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时期行政管理的科学化问题的简述
关于新时期行政管理的科学化问题的简述
论文关键词:行政管理 演变 科学化走向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管理演变、现行行政管理误区剖析、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化的走向等方面的理论分析,阐述了科学管理的新趋势,并深刻揭示新时期行政管理须注意的几个环节。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深入展开,对日常行政的指挥、监督、控制成为强烈的必需,科学化管理的需求日益上升。实践证明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务效率与质量。因此,对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化问题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行政管理的演变
管理是一个历史范畴,其作为实践是历经无数人的努力,步步演变,才走向科学化的。从最初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工业化时期的泰罗制和福特制管理,管理开始进入科学管理时期,泰罗在其《科学管理原理》中指出,科学管理是由组织、协调、合作、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等多种要素结合而成的。这使人们对科学管理开始一窥堂奥,特别是现代行为科学的诞生,为管理注入了新的心理因素,而系统论的发展,为系统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此时,以梅奥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管理不仅仅是为追求有序化、合理化,同时也追求人的需要的满足,而且谋求管理的整个系统功能的优化。这就是管理的科学化问题。
现代行政管理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趋势性变化。首先是从流行程序管理变为倡导目标管理。程序管理要求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明确行动的目标,且交代每一个行动的操作步骤,而且标管理仅需对被管理者明确目标及其工作要求,具体步骤由被管理者、操作层次的人自行解决。当然,不同的被管理者应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但在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高的今天,仍一味奉行程序性管理是过于落后了。
其次,是从单一管理发展为分层管理。系统论中的结构——层次——功能理论开始在管理中发挥作用。不同人员结构的系统5单位8要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管理方法不能相同。高层次的管理者仅仅关注战略性决策,而日常程序性决策都授权于低层次管理者操办。不同的管理者其管理半径不一样,其控制力、监督能力也不一样。再次,是从刚性管理发展为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强调硬性行政命令约束,管理思维是非此即彼,容不得权变。而柔性管理认为管理存在弹性,管理者往往根据不同的被管理者和不同的情境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第四,从无风险管理发展为危机管理。传统的管理强调对被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的对称即所谓的奖惩机制的建立。通过表扬的手段、树立典型的效应来带动一批人前进,不谈忧患,不提危机,害怕被管理者受刺激过度,产生惧怕心理,影响工作及效率。危机管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其独特、甚至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急中生智,置之死地而后生,都说明危机管理的独特功能。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危机管理似乎有演变为一种经常性管理模式的趋势。如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管理中强调“最好的软件公司离真正破产永远只有!#个月。”正是有这种危机管理技能的运用,微软公司才会日益强盛。
不仅仅是管理模式在变,而且管理的指导思想也在变。如鲶鱼效应和木桶原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的兴起等。鲶鱼效应是一指在一批沙丁鱼的远途运输中,如果掺入几只凶猛的鲶鱼,反而会使沙丁鱼的死亡率降低,这是因为有了逃生的竞争,使沙丁鱼游动频率增高,从而生存力增强。同样,在管理中,如果多引入一些不同类型的人才,则会使单位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这破除了传统的“一山难容二虎”的理念。木桶原理是指一只由几十块木板拼接而成的大木桶,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一块木板。这给管理上的启示是:面对被管理者的差异与管理环节问题的差异,其实是最薄弱的那一个环节,可能会导致管理上的麻烦与致命伤。
因此,一名优秀管理者应从最薄弱环节改进入手,去提升整体的管理绩效。只有经常性检查,经常性抓落实,抓责任制的贯彻才会获得满意的管理效果。现代科学还告诉管理者,如何将自己所管理的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已是十分迫切的问题。传统的管理认为,被管理者一次充电,受益终生,知识、才能运用只须储备一次,便可应付全部的挑战。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这一管理理念落伍了。只有带领组织成为持续学习型的组织,摆脱单纯的模仿,且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一个单位、组织才会生机勃勃,不断发展,不断超越同行,取得成功。
二、现行行政管理的误区剖析
当前,一些人戏称流行的行政管理模式为“领导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一些管理人士并将其作为管理上的金科玉律。这其实是行政管理庸俗化的表现,是一认识误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进行管理将贻害无穷。
首先,将开会布置任务,理解为科学决策的替代,这首先是管理者的悲哀。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造成“会海”连绵,管理者开了会就等于事情完成了,长此以往,落实工作成为顽症。而没有落实的政策一切都是空的,管理的效能无从体现。
其次,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仅仅是收费吗$把管理权限混同于单项财权行使、赚钱的所为,这是极端简单化的表现。的确,好的管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管理不是为了收费了事。这是管理导向的错误,会造成管理可有可无,机构形同虚设,人浮于事,最终断送了事业。
再次,协调就是喝醉,这是将管理极端庸俗化的表现。当然,协调是需要将方方面面的利益进行平衡,对各方倾向、意见进行妥协,但决不是一喝了事。
还有一种的管理误区就是多订制度,认为有了制度就有了管理。从而导致规章多如牛毛,有否贯彻执行则无人问津。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造成“文山”现象,管理者须签阅大量的文件,哪有时间、精力去真正管理呢?其实,有了制度不等于就有管理,有了制度,只是为管理准备了一些基本前提、准备了一些条件,这只是管理的开始,实际上,被管理者是否自觉执行这些规章,这需要监控、需要调研,这都是管理题中之义。制订过多的规章等于没有规章,因此,规章过滥也会影响管理的效能。
三、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化的走向
1、决策的科学化。作出一项正确的决策,有赖于完全准确的信息,也需有一套动力机制去刺激决策付诸实施。传统的管理以领导者“拍头脑决策”为主,凭经验、凭主观决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寻求决策的动力机制,健全为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办公的自动化。制度、决策的落实在于执行,它涉及到办公的启动,传达贯彻、督办决策的实施到位。传统管理这些环节都已齐备,但缺乏的是高科技手段。现代管理就是要借助于办公自动化技术,成倍地提高政务效率,建立督办网络体系,使事中、事毕都存在可测性与可控性,使决策者、管理者随时能得到确切、全面的信息反馈,以便实现全程动态管理。
3、管理的信息化。无论是决策,还是日常管理监督,都需要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是决策的前提,反馈实施信息是管理的要求,总结反映、宣传信息是管理效能的体现。因此,信息化管理是走向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通过重视信息反馈,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中注意管理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随时调整管理的目标和方式,达到优化。
4、监督的经常化。好的管理,必须伴随大量的、经常性的日常监督,否则,薄弱环节随之产生,突变因素随之潜伏,久而久之,随着问题的累积,可能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发挥群众监督,加强内控建设,充分利用社会监督,使问题、隐患没有藏身之处,是十分必要的。
5、管理的法制化。依法管理是今后行政管理的大势所趋。伴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进程,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我国制定了成千上万的涉及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规章,这大大改变了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政策进行管理,而使行政管理具有很大随意性的弊端;另一方面,我国通过《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行政救济的法律制度。在这一基础上,我国于80年代末正式提出“依法行政”的口号和要求,管理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这对新时期的行政管理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斌伟、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对行政管理的借鉴意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J]2001,1:26-28
[2]洪威雷、黄华+服务行政—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选择、湖北大学学报[J]2001.2:15-18
[3]吴瑞坚、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变革趋势+长春市委党校学报[J]2000,62(0)62-66
[4]乔革宇、石英等+略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J]2001,1:70-73
[5]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M]孙耀君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3版
[6]知识经济+吴季松著[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3月
[7]管理模式+刘光起著[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9月
[8]新行政法学新论[M]江松年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
第二篇:新时期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新时期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以建设学习型政党为抓手,大力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党,从根本上保持全党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坚持科学统筹,尊重客观规律,求得事业上的大成功。
2、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德才全优是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决策因素和必备条件。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要靠才优,也靠德优。德才全优是领导干部决策科学的保证。决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的目标活动,是人们对自己或团体行动的设计和选择。德才全优,把握住决策上的主动权,决策就能民主化、群众化、科学化。
3、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党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4、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5、坚持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积极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第三篇:党课问题简述
1.《共产党宣言》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科学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共产党宣言》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迄今的世界历史实践证明:《共产党宣言》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朽文献,它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2.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谈谈如何端正入党动机?
端正入党动机必须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理想是确立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并为之奋斗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提出了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目标。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经过奋斗可以实现的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每个要求入党的人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要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3.结合十八大精神,谈谈如何以实际行动加入党组织?
要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在思想上入党,与党保持一致。在学习中,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学习十八大的新精神,要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保持政治上的坚定与清醒,时刻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4.通过党校高级班学习,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作为一名大学生,想要加入党组织,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现在提倡构建学习型社会,大学生一定要提高学习能力,响应党的号召。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还要注意个人文化修养的培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因为只有具备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青年,社会适应能力才会比较强,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为社会贡献力量。
通过党校高级班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对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更努力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在思想上入党,以实际行动加入党组织。
第四篇:在新时期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时期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科干班第21期学员太和一中王勇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党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和新任务。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课题、新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客观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五个必须”的要求,从新的实际出发,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把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关键词:党的建设 科学化水平
正文: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任务,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和新要求。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当前党的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新变化,对我们党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和新任务。从世情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当今时代,能否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这样的世界局势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这是世情的新变化对我们党提出的新课题和新任务。思想认识不到位。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部分党员“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还 1
根深蒂固,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即使抓党建工作也是被动应付,缺乏搞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和激情。
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党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实施手段,号召力不强,推动力不够,工作难以开展。
党建工作内容不丰富。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党建工作的载体创新不够,基层党建工作无特色。
党内监督不健全。党内监督机制缺乏抓手,不够健全,渠道不太畅通;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接受监督自觉性不高,存在着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的现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监督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党建工作保障不力。党建工作经费、人员等保障措施不落实。一方面,因缺少经费,造成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难、开展活动难、推进工作难;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兼职,本身承担较多的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务工作。同时,党务干部参加培训少,部分党务干部缺乏必要的党务知识,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党务工作难以适应。
二、为何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科学化”的实质,是对规律的把握和运用。“科学化水平”,体现把握和运用规律的自觉性及其能力和程度。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把握党的建设规律,如围绕中心任务抓党建的规律、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规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规律等等。把握规律并使其能够在党的一系列原则、制度、程序和方法方面发挥作用,是体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标准。因此,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要求我们党必须深刻洞察和全面把握自身建设规律,随着党的建设内容和环境的发展变化,加强科学理论指导,完善科学制度保障,运用科学方法推进,从而实现党的建设总目标。在我们党领导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
第一,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胡锦涛同志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意味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党的建设也要随之提高科学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理论上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那么在党建这个领域如何适应?如何围绕中心抓党建?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使之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配套、相促进,这就是提出“党建科学化”的来源。
第二,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客观需要。就党的建设而言,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真正纳入科学发展轨道,意味着党的执政使命更为重大和应有更严更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跟上时代潮流并不是党的目标,走在时代前列才是党的本色,否则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创先争优活动是党建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要以经常性工作促进先进性建设,以先进性建设促进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所以说,提出党建科学化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课题。
三、新时期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按照“讲话”提出的“五个必须”的要求,从新的实际出发,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把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1、以建设学习型政党为抓手,大力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以建设学习型政党为抓手,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此再次加以强调。这一经验同其他经验一样,体现和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执政面临的各种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解决党内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更加需要大力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党,从根本上保持全党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
2、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德才全优是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要靠才优,也靠德优。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实践品位、品格,人品官德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实践意志、实践态度、实践姿态、实践品质。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既要讲领导干部的才优,又要强化德优。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发展模式的转变,也是世界观的转变;是利益格局的调整,也是人生观的调整;是利益关系的改变,也是价值观的改变。这种转变、调整、改变,就要把德和才统一起来,一致起来。实践证明,领导干部的品行不优、政绩观发生偏差,必然名利思想滋长、个人主义抬头,就会回避矛盾、弄虚作假、走入歧途;领导干部才能欠优,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走形式,走过场,难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领导干部只有德才全优,思考问题和干事情,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坚持科学统筹,尊重客观规律,求得事业上的大成功。所以说,德才全优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决策因素和必备条件。
德才全优是领导干部决策科学的保证。看一个领导者是否成熟,他的思维主见是否适应客观环境发展的需要,检验的唯一尺度就是看决策水平的高与低。领导活动首先要看他确定什么,这个确定就是决策。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领导者的基本功。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从事事业的兴衰成败。由此可见,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是领导者的第一责任,又是领导官德的集中表现和才能的主要标志。决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的目标活动,是人们对自己或团体行动的设计和选择。决策随着领导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领导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渐成为整个领导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成为社会生活最普遍、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高质量,高水平的科学决策来自于领导干部的德才全优。德优,在决策上不作假,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才优,在决策上对事物有高超的辨别、识别能力,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抓住本质,具有前瞻性,超前性。德才全优,把握住决策上的主动权,决策就能民主化、群众化、科学化。我们对德才要不断进行优化,使之在精神状态上永葆开拓创新的锐气,在思想观念上永葆开拓创新的活力,在工作方法上永葆开拓创新的能力,用新观点观察新事物、用新思想看待新经验、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复杂形势中抢得先机,在危局困局中闯出新路,不断把工作引向新的境界、新的领域、新的胜利,开创新的局面。
3、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当前党的建设的根本,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的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只有这样党的建设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下去,才能不断地取得新的成绩。我们党要带领全体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求我们党要提高执政水平,提高党的建设。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从建党以来的优良传统,正是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党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正是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党才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活力,正是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党才始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的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党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4、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坚持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相统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防治腐败,不断提高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5、坚持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积极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重点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要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法治思想,并严格执行之,在全党和全社会形成自觉维护制度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论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制化
论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制化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行政管理在广义上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狭义上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它自身发展的目标追求就是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一、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公共行政现代化的标志 自从有了国家以来,就有了行政管理的问题。但是,在传统社会,行政管理是服务于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是政治统治的手段。所以,这是阶级的行政和统治的行政。行政管理的主体所代表的是统治的阶级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是这种行政管理的实质所在。从行政管理的功能和表现形式来看,这种行政管理直接实施着对整个社会的统治和压迫,因而我们把这种类型的行政管理称作统治行政。
统治行政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并根据这种利益实现的要求来维护社会秩序。由于统治行政是建立在欺骗、不平等和暴力强制的基础上的,所以他的基本特征是人治、专制和权力运行的主观随意性。首先,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行政行为突出了行政长官的个人意志。其次,因为人治的行政管理突出了长官意志,而这种长官意志又必然会导向个人专断,作为个人专断总和的行 1
政管理也就必然是专制的。再次,贯穿着长官意志的人治和专制又必然会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滥用权力,从而使行政权力的运行具有主观随意性的特征。
与人治的、专制的和权力运行主观随意性的统治行政不同,近代社会成长起来的公共行政把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作为行政体系自身建设的目标。首先,公共行政突出社会的公共意志,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公共意志和公共利益是不可能稳定地为个人所意识到和代表的,他必须通过法律规定和制度设置来加以确定,尽管行政行为需要由作为行政人员的人来承担,但行政行为应当发生于法律制度的框架下,并以根据法律制度为基础的行政体制和行政程序为基本依据。这就是公共行政的法制化,而针对具体的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来说,则称作为依法行政。其次,既然公共行政代表社会公共意志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没有因为阶级的、集团的、甚至个人的意志和利益追求而需要向公众隐瞒的因素,那么就应当揭开公共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神秘面纱,就应该广泛地接受公众参与、监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行政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应当实现政务公开,以求普遍的公正。这也就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追求。再次,公共行政还要求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不仅是行政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科学化,即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行政管理过程之中,特别是广泛地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同时要求行政体制的设置、组织结构的设计都应当是理性的科学的,权力运行应当
是客观的。而最为主要的是行政人员普遍的科学观念的建立,依据科学的原则从事行政活动。总之,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现代公共行政的标志,尽管从公共行政发展的现实来看,走向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毕竟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他把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作为他不懈的追求。也就是说,公共行政在何种意义上告别了人治、专制和权力运行的主观随意性,也就在何种意义上实现了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二、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互动
公共行政现代的发展之所以走入了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歧途,是由于对公共行政的定位出现了问题,即把公共行政定位在单纯的社会管理角色上,他在极力与传统的统治行政相区别时所构建起来的是管理行政的模式。我们知道,传统的统治行政是政治与行政的一体化,行政从属于政治,是政治的日常执行领域。近代的公共行政模式设计看到了政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因而试图把公共行政塑造成一个远离政治的、纯粹的和从事社会管理的专门领域。既然与政治相分离,他就可以回避法制化、民主化的问题,而致力于追求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在本质上,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追求与人文追求之间的矛盾,而对于公共行政来说则是把科学化的追求与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追求割裂了开来,使公共行政成为一种片面的管理行政模式。
其实,政治与行政的客观联系是无法割裂的,政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并不是行政回避政治的理由,反而应当提出改造政治的要求。也就是说,只要政治是阶级的政治,是服务于阶级利益的政治,是统治和压迫的工具,那么政治就必然是复杂的和不稳定的。一旦政治回复到公共性的基点上,坚定地维护公共利益,在一切政治活动中贯穿为公众服务的宗旨,那么政治就会变得简单化了,而且也会随着社会利益追求多元化而愈益稳定。所以,公共行政并不是在脱离政治之后才会拥有公共性,反而需要在政治发展中来获得自己的公共性。总之,公共行政是从属于政治的,政治的性质决定着公共行政的性质,只有当政治完全成为一个公共的领域,才会出现名副其实的公共行政。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说公共行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首先是一项政治演进过程。只有当政治及其一切从属于政治的领域都在其公共性的基点上走向法制和民主,才会出现公共行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由此可见,公共行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总体上的现代化运动。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处于综合统一和动态平衡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实现都是以其他方面的实现为其前提的。公共行政的法制化必须是在公共行政的体系建设上和行政行为的发生过程中贯穿着法制精神,而不是用日益增长的规章、规定等等行政立法来造就法制化的假象;不是用法规条例来约束和限制行政行为,而是用法制精神为行政行为的扩张拓展空间;不是用缜密的法律规定去涵盖住行政体系和行政行为的一切方
面,去编织行政体系的结构和框架,而是把法的精神转化为行政人员的内在行为规范。也就是说,法制化不应停留在形式上.而应是法的精神的张扬。真正的法的精神是公共意志,代表和体现着公共利益,是一个社会中的一切理性健全的成员都希望自觉建立、遵守和维护的精神,他与阶级统治和压迫条件下的法是不同的。当然,在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条件下,也有法的存在,但这种法是徒具形式的法,是缺乏法的精神的,因为他作为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是阶级意志和阶级利益的体现,无论统治阶级怎样试图把本阶级的意志冒充为法的精神,也不可能得到整个社会的自觉遵守和维护,反而,一旦可能,就会破坏法的规定,如果法为了维护自己不受破坏的话,就需要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如此反复,而使法演化为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体系。作为一种外在于人的强制性的规范体系而存在,这一点本身就证明他是没有自己的可以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精神的。
传统的统治行政是不存在科学化的问题的,近代以来的管理行政却包含着科学化的追求。但是,管理行政的科学化仅仅是形式上的科学化,是所谓“由天才设计而由傻瓜执行”的科学化。所以,由于管理行政忽视了行政主体的作用,他无论对行政体系作出多么科学的设计也不可能真正实现行政的科学化,反而在政府规模膨胀、行政成本增加和行政效率递减中走向了科学化的悖论。服务行政由于贯穿了法的精神,由于具有民主的性质,因而能够充分调动行政体系内外的一切科学创新因素,从而促进公共
行政科学化。也就是说,公共行政的科学化不仅需要有着科学的行政体系、行政体制、行政组织结构的设计和行政行为规范的建立,不仅需要有着科学的方法和引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而且需要行政人员有着充分的科学观念。公共行政的法制化和民主化为行政人员科学观念的树立提供了广泛的支持,使行政人员自觉地按照科学的原则去执行行政使命和承担行政责任。同时,公共行政的法制化和民主化也为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提供了健全的保障机制,使公共行政中的一切不科学的因素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促使一切缺乏科学观念的行政人员自觉地改变自己。当然,公共行政的科学化不仅是其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必然结果,而且公共行政的科学化也会进一步促进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进程,并为法制化和民主化提供科学支持。总之,公共行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统一进程,任何一个方面的实现都以其他方面的实现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