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拔干部力度的调查与思考
选拔干部力度的调查与思考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是当前干部群众认为最有成效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近年来,XX市结合实际、完善措施、加大力度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研究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XX市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不断加大
(一)竞争性选拔干部形式不断丰富。目前,我市竞争性选拔干部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处、科级领导干部。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近几年来力度不断加大,仅2009、2010两年,就公开选拔县处级干部X名,科级干部XX名。二是积极推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采取考试、演讲、竞职陈述等方式,积极推行机关干部竞争上岗。明确要求机关中层干部出现空缺,一般要以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仅2011年就开展竞争上岗工作XX次,1XXX名干部脱颖而出。三是逐步推行公开选调机关工作人员。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并联合下发了公开选调工作人员的文件规定,市、县两级机关更加关注基层,大力从基层选调工作人员。2011年,市委组织部率先垂范,在全市公开选调了X名工作人员,市纪委也公开选调了12名工作人员。四是对公推公选等形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宁洱县采取公推公选的方式选拔任用了磨黑镇镇长。西盟县采取公开承诺竞职选拔了3名正科级领导干部。
(二)竞争性选拔干部成效初显。一是促进了选人用人观念的转变。竞争性选拔干部通过有序竞争、比较择优、努力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出来。实践证明,通过竞争性选拔任用的干部大多数都是潜力大、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通过竞争性选拔干部,在干部队伍中逐步形成了注重学习的良好氛围,干部队伍的素质和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二是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竞争性选拔干部,打通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才流通的渠道,实现了在更宽的领域、更大的范围选人用人,改变了“在少数人中选人”、“由少数人选人”的传统模式。三是促进了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通过全市、甚至是全省范围内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加快了年轻干部成长的步伐。四是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竞争性选拔干部实行全程公开,做到选拔职位公开、选拔程序公开、选拔结果公开,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始终在阳光下选人用人,有效地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二、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整体推进力度不大。一是竞争性选拔干部程序复杂,大多数地方和单位仅把它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补充手段,没有当作是一项常规工作。二是操作中还需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实施意见。如: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先后制定下发的机关干部竞争上岗办法,明确规定机关干部竞争上岗必须达到1:3的比例才能进行,一般实行1:2的差额考察。而我们好多市县机关人数较少,中层干部出现空缺,难以达到上面要求的竞争比例。三是有的地方和单位领导存有私心。竞争性选拔干部是对干部选拔权利的重新分配,有个别干部存在抵触情绪,认为会削弱了自己手中的权利。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竞争性选拔干部也出现了随意性大,缺乏宏观把握和长期计划,总体比例偏低,发展不平衡、忽冷忽热等现象。
(二)资格设置不够科学。各地各单位把竞争性选拔干部作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一个重要手段,有的地方片面追求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对竞争性选拔的干部提出了年龄要小、学历要高等要求,出现了年龄上逐级递减、学历上层层加码的现象,把那些学历较低、年龄偏大、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排除在选拔范围之外,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一些干部的积极性。同时,在选拔中对年龄、学历、任职资格也随时在调整变化。出现了不少干部年轻时达不到资格条件,达到资格条件时,年龄又超了的现象。
(三)考试难以考出真才实学。一是职位分析不够科学。对拟竞争性选拔的职位特点分析不够科学,考试针对性不强,难以体现职位要求。二是命题不够科学。由于受命题人员水平等因素影响,目前的竞争性选拔干部试题普遍存在着重领导干部通用能力,轻具体职位胜任能力的问题,命题形式单
一、考察内容泛泛,导致考试“专业户”和“高分低能”等现象的出现。另外,命题人员中专家多、领导干部少,试题也出现了考察理论多,考察实际能力少的现象。三是分类命题过于宽泛。在统一公选中,采取按类别命题,为降低选拔成本,往往分类过粗,考非所用。如2009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考就是研究所卷,而不是教育卷;市妇幼保健站党支部书记考的是卫生卷,而不是党务卷。
(四)考察难以考出真实情况。一是干部群众反映情况
不够真实。竞争性选拔选拔干部的考察对象都是经过笔试、面试、演讲等环节比拼后确定的,可以说是过了五关、斩了六将的佼佼者。考察中,单位为了“多出干部、快出干部”,同事为了成全考察人选的好事,一般讲成绩的多,讲不足的少,甚至把德才一般的干部“包装”成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二是考察方法滞后。就目前来讲,竞争性选拔干部仍然沿用一般的干部考察方法,还没有一套较好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领域干部的考察指标体系和考察方法,难以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干部的实际情况。一定程序上存在着重程序公平、轻群众公认,重考试、轻考察,甚至是唯分数取人的现象。三是德的考察难以开展。德的考察内容空泛、方法简单,没有反映出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
(五)后续管理滞后。一是培养锻炼不够。普遍存在着重选拔,轻培养的现象,没有针对竞争性选拔干部的特点、不足和需要提高的方面,进行专题培训、实践锻炼和传帮带,有的竞争性选拔出来的干部进入角色不够快,工作实绩不明显,群众认可度不高。二是试用期制度执行不好。竞争性选拔干部一般都实行试用期制度,但考核中对不胜任现职的干部难以认定或难以调整,个别地方出现了“留在新岗位在不住,退回原岗位不可能”的情况。三是调整交流不够。对竞争性选拔干部有地方只注重一次性开发使用,有的选拔出来后,长期在同一个职位工作,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提高不大。
三、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常态化。实现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常态化,就是要把竞争性选拔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用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坚持下去。中央、省委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5年,每年新提拔厅局级以下委任制党政领导干部中,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能因为怕麻烦而不搞竞争性选拔,更不能怕丢权而拒绝搞竞争性选拔。要进一步宣传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消除干部群众的思想疑虑,形成推进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要制定规划,每年有计划的拿手出一定的职位来进行竞争性选拔。要健全制度,结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及时出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工作制度,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市实际的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使全市竞争性选拔干部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放宽条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竞争性选拔方式的优势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因此,不宜将竞争性选拔干部的“门槛”定得过高。一是要放宽年龄条件。着眼调动不同年龄段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除侧重结构性、培养性年轻干部选拔外,在多数职位的选拔上对年龄不应要求过小。二是要放宽学历条件。学历不等于能力,不同层级、不同职位、不同年龄段领导干部的学历要求不能“一刀切”,基层更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学历、高学位。三要放宽选拔范围。除目前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体制内选拔干部外,要进一步打破身份壁垒,将选拔范围扩展到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等领域,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
(三)科学命题,增强考试的针对性。一是要做好职位分析。做好职位分析是促进竞争性选拔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有效措施。要克服职位分析报告泛泛而谈,随意交差的做法。要组织力量,对选拔职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写出切合实际的职位分析报告,为命题打好基础。二是要科学命题。要采取专业考试机构与熟悉岗位特点有关部门结合的办法来命题,适当增加有领导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命题,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题,增加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题的比重,使考试更加符合基层实际,切实让干得好的考得好。三是要统筹资源,统一命题。要有计划的在全市统一开展联合公选,实行分级分类考试,按照一类一卷的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切实提高试题的质量,降低考试的成本。市、县(区)两级组织人事部门应统筹安排、整合资源、统一命题,有计划地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统一开展竞争上岗、公开选调工作。
(四)改进方式,提高考察质量。竞争性选拔干部,考试测重于考“才”,考察测重于考“德”。因此,在竞争性干部考察中,首先要加强“德”的考核。注重从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其次要改进考察方式。空间上要横向拓展。根据工作需要,考察范围要从工作单位拓宽到上下级对口单位和工作服务单位;从“工作圈”拓展到“生活圈”、“社交圈”。时间上纵向延伸。坚持选拔考察与试用期考核、年度考核相互结合、相互印证,加大时间跨度,动态掌握干部情况。三是加大考察权重。考察结果所占权重应不低于笔试、面试成绩所占权重。在干部考察时,要不唯分数、不唯能力,把分数与能力结合起来,以人岗相适为依据,重点看干部能否胜任所竞争的岗位,有效避免简单的“以分取人”和“高分低能”现象发生。
(五)跟踪培养,建立后续管理制度。要克服重选拔、轻管理的思想,把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后续管理纳入干部培养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加强培训。任职这前,举办新任竞争性选拔干部专题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知识、领导艺术等内容的培训;针对竞争性选拔干部资历不深、阅历较浅、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等实际,采取上派下挂的方法加强实践锻炼,让他们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二是严格执行试用期制度。竞争性选拔的委任制干部,实行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正式任职,不合格的,免去试任职务,按试任前职级安排工作;竞争性选拔的非委任制干部,任职满一年后,也要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免去职务,按选拔之前职级安排工作。三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调整交流力度。竞争性选拔的干部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要及时委以重任、提拔重用;年纪轻、潜力大的,要加大培养力度,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人岗不太相适、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的,要用其所长,及时调整交流到其他岗位。
第二篇: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_调查问卷
《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 课题调查问卷
填写说明:
⑴本问卷所列的竞争性选拔主要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及公推公选等。
⑵选择性问题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目后的括号内(也可直接在相关选项的序号上打“√”),开放性问题请直接在横线上填写。
1、您在单位的身份是()。
A、领导班子成员B、中层干部
C、一般工作人员D、“两代表一委员”
2、从我县实际情况看,您认为竞争性选拔产生的干部(主要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应该占全年提拔领导干部总数的多大比例为宜()。
A、15%以下B、30%左右
C、50%左右D、50%以上
3、您认为竞争性选拔干部应该多长时间一次()
A、一年两次B、一年一次
C、两年一次D、三年一次
4、您认为竞争性选拔干部范围应该在()进行
A、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符合条件的人选
B、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以外符合条件的人选
C、范围越广越好
5、您认为竞争性选拔干部对象应该扩大到()
A、股级干部B、科室、站所负责人
C、副科级干部D、正科级干部
6、您认为参加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条件是什么?(可多选)
A、具有基层工作经历B、考核结果为称职以上
C、大专以上文化程度D、其他(请注明)
7、从实际看,您认为应该更多地开展下列哪种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
A、公开选拔B、竞争上岗C、公推公选
D、其他(请注明)
8、您认为竞争性选拔干部应该经过哪些选拔程序()
A、笔试B、面试C、先笔试后面试D、先面试后笔试
9、您认为竞争性选拔干部笔试应该考哪些内容?()
A、行政能力测试B、所要竞争岗位的业务知识C、其他
(请注明)
10、您认为竞争性选拔干部面试应该怎么更科学?()
A、演讲面试B、现场答题C、结构化面谈D、无领导小组讨论E、其他(请注明)
11、您认为哪些人担任竞争性选拔干部面试的评委更合适?
A、县四大班子领导B、省市面试专家C、各单位推荐产生的评委D、其他(请注明)
12、您认为如何提高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可多选)
A、会前公开干部信息B、会议无记名投票推荐C、当场计票公布推荐结果D、其他(请注明)
13、您认为如何提高面试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可多选)
A、严格实行回避制B、当场打分亮分C、应结合考核结果打分D、其他(请注明)
14、你认为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重点应是
A、使竞争性选拔干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B、按照“干什么、考什么”原则,改进笔试、面试方法
C、建立和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
D、放开竞争性选拔的条件,让更多的人参与竞争
E、其他(请注明)
15、您对推行差额选拔的看法?(可多选)
A、全面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
B加大差额票决的探索力度
C适当扩大差额比例
D差额比例不能过大
E、推行差额选拔应慎重,可能带来新的矛盾
F、推行差额选拔成效一般,实际意义不大
G、其他
16、您认为哪种情况适合采取竞争性选拔办法?(可多选)
A、选拔所有岗位人选
B、选拔党政正职人选或拟任人选
C、选拔党政领导班子副职人选或拟任人选
D、选拔配备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 E、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
F、其他
17、你认为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最需要解决的是
A、扩大民主,特别是要注重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质量和效率
B、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度
C、加大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宣传,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D、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监督,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E、其他(请注明)
18、您认为,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成效主要是()。(可多选)
A、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B、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C、提高了干部选拔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D、推进了干部交流,盘活了干部人才资源
E、树立了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发了广大队伍生机与活力 F、有效落实了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四权”,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G、扩大了群众参与度,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H、其他:
19、您认为,目前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存在的主要不足是()。(可多选)
A、思想认识不到位
B、选拔程序不够规范
C、考试测评内容及方法手段不够科学
D、考试与考察缺乏有效结合E、群众参与度不高
F、公开选拔随意性大,没有实现常态化
G、有份量的重要职位公开选拔少
H、报考资格条件设定不够科学
I、公开选拔面向的范围不够合理
J、其他:
20、您认为,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可多选)
A、加大公开选拔力度,扩大公开选拔范围
B、加强对考试测评工作的宏观指导
C、加大领导干部考试测评题库的建设力度
D、认真开展职位分析,合理确定报名人员的资格条件
E、坚持“干什么考什么”,提高考试测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F、坚持组织考察与考试测评并重,加强和改进考察工作 G、坚持综合比较、择优任用,不简单以考分取人
H、推进省、市、县联合公开选拔,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I、竞争性选拔干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J、其他:
21、您对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如内容较多,可另附纸。)
A、竞争性选拔方式方面:
B、参与竞争的资格条件方面:
C、考试测评内容方面:
D、方法技术方面:
E、选拔效率与成本方面:
F、考试与考察相结合方面:
G、公开选拔工作常态化方面:
H、其他方面:
第三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
炎陵县地处湖南省东南边陲、井冈山西麓,是一个“老、边、穷”山区县。2009年以来,炎陵县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了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促进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位争先”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一、缘 起
近年来,中央一再就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部署。2009年,中央颁发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指出,要继续“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竞争性选拔干部成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炎陵县是老、边、穷、山区县。前些年因财政困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才引进少,且流失严重等问题一度成为阻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是领导干部队伍年龄整体老化。截止2008年底,县直机关单位没有一个“70后”的一把手,全县没有一个35周岁以下的党政正职,党政平均年龄48.2岁,持“天花板”,心态的干部大有人在。二是学历整体偏低。在公务员队伍中,全日制第一学历为中专及以下的占到了87.1%。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严重缺乏建设规划、旅游营销、金融管理、项目包装等专业人才。四是部分干部思想保守、观念相对落后,缺乏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忧患意识,缺乏争先的勇气和激情,缺乏干事创业的状态。因此,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用竞争的手段选好人、选准人、选能人,着力改变现有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难以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状,成为当务之急。
二、实 施
2009年来,炎陵县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省委“三个不吃亏”和市委“三个有”的用人导向,推出了一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组合拳”。
一是科学谋划。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开展了公开选拔、乡镇竞争上岗、“四公开六差额”选任、竞争选拔乡镇副职等四个批次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2009年,县委拿出20个县直单位职位(4个正科级)分别面向省、市、县实行公开选拔,对6个乡党委书记、2个乡长职位拟任人选,通过笔试、面试、测评、考察等程序实行竞争上岗。2010年,县委对县直单位空缺的24个职位(6个正科级)实行“四公开六差额”选任,面向全省、市、县公开选拔科(局)级领导干部7名。2011年,结合乡镇党委换届,县委在全面掌握乡镇中层干部、优秀年轻干部信息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以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了10名乡镇副职。四个批次的竞争性选拔共吸引了近2000名干部参与竞争,大部分职位竞争比例达到30:1以上,其中县农办副主任等职位竞争比例达到70:1。根据职位的需求和特点,既把人才引进的范围扩大到全省、全市,又让全县符合条件的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都有机会参与竞争,充分调动了本地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乡镇竞争上岗、“四公开六差额”选任干部和竞争性选拔乡镇副职中,凡符合任职条件和竞职资格的,均可作为提名推荐对象,并综合运用个人自荐、领导举荐、组织推荐三种方式进行提名,进一步规范了干部初始提名权。职位设置上,既有一般副职岗位,又有重要部门副职岗位,还有乡镇和县直机关党政正职岗位,进一步增强了吸引力。
二是有序实施。在竞争性选拔干部中,体现民主,量化分析,同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做到人岗相适。一是精心组织面试。在公开选拔面试环节,我们从外地邀请专家担任评委。在乡镇党政正职竞争上岗和“四公开六差额”选任中,采取“大评委制”。面试评委由县委常委、副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和随机抽取的“两代表一委员”、社会人士等担任。在竞争选拔乡镇副职中,邀请市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市直机关领导担任评委。二是实行量化计分。乡镇正职竞争上岗按照3:5:2的比例,将笔试、面试和民主测评综合计分。全程差额选任的提名、推荐、竞职、考察、酝酿、决定六个环节实行全程差额,形成了“X进5”、“5进3”、“3进2”、“2进1”的竞争局面。三是注重人岗相适。在选拔过程中,通过笔试“竞知”、“竞智”,面试“竞性”、“竞技”,考察和民主测评“竞德”、“竞绩”,综合各项数据后,适当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进行调配。
三是强化监督。一是全过程进行监督。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任、竞争选拔乡镇副职过程中,县纪委、监察局及新闻媒体全程进行监督。对干部群众关注的方案、程序、环节、结果、人选,准时“亮相”,在互联网和电视上进行公示、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特别是差额选任中做到了“四公开”,即公开选任职位、选任条件、选任程序和选任结果,使干部群众明白“哪里要选人”、“以什么标准选人”、“怎样选人”、“选了什么样的人”。二是多方式进行监督。在竞争上岗和差额选任中,我们邀请选人单位主要领导带队组团旁听,公开选拔面试中邀请选人单位领导和“两代表一委员”担任全程观察员,在公开选拔、差额选任考察环节中,要求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一起参与人选考察,以确保公平、公正、阳光、透明。三是结合实际出台相关规定。出台《干部交流调整“七不准”》,以严肃的组织纪律,坚决遏制干部在提拔升迁中搞请客送礼、迎来送往、突击花钱、挥霍集体财物等不正之风。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干部人事工作“两个满意度”的规定》,对实名推荐干部、民主推荐干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三、启 示
炎陵县四个批次的竞争性选拔干部相互衔接、各有侧重,通过积极探索,积累了经验,为建立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一是尊重主体才有源动力。传统的选人用人只是组织上的事,干部个人是“局外人”。而竞争性选拔则把干部本人作为主体,在保障个体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同时,可以通过参加笔试、面试或演讲答辩等环节,充分展示平时不易为群众了解和组织掌握的才华、能力与水平,用个人活生生的形象去赢得群众的认可和组织的认可。实践证明,这是竞争选拔最吸引人、打动人、提高人的关键所在。
二是充分竞争才有生命力。传统的用人方式是“伯乐相马”,竞争性选拔则是“赛场选马”,是综合素质的较量,有利于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的脱颖而出。炎陵县对在竞争性选拔工作中脱颖而出但未被任用的优秀差额人选,采取“直接任用一批、择优储备一批、向上级部门推荐一批”的办法,有效防止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实践证明,通过竞争性选拔,一大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散、懒、玩、浮”等不良作风得到了有效整治,“学习、实干、团结、拼搏”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是阳光操作才有公信力。传统的选人用人,群众都不知情,属于保密范畴。竞争性选拔则通过主动借势于媒体,能公开的程序及时公开,该发布的消息及时发布,需承诺的事项及时承诺,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增进了解,减少猜疑,主动参与,才能有效防止不当炒作,形成推进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还要从机制上体现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四是党管干部才有保障力。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路线,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认真负责地把好资格关、考试关、考察关等,特别要加强对竞争过程的组织监督,严厉遏制和惩处请客送礼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确保让那些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忠诚党的事业,真正让广大党员群众信得过的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炎陵的竞争性选拔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但是,改革向来不是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它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特别是如何正确处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充分发扬民主的关系、积极推进改革与稳妥组织实施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完善操作细节,降低干部选拔成本,避免人才无序竞争和浪费等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妥善研究解决,才能真正让竞争性选拔干部不致流于形式、成为空谈。(中共炎陵县委组织部)
新时期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组织部门是“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组工干部能力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组织工作的水平,而且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成效。最近,党中央在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中间发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号召,益阳市组织系统 “创建先进组织部门,争当优秀组工干部”主题活动也全面开展,新形势下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意义尤显重要。结合南县近年来的一些主要做法,就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浅探如下。
一、我县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做法
近年来,县委组织部以“两个满意”为目标,坚持把能力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持之以恒地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理念创新,搭建组工干部成长平台
县委组织部创造性地提出 “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干头、待遇上有想头”的“三有”理念,让组工干部“有为有位”。一是让组工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在提倡“甘为人梯”奉献精神的同时,更多地让组工干部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自觉把繁重的工作变为实现自身价值、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去年来,部机关先后有1人提任副县长,1人提任乡镇党委书记,2名“80后”女干部分别提任县纪委常委、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副局长,还有1人进入部务会,3人在组室长的位置上压担子锻炼,组织部门抓组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成果得到了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可。二是让组工干部在事业上有干头。“组织部不是休闲所,更不是养老院”,每一位组工干部都应当是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都应当在组织部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多方位得到锻炼。通过实行定岗定责制度,明确了每位组工干部负责的具体工作,增加工作责任;建立每周工作小结和下周工作安排汇报制,明确工作思路和打算,做到条理清晰、忙而不乱;完善考核办法,科学合理地设置组工干部考核目标,开动每一位组工干部头脑,不断更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三是让组工干部在待遇上有想头。积极创造条件,为组工干部争取符合政策的待遇。同时,部领导高度重视人文氛围建设,营造了一个严肃活泼、团结紧张的工作、生活环境,在组工干部婚礼生日等喜庆日子,一束鲜花、一条短信,让大家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在繁忙的工作中体会到大家庭的温馨舒畅,愉快地工作、生活。
2、载体创新,提升组工干部能力素质
为适应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县委组织部注重寻找有效载体,努力提高组工干部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注重加强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部务会成员把加强学习作为加强班子建设、推进组织工作、树立组工干部形象的头等大事来抓,健全完善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完善了部内议事、决策机制,健全了部务会议、情况通报、征求意见和班子成员之间谈心等制度,增进了班子的团结,切实提高了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带头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紧紧抓住组织建设和干部工作的热点、难点,经常深入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注重学习教育,努力提高组工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有计划地组织学习王彦生、尹中强等先进典型的同时,组织到湖南省第一监狱接受警示教育,通过正面和反面相对比,引导组工干部思考讨论深层次的问题,做到防微杜渐;采用聘请专家教授作报告、撰写心得体会文章、鼓励干部自学进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提升学习效果,今年7月邀请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晨光教授作了专题讲座;部机关开展了“你荐书,我买单”活动,为每位组工干部购买了7本读物,丰富了组工干部视野。这些贴近时势、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实际的学习形式,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今年来,共举办专题讲座2期,组工干部讲课11次,撰写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文章58篇,发放书籍140余本。三是注重硬件建设,改善组工干部办公环境。今年,投资5万余元添置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对“南县党务网 ”进行了改版维护,提高了业务工作的办理效率和质量;对现有的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施进行了整修和更新,使部机关的办公条件有了较大改观。四是注重信息调研,提高组工干部总结提炼能力。建立了信息工作五项制度,即目标责任制度、上稿奖励制度、重要专报信息约稿制度、信息工作联系相关部门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强化信息队伍建设,整合信息资源,提高组工干部总结能力与写作水平。今年来,向上级部门报送信息近300条,省级以上采用12条,省级采用60多条,市级采用150多条。其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坚持“五抓”》等8篇文章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采用,《坚持科学发展 加速后发赶超》、《真情走在民心路上》被《湘组研究》刊载,《组织部门坚持科学发展应做到“三破三立”》等文章被益阳日报刊登,《关于我县村级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被市组部评为组织工作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关于南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被评为三等奖。五是注重组工文化建设,提高组工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先后举办了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演讲和卡拉OK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今年益阳市组织系统举行的演讲和羽毛球比赛中,部机关参赛选手分别捧回了演讲比赛一等奖、二等奖,羽毛球男子单打第一名和团体第二名的荣誉。同时,重视和讲求组工干部个人修养建设,结合“创先争优”契机,开展了“五讲五比,争做表率”活动,巩固提升了学习实践活动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成果,组工干部自觉抵制外面不良风气的侵蚀,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组工文化活动,坚定政治信念,做一个心胸坦荡、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的人。
3、机制创新,激发组工干部潜在动力
为使管理更加科学,县委组织部从创新机制着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机关内部管理。近年来,部机关先后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包括《部务会工作职责》、《组室工作职责》、《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接待制度》、《公文管理制度》、《保密工作制度》、《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等。同时,还相继出台《部长接待日制度》、《承诺制度》、《首问负责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规章制度,使组工干部队伍素质和组织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创新联系机制,进一步加强相互协调沟通。建立信息沟通交流机制,积极做好对上汇报、对下指导,畅通信息沟通渠道,采用各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使信息反馈做到及时、准确;建立组工干部轮流领学制度,每月由各组室轮流安排人员授课,机关干部将自己认为对组织工作有促进、有参考价值的东西同大家一起交流,取长补短、互促互进;建立了调研信息报告相互“借脑”机制,遇到重大紧要的文稿材料,办公室、研究室人员共同探讨研究,进一步整合了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工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创新奖惩机制,进一步激发组工干部活力。制定和出台了创新工作、信息调研、宣传报道等一系列具体激励政策,鼓励组工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将一些新思维、新举措、新理念及时应用于实践当中,大胆开拓创新,及时总结提炼,充分展现自身才华,调动组工干部活力。2009年仅信息调研奖励一项就发放奖金 6千多元,进一步激发了组工干部工作的热情和活力。
总的来看,我县组工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县组织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抓自身建设,使组工干部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一是思想政治素质比较高,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执行政策比较坚决;二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人员比较整齐,具备一定的组工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三是上进心和创新意识比较强,有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工作作风比较扎实;四是纪律性和原则性比较强,能够坚持公道正派,有较高的职业情操和职业道德,在社会上具有较好的公众形象;五是工作创新的力度比较大,能够较好地结合实际,既坚持推动工作不断深化又注意协调各方面关系、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组工干部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虽然县委组织部在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有的组工干部在能力素质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尽管这些差距和不足仅仅是反映在个别组工干部的身上,但也会影响到组工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到组工业务的深化创新、影响到组织工作服务中心效能的充分发挥。
1、创新意识不强。组织工作必须讲政治、讲政策、讲原则,并且部分工作保密度高、程序性强,客观上造成了一些组工干部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心理,面对新时期组织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习惯于用旧观念、旧框框指导工作,创新意识不够,新思路不多,不敢大胆地提出改革的措施和办法,不愿也不敢在纪律允许的框架下越过“雷池”。
2、理论素养提升不够。组织部门工作任务繁重,组工干部想多学些理论业务知识,但往往身不由己,工学矛盾突出。并且,现阶段组工干部的业务培训也没有一套系统、规范和科学的培训机制,重用轻培,导致部分组工干部出现了“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理论素养无法随着形势发展得到提升。
3、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不高。长期以来,组织部门基于“来了就能干”的思维,习惯直接从党群部门选调熟悉党务、政工等业务的干部,而从经贸等部门进人相对较少,导致组工干部对经济工作不熟悉,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质量不高。
4、工作激情不足。组织系统内部往往存在着提拔干部、解决职级凭资历、看年头、搞平衡的现象,致使一些组工干部产生了“论资排辈、轮流坐庄”的想法,感觉只要守好“摊子”、不出“乱子”、迟早都会有“位子”,提升能力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降,工作激情缺失。
三、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夯实组工干部能力建设软环境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结合当前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组工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加强思想修养教育。深入开展“进组织部为了什么?到组织部干了什么?在组织部和人家比什么?”的大讨论,教育引导组工干部自觉培养高尚的思想政治品格。继续开展向王彦生、尹中强、杜洪英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教育组工干部以先进模范为榜样,不断改造世界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更好地造福人民。二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利用周立波故居、德昌公园、厂窖惨案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经常性组织组工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认真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道德情操,使组工干部在思想上接受深刻的“洗礼”,提升党性修养,三是加强廉洁从政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经常开展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教育广大组工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
2、加强业务水平建设,打造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宽平台
一是注重教育培训。要组织组工干部学习党的建设和组织人事工作等业务知识,广泛涉猎市场经济、公共管理、国际贸易、法律、现代科技、计算机、外语等知识,当前重点学习好创先争优活动及《四项制度》的相关精神,做到业务 “专”、知识面 “博”。同时,要改进创新教育培训方法,通过邀请高校专家学者、上级部门领导、组织部门老同志专题讲座,安排组工干部考察取经、学习培训、跟班锻炼,鼓励以“5+1”、“8+2”方法自学等方式,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二是注重实践锻炼。一方面要完善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制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企业挂职,让干部在基层、在经济建设一线、在艰苦环境中、在复杂形势下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磨练成长。对在基层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成绩突出、得到群众公认的年轻组工干部要大胆提拔到重要岗位,担当重任。三是注重综合培养。聘请法律、财税、管理、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定期进部讲学,建立和实行组工干部轮流讲课、撰写调研文章、创新奖项等制度,切实提高组工干部的学习、思考、语言文字表达和经济管理等综合能力。实行部内组室间轮岗交流、内部多岗位锻炼等制度,进一步加大交流、轮岗力度,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使组工干部全面了解熟悉组织部门工作业务,提高驾驭全局的本领和能力。
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构筑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新机制
加强组工干部自身能力建设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是“创建先进组织部门、争当优秀组工干部”的内在需要,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科学长效机制。一是建立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测评机制。对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正确评价是全面了解组工干部能力的依据,可以探索建设能力测评机制,包括推行组工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经常性测评组工干部政治理论水平;推行能力结构测试,了解知人善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信息意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等。二是建立组工干部竞争机制。要完善能力测评和民主测评制度,通过评议,对不能胜任现职的干部调离现工作岗位,另行安排适当工作,对能力突出、表现优秀的要破除论资排辈思想,大担提拔使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要建立干部轮岗交流制度,特别是在同一岗位上从事干部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同志,要适时进行交流,避免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引起惰性,因老眼光、长期接触与工作对象建立“私交”,影响对干部公正评价,影响到干部的正确使用。三是制定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监督制约制度。八小时之内建立健全学习、工作、作风等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组工干部的管理考评。八小时之外要加强对组工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管理,了解组工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表现,发现不良的行为、作风苗头,及时制止,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中共南县县委组织部 曾小强)
良马捕鼠 何如跛猫--选人用人怪相探析
古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西汉名将霍去病,曾先后六次出击匈奴,战功显赫,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看不起朝中的文官博士。与霍去病同期为官的东方朔,时任太中大夫,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官。他很不赞同霍去病对文官博士的看法。本想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意见告诉霍去病,又恐怕霍大人难以接受,反而自讨没趣。于是,他便发挥自己善于辞令、诙谐幽默的特长,旁敲侧击地对霍去病说:“干将英邪,天下之利器也,水断蛟龙,陆断马牛,将以补屩(音juē,草鞋),曾不如一钱之锥;骐骥騄駬,天下之良马也,将以捕鼠于深堂,曾不如跛猫!”东方朔这番话的大意是:干将莫邪那样有名的宝剑,是天下非常锐利的一种武器,使用它在深水中可以杀死蚊龙,在陆地上可以杀死牛马,但如果用它来补草鞋,竟然连一文钱买的锥子都不如;毛色青绿、日行千里的各种骏马,都是闻名天下的宝贵之马,但如果让它们到深宅大院里去捉老鼠,竟然连瘸腿猫也不如。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地不断发展,人才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中央到地方、从各级党委政府到各类企业,都将人才问题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的人才事业迎来了一个更加充满生机的春天。然而,我们在选才用才、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也出现了“良马捕鼠”的怪象,没有做到择人任事,体现人尽其才。比如: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争相当“村官”,硕士、博士忙着考公务员,机械制造厂招工必须持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以上文凭等等。我们不否认,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还很严峻,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导致了多元化的就业,但是,良马捕鼠何如跛猫?人各有能,善用人者无弃人,不善用人者栋梁之材不如炊饼武大。因此,选才用才和人才本身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择人任事,务使人尽其才,千万不可错位。否则,“良马捕鼠”的怪象就很难绝迹;人才无用的怪事就很难避免;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怪圈就很难跳出。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怪相的发生呢?
量体裁衣。“量体裁衣”理论蕴含的道理非常简单,简而言之就是“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百业有分工,人才各不同。我们在选人用人方面应该根据岗位特点、工作性质等细化选材标准和要求,不能一刀切。机关也好,企业也罢,在选用人才方面都应多一点辩证思维,少一点形而上学。事实已经证明,并将更加雄辩地证明,高学历并不一定代表高水平、超能力,党政领导干部未必都需要具备博士学位,即使是资深博士也未必都适合当党政领导干部;文官未必都能当武将,武将也不一定都能当文官;适合中专、中技生干的事,本科生、研究生未必能干好。什么岗位就用什么样的人,不能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一个只适合做基础财务工作的人,让他担任财务总监,必定是漏洞百出。一个具有全面管控能力的人,却让他做一般事务性工作,就造成了人才浪费,甚至是人才流失。“量体裁衣”理论蕴含的另一个道理就是“用人不能盲目追高”,企业发展到什么程度,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不是只要觉得是人才就引进,也不管适合与否。因此,解决“怎么用人”的问题关键是要量体裁衣,量才录用,方能体现人尽其才,实现“双赢”。
良禽择木而栖。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资源。因此,只要找好真正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优秀的人才应该选择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好单位,好岗位,应看清在哪才能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比如,大学毕业生不能因为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就“饥不择食、慌不择路”,“曲线就业”。别人当村官你也跃跃欲试,别人报公务员也趋之若鹜,应该冷静分析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实事求是,适则取,不适则舍,从长远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人力是放错位置的人才。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放到那个让你成为人才而不是人力的职位上。当然,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究竟适合做什么。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骑驴找马固然没错,可是,并非随便找一头驴就能找到千里马。所以,解决“我为谁用”的问题一定要坚持良禽择木而栖。
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都有自己的才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这都是属于自己的本领。人无完人,也不存在绝无用处之人。重要的是如何展现自我,如何在机会来临时候,毫不迟疑,鼓起勇气抓住它,一步步向成功靠近。“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只要不荒弃所拥有的特长,努力学习它,将它融化为自己的一部份,你就算有一技之长。只要用你特有的处世方法去展现自己,用你的能力让人对你“另眼相看”,何愁“英雄无用武之地”?笼统地说“大学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均为“良马”,也许难免“拔高”之嫌。但说其中大多数相当于“良马”大概不算为过。眼下,社会各方面都特别关心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环境很好,氛围很浓,所以,广大青年朋友应该铭记“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拨之志”,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大胆创造、勇于创新,不要害怕创造中的失误,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你的人生,换一个角度去寻找自己的人生焦点,展现自我,合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默默坚守,为之奋斗,终将成功。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中共常德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王建喜
从民调结果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日前,中组部新闻发言人发布了2010年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对组织工作总体评价的满意度为75.17分,比上年提高1.34分;对组工干部评价的满意度为75.54分,比上年提高1.13分;对干部选拔任用情况的满意度为72.92分,比上年提高1.63分;对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为71.81分,比上年提高1.46分。这是在2009年比2008年提高的基础上,满意度各项主要指标又一次全面提高。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如何选人用人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干部群众议论的焦点。选好人用好人更是组织部门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要点,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关键点。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组织部门必须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到具体的干部人事工作,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公开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前提条件。要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推进干部工作信息公开。要倡导“阳光责任操作”,确保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提名权阳光化、责任化。要不断扩大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群众参与范围,将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切实以民主的广度来提高选人的公开度,以民主的深度来提高用人的准确度。
公平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所在。这次的民调结果显示,受调查者对“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成效的认可度对比去年提高了27.4个百分点,对“竞争性选拔干部”成效的认可度比去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因此,要针对干部群众对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改革措施认可度比较高的实际,进一步加大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遴选干部力度,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基层,形成来自基层的党政干部选拔培养链;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完善差额选拔方式,坚持“干什么考什么”,切实做到不单靠考试取人、不单凭演讲取人、不单以票数取人,真正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拔尖。
公正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保证。在认真抓好中央下发的干部任用“四项监督制度”贯彻落实的同时,继续加大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真正以咬住不放、锲而不舍的韧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以最无畏的勇气、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同用人上不正之风进行不懈地战斗。(天天牙齿晒太阳)
第四篇:关于加大**“非遗”保护和利用力度的调查与思考
让“非遗”重放异彩
——关于加大**“非遗”保护和利用力度的调查与思考
**,这座前年古城,历来人杰地灵,人文汇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沉淀了丰富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迅速的新陈代谢之中,面临着被淘汰和失传的危险。面对刻不容缓的形势,近年来,我市一直重视“非遗”的抢救、挖掘、保护和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与全国文化先进市相匹配,对照江苏新小康指标体系,离“文化**”建设的要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要从“全面领先苏中、加快融入苏南”,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追求的高度,进一步高度重视、做好“非遗”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工作,着力发挥“非遗”在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
一、“非遗”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普查和保护工作,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整理出来,并加快保护、传承,取得阶段性成效。
1、深入挖掘抢救,建立保护名录。2008年12月底至2009年3月底,国家第二次开展“非遗”普查工作时,我市首次开展了这项工作。这次普查中,我市本着深入挖掘、抢救保护、形成体系的原则,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摸底,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实物、电子档案和数据库。经过努力,全市共报送线索6000多个,经归纳整理后2000多个,后筛选出具有地方特色的172个,编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汇编》。172个项目中,涵盖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生产商贸习俗、民间信仰、岁时节令等10多类。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市文广新局在全市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和传承人的认定、命名工作,并根据地域特色,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目前,建立四批市非遗名录,共11类、30项。其中,省级非遗项目4项,泰州市级8项。
2、注重广泛宣传,浓厚社会氛围。在市各新闻媒体,宣传“非遗”工作的意义、内容,制作播放《**银杏嫁接技术》、《黄桥烧饼制作技术》等专题片,并对“**花鼓”、“玉如意说唱”等传承人进行专访报道。举办非遗摄影艺术图片展,在市文化艺术展览厅和中小学巡展。利用“文化遗产日”和节庆契机,加大非遗等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宣传、展演,形成了浓厚的非遗保护社会氛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我市举行“江苏**银杏日”活动,展示了麻将雕刻、银杏根雕等富有**特色手工艺制作,表演了**木偶戏、花鼓等**民间文艺。今年4月份,张桥麻将接受美国Discovery频道生活科技大解密栏目组和英国BBC记者的采访拍摄,将通过美国探索频道走向世界。
3、开辟传承渠道,寻求项目开发。我市对列入非遗名录的项目,明确了保护的主体责任,有侧重点地扶持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传习活动。“**健身花鼓”已有300多年历史,原是本地民族民间舞蹈,后来被改编成健身花鼓操,供人锻炼身体,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将“健身花鼓”纳入全民健身计划后,今年江苏省正全面推广**花鼓,逐步推向全国。
今年2月,济川街道健身舞蹈队荣登央视五套《健身状元榜》栏目表演了“**健身花鼓”,赢得初赛并列第一的好成绩。据悉,这也是**花鼓首次亮相央视。黄桥镇、市林业局联合市人社局建立培训基地,分别传授黄桥烧饼制作技术和**银杏树嫁接技术,培养一批制作、嫁接能手。特别是,黄桥烧饼制作已成为一方富民特色产业,其店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成了大量下岗人员二次就业的平台。而“黄桥美味鲜”从上世纪初就开始名扬古镇黄桥,以风味独特的卤菜,从一家百年老店发展为现在的集酒店部、卤菜销售部、熟食加工部、包装食品加工厂、加盟连锁店为一体的食品有限公司。“黄桥美味鲜”卤菜作为与“黄桥烧饼”享誉齐名的地方特产,被评为“泰州市重点保护产品”,已被列入黄桥古镇旅游项目——十大美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傅文章将手抄本的《玉如意》改写成18章22万字的长篇小说《红尘梦》,并于2005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为完整地将说唱版《玉如意》传给后世,傅文章又以清唱形式将《玉如意》全本录制成光盘,时长12小时。不少在外**人从网上等渠道得知后,索要、购买《玉如意》说唱本,并赋文话意义。市残联购买了1000张光盘,赠送给残疾人欣赏;市政府购买了10套,其中赠送回乡的叶培建、王德滋、常印佛三位院士各1套。
二、“非遗”保护和开发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近年来,我市“非遗”抢救、挖掘、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上,进入国家级、省级名录的非遗项目没有周边县市多(兴化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姜堰、海陵、靖江各1个),存在重申报、轻宣传、轻保护、轻利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扶持力度不够,专项资金“杯水车薪”。2009年,我市成立了民间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并从当年起,每年拿出5万元,扶持非遗项目申报、挖掘、保护、传承。相对于众多亟需保护的非遗项目来说,5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而事实上,制作一个10分钟长的申报电视专题片,就需5万元左右。所以,不仅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扶持不到位,更没有非遗项目产业化专项引导、扶持资金。就专门的机构而言,兴化市成立了专门的非遗保护管理机构,配备一批专职工作人员,而我市的非遗保护中心,设在市文化馆内,又叫文化事业部,没有在编的专门从事该项工作人员,仅有2名兼职人员。由于兼职,他们腾不出较多精力对“非遗”深入研究、突破难题,停留在挖掘、申报上。参与研究、保护的多为退休人员,他们基于兴趣爱好,视作义务奉献。
2、推介力度不大,在外知名度不高。近年来,我市围绕宣传推介非遗项目和文化,不仅在本地媒体及时宣传保护动态和成效,而且积极做好相关外宣工作。尤其是,中国(**)银杏节、金秋经贸洽谈会期间,加大宣传、展示、推介力度,并借助世博会、园博会等国家、国际性展会,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但是,与省内“非遗”大县特别是周边县市相比,宣传、推介力度不够、范围不广、会展“后效应”不明显,没有走出**、走向全国。去年5月,靖江市的蟹黄汤包和兴化的芋头一同亮相央视,在《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节目中展示。而我市的曲霞汤包和香荷芋却没能挤进节目。其实,曲霞汤包的特色和名气与靖江汤包相差无几,香荷芋较兴化芋头质量好、名气大。但面对央视这样国家级、权威性媒体宣传推介的绝好机遇,我市习惯坐等,没有像靖江、兴化那样积极争取、努力攻关。据了解,靖江市不仅主动请来央视栏目组拍摄,而且后又赴京疏通关系,多方做工作,确保相关推介及时播出、突出特色。
3、后继几乎无人,不少频临失传危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而“人”则是延续这股根脉的载体。因为,非遗保护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根植于人们头脑中、心头里的,要口口相传才能保存下来。我市现有民间艺人、传承人近1000人,他们以自身独有的方式,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当前许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不少独门绝技人亡艺绝。例如,“**的木偶戏”原戏班子已散,能传的没几个人,且主要传承人年龄已76岁,如果再不传承,十年后也许难觅其踪迹。“**银杏木雕”的传承人陆克正一直视木雕为艺术,上世纪60年代末至90时代共带徒37人,可近几年,由于雕刻工艺复杂,很难招到徒弟。有几个好不容易被家人劝来学徒,干了几天由于吃不了苦,就走了人。而且重要传承人大部分经济困难,不仅没有经济实力弘扬、光大非遗项目,甚至为了生计而不得不放弃家传几代、自己喜爱的非遗项目,改行谋生。
4、产业化步伐不快,大多无经济效益。由于我市至今没有“非遗”产业化扶持引导资金,除了黄桥烧饼、黄桥卤菜依托产业化公司外,其他“非遗”产业化只能靠民间艺人或传承人单打独斗,实现其微薄的经济效益。工艺麻将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销量很好,供不应求。如今,一副手工雕刻的竹制《水浒》麻将市场价至少1500元,如果采用红木等材料,价格则高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美国顺广工艺品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助理黄步盛介绍,“2004年,美国顺广工艺品贸易有限公司与我合作,将大量的张桥工艺麻将推向美国市场。”但是,张桥麻将作为收藏品,不好平时作为娱乐打着玩,不能在国内遍地开花,反而销量较低。而且,纯手工雕刻,不用机械化生产,属于精工细活,再加上找不到工匠和传承人,不能大批量生产。据了解,兴化的木船雕刻作为工艺品,价格高的卖到几千元一只。而“**木偶戏”不仅难以组建演出班子,而且道具没有与时俱进改造,表现形式陈旧,剧目还是少数的传统戏,每年演出倔指可数的几场,还是政府买单。对于《玉如意》说唱本,要书的多,买书的少,目前销量不大,而“送一本,要卖10本才能保本”。为此,傅文章出了书,却亏了本。而《红尘梦》的电视剧本已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但由于筹集不到500多万元的拍摄费,只能“待字闺中”。
5、无保护保密意识,易被国外复制。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忽视相关技术保密。如美国探索频道采访、拍摄张桥麻将雕刻工艺时,将细微的雕刻过程和工艺尽现于外国媒体镜头之下,很容易被外国人模仿和复制。我国的宣纸和豆腐生产加工工艺,遭到日本、韩国“偷学”,被他们申报国际性“非遗”。而且日本对豆腐进行工艺稍加改进,融入现代元素,生产出五彩豆腐,使之名气大增,进而反销中国。
三、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实现“非遗”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保护和开发利用好“非遗”,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全面领先苏中、加快融入苏南,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对于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消亡或流失就永远无法恢复或再生。为此,针对我市“非遗”工作已由挖掘、整理、申报为重转为保护、传承、开发为重,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建立健全专项管理和工作体系,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引导、宣传推介力度,优化“非遗”生态环境,着力做好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寻求产业化突破,努力实现“非遗”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加大政府扶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政府责无旁贷。对于这项需要政府财政扶持、持久性的公益文化项目工程,市政府应该本着对民族、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增强“非遗”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切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发展规划。尤其是,市政府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设立非遗保护专项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并适应实际需要,逐步增长专项扶持、引导资金。既加大对传承人带徒、展示、演出的予以资助,促进传播、传承,又扶持项目产业化,实现经济效益。实行政府购买,由政府出资买戏,送**木偶戏、**花鼓等“非遗”文化下乡村、进社区演出。要深入挖掘“非遗”项目,科学、优化包装,积极向上争取保护、传承扶持资金。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扶持力度的加大,要对张桥雕刻麻将、黄桥烧饼等生产性工艺,申请国家保护生态基地,通过获得资金扶持,不仅可解决传承难题,而且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要出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专项意见,进一步明确“非遗”保护工作的中远期目标、主要任务、扶持政策、推进措施,成立专门的市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建立专门的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县级政府主导、文化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参与的工作体系。其中,对市“非遗”保护中心,要单设,并通过公开选调等途径,配备一定的热心此项工作、对地方特色文化颇有研究的专门工作人员。各乡镇(街道)也要明确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非遗”保护的具体工作,让他们承担起线索挖掘、资料收集和保存、项目申报准备等基础性工作。要对市乡专职“非遗”工作人员,加大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研究、实践保护等专业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要制定非遗保护、传承利用考核管理办法,加大对乡镇的考核,兑现对传承人和项目产业化的资助和奖补。
2、借助现代传媒,全方位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挖掘、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以现代传媒技术加以表现、留存、传播,让人易接受、熟悉。例如,“**说唱”以CD、VCD、MP3、电视专题片方式灌唱。利用中国(**)银杏节、金秋经贸科技洽谈会、国庆节、春节等传统节庆日以及“文化遗产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和展览,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容;在《**日报》、**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开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栏目,以文字、说唱连载、连播,并将宣传资料整理后出书、出光盘,为群众了解、保护、传承、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坚实基础;在市鼓楼文化广场、古银杏森林公园、黄桥古街巷、省美丽乡村祁巷村等公共场所、旅游景点,设立戏台、地方特色非遗产品展销区,加大宣传推介、销售,使之走出**,扩大知名度。尤其要学习兴化建设“非遗”保护一条街的经验,将之纳入风景区和旅游观光点的建设,坚持再现“古风”和现代商业开发相结合,建设地方特色非遗项目展示区或展示一条街,集中展示非遗文化及实物,让游客在现场操作、体验中感知非遗文化,打造成地方文化特色对外窗口,从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要主动邀请江苏卫视、中央电视台等权威性媒体栏目组前来采访和予以报道,助推“**花鼓”、“**木偶戏”走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的特色非遗文化;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等,扩大在外知名度、影响力。市政府将“非遗”文化产品作为对外地方特色礼品,向海内外宾朋赠送,既无形中扩大其宣传,又促进非遗项目产业化产品的销售。
3、引入民间资本,以产业化增加经济效益。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因子。为此,在做好非遗基础性保护的同时,立足彰显民族独特风格、优秀价值观和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国家、省相关扶持政策,重点推进文化遗产旅游经济价值的挖掘利用,对有群众基础、经济效益可观的项目进行生产性开发利用,并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形成富有特色的“非遗”富民模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从而通过良性循环实现自救式保护与扩大化传承。
要大胆吸引民资,鼓励嫁接大企业,进行开发利用。要灵敏捕捉商机,根据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嫁接现代元素,扶持、创新开发产品。要注重开发工艺品,实现批量生产。例如,**银杏木雕,可开发一批反映黄桥战役、朱东润、郑肇经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文化、特色人文的产品,体现天宫一号、蛟龙、辽宁舰等我国重大历史事件、科技创新的产品,适合年轻人的摆设、装饰物品,较为儿童、青少年喜爱的卡通、动漫人物造型。可以借鉴无锡地方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进行开发的一些做法,开发出不同系列、不同类别、形式多样的人物及飞禽走兽等小化了的木偶纪念品;还可以根据顾客或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制作出他们心仪的木偶产品。这样,一方面也使**木偶得到市场化的认可,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能使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使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增加了新的方式、新的内容。黄桥地区有大大小小的卤菜店100多个,大家都说“正宗”,但卤菜质量参差不齐,影响着地区行业形象。为此,要以黄桥“美味鲜”为龙头,统一规范原料、技术和工艺要求,借助现代企业经营理念,通过开加盟店、分店的方式,统一配送老汁汤,加速推进产业化,打造品牌,扩大知名度。当然,推进非遗项目产业化,传承人也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能抱着“财富”发愣、守困。要积极开拓,开发出有时代气息、彰显传统特色、独具个性的非遗产业化产品,并寻找、创造机遇,加大自身推销,逐步实现见效益—规模化——品牌化的升级目标。
4、创新搭建载体,多途径有效传承。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也是最好的保护。传承的主体当然是“人”,而对传承人来说,首要的是生存。对于不能生产性开发的“非遗”项目,只能依靠政府扶持、支持,实现传承。为此,要使“非遗”传承下去,对于生活困难或视“非遗”为艺术、为生命,被政府认定为代表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市政府要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对其开展传授、展示技艺、讲学以及文艺创作、学术研究等活动,给予一定的补助。当然,也可由政府牵头,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可采取命名、表彰的方式,答谢社会各界人士对非遗保护工作所作出的贡献。其次,要加大政府投入,建设一批非遗文化生态保护村居、非遗研究基地、传承基地、传习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市非遗保护中心要设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展览厅,有能力的乡镇文化站要专门开设非遗展览室。组织民间艺人艺术团,充分开发**的旅游,利用市“三馆”和文化鼓楼广场的场地进行现场表演、现场展示(展览)、现场买卖,使传承的面宽一些,受众群多一些。再次,对于难以产生市场效益的非遗项目,要面向特殊的群体,开展传承和推广活动。对于“**花鼓”,可在社区老年健身团体中推广,带动更多人跳起来、舞起来,并使之成为**的健身品牌展示节目。对于“**说唱”和“玉如意”,可在老年各类艺术团体中推广的同时,联合市残联,面向盲人普及知识、教会传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强化其教育传承至关重要。为此,要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非遗保护教育工作,把非遗保护知识带入课堂,让他们从小建立非遗保护意识,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乃至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让“非遗”项目成为“一校一品”中的特色品牌。对于“**木偶戏”,可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兴趣班,加强培训,组织排演,逐步培养表演小艺人。对于银杏木雕、张桥麻将人物雕刻,可在**职教中心校面向工艺美术班的学生,开设专门的课程,传授相关技艺,让更多人掌握独门绝技。当然,传承、教授中,要剔除封建、落后等糟粕性的思想和内容。
5、增强保密意识,保护好核心技术。要高度重视自身知识产权保护,强化技术保密措施,并设计非遗形象标志,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对于黄桥卤菜,要以黄桥“美味鲜”为龙头,统一工艺要求,加快申请注册商标。同时,面对国内外媒体采访,要注重技术保密、保护。对核心工艺要采取保护性手段,不能将绝密的工艺和配方暴露于媒体摄像机镜头之下,防止被复制、模仿。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流出境外。要注重打假,对冒牌的要加大打击力度,保护好自身权益。
第五篇:对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执行力度的调查与思考
对如何提高和加强基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
规定执行力度思考
—————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发言材料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是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自律是基础,他律是保证。近年来,我乡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强,工程数量和惠民工程不断增加,然而,如何运行好工程,如何确保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工程上廉洁自律、自我控制、自我保护,是我乡近期党风廉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乡针对工作岗位和工程领域的突出问题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规定内容具体,要求明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极大的保护了领导干部,并顺利的推进了工作和工程的进展,现就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托斯特乡基本情况
托斯特乡位于吉木乃县城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辖域总面积1322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4820人,总户数1056户,其中哈萨克族4011人,汉族778人,其它民族31人。乡域经济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现有耕地面积4.3万亩。牲畜最高饲养量7.33万头(只)。2010年,全乡完成国民经济总产值3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0万元左右;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3343元。托斯特乡行政编制数(含参照单位)32个,事业单位共11个,编制总数为52个,乡纪检部门共有3个工作人员,其中书记一人、副书记一人,纪检委员一人。
二、制定制度,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做好基层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制度是基础,为此,我乡实施了三项制度,具体为:一会两票集中报审制度、四议多榜公示制度、风险点防控制度。一会两票财务集中报审制度重点集中在村级,要求村级成立理财小组,凡事以理财小组过会、村民召开大会投票决定,采取集中报审方式解决村级财务,杜绝村长、书记一言堂行为;四议多榜公示制度主要集中在乡村两级,所有的重大事项通过乡村站所党支部班子提议、党支部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及干部职工代表会议决议后才实施,所决策的事不仅代表了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愿,最重要是进一步集中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智慧,通过党内外群众的广泛参与,既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民主管理的内容具体化、程序规范化,又加强了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改变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广泛调动了党员群众的积极性。风险点防控制度重点集中在乡机关、站所和村两委班子,就是在具体查找风险点过程中采用 “三个层级,两种方式”模式。“三个层级”即为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一般干部。首先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先行查找风险点。在乡党委政府的示范作用下,将查找工作扩展到中层干部,然后延伸到全乡干部和站所职工及村两委班子;查找后采取逐级审核方式,审核结束之后在全乡范围内进行公示,站所村之间、干部之间互查,相互完善补充。“两种方式”即针对业务部门和机关部门不同的工作性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查找方式。业务部门主要按照领导以及工作人员两类岗位职责查找风险点,除了诸如办事纪律、办事程序等方面的共性风险点之外,根据岗位不同的工作职责,分别查找具有各自岗位特点的风险点。如对站所村的岗位职责排查出的风险点主要有:对承办的事件审查不细致,责任心不强,可能出现办错事、漏办事、不办事等问题;违背办事程序,工作效率不高,可能出现超期羁押;接待事件当事人或者群众时态度冷漠、生硬、不耐心,可能出现越级上访等。
三、强化纪律,强化落实,实现廉洁自律全落实
制定制度是基础,强化落实是关键,对此,我乡为确保廉洁自律工作全落实,做到了4到位,首先是领导重视到位,乡村站所全部成立廉洁自律领导小组,并按照岗位不同落实具体的职责,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要求领导干部全部做出廉政承诺;二是班子队伍建设到位,今年,我乡为强化纪检队伍,结合换届工作,调整了纪检班子,组成了一名纪检书记、一名纪检副书记和一名纪检委员的领导阶层,特别是乡纪检委员必须是乡经管站会计兼任,有效地监督了乡机关站所村的财务;三是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到位,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做到了四个方面:第一,有法可依。要根据工作的实践需要,加强法律宣传学习工作,不断完善干部的法律法规认知面。第二,有法必依。在工作中,凡是涉及法律的事项,都必须严格按法律的规定来办理,必须依照其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纪律办理。第三,执法必严。坚决按照规定办事,严格把关,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第四,违法必究。对一切有法不依或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必须坚决纠正,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四是保障民生到位,近两年,我乡为确保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通过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实施了自来水改造、万亩滴灌建设、富民安居牧民定居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渠道改扩建工程、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工程等,投资额度达到5000万元,极大的保障了农牧民群众生活生产需求。
四、纪律到位、制度落实、保证各项工作的透明,实现了工程的最大效益。
制度落实了,纪律严格了,各项工作得到了顺利的开展。最大见效的就是我乡实施的万亩滴灌工程。该工程总投资1123万元,实施前期时,通过一会两票制度确认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并通过四议多榜公示制度确定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事宜,聘请4个农业村8名监督员全程监督分地、滴灌安装、滴灌管理事宜。为确保滴灌的顺利实施,我乡对滴灌工程实施了风险点防控制度,先查找滴灌关键节点存在的风险,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组成滴灌管理小组、农作物种植小组、技术服务组全程全期督查该工程运转情况,确保工程在关键点不出问题,通过大半年的运作,目前农作物长势良好,小麦丰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