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作业
居委会工作职责
一.管理职责
(1)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2)调解民间纠纷;
(3)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切实履行职责,承担相应的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配合做好“两劳”释放人员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力、管制缓刑、假释、帮教和常住、暂住人口的登记管理工作。维护本社区正常的社会秩序、生产和生活秩序。
二.教育职责
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工作;组织引导社区成员,开展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科学教育、青少年教育、职业培训等。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各种监控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教育居民尊老爱幼,扶困助残,拥军优属,团结互助,建立文明、健康高尚的生活方式,形成具有社区特色文化氛围,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三.监督职责
(1)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召集和主持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想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执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定、决议监督执行《社区自制章程》。
(2)协助区政府货其他的派出所机构做好与居民相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最低生活保障、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作。
(3)代表居民对政府职能部门在本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协助其开展工作并想人民政府货其他的派出所机构反映的意见,要求和提出的建议。
四.服务职责
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务事业,组织成员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网点服务、家政服务、保法服务、医疗服务、信息服务等),找那个电视开展一劳动者就业为重点的社会事务性服务,为社区特殊群体,提供社区福利性服务,为居民排忧解难。
第二篇:社区护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社区护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社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族、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内的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根据社区内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合理使用社区的资源和适宜的技术,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基本卫生服务。”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慢性病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的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性的基层卫生服务。”
3、社区护理: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融于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最终目的的连续性的、动态性的和综合的护理专业服务。”
4、社区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5、健康社区:指拥有健康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和健康人群的社区;其建设的基本要素包括社区健康政策、健康管理、健康环境和健康人群;营造健康环境,完善健康设施,参与健康互助,拥有健康人群是健康社区建设的宗旨。
选择题
1—-10:EDCAE;CDDCE;11—20:BECEA;BBDAB
二、问答题
(一)描述影响健康的因素。
人类的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1.生物学因素
常见的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病原微生物以及个体的生物学特性。遗传因素主要影响了个体在某些疾病上的发病倾向。有些人由于遗传缺陷而在出生时既表现为某些先天遗传病,也有些人则由于某些基因的变化而更容易罹患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个人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态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导致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如结核病在老人、儿童和体弱的人群中更容易发病。
2.环境因素
人的健康不仅仅包括个体的健康,还包括个体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良好的环境可以增进健康水平,反之可能危害健康。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维持和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环境中,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包括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职业、民族等等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一切因素,这些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个体的健康观念、健康行为来实现。
3.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在我国,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人民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吸烟、酗酒、吸毒、纵欲、赌博、滥用药物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导致一系列身心疾病日益增多。
4.健康服务因素
健康服务又称卫生保健服务,是维持和促进健康的重要因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是提供卫生保健服务的重要部门。健康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群的健康水平。
(二)、简述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
1.生产与发展功能 社区作为人们生活、工作或学习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生产与发展的功能包括人口的生育和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两个方面,这是社区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
2.贯彻政策功能 社区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权单位,社区要贯彻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又与群众建立守望相助的密切关系,反映群众的需求和意愿,动员并组织社区的成员参与各项活动。众所周知,只有每个社区的成员认真执行国家的政策、遵纪守法才会有稳定的安宁社区,国家也才能长治久安。
3.人际互动功能 社区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而且将生活在空间中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身份的人聚集在一起,并以各种方式将个人、家庭、商业、企业、和事业机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相关的小社会。人们在这里通过互助互爱和一系列的相互作用,使自己的许多日常需要得到满足,从中可以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意识,这种感受并非单凭血缘关系就能建立的,而是建立在居民群体之间互助互爱的社会关系之上的。
4.控制功能 社区通过各种管理体制、行为规范约束、控制、管理社区居民的行为,从而有效地维持社区秩序,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维护社区的稳定。
5.社会化功能 社区居民通过沟通、交流,不断学习,相互影响,形成了特有的风土人情、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造就了社区的特色。
6.援助功能 社区对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及处于疾病或经济困难状况的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社区中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得到社区的帮助;社区成员中的某些专业特长或技能通常用于帮助解决社区其他成员生活中的困难等。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社区发展的基本趋势,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社区功能及其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一个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为背景,努力增强社区功能并提高其实行程度的过程。
作业二 名词解释
1、家庭:由具有血缘、婚姻、领养、情感承诺的永久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人组成。
2、核心家庭:又称为夫妇家庭,是指由一对已婚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也包括无子女的夫妇家庭和由一对夫妇与领养的子女组成的家庭。
3、家庭生活周期 :就是指家庭由诞生、成熟至衰退消失和新家庭诞生的循环过程。
4、家庭发展任务 :是指家庭在生活周期各个阶段所面临的、普遍出现的、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去解决的问题,如果顺利解决,家庭则进入下一发展阶段,如果没有解决,家庭有可能停滞,影响家庭整体的健康发展。
5、家庭访视:简称家访,是指为促进个体和家庭的健康,在服务对象的家庭环境里提供护理服务活动。选择题
1—-10:BBEBA;ADCDD 11—20:CACCD;DECAB
三、问答题
(一)、简述家庭访视的注意事项。
家庭访视是家庭护理的重要方法和主要的服务形式,家庭访视有利于服务对象在自然、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护理服务,也有利于社区护士了解服务对象家庭的实际情况,发现家庭健康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支持。但由于服务场所的变化,周围可利用资源的变化,也给社区护理工作造成一些特殊的护理风险和安全隐患。社区护士在家庭访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保障社区护士和服务对象的安全。
1.签订家庭访视协议
访视家庭确定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与被访的家庭签订家庭访视协议,确认家庭是否同意被访,明确访视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力,确定访视的方式、内容和时间,在访视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提供家庭访视服务。
2.明确服务项目与收费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明确家庭访视过程可提供服务项目种类和收费标准,访视护士不应再接受其他礼金、礼物等。
3.选择合适访视时间
每次访视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控制在1小时内,尽量避开家庭吃饭、会客、或外出的时间等。
4.注意访视态度和沟通技巧
家庭访视时,社区护士的态度应稳重大方、举止符合基本礼仪,充分尊重访视对象的家庭隐私,并利用熟练的沟通技巧,获得访视对象的信任;面对临时出现的、各种复杂的情况,及时做出判断和调整,利用现场可利用的家庭和社区资源正确应对相关问题。注意不能与访视对象过分亲热,以免影响家庭关系和护理服务的专业性。
5.加强病人安全问题的防范
包括:①社区护士按相关规章、制度、流程实施护理操作,如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操作流程等;②社区护士的技术熟练,操作时注意观察,一旦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③访视包内准备必要的抢救物品,一旦发生危险,现场实施抢救。
6.加强护士自身安全问题的防范
包括: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安全访视制度,社区护士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工作;②机构内的其他人员应知道访视护士的家庭访视行程和计划,如什么时候离开社区站、预计什么时候回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访视家庭的具体地址、联系电话等;③访视前,尽可能先电话联系访视对象,确认访视对象的地址,尽量了解访视对象的家庭情况,判断访视对象家中有无不安全因素,如打架、酗酒、吸毒等;④初次访视或者去偏僻的地方访视,最好有人陪同;⑤对突发事件灵活应对,如遇到家访对象有敌意、情绪异常,或家庭中有不安全因素,如吵架、吸毒,或者护士自觉环境陌生,不能控制时,在提供急需的护理后,护士可立即离开现场;⑥随身携带证件、手机、零钱,勿携带贵重的物品和首饰;⑦注意路途交通安全等。
(二)、列举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
跌倒是老年人生活中较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许多因素都可导致跌倒,随着年龄的增高,跌倒的几率增大,且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主要是:(1)心脑血管疾病;(2)糖尿病;(3)眩晕发作;(4)晕厥;(5)环境因素;(6)步态异常;(7)药物影响;(8)其它
(三)、分析社区老年人群的特点、并制定社区老年人干预策略。
1.跌倒 :跌倒是老年人生活中较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许多因素都可导致跌倒,随着年龄的增高,跌倒的几率增大,且女性多于男性。跌倒后易发生骨折及外伤等严重后果,应引起高度重视。
2.便秘:便秘指每周大便次数少于3次,伴粪质坚硬和排便不畅或费力。随着年龄的增加,便秘的发生逐渐增多,尤其在65岁以后发病率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慢性便秘,即便秘持续三个月以上的情况更为常见。便秘导致排便时用力将对老年人的脑动脉、冠状动脉和周围循环发生不良反应,可能导致一过性缺血性发作、晕厥和心绞痛等,也易发生痔疮和其他肛门疾病。长期便秘粪石嵌顿可发生肠梗阻、粪性溃疡、尿潴留和伴假性腹泻的大便失禁。
3.尿失禁 :尿失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断或持续性不自主的漏尿现象,除外非经尿道的漏尿(如尿道阴道漏、膀胱阴道漏)。尿失禁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排尿障碍性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干预策略:
1.跌倒的预防:治疗相关疾病;避免用不适当的药物;改善环境因素;增加体力锻炼;保持精神活动;必要时使用助行器。
2.便秘的预防:注意饮食调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3.尿失禁的预防:缩肛(提肛)运动;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作业三 名词解释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 NCD):简称慢性病,慢性病是指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非传染性指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其病因常复杂且不明,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2、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3、食品交换法:将食物按其营养成分的比例不同,分为主食类(米面、干豆类)、蔬菜类、水果类、肉蛋类、豆乳类、油脂类,将每类食物中凡是能产生90千卡热量的食物称为一个食物交换份(常见食物的1份食物重量见表6-11),糖尿病病人在保证摄入总热量不变和营养素均衡的前提下,可根据个人喜好调整饮食,满足身体对热量和营养素的需求,达到糖尿病治疗的目的。
4、胸部叩击:用手叩打胸背部,借助振动,可使分泌物黏液引流至细支气管中,使分泌物松脱而排出体外的一种去除呼吸道分泌物技术。
5、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选择题
1—-10:AABCB;EBEEB 11—20:ECDCC;ECACA
三、问答题
1、简述慢性病的社区管理原则。
1)、强调在社区及家庭水平上降低最常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进行生命全程预防;2)、三级预防并重,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为一类疾病来进行共同的防治;3)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4)、传统的卫生服务内、方式包括鼓励病人共同参与、促进和支持病人自我管理、加强病人定期随访、加强与社区和家庭合作等内容的新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保健模式发展;5)、加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行动;6)、改变行为危险因素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时,应以生态健康促进模式及科学的行为该变理论为指导,建立以政策及环境该变为主要策略的综合性这区行为危险因素干预项目。
2、简述COPD病人家庭氧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合并呼吸衰竭的COPD病人建议长期进行家庭氧疗。氧疗的目的是使病人在海平面水平,静息状态下,达到PaO2≥60 mm Hg和(或)使SaO2升至90%,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保证周围组织的氧供。
COPD病人家庭氧疗的原则:
①低流量持续给氧,流量应在1.5~2.5L/min)低浓度(<30%)。
②长期持续氧疗,即每天>15小时,对于COPD病人,特别是慢性Ⅱ型呼衰伴有肺心病者,必须长期持续氧疗,包括夜间,有利于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负荷,切不可根据症状自行缩短吸氧时间。
注意事项:1)、指导病人或家属掌握制氧、给氧的正确方法;2)、注意吸氧浓度不超过30%。3)、指导氧气装置正确安装、消毒及安全用氧。氧气装置;检查氧气装置管有无扭曲、阻塞、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气流量浮标是否到位准确。温度与湿度;給氧时先经水湿润,湿润60%以上为宜;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对器官黏膜产生刺激,温度以37度为宜。消毒:向病人及家属反复强调管道、湿化瓶用清水冲洗或消毒的重要性。安全用氧:强化用氧的安全意识,用氧时注意防热、防火、防油、防震,严禁在病区内吸烟。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压力过小时应换瓶。
3.李先生,男,65岁,退休工人,身高170cm,体重74kg,确诊为2型糖尿病,请根据食物交换份法,为李先生设计饮食方案。第一步:估算标准体重: 李先生标准体重:(170--80)*70%=63 kg;体型:(74--63)/63*100%=17.5%(李先生体型属于超重)。
第二步:估算总热量: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千卡)=63X30=1890(千卡); 第三步:估算食物交换份数
由于李先生体型属于超重可按表中1800千卡,在此基础上增加1份主食安排,或按200千卡,减少1份主食安排,即每日总食物的分数为21~23.5份,其中主食12份,蔬菜1份,水果1份,肉蛋类4.5份,豆乳类2份,油脂类2份。第四步:注意合理搭配食物。
作业四 名词解释:
1.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并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
2.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D)指后天获得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痴呆。以痴呆为主要表现,本病多为隐性逐渐起病,病程发展缓慢,呈进行性加重,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位原因。
3.呼吸道隔离:对由病人的飞沫和鼻咽分泌物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如流感、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等,病人应住单人房,严格隔离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反应了人们在家庭(或医疗机构内)和在社区中的最基本能力,因而在康复医学中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
5.检伤分类:是指医务人员或进过专门培训的急救人员通过看、问、听及简单的体格检查将危重的病员筛选出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准确估计伤情,区分伤员救治的轻重缓急,使危重的病人得到优先处理,提高现场急救成活率。选择题
1—-10:BABCA;BDDCE 11—20:BEDCD;DDAED
三、问答题
(一)阐述社区肺结核病人的症状管理。1.咯血的护理
指导病人掌握咯血的危险征兆,如判断咯血的量等;病人咯血时,应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要避免精神紧张,告知病人应立即就医;告知病人咯血时不能屏气,以免诱发喉头痉挛,血液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导致窒息;指导病人掌握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嘱病人轻轻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咯出。
2.盗汗的护理
注意保暖,盗汗时应及时用温毛巾擦干汗液,勤换内衣及床单、被单。3.药物护理
1)监督病人坚持服药
目前肺结核有特效药物治疗,疗效十分满意。鼓励病人保持乐观和积极态度,做到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完成规定的疗程,社区护士应定期检查病人的服药情况。
2)病人家属指导
抗结核化疗对控制结核病起决定性作用,社区护士应向病人家属反复强调化疗的重要性及意义,督促病人按医嘱服药,坚持完成规则、全程化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说明化疗药的用法、疗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表现,督促病人定期检查肝功能及听力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后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停药。
4.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病人都有恐怖、焦虑、情绪不稳定的心理状况,护士首先要认真解释、安慰病人,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病人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能够顺利地接受和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肺结核病病人住院时间长,护士应结合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培养病人自我料理的生活能力。
5.家庭预防与隔离消毒 1)隔离消毒
痰菌阳性病人应隔离。若家庭隔离,病人居室应独住,饮食、食具、器皿均应分开。被褥、衣服等可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食具等煮沸1分钟即能杀灭结核杆菌。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应打开门窗3次,每次20~30分钟。
凡痰中找到结核杆菌的病人外出应戴口罩,不要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可随地吐痰,应吐在手帕或废纸内,集中消毒或用火焚烧灭菌。痰液可用5~12%的来苏溶液浸泡2~12小时消毒。病人应养成分食制习惯,与病人共餐或食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道感染。
2)家庭成员应定期接受检查 15岁以下儿童可作结核菌素试验;15岁以上少年及成人,可接受X线透视或拍片检查,以利于早期发现病人。
(二)列举社区精神障碍病人的特点
答:1.轻度精神障碍着多;
2、慢性疾病病人、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者多;
3、社会、经济地位低;
4、年龄跨度大,病种多。
(三)列举关节挛缩的康复护理原则。
1.随时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肢体的紧缩程度,如偏瘫病人处于肢体紧缩状态阶段时,可采用毛巾卷置于偏瘫侧的手掌心中,以矫正指掌关节的挛缩。毛巾卷(也可以用海绵等其他松软物制作)的大小要求、一般粗细为5—6cm,长短为7—8cm。另外,在偏瘫侧的肩关节、肘关节、骸关节、膝关节屈曲部位处,可置放薄的软枕(或其他相当软物)支撑,以矫正其关节挛缩状态。
2.定时进行体位转换,及时纠正不正确的体姿,经常保持肢体功能位,3.按照康复治疗计划,定时给予关节可动域的功能训练。一般是业内康复专业的PT技士、OT技士和康复护士进行,也可在康复医生指导下,由其本人或家属协助用健侧给患侧进行训练。在训练时,应注意其关节活动度要从小到大,活动时间要出少到多,训练动作要轻柔,不可过猛过急。以避免发生新的损伤。
(四)简述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
当社区发生紧急突发事件时,无论在现场的急救人员是家属、居民还是社区医务人员,都应遵循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
1. 首先要保持沉着、镇定,理智、科学地进行判断和处理。
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和病人的安全。在事故发生的现场,导致病人意外的原因也可能会对参与救护的人员带来危险,所以要确保救护员自身的安全,如对于触电的病人应首先切断总电源,以保护抢救者自身安全和防止病人的再损伤。在可能的情况下,救护人员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使用呼吸面罩实施人工呼吸,接触血液、体液前戴上医用手套等。
3.快速评估伤病人的病情,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疗帮助。救护人员应在现场进行快速、简洁、全面的评估,尽早呼救,建立有效的急救通路。
4.分清轻重缓急,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经过评估后,救护人员应首先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如气道阻塞者首先应解除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跳呼吸骤停者应先进行心肺复苏;大出血者先进行有效的紧急止血措施,防止发生失血性休克。
5.可能情况下,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救护人员在进行包扎、固定等操作时,手法应准确,动作轻柔,避免对伤口和骨折处的直接压迫。
6.充分利用现场可支配的人力和物力,协助抢救。救护人员在清楚自己能力极限的同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周围可支配的人力和物力。如发现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时,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呼救,以寻求他人的帮助。救护人员也可就地取材制作骨折固定的夹板和简易的搬运工具等。
第三篇:社区管理作业参考答案
《社区管理学》作业
学习中心:洛阳学习中心
专业:行政管理大专
学号:11112560307012
姓
社区管理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区域性
2、共同体
3、公共事务
4、费孝通
5、派出机关
6、群众性自治组织
7、深圳物业管理公司
8、经营性企业法人9、2-
310、法定的程序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2、B3、ABC4、ABCD5、ABCD6、ABCD7、BCD8.ABD9.、ABC10、BCD
三、简答题
1、地域、人口、生态、结构和社会心理五大要素。
2、(1)“重心下移、立足基层”;(2)“条块结合,以块为主”;(3)“党政主导,各方参与”;
(4)“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3、(1)行政权力的有限性;(2)行政事务的繁杂性;(3)管理服务的直接性;(4)管理工作的被动性;(5)管理工作的综合性
四、论述题
1、(1)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应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主要体现三个方面: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搞好组织建设;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搞好思想建设;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搞好制度建设。(2)实际上,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变成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首先,居委会不但承担了大量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而且要接受政府的许多职能部门的考核、评比,人事任免和经费来源均受制于政府部门,造成居委会疲于应付政府交代的工作,而与居民实际需求相脱节,远离了社区自治的本质,这就导致居委会变成政府的“腿”,而不是居民的“头”;其次,旧的政社部分、以政代社的行政管理体制尚未根除;最后,政府管理尚不能或不习惯对自治组织的工作采用指导方式,尚不能依法处理政府于居委会的关
系。
五、材料分析题
1.鲁谷社区管理同以前的街道管理在管理主体、管理目标的设定、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管理内容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2.2003年4月成立的鲁谷社区是目前北京市唯一的街道级社区。是对现行街道管理体制的深层次改革,是政府管理社会与公共服务、加强社区民主自治的创新实践。当前的城市社区体制改革面临很大困境,社区选举并不能有效保证社区自治,社区管理在各个环节都存在很多问题,现在很多地区开展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较少触及街道层面,更多在社区层面作点文章,鲁谷社区找到了一条新路子,就是街道管理体制不改,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就很难开展下去。这是一个重大创新。对全国社区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
作业二
一、填空题:
1、英国
2、院式照顾
3、社会福利
4、优抚对象
5、有偿或低偿
6、全科医生
7、行为规范
8、社区文化资源调查
9、价值观念
10、经济和环保功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2、ABCD3、ABCD4、BCD5、A6、ABD7、ACD8.ABCD9.、BCD10、ABCD
三、简答题
1、英国的社区照顾具体形式有五种:一是由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社区服务中心;二是开办社区老年公寓;三是家庭照顾;四是设立暂托处;五是上门服务;六是开办社区老人院。
2、我国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是:(1)政府推动。我国社区服务工作室政府搭台、民政牵头、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方式加以开展的。政府的行政动员、政策指导、组织参与是社区服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2)接到主管。街道办事处主管城市社区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履行行政职能。街道不仅主管社区工作的规划与操作,履行着事业管理职能;同时,它还主管社区工作的资源开发,履行了经济管理职能。(3)居委会操作。居委会直接、有效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解决居民社区生活中的不便。(4)社区共建。城市社区服务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3、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功能是指社区预防、社区医疗、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一体”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了上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优质服务。
四、论述题
1、(1)改革开放以来,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社区文化的观念不断更新、经济投入不断增加、社区文化工作者的素质和社区文化活动的水平不断提高;(2)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如工作体制尚未理顺、建设缺乏规划、活动场地匮乏、管理有漏洞、没有专门的法规等。(3)为了进一步繁荣社区文化,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开展社区文化调查,制定社区文化规划,建设社区文化体制,开发社区文化资源,搞好社区文化市场,发展社区文化事业。
五、材料分析题
1.重庆大渡口区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举得了良好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落实了发展社区文化事业所需的经费,规定了社区文化活动经费按比例增长;(2)建立健全了街道文化管理机构,成立了街道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文化站,从组织上给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3)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4)充分利用辖区企业、学校、家庭的文化资源。
2.社区文化是一种复合型文化,由不同内容、不同单元和不同年龄群的亚文化组成。社区文化融民俗、文艺、体育、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一体,其功能是非常多的,如娱乐和健身功能、认知和育智功能、传承和整合功能、审美和创造、经济和环保功能等。重庆大渡口的社区文化建设使得社区文化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如凝聚了人心、昂扬了人气,融洽了街道工作人员与各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邻里纠纷少了,治安案件减了,环境卫生面貌改善了。
作业三
二、填空题:
1、嗅觉污染
2、人为因素
3、生活生态环境
4、社会治安问题
5、依法治理
6、教育
7、社区全体成员
8、文化功能
9、社区管理主体
10、非营利组织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2、ABCD3、BCD4、ABCD5、ABCD6、D7、A8.ABCD9.、BCD10、ABC
三、简答题
1、社区环境建设内容包括突出抓好净化环境,创建卫生社区;绿化环境,创建绿色社区;美化环境,创建干净整洁的美好社区。社区在进行环境建设过程中,应结合本社区的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建设环境和改造环境的措施。一般而言,社区环境的建设措施包括社区环境规划、社区环境的综合治理以及执法和服务队伍的建设。
2、社区治安的基本任务是党和国家规定的社会治安总任务的组成部分,它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保障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能在社区得以实现,具体包括:(1)协助公安机关、政法机关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2)做好社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3)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4)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5)做好失足少年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6)做好居民的治安防范工作;(7)做好社区消防工作;(8)做好社区交通安全管理。
3、社区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其社会背景和原因。(1)我国社区的兴起是社区教育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2)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适应本地情况的社区教育体系;(3)我国社会发展对就业人口素质的高要求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4)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要求大规模发展社区教育;(5)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有力地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四、论述题
1、社区居民自治主要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各种主体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模式。其优点是能够调动社区内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使社区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管理自己的事务,有利于社区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归属感的形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避免了“全能政府”的难以为继和市场的间或“失效”。社区自治的基础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所有民主社会的基础。社区成员的自我服务、自主管理、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社区是社区管理和发展的核心。从民众层面出发,在社区中实现居民自治是一种确保其实现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以及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参与权的有效途径。
五、材料分析题
1.社区治安的综合治理是指,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要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区秩序、保障社区稳定,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社区治安的综合治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案例中铁岭市公安局采用了专群结合的原则,这是治理社区治安问题的指导原则。“专群结合”中的“专”是指专门机关,确切地说是具有执法权的公安机关;“群”是指人民群众。专群结合是指,在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方面,把公安机关的职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精神结合起来,做好各项防范工作。专群结合是我国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社区治理的指导原则。
社区治安的任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维护社区治安的稳定,一方面需要有专门机关的技术装备和警察的战斗力作依托和后盾,另一方面需要社区居民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铁岭市公安局通过在社区建立四支联防群防队伍,有效维护了社区治安。
第四篇:社区作业材料
社区是我家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只有社区这个“细胞”真正实现了文明、和谐、公平,社会肌体才能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城市社区的主要功能是社会管理职能,大部分社区居民在需要社区盖章或者是办事时,才会与社区有些“浅层次”的交道。因而,要培养居民的归属感,需要加强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生态环境、邻里环境、政治环境、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从而给居民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让居民感觉到“社区是我家”。这样,居民才会主动参与到社区活动,支持社区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政府:进一步加大社区投入
新成华:政府作为提供社区服务的主角,该如何去做,才能让最广大的居民增强社区认同度?
侯渝生:政府可以通过社区服务,进一步完善居住地的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居民就能增强社区的认同感。这就需要政府不断转变观念,急群众之所急,结合大多数居民的意愿和需求,提供一些有针对性公共服务。比如说,当得知居民迫切希望改善社区脏乱差现象时,政府就应该尽力帮助解决。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投入,向社会购买服务,打破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局面,通过引进竞争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好了,生活在社区的居民幸福了,也就更加爱热这个社区,从而不断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新成华:政府该怎样加强社区队伍建设?
侯渝生:首先要加大培训力度,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实践证明,这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条件允许,还应适当增加培训力度。此外,为了留住社区优秀人才,稳定社区干部队伍,政府还应该加大投入,相应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充分激发其积极性,更好为社区居民服务。
社区: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新成华: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是提高社区凝聚力,形成社区归属感的根本所在。社区应该如何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度呢?
侯渝生:要提高居民的参与度,社区必须借助市民学校等社区设施,不定期,有针对性地举办社区培训班,以及各种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等,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社区意识。有了社区意识居民就能真正认识到“社区是我家”,才会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归属感。
社区还要鼓励支持成立多种群众性自娱自乐的中介组织。比如说,社区老协,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协会,舞蹈协会等,将拥有共同爱好的社区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吸纳在一起,从而增进邻里间的情感沟通和信任感,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在社区营造一个和谐的社区氛围。
新成华:那如何吸引中青年人的参与呢?
侯渝生:可以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来吸引青年人的参与性。从娃娃抓起,培养归属感和认同感,开辟儿童的玩耍空间,让孩子们成为中青年人之间交流、联系的催化剂。
新成华:现在的社区书记、主任大都是公推直选产生,他们在政府和居民间怎样处理好角色的转变呢?
侯渝生:社区是政府的延伸,也是居民的自主组织。既是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又是社区居民的代言人。因此,社区既要做好对上服务,又要做好对下服务;既要落实好上级交办的任务,又要解决好居民反映的问题。社区要寻找居民需求,主动为其服务,实实在在地为居民办一些实事,好事,使得社区与更大范围居民保持亲近,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度。
居民: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新成华:现在仍然有很多居民不热衷于社区活动,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情况的呢?
侯渝生:作为居民应该积极参与到社区事务和活动中来,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只有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去,才能享受到更多的快乐,让自己的人身价值得到完美的体现,社会关系得到延伸。可以说,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每个居民都应该热爱社区,增强社区归属感,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同时,该社区还建有成都第一家“宝贝基地”,促进城乡“文明融合”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各种利益关系相互交织,各种矛盾冲突较集中的地方。社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社区归属感是社区形成的纽带,是推动社区发展的动力,是化解社区矛盾的基础。只有社区居民归属社区,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和建设社区的热情,也只有这样,社区才能进步、和谐。可是过去我们与社区很少联系。
首先,传统的单位意识制约居民社区意识形成。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依靠单位实现自己的一切利益,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严重依赖单位,根本没有“社区”的概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单位的社会职能剥离出来,居民的利益关系开始转入社区。但是这一转变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人们在减少对单位依赖的同时,单位情结并不会瞬间即逝,单位仍然是大多数居民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
其次,社区缺乏相对统一的社区理念和社区文化。由于社区内不同居民个体所受到的教育程度、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定居时间长短、性格爱好、甚至户籍、语言等多种不同的存在,社区居民之间的求同存异性很难达成,加之社区在建设中缺乏特色,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社区理念和社区文化,也缺乏相对统一社区价值取向和社区生活圈的氛围。因此,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选择就比较多的倾向封闭性和孤独性,而不是开放性或交融性。反映到社区层面,就是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体现不出主观性,不愿去主动关心邻里或参与社区邻里之间的互动互助,不愿去主动了解和参与社区建设。
再次,社区功能发挥不足也是影响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原因。当前,一方面,社区自治不足,居民无法形成西方社区居民所拥有的主人翁意识,加之目前社区的管理理念、手段和方式仍是自上而下传统行政管理性质,社区直接面对的众多事务的对象是相关职能部门或乡镇政府,而不是社区居民,造成社区对上负责的利益需求大于对居民负责的职责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居民的实际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且会降低居民对居委会的信赖感及价值认同感。另一方面,目前社区是责大权小,以致社区组织协调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难度较大,造成社区可掌控的社会资源明显不足,服务居民也显得力不从心,社区内的居民在遭遇各种困难时,社区无法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这使得社区居民对社区在情感上是疏远的、寄居的。这种对社区的疏远的、寄居性的心理,影响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感性认识、理性认同和归属。最后,社区建设的载体不够丰富,活动缺乏吸引力,导致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社区的基础实施建设有所改善,但是,总体上其基础实施建设还处于相对的低水平状态。社区驻地单位或共建单位与社区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相对于社区建设的高要求,社区在财力、物力投入方面又普遍存在着承载能力不足的现象。又因为目前,社区工作人员较少,经济待遇和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又身兼社区多项工作,时间精力及能力有限,从而使得社区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机会直接打了折扣。
当前很多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处于弱势状态。其表现为:居民对社区认知不够。部分居民甚至有一些机关干部对社区建设这一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知之甚少,对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居民邻里意识淡薄。邻里意识不强也是社区居民对自己的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体现之一。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程度较低。居民对社区参与程度是影响社区认同感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居民对社区参与越多,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就越强。社区要想将越来越松散、越来越游离的“社会人”有效的组织起来,使社区居民主动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公民责任,激发社区居民社区建设主人翁意识,使社区党组织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强化居民的社区意识、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完善社区自治体制,增强社区居民自治意识。社区自治和参与是社区认同和归属的核心价值。完善社区自治,关键是要落实《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社区自治章程》、《居规民约》,成立社区代表大会,由社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社区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范围内的业主代表大会、物管以及其他中介组织都要对社区代表大会负责,进而跳出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运作模式,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真正使社区居民在社区中当家作主。通过这种社区自治模式,社区重大事项按民主程序决定,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意识,不断提升社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水平,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社区的凝聚力。首先社区要结合本社区固有的特点,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居民反响强烈、群众要求迫切、矛盾聚集较深的热点难点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解决社区居民具体的生活困难和问题,使社区居民在社区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进而减弱社区居民的疏离感,增进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依赖感、归属感。其次,社区服务应针对不同居民的情况分层次进行有效服务。对困难居民,侧重于物质上的帮助和扶助;对于经济条件较好,但在照顾子女或老人方面存在困难的居民,应以提供信息服务、帮助监护服务为主。通过满足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困难,又可以增进邻里的感情,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再次,要严格“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做到深入走访群众,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及时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维护社区稳定,建立和谐、平安的社区软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增强社区凝聚力。
创新社区活动载体,激发居民参与活力。开展“五好”家庭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思想教育、伦理道德、科学知识、法律常识、文化娱乐等活动,使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工作中来。群众觉得这些活动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能共享。通过评选学习型家庭、科普型家庭、学法守法家庭等特色家庭和评选“五好”楼群等活动,提高居民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组建社区文体队伍,让社区文体骨干能有机会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娱乐、休闲。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互助等活动,加强社区成员间、不同群体间的社会团结,激发他们“热爱社区、建设社区”的热情。
开展特色社区创建,提高社区文化的维系力。在对社区资源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个社区的不同特点,开展相应的特色社区创建活动,力争打造一批自治型、文化型、服务型、学习型和安居型等特色社区,形成各自社区建设的统一理念,培育社区居民共同的价值体系、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提升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区是我家”的浓厚氛围。社区要把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作为加强宣传教育的第一阵地,做好宣教工作,要让社区居民了解、熟悉社区服务的各项职能,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通过社区宣传阵地,宣传社区的服务宗旨、服务内容、工作性质,特别要抓好居民代表、居民巷道(楼栋)长、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开展社会法律、道德、科普知识、文化艺术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区的一系列好人好事。通过针对性的宣传教育、群众性的创建活动,宣传群众最关心的事,让社区居民群众走进社区,认识社区、信任社区。
加强教育培训,建立一支专业的社区干部队伍。目前在社区第一线工作的社区工作者,多数未经过社区工作的专门培训,社会工作能力欠缺。对于如何促进居民参与,发展居民新的共同价值观,扩展各类居民的活动范围,促进居民间相互适应与合作,他们还力不从心。在社区建设中不可避免地重复单调的工作内容,且工作方法陈旧,很少有所创新,难以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因此,加强对社区干部业务学习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一批有较强专业知识的社区干部队伍势在必行。
第五篇:社区治理作业一
12春《社区治理》作业一_0004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论述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1989年,(C)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
A.联合国开发署
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C.世界银行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社区的第一个基本要素是(A)。
A.人口
B.地域 C.社会互动
D.乡村
3.(C)是指社区内有目标、有计划建立起来的、以满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
A.社区治理
B.社区建设C.社区组织D.社区工作
4.(A)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A.社区治理
B.社区建设C.社区组织 D.社区工作
5.学者(A)于1995年发表题为《没有政府的治理》的专著,并撰写了题为“21世纪的治理”、“面向本体论的全球治理”等文章,为治理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A.詹姆斯·N·罗西瑙
B.罗纳德•J•格罗索鲁 C.保罗·韦普纳
D.奥利弗•E威廉姆森
6.“社区控制”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D)提出的。A.美国学者桑德斯
B.美国学者华伦 C.美国学者希拉里
D.美国学者罗斯
7.德国社会学家(A)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A.腾尼斯
B.迪尔凯姆 C.韦伯
D.帕森斯
8.(D)创建了系统功能主义理论。A.美国学者桑德斯
B.美国学者华伦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D.美国学者帕森斯
9.(A)提出了三种社区类型,分别是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和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A.美国学者法林
B.社会学家亨特和沙特斯 C.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
D.美国社会学家贾尔宾
10.(C)总结了有关社区定义的文献后,提出了构成社区的人口、地域、社会互动、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四个基本要素的观点。、A.美国学者桑德斯 B.美国学者华伦
C.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 D.美国学者法林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促成“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原因包括(A BCD)。A.现代福利国家的危机
B.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危机 C.“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危机
D.世界性环境的危机
.现代福利国家的危机 2.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危机3.“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危机 4.世界性环境的危机
2.(CD)提出了社区的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A.美国学者桑德斯
B.美国学者华伦C.美国学者希拉里
D.美国学者威尔士
满分:3 分
3.系统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者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从低到高的层次包括(ABCD)。
A.有机体系统
B.人格系统C.社会系统
D.文化系统
4.全球性包括(AC DB)。A.经济全球性
B.社会和文化全球性 C.军事全球性 D.环境全球性
5.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ABCD)。A.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
B.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C.责权统一、管理有序的原则 D.扩大民主、居民自治的原则
6.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条件是(ABCD)。A.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溢
B.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体制外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
C.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邻里关照和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益聚合与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
D.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务加重 7.社区服务具有的特点是(ABCD)。A.福利性
B.群众性 C.服务性
D.互助性
8.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所提出的社区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A.一群人
B.地域或地点C.社会互动
D.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心理认同
9.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迹象表现在(ABCD)。A.社区服务活动大力开展
B.社区志愿者活动蓬勃兴起C.社区民主选举走上轨道
D.自治型社区的建设进入摸索阶段 10.中国当前城市社区面临的独特挑战和转变是(ABCD)。A.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一部分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B.是建立国家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
C.是改革和加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依法行政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是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标签理论认为,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定义过程和定义标准才是构成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关键所在。B.正确
2.全球化首先是指政治全球化。A.错误 3.社区是一个新生的事物。A.错误
4.社区功能其实就是人类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所发挥的功能。B.正确 5.个人网络社区是指基于个人的客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B.错误
6.社区治理可以理解为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的运用,或者说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公共事务进行治理。B.正确
7.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B.正确
8.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在1958年前实行的是乡(行政村)管理体制。B.正确 9.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农村基础的经济组织。B.错误 10.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华伦。A.错误
四、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1.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答:社区问题的类型: 第一、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它是指社区中存在的部分群体主动或通过社会互动过程导致的群体群体对社区主流价值、利益和行为方式的偏离和越轨行为。比如色情、偷盗、吸毒、赌博、抢劫、强奸、打架斗殴、黑帮势力等。
第二、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主要指社区中存在的对少数群体的孤立和社会排斥、把他们限制在主流生活之外的现象。比如对城市农民工的排斥和孤立、对少数名族的歧视和排斥、对妇女儿童的排斥和孤立、对残疾人的孤立和排斥、对艾滋病人的排斥和孤立等。
第三、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比如收入两极分化、社区贫穷问题、失业问题、社区医疗缺乏问题、社区教育缺乏问题、社区福利服务的缺乏等。
第四、社区环境问题。它是指社区的物资环境污染、肮脏、社区治安环境的混乱、社区经济环境的萧条、社区的社会环境孤立矛盾等现象。
第五、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丢失的问题。比如家庭暴力,遗弃老人、孩子,邻里关系冷漠,群体间的过度竞争、互不关心等。
第六、社会解组的问题。它是指社区组织严重的分解、社区秩序剧烈变动、社会行为严重对抗、社会生活的破坏等问题。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功能的特点。
答:当代社会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第一,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现代农村的经济活动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到外部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或者要融入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之中。
第二,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在农村社区中,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主要还围绕着本村社区展开,比如邻里家的拉话家常、孩子的早期社会化。朋友间的休闲娱乐、文化庙社活动的开展等大都在一个村落或延伸到较大范围的乡村地区开展。在这种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中,乡村百姓获得他们的归属感和对社区的认同感。
第三,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在乡村社区,社会团结和控制的基本措施是围绕一个农村社区展开的,虽然上级权威机构会给它施加一些外在的法律秩序和规范,但是内在文化道德规范和群体间的社会纽带关系仍然主要在乡村社区内部产生。
第四,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随着现代化过程的展开,乡村社区中的精英阶层开始脱离乡村进人城市,使乡村社会阶层间的差距拉大,阶层间的关系不再是带有道德义务的家长式剥削和统治关系,而是蜕化成赤裸裸的经济契约关系,阶层间的矛盾尖锐,乡村社区中身份显现变成了阶层间的对立和反叛。
第五,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对于农村社会的农业生产者,一般认为农民的土地资源可以作为基本的生存保障基础,同时强调家庭责任和社区互助系统对农民的保障作用。
第六,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乡村社区的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比较深厚地蕴藏在社区之中,由于乡村社区的特定的生存环境和人际关系,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仪式经过乡村社区的代代相传,实际上延续着一种文化模式和精神信仰,给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意义和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