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托工商职能构建“三大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成效显著
依托工商职能构建“三大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成效显著
去年10月,江苏省南通市被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以来,南通市工商局紧扣这一热点,立足全市工商系统实际,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着力点,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切入点,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立足点,把握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深入开展“党徽耀红盾”系列创建活动,全力搭建执法、监管、服务、维稳、共享“五大”平台,构建了“危机防范、秩序维护、矛盾疏导”三大体系,为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该局的经验做法近日被中央综治委简报转发。
一、强指导、抓服务,用发展的眼光构建矛盾防范体系
该局按照“以民为本”理念,坚持靠促进发展减少矛盾,靠强化服务化解矛盾,靠抓创新预防矛盾,进一步强化指导、抓好服务,全力推进南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以窗口建设为抓手,切实落实各项惠民措施。出台了服务经济发展的系列工作意见,强化对新兴产业的战略扶持和传统产业的转型扶持,促进了南通经济科学、健康、有序发展;落实了银企对接工作措施,开通了多渠道的融资途径,为企业落实各类金融贷款200余亿元;整合系统资源,将市区范围、注册资本300万元以下企业的登记权、年检权和户外广告发布登记权、监管权下放至市区分局,方便广大群众就近办理工商业务;实行窗口登记AB岗制度,强化跟踪服务,提升了服务质量,登记窗口当日办结率达99%以上。
二是以行政指导为手段,积极提升帮扶服务效能。深入开展“百千万大走访”活动,走访企业3154家(其中外资企业206户),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1139个。强化商标战略实施与品牌基地建设,引导各县(市、区)申报省级品牌基地2家、市级品牌基地3家。指导企业申报驰名商标12件、著名商标74件、知名商标300件,其中“中洋”、“江海(图形)”、“南回”商标5月27日被国家工商总局为驰名商标。积极开展“红盾进女监、送法助创业”活动,为即将刑满释放的28名女犯提供就业创业针对性服务,帮助其快速融入社会,有效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是以应急体制为基础,有效强化快速处置能力。建立了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落实了节假日值班制度,探索建立了“市局直接分流、基层办理反馈、县区局督查督办”的消费维权运行模式,提高了处置效率。紧扣社会热点,强化应急处置,及时处置了食盐抢购、毒韭菜等事件,快速调处了涉及250多人的群体性投诉事件,有效化解社会危机。
四是以创新思路为先导,着力完善事前防范能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履职问题,积极探索和谐履职的新途径。启动了幼儿消费教育工程,编写了幼儿消费教育读本(绘本),并于今年6月1日正式发行,填补了国内空白。建立了老年消费教育基地,前移老年消费维权“关口”,增强老年消费者的自该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老年消费者科学、理性、文明的消费理念,避免恶性消费纠纷的发生。强化社会共建,深入各大型市区宣传讲解消费维权知识、假货识别技巧和虚假违法广告的有效应对,增强了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
二、强监管、维秩序,用无缝的监管构建社会维护体系
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该局进一步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搭建了由管到引、由粗到精、由松到紧、由分到合的综合监管平台。
一是由管到引,在转变企业发展理念上下功夫。结合南通市开展的“两大体系”建设,对现有的监管思路进行总结反思,逐步建立了以诚信引领企业文明发展,以信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工作思路。成立了诚信经营联盟,强化信用分类监管机制,以诚信经营状况为基础,评选出百家“文明诚信单位”和百家“光彩之星”,营造了诚信经营的浓厚氛围。建立了市场契约管理平台,在227家市场落实了契约化管理制度,规范了市场主办者和场内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使诚信守法经营成为一种自发行为。
二是由粗到精,在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上下功夫。起草了《南通市区农贸市场管理办法》,为全市农贸市场管理提供了依据,积极推进了11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为全市群众提供了更为优良、更为放心的蔬菜消费场所。在全市260家市场落实了文明诚信经营户星级评定制度,引导经营户把文明诚信理念融入到日常经营行为中。成立了食品安全自律委员会,积极推广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监管工作的集约化、精细化程度,提升监管和服务效能。此外,该局积极强化食品市场整治,查处各类市场1644个次,下架疑似问题肉1656公斤,抽检婴幼儿奶粉、食用植物油、黄酒、面条等各类食品260多批次,有效维护了食品消费安全。
三是由松到紧,在维护日常经济秩序上下功夫。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执法监管,依法打击各类经济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全市系统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2222件,查结立案案件2102件,案值共计5905万元。强化对新型经济违法行为的监管,立案查处商标侵权案件384起,案值1870.285万元,没收销毁侵权假冒物品2万多件、侵权假冒商标标志5千多件。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监管,抽样检测农药30批次、肥料30批次、喷雾器10批次,立案查处农资案件71起,有效净化了农村市场环境。通过一系列紧而密集的专项治理行动,有力的维护了市场主体、消费者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由分到合,在搭建综合监管平台上下功夫。完善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打破部门之间封闭式执状况,实现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信息资源共享,确立了“谁最先许可、谁组织查处”的原则,牵头组织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查处4次,出动执法人员17876人次,清理无照经营户8885户,疏导补办
营业执照数7871户,自行歇业数679户;查处无照经营案件数447件,有力地净化了市场经济环境。
三、强维权、树公义,用公正的调处构建矛盾疏导体系
该局与市综治委、市调处中心、市司法局等部门联合向全市发出了《关于实施消费纠纷调解与大调解对接的实施意见》,7月初,全面完成了消费纠纷调解融入“社会大调解”的整合工作,强化了综合调处能力,消费纠纷调解成功率由过去的76%上升至98%。
一是依托“三级网络”,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调解格局。强化资源整合,实行“政法综治牵头协调、司法行政和工商机关业务指导、调处机构具体运作、相关部门整体联动”的运行模式,依托12315“一会两站”,在镇、村(居)层面,将村(居)消费维权联络站纳入所地村(居)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室并合署办公,实现了化解消费纠纷的组织、人力、行政以及其他资源的联动联调,形成化解消费纠纷的合力,有效提高了消费纠纷调解效能。强化业务培训,聘请了有调解经验的司法、大调解中心、消协等部门的专家对消镇村消费纠纷调处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参训人员达5000多人次,提高了基层调解人员的调处水平和能力。目前,该局已在9县(市)区、76个乡镇设立了消费纠纷调处工作站,成立了2220个消费纠纷调解工作点,聘请了3167名专兼职调解员,立体化的调解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健全“三项机制”,提升了基层消费纠纷调处效能。加强调处工作基本制度建设。建立了消费纠纷移交督办、办结回访报告、考核奖惩和台帐资料等制度,规定了调处纪律,努力规范调处行为,积极实现消费纠纷调处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数据化、法制化、专业化。创新了调处配套工作机制。建立了排查预警、小额消费纠纷快速调处、先行赔偿、和解在先等相关工作机制,完善消费纠纷受理和调处办法,形成“统一制度、各司其责”的全市消费维权调处工作体系。强化部门联动协作机制。主动加强与法院、司法、质监、等部门协作,对重大消费纠纷提前介入,及时处置,今年以来通过部门联动机制解决消费纠纷54起,争议金额达180万元。“消调对接”机制推行以来,各级纠纷调解机构采用“消调对接”机制共调解消费纠纷2550多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14万多元,与同期相比,投诉至12315的消费纠纷减少了11.3%,基本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不出镇(街道)、重大疑难纠纷不出县(区)”的目标。三是拓宽“三大渠道”,完善了消费纠纷调处覆盖层次。针对消费者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消费投诉日益增多的现状,该局立足全系统现状,全面整合资源,新建了三条专业维权渠道,提升了消费纠纷调处工作的覆盖面。在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清真寺和西藏民族中学设立了12315少数民族维权联络站,聘请了13名少数民族同胞担任维权义务联络员,为南通地区52个少数民族、近2万名少数民族同胞提供更高效的维权服务。在残联的支持下,成立了省内首个“残疾人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有针对性地提供康复用品消费知识宣传、提供智障、视障消费读物、提供绿色维权保护通道,增强残疾人科学消费、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在互联网上开通了维权微博,及时发布消费提示,根据网友留言,针对
性的提供维权指导。微博开通以来,帮助消费者提供维权指导171个,发布消费提示41次,帮助消费者挽回损失230多万元
第二篇:南村镇创新社会管理成效显著
南村镇创新社会管理成效显著近年来,南村镇迎来了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面临着社会管理压力。挑战面前,南村镇党委、政府迎难而上,探索创新社会管理举措,打造平安、稳定、和谐的新南村。夯实基础凝聚发展合力。为更好地凝聚发展合力,该镇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工作机制,认真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入村入户了解刑释人员的思想动态,并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帮教工作,切实引导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再次投入生活,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基层抓实平安创建。镇里成立巡逻队伍。巡防队员不定时入村巡逻,除开展巡逻外,还向群众宣传平安建设知识、安全防范知识。
强力推进防控宣传建设。他们切实加强对全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指导力度,通过广播、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展览漫画等形式,对“平安乡镇”创建目标及任务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为营造“平安南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共张贴标语50余条,悬挂横幅12条,出动宣传车8辆次,粘贴反对邪教漫画展板35副。
南村政府王俊霞陈斌
第三篇:依托创意警务创新社会管理
依托创意警务创新社会管理
一个名为“金点子”工坊的创意警务活动,就像一根神奇的“创意魔棒”,为震泽派出所警务管理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一个个凝聚着民警智慧,事关社会稳定、百姓平安、办案效率的“金点子”,不断孵化,在震泽产生了巨大的效能。
“请进来”和“走出去”,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
整天忙于调解矛盾纠纷,是基层派出所民警最普遍的感受。统计显示,去年震泽派出所共受理各类纠纷1800余起,占110接警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如何做强基层调解队伍,把警力从繁杂的调解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震泽派出所将目光瞄准了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与机关青年干部身上。
震泽派出所所长沈建新告诉记者,“把大学生村官和机关青年干部吸收到基层调解队伍中,增强他们的调处能力,既能提高其群众工作水品,又能加强一线民调力量。”
在震泽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今年,“大学生村官人民调解随岗培训基地”和“机关青年干部人民调解随岗培训基地”相继在震泽派出所成立。全镇28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培训考核后,正式担任社区义务调解员,与社区民警“并肩作战”。24名机关青年干部也即将踏上新的“岗位”。
民警村官互取所长、互相促进。自大学生村官担任社区义务调解员以来,与社区民警一起参与调处矛盾纠纷95起,成功率100%,取得了民警“瘦身减负”和矛盾纠纷基层化解的双赢。
“请进来”,成效明显。震泽派出所又在“走出去”上动起了脑筋。“我们发现很多在派出所调解室没能解决的纠纷,在庭审法官的调解下却能得到很好的处理。”沈建新说,“充分利用好身边这支优秀的法官团队,对于提升社区民警调解工作能力将大有帮助。”
今年12月2日,“震泽派出所社区民警调解培训基地”在震泽法庭内成立。震泽派出所通过加强与法庭之间的沟通联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此外,震泽派出所还挑选6名党员社区民警驻村挂职党支部副书记,与村民零距离,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借智民警金点子,提升百姓安全感指数
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是老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交通工具由于防盗设施简单经常被盗,给居民带来了损失和不便。
经过对大量偷盗案的调查分析,震泽派出所民警发现,十有八九的车辆被盗是因为车主只锁了龙头锁,小偷只需用一把万能钥匙就能轻易将车盗走。“如果能把车锁在固定点上,小偷要想偷车就不那么容易了。”沈建新告诉记者,通过集思广益,震泽派出所民警想出了一个“一车一桩,安全防盗”的金点子。这个被称为“落地防盗桩”的家伙是一个用钢筋焊成的模架,浇铸在地面。车主只要将前轮放在防盗桩上,用锁将车轮与防盗桩一同锁住,车子便“寸步不移”,不给小偷可乘之机。安装“落地防盗桩”以来,辖区内的车辆被盗案件明显下降。
为鼓励民警多出“金点子”,震泽派出所自参与吴江市公安局“金点子”工坊创意警务活动以来,已收集了100多个“金点子”,其中路面监控配备“感光路灯”、“汽车安全贴”、“安心闩”等18个创意在苏州市及吴江市的创意警务评比中获奖。目前,这些创意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推广运用。
建五大警务室,派出所“门岗”设到百姓家门口
警务室的生命力源于贴近基层、直面群众。震泽派出所通过划片区设立中心警务室,有效推动警务前移、警力下沉,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今年,我们实行了一个新举措,对原先13个实战型警务室进行加工提炼,以人口相对集中、治安状况复杂、案件高发地段为布建重点,建成朱家浜、三扇、贯桥、曹村、大船港五大中心警务室。确保各中心警务室能覆盖2-3个行政村。”沈建新说。
据沈建新介绍,今年该所共投入500万元,在辖区内设立80个高清监控点,并整合了辖区内原有监控资源,将路面监控接入中心警务室和派出所勤务指挥室,以达到各片区路面监控全覆盖。
为了方便辖区内群众,每个中心警务室内设置了新市民办证点,同时还承担辖区内群众一般的户口办理、问题咨询等工作,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项事务。此外,中心警务室内还设置了集综合治理、社区警务、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于一身的“五位一体”办公室。社区民警与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协同作战,全力做好辖区维稳工作。
通过实施警务室“瘦体强身”工程,震泽派出所有限的警力、物力、财力得到了最佳的配置,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今年以来,辖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0%,群众满意率达98%。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9月24日下午,全市创新社会管理现场会在磨头镇高庄社区召开。市领导陈惠娟、石耀、李中林、张辉、司祝建、唐旭东、张秀良、杜永红、杜松华、黄文斌出席会议,各镇党委书记及市级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在高庄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丁正付的引领下,与会人员观看了宣传展示,参观了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社区监控系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矛盾调处中心、世代服务中心、儿童乐园等便民服务设施,并现场操作试用了特色“智能取号系统”和“电子便民服务系统”。高庄社区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公共服务高效化、低碳化运作。大力推进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将管理理念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转变,着力在突破难点、改善管理、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社会化”的社区服务新路子,把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打牢在基层。陈书记对此表示满意,并希望将这一创新思路切实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好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作用。
陈书记要求,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先行军,高庄社区要做好带头模范作用,确保各项职能良好运行,并不断开拓思路,让创新管理更上新台阶。
磨头镇高庄社区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区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木垒县木垒镇西河社区创建州级和谐社区申报材料
西河社区位于县城的西北郊,辖区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有居民1006户,3203人,辖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13个,社区工作人员16人,其中在编干部6人,公益性岗位5人,三支一扶大学生1人,警务室4人。近年来,西河社区立足实际,按照“建和谐社区,创一流社区”的目标,紧抓社区管理和服务这个关键,围绕服务群众这一主线,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干部队伍二项建设,在社区党建、社区维稳、社区文化、社区保障、社区卫生等五个方面展开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新路子,努力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主要做法有:
一、强化组织,夯实社区建设基础
社区党总支把和谐社区建设摆上整体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加强社区管理的突破口,首先从加强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干部队伍建设入手,明确任务,强力推进。
一是打造为民服务平台。2011年争取援疆项目资金,投入150万元,新建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地上三层框架式社区服务办公大楼。本着“方便群众,便捷实用”的原则,办公大楼内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大厅、警务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流动人口俱乐部、青苹果乐园、心灵驿站、关爱援助站、日间照料站等社区服务站点。投入20万元,配备了电脑、投影、电子屏、娱乐设备等办公及服务设施,基本做到了“七个有” :即有明显的指示标牌,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值班人员,有公开的联系电话,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有一个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有一部咨询电话,打造了集爱心援助服务、老年康乐服务、便民服务、社区安全及文体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服务平台。
二是壮大为民服务力量。专门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亲自挂帅任组长,两委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其他业务专干为成员的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创建工作汇报,研究社区创建问题。在为民服务队伍建设上,在镇党委给社区配备了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人员基础上,积极鼓励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参加自学、电视广播大学等形式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并建立了由党员、团员、低保对象、居民志愿者 200 余人组成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和低偿服务。
二、创新思路,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一切从居民的需求出发,广泛开展社区服务。社区党总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果断决策,把社区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丰富社区建设内涵上来。
一是发挥“龙头”作用,扎实有力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社区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根据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等情况,“化整为零”,将社区划分为六个网格,将政治意识好、群众基础好、热心社区工作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党员选配为网格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并确定包片干部为网格联络员,将县、镇两级下派的干部也分入各个网格,负责收集整理、上报反馈责任区内民生、经济、稳定、计生、卫生等各类信息资源。制定《社区网格党支部工作职责》和《网格党支部联络员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将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纳入信息员队伍,履行工作职责与信息员补助相挂钩,实行奖优罚劣机制,落实每人每月补助资金100元,网格化管理工作“问责制”,实现了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收集、反馈无缝对接,确保了网格化管理工作扎实规范。制定了网格党支部学习、活动制度,通过“三会一课”制度、党建系列教育日活动、季度党课、党员民主评议、基层组织建设暨“科技之冬”培训等形式抓实了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社区通过对党员进行“关爱式”管理,坚持做好“五必访”(即住院、困难、节日、纠纷、丧葬),主动为党员同志排忧解难,给予关心照顾,通过真心换真心,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党员“六民”服务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等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还将网格党建工作机构、党员姓名、照片、认领岗位及联系电话进行公示,引导党员立足“网格”,积极争当惠民政策宣传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维稳工作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化引领指导员,居民教育辅导员为主的“六大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将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延伸到网格,建立网格接待日,社区书记、工作人员定期到网格接待居民。成立了新疆曲子自乐班、中老年健身俱乐部、秧歌队等文艺团体,开展文体娱乐、科普宣传、助老扶贫、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活动,切实做到了网格化管理,近距离沟通,贴心式服务。
二是完善为民全程代办制度。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各社区服务站为辐射,在各村、社区建立代办点,制作工作手册,健全各项制度等方式细化代办事项,提高办事效率,使居民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办百项事”的服务需求。同时,通过深入开展“六百”活动,积极为民办实事、好事。社区干部在走访联系户时,为联系户发放工作联系卡,为居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是成立社区家政中介服务站。整合辖区内各类服务资源,对已建成的社区家政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成立了社区家政服务中介站,建立了家政服务派遣制度,为社区居民发放联系卡400余份,居民家中有家政需求时直接与社区联系,社区再根据具体内容派遣相应的家政人员上门服务。在提高社区家政服务的工作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四是深化养老助残工作。扩大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力度。在原有建立2个便民
服务网点的基础上,结合就业援助建立社区蔬菜配送中心,使更多的居民群众享受到蔬菜、粮油、日用百货派送、家政服务、洗衣、理发等优惠服务。
五是积极开展义工服务活动。社区成立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共驻共建单位纳入到成员中,形成了由社区党总支牵头、辖区单位主动参与、居民群众志愿加入的良好的志愿服务工作氛围,使志愿服务的工作队伍不断壮大。社区规范做好志愿者招募、登记、注册的工作,对内容填写及选择服务项目进行详细说明,将注册登记的志愿者进行合理划分,截止目前已经成立白衣天使医疗志愿服务队、疆韵新疆曲子自乐班志愿服务队、蓝天绿草环保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为居民开展政策法规、科普知识、医疗保健宣传,文体娱乐,助老扶贫,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活动;经常为社区居民进行身体保健检查,及时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上门;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宣传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知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御邪教的良好氛围,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称赞和好评。节假日,志愿者们还为社区贫困群众送上慰问金、礼品、组织文艺活动,丰富他们的节日生活,让他们产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为构建平安和谐社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是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感。首先以一户一卡的形式,建立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台帐。对居民家庭、流动人口、重点人员和出租房屋,实行正常管理、临时管理和重点管理,依据有无固定工作、居住时间长短、居住的稳定性、遵纪守法方面的表现等情况,通过定期召开周例会和分析研判会,及时分析掌握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动态,加强管理。截止目前,共登记流动人口202人,出租房屋34户179间268人,重点人员5人。其次社区成立了由6名网格支部书记、24名楼栋长、29名公益性岗位和114名低保人员组建的治安巡逻队伍,分块分批进行网格巡逻,构建一张范围大、反应快、效果好的防控网,切实增强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接着建立了40人的处突应急分队,制定了详细《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明确每个队员的分工任务,购置了头盔、警棍、迷彩服等防爆器械,定期开展处理突发事件演练、应急队伍集结工作,增强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后建立了24人的巷道、楼栋长队伍和40人的信息员队伍,落实周例会和周分析研判制度;建立健全网格接访日,每周二、周四社区书记及网格联系员都会到所在网格接待来访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落实“三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同时设立专职信访联络员,负责信访接待和信访预警工作,将各类社区事件消除在萌芽姿态,确保社区稳定。
社区建设是一项上下联动、凝聚人心、取信于民的“民心工程”,随着经
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社区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何为群众搭建服务平台、搞好服务已成为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今后的工作中,西河社区将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作为加强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围绕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保障、扶贫、教育等现实问题开展工作,通过开展就业再就业、医疗救助、低保救助、文化娱乐等服务活动,倾力打造为民、助民、乐民、安民、便民、富民的和谐社区,使居民在社区发展中得到实惠,在参与社区建设中实现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