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师范大学09级教育学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重庆师范大学09级教育学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策略研究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年级:姓名:
学号:2授课教师: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1、个人的目的首先,因为《质的研究方法》作业而开始的,所以对于我个人而言,完成作业是首要的一个目的。第二,我本人正在备考四级中,所以掌握好的外语学习策略对自己考试有益。最后,此次研究在增强我作为一个教育学专业学生的论文理论水平以及增强我的科研动手能力及其操作规范性,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研究过程拓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辨能力,让自己能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上得到提升。
2、实用的目的一是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能改善那些因策略而学不好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二是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尽管在策略训练起步阶段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但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训练一段时间后就能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三是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整体素质、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在外语学习中,构建良好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教学中的首要且艰巨的任务,毕竟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但教师还应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策略不是万能钥匙,好的语言学习者不能只依靠学习策略来弥补技能方面的弱点,而是要在提高包括技能和知识在骨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策略的训练来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3、科学的目的学习策略的研究是认知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人类自身研究的不断深入, 一方面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心理不再是一个不可打开的 “黑箱” , 大脑学习机制是可以作研究的;另一方面也促使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在教和学的研究上, 从 “教” 偏向于 “学” , 从以往着重研究教学方法转移到研究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策略, 以及这些特征和策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研究的意义
外语学习策略的选择对提高外语学习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任何运用得当的学习策略都更有可能使学习者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学习策略可以减少学习者的困惑和焦虑,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外语环境下,越是成功的学习者,使用的策略越多。所以,对大学外语学习策略的进一步研究,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学习者的策略取向,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使英语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质
二、界定研究的背景知识(研究综述)
(一)现有的研究成果
1、国外研究现在成果
长期以来的研究焦点集中在以教师为出发点的理论模式上。这个模式通常关注教师可以控制的因素,如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美国著名教育家Bloom。他认为,只要教师教得有法,学生的成绩差异就能缩小到最低限度。于是人们研究教法热情高涨,如60年代的听说法、视听说法,70年代的认知法、交际法,后来出现的沉默法、全身反应法等。70年代,澳大利亚教育学家Biggs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模式。这一理论模式包括了一系列学生可以控制的因素,如动机、方法等)。应用语言学家Rubin发现语言学习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于是在1975年率先描述了善学语言者的7大共性;同年,又一位语言学家Stem总结了语言学习成功者的十大特点。1985年,O’Malley和Chamot研究了在美国的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的24种学习策略。此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元认知策略的重要性。O’Malley 和Chamot认为元认知策略控制了认知策略的使用,学习者的学习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策略使用的成败。进入90年代,语言学家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每一位教师应该知道什么》为多数的策略问卷系统分类奠定了基础。1998年,语言学家Cohen的《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问世,该书对语言学习的主要贡献在于“以策略为基础的外语教学”。
Rod Ellis(1994)列出了语言学习策略的8大特点:1.策略可以指总的学习方法,也可以指外语学习的具体活动和技巧。2.策略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即学习者采用学习策略是为了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3.学习者一般都能意识到所用的策略,并能够描述策略的内容,特别是当别人要求他们注意自己活动的时候。4.策略涉及语言及非语言的活动。5.语言策略能够运用母语或非母语执行。6.有些策略是从外部可观察到的行为,有些策略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内部心理活动。7.大部分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可处理的语言信息,因此对语言学习有间接的影响。但有些策略也可能对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记忆策略。策略的运用因事因人而异。
较流行的策略归类有4种,例如,O’Malley和Chamot(1990)根据信息处理的理论,将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学习者对自己脑力活动的了解及反映如何学的能力,起着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作用;认知策略用于学习语言的活动之中,主要用于获得、储存、恢复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社会/情感策略只是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元认知策略包括提前准备、集中注意、选择注意、自我管理、事先练习、自我监控、延迟表达和自我评价。认知策略包括重复、利用目标语资源、翻译、归类、记笔记、演绎、重新组织、利用视觉形象、利用声音表象、利用关键词、利用上下文情景、拓展、迁移和推测。社会/情感策略包括协作和提问。
外语学习成功者(GLL)策略主要研究成果有Rubin(1975)归纳的GLL7大特征和Stem(1975)总结的GLL10项策略等。Steml983年又把10项归纳成4项:1.积极主动的计划策略。指学习者确立总的学习目标和分阶段目标,了解学习进展情况,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2.学术性学习策略。指学习者认真分析、研究目标语的规则、含义及与母语之间的差异,进行必要的操练,并培养记忆技巧,注重语言的知识及技能的双重性,不断监控自身的表现,以达到语言的精确和恰当使用。3.社交学习策略。指学习者通过写作、媒介、角色扮演等方式寻求与本族人交流的机会,并培养自身的交际策略。4.情感策略。指学习者能正确处理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动机等问题,并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问题。
2、国内研究现状成果
2.1 王兄和黄怀芳指出胡斌武将学习策略的构成要素分成元认知作用下的操作性方式及操作控制方式。操作性方式指主体从事认知活动时所用的操作程序,通常可视为操作方法、认知技能或认知技术。操作性方式进行各种认知加工,作用于认知过程的各阶段,是学习知识的最直接的手段,是学习策略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操作控制方式是学习策略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一种内隐性的认知操作。这两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
史耀芳指出学习策略可分为基本策略和辅助策略两个层次。基本策略指对直接的学习材料起作用的各种学习策略,包括注意集中策略、学习组织策略等。辅助策略是由允许基本策略中那些能有效地进行操作的各种策略组成。
黄旭(1990)认为学习策略主要由学习方法、学习的调控和元认知组成。其中学习方法指会用编码、储存、提取、运用等认知方法或技能;学习的调节与控制是主动的学习者在一个连续不断的学习活动中使用的调控学习行为,尤其是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的技能;元认知是个人关于与他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任务、目标和方法等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其实质上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在学习策略的结构中,学习方法是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学习的调控处于“中介”地位,而元认知是结构中的动力系统,是最活跃的因素,集中反映了学习策略的自我调控性这一本质特征。
2.2 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
影响外语学习策略选择和使用的因素很多。学习者因素和环境因素是两类最主要的因素(张庆宗,2004 :243,王小萍,2000 :50);王小萍(2000 :
50)认为还应该包括任务因素;王奇民和王健(2003:43)强调社会环境、学习文化、学习观念、学习动机、教学模式等因素。我认为学习者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分类比较合理。
(1)学习者因素,即学习者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性格类型、认知风格、智力因素、语言水平、学习态度和动机等。学习者年龄不同,外语语言水平不同,使用的策略也可能不同。学习外语的目的、对目标语社
团的态度、对教师和学习材料的态度,也会影响学习策略的运用。性别影响表现在男性多使用翻译策略,女性则多使用监控策略。学习者观念对策略运用也有影响。持有“学习外语首先要正确,其次才是流利”观点的学生通常多使用语言准确性的策略。
(2)环境因素,即外部因素,包括语言环境、社会环境、学习任务、教学方法等。学习者所处的语言环境和国家的语言政策会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受中国传统学习文化“厚积薄发”、“重文轻语”、“师道尊严”等的影响,中国学习者较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但不善于言语表达;听从教师的安排,但不善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外语学习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师生的角色关系、教学任务等都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研究者的经验性知识
我选择这个研究问题,就是因为我英语成绩到了大学就开始变差了,四级考试也没有过,急切的想找到好的学习策略;而且在身边也有很多和我一样处境的人,所以希望能通过我的研究来帮助自己,帮助他们。
在影响英语学习的诸多因素中 ,学习策略是一个较新的领域。近些年来 ,国内外语言学者对学习策略研究给予广泛关注 ,但目前国外学习策略理论的定义和分类并不统一。目前国外比较流行的分类有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直接和间接策略、学习和运用语言策略。
我比较赞同文秋芳的定义,英语学习策略系统的理论框架又为学习策略研究搭建了新一层平台。该策略系统包括观念和方法两个子系统 ,方法又分为管理方法和学习方法;英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观念、管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总称。英语学习策略中各理论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观念影响方法 ,方法决定学习结果;在方法中 ,管理方法又影响学习方法的选择;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同时系统内的所有要素还受其它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类为学习者的外部因素 ,即环境因素 ,另一类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从理论上讲 ,文秋芳的英语学习策略系统清晰、明确 ,概括比较完整 ,有效地描述了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情况。然而 ,如果我们从实际出发考虑这个系统 ,可以看到:环境因素往往是既定的 ,是学习者难以控制的;此外 ,在学习者自身因素中 ,智力、学习能力、认知等因素也是学习者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的。所以 ,按逻辑推理 ,学习者所能控制的因素主要为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这二者直接影响策略系统,并与之构成整个系统运行的决定性因素。这个系统可以细化为学习动机、努力程度、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
三、研究对象
重庆师范大学09级教育学专业学生
四、研究关系
(一)、研究者的个人因素对研究的影响
1、研究者的个人身份对研究的影响
我是一个男生今年20岁,被研究者也是同龄男生,能够和被研究者更好的接触,不会遭到年龄差距的心理影响,我们之间可以有比较投机的话题。被研究者也是我们学院的的同级的同学,我们身处在同样的文化中,同样都
是汉族,接受同样的教育,所以我在对被研究者进行访谈时效果更加明显。
2、研究者的个人倾向对研究的影响
我作为研究者应该认为“现实”是客观存在的,在从事研究之前我有自己的假设,我的任务就是到实地去了解有关的情况,然后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对假设进行证伪。
我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会因为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的兴趣照成个人对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在研究中自己对于学习策略的研究结果的“前设”保持客观的态度;因为我四级考试没过,英语成绩也很差的经历可能会对我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对于被研究者的回复误性阐释和评价
(二)、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
我的研究采取公开的形式,让被研究者知道我在做研究,让他也完全参与进来;但是对于被研究者来说我是局外人,可能不能完全了解他,对于我这个外来群体来说研究会造成很多困难,不能让他们把自己完全暴露出出来。
五、参考文献
[1]黄旭.学习策略的性质、结构与特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0(4).:82-106
[2] 刘电芝,张荣华.学科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运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26-29.[3]史耀芳.二十世纪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2001(5):586-590.[4]斯日古楞.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6):19-23.[5]魏声汉.学习策略初探[J].教育研究,1992(7):56-70
[6]王奇民、王健.制约大学英语学习成效的策略因素探析[J].外语界,2003(2):41-46.[7]王兄、黄怀芳.学习策略研究综述及其思考[J].柳州师专学报,2001(2):111-113.[8]王小萍.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述评[J].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47-51.[9]张庆宗.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41-244.[10]周春宇.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114-116.[1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3)
[12]史耀芳.二十世纪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 2001(5): 66.[1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22.[14]文秋芳.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导读[M ]科恩1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11.[15]文秋芳,王立非.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J].外国语言文学,2004
(1): 39.[16]杨翼.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的关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8(1): 93.[17]吴平.从学习策略到对外汉语写作教学[J].汉语学习,1999(3):55.[18]徐子亮.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认知心理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9
(4): 78.[19] 徐子亮.中外学生二语学习策略的相异性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3(3): 65.[20] 罗青松.外国人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回避策略分析[M]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编辑委员会
第二篇: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 3 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到多丽丝莱辛:论女性主义的发展——对比两位作家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 Analysis on Moon Image in Lawrence’s Novels------Industrialism and Chauvinism 5 Lost Generation Writers and Chinese After-s Writers 6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 从最佳关联原则看口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8 Comparaison entre l’Histoire d’A Q et l’Etranger 9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11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 1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 论商务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14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 15 Feminism in To the Lighthouse 16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7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比较研究 An Analysis of Oscar Wilde’s Subversion of Traditional Fairy Tales 19 论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鲁迅小说《祝福》的英译本为例 20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1 英文商标的汉译 The Conditioning Factor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the United States(-)23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爱与恨的分析 24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25 中西文化差异对品牌翻译的影响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 27 On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A Comparative Study on Fitzgerald and Dick Diver 28 以超验主义视角对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分析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 30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32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 34 《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被殖民化分析 35 Cultural Issues in Interpreting 36 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改善方法 37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英语名的取名艺术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探析《老人与海》的主题
商务交际中you-attitude的语用功能探讨
从欧•亨利笔下的小人物探寻人生的真正价值
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 Self-Discovery:An Analysis of Celie in The Color Purple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 浅析Gossip Girl中禁忌语的一般功能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 从台湾问题看中美关系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无秩序性 《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 论《爱玛》的反讽艺术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
An Interpretation of Feminism in Byatt’s Possession
透过《傲慢与偏见》中四位女性的性格分析她们的不同婚姻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心》
An Analysis of Huckleberry Finn’s Personality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 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
荒诞与抵抗——《局外人》中莫尔索的荒诞表现之原因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与对策 《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困惑 A Brief Study of Chinglish in C-E Translation 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人物刻画的反讽手法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写作技巧 《白鲸》主人公埃哈伯人物形象分析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 国际商务谈判中礼貌策略研究 探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A comparison of values of money between Scarlett and Gatsby 论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中的互动
排比的修辞功能在政治演讲辞中的应用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 81 浅谈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 83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 84 约翰济慈的女性化倾向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86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 87 英汉爱情隐喻比较研究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 89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 90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留给世人的礼物 92 从电影《阿甘正传》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93 论《绯闻女孩》中的美国社会文化特征 94 论《呼啸山庄》中人性的转变 95 论商标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合作原则 96 傅东华译《飘》归化现象浅析 97 析《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 99 顺应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英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An Analysis of Conflicts between Heroines in 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 101 浅析焦虑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影响 102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追求和理想的分析 104 跨文化背景下中德谈判方式的比较 105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 106 浅谈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 108 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 109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 110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 111 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Differences of Talent Requirement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Employment Advertising 113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114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116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118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佳丽人物形象 119 论《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矛盾性
爵士时代下的狂欢化精神——解析豪华宴会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用
分析鲁滨逊克鲁索的人物形象 122 骑士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从《麦琪的礼物》分析欧·亨利的内心世界 124 对《斯佳丽》中生态女权主义的解读 125 中美体育报道的比较
浅析唐诗翻译的难点和策略
形成性评价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中的作用 128 中美商务谈判中恭维语的分析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13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131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 132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133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餐桌礼仪
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35 从心理语言学谈提高新闻英语听力的新模式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 137 认知视阀下的轭式修辞研究
《威尼斯商人》中宗教和法律的冲突 139 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电影片名翻译
An Analysis of Snobbery in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Sense and Sensibility, and Mansfield Park 142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 143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 144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 145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 146 中美文化差异对外贸谈判的影响 147 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
从《祝福》的英译本谈文化空缺词的翻译 149 林肯话语中幽默特征的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151 简析美国个性化教育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
152 Tragic Elements——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Holden’s growth experience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53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154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155 世纪美国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成长——解读《觉醒》中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和原因 156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 157 谈电影片名的翻译
158 从美学角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159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160 阿法——《多芬的海》中的加勒比人
161 《恋爱中的女人》人物及其人物关系的象征分析 1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蕴义 163 英汉广告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164 《小妇人》中教养方式的分析 165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障碍
166 Personality that Matter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Elizabeth and Darcy 167 谈英汉文学作品中数字的模糊性及其翻译
168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 East and West 169 A Reflection upon American Heroism Based on Reviews of Hollywood Movies 170 论幽默元素在《老友记》字幕中的翻译
171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外贸函电中否定信息的传递 172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173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74 汉英交替传译中的语篇衔接分析
175 浅析英汉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成因
176 英汉禁忌语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及翻译策略
177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 178 英汉委婉语异同之分析与比较 179 英汉谚语的文化对比分析
180 分析《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觉醒的女性意识 181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 182 《动物农庄》中的象征意义研究
183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空间隐喻认知分析——以前后为例 184习语及习语的汉英翻译
185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
186 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 187 与身体器官有关的中英文习语对比研究
188 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 189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分析
190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
191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92 《呼啸山庄》中窗的意象 193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
19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5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 196 归化和异化在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197 对于高中生英语学习感知风格的调查研究 198 论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199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
200 浅析《宠儿》中人物塞丝的畸形母爱产生的根源
--------------------------精品
文档-------
第三篇: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的探索
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的探索
南陈集中心小学
徐素青
一、背景分析
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现行学校的首要任务。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长期以来,我国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支配下,我们的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发展的忽视,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着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阻碍学生自主性学习发展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学生不敢自主参与学习。由于有些老师为了树立自己所谓的威信,为了维护那些整齐划一的课堂秩序,为了迎合自己的教学预设,不充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哪怕学生自己的见解是有创见的。
(二)学生不愿自主参与学习。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那就是小学生不懂事,让他自己学能学到什么,因而一味地抱在怀里,扶在手里,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三)学生不会自主参与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首先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倘若学生连书都不会看,又谈何自学课本。
二、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的现实意义
1、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心理可分为两大系列,即智力因素系列与非智力因素系列。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这两个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研究认为,“90%的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力差异”,而学习速度的差异大多是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差别所致。因此,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又要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两大系统水乳交融,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本身是抽象的,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离开了学生的拼拼、比比、摸摸、看看、量量、画画,以及操作实践,要想很好地建立表象认识是相当困难的。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小学生好动,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多给学生提供些直观教学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跟自己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的,以及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容易的知识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成学生的积极有效的自主参与;没有了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积极有效的教育效果。
3、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减负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可分为“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两类。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习者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意义、效率和效果,他们只有学习的压力而学习学习的动力,只有学习的苦恼而学习学习的快乐,他们视学习为包袱,视学校为“监牢”,视考试为“刑场”。他们不仅有认知方面的重负,更有精神方面的枷锁,不仅有体力透支,更有心力憔悴。而学生在主动学习状态下所产生的学习效率则截然不同。面对同样的“学习量”,主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短,学习质量高,精神面貌也好。故而,我们认为“减负”就其实质而言,涵盖着两个层面:一是减轻学生知识学习特别是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负,如减少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等;二是减缓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抑,解放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变消极、被动地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效培养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愉快。”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心理动因,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并指向一定的目标。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和一种内部动力。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对探究理解某种事物的强烈好奇心,把学生引入所设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这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而且也迎合了他们的“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求,也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操作中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和物质材料,让学生自己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实践、操作。有的学生用绳子测,有的用圆片在尺子上滚动测量,有的用折叠法去测,这些实验虽然很简单,但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直到发现,当大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方法不能测量时,他们又会重新产生求知的欲望寻找求圆的周长的方法。这样通过动手“做数学”,学生们找到了探索新知的一种方法,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直观演示中也能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采用多媒体动画:一个个飞驰着的汽车轮子,飞机的起落架,把这些轮子在电脑中模拟成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的提出就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转移到学习目标上来。
2、引导质疑问难,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生学习的源点,也是教师教学的源点。试想,如果学生无疑问,那么教师的教又何以下手呢?“质疑问难”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课堂上学生“疑问”越多,说明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越强,参与、面越广。学生的主体性就发挥的越充分。因此,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学生往往担心发表错误的意见而遭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在质疑问难时,总免不了有些小心翼翼,甚至战战兢兢,所以教师要扮演鼓励者,参与者,启发指导者的角色,使学生有质疑的心理基础―――敢问!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一个“大同学”的身份与学生一起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使学生敢与教师亲近。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保护其积极性,尽量发现其闪光点,鼓励他,增强其信心,随时间推移,教师持之以恒地去等待引导,学生心理障碍就渐渐消除而敢于质疑,敢于质疑教师,敢于质疑书本!例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有一小组同学提出书本上的推导没有我们的方法好。我们可以把长方形任意剪开却能拼成平行四边形,不用象平行四边形还要考虑是否沿着高剪。大家热烈鼓掌,是呀!同学们能这样想,我们就这样学。敢于向书本质疑挑战,通过这些质疑问难的锻练,学生不再是墨守成规,而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质疑本身就是学生高度主体意识和高度自主学习的体现。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例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就让学生任意出一个多位数,老师一下子看出能否被3整除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发问,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吗?从而学生迫切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纳税这一内容有一课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到附近银行调查当前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帮助爸妈算一算整存整取三年和国债三年哪个获利大?学生纷纷向银行职员提出:为什么国债不要交税,交税有什么意义,如何算利息,利息是怎么定的?通过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学会数学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活动形成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创设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如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就是通过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践、观察、操作、思考,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
(2)提供机会,全员参与。
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要做好铺垫,在思维受阻时要注意启迪,提供适合各层次展开思维的问题信息,让他们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大家认真观察,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十分宽松,优等生可以有条理地抓住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中等生在条理上可能稍差一些,学困生也能说出一、二来。
(3)合作学习,多向交流。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交流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要学、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着力于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善学、会学,使学生更有信心、更主动地徜徉在数学天地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第四篇: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策略指导研究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策略指导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究背景研:
1.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从而挫伤本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它各科成绩。如何开展有效的学习指导,是我们急需解决的。
2.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严谨的教学结构,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进而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教师教学能力得以提高,教学相长。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促使高一学生尽快掌握正确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的学习兴趣。
2.中学数学教育是打基础,奠定人的发展的教育,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有意义、最有普遍应用性的数学,其价值首先体现在利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和教学方法去认识、理解和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数学教学去培养学生会用数学地提出问题,数学地研究社会,这就要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与数学的思维模式去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勇于求异,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3. 学校数学教育主要任务不仅在于传递固有文化为满足,更积极强调对未来充满“挑战性”、“暂时性”、“多样性”及“新奇性”的社会的需求。因此,框架于课堂教学,教师把现有教材组织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而又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得到发展,教师与学生相互成长,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
三.研究过程:
(一)调查了解学生现状
我们通过个别座谈、小组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并注意高初中衔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磨练其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心理潜能,把课前准备过程、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施控制、课后教学反思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调查,分析,整合,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方面: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
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在我们广州市可以说是普及了高中教育,因此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拨性,同学们都很容易考得高分。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拨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拨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 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你会后悔莫及的。同学们不妨打听打听现在的高三,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现在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而而焦急得到处请家教。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二)实施开展高一年级数学科学习策略指导 通过一段时间的高中数学学习,针对学生中学习出现的问题,我们高一年级19个班在教研组的组织下,全体高一数学科任教师与数学学困生的参与下,开展了一次生动的数学科学习策略指导亦即学法指导。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课题组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生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
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2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会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3学习能力的指导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4应考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5 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2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①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②相机点拔。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③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④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3)数学学法的矫正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扎曾、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最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3.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挖掘教材因素,疏通信息渠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
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
四.《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策略指导研究》效果
通过实践研究,教师逐步自觉把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这三个教师可控制变量融合在数学教学模式中,使学生数学学习分化,学习困难得到初步抑制。从某种程度说,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了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能力,提升了专业素质;同时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带动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专业素质明显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需要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的目标、新课改的手段方法进行;这无形中给教师注入了动力,他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丰富充实自己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断地实践,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实施教学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1)学生具有较强的持久的学习动力。由于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参与、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获得亲身体验,激发了探索和创新的强烈欲望,逐步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加之加强了学习习惯培养、进行学法指导,逐渐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2)学生具有较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能激活和维持良好的注意、情绪和动机状态;能分析学习情景,提出有关的学习问题,能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能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和修正学习行为;能正确评价学习效果。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形成。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3)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课题研究中促使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我内化;逐步使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学会”成为“我会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五.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问卷法和实验法。
(1)调查、问卷法:我们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经过统计整理与分析,了解原因、回答既定问题。前后座谈调查了上百名学生,问卷调查了19个班的近300多名学生,得到了许多详实的数据和经验,为研究提供了新理论和思想。
(2)实验法:我们利用教学实践来验证教育理论的有效性、可行性,前后共有19个班实践开展了学法指导,锻炼了一批教师,培养了一批学生。六.分析与讨论
1.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中,有若干本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例如:智力潜质、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交往圈等因素,都对“学困生”的形成和转化有重要影响;如何应对这些教师不可控制变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因为研究周期较短,仅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以及限于我们本课题研究人员能想到范筹内进行研究。有些结果得到实践论证;但更多的处在摸索探究阶段,甚至有一些是体会反思,需要在更大范围研究论证。
3.限于研究者的理论修养、实践经验、能力水平;可能使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有许多局限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验证,敬请专家同仁指导。
第五篇: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的各种合作与交往更加密切,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世界科技发展与文化交流的必备条件。现行的英语教育正经历一场变革,英语素质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英语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需要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叶圣陶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理论依据。
3、改变我区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
我区地处农村,通过对本地区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调查,发现他们的英语学习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如:在家很少听录音,只靠课堂几分钟;从不大声读单词,只是放在心里默读;只阅读课本内容,不看课外材料;用中文习惯写英语……另外,我区小学阶段的专业英语教师寥寥无几,导致我区的小学生英语基础相当薄弱,上了初中以后,与城里孩子的发展没有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劣势;而且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及为他们创造的学习环境远远比不上城市家庭,相当一部分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同时部分教师唯分数至上,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农村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根本性转变——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同时通过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寻找学生学习英语的真正困惑,采取合理对策,培养学生“会学”、“乐学”的习惯,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也体现出本课题的社会价值。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是主体性、发展性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活动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根据外在的信息,通过自己的知识背景,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3、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的本质内涵为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体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在申请本课题之前,我们通过广泛搜集、整理、分析我国目前最前沿的报刊文献资料,如《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学外语学法教法研究》、《英语教学策略论》、《英语学习策略》、《基本心理学》、《教育基本原理》等,并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我国教育界对学生英语学习习惯虽有研究,但研究对象多为城镇学生和农村小学生,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论述还是比较零散的、片面的,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更没有操作性强的有效策略。
我们希望在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深入教学一线全面了解我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状况,并针对大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不良英语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预计在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习惯方面形成系统性的有效策略,从而指导教师有效地教学,并将研究成果在我区及广大农村地区推广。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习惯:是人的一种比较固定的行为方式,是指一个人长期形成的定型的、自动化的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反复练习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是以农村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听、说、读、写习惯为研究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固定下来并为之需要的行为方式。培养策略:是指为了使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形成良好习惯而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
2、途径与目的:
本课题研究将从调查“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案例中研究总结出具体方法,引领教师积极应用。研究将从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借助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把握课标的总体及教学要求,利用个案分析、课例的收集、分析、研讨,形成对“培养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新认识,形成有效策略,促进农村素质教育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主要内容:
(1)省级课题内容:
①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②农村初中生不良英语学习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③农村初中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培养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④培养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 A 听力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B “说”的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C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D写作习惯培养策略研究(2)子课题内容:
①听力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A 农村初中生英语听力现状调查
B 农村初中生英语不良听力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C 培养农村初中生英语良好听力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
a 学生良好听力方式习惯的研究
b 学生自我良好听力习惯养成的研究
c 学生良好听力习惯评估的研究
d 学生获取听力资源的研究 ②“说”的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A 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现状分析
B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策略研究 ③ 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A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分析
B 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英语阅读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C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英语阅读习惯的策略研究
a 良好生词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b 良好难句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c 良好语段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d 良好评价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e 自主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④ 写作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A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现状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B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与对策研究 C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不良习惯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D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与实践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究,获得有价值的研究材料。
行动研究法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对典型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完善,归纳整理出有效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将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2、以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为辅
文献研究法是通过查阅、分析、整理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我区实际的培养学生良好英语习惯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主要研究本课题的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对来自各方面的数据加以归纳、分析、提炼,获得比较明确的结论。
六、本课题的研究步骤
1、筹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
(1)撰写本课题的开题报告,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培训实验教师,学习英语教学理论,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
(2)将本课题分别落实在杨桥初中、大龙山初中和花山初中三所学校,各小组分别拟定本组的实验方案。(3)举行开题报告会,制定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0月)
(1)2010年12月,各实验班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习惯进行调查分析,形成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2010年12月—2010年10月,各实验班按计划进行实验性研究,各课题组之间加强交流、研讨,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的撰写,同时调整策略,进行课题深入研究。
3、深化、总结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8月)
对实施阶段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教训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撰写结题报告和课题研究论文。
七、本课题的预期成果
1、《农村初中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2、《农村初中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案例、反思、论文集
3、《农村初中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八、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的组织机构
本课题组聘请安庆市教研室谢余良主任当任本课题的专家顾问,指导本课题的实验研究。
组长:伍玉红
孙明
组员:杨桥初中:吴皖闽、夏云林、刘婵娟、江满英、潘亚萍、潘玲悦 大龙山初中:郑文胜、倪红宇、陈家齐、王世宏、李玉霞、戴海燕、王淑萍 花山初中:金武、杨新、何明生、唐元山、查海燕
本课题组成员均为长期当任英语教学的一线中青年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其中有校长、主任、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素质高,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一负责人伍玉红:中学高级教师,安庆市外语学会理事,市骨干教师、市教坛新星,荣获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第二负责人孙明:中学高级教师,市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在一线从事教学二十余年,教学成绩突出,有多篇论文获国家、省等级奖,并参与主编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三英语教学参考》一书。
另外,参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学校领导教科研意识强,希望通过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并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多媒体设备和研究经费。
2、人员分工
(1)伍玉红负责课题的立项申请、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写,负责课题成果的收集、整理与发布。
孙明主持课题组的日常工作,完成阶段性报告的撰写,负责课题组研讨会及研修课的开展,负责课题组各阶段性工作的安排。
(2)吴皖闽、夏云林、刘蝉娟、江满英、潘亚萍、潘玲悦负责听力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3)倪红宇、陈家齐、李玉霞负责“说”的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4)郑文胜、王世宏、戴海燕、王淑萍负责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5)金武、杨新、何明生、唐元山、查海燕负责写作习惯培养策略研究(6)各校联合完成与课题相关的论文、个案分析及多媒体课件
3、资料准备(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程晓棠、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4、科研手段
我们有充足的研究实验时间和文献资料;课题负责人高度重视,组织能力强;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安装了多媒体、农村远程教育网,可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优越条件。
5、经费保障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校领导教科研意识强,都希望通过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将积极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多媒体设备和研究经费。
本课题作为一项行动性教育实验研究,需要各参与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与支持,把课堂教学与教育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向着研究型教师团队迈进。我们将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努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为推进我区以及广大的农村地区英语教研工作,并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探索出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