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如何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试论如何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和各项建设越来越依靠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来实现,另一方面,随着对经济调控职能认识的深入,政府需要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积极调控经济活动,如何协调税收的财政职能和对经济的调控职能,使其既为城市建设提供较为丰厚的物质基础,又能对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进行适度调节,从而保持经济稳定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结合XX市近年来经济与税收运行特点,对建立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
(一)经济本身的影响。经济总量决定税收总量,税收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地方经济结构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影响着地方税收增长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剔除非正常因素,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应呈正相关趋势,这一关系可用公式表述为T=a+bG(T代表税收,G即GDP,a、b均指常量),经济增长越快,税收增长越快。然而由于现行税制下,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中总是包括诸如行政事业单位的无税增加值、不带税收增长的农业增加值以及抑制税收增长的存货和收费等非税增加值,其统计范围明显大于税基,所以实际经济增减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有时也不一定引起税收的大幅波动,体现出税收与经济增减变化的不协调性。
二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微观表现就是企业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变化虽然不一定会引起GDP的大幅波动,但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却是十分直观的。当经济效益趋好时,税收就会得到充分体现,税收与经济“同波共振”的可能性就会增大;经济效益下滑时,税收也会随之减少。
三是经济结构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表明,三大产业增加值之和汇成经济总量,但由于三大产业自身的含税量不同,因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经济类型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税收规模和结构,进而使税收增减发生相应变化。
四是经济发展趋势对经济的影响。投资是推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表明,投资与经济增长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投资总量及投资结构影响着未来的经济总量及其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同时,现有的经济结构往往制约投资的方向。投资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影响税收收入的。
(二)税收的影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良好的税收制度、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是税收制度的影响。税收制度是影响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构成税收制度的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等因素以及税收政策的选择都会影响到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调节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税收制度,采取变动税制要素的方法,是发挥税收杠杆作用,调节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税收的覆盖面通过税种和税目手段调节。一方面,根据不同税种的不同调节功能,通过开征、复征、停征税种来调节生产、分配、消费及各种应税行为,调节资源和财产的使用开发和占有。另一方面,通过对税目的制订,明确征税对象包含的具体内容,划分征税与免税的合理依据,又体现不同税目区别对待的政策精神。二是税收对经济影响的力度和深度通过税率手段调节。税率是体现国家奖限政策的中心环节。通过合理设计各个税种的税率,明确各个税种调节的数量界限,可以对不同纳税人的利益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调节供求总量,引导投资方向的目的。三是税收杠杆的灵活度通过调整税负的手段实现。减免税是减轻纳税人税负,加成加倍则是增加纳税人税负。在税率既定的前提下通过实施税收减免或加成征收的办法,可以灵活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状况,鼓励需扶植的产业、产品发展,限制需控制的产业、产品发展,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二是税收征管的影响。税收征管是组织收入的重要手段,税款能否及时、足额入库,要靠税收征管来实现,税收能否增长,也要靠税收征管来保证,因此征管效率越高,就越能做到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就越有利于实现税收与GDP的协调发展;反之就会出现漏征漏管、欠税漏税,致使实现的税收不能及时入库,就不能实现税收与GDP的同步协调增长。
三是税收计划管理的影响。税收计划管理是影响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税收计划与经济发展所提供的税收一致,就有利于实现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如果税收计划偏离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创税能力,就不利于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现行计划管理体制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基数法”,在基数、系数的确定和特殊因素的考虑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随意性,据此编制的税收计划必然与实际税源存在一定差异并且无法消除,这样不免出现任务畸重畸轻的现象,影响依法治税的实现。
二、XX市“十五”期间经济与税收增长实证分析
(一)从经济总量增长与税收增长趋势来看,未来的税收收入越来越依靠经济增长因素。“十五”期间,XX市的GDP增长率平均为21.1%;国税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分别以24。75%和24。79的速度增长,分别高于GDP增长的3.64和3.69个百分点。近年来,XX国税局不断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大力清缴欠税,堵塞税收漏洞,收入中一些非经济增长的因素较多,因此,未来税收收入空间将主要依赖经济的增长。
(二)地方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十五”期间,从XX市产业结构变动趋势来看,一产的比重逐渐降低,三产的比重逐年升高,但总体来看,二产的比重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005年,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9.3:54.6:36.1。这是近年来XX市着力打造四大工业产业集群的结果。据统计,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4.5亿元。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10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7%,比上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
税收方面,第二产业是形成税收收入和地方财力的主要税源,主体地位十分突出。
(三)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对税收的拉动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XX市累计引进投资过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119个、过亿元的内资项目92个,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19.8亿元;累计利用内资229亿元;2005年出口创汇15.8亿元,是“九五”末的2.7倍。至2005年末,XX市共有外资企业920户,尽管近年来实现的税收呈增长趋势,但总体亏损面较大。从2003-2005年外资情况来看,韩国是我市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国家,投资比重占到了1/3以上,登记户数占到一半以上,但2003-2005年入库所得税仅为847万元,占三年外企所得税的4.74%。从2003-2005年外资企业实现利润和投资情况看,外资企业,尤其是韩资企业,实现盈亏与投资额出现倒挂现象,整体一直呈亏损状态,但投资额却逐年增加。
(四)支柱产业纺织业税收贡献逐年降低。针纺行业是XX市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实现国税税收13亿元,折合财政收入4.2亿元,占五年以来实现国税总收入的33.9%。近几年,在劳动力紧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影响下,针纺行业整体发展缓慢。尤其纺织服装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熟练工人的缺乏使企业生产设备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据企业发展局测算,目前XX针纺行业用工缺口约为15000人左右。同时,针纺行业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附加值低,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下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同时出口退税率和美元汇率影响使出口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增长缓慢,税收贡献逐年减缓,增值税贡献率由2001年的35%下降到2005年的14.3%,税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纺织服装、皮革及其他制造业和纺织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分别由2001年的4.89%和4.64%下降到2005年的3.2%和1.66%。
(五)个体税收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呈下降趋势。个体经济曾经是XX市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XX市个体增值税完成3577.6万元,2005年个体增值税为3058.27万元,十年间XX市个体税收不增反降,减收519.33万元,占增值税的比重也由1996年的24.4%下降到2005年的6.6%。从近三年来看,也就是调高增值税起征点的2003年以来,个体税收也由2003年的3162万元下降到2005年的3058.27万元,下降了103.73万元。
三、建立税收与XX市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对策
要充分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建立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进一步促进XX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稳定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态势。
一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支持点。XX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技术进步与社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要加紧建立大工业体系,进一步打造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大工业体系要狠抓大项目,要全力以赴,建立明确的目标责任制,努力把大项目促上去;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采取不同思路加快推进,裂变出新的大产业;要走多渠道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对外经贸、个体私营经济、乡镇经济、城区经济和中小企业等。
二是规范并加强政府干预经济行为。首先,应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入手,合理划分中
央与地方财权、税权和责权,依法规范政府部门的收支行为,建立依法规范的收支机制和体制。其次,应继续依法整顿流通秩序,打击制假、贩假和地下经济活动,整顿商业流通企业返利销售等偷漏税行为和建立有效的价格监督机制。
三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减压器、稳定器和推进器。扩大消费,尤其是扩大中低收入层的消费,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因此,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收入;另一方面是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应出台有利于促进消费的政策。如,扩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面,加强社会保障金(税)的征管等。
(二)培植税源,优化结构,为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在投资启动经济运行之前,必须认真分析推动GDP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的状况,以确定投资运行的基本导向。
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改善税收结构。要充分认识我税收结构方面的不利因素,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业换代等工作中,着眼调整、优化财源结构,大力发展高增值、高科技项目,为地方税收持续稳定的增长奠定基础。
第一,充分利用针织服装产业的基础优势,鼓励企业升级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目前“量大价低”、劳动密集的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第二,交通运输设备(造船)业规模大,产业链长,应尽快争取尽快上马,从根本上壮大财源。第三,充分利用好现有高新技术项目的技术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增加税源。第四,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对提高经济活力、完善产业链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应制定具体措施鼓励发展。
三是启动更多的民间投资,扩大非公有制和中小企业比例。财政投资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应转向社会(企业和私人)投资。政府要通过体制改革和一些短期政策来鼓励民间消费和投资。刺激民间投资包括减免企业的税收和进一步放开对私有企业的贷款限制。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非农业劳动者的就业,决定了他们的收入在社会需求中占有的份额,并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应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重点解决好小企业融资、技术服务等问题。
四是注重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提升产业水平的重要推动力,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提档升级。鼓励骨干企业向集群化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集群配套发展,通过嫁接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技术革新加快成长,为民营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三)坚持科学化、精细化原则,强化税收征管,建立科学高效的税源监控体系。一是完善税源分类管理,促进税源监控对象精细化。按纳税信用等级分类.纳税人可分为A、B、C、D四类。对A级纳税人以管户为主,主要职责是组织税收收入.督导政策落实,调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核算情况、分析预测税收收入,保证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对B级纳税人以管事为主,主要职责是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提高纳税人纳税申报质量;对C级纳税人以管户和管事相结合,主要职责是加强纳税辅导,注重户籍管理、纳税申报核实、发票使用情况检查等,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和能力。
按纳税规模分类,一般可分为重点税源户,中小税源户、个体零散税源户。重点税源户可建立征管一线分局和机关处室共管的分级管理机制,通过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零距离”监管;中小税源户可实行信息化和纳税评估相结合的监控手段;对财务制度不健全的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实行民主评税、定额征收和社会协税护税相结合的监控手段。
按经营行业分类,以国民经济分类为基础,结台税收工作特点和管理需要,将纳税人划分成若干行业或行业细类,兼顾行业共性和个体特点,深入了解纳税人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经营规律,对各个行业进行剖析测算,确定行业税负标准,形成详细、准确的税源监控评价指标。
二是严密过程监控,实现税源监控内容精细化。1.细化户籍管理。一是进行户籍信息源头控管。通过进驻政府行政审批中心,推行国地税联合办证,建立从工商登记到国地税税务登记的“无缝管理”机制,从源头上减少漏征漏管户。二是进行户籍信息全面监管。要认真做好纳税人的设立、变更,注销税务登记等工作,并切实加强对外出经营业户、非正常户、停业户、扣缴义务人的监督管理。三是加强户籍信息动态监管。要认真贯彻落实《税务登记管理办法》,通过漏征漏管户的实地清理和户籍信息的定期核查,对纳税人基本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及时更新,并通过信息化实现纳税人户籍资料的“一户式”存储管理。
2.加强纳税申报管理。制定统一、完整的税务会计报表,规范申报格式,加大纳税人如实申报的义务,通过强化这一环节,尽量收集有效的税源管理信息,堵塞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管理上的漏洞。接到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后,受理人员应认真审核纳税人产品(商品)产销(购销)、提供应税劳务收入、盈利等情况以及使用税种、税目,税率及税费基(资)金,滞纳金计算过程、资料填报规范性等,提高纳税申报质量。3.强化发票控管。一是积极推行有奖发票。在个人消费、现金消费所占比例较大的行业推行使用刮奖、抽奖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有奖发票,鼓励消费者主动索取发票,认真落实发票违章举报有奖制度,调动广大消费者参与发票监督的积极性。二是稳步推行税控收款机。按照统一部署,大力推行使用税控收款机和税控软件,强化以票控税。三是健全发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发票验旧和缴销制度,加强对纳税人发票开具信息的采集,加强对纳税人发票开具情况的审核检查,不仅要审查领、用、存的数量,而且要审查发票开具金额、开具项目等内容。4.切实抓好税务检查。一是要理顺税务检查职能。明确征管部门日常检查和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职责范围,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立起征管与稽查的互动机制,相互促进,共同监管。二是要加大日常检查力度。三是要加大稽查打击力度。
三是整合资源,凸显税源监控方式精细化。1.注重内部衔接。要进一步加强征、管、查各环节及内部岗位之间的有机衔接,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征管查之间互动、互通,做到分工不分家。2.推进税源社会化管理。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横向配合,通过制度规范,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及时全面、准确了解各类涉税情况。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沟通,建立健全纵向协税护税网络,合力构建国税主管、部门配
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税网络。三是加强对协税护税组织的管理,保证社会化治税的健康持续发展。3.加强征管信息化建设。一是要拓宽信息来源渠道。要在规范和提高内部信息质量的同时,关注外部信息的采集,根据数据评析和纳税评估的需要,采集有效信息,提高信息采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明确信息采集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和财务核算信息.采取由纳税人自行申报与税收管理员定期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采集。税收管理员实地采集信息时,要做到“三到”:即到企业的财务、销售等科室。从总体上掌握经营情况和相关财务指标:到一线了解生产企业原材料耗用情况以及实际生产情况,或商业企业实际经营项目、经营规模等情况;到货物存放地,掌握企业原材料、库存情况。对第三方信息,要建立与工商、银行、财政、审计、外汇管理、技术监督、公安、法院、民政、交通、房产、建设等部门的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机制,由税源管理机构进行采集。三是要加强信息利用和归档管理。对取得的某个纳税人具体信息,要做到“三比”:即将纳税人的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作纵向对比,与同行业纳税人的涉税指标作横向对比.将实物库存及流转情况与账面记录作账实对比。
第二篇: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1994年——2003年全市地税组织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依法治税规范精细
随着依法治国步伐的加快,如何严格执法,如何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加大内部制约,这是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正在积极探索的课题。市地税局甘为人先,自念紧箍咒,把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作为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依法治税水平的总抓手和突破口来抓,目前初步建立起了执法责任清晰、执法程序规范、评议考核科学、过错追究到位的税收执法责任运行机制,在强化税收执法、促进依法治税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执法行为得到了规范。执法责任制的实施,实现了各执法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建立起了一种“齿轮传动式”工作机制,对税收执法行为实施全过程监督,使执法权力运行始终处于“公开”、“透明”的良性循环中。
管理方式实现了质的飞跃。税收执法责任制运用先进的过程管理理念,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监控考核,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盯人”、“人管人”等粗放、低效的传统管理方式,实现了人员、机制、机器的精细化有机结合。
队伍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执法责任制着眼于“治内”,对每一位税务干部起到了较大的触动作用,普遍形成了“只有学得好、才能做得好,只有做得好、才能罚得少”的意识,充分利用工作和业余时间刻苦钻研税收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执法水平,在全系统形成了比业务、比技能、比执法水平的浓厚氛围,执法过错被纠行为逐月下降。
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执法责任制建立的这种权力与责任紧密对应的机制,扭转了过去行政执法中重权轻责的意识,促进了由“权本位”向“责本位”观念的转变,工作质量明显提高。仅从去年的数据看,全市企业申报率达到99.78%,入库率达到91.92%,个体申报率达到95.4%,入库率达到99.93%,各项指标均超过省局规定标准。
执法责任制的实施,得到了省局、国家税务总局的高度评价。3月20日,在厦门召开的全国税收政策法规工作会议上,市地税局于波局长作为唯一代表介绍了淄博地税推行执法责任制的经验;8月21日,全国十省市执法责任制运行效应实证分析课题研讨会在淄博市地税局召开;截至目前,全国税务系统的10多个省市局到淄博地税学习执法责任推行经验;国家税务总局对淄博地税积极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经验,将在全国税务系统推广。纳税服务高效优质
服务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基本要求,作为窗口行业的地税部门更要树立服务惟先的观念。因此,淄博市地税系统始终坚持税收服务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以为纳税人服务为中心,全方位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形式。探索完善有效的税企联系制度。市地税局在全系统建立了百家企业联系点,由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负责联系,及时倾听纳税人意见,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开源助力。
全面推行“一窗式”服务。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窗口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发售、税款征收、政策咨询等服务内容整合到每一个服务窗口办理,实现窗口职能由一岗一责服务模式到一岗全责服务模式的转变,极大的方便纳税人。
积极构建和完善“淄博网上地税局”。实现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划拨、税务咨询、政策查询等业务的网络化办理,使纳税人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就可办理有关的涉税事项。积极推行纳税评估,实行纳税信誉等级管理,逐步建立完善了税收信用体系,促进了纳税人依法纳税、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营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
深入开展“爱心提示服务”、“服务预约制”、“跟踪回访制”等活动,使执法的过程变为服务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与纳税人的关系,实现了征纳双方的零距离沟通。大力提高服务效率。市地税局对每一项审批事项的每一个环节,都明确规定了办事期限,大大缩短了涉税审批期限。如市局规定,接到企业减免税申请后,资料齐全、情况属实的5个工作日内进行批复;需报省局的,5个工作日内上报,接到上级批复后3个工作日内批复到下级或企业等。同时,以建设“学习型、务实型、服务型、廉政型”地税机关为目标,在全系统先后推行了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等15项工作制度,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市税务部门始终坚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营造了公平、公开、公正的税收环境。十年来,全市地税系统共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70亿多元,为淄博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12366为您服务照片)信息化建设成效凸现
科技加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新一轮征管改革方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市地税局全面实施科教兴税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初步建立了征管业务、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四大子系统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
2001年,建成全市一体化的三级计算机广域网络,全系统配置服务器58台,小型机2台,计算机1100余台,计算机配备率达每百人98台,夯实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特别是近几年,确立了以“信息化建设为龙头”的总体工作思路,建全了电子报税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决策分析指挥中心,开发的“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税务智能分析管理系统”,2002年8月,顺利通过了省科技成果鉴定,2003年荣获淄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构建了一个由多个软件系统组成,覆盖行政管理、税收管理的方方面面,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大型综合工作平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形成了外部与国际互联网、市政府、四个专业银行、工商局、国税局的联接,内部覆盖市县乡三级地税机关全部工作站点的大型网络系统;实现了全市征管数据的市级大集中,信息共享和处理应用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目前,全市电子报税注册户数达到37971户,通过电子申报入库税款占到了正常入库税款的95%以上。该局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地税系统乃至全国税务系统的前列,2004年1月,被国家税务总局表彰为“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市地税局针对新形势下干部职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以营造昂扬向上的地税文化氛围,精心打造文明创建精品为核心,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
以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主题,先后开展了“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体现地税形象”、让“纳税人满意在办税厅”等活动和“假如我是纳税人”专题讨论,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意识,并结合行业特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编印了“文明服务手册”、“文明服务公约”和“文明办税八公开”等,形成了倡文明新风、树地税形象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参加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帮抚3名功臣安度晚年,帮扶26户特困职工脱贫,资助13名女童上学。几年来,全市地税系统捐款捐物达500余万元。
以建设文明“细胞”为基础,在领导班子中,开展了争创“先进领导班子”活动,各级领导班子带头改进作风,率先垂范、廉洁自律,班子成员思想上合心、言论上合拍、工作上合力,上下形成一个声调,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感召力不断增强。在历年的民主测评中,局党组和班子成员均被评为优秀;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青年团员中,开展了争创“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了争当“优秀税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业务能手”等活动。同时,还积极与法院、检察院、驻军部队等开展共建活动,形成了全员参与创建、共同创造文明的局面。以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为载体,创造富有特色的税收文化环境。充分利用革命纪念日、传统节日、党团活动日,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集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娱乐活动。先后开展了“闪光的人生”、“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演讲会,“地税之春”、“明天更美好”文艺会演等大型活动。陶冶了职工思想情操,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士气,培育了团队精神。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市地税系统先后获得了诸多荣誉,“山东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局机关及7个区县局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有3个区县局获“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和“全国巾帼建功文明示范岗”等称号。全系统连年在全省地税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中位居前3位,连年在行风评议中被评为优秀单位。全局先后有20余项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系统内外有16个经验现场会在该局召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勇往直前的淄博地税人深知,对于他们来说,成绩仅仅说明过去,未来任重而道远。他们决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税收工作中去,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论税收预警机制的建立
依法治税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方略,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发挥税收聚财职能,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发挥税收调节和监督职能,规范和整顿税收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需要加快推进依法治税进程。但由于目前存在税收征管信息不对称、公民纳税意识不强等主客观原因,基层税务执法缺位、越位;纳税人纳税申报信息失真、偷税等现象还在一定程度穿越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上存在,从而造成税款流失和不公平竞争,直接影响依法治税工作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迫切需要建立税收预警机制,以促进税收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一、建立税收预警机制势在必行
(一)建立税收预警机制是解决税源监控乏力问题的需要。
税源监控管理是税款征收和税务稽查的前提和基础。其突出特点是提前性和控制性,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有以下3种失控现象,急需通过预警机制在内的税收管理措施予以解决。
1、管理性失控。是指由于税务机关管理缺位而造成的税源失控。如漏征漏管户大量存在就是管理性失控的突出表现。有相当一部分纳税人领取营业执照,但不办理税务登记,也不纳税。有的纳税人虽然办理了税务登记,但是没有设置账簿,长期不申报纳税。
2、机制性失控。是指由于税收征、管、查等环节职责不明确或者相互脱节,以及国、地税之间或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协调而引起的税源失控。如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和保全措施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配合等。
3、政策性失控。主要指个别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擅自出台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或者违规减税、免税,避税。
(二)建立税收预警机制是解决征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需要。
目前,受税收信息化建设速度、公民法制观念不强等因素的制约,在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纳税人清楚自己的经营行为或纳税义务,税务机关因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及部门配合,不能获取纳税人的经营行为及纳税义务等方面的信息。由于受各种利益因素的驱动,目前我国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受人为控制,存在经营指标造假严重,计税依据失真现象。有的企业在银行多头开户,建立假账,资金体外循环,隐瞒销售收入,致使很多税源在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中被转移或隐匿,税务稽查时难以从帐目上发现问题,造成税收流失税收,监督难以真正实施到位。
(三)建立税收预警机制是打击偷逃骗税、遏制税收流失的需要。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偷逃骗抗税犯罪还难以有效遏制,涉税犯罪普遍化、社会化程度在个别地区呈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每年全国大约有300多名税务人员在与偷税抗税行为斗争中致伤。需要通过预警机制及时得到偷逃骗抗税方面的有关信息,采取预防措施,通过协税、护税网络、司法保障体系给偷逃骗抗税行为以遏制和打击。
二、建立税收预警机制的目标要求和职能作用
为确保新征管模式的有序运行,推进依法治税进程,应尽快建立以“预防为主、过程监控”为特点,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执法责任制为核心和基础,涵盖税源监控体系,上限报警指标、下限报警指标等体系在内的税收预警机制。即在信息集中处理和共享的基础上,上级税务机关通过预警机制网络实时监控来查询各基层单位的征管状况和外部单位协作情况,定期公布各单位税收执法及征管质量指标等方面的情况;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实时预告或警示,以便其及时处理或纠正。
按照以上指导思想,税收预警机制一般要具备以下的职能作用:
(一)报警、提醒作用
从内部管理要求来看,税收预警机制一是要具备征管质量指标异常波动报警职能。如发现税务登记率、税款入库率明显偏低,欠税增长率偏高,予以提醒和报警;二是要具备税收管理缺位报警职能,如漏征漏管户报警;三是要具备金税工程“三率”偏低报警、发票协查报警职能;四是具备执法行为不规范报警职能,如对违章发售发票、办理出口退税,税务检查等执法程序违规、证据不全、文书不规范等行为予以报警。
从外部协作要求来看,税收预警机制一是要具备纳税人不奉行报警职能,如对纳税人开出税票但不按期到银行缴款现象予以报警。二是要具备大额欠税纳税人转移资产、帐户及察出境报警职能。三是要具备协税护税缺位报警职能,如对工商部门不及时-传递户籍信息、司法机关打击涉税案件的不作为行为予以报警。四是要具备偷抗骗税等大案要案发案率偏高报警职能。五是要具备税收收入与gdp逻辑关系出现异常现象报警能。如税收收增长速度突然低于gdp增长速度,即开始报警。
(二)规范和防范作用
通过对预警机制提供信息和问题的分析,促进岗位责任制和执法责任制的进一步建立健全,防范执法过错问题的发生。
(三)限制作用
通过预警机制设置职权权限的“警戒线”,限定各操作岗位和领导岗位的权限,以防止违规操作、越权办税问题的发生。
(
第四篇:建立税收执法监控机制的思考[范文模版]
建立税收执法监控机制的思考
税收执法监控是指税务机关依据行政职权和法律规定,对本机关、下级机关及其公务员是否合理合法地行使行政职权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督察、纠偏的活动。这就表明对行政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的监控是税务系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建立建全税收执法监控机制是当前工作重中之重的一件大事,只有管住、用好执法权,才能确保其正确行使。那么如何正确行使税收执法权,如何去监督税收执法权,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新征管模式下,税务机关如何从实际出发,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执法监控机制,做到“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违法(违规)有追究”是当前依法治税条件下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税收执法监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税收执法责任制实施以来,税务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有所确立,责任意识有所增强,依法行政水平有所提高,促进了规范执法和依法治税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形势下的税收工作要求相比,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主要表现在:
(一)对干部税收执法监控内容的教育不到位,教育具有片面性。实施税收执法监督并非一劳永逸,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必须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其它措施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取得好的效果。特别是必须把监督与教育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预防措施,教育搞好了,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了,税务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增强了,很多问题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二)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不到位,税收执法内、外部监督不平衡。部分人员偏重于对税务执法行为完成后的监督,以追究了税务执法人员多少过错为体现执法监督工作成绩的主要衡量标准,而对于执法主体资格、执法权限、执法目的、执法证据、执法程序、适用法律法规等并不明确,对执法依据是否充分、准确,岗位职责是否明确,工作规程是否详细、具体等问题忽视,由此造成了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的不到位。另外,有时只采取内部考核评议等内部监督行为,没有正确地开展社会监督和纳税人监督等外部形式,没有纳税人的参与,不能准确地反映出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执法效果等情况,考核结果难以做到真实和全面。
(三)部分税收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依法监控意识差,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税收执法工作专业性强,标准高,要求严,但部分税务人员执法思想落后,执法随意性大,廉洁自律意识不强,依法监督意识差,特别是在处理有自由裁量权的税收执法事项中,容易出现滥用职权收“人情税”、“关系税”、“态度税”等问题,从而大大削弱了税收执法的权威。
(四)税收执法监控力度欠缺,惩罚机制有待改进。在税收执法监控过程中,上级对下级的层级监督做得较好,但深度和广度不够,同级执法监督力度也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监督主体、监督权力、监督客体、监督内容、监督形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执法检查作为执法监督日常化的重要形式,也没有真正做到日常化、随时化,从而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落实是整个执法责任制取得成效理想与否的重要保证。
二、建立建全税收执法监控机制应注意的方面
建立建全税收执法监控机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断强化税收执法监控,进一步完善税收执法监控机制对规范和约束税收执法权力、保证执法权力的正确、合法和有效运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建立廉洁、高效、高素质的税收执法队伍提供坚强保障,并对实现依法治税,建立公平、公正、和谐的税收执法环境也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完善税收执法监控机制,我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教育,引导税务人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和按程序办事意识,促使税收执法人员转变观念,增强执法工作中的责任意识,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执法行为。一是加强干部学习法律、法规、规章的自觉性,使全体干部明确有关税收工作的司法要求,懂得不规范执法的严重后果,增强执法干部“自我保护”意识,牢固树立规范执法观念,使“规范执法”真正落实在工作的全过程,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为执好法奠定思想基础。二是严格规范执法。要严格按法律标准和法定程序办事,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合法、手续齐备,力戒主观武断或经验主义,要坚持依法治税。
(二)加强业务和计算机知识培训,特别是对税务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工作,尽快提高税收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执法水平。依托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强化税收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从结果控制转向过程控制,实行税收执法的全方位监控。以减少操作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干扰,形成各方面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在机关普及办公自动化,实行机关工作的“无纸化”管理。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积极与工商、海关、银行等的联系,互通信息,协调沟通,及时解决征收、管理、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强化执法过错追究,以责任来制约。从工作实践来看,落实责任追究既是对权力进行监督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它是权力监督全过程中最实际的部分,直接触动个人和单位的切身利益,是落实税收执法监督工作中难度最大的环节。因此,只有在抓责任追究的落实上狠下功夫,认真解决落实责任追究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排除落实责任追究中遇到的干扰和阻力,在落实责任追究上取得突破,才能使税收执法监控得到真正落实。
三、建立建全税收执法监控的主要机制
建立规范的执法运行机制,用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以达到减少和杜绝引发税收执法风险的行为发生。建立建全税收执法监控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应用税收执法责任制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相互制约的执法警示机制、执法督办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来完善和强化对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落实,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监控机制,才能促进税收监控体系的不断完善。
(一)建立执法警示机制。通过税收执法责任制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对税收执法责任制管理信息系统或上级监察系统反映和监控的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对其信息及时进行发布,对于在日常行政执法中存在执法过错的行为,及时予以发布,督促有过错的税收执法人员及时进行改正,并要求有执法过错的行为当事人将改正情况按要求进行反馈。形成定期发布和反馈制度,建立执法警示机制。通过这种机制的建立,就可以减少或预防执法过错的行为发生。
(二)建立税收执法督办机制。对税收执法责任制管理信息监控的税收执法过错行为,有过错的税收执法人员应及时处理或改正,对未按照规定进行改正和进行信息反馈的,还可以通过书面或其他形式再进行督办,对应处理而未处理的或者已经无法处理的,直接按照考核规定转入过错责任追究,当事人不得进行申辩调整。通过建立税收执法督办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纠正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过错,使税收执法监控体系不断完善和规范。
(三)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进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对应处理而未处理的或者已经无法处理的税收执法过错,当事人不得进行申辩调整,应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扣分标准进行执法过错追究,并完成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的录入和进行考核,进行扣分和经济惩戒。通过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才能有效促进税收执法监控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促进规范执法和依法治税工作。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地地税机关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税收工作的基本准则, 以全面推进依法治税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服务发展大局为核心,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和福建跨越发展大局,使依法行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有效地发挥税收法治的保障作用。
泉州市地税局试点构建岗位执法风险防范体系,加强执法风险分级防范管理。2009年以来,在晋江局试点岗位执法风险分级防范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全员参与、重点突出的全覆盖、无缝隙岗位执法风险分级防范管理体系。在风险查找、分级防范、风险教育、制度规范、加强督查、考核问责等六个方面下功夫,通过一年多的试点,晋江局已记录部门风险自查80多条次,个人风险自查500多人次,发布了53个风险易发环节和风险防范案例,提出了16条风险防范建议,使130余人次规避了岗位执法风险,补征税款15万余元,罚款1万余元,从而提升了执法水平,规范了行政行为,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干部,又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厦门市地税局充分发挥公职律师作用,提高依法治税水平。从2004年开始,鼓励系统内的干部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逐步建立起公职律师工作制度。几年来,厦门市地税局公职律师在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重大税务案件审理、税收执法风险防范以及日常涉法事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税收执法行为的规范和执法水平的提高,推进了依法行政建设进程。南平市地税局创建税务督察员制度,落实两权监督。从创新“两权”监督工作机制出发,有机地将税收法制员和兼职监察员工作职责结合在一起,创建了以“二员合一”为内容,以提高基层税务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风险预警防范能力为目标的税务督察员制度。从2006年7月开始,在基层税务分局创设了兼职税务督察员岗位,推行税务督察员制度。该项制度的推行,进一步健全了基层两权监督体系,抓住了执法监督的关键部位,实现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的转变,促进了基层地税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目前,全市地税系统基层税务分局共有41名税务督察员,形成了执法有依据、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控、责任有追究的督察员长效工作机制。福州市地税局服务税收执法,共建和谐征纳关系。采取创新方式,在“税法论坛”和“税法援助”两项工作上,宣传与辅导并举,维权与执法同行,建立了税收执法疑难问题沟通和解决机制以及化解征纳矛盾的有效机制。通过这一举措,增强了广大地税干部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提高了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优化了税收法治环境,有效促进了和谐征纳关系的建立。龙岩市地税局强力推进执法督察,有效规范税收执法。税收执法督察工作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效能建设与执法督察相结合,二是问题整改与责任追究相结合,三是专项督察与促进工作相结合。通过税收执法督察,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提高了征管质量,整顿了干部作风。仅2010年,全市系统共督察发现436个问题,涉及纳税户597户次,补征税款1497万元,加收滞纳金51万元,加处罚款2.1万元;共追究直接责任人员331人次,另有34位基层领导被追究连带责任,有1人被效能告诫,共扣发192人的绩效奖金近4万元。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政策法规处
颍东区地税局重大税务案件助理审理员管理办法
颍东地税[2007]88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重大税务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根据《安徽省地方税务系统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和《阜阳市地税系统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重大税务案件助理审理员是指在县级以上地税机关聘任2-3名具有一定税收、法律理论知识和丰富税收工作经验的税务工作人员,参与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对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交办的案件进行全面审理,并向审理委员会报告审理情况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助理审理员在审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审委会办公室负责助理审理员日常审理工作的管理。助理审理员所在的单位或部门要支持助理审理员开展审理工作,要保证助理审理员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审理工作。
第二章 聘任
第四条 区局根据本辖区重大税务案件数量及特点等因素,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择优聘任2—3名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税务行政执法资格的本系统在职公务员为助理审理员。审理委员会确定人选,并在系统内进行公告。
第五条 助理审理员原则上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财经、法律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等资格的;
(二)从事税务工作满5年以上,具有3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且业务能级为4级以上;
(三)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考试一级以上。第六条 助理审理员的任职采用聘任制,聘期原则上为2年。
县级助理审理员确定后应报市局备案。第七条 助理审理员任期期满或因其他原因被解除任职,审委会应书面通知本人,同时根据程序进行下期聘任或补充。
对胜任工作的优秀助理审理员,在期任职期满后可以进行续聘。
第三章 职责
第八条 助理审理员在审委会的领导下,履行下列指责:
(一)按照审委会的安排,及时完成案件初审工作,提出初审意见;
(二)参加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案件初审会议;
(三)经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安排,参加案件实地调查核实工作;
(四)列席审委会会议,参与案件审理讨论,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
(五)协助审委会办公室制作相关文书; 第九条 助理审理员审理案件时,与案件当事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第十条 助理审理员对案件及审理的有关情况应当保密。
第四章 培训
第十一条 助理审理员应当自觉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各级地税机关应当加强对助理审理员的培训。
第十二条 助理审理员的培训工作主要由本级审委会负责。各级审委会应加强对助理审理员审理业务培训,主要包括:财经政策、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案件稽查、审理、处理程序、证据确认、事实认定、法律依据的适用等内容。
市级审委会根据情况,每年组织一次全系统助理审理员集中培训。
市级审委会负责对本级及下级助理审理员培训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
第五章 考核与奖惩
第十三条 各级审委会负责对本级助理审理员履行职务的情况进行考核。市级审委会对全系统助理审理员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第十四条 对助理审理员的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作实绩、本单位或部门支持情况;
(二)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及工作纪律执行情
况;
(三)参加学习、培训情况。
助理审理员的考核结果将作为助理审理员在本单位评先评优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五条 对于在工作中有显著成绩或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助理审理员,本级税务机关应当给于表彰或奖励。
第十六条 经考核,助理审理员不能胜任工作的,应予以解聘,不受聘期限制。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颍东区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建立税收执法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建立税收执法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税收执法权是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最主要的权力,正确行使和运用税收执法权,是推进依法治税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才能确保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正确行使运用税收执法权呢?我们认为,除了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其规范执法的自觉性外,还必须建立起对税收执法权监督制约的有效机制。可以说,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确保税收执法权正确行使和规范运作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县地税局在建立税收执法权监督制约机制方面,着力狠抓了以下几点:
一、示权,强化社会监督力度。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只有将税收执法权置于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才能使权力的行使和运作趋于规范,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推行公开办税,实施“阳光作业”,还监督权于纳税人和人民群众。基于此,近年来,*县地税局投入五万余元,在县局和各基层单位设立了板面、公示栏、政策宣传栏、监督台,还在县电视台开办了《税苑之光》宣传栏目,公开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公开办税窗口职责范围和纳税人办理各项涉税事务的时限、步骤和方法;公开纳税人投诉部门和监督电话;公开“双定户”的定额标准、缴纳及违章处罚情况。同时,还将负责征收的税种范围、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服务的标准、时限,票证工本费收取标准、税务检查工作规范,税收政策法规咨询热线等进行公开,极大地增强了税收工作的透明度,从而把税收执法权行使和运行的全过程真正置于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让纳税人对执法依据、执法规程、执法结果了然于胸,杜绝了税收执法时的暗箱操作,使纳税人在缴“放心税”“明白税”的同时,也增强了税干执法时不越轨,不出格,不跨线的自律意识。此外,*县地税局还在社会各界聘请义务监督员,向人大、政协汇报工作情况,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指导工作,把税收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外部监督体系。
二、分权,强化内部制衡力度。针对以往征管过程中权力过于集中,容易滋生腐败的状况,*县地税局在税收执法权的分解和制衡上狠下功夫。一是深化征管改革,建立起分权制约的运行机制。按照建立征管新模式的要求,大力推行专业化管理,实行征、管、查“三分离”,推行稽查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分离”,使权力得到合理分解配置。同时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各股室和各基层单位配备微机,用机器管税,靠计算机管人,使执法中的人为因素明显减少。二是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对每个岗位的执法权限、程序、要求及责任等依法进行严格界定和明确分解,做到分工到岗,责任到人,使每个人对自己的职权范围十分清楚,对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监督什么,怎样监督,做到具体明确。三是进一步完善规范征管规程,要求税干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和规定程序,并处理好各个环节的衔接,使每个人、每个部门既明确整体工作的运行过程,也明确自己所涉及的具体程序,既明确本人、本部门承担的责任,也明确整体工作的衔接。经过努力,*县地税局使税收执法权得到有效分解,形成了权力间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上下衔接、首尾贯通的运行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税务人员执法的随意性。
三、制权,强化惩戒震慑力度。首先大力开展税收执法检查。一年来,*县局开展了全面执法检查、专项执法检查、专案执法检查、日常执法检查六次,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偏差23起;其次进行执法监察,组织监察人员通过明查暗访
,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发现的3起以税谋私、以权谋私等问题进行了查处;第三,认真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绛县局班子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责罚相当、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不隐瞒、不护短,不包癖的态度,切实做到了真抓实干,真追实究,究责到位,对变通税收政策、违反规程、执法不到位和滥用职权的税务人员共追究20余人次,经济追究1000余元,给予行政记过处分1人,从而有力地震慑了违纪者,保证了公正执法和严肃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