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可行性选择
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可行性选择
作为基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农村总体的发展水平不仅与城市有着较大的差距,而且农村本身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除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周边少数地区发展较快以外,城乡结合部的少数农村也走在广大农村发展的前列,但是同样还有为数不少的农村集体经济开始萎缩以至成为空壳,甚至有的走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改变,将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进而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
一、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成因
1、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所谓的空壳村,指的是一些地区的农村集体几乎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和公共积累,更谈不上什么集体所有的或者有股份的企业,集体收入极其低下,或者无经济收入,集体经济不仅空有其名,甚至债台高筑,内外交困,经费短缺,这样的村,有的连办公地点都没有,组织开展活动困难,更无力服务农村的各种公共需求,而且一旦开展上级安排的工作,都要向农民摊派,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降低了干部威信,影响了党群关系,而且村庄管理如一盘散沙,基本上处于瘫痪或者半瘫痪状态,严重危及农村社会稳定。
2、造成空壳村集体经济现状的成因
(1)客观原因:有的空壳村是因为地处“穷山恶水”的偏僻之地,可供开发的资源匮乏,加之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基础设施过差带来的原因,导致其始终处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劣势,失去发展的基础和机遇。
(2)主观原因:
一是历史上农村集体资产的大量流失:在1981年前后普及包产到户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分光、毁坏和浪费集体财产,导致集体资产大幅度贬值。1992年以来实行的产权制度改革,集体财产通过低价投股、经营者配股、职工无偿占股和低价拍卖等方式,导致农村集体资产大量流失。
二是发展当中农村集体资产的体制性流失:在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中,除农村集体自身因为经营不利出现的资产亏损外,重要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或者低价将农村集体的土地征占后,转手开发,从中牟取暴利,或者把集体投资、投工兴办的共有基础设施无偿划为国有财产。还有的克扣、挪用国家或部门的农业投资,把兴办农村有关事业的费用转嫁给乡村集体负担。
三是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流失。一些农村由于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基层政府监督不利,导致农村干部多吃多占、贪污腐化、甚至借债挥霍、将村集体资产强行占为己有,不仅严重侵蚀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更搞垮了农村集体经济。
二、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分析
对于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各界给出了不少的方法和途径,但是这些方法对其它村可能适用,对于这种空壳村来说,仍然难以起到切实可行的作用。
1、开发集体资源
这一点对于空壳村来说意义并不大,因为一般的空壳村基本上是属于资源贫困型的农村,即地面无山林,地下无矿产,无山可靠也无水可用,仅有的一点集体土地或者已经被前些年分光吃净,或者分给了历年新增加的人口,所以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也非常有限,这样的村子开发集体资源就成了一句空话。
2、兴办或者以各种形式参办企业
这一点对空壳村来说,也基本上属于纸上谈兵,一个债台高筑,连运转都困难的村集体,如何去兴办企业?首先是资金,自己没有,贷款像这样的村集体金融部门根本就不会考虑,让群众集资也无异于向叫化子打饥荒,其次是土地,这样的村集体如果能够掌握一定量的土地,也就不会成为空壳村了。再次是劳动力,这样的村子,一般不仅村集体穷,农民也穷,为了生存,大量的农民都到外地打工了,就是办了企业那来的工人?第四是项目,这样的地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发展环境不佳,有那个企业肯到这里来落户呢?最后是其它的技术、信息、市场等一系列的难题,这些都是空壳村绕不过去的坎。
3、为农民家庭经营提供服务
即服务创收,这个思路也有明显的不足,这些经济发展落后的空壳村,村民的家庭经营相对也比较落后,对村集体提供经营服务的需求非常有限,村集体即使解决了本身提供能力有限的问题,也难以解决服务的市场问题,其提供服务的机构生存就很成问题。
4、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
包括加强债权债务清理,完善集体资产资金管理,防止流失等,这个思路比较现实,但是这个办法,只可以缓解当前空壳村运转当中的困难,但却无法解决其发展的出路问题。
5、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素质
这个办法也比较现实,也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但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在债台高筑的空壳村中的如何能够找到只有精力和金钱的付出,却不求回报的高素质村干部呢?况且就是具有了较高素质的村干部如何在一穷二白的集体经济状况下完成本村及各级的相关工作,并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做好无米之炊呢?
6、减少非生产性支出
这是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一个空壳村已经基本上谈不上收入了,那里还有什么生产性支出?能够勉强维持运转的只有非生产性支出,这些也多是东借西凑,或者只是记在帐上,村干部或者出工的农民是指不定啥时候才能拿到现金的,再减少支出农村基层组织就真的只能彻底关门大吉了。
三、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可行性选择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工作者,根据笔者的调查与经验,因为空壳村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其存在会是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而且由于各地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针对空壳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很难有具体的思路,只能提出一些可行性的选择而已。
1、管理入手是前提
这是解决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提性问题,无论是空壳村还是发达村,如果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那么这个村集体发展就失去了前景,有多少的集体资产也难保不会流失殆尽。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干部的待遇问题,在空壳村中,解决村干部的选拔与培训相对容易,较难的是村干部的待遇和管理,在当前贫困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优秀村干部选拔困难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空壳村中的选拔出来的村干部能够安心工作,尽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县乡基层政府可以考虑对这些村干部报酬实行奖励工资制,即对空壳村干部在由县乡两级统筹发放能够保证其作为农村中一个正常的劳动力基本收入的基础上,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再规定由村本级支付的奖励工资数额,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考虑村干部退休的福利待遇等问题,以此来达到空壳村中的优秀村干部人尽其才。二是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问题,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空壳村有,其它类型的村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除落实正常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程序之外,还要对包括村集体资金在内的村集体资产的民主监督实行原始票据公开与三级公开结合的办法,即对涉及到村集体的每一笔收支和村级的债权债务、承包租赁协议不仅要全部公开,还要将原始的票据和协议复印后公开并上交复份至乡镇保存备案,同时乡镇的审查与上级有关部门的专项检查结果也同时公开,以此来彻底杜绝村集体资产管理当中的民主监督不到位问题,堵住集体资产流失的漏洞。三是解决村集体的历史遗留问题,空壳村除了经济落后外,一般都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现象,因此要
想让空壳村的基层组织能够运转起来,并开始致力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对村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加以解决,鉴于历史遗留问题本身具有的特殊性,需要由县乡两级政府甚至更高一级的政府协调有关部门专门研究并采取多种手段加以解决,尽可能扫清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障碍。
2、正确分类是基础
对空壳村的正确分类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一是对空壳村形成原因的正确分类,空壳村最后的表现虽然基本相同,但其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要解决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首先就要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正确分类,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要求的正确分类,空壳村由于客观基础条件不同,后期发展的村情不同,民风民俗的差别等,其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最终要求也应当有所不同,要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对于适合农业发展的则以农业为主,适合生态环保的则可以争取国家相关补贴以生态发展为主,其它途径难以发展的还可以发展劳务输出,总之空壳村发展应当因地制宜,立足于当地的客观条件,不能强求一致,更不能要求过高过快,防止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三是对空壳村包括其它农村应当承担的工作进行正确分类。作为村级基层组织,不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但却承担着许多本应当是政府承担的工作任务,并为这些工作付出相当可观的开支,诸如征兵、殡改、计生、优抚等基本上都属于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工作内容,不应当由村级组织负担相应的开支,这些政策性开支应当纳入相应的财政预算,由政府承担。因此,应当从整体上对包括空壳村在内的广大农村的村级组织应当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正确分类,合理确定其工作任务,尤其是对于上级安排的各种检查及要求村级的配套设施,安排单位应当同时考虑资金投入问题,减轻村级负担,为空壳村集体经济的前期发展积累初始资本。
3、政策帮扶是助力
一是要加强空壳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村级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几乎全部收入来源于土地,积累很少,空壳村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发展后劲的问题,因此我们扶持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的重点应当放在空壳村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把采取各种行政手段扶持空壳村的人、财、物折成资金,直接用于解决空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其预期效果比投入搞项目要好得多。二是要落实好对空壳村的扶持政策,目前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一些对农村的扶持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偏好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加之空壳村连跑办相关部门的资金也没有,因些,这些扶持政策就更难落到空壳村的头上,导致农村亮点更亮、空壳更空的现象比比皆是。因些要解决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就必须将国家对农村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有意向空壳村倾斜,减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的均衡、全面发展。三是统筹城乡公共产品的提供,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框架下,我国城乡实行两套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城市所需的公共产品,由国家提供;农村所需的公共产品,主要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自己解决,国家仅给予少量补助。这造成了当前包括义务教育、养老、医疗等在内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匮乏的状况,空壳村的状况更为恶劣,其直接后果则是农业生产效益徘徊不前、农村经济发展停滞、农村社会出现全面凋敝,同时也是导致农村空壳村大量出现的内在体制原因之一,因此,对于空壳村,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明确的发展途径时,各级财政可以在逐步加大对空壳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投入的同时,将原来分散到有关部门掌握安排的扶持发展集体经济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为空壳村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以改变空壳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今后空壳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缩小农村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篇:别让村集体“空壳”化
别让村集体“空壳”化(一线视角)
刘成友
《 人民日报 》(2015年01月08日
05 版)
作为农村一员,农民生产生活一体化,对集体仍然存在信赖;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分散经营,仍然需要抱团发展,抵御风险,也离不开集体
去鲁西北一个村采访。这个村依托当地一家大型企业,建起大大小小40多家民营企业。可奇怪的是,村集体一年收入只有不到1万元。没有钱,什么事都办不了。更要命的是,10年里换了11任村支书,人心都散了。
造成这种局面,原因很多。而其中有个因素应该越来越引起注意:实行联产承包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带来的影响。这几年,采访了很多农村地区,发现都有类似情况:种地效益较低,一亩地一年收入也就1000元,土地受冷落;中青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到外地打工,导致村庄“空心”;村集体增收无门,导致集体经济“空壳”。
鲁西某县3年前曾做过一个统计,约四成村集体“空壳”,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作支撑,没有集体来统领,村内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服务等,往往都会成为问题。一位退休的老村支书忧心忡忡地说:“村里会都开不起来,哪还有一点儿集体观念?”如此情形,又何谈凝聚力、向心力?
这样看来,重新关注“集体”,很有必要,它的分量,沉甸甸。
山东省东平县同样遇到过这些问题。可喜的是,他们现在正通过改革走出这种困境。他们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让农民带地入股,所有权是集体的,承包权 是农民的,经营权放给市场,由合作社或者大户经营。农民除收取土地租金,还可年底分红,在合作社打工的还有工资收入。集体也以土地或者资源资产等入股,从而增加了集体收入。
“一统就死,一分就乱”,是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困境。东平县的土地股份合作实施了两年多,初步实现了农民致富、集体增收、留人拴心等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统分”困境。农村设施和环境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农村条件好了,又能挣钱,谁还一定往城里跑呢?
我们曾经有过“一大二公”“一穷二白”的集体,让农民吃够了苦头。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不需要集体。作为农村一员,农民生产生活一体化,对集体仍然存在信赖;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分散经营,仍然需要抱团发展,抵御风险,也离不开集体。在某种意义上,“集体”不可或缺。当然,新形势下,这种“集体”是以新的方式呈现,应当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集体经济。
在有关专家看来,土地股份合作实现了“集体”的重塑。一方面,农民土地入股,使一盘散沙的农民建立起横向的经济纽带,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了。另一方面,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为村集体注入了经济资源,化解了村集体“空壳化”的困境,从而达到了“产权发展、自愿互利、开放市场、分配公平、治理有效”的目标。
股份合作中,既包括经营性资产,也包括土地。而对于广大中西部农村来说,土地产权改革更具推广价值。股份合作制改革,让我们看到了集体经济实现的一种有效形式,看到农民和集体两利双赢的另一种可能。改革需要探索,走出“空壳”困境,搞活集体经济,农村需要更多创新。
(作者为本报山东分社记者)
第三篇: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规划
**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规划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为农民群众提供比较丰富的物质、精神和文化服务,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利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保持农村稳定。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村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特制订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政府西南部,紧邻**路、环乡公路,下辖5个村民小组,目前共有农村贫困人口6户30人。全村以种植业为主,耕地2260亩,流转近1300亩。村内主导产业以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量偏少。群众经济来源主要有:一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经营收入,部分农户通过流转土地种植晚秋黄梨。二是外出务工收入。近年来,村内凭借位置优势,先后发展了蔬菜大棚、草莓采摘旅游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化项目,但由于基础薄弱、创收增收渠道不多,村级债务负担较重等多种原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根据镇党委政府有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要求,我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加快实现小康村居,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和管理模式,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活力和后劲、激励机制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和新机制,创新壮大村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力争在三年之内使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能有所突破,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抓班子建设。搞好村委会的班子建设,加强村两委成员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和健全村两委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健全严格的考核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各项工作在全镇争先进位,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带领村民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二)抓经济发展。一是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加强对全村土地资源的规划,对村中流转土地和水产养殖基地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进行招商,既降低客户租地风险,又增加农户和村集体租地收入。二是资源入股增收。依托项目优、发展快、前景好的一禾农业园、休闲采摘园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土地使用权、服务和扶贫基地分配收入等资源形式参股,增加村集体股份合作收入。三是盘活资源。积极争取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出工等形式,对村中闲置坑塘、荒地、废弃宅基地等进行集中改造治理,对坑塘进行合理规划,建成仓库出租或填补成宅基地出售。对荒片、废弃宅基地等结合实际,采取复垦后出租耕种,划为宅基地拍卖、创建村级工业园区等形式增加村级经济收入。
(三)抓文明法治建设。通过整治我村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村干部带头教育村民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讲礼貌,提升村民的文明意识。争取各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村内的道路硬底化处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结合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紧紧抓住影响我村稳定的实际问题和矛盾纠纷,把普法、依法治理和民间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捆在一起,加强村民的法治教育,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除了引导一禾农业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提供资金帮扶和务工帮扶外,还要发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优势,每年拿出不少于30%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在生产、生活、就医、就学等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对4户贫困户予以精准帮扶,确保6户30名贫困户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第四篇:延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延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是村组区域内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能够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快农村工业化、现代化步伐。延边如何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地理环境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更好、更快,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本文针对这一形势,将发展壮大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作为行文主线,通过对发展现状对比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为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延边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对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发展困境、问题原因、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延边地区 农村集体经济 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100-02
一、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基本现状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
延边地区的许多村级组织都处于“空壳”或负债状态,公共事务缺少投资,公益事业兴办不起来,基层村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每况愈下,有的村屯甚至连村干部的工资奖金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经费都无法解决。以延边地区的汪清县为例,2012年,汪清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为420.55万元,村均2.1万元,其中没有集体收益的村达到100个,占到总数的50%。农村集体经济收入非常低已经是延边地区的普遍现象,严重制约了延边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延边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二)增收渠道单一,发展缺乏后劲
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一般都是小规模经营,承包费、租金等成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延边地区地处偏远的东北山区,属于相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相较发达地区落后很多,农村集体经济生存和发展愈发艰难,难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过对汪清县2012年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进行调查和对比,当年汪清县村级集体总收入中,出让山地、征地补偿等一次性收入250.47万元,占比59%;土地承包、门市租金等经营性收入104.03万元,占比25%;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其他收入66.05万元,占比16%。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还是主要依靠耕地、林地、果园、房屋、鱼塘、门市等集体资产和资源对外出租或发包,这些收入虽然风险小、来源相对稳定,但是却缺乏后劲。
(三)主导产业规模太小,农业产业化经济结构比例非常不合理
延边地区许多村屯仍然依靠种植业、养殖业等传统农业来维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则主要依靠商业、服务业和门店出租或村集体土地、果园、林地发包等,收入来源结构不合理,收入少。主导产业普遍规模太小,有的村屯甚至都不知道该以什么产业为主导产业来发展,更不用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下游产品匮乏,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少,产业化程度普通不高,农民和村集体没有合适的产业作为基础,农村和村集体的收入也就无法保证。
二、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
(一)不良债务多
延边地区村级集体负债现象十分普遍且非常严重。这其中,有村集体办公司、办企业亏损所造成的欠债,也有为了发展义务教育、村屯环境整治等公益事业到处举债。这些债务长期积累,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从汪清县村级集体负债情况看,截止到2012年底,汪清县有负债的村194个,占总数的97%。其中,负债10万元以下的136个,负债10-20万元的26个,负债20-50万元的22个,负债50万元以上的10个。这些债务中,有许多都已经成为陈账或死账,根本无法追回,村级债务化解起来非常困难,依靠自身实力根本无法化解。
(二)政策扶持不够
延边地区还没有出台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的综合性文件。没有总体规划去指导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不会发展,存在问题非常多,导致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许多统计数据也模糊不清,难以制定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现在,农民群众非常需要政府出台关于土地使用、启动资金、资金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各县(市)、各乡(镇)基本上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上,扶贫工作也着重在扶持农户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则缺乏有效扶持。
(三)资产管理差
延边地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非常不好。在延边地区,个别村组办公司或办企业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公司或企业投资的项目不进行论证把关,盲目四处借贷办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投资效益越来越差,最后导致投资失败,欠下大量债务和贷款,根本无力偿还,给村级集体组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一些村集体在企业改制中对集体资产不评估或低评估,造成集体资产流失;还有的村非生产性开支数额较大,胡乱花钱现象严重,甚至贪污、挪用、侵占集体财产,造成集体资产流失。
三、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问题成因
(一)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探索缺乏,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认识较肤浅
延边地区的各县(市)和各乡(镇)在选拔任用村干部上,更加注重村干部带头致富的能力和作用,忽视了村干部带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本事,没有意识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缺乏深层次的探索,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决策不科学、缺乏创业观念、不重视市场经济规律、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等现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这些问题毫无办法。
(二)生产要素的匮乏极大地限制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延边地区多数村屯都没有预留机动地或预留的机动地非常少,使得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缺少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同时,分得土地的农民又不愿意把自家的口粮田留给村集体用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从延边实际来看,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大部分没有统一经营的龙头企业,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出租集体资产、资源来获取一定的租金、承包金,不能将集体资产、资源转化为资本。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组织完全依赖上级转移支付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完全变为“三靠”模式,即村级运转靠“补”、公益事业靠“捐”、基础设施建设靠“要”。随着林权改革等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村级集体财产不断减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无米之炊”。
(三)农村集体经济负担过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农村公益性支出逐年增加,尽管上级在不断提高相关补助额度,但是需要村集体负担的费用明显逐年增多,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新农村配套设施建设等等,都需要村集体承担一部分费用。另外,一些非生产性支出如报刊费、招待费等也占据相当比例,造成农村集体经济负担过重。
四、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
(一)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将村级领导班子配备到最好、最强、最优,提高能力素质,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关键。结合素质升级,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必要手段。村干部班子要充分认识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既敢于解剖困难和查找问题,也要积极利用当地优势,制定有效的方案和任期目标,同时能够坚持不懈将其解决。不仅如此,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和激励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对发展村内的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不仅要公开表彰进行精神鼓励,还要给予实际的物质奖励。
(二)积极寻找化解农村债务的方法
一是要清收化债。由村委会对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核对,逐项逐户清收债务。对有偿还能力的农户,实行财产抵押或以欠转贷,变无息为有息,利率由村民大会决定;对一时无力偿还的农户,制定还款计划,分期进行偿还;对确实无偿还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规范程序,进行缓收、减收、免收;对极少数有能力但不愿偿还的农户,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二是要减息化债。理顺陈旧贷款利息,制止利息转本金形成新的债务。三是要剥离化债。按照“谁举债谁偿还”“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重新核定债务承担主体,剥离不该由村委会承担的债务。
(三)探索实行多种发展模式
一是依靠本村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外部情况、村班子政治觉悟和思想进步程度等情况,从基础工作出发,积极挖掘形式的多样性,反对一刀切,利用本村优势,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本着靠水吃水靠山吃山的原则,成立服务组织,开发信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二是要积极建设农村网络信息平台,将村内有效信息及外部的先进经验及时录入,为村民的种植养殖产业寻求同领域汇总相对技术成熟、运营良好的企业,聘请相关人员进行授课、手把手教学,并积极促进这些企业与本村合作社合作,争取创建收益联合体。三是根据本村资源优势寻找发展道路。农村集体资产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土地,只有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集体土地,才能做到借地生财,进一步确保农村集体经济有长期收入。四是加快农村的农民合作社和企业的建设,将村内闲置土地和一些小型且亏损的集体企业及时转让和出售给村民经营,一些破产的集体企业闲置下的设备和工作厂房等出售租赁给私营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盘活集体资产。五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寻求政策扶持。在向上争取政策扶持时,可以考虑土地、林业相关优惠政策、种植业无偿补助、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相关领域,利用县(市)开展的结对帮扶、走访活动以及目前大力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为载体,开展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和预计收入以及参股村民做出整体规划,确保审批成功。
(四)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政府的扶持一方面可以从宏观上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打破条块分割,在计划审批、工商登记、征占土地、资金投入、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税费征收等方面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可以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给予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援助。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要明确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减轻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农村集体经济所承受的负担,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农村集体经济专项发展资金,选取一批农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但具有特色产业项目、发展产业潜力较大、短期见效快、示范辐射力强的村作为试点村进行扶持。同时,通过政策倾斜和包联扶持,鼓励和引导各村以创办企业、招商引资等形式组建经济实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五、结语
延边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延边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影响着延边地区新农村的建设和改革大局,是体现着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理念。从大局来看,城乡一体化进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在有序推进,在以城镇带动乡村、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大趋势下,延边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会得到各县(市)和工业部门在政策、资金、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和扶持,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特别是延边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呈现稳步上升的良好趋势。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张文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改革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43-47.[3]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北京:中华书局.责任编辑:武聪
第五篇:强化队伍建设,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强化队伍建设,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贫困村增产增效、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物质基础。抓实贫困村集体经济,找准突破方向和着力重点,是推动贫困地区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举措。
村集体经济管理队伍能力欠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董事会、监理会成员,多数都是村“两委”成员担任,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水平不高,基本缺乏公司管理经验,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需要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培训。部分组织成员思想觉悟不高,多数是上级有任务安排就干,被动应付式干工作,效率低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高效运行,需要行政管理、财务、工程建设等相关专业的人才,目前人才匮乏,急需引入专业人才。
强化队伍建设,需要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坚持服务意识强、有经商经验、致富带富能力强的用人原则,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专合社负责人、退役军人中选拔优秀人才,着力把一批懂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能人选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机构队伍,为下步工作提供人才保障。用好用活有头脑、有眼光在外务工的返乡创业人员,用他们先进的发展理念,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思路,影响和带领群众致富。配齐配强财务、行政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善用贫困村驻村工作队人员力量,保障机构的持续正常运转。
强化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的培养。特别要注重加强村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监事长等重要人员的素质能力培训。可以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题纳入村“两委”干部培训课程,开展金融经济、股份合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实用技术系统的学习,增加业务知识和提升管理能力。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取经”、现场教学、相互交流等方式,强化管理人员的能力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适应新时代节奏和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