挥。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社区的功能发挥,农村社区将工作重点由管理向服务转变,设置了多功能服务室、卫生服务站、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幼儿园等服务设施,为农村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了基本条件。同时还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老年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民兵志愿者服务队等服务队;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篮球队和文艺宣传队,经常开展健身活动,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不断丰富了农村社区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存在偏差。有的干部群众认为农村社区就应该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医疗卫生、养老失业等各种社会保障待遇,有很多群众反映:“社区农民是否可以在社保购买养老保险”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社区与村其实差不多,只是把名称改了一下,班子人员和工作方式、方法没有变化,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就是农村党支部的简单的翻版,没有任何实质的区别,对社区的概念和主要功能不清楚。

二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强。农村社区村党支部的党员结构与村党支部完全相同,以“

六、七十年代”入党党员居多,多数党员年龄较大、文化较低,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大部分党员都较为困难。近年来,上级党组织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帮扶政策措施(比如:党员双向培养、党员一帮

一、建立党内帮扶基金等),但由于力度不够,最终没能治贫治本,难以真正脱贫,更难在农村群众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致富作用。

三是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社区经济基础薄弱,村上无集体经济收入,年底没有现金结余,工作经费不足。以青叶社区为例,每年上级拔工作经费6800元,扣除800元报刊费后还剩余6000元,应付一般性工作勉强可以支撑,如果要求发展,真正推行全村各项工作开展和发挥好群团组织作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尤其是现在的青叶社区在推进叶家坝小集镇建设上,要长期开会,与群众研究建设方案等,必定要产生大量的工作经费。

四是待遇仍然偏低。虽然农村社区干部的待遇比以前有了提高,但农村社区干部的待遇仍然较低,比城镇社区干部的待遇低。现在的农村社区村干部的待遇,每月扣养老保险金、绩效工资,除去交通费、电话费等,全月工资在全村仍处于低收入的状况。

五是群众增收致富难。农村社区是典型的农业村,经济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产业发展缓慢,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不多。同时,农村社区村级公路较差,道路硬化较差,影响到产业的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一是公选。在农村社区干部出缺或增补时,原则上要采取公推直选或公开招考的形式产生。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要积极扩大开展公推直选党组织书记试点,切实把党员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二是下派。要从区级机关和乡镇机关选拔优秀干部到村(社区)任职,并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激励。三是返聘。积极动员和引导素质过硬、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身体健康、自愿为群众服务的乡镇退休(返乡)党员教师、干部和退役军人到后进村(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促进后进村(社区)面貌的改变。

(二)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党员发展。要坚持

把提高党员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深化“双向培养”和“升级培养”工作。二是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全面推行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出(流入)登记、定期联系、返回报告和民主评议制度,切实加强流动党员日常的教育管理,促进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正常化。三是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继续深化 “党员先锋工程”和 “党员凝聚工程”,大力推行党员设岗定责、量化考评制度,积极探索和拓展无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渠道和平台。

(三)推动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认真开展以 “改水、改厕、改路、改房,建家、建园、建村级组织活动室”为主要内容的改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推行文明新风,推进农村水利、道路、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大力开展“党员农贷快车”、“党员互助基金”等党内帮扶活动,加快建立完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努力解决农村党员致富无项目、发展缺资金等问题,帮扶他们发挥致富表率作用。

(四)改善基层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环境。一要用好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要切实规范管理党组织活动阵地,发挥好阵地的辐射带动和服务作用,使活动阵地成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二要落实基层干部激励机制。要严格按有关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好基层干部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逐步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要多形式解决和保障村社区党组织的工作经费,进一步理顺村财乡管体制,乡镇党委重点对村(社区)党组织办公经费的合理化使用进行监管,切实杜绝个别地方“村钱乡用”的现象。

(五)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一要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工作中要注意把握程序、体现竞争,特别是在竞选过程中,放手让2名以上实力相当、群众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竞争,允许候选人依法、公开、有序开展竞职宣传活动。二要大力推进社会评价工作。大力推进乡村党组织负责人述职评议,明确评价对象,要坚持以评价班子为主,评价干部个人为辅;明确评价重点,坚持“多对事少对人”,侧重于评价工作实绩及现实表现;明确评价方法,要结合班子和干部考核工作进行,注意节约评价工作成本;逗硬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特别是干部述职测评结果,要及时采取会议、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对测评不满意票率超过30%的,经组织考察核实,要按照有关规定免职,真正取信于民。

五、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提高农村社区干部待遇。

二是增加农村社区工作经费。

三是在社会保障体系上,农村社区农民与城镇社区居民享有同样的待遇。

四是在项目上向农村社区倾斜。

下载01.长三角地区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01.长三角地区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文化礼堂实践与思考

    摘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作为本省年度十大......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我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以维护农民......

    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大全

    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双阳镇共有党支部13个,党员606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流动日趋频繁,与之相应的外出务工的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截至2009年10月......

    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青州市邵庄镇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来源:青州通讯 作者:蔡相恩 发布时间: ( 2009-11-6 ) 浏览次数:350 我镇辖92个行政村,辖区面积164.8平方公里,总人......

    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青州市邵庄镇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来源:青州通讯 作者:蔡相恩 发布时间: ( 2009-11-6 ) 浏览次数:350 我镇辖92个行政村,辖区面积164.8平方公里,总人......

    农村社区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言材料

    社区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言材料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自全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以来,我们社区按照《**镇党的群众路......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福建医科大学从1981年开时招收研究生,至今经历了31年的发展历程,研究生数从开始招生时硕士研究生4名(1981年)、博士研究生2名(1991年......

    生态学本科教育——实践与思考

    生态学本科教育——实践与思考2011-02-17杨劼 赵吉 周延林 朴顺姬 梁存柱 王艳荣 牛建明一、生态学本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