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体制问题分析

时间:2019-05-14 15:2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体制问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体制问题分析》。

第一篇:浅谈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体制问题分析

浅谈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体制问题分析 吴晶

国电江西丰城发电有限公司江西丰城331100

摘要:文中主要对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的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关键词:电力企业;社会保险;问题分析。

前言

社会保险工作是企业“一把手工程”,是关系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好事,是维护公平正义、促进企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的大事,更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维护企业的职工队伍稳定,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期和企业变革期尤为重要。

一、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为深化电力企业改革,加速电力工业的发展,稳定职工队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

1.1同机关事业单位相比在养老保险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内,由于制度在设计上的分割,未把机关、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其中,造成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同企业退休人员在待遇上的一定差距;从缴费上看,机关人员、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不缴费,电力企业单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和个人缴费都要按单位18%,个人8%的缴费比例缴纳保险费用。从养老金待遇上看,由于仅改革了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计发水平与调整办法均高于企业,两者差距较大并在延续。

1.2现有退休年龄的规定, 造成了不同退休年龄的职工退休待遇差距。养老保险制度中建立了个人缴费年限与养老金待遇水平相关的激励机制,但由于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规定了男女职工、就业、缴费年限上的差别,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一般劳动者男年满60 周岁,女职工在管理岗位满55 周岁,女职工在工人岗位年满50 周岁;特殊工种者如: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达到一定年限的,退休年龄男满55 周岁,女满45 周岁。造成了不同性别、不同工种职工间在参保过程中的不公平。电力行业由于也存在这个问题,并且比较特出。在退休年龄上特别是女职工在退休年龄的上的争议较大。统计分析近几年来退休人员的数据,女职工在工人岗位上(50岁)退休的养老金月平均在937.40 元,女职工在管理岗位上(55 岁)退休的养老金平均在1080.50 元,男职工在特殊工种办理提前退休的平均月养老金为1108.15 元,男职工正常60 岁退休的月养老金平均数1247.63元。由此看出退休年龄造成的待遇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二、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 提高职工社会保险意识

近年来,虽然国家社保改革步伐加快,新政策、新规定不断出台,但企业范围内从领导到职工,对社会保险却缺乏直观、全面、准确地理性认识。具体表现为,领导对社会保险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解决的少;单位参保、缴费能少则少,能拖就拖;一些职工“养儿防老”思想严重;还有一些职工认为自己现在身体好,不需要参加医疗保险等等。这些模糊认识的存在,使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难度加大,进程缓慢。

2.2保险基金拖欠严重,职工社保待遇难以保障

这几年,职工医药费用呈连年攀升的趋势,医药费拖欠重新抬头,使职工的正常医疗得不到保障,医改工作陷入困境,造成了老弱多病家庭及困难的职工生不起病,住不起院;失业保险费征缴不力,拖欠较大;生育和工伤保险统筹没有开展,伤残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有的单位女职工生育后的药费不能及时报销,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对企业的生产和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2.3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不及时

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凡涉及职工社保待遇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基层单位和上级部门不能快速沟通。近年来连续发生多次上访、群访事件,甚至导致堵塞公路交通干线。此外,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信息化建设也达不到上级要求,无法实现个人帐户余额电脑语音查询。

2.4社保待遇冒领现象增加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单位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明显不如以前,加上制度建设滞后等原因,一些退休人员,特别是外地居住的人员死亡后仍然继续领取养老金和报销医药费,给社会保险基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形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3.1 养老保险的改革及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要依法扩大养老保险金征缴的覆盖面,提高收缴率,实行全额收缴、全额拨付,并尽快实现养老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养老保险基金是职工的“保命钱”,绝不能挪用。其次,要确保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并代他们缴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通过不断的改革及完善,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中的养老保险得到极大的完善,表现在:1)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现代化越来越完善;2)在改革中,没有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有力地落实了新型养老保险管理制度,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负担过重及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问题的解决;3)面对养老保险改革的难得机遇及挑战,各级领导更加重视社会保险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长期的努力, 从最基本及最需要的工作做起,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3.2 完善城乡统筹,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要理顺体制,创新体制,配套推进一系列改革,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实现医保制度的统一性、公平性、适度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绩效。

电力企业要适应全民医保体系,更要结合行业特色,加快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一方面建设覆盖整个企业广大职工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让职工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使职工享有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儿童保健和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群众享有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基本药物。另一方面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3.3 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

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的运作及落实,这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及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电力企业从制度上通过采取建立工伤保险费用与工伤发生 率挂钩的预防机制,消除了不利于企业和谐稳定的隐患;在生育保险方面,向企业女职工给予生育津贴,减少和解决了女职工在孕产等时期由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并明确了医疗服务和产假,体现了国家对妇女劳动权益的特殊保护。综上所述,贯彻落实广大职工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的相关政策,会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四、加强企业基础工作建设的建议

4.1 创新管理观念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必须按照企业新的要求、新的定位及新的任务,明确思路且深入研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坚持统观全局,认清形势,同中求异的创新观念,前瞻性地思考和把握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科学合理地运作,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社会保险事业的巩固和发展。结合各社会保险阶段的工作实际需求,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全国社会

保险制度改革方向为主线,坚持以推动和完善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实施为目的,积极引导职工支持及参与,从而有力推进社会保险体制改革,为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做出新的努力。

4.2 树立合理科学的观念

社会保险工作是一项管理与服务并存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有一支会管理及热爱保险事业的管理队伍,要转变思想,树立大局观念,加强责任心。通过工作人员的创新理念,巩固职工队伍的稳定。此外,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及工作作风上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树立服务观念。要提升管理水平,在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于社会保险因其普遍性、强制性及保障性等特点,运作起来工作内容复杂、专业性强。因此,我们在充分掌握相关政策理论的同时,还要不断充实业务知识以便提高业务水平。

4.3 建立社会保险管理机制

建立社会保险管理机制应朝着长期有效的方向发展,这是平稳、连续执行政策的基础,是切实维护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切身利益的关键。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育人才的制度,形成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努力建设高专业素质、高知识层次及高管理水平队伍,从而为企业的改革创新及维护职工的利益提供有力支持和组织保证。

4.4 夯实及创新管理平台

1)社会保险体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机制的不断健全,要求我们管理者要大力培育执行能力,切实维护职工权益。2)要加强宣传力度。基于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为了使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赢得理解和支持,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

五、结束语

由于社会保险在保障企业职工权益,促进安全生产及维护企业和谐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抓住机遇,不断创新,稳步推进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工作,不断探索及研究新问题,踏实有效地推进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分析

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分析

文章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存在的群体,为我国城市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意识方面的限制和国家政策,法律制度保障的缺少使得他们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其中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现

状,通过分析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关系;农民工社会保险;公共管理

一、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中国国务院研究4月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外出农民工已达到1亿万人;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达2 亿人。农民工目前已占第二产业劳动力的58 % ,商业和餐饮业的53 % ,加工制造业的68 % ,建筑业的80 % ,他们已成为支撑我国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然而由于受到城乡的“二元结构”和固有的经济社会制度的影响,农民工长期处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灰色地带,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其中他们的社会保险问题更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中,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不到10 %,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大连的农民工参保率也只有20 %左右。作为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农民工将自己的青壮年时光奉献给了城市,然而他们却没有像城镇劳动者一样享受社会保障,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存在巨大风险。农民工作为社会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养老问题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基础,农民工养老问题因此备受关注。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通知,提出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2,本文就此谈一些认识与看法。

二、农民工社会保险现状

2.1 相关法规不完善

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只有地方性和政策性规定,在全国性的立法中则没有对此作出相应的明确法规保障。除此之外,现行立法中, 在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规定方面也存在差别。

2.2 社会保险关系续接困难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管理被分割在多个统筹单位,多为县市级统筹内运行,且各统筹单位间政策不统一,难以互联互通,养老保险关系难以转移接续。甚至一些地方为了减轻负担,还设置“障碍”使社保关系无法转移。

2.3 劳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国家是明确要求劳资双方必须签订劳动合同, 但在实际中,大量用人单位在农民工法律意识缺乏的情况下没有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当发生劳动纠纷时,因事先没有明确契约,造成了农民工的利益严重受损,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根本无从谈起。

2.4 企业的社会养老保险费用负担过重

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主要有综合社会保险模式和统帐结合模式。综合社会保险模式中,以上海市和成都市为主要实施地域,该地区以上月平均工资的60 %为缴费基数。在缴费比率上,上海市定为缴费基数的12.5%(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成都市的企业缴费比率为14.5 %。在统账结合模式下,北京以上年本市职工月最低工资为缴费基数,单位缴费比率为19 %;福建以职工月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单位缴费为18 %;青岛用人单位以本单位农民工总人数与当地上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60 %之积为基数,单位缴费为20 %;浙江企业按照全

部职工工资总额作为单位缴费基数,单位缴费比率不低于12 %。由此可见,如此缴费比率对于企业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较重的成本负担3。在上面分析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多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利润空间较小,其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成本的节约,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过高的养老保险费使企业丧失这一优势。所以雇主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养老保险费用的缴纳也是一种理性的行为选择。

2.5 社会保险项目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至少应该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这四大模块,但基于它们各自的功能差异,在实际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安排。在城市务工期间,农民工所从事的较多脏、重、累、险的粗活,他们最急需的也就是在面临工伤、失业、疾病等即时性风险时有所保障。而已有的社会保险过分注

重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对工伤、医疗等短期保障项目重视不够。

三、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原因

1)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最主要的原因。1998年以来,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但至今为止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基本上还是以户籍为基础,且政策的天平明显倾向于城镇。农民工进城后虽然从事非农产业,但由于他们还是农村户口,农民的身份依然没有改变,所以仍被排斥在城镇的社会保障的大门之外。

2)社保关系续接困难,造成大量农民工退保现象。在我国,目前还缺少一个确保社会保障关系能够在城乡之间自由转移和续接的管理机制,而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性大,工作场所不固定,这样一旦他们离开所工作的城市, 其参加保险的个人账户便无法转回原籍,于是他们往往选择了退保。

3)关于农民工社保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缺乏法律基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障立法滞后且不完善,尤其是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立法更是严重滞后。自1998年以来,我国相继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等相关法律,但关于农民工社保问题却迟迟没有相应立法。目前,只有一些零散的地方性法规和一些规范性文件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加以规定。

4)资金短缺严重阻碍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发展。这些年,尽管国家和政府大力加强了对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但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的资金短缺问题仍相当明显。当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陷入资金困境时,若再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纳入制度的考虑范围内,国家必然要面临更为严重的资金困难4。

四、农民工社保制度亟待完善的原因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

步骤: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城镇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途径,而只有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这一途径才能畅通。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条件:通过让农民自由有序地进入城镇,从而达到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这对于中国农村改革而言是跨越式的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才能让这一步骤有序平稳地进行,这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要求所决定的。这是实现社会公平、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将社会保险排除农民工,某种意义上是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忽视,这将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让农民工平等地享受法律赋予的权益,分享其劳动带来的成果,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从而减少社会动荡的因素,促进社会和谐5。

五、我国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建立了各自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从整体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独立型养老保险制度

独立型养老保险制度是专门针对农民工而制定的养老保险法规或政策,这类单项性政策既与农民工其它险种无关,也与城镇养老保险政策无关,是专属“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政策。北京、南京、天津、厦门等市是这类政策的代表。北京市 年出台的《北京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凡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城镇个体工商户与农民工形成劳动关系,应当依法参加养老保险,缴纳养老保险费。农民工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养老

年龄(男年满60 周岁,女年满50 周岁),方能领取基本养老金。

(二)综合型养老保险制度

综合型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在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之外,结合农民工流动性强和收入水平低等特点,建立在费率水平、基金运行方式、待遇支付水平和方式等方面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政策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险项目。综合型农民工养老保

险制度也是专门为农民工制定的养老保险法规与政策,与独立型养老保险政策只考虑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不同,综合型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是将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工伤及其它险种一并予以考虑,制定出综合性保险政策,养老保险只是“综合”险种中的一种。典型代表是上海、成都。年7 月22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把外来从业人员的“老年补贴”与工伤(或者意外伤害)、住院医疗纳入综合保险,实行与本市户籍职工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其后于 年8 月30 日又对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正。该办法在全国率先提出和明确划分出流动就业群体,应享受与城镇基本社会保险不一样的保险想法和概念。

(三)融入型养老保险制度

融入型养老保险制度是将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纳入城镇职工保险体系之内,并不针对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作专门的规定,只是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关政策的部分条款中,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加以区别对待。深圳是实行这种制度的典范。

深圳将劳动者分为深圳户籍和非深圳户籍两大类。按照 年7 月26 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经第二次修正的《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深圳市非本市户籍员工与本市企业员工适用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农民工可按此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缴费率和待遇与深圳市户籍劳动者相同,但在缴费年限的计算上和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上略有不同6。

六、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缺点

(一)独立型养老保险制度

优点:(1)养老保险缴费模式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相通之处,个人账户结构、规模与城镇职工相同,为将来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益向城镇企业养老保险过渡统一了平台;(2)考虑了农民工收入较低的特点,养老保险费征缴基数与比例较低,降低了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门槛”,达到了“低标准进入,低标准享受”的目的,有利于调动企业与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3)由于是“孤立”型的养老保险政策,既与农民工的其它险种无关,也与城镇养老保险没有牵连,因此,独立型的养老保险政策操作起来较为简便。

缺点:(1)实行统一的缴费基数,没有考虑农民工收入的高低。由于城镇职工工资水平比较高,按最低工资标准缴费对当前大多数农民工也是沉重的负担,而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工却有制度歧视之嫌;(2)实行农民工养老金一次性发放,违背了养老保险逐月发放的基本操作原则,减少了农民工的实际领取数额,也不利于农民工退休后的长期性养老保障。

(二)综合型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优点:(1)将农民工迫切需求的工伤保险、住院医疗保障与养老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满足农民工的对社会保险的多方面需求;(2)实行低缴费率,有助于实现低水平广覆盖,把广大农民工纳人保障范围之中,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保障发展的实际,有利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由于费率相对较低,企业的综合保险负担也相应较低;(3)在实践中,政府只制定政策和加强监管,不必担心这部分基金运营过程中入不敷出问题,各级财政也不承担保险基金的补贴责任。

缺点:(1)没有专门的养老保险账户,与目前城镇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存在巨大差别,缺乏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接;(2)制度设计笼统、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和开放性。从身份上来看,农民工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似是统一的,但实际上农民工群体本身构成比较复杂,分为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农民工对养老保险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其差异也是很大的。该制度在设计上没有考虑这一点,将不同层次的农民工纳入统一的政策,缺乏针对性;(3)由于对农民工的养老实行一次性补贴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农民工的养老

保险权益实际上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三)融入型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优点:(1)农民工在参加和享受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方面获得了“市民待遇”,切实保护了他们的正当权益;(2)由于农民工普遍较年轻,大多处于基本养老基金的积累时期,支付压力小,因此,这部分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账户的“空账”,缓解人口老龄化给基本养老基金带来的支付压力;(3)使用人单位在聘用农民工与本地户籍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负担大体相当,这有利于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4)有利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接,从而促进统一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

缺点:(1)在统一的制度模式下,与城镇职工一样的缴费标准对于收入相对普遍较低的农民工而言,负担过重;(2)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致使绝大多数农民工连续缴费年限都达不到一般制度规定的15 年,他们只能选择退保,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中的积累部分,而企业所缴纳的社会统筹部分,则无偿地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占有”;(3)作为地方性政策,看似保护了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但由于没有全国性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流动衔接机制,农民工最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却很难。

从以上分析看出,这三种养老保险制度各有优、缺点,但无论哪一种制度都无法完全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事实上由于农民工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单一的方案并不能满足不同农民工的养老需求7。

五、征对农民工保险问题的应对措施

6.1 加强立法工作

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农民工社会保障缺乏制度上的基本保障,也导致保障对象不明确、保障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障标准不一致、保障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一系列问题。政府与社会必须建立起与我国经济水平相当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6.2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打破户籍壁垒

户籍制度是导致使农民工奔波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根本原因,它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只有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公民自由迁移,才能使一部分工作稳定和有竞争力的农民工逐步在城市安家落户,消除社会保障领域存在的二元结构,并最终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

6.3 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和续接机制

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要在结合农民工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与现行制度的衔接。政府应当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但又不得不考虑农民工工作场所的不固定、工资收入的不稳定、不确定等因素。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设计一个确保社会保障关系能够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转移的管理模式,以确保农民工社保关系的顺利对接。

6.4 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要明确社会保险项目的优先次序,养老保险应放在首要地位,此后依次为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疾病医疗保险等,还应参考城镇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面向农民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与城镇职工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8。

6.5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

鉴于我国的现实国情,笔者认为现阶段应该采取分类、分层的方法,分步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即根据农民工的不同特征,在分类的基础上分层次解决不同类型农民工的养老保障问题,建立一种过渡性质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接轨问题。具体的制度设计如下:

(一)分类

按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市民化的农民工,即在特定城镇达到规定居住年限,并有固定住所、工作单位和收入相对稳定的农民工;二是市民化程度较高、流动性也较强的农民工,即常年在不同城镇流动工作,缺乏稳定岗位,在城镇无固定住所的农民工,他们将来有可能变成产业工人,也有可能回乡再做农民;三是市民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即间断性在城镇务工和回乡务农,以农业为主,以务工为辅。

(二)分层

第一层:将第一类农民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由于这类农民工相对固定、易于管理,而且大部分已是熟练工人,他们对养老保险有明显的需求,所以对达到了一定的条件的应当给予其城市居民权益的资格,纳入当地养老保险体系,实行与城市职工相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的保险制度,企业缴费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二层:对第二类农民工建立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制度。由于这类农民工具有亦工亦农、亦城亦乡、工作流动性大、收入不稳定且偏低等特点,将他们纳入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应为这类农民工建立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制度。他们可以凭借身份证和工作证明在务工城市的社会保险机构办理个人账户,账号与本人的身份证号一致,并能够随时查询。个人账户基金来源于个人与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所有权明确,账户可随人转移,比较适合农民工收入偏低、就业不稳定等特点,易于农民工理解和接受,可以让农民工看到养老金的注入及增值状况。针对这类农民工群体流动性大的特点,个人账户作为一种完全积累的储蓄性账户,应该具有灵活性,可以转移、封存、接续、继承等,能够适应农民工向城镇居民的转化或回流到农村。所以采取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模式,就等于每年为其账户注入资金,在其老年时可积累一部分资金,使农民工的养老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层:将第三类农民工纳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类农民工只是在农闲时才出来打工,主要是增加一些现金收入,改善在农村的生活;在农忙时又回到农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进城务工只是他们的一种短期行为。这部分农民工的城市化意愿不高,可以说他们的“根”仍在农村,本质上还是纯粹的农民。因此,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把他们纳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可行9-11。

总之,从当前来说,要着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有条件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加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创造条件。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加强身份证管理方面的联动和信息共享,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共享公安户籍管理信息系统创造条件,以方便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医疗、工伤等保险待遇,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国务院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40.叶响裙.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困境与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75.宋明岷.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7):71-73林义.社会保险(第二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张杰,李窈然.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浅析j.现代商业,80.郑功成.社会保险学m.北京:商务出版社,.张朝辉,范琛.我国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9):74-75林徽海.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思考j.技术与市场,(16):80-84.叶大恩.改善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良策——农民工保险j.浙江国家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1:44-46.扬帆,段湘林.1.2亿农民工保险谁来做n.中国保险报,-09-01.崔秀荣.构建“以人为本”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j.河南社会科学,(5).

第三篇:社会保险审计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

审计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

今年3月份以来,我区社保接受国家和省纪检部门的审计。期间,我区和市直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和查询工作,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要求,认真细致提供基础数据,同时积极配合审计人员,对模糊数据及时分析、解释,对问题数据及时处理、整改,各项工作逐项落实、井井有条,各阶段审计充分沟通、有条不紊。

一、我区社保配合上级部门,按照审计科目和要求,将发现的所有问题逐一分析和解释,综合分类如下:

1、单位缴费比例低于18%。发生原因:

(1)、档案托管人员1720—2500基数范围内缴费比例比单位缴费比例低6个百分点;

(2)、托管人员转入单位参保,2011年比例为12%,如威海市迪科净油机设备厂编号为***113的参保人员;

(3)、审计数据查询不准,如个人编号为***103的参保人员,是档案托管人员,单位缴费比例本来就是12%,数据正确,但审计查询出的数据却显示该参保人是威海万丰奥威汽轮有限公司工伤户头里的人员;

(4)、2011年部分月份是在托管户头里按照12%缴纳的,剩余月份转入公司按照18%缴纳,如威海鲁东驾驶员培训中心个人编号为***589的参保人员;

(5)、大龄人员的缴费比例和托管人员比例相同,单位缴费比例也是12%,如户头:威海神道口村(大龄养老)。

2、少缴保费_10_12列_威海市高区_企业养老_单位缴费比例低于18%少缴金额问题。由于托管人员缴费比例单位部分就是12%,因此没有少缴保费。

3、选择性参保问题。

(1)、按照缴费人员类别设臵参保险种。具体情况:村办企业只缴纳养老和生育保险,大龄专户只缴纳养老保险,档案托管人员缴纳养老、医疗和生育保险,企业缴纳五险,工伤专户只缴纳工伤保险。

(2)、企业职工在我区重复登记办理增加手续,选择性参保。如西港水产有限公司,2011年42人缴纳养老、医疗、生育和失业,16人缴纳工伤保险;2012年22人缴纳养老、医疗、生育和失业,16人缴纳工伤保险。

(3)、办理五险,但选择性缴纳保险。威特尔机械仪表制造厂医疗缴纳至2011年7月,但其他四险缴纳至2009年12月。

4、少缴保费_10_12列_威海市高区_企业养老_个人缴费基数低于最低缴费基数汇总问题。

(1)、按照最低社平工资计算个人应缴额比个人实缴多

5550691.06,是因为补缴临时工养老保险和田村镇办工人养老保险基数按照100补缴的。

(2)、按照最低社平工资计算单位应缴额比单位实缴多12451498.04,也是因为比较临时工和田村镇办工人养老保险按照当时基数补缴的。

5、少缴保费_10_12列_威海市高区_企业养老_个人缴费基数低于最低缴费基数明细问题。

(1)、前154行都是单位人员重复缴费账户有退款情况,如威海海悦国际饭店有限公司单位个人编号为***805的职工;

(2)、155行—165行都是基数更改后补差额的情况,如威海双丰昕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个人编号为***926的参保职工;

(3)、166行以后的基数都大于1500,没有问题。

6、重新核实_个人账户分配错误_43列_威海全市2011(3710AA)问题:表中列出的是全市的数据,该问题属系统问题。

7、机关事业养老欠缴滞纳金问题的解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不收滞纳金。

8、重新核实_减免保费_17_18列_威海市企业养老个人基数大于单位基数(3710AA)问题:单位缴费单据中有个人补缴养老保险的情况。

9、企业欠缴滞纳金:未收滞纳金。

10、重新核实_未计入个人账户利息_43_45列_威海全市明细(3710AA)问题:系统自动计息。

二、针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我区对以下四类情况需要进行整改:

1、企业职工在我区重复登记办理增加手续,选择性参保。如西港水产有限公司,2011年42人缴纳养老、医疗、生育和失业,16人缴纳工伤保险;2012年22人缴纳养老、医疗、生育和失业,16人缴纳工伤保险。

整改措施:强制企业人员在我区全部参加五险。

2、办理五险,但选择性缴纳保险。威特尔机械仪表制造厂医疗缴纳至2011年7月,但其他四险缴纳至2009年12月。

整改措施:不允许单独缴纳某一险种,必须五险一票征缴。

3、基数更改后补差额的情况。如威海双丰昕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个人编号为***926的参保职工。

整改措施:不允许补缴基数差额部分的保险,可以在第二年通过提高缴费基数的方式进行补缴。

4、企业未收滞纳金问题。

整改措施:尽快开展收取滞纳金工作,达到通过制度进行催缴的效果。

第四篇:社会保险相关问题汇总

关于社会保险相关问题的汇总

一、新参保人员如何参保

与公司签定劳动合同后,办理社保需要提供材料有:本人身份证号,出生年月日,民族,户口性质(农村或城镇),是否有过参保记录证明材料,新增人员还需提供一寸彩色照两张(一张是贴在养老保险手册上,一张是办理医保卡)交所属部门人事管理员或公司劳资专员统一办理参保手续。

二、社会保险关系如何转入

如果原来有参保记录的,不是在南宁市社保所参保,就需要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转入人员必须要先在公司参保,在南宁市社保要有参保记录,方可办理转移。办理关系转入流程为,转入人员首先要到原参机构开具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卡。在拿到接续卡后可交给公司负责社保业务办理的相关人员或本人持接续卡到现参保机构(南宁社保所)盖章确认接收(要确认有参保记录,社保方可盖章)。然后转入人员在持盖有南宁市社保业务章的转移接续卡到原参保机构打印养老保险转移明细单。交由公司负责社保业务相关人员去办理相关的历年的缴费入帐手续。

三、社保关系如何转出

转出人员必须先由原工作单位办理停保手续。再凭《养老保险手册》、医保卡到社保大厅三楼单位征缴部前台业务员处打印《养老保险接续卡》。持接续卡到转入地社保盖章接收,并提供转入地的社保经办机构的帐户全称、开户银行、帐号。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养老保险手册》、医疗保险卡到南宁社保三楼单位征缴部前台打印《养老保险转移单》并有本人签收。如委托代理人办理的,除提供上述材料外,须提供转出人员本人亲笔书写的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最后持《养老保险转移单》到三楼稽核审计部进行复核签章。(备注:转出时,要当地社保同意接收,才可以转。广州社保就不接受不是广州市户口的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转入)

四、退役军人如何办理补缴手续

现有政策规定,在服兵役年限视社保缴费年限。例如:张三,2004年至2005年在部队服役,2006年退伍,那么他在部队服役的两年就视同缴费两年,假设他退伍后没有立即参保,到08年才开始在工作单位参保,那么中间断开的部分也就是2007年是可以补缴的,但须提供相关的资料(退伍证等)。如不想补缴中间断开年限,就按养老保险的累计缴费年限计算。

五、属农村户口性质的员工如何办理退保

申请人向公司负责社保业务相关人员提供《职工养老保险手册》、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由公司代为办理,如员工自行办理,可持以上材料到南宁市劳动社保所一楼退管科填写《一次性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申请》并提交材料,待审核相关材料后,持退管科核准盖章的《农民工终止养老保险关系通知》单,到三楼单位征缴部办理终止养老保险关系手续,并打印“个人帐户对帐单”,办理完终止参保手续后,持申报相关材料及申领人本人实名在银行开设的存折原件及复印件到退管科办理核算一次性待遇支付手续。

六、失业金如何办理

参保缴费满一年者,劳动合同期满不再续签劳动合同或被辞退的人员,可持本单位出具的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自开出终止、解除劳务合同证明之日起60天内,持证明及社保手册到失业所(社保所六楼)办理。(缴费一年可领用3个月失业金,缴费年限越长就领得越长,最长不超过24月,失业金的发放标准是低于当地标准工资,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水平,由区、省人民政府确定)。

六、生育金如何办理

(1)女职工持小孩出生医学证明、计划生育手册或二孩生育证、独生子女光荣证、医院诊断证明及病历本、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各一份),自小孩出生之日起90天内,将相关材料交公司经办人办理。

(2)男职工持小孩出生医学证明、计划生育手册或二孩生育证、独生子女光荣证、医院诊断证明及病历本、本人身份证、结婚证、配偶身份证、户口本、无业证明或居住地街道社区、村委员会的无业证(原件、复印件各一份),自小孩出生之日起90天内,将相关材料交公司经办人办理。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问题探讨

摘要:我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然而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省联社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地市级机构管理缺乏手段和依据,县联社的管理体制改革还停留在表面等。改革应选择股份合作制原则,按地市级法人进行产权设置,实行中央省市三级法人管理,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7-0026-03

一、农信社管理体制的现状

始于2003年6月的新一轮深化农信社改革,从管理体制上看,主要集中在省和县两个层面:一是建立省级管理机构,除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成立单一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外,其余各省(区、市)都选择成立省联社作为政府对信用社管理的平台:二是县级联社由二级法人向一级法人改革。从改革的实质看,本轮农信社改革则是集中在中央政府通过“花钱买机制”方面,即通过充实县联社股金、替换不良贷款,把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和风险承担责任交给省级地方政府。改革了外部管理体制。

(一)改革确立了省联社的地位

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信用社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省联社是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市(地)联合社、县(市、区)联合社、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自愿入股组成的信用联合体,代表省政府对辖内农信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实施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这一模式解决了农信社长期以来作为人行或农行内设机构管理的局面,形成了以省为单位的管理格局。省联社对地市联社、县联社的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定政策和内控制度:二是实施督导检查和服务;三是任命理事、监事等高层管理人员。

(二)改革后市联社的体制状况

市联社是1999年按照人民银行的改革方案由县联社入股形成的具有独立法人的合作金融组织,按照组建原则其自身不办理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仅对辖内县联社进行管理和服务。在实行省联社管理体制的省份,市联社或是被保留或是被改为办事处,如河北省11个地市有7个地市改为了办事处,其原有的管理职能受到一定削弱:一是省联社建立后,农信社的管理权由市一级集中到省一级,市联社对县联社的一些权利如高管任命权、工资分配权等实际上被取消;二是随着县联社一级法人的建立。县联社的权力、地位增强,市联社下放了县联社的部分经营管理权。

(三)改革后县联社的体制状况

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社改革后,县联社体制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县联社由参股人联合体变为股权经营实体,老的社员股得到清理,新的企业股、个人股、职工股得到确认,所有股权人投资对象唯一,而不再是分散在乡镇社。二是县联社不再是单纯的管理型机构。而是成为经营型机构,它对基层社的管理属于内部经营管理范畴,其性质不再是行政性。三是内部“三会一层”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从形式上建立了相互制衡的管理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一)省联社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改革中设立的省联社是作为政府管理农信社的角色出现的。需要体现政府发展经济、维护金融稳定双重决策目标:但从省联社的组建模式来看。它应是人股社的权益维护者和服务者:所以省联社既是一个市场主体性质的金融机构,又是一个行政机关性质的管理机构。这种制度安排不符合主体法律角色单一性原则,即省联社只能有一种身份,或是行政管理者或是主体经营者。从实际运作来看,省联社不具有国有控股成分,政府对其管理缺乏手段和依据:另外,省联社对辖内农信社却拥有绝对的管理权力。根据省联社的职能和市县联社的管理条文,省联社仅是督促农信社依法选举理事和监事,选举、聘用高级管理人员;但实际是选举过程只是形式而已,农信社社员大会和理事会的权力受到削弱,违背了农信社自治和民主管理的改革取向。

(二)地市级机构管理缺乏手段和依据

在省联社未设立前,市联社是地方性的管理机构,既要对银行业监管部门负责,又要对基层社负责。目前市联社虽是一级法人,但独立的法人行为却受到局限,自身没有制度制定权和人事任命权,对基层社的管理权也被削弱。省联社市级办事处的设立缺乏法定依据,在实施管理时也就缺乏行为依据。尽管如此,地市级机构管对基层社的管理主要还是行政方式,最终等于给县联社加上了省市两个婆婆:在目前产权制度逆向设置的模式下,不利于县联社的经营和管理。

(三)县联社的管理体制改革还停留在表面

县联社统一法人改革目前仅是形式改革,并未涉及实质内容,体现在:(1)人股社员的权益未得到保障。按照农信社组建原则,社员的权益一是通过社员代表大会参与重大事项的决定,二是获得农信社的优先、优惠服务。而目前以联社为单位选举社员代表很难做到公正。多数社员代表由于不了解信用社的经营情况,代表大会所通过的事项只是走形式而已。(2)内部人控制问题未能解决。这一问题由来已久。源于信用社的所有者与经营者权力缺乏制衡问题,也就是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制衡问题。农信社的理事等管理成员并非由出资者(社员)决定,管理者经营风险的责任不明确。(3)信用社实质上还未脱离政府的怀抱。由于与政府的关系不清,所以未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另外,也未建立起市场退出机制和联社系统风险与损失保障机制,县联社的风险最终还是要由政府埋单。

三、农信社改革的方向选择

(一)合作制性质问题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社会政治体制以及文化传统上的差异决定了在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多样化的模式选择,但各国都遵循一些大的基本原则:(1)投资者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及地方自治和民主管理原则。(2)严格的内控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3)地方机构与中央机构的合理设置,以及相适合的管理、担保与服务。(4)合理的资本组合模式,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三种模式的选择决定于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和资本融合程度。过分的股份制结构有可能导致对客户服务减少。(5)以服务社员为主,支持社区发展为己任。

我国农信社改革也面临同样的选择。我国是农业大国,地域广阔、农户分散。劳动手段落后,“三农”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自五十年代农信社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合作制原则,围绕社员服务。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信社社员的成分在不断发生变化,除农户外,更多是企业、工商户和其他经济组织,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农信社的经营越来越商业化。以追求盈利为目标,贷款条件越来越严,贷款利率比其他金融机构还要高。近几年来,农信社机构网点合并,农村业务收缩,资金面临向城市转移。面对这种情况,各地正推动信用社新一 轮改革,如重庆、宁夏等地相继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天津等一些地方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我国农信社的性质正在发生着由实质向制度设置方向转变,究竟怎样的产权制度设置才更适合我国农信社的发展呢?此问题争论较多。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要坚持合作制改革,二是选择股份合作制改造。三是要选择市场化产权运作模式,认为既然农信社不再有合作制的性质,就应采取股份制改革形式。

(二)农信社的统一法人规模和组织体系的性质

法人规模和组织体系性质是农信社改革的两个重要选项,但其最终要决定于资本投资方式。首先,县联社改革是基于社员股金的充足,使之达到统一法人的标准。然而社员意愿、人股性质决定股权结构实质,事实上有一部分入股者是存款任务型的,这部分股金并不稳定;而参股者也很难保证服务上的优待。因此,组建县级法人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真正解决投资者的利益问题。下一步组建合作银行或组建更高一级法人社则要面临更大的资本构成问题,要吸收规模更大的战略投资者。其次,农联社组织体系的性质也是由资本投资方式决定的。省联社是辖内联社(或合作银行)的逆向投资模式设置,理应是互利型的服务关系。而只有顺向投资方式才是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三)对地方机构的管理模式

对地方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信社和合作银行)的管理,目前绝大多数省份采取的政府化的行政方式,其弊端已显现。再一种方式是保持各法人机构之间独立性的服务型的管理模式。第三种是系统统一法人模式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

管理机构的设立有中央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种选择。以前是地市级。城市信用社最终改造为城市商业银行也是地市级模式。现在是省级管理,实行的是三级法人模式。另一种是中央级管理模式,目前一些西方国家采取这种管理方式。如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是按“上官下民”方式组建的互助合作银行,实行半官半民、官办为主;其体系由国家总行、省和地方农业信贷互助银行三个层次组成:总行是法人总代表,也是最高管理机构。德国合作金融组织按“中央合作银行一地区合作银行一联合社一信用社”构建,不存在隶属关系,自下而上人股,自上而下服务。这几种模式各有利弊。地市级模式利于农村资源的整合。提高支农力度,但不利于风险防范,整体服务水平难以提高。省级模式克服了地市模式的缺点,但省级法人的管理容易侵犯人股法人社的自主性。中央级模式能够提升农信社地位和品牌,但制度设置不合理会一样会侵犯基层机构的自主性。阻碍支农作用的发挥。

四、管理体制改革构想

(一)坚持股份合作制原则

从目前信用社经营的性质来看,它已经是商业化运作,但产权结构的设置还是合作制,这一矛盾必须在改革中予以解决。鉴于我国大部分省份农信社在经济中的地位,当前条件下坚持股份合作制原则改革是最佳取向。它的承载形式可以是合作银行、也可以是信用社,但发展方向应是向合作银行过渡。因为目前县级法人社刚刚成立,资本构成还十分脆弱,存款性的人股者还很多,因此应尽快对这部分股金进行清理,使之真正成为社员股;同时,应更多地吸收投资股,加大投资股权人的投票权,尽快使县联社向股份合作制方向转化,向合作银行转变。

至于商业化经营问题,只要按照股份合作制运作,使农信社或合作银行经营真正体现投资者利益。其经营方向是不会有偏差的。在农业产业化发达地域可以将农信社改造为商业银行。

(二)按地市级法人进行产权设置,实行中央省市三级法人管理

改革目前农信社三级法人管理模式。选择模式有四:一是一级法人模式,即实现省级联社一级法人。二是省县两级法人模式,地市设省分支机构。三是省市两级法人模式,县联社为市联社分支。四是中央、省、市三级法人模式。综合来看,依照省级联社一级法人进行产权设置,在目前状况下难度较大,因为省级法人下设分支最重要的是资本控股,目前省联社还不具备这样的财力,即使有省级地方财政支持,最终还会涉及支农问题,因而不是一个较好的改革方案。省县两级法人模式在有些省已尝试,但实质上还未摆脱行政管理的性质,尤其是地市级还要设省级分支机构。再者县联社一级法人经营风险控制较难,服务水平落后,发展潜力不够。第三、第四种模式接近,只是要不要设中央级机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选择第四种模式较为可行。

设想是:设立地市一级法人机构,并以此进行产权设置,撤销县联社法人,归并、吸纳辖内投资者,并逐步向合作银行过渡;构筑品牌优势、创新服务品种。设立中央农村合作银行和省农村合作银行,为单纯服务型组织,吸纳政府投资,股金比例应在20%―30%,其余为基层机构股份:肩负地市机构的业务开发、与政府协调、教育培训、资金结算、数据处理、信息统计、内控审计监督等职责,保障地市级机构独立的人事权和经营权,为系统机构承担财务上的风险,保证经营的稳定。

(三)完善基层法人治理结构

首先,要完善投资人参与决策与管理的制度设置。法人机构内部区分投资股和资格股,加大投资股的占股比例,单个法人股占比可提高到10%,个人股占比可提高到0.5%。压缩资格股所占比例,提高投资股的投票权:资格股划分出投票权和非投票权两类,投票权人按照章程定期参加股东代表大会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其次,提高高管人员入股比例,理事股可以提高到5%,增强其经营责任意识。三是健全“三会一层”制度,保障股东大会体现股东的权益,保证理事会不受外来干预,保证监事会能真正起到监督作用,完善主任(行长)经营负责制。四是加强人民银行、银监局的监管力度。最终形成银行业外部监管、系统内自律管理与机构自身内控约束的管理体系。

下载浅谈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体制问题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体制问题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保险问题及对策

    社会保险问题、发展趋势及对策 农民工养老保险 现状 首先,农民工参保覆盖面较低。各地虽然都将农民工作为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的主要对象,但在这个庞大的人......

    社会保险稽核相关问题初探

    社会保险稽核相关问题初探 :2009-09-11 【期刊编辑合作】社会保险稽核相关问题初探【作 者】赵二良 【作者简介】赵二良 北京市丰台区劳动保障局【摘 要 题】法制与管理......

    如何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问题

    阿布拉.达比提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93班 学号:20092101802浅谈如何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问题The Summary About Wind Power Grid-Related IssuesABSTRACT:. The f......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曹天相摘 要:人力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核心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认识到人才是企业中惟一不断增值的......

    分析现阶段电力企业电费回收难点问题及防范措施

    分析现阶段电力企业电费回收难点问题及防范措施 摘 要:电能已作为商品完全走入市场,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实现经营成果的最终环节,但由于内外部环境变化等种种原因,从而给供电企业......

    电力企业线损管理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电力企业线损管理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近年来,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农村供电系统管理中线损管理因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摘 要:物资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电力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做好相应的物资管理工作。本文从电力企......

    加强电力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分析

    加强电力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分析摘要:文中基于加强电力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分析,叙述了电力企业处出现制度漏洞、小金库现象、职权搞体外经营等党风问题,在加强廉政建设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