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渠道商在互联网思维下的自我救赎
一个渠道商在互联网思维下的自我救赎 2014-02-21 点后边收听我 移动互联网
作为互联网思维的首要革命对象,渠道商如今还有存活的价值和空间吗?移动互联网分享这个案例,一家服装零售商就通过打造消费者、员工及联盟商家的自组织,成功实现“店外吸纳流量,店内消化流量”,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反击战。渠道商如何在互联网思维下实现自我救赎?有哪些经验可以学习?
K公司是区域大型服装品牌渠道商,在当地有27个中高端男女装品牌的代理权或者托管运营权,年销售规模2.2亿元。
作为一个渠道商,它对电商冲击的感受更为直接。2013年1-7月,K公司业绩同比下滑15%。
然而,在8、9月探索新模式之后,业绩有所回升,部分店面业绩增长更是高达212%。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市场没有被唤醒
在一次与客户面对面的深度沟通中,K公司发现了问题:
一个客户,很多年的老VIP,很骄傲地讲道:我现在已经不在省城买东西了,都是在香港买,更加与众不同些;
一个客户,从县城来省城定居,很局促地讲道:来了省城,发现自己的衣服都不能穿了,我想去上提升女性魅力的课程,不知道哪里有?
一个客户,每年在美容院消费二三十万元,很茫然地讲道:每个品牌都一样啊,我撞到哪里好看就在哪里买,我身上穿的这件,我也不记得在哪里买的了;一个客户,曾经忠实的VIP,很生气地讲道:我认识你们店里的姑娘,可是她们都不认识我,所以我不来了;
一个客户,多年的老VIP,很不屑地讲道:你们不就是可以打折吗?还有什么吗?我还想要更低的折扣;
一个客户,某大学管理学院老师,大马金刀地讲道:我认为我可以给你们提一些店面管理方面的建议;
„„
可见,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市场没有被唤醒;
可见,人不是不来,而是店面没什么特色;
可见,不是客户不忠诚,而是服务不到位;
可见,客户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没有为客户创造出需求。
这个企业有近4万个VIP客户,10万个客户资料,而员工只有维护10%的客户的能力„„
可见,传统店面销售、积分兑换、奖励购买式的会员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消费者不断提出新的诉求:提升自我的诉求、体验诉求、利益诉求、人脉诉求、精神情感诉求。
如何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新诉求?
这个时代的营销,要会玩!
消费者自身发生了深刻变化:崇尚个性,追求深度体验。
所以,在商业上产生了这样一种自组织的形成逻辑:
1.消费者更容易聚集在话题周围。因此,制造话题,就能低成本地聚集消费者;
2.消费者聚集之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会涌现出新的话题,自发涌现的话题会被消费者主动传播,从而形成自组织活动、自组织的话题;对于服装行业而言,这种模式的结果可能是“店外吸纳流量,店内消化流量”,摆脱传统店面“等客上门”的尴尬。
在这样的逻辑之下,问题的关键就变成起点:拿什么来聚集第一批消费者;
逻辑:自我滚动的逻辑是什么;
管理:内容的边界是什么,如何引导这样的组织沿着我们需要的方向发展? 依照上述逻辑,在服装零售领域,有三个层面的自组织,分别是:
消费者自组织;
员工内部的自组织;
联盟商家之间的自组织。
消费者自组织:谁带着谁在玩?
消费者自组织,第一件事就是营造新的销售模式和客户关系。
第一,店面要从原来的销售中心,改变为体验中心、社交中心,要成为一群人精神分享、交流与探索的空间,而服装仅仅成为这种体验、交流的“媒介”。第二,店员与消费者积极互动,并且引导消费者内部的互动。
第三,从员工的身份上看,不能仅仅是导购、服务员,而是要成为活动策划者、话题引领者,身份要变为形象顾问、客户闺蜜、插花大师、八卦大王等等,成为消费者与品牌连接的“节点”。
第二件事,任何自组织模式,都要有相应的话题作为基础。
比如:根据品牌特色及消费者特点,我们设计十大主题店,每个店面围绕特定主题,定期展开活动,并依据主题设计店面陈列等。
再比如你的品牌内涵中有一个是“爱”,就借着王菲离婚的事件,在微信、微博上提出一个主题“让爱进行到底”,这样明星、品牌、每个人关心的婚姻话题就融为一体,吸引众多消费者参与、讨论。
当然,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大家对产品的关注,里面的创意就会很多。
如果你的品牌内涵有“和平”,有个店长原来是海豚驯兽师,她本身也是和平事业的推动者,她身边有一群和平爱好者。以她为核心,就可以演绎这样的故事:与海豚亲密接触,一起讨论人与自然的和谐,讨论人类的和平。
当然,活动中谁都不会忘记是谁组织了这个活动的!
第三件事情,是坚持!从少到多,慢慢积累的过程。一个自组织团体,需要5次以上的活动才能慢慢成形,经过更多的活动,才有自我扩张的能力。这其中的等待、付出和艰辛,只有自组织的发动者才知道。
员工自组织:玩儿着就把钱给赚了
员工自组织较之于客户的自组织更难。
员工的组织与管理,对现在的服装零售来说,本身就是极大的挑战。
传统管理中,对人的管理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技能培训、心态调整、货品和品牌知识的培训。
但要命的是:员工对这事没兴趣。
怎么样才有兴趣?
员工需要什么?员工喜欢什么?在他们需要和喜欢的内容中,哪些是可以互动的,哪些是可以与消费者相互关联的,哪些是可以与生意相关的?
通过与员工的深入沟通,可以勾勒出一线销售员工的关键词:90后、缺乏安全感、家庭压力重;一些员工想学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养家;员工间有很多矛盾。
举一个例子,可以看到自组织在员工层面的作用。
很多店面员工的衣服搭配能力非常弱,只是按照品牌公司给的搭配手册去看,被动接受,没有现实的感觉,看着看着就没有激情了,甚至变成一种心理负担。为了提高员工的搭配能力,设计了一个“一衣五搭”的游戏。
游戏这样进行:
1.每个店面每天搭配5套衣服,要求共同讨论形成;
2.选不同的店员或者路过店面的人试穿,拍照,大家点评;
3.这些照片编辑后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在不同的店面之间比赛,看谁搭配得好,看谁的照片编辑得好。每个月的胜出者,由公司安排引荐与设计师、造型师亲密接触。
在这样的活动中,店员就逐渐演化出很多新的玩法、编辑方法,在朋友圈里就开始与客户互动,消费者的眼睛不断被吸引,逐渐有了参与的热情,甚至有几个留学生跑到店里当免费的“代言人”,有热心的摄影师跑到店里来当指导„„ 逐渐,店里形成了社交、自我展示的氛围,一个自组织群体慢慢成形。联盟商家自组织:羊毛出在狗身上
自组织的一个特点是,资源是外来的。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如何深度维护客户是个问题,如何在这些客户身上深度挖掘潜力也是个问题。
在异业联盟、企业与企业层面的自组织上,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羊毛出在狗身上”。
如:
1.360免费,消费者免费。谁付费?羊毛本来应该是消费者的,结果消费者的钱由向360缴费的商家出了。
2.中国好声音这样的节目,就是自组织。导师制,选手选导师就是自选择、自组织,粉丝和粉丝在一起很欢乐,这就创造了幸福,就是自组织的力量。
而中国好声音利用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以及现场的互动,形成强大的社会自组织形式,从而实现“羊毛出在狗身上”。消费者乐翻了,可是一个子儿都没付。娱乐的羊毛,出在那些甘愿做“小狗”的企业身上。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好声音竟然又成了搜狐视频赚钱的“小狗”:搜狐视频与中国好声音签约第二季的网络转播权,结果搜狐视频开始大做衍生产品的生意:《冲刺好声音》、《K歌之王》、《好声音英雄谱》等在好声音开播之前就已经赚了
1.2亿元广告费,而且新增有效用户1亿之众。
在现实的商业中,服装品牌又与谁互为小狗呢?
比如,私人银行需要对客户提供大量的“人文关怀”的活动,可是内容昂贵而且质量不高,服装则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亮点。比如早教企业,他们与客户的深度互动可以借服装的店面,让消费者带着孩子进行很多话题性的讨论,等等。
联盟商家的自组织,核心是围绕共同的消费者群体,用不同的内容填充消费者的生活。一旦内容足够丰富,就是一种群体性的精神归宿。
第二篇:互联网思维下汽车网络营销策略探析
【摘 要】时下,我国对于汽车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居民购买汽车的数量在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各汽车品牌纷纷开展互联网营销活动,此举虽有助于最大范围宣传自身的品牌,增加自身的销售量,但也会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导致汽车互联网营销陷入发展困境。因此,必须要就汽车互联网营销的困境和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促进汽车网络营销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营销;汽车行业;现实问题;优化策略
一、汽车网络营销中的现实问题
虽然汽车互联网营销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有助于企业展开全方位的市场营销,使其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随着互联网营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开始采取互联网营销的方式进行宣传和销售,使得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中,不乏一些经销商会采取卑劣手段恶意诋毁对手,再加上网上相关信息可能涉及造假等问题,使得消费者在网上购车更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汽车互联网营销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多。具体分析如下:
1.交易风险不断加大。由于我国互联网交易平台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网上交易存在的风险较大,易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汽车企业在进行互联网营销的过程中必须在网上进行部分交易,如汽车的首付和办理的手续费,很多客户在对汽车进行挑选之后会选定产品,但是也会不断改变自身的决定,因此会对已经进行部分交易的企业申请退款,并采取各种维权措施进行投诉,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汽车销售企业面临很大的交易风险。一旦交易风险产生就会对整个销售商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其市场声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也是目前我国汽车行业互联网营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汽车行业的互联网营销进行规范,对交易平台进行有效规范和完善,以降低汽车企业的交易风险。
2.竞争压力不断增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虽然很多汽车经销商纷纷选择互联网营销模式,但是面临的各方面竞争也不断加剧。首先,同行业的竞争不断激化。随着世界品牌汽车的不断涌入,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品牌影响力,在互联网上的营销力度不断加大,使得国内汽车品牌压力倍增。其次,如果客户在互联网上得不到满意的服务就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心理,故而对企业进行恶性评价,使企业在互联网营销过程中的声誉下降,进而导致营销策略陷入困境。此外,国家相关政策对互联网营销也存在一定的制约,交易平台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市场风险不断加大。企业所有的营销行为都会伴随着市场风险,互联网营销也不例外。互联网营销虽然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征,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的市场风险会更大。因此,汽车互联网营销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时刻面临严重的市场风险,比如市场开拓风险,当汽车销售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市场开拓,就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面临一系列经营风险;另外,市场维护风险也较大,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对汽车整体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必须要对现有的营销方式和渠道进行维护,故而使得企业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变为“沉没成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改善汽车网络营销效果的优化策略
1.提高汽车品牌竞争力。品牌作为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品牌的培育,以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对汽车互联网营销而言,要不断加强对自身品牌的培育、宣传和管理。尤其是国产汽车品牌,由于市场知名度较低,难以与国外汽车品牌相抗衡,营销策略的有效性也难以真正有效发挥。所以,要在现有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通过广告宣传、人员推销及促销活动等来增强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同时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力度,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而这也是目前汽车互联网营销实现自身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2.加强与线下实体店的合作。汽车互联网营销具有虚拟性,无法提供实体店带来的具体化服务,这是其短板所在。所以,汽车互联网营销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与实体店的合作,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得汽车互联网营销的发展具有稳定的根据和依靠,一旦发生风险就能够通过发挥实体店的优势进行公关处理。网络营销与实体营销相结合是目前很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效营销方式,能够在现有稳定根基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发展。
3.完善相关的网站服务。服务是网络营销吸引客户的重要措施。我国汽车品牌网站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完善网站的构架,也有必要开展行业服务和业内交换工作,以此传播自身的品牌与内涵。同时,要不断实施差异化的汽车网站服务,在内容宣传及信息互动方面形成特色化的工作作风,在设计和创意方面要做到独特性,与其他网站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在网络的推广方面,则可通过加强与网站的合作,深化信息的公共服务,将信息资讯及广告进行进一步整合以向消费者宣传。此外,还可以与专业汽车网站进行互动,与企业产业协会等机构进行深入合作,加强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合作,以此提升服务质量,使得网络营销更具有目标性。
第三篇:互联网+形势下教师培训工作创新思维
互联网+形势下教师培训创新思维
通城县教育中心
苏文胜 *** 摘 要:以全国、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通过校本研修、全体集中培训、外出培训、远程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师教育思想、专业功底、教育信息化技术和网络研修能力培训,着力提高全县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一批县、市、省乃至全国的骨干教师、名师和名校长,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键字:互联网+ 乡村教师培训 信息技术 创新思维
一、教师培训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逐步健全的乡村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1、要求成立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培训中心、教研、电教等)项目县需要成立
2、主体责任明确(规划、需求、设计、组织、管理、评价)
3、加快团队建设(管理团队、师资团队30:1配备)
4、完善制度建设(项目管理、教师选学、质量监测、学分管理)
5、确保经费保障(国家经费、省级经费、县级经费、校级经费)二)、现阶段教师培训的新趋势
1、强调个性化培训(分学科分学校分时间)
2、强调实践性培训(与校本结合)
3、强调开放式培训(与社会结合、网络结合)三)、适应互联网+教师培训形势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2、充分利用国培师资库
3、建立教师工作坊
4、信息管理化
二、互联网+下信息技术培训新思维: 一)、统筹规划
确立培训内容为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为执行标准,以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为核心内容,培训内容主要是信息化教育理念、云平台的初级应用、微课设计及应用、资源收集整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电子白板、word和excel等办公操纵软件、操作系统的维护及应用、校园网、智慧校园等。
确立三大主要工作,培训形式以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围绕各学段、各学科和不同年龄段教师、不同层次学校的不同要求,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联校网教”教学模式的普及应用等活动为载体,借助“三通两平台”工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
(一)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校本培训主要安排在教学和暑假期间,由学校或乡镇组织,三年不少于150学时,教师参与率100%。县内集中培训主要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由县教育培训中心负责组织,教师每不少于100学时;县外培训由教师管理股和仪器电教站联合组织。
(二)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
远程培训主要借助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网上优质教学资源,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和专业培训机构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根据要求,搭建县、乡、校三级管理平台,每个平台均设管理员和不同层次的辅导教师,做到层层有管理,件件能落实。2016-2018年对教师实行全员远程培训,三年累计培训超过3000人次,每人学时不少于80学时,力争使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一个长足进步。此项培训工作由教师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利用国家、省、市和专业培训机构平台进行。
(三)教师专业教育信息化能力成长培训
教师培训分、分层次。一是培训校级骨干教师350人。根据学科需要,争取每校每学科有一名比较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促进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县直学校、县城中小学及乡镇初中、中心小学培养至少2名信息技术员,乡镇普通完小至少培养1名信息技术员,聘请专业人员授课,每期集中培训时间1周,每年暑假集中培训1周。以解决乡镇及学校微课录制、班班通设备、计算机设备的应用和维护问题。
科学制订每个项目的实施方案 二)、整体推进 1)、严格选送参训对象 2)、全力做好本级培训 3)、全面推进校本研修 三)、改革创新
1)、培训内容上创新(师怎教,学怎学)
2)、培训形式上创新(走进课堂现场诊断行动研究)3)、培训管理上创新(自主选学学分管理激励机制)四)、提高质量
1)、坚持任务驱动,目标导向 2)、坚持质量标准,科学评估
三、特色与创新
1.从完成项目走向聚焦实效
以学科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来直接聚焦于学校课堂和学生学习,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难点,探讨相应的教学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并通过对学生的测试检验策略的有效性,使学生成为本项目的直接受益者。培训从学生出发引导教师开展自己的行动,改变自己的行为,在过程中收获知识,获得成就感,认同培训,提高培训满意度。
2.从单一供给走向多元自选
根据教育部教师专业标准等要求,从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出发设置分层分类研修课程,为教师提供多达200门的自主选学课程库,在教师开展行动学习过程中提供1300万条的高效研修资源中心,让课程和资源为教师学习所用。
3.从完成作业走向产出成果
为避免教师应付培训,随意提交作业,切实提高培训实效,研修网项目组在培训过程中,结合本次研修内容(学科教学基础知识及重难点突破)的具体任务,采取“个人提交作业——学科坊推选作品——校级坊研磨优品——区域坊展评精品”的流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研修活动,层层推选作品,逐级提炼成果,将所学内容和研修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应用中反思、在教研中完善、在实践中提高,在成果打磨过程中提升参训教师的专业能力。
4.从单方预设走向互动生成
为真正与项目县教师发展需求保持一致,与项目工作进行有机融合,研修网首先在方案设计的方法论上进行改进,在确定项目县后首先围绕具体项目县开展需求分析,协同高校、远程培训机构、市县教师发展中心共同研讨方案;第二,在实施过程中动态调整,发现教师具体需求,深度挖掘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解决教师具体问题,实现课程的互动生成与快速迭代。第三,在挖掘教师需求的基础上,在省内外聘请一线专家充实到指导团队中,为项目提供有效服务。
5.从工学分立走向常态研修
本次项目在“互联网+”背景下,以“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为项目理念,推动互联网与本地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方面,研修网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级坊主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跟踪指导、送培送教,组织区域教研、校本研修/学区联片研修活动,促使网络研修的真正落地。另一方面,自主研发的中国教师研修网APP移动学习社区应用系统以及同步教学资源库,支持利用多种终端设备进行移动学习,网站页面自适应Android、iphone智能手机、PAD、电脑PC,便于参训学员更充分地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应用移动终端观看课程、参与活动、发表话题、进行互动,帮助参训者快乐学习、幸福工作,提高研修效率。
第四篇:互联网思维下物业服务企业转型之我见
互联网思维下物业服务企业转型之我见
我们已经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她不仅使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而且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急速发展而形成的互联网思维更使得我们的思想、意识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把握和决策物业服务企业的转型升级,对物业服务企业乃至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在未来能否健康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思想和意识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说法各异,智库百科中的说法较具代表性:互联网思维是指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那什么是互联网精神呢?比较一致的说法就是开放精神、平等精神、协作精神、分享精神。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工业化时代的标准思维模式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这三个“大”可以称为工业化时代企业经营的“三位一体”;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三个基础被解构了,产品更多地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现,渠道垄断、媒介垄断被打破了,消费者同时成为媒介信息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社会已经进入了消费者主权的时代,用户至上已经不能再只是口号,你必须这样做,并且必须得真心讨好用户;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并且自带了媒体属性;企业组织呈现扁平化,内部管理、内外联系有着互动和高效的特征。归纳起来说,互联网思维有以下九个方面的内涵:
1、用户思维即用户至上;
2、简约思维即产品设计、规划的专注精炼;
3、极致思维是服务即营销,打造让客户尖叫的产品;
4、迭代思维即细微创新,不断升级;
5、流量思维即从免费到收费;
6、社会化思维即社会化众包协作;
7、大数据思维即将数据资产作为关键竞争力;
8、平台思维即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9、跨界思维即从用户出发,跨行业颠覆性创新。
我们已经耳闻目睹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工作对互联网的日益依赖,这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也消亡了或者转型了不少传统行业。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直接寄生于互联网的产业相对于中国社会众多的传统行业,就总量而言毕竟还是少数;即使所有现代的企业都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企业的管理和经营,那也仅仅是将互联网技术作为工具在使用;可以说,绝大部分企业还是仅仅从工具角度去利用和适应互联网时代;作为物业服务企业,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互联网思维并不仅仅是使用互联网技术本身,其根本是要用互联网思维的上述内涵形成各行业、各企业领导者管理和发展企业的思想和意识,只有在这种思想与意识作用下,才能运用好互联网技术对行业与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更能在互联网思维下不断创新、变革,催生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物业管理转型重在掌握互联网思维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和掌握互联网思维呢?
现实中,有许多片面理解互联网思维的例子,往往以为只要和数字技术或互联网技术扯上关系,就好像转型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我们所说的互联网思维,除了确实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在所在的行业与企业进行变革外,更重要的,恐怕是重在掌握互联网思维,在思维方式、思想意识上进行转型。如果从互联网思维角度来分析物业管理行业,我认为有必要明确以下转型思路:
1.物业管理的手段必须变革
物业管理行业既然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自身转型,就必须针对问题,按照客户至上原则,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对物业项目配备各项管理控制系统,比如楼宇对讲、车辆管理、车位管理、安全监控、互联网服务平台等,使得项目管理更便捷、更高效,通过技术设备投入来减少人力安排,降低管理成本,密切与客户的互动,形成和谐局面。同时,物业服务企业还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按照企业组织扁平化的原则,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对管理项目的物业服务管控系统,将日常的各项物业服务计划和流程要求,通过二维码设置、移动终端应用、基础服务及管控控制系统等等,将所有物业基础服务人员的工作纳入必须自动执行范畴,从而极大降低管理成本;通过这两方面管理与服务手段的改变,必将促进企业的生存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谁在这些方面不思改变或行动迟缓,必然在困境中发展越发艰难!
2、物业服务的内涵必须扩展
当物业管理的手段变革以后,物业服务基础员工的工作量、工作品质、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控制,员工的数量特别是管理人员的配置必将大大精简。对一个项目的驻场管理人员而言,他们的作用就如谢家谨会长所形容的是“维持会长”,他们的基本职责是维持项目物业基础服务的有序开展和服务状态的稳定;而项目经理或区域管理人员,则就有更多的时间、人手、精力,在物业服务企业的系统安排和项目特定需求下,去组织开展物业衍生服务或定制的服务,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互联网思维下,物业服务的内涵必须扩展,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里要强调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不是在物业费范畴为客户开展免费的超值服务,当然从服务推广角度可以按照互联网思维先免费试点,但最终必须走向明码标价的菜单式服务。
3.物业服务的模式更要转变
当物业管理的手段和内涵得到变革和扩展后,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如果按现有的物业项目管理模式,即物业所有基础服务和衍生服务都由物业服务企业直接作业和实施,对于一个项目管理处来说,必然要形成庞大的工作团队并且决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做得专业,由于业主的需求是无限的,都要由物业服务企业来提供那是决不可能的;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是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物业服务的各项事务和业主的各类服务需求都有其专业性,物业服务企业要摆脱三脚猫的状态、转型升级管理模式、开展无限的衍生或定制服务,只有按照互联网思维,即社会化思维,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途径,众包协作,按照管作分离的模式,物业服务企业只做各类物业管理和服务的专业的组织者、协调者、监管者、集约者!物业服务企业联合各类专业服务企业,将物业基础管理事务、业主服务需求发包给他们去作业落实;从而让所有管理和服务事务都能专业地实施!唯有如此,物业管理行业的管理手段变革才能显示出效率、服务内涵扩展和转型才能实现、物业管理行业升级的目标才能达成!
科瑞物业的转型升级探索
科瑞物业在不断向行业先进学习、不断汲取时代先进思维、不断尝试管理与服务的变革等过程中,特别是学习互联网思维并用互联网思维审视以往自己企业所思所做,似乎有豁然开朗之感,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物业服务企业,必须立足于物业管理行业的本质,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去改革或替代传统的管理或作业方式;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组织和凝聚社会资源,统筹开展物业服务或现代生活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度身定制服务。科瑞物业在这些年的改革实践中,逐渐将转型与变革凝聚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专业管家定位的落地
科瑞物业已经开展了近10年的管作分离模式的改革实践,从角色上将科瑞物业定位在了专业管家上,通过定位于物业管理层,以区别于具体服务的作业层,科瑞物业的员工队伍人数大大减少而整体文化技术素质大大提高,从而在客观上使得科瑞物业从一个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为一个管理技术型企业;使得科瑞物业能集中注意力全员提升专业素质、合力优化服务流程、便捷复制服务模式、有效扩展事业规模。
2.供方管理体系的完善 由于科瑞物业坚决实施管作分离模式,着力做专业管家,随着企业管理规模的扩大,与科瑞合作的服务供方队伍不断扩大,就物业四大基础服务而言,目前仅仅上海地区作为科瑞合格供方的保安公司就有17家,保洁公司24家,绿化维护公司8家,设施设备维护机构6家,合计57家供方,全年外包合同总额超亿元。除了物业基础服务外,根据项目特点和业主需求以及开展衍生服务需要,和科瑞合作的还有众多的保险、家政、中介、便利超市、快餐企业等等机构。这些年,科瑞物业在服务供方的选择流程、外包合同的招投标、双方履行合同的诚信要求、服务监管和客户满意度评价、奖惩措施等方面积累了较完整的经验;通过对这些方面供方管理内容的整合,初步形成了供方管理体系,以最有效地确保各类供方按合同约定的范畴与工作流程及标准进入物业区域开展服务,并从整体上集中彰显科瑞物业专业管家的作用,来履行物业服务合同中的约定,满足客户的服务要求。
3.物业管控系统的建设
科瑞物业定位于专业管家,并将作业事务外包给专业服务供方,这从本质上看还仅仅是进行了角色的分工,在整体管理与服务方式和手段上还是传统的做法,因此,实际上是增加了管理的成本。从2012年起,科瑞响应中物协转型升级突破生存困境的号召,学习行业推广的先进物业服务企业的做法,开始建设基于物业基础服务日常工作全过程的物业服务管控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将我们专业管家的管理层计划、布置、监管、评价等日常工作与专业服务供方作业人员的任务安排、作业流程、问题报告、工作结果等等整合在一个管控体系中,从而实现以互联网思维中管理组织扁平化的目标。
4.客户定制服务的尝试
作为专业管家,科瑞物业整合了各类服务供方,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管控基础服务。这些年,科瑞物业的基础管理状态始终保持稳定并不断提高;在客户满意度较高的前提下,客户才有可能请物业服务企业为其提供其他有偿的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以上的措施,科瑞物业的管理层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客户的需求,去设计、组织、实施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目前,科瑞物业在社区文化、社区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投入少、效果好的活动,和上海部分企业联合正筹备建设社区电子商务平台;和专业人士合资组建商业地产经营管理公司,针对科瑞物业已经承接的许多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展专业的商业推广、维护服务;和酒店专业人士合作成立了酒店管理公司,针对科瑞管理项目中的公寓类型进行酒店式公寓的经营。
未来,科瑞物业将遵循互联网思维法则,立足于物业管理行业,不断随时代发展而变革,在勇于变革创新和善于探索尝试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第五篇:“互联网 ”思维下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互联网+”思维下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是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行业的产业结构有了巨大的变革,因而地方高校的教学改革也就迫在眉睫了。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题,本文在“互联网+”思维下探讨了课程资源库、多元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改革、教学评价等方面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TP39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1-0130-02
一、“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发展
应用型高校是中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新类型的本科教育。其人才培养定位大多是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服务意识,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和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互联网+”是利用信息技术将互联网平台与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形成一种全新的形态。“互联网+”影响着传统的地方产业的结构发展,同时也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改革提供了技术手段,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流程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在“互联网+”思维下的教学改革对应用型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了重构,将产业和专业教育相融合,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将会得到全面的创新,由此也将引发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二、应用型高校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适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关教材。应用型高校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方式以及评价标准应具有自身特色。但目前来看,更多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仍然延续了学术研究型高校的课程体系,以大量的公共课和理论课为主,课程结构不能体现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其次,缺少与应用型本科培养相适应的教材,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与地方对该领域的需求发展趋势不适应。
2.教学模式单一落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是典型的单向知识的传递。教学过程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没有体现出知识传递、知识内化和知识延伸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封闭了学习资源,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意识。
3.实践教学薄弱,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大多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实践教学中更多的是验证型实验,未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投入的不足和教学质量水平的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会造成学生的能力与产业技术需求的脱节,导致学生无法直接就业。
4.传统教学评价管理体系不完善。高校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结构中是以阶段性成绩为主要依据,采用的是整齐划一的评价模式,单一地通过一次成绩结果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不能对每个学生自我学习、思考和实践的学习全过程做出评估和记录。
三、“互联网+”思维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1.通过“互联网+”平台,组织搭建课程资源库。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是以地方建设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对于学校的一些优势和特色学科,高校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向开放式推进。教师团队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为着眼点,引入最新的成果、技术进行教材的编写,做到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与地方相关产业发展相接轨,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案例库等,构建开放式的课程教学资源库。这种开放式的课程资源库使得学生能及时地获知前沿的科技信息,同时也让高校教学内容在技术先进性和服务地方产业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竞争力和影响力。
2.引入“互联网+”教育思维,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互联网+”环境下引入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打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前,教师利用“互联网+”的移动网络学习的平台将章节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任务点,制作小视频上传。视频主要讲授相关原理、概念和思想,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还可针对任务点设置小测试,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课中教学的设计提供参考。课中,教师利用案例式、类比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让课堂变成一个互动教学的场所,达到了知识的内化,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课后,学生还可在移动网络学习的平台上和教师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分层次给出不同的课后作业,完成个性化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完成了从课上到课下的延伸。“互联网+”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使得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式转变为互动式和主动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
3.以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加大实践教学改革。“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实践教学改革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教学中学生提前自主学习和完成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先让学生把实验和理论内容联系起来,然后教师运用启发式、分组式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小组制定项目驱动型的设计性实验,最后因材施教进行分层式实践教学设计,使得不同实践能力的学生都能完成不同规模和难度系数的项目。课程设计是实验教学的延伸平台,是素质拓展型的教学过程,既能提高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科竞赛平台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开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竞赛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实施有效地培养了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实践能力。毕业设计环节中可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利用“互联网+”共同搭建应用创新实践教育平台,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技术和方法在真实情景中进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目的。
4.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机制,构建“互联网+教育评价”体系。现代教育发展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学习,其教学评价体系关注的是教育教学的过程和学习能力锻炼的过程。基于“互联网+”的移动互联网的在线教育学习的平台可通过采集学生访问的次数、观看视频的时间、完成课程作业和参与讨论环节情况等数据来统计出学生学习、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使得教学评价的结果具有了综合性。“互联网+教育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因素、学习过程、学习特长、学习延伸性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关注教育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
四、结束语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的产业结构发展有了巨大的?革,地方应用型高校只有坚持教学改革,注重课程资源建设,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就一定能为地方培养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能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梁,雨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6,(23):162-163.[2]李洲兵,卢本义.“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及模式浅析[J].科技论坛,2017,(1):124-125.[3]刘桂花.浅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J].高教学刊,2017,(1):75-76.[4]朱玲.浅谈互联网+时代将微课、慕课、优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J].高教论坛,2017,(2):98-99.[5]刘坤彪.“互联网+”思维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9):45-48.[6]独孤昌慧,刘恒.“互联网+”下的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3):74-76.[7]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3):70-72.Abstract:The teaching reform of local applied universities is guided by the demand of local industry development.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based on the “Internet +” background.Therefore,the teaching reform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mminent.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the local colleg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reform in the “Internet +” thinking.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teaching,such as curriculum resource base,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l,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teaching evaluation.Key words:Internet+;applied university;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