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论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问题以中苏经济体制为例

时间:2019-05-14 20:5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经论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问题以中苏经济体制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经论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问题以中苏经济体制为例》。

第一篇:政经论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问题以中苏经济体制为例

中苏(俄)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未来改革道路的选择

关键词: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 中苏两国经济体制转轨道路后果及启示 一·俄国经济体制转轨道路、结果及出现的问题

〈一〉俄国经济体制转轨道路采用激进式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斯大林在领导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之所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第一,苏联面临严重的战争环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面有武装干涉,同盟国和协约国的战争不断,苏联为退出世界大战赔偿了大量资金;内有人民起义,王党复辟,资产阶级政党干涉;加上连年战争,资源短缺,人力缺少,经济萧条,经济被严重破坏,因此需要统一调控。第二,由于教条的对待马克思主义,不顾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国情,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好处。计划经济体制的好处主要有:第一,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计划经济体制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退了外来者的侵略,镇压了内部的武装颠覆,同时发展了重工业,成为了军事强国。第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计划经济使人民生活有了着落,维护了社会秩序,有人民秩序地利用资源进行生活资料的生产。第三,使得苏联在西方国家普遍遭受经济大危机的时候,经济发展快而好。第四,巩固并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露出了其严重的弊端。第一,各经济发展部门发展不协调,重视工业发展而忽视农业发展。工业高度发达,农业落后,人民生活得不到提高,重工业发展没有足够经济基础。第二,工业内部各部门发展不协调。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轻重工业严重发展不协调。第四,资源配置效率低,生产力停滞不前,社会主义制度不稳定,人民生活得不到提高,危机重重。第五,经济全球化浪潮要求经济体制改革。

﹙四﹚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列宁领导苏联先实行共产主义政策,后部分恢复资本本主义,初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发展了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上台,大胆批评,并进行了改革,农业工业上效果不大,并未彻底打破斯大林模式,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后的领导者只是对计划经济体制做了小修小改,并未彻底打破斯大林模式;巴尔戈乔夫上台,大刀阔斧的改革,经济等领域改革见效不大,改为政治领域改革,导致了苏联巨变,共产党下台,叶利钦上台,进行了激进式的转轨道路,但困难重重;到普京上台,经济才复苏和发展。

〈二〉俄国激进式经济体制转轨的好处及弊端和出现的问题

﹙一﹚ 好处:第一,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第二,节

约了大量的转轨资金;第三,减少了两种体制并存的矛盾和摩擦。

第四,转轨彻底,速度快。

﹙二﹚ 弊端:第一,操之过急,没有联系实际;第二,没有联系国情;

第三,照搬外国模式,采用休克疗法;第四,国内秩序不稳定;

第五,经济动荡,经济发展停滞,阶级矛盾激化。转轨初期,发

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物资短缺、失业率上升等问题。

二·中国经济体制转轨道路、结果及出现的问题

〈一〉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道路采用渐进式

﹙一﹚ 中国逐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一化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土地实行国有化,大小企业收归国有,逐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二﹚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第一,实行一

五计划,二五计划的经济计划,发展了经济。第二,人民公社运动,实行赶超计划,出现了浮夸风,瞎指挥等现象。第三,八字方针的出现,调整经济运动;文化大革命,经济遭到破坏;文革结束后,依然是计划经济,改革处于摸索中;第四,经过南方谈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融入市场经济,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确立。最后,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对外开放,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三﹚ 计划经济体制的好处和弊端。好处:第一,巩固了政权及国家。

第二,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第三,发展了经济,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提高了百姓的生活。弊端:第一,压制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第二,压抑了地方经济积极性;第三,浪费了资源,资源配置不均

﹙四﹚ 中国渐进式经济体制转轨道路的好处。第一,符合我国国情,切

实可行。第二,转轨先易后难,从局部到整体,缓解了社会矛盾,避免了大的社会动荡。第三,避免了短期内大幅度的经济下降。第三,避免了转轨中决策失误引起的巨大损失。

〈二〉 中国渐进式经济体制转轨的弊端和出现的问题

﹙一﹚ 转轨时间长、费用大,还处于攻坚阶段。例如,国有企业改革

问题困难多,还有电信、民航、电力、石化、粮食流通等基础

性产业的国家垄断和专营局面,今年不但没有打破,反而更恶

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时间长,速度慢,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

发展需要。金融、保险业的发展速度慢,入世后,面临的压力

大。

﹙二﹚ 宏观调控不完善,职能为彻底转变

﹙三﹚ 收入分配差距大,引发社会不安的因素多。例如:两极分化严

重,城乡差距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民收入幅度趋缓,但负担趋多。

﹙四﹚ 对于内部人主导的改革,公众参与和认可度低。

三·中苏(俄)经济体制转轨的比较

〈一〉相同之处

﹙一﹚ 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都由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轨。

﹙二﹚ 实行计划经济时,在初期都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

法展。在后期,计划经济都不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要求。

﹙三﹚ 中俄现在都面临转轨不彻底的问题,矛盾日益突出

〈二〉不同之处

﹙一﹚ 转轨道路上:中国选择渐进式道路,俄国选择激进式道路 ﹙二﹚ 现阶段,中俄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四·中俄未来改革道路和方式的选择

中俄未来都应渐进地解决经济方面的问题,经济体制转轨过程已基本完成,接下来需要将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结合,经济上的市场化和政治上的多元化分离,解决问题先易后难,从局部到整体,渐渐改革。

五·参考文献

1王玉茹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2 第2期世界市场的扩展与近代经济制度

王昉 熊金武 《财经研究》 2010 第1期 从‘涨价归公’思想到土地增值制度、兼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思想

尚宇红 张二芳 《晋阳学刊》 2004 第4期 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与社会主义制度

2近代中国知识界视野和观念中的苏联经济体制 骆晓会的谈话

第二篇:社会心理学论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一、内容摘要

社会化的问题是社会心理学的一大研究领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社会化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从而为大学生社会化工作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二、理论准备

社会化是个体走向社会公共生活,融入现代社会的起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下,使自然人转化为社会化的过程。个体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必须要经过社会化过程,否则个体将无法适应人类社会。

个体社会化的研究源于西方心理学界,随后越来越引起社会学界研究者的关注。1895年,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题为《社会性的研究》中已用“社会化”这一概念来表示群体的形成过程。诚如赖特曼所说:“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或她就受着各式各样的人或事件的包围,而这些人和事件会塑造他或她对世界的知觉。个体认识到他或她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吸收进去的过程,一般就称为社会化过程”。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社会化“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有鉴于此,我们认为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大学生社会化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化基础上,以校园文化为依托,进一步学习、吸收和创造社会文化,掌握社会所畅行的行为方式,逐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能自觉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化阶段。但是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也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既有“社会化不足”的现象,也有“过度社会化”的征兆。这两种现象是与社会化的“度”相背离的两极现象。当然,社会化的“度”,不能由个人随意制定,它通常是由社会来确定,并通过教育尺度、人才标准、组织成员资格等一系列更为直观、具体的标准体现出来。

三、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化;社会化不足;过度社会化

四、案例

2010年10月20日晚,西安一名大学生驾车与一名骑车的女子相撞,事故发生后这名大学生将伤者连刺8刀致其死亡,而后在逃逸途中被附近民众抓获。警方透露,肇事者承认撞人后准备逃逸,但因发现对方正在记自己的车牌号而拔刀行凶。谈及此案,案件性质的恶劣程度让我们难以置信。大学生违法犯罪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如何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已经成为急需解决地一项严峻的社会问题。从大学生社会化过程来看,依据哈维格斯特对社会化过程的划分,大学生在生理年龄上基本处于青年期阶段。人在这一阶段社会化的主要任务,即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除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外,有如下四方面:(1)政治上,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能将社会的政治规范内化;(2)道德品质上,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合理的信仰;(3)情绪稳定,心理健康;(4)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学生个体无法完成以上的社会化内容,出现偏差、失败以及种种病态现象,更是学习社会角色失败的体现。

五、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社会化问题

1.有违法犯罪行为。当今社会中,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17%,这一比例呈逐步提高趋势。违法犯罪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特征一,犯罪数量增加;二,类型多样化;三,犯罪主体范围扩大。

2.人生观、价值观错位。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学生的观念、信仰与社会所倡导的背道而驰。以下几类比较有代表性:一,个人利益至上;二,功利主义;三,不当的消费观。

3.心理健康水平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大学生社会化状况的好坏。当前,大学生在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等方面的心理状况低。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

4.人际交往障碍。人际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大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的交往是个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六、对策及建议

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现阶段的生活状态和成长经历迫切需要被正确认识和给予帮助。正如前文所述,大学生社会化过程分为社会教化和自我教化两个过程,因此,接下来将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出发,提出合理化建议,致力于构建一个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教育系统。

1.家庭保障机制。家庭在一个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父母教育意识的转变、教育方式的改进等对于扩大家庭教育的功能有深远的意义。

2.学校促进机制。政府已经切实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社会导向机制。社会大环境相对家庭和学校来说,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复杂。环境分软环境和硬环境。从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角度,作为硬环境的高校周边环境需要优化;软环境则有两方面有待改善。其一,社会对大学生的角色期待应该进行适当调整。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应转变为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考核。其二,社会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期待应当多元化。用人单位不应过于看重专业之间的区别,而应看重人才的素质。

七、小结 总之,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就是要针对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弥补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先天不足,丰富个体的社会化内容,优化个体的社会化环境。同时,社会也须通过公共政策和大众传媒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教育的导向作用,而学校和家庭之间也应以学生为纽带,教育者和家长之间始终保持交流、互动。通过建立这种教育系统,减少社会教化过程对学生存在不足的可能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化空间,激励学生的自我教化过程。

八、参考文献:

⑴俞国良.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⑵刘豪兴、朱少华.《人的社会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⑶杨爱华.《大学生社会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89年

⑷莫飞平.“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几点思考”.出自中国期刊网

第三篇:政经论文—我国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分析

我国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分析

黎星蕾

学号1111111111 11级经济学类八班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但是仍存在着发展环境不宽松、企业起点较低、科技含量偏低、融资难等诸多问题。其中,融资难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瓶颈。

[关键词]民营经济现状 融资难 原因 国外经验

一、文章背景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但金融业总体上来说还是个相对垄断性、高度管制的行业,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从正规的渠道没法满足,融资难、融资贵,促使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在急需用钱的时候求助于民间借贷。浙江东阳本色集团董事长吴英因集资诈骗二审被判死刑后,引发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网民们对社会公平、死刑改革、民间资本出路、金融垄断、价值观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一场罕见讨论,一个普通案件迅速演变为一起法治事件。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我国每年类似的民间融资事件有很多,通过对由吴英案引起的民间融资难问题的调查、研究,发现民间融资的具体问题,从而对民间融资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二、我国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分析

(一)民营经济现状

1978~198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中国改革之路,私营经济开始出现,但是只有个别工商户,而且只在农村。1987~1992年,在此期间出现了私营企业,即雇工超过八人的民营企业。个别私企通过承包或租用国营企业积累了资产,逐渐改变了企业的所有权。1993~现在,政府确定了市场改革的方向,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1“.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形。成所谓的“三分天下有其一”,是指民营部门、集体部门和国有部门等三类部门在国民经济活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各占三分之一。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调查,如果将社会经济部门划分为国有和非国有两大块。如果扣除国家控股的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则国有经济部门、真正的集体和农业部门、私营经济部门等三大块经济活动,将分别占GDP的37%、30%、33%,基本上是“三分天下”。

2、民营经济产业分布趋势。第一产业中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等项指标均保持较高增长势头,但所占比重一直比较小。这说明,民营经济的产业分布已出现向第一产业、特别是高附加值农业和采掘业转移的倾向,但还未形成气候。第二产业中的民营经济成分增长速度虽不算低,但比重有所下降。这是由中国经济从低收入迅速转向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以及民营企业本身的发展水平不高决定的。第三产业中的民营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不高,注册资本金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但投资人数和雇工人数所占比重则有所上升。

3、民营经济将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10年,国有经济单位的职工总数减至近3200万人左右,减小幅度达6 0%以上。即便如此,调整后国有成份较集中的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等四大类企业,仍难于容纳这么多职工。到2010年,私营企业吸收的就业总量可达到345万人。这意味着私营部门的就业规模将超过国有部门。如果将个体经济部门、外资部门吸收的就业量考虑在内,到201年,民营经济将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民营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如此重要,但是由于很多主客观原因,使民营经济面临许多阻碍其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融资难就是最重要的瓶颈之一。近段时间影响极大的吴英案就与民间融资有关。1

(二)融资难 民间融资是指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以取得高额利息与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目的而采用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形式暂时改变资金使用权的金融行为。

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两个市场的长期并存是不争的事实。1986年,浙江的民间金融规模已经十分庞大,时至今日,由于缺少统一的监管机构,对民间金融无法进行科学的统计,但是估计仅浙江一个省的民间流动资金大约在一万亿到两万亿之间,民资汹涌,行至浙江的许多小县城,可以看到满街俱是打着当铺、一分利寄卖店、投资资询公司旗号的民间借贷中介。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但金融业总体上来说还是个相对垄断性、高度管制的行业,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从正规的渠道没法满足,因此他们选择了去寻找其他渠道,可以说没有民间金融就没有民营企业今天的贡献。“在现有的资金供给制度下,民间融资必然存在。因为银行的资金供给里面,它的对象就锁定了,会有一大批人拿不到银行的资金。但是拿不到资金不等于不发展、不做生意、不投资。”浙江省金融法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律师协会刑事辩护委员会主任姜丛华说。

浙江省2011年底对2835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在“贵企业从银行贷款曾经遭遇”选项中,15%被拒绝贷款或者贷款额度被压缩,13%被要求拉存款,民企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比较大。在“从银行获得贷款需要接受何种条件”选项中,16%表示需要购买保险等理财产品,25%表示有较大幅度利率上浮,12%表示需要支付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26%表示所抵押的资产需要接受指定单位的评估并承担评估费等费用,仅有不到14%的企业表示不需要接受附加条件。这些额外支付的费用造成企业成本上升。

融资难、融资贵,促使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在急需用钱的时候求助于民间借贷。那么民间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依赖度有多大?同样对这2835家民营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9%的企业表示“经常从民间高息借款应对资金周转”,47%的企业称“偶尔为之”。半数以上的企业涉足过高利贷。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许多企业从正规渠道不能以市场价格借到钱,另一方面是地下金融市场极度活跃但也极度危险。专家们认为,计划经济时代不会有“吴英案”,完善的市场经济时代“吴英案”也不会受到如此众多的关注。企业对资本的渴求和现有资金供给体制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经济领域的主要矛盾之一,把吴英判死刑,似乎难以有助于这个矛盾的解决。

(三)原因

在中国,贷款难在金融垄断和贷款的偏好。大企业、国有企业及部分民营企业贷款不难,但小微型企业贷款却经常陷入困境。据调查,我国超90%的小企业贷不到款,原因何在?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坦言道:“我国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没有为小微型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除此之外,存贷款利率被管制没有市场化,没有存款保险机制,监管留下来大量的空间,管得越多越死,上面越乱等,使得小微型企业贷款面临诸多障碍,这也是吴英案发生的根源。民间融资难,有许多的主客观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讲私营企业其难以成为资金流向的“磁场”,1、私营企业规模小。我国的私营企业绝大部分规模较小,其一哄而起,也可能一哄而散,关闭的可能性更大。

2、私营企业技术含量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许多仅靠廉价劳动力盈利的私营企业缺乏发展后劲。

3、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业主潜意识里不会去认真进行经济核算,不按法规设置健全的账簿,多头开户现象普遍,现金交易频繁,致使银行对私营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难以辨清,对贷款的监督和检查工作也无法进行。

4、私营企业租赁经营较为普遍,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及土地使用权等来办理抵押贷款,5、私营企业所需资金数量少且时间急,金融机构对私营企业的资信调查及程序上的报批在时间和工作量上与国有大企业的大额贷款相差无几。

客观方面主要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两个方面来分析。从银行角度看,存在着诸多原因:

1、认识上存在着误区。银行认为贷款给国有企业是“公对公”,即使收不回来也是肉烂在锅里,没有什么责任;但若支持私营企业,一旦真形成呆账死账,就易遭到非议和牵连。

2、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身亦是企业,这就决定其业务的开展往往是以盈利为出发点。相对于向国有大企业贷款而言,商业银行向私营企业发放贷款存在风险大、成本高、管理难等问题。

3、缺乏为私营企业服务相应的金融机构。从政府层面分析,没有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全国尚未出台旨在规范私营企业融资行为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关于激活私营融资风险化解和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其次,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严重缺陷,致使民间金融机构已成为私营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场所。金融机构的监管机关对民间金融机构往往一味实行关闭限制的政策,或者采取对大商业银行相同的监管体制,这样就抑制了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减少了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渠道。再次,在银行与私营中小企业间缺少资信评估、贷款信息等中介机构,是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四)国外经验

(1)美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根据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统计,2002年美国共有2.290万个小企业,占美国企业总数的99.7%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39%。2004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代表政府提出了674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其中帮助小企业发展是单列的重要内容。该方案使小企业在投资新设备上所获得的最大优惠从25000美元增加到了75000美元。他认为,小型企业是美国经济的命脉,唯有振兴小型企业才能振兴美国经济。[1]我认为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的经验大致分为两点:

1、有力的法律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由于小企业在美国经济中长期处于重要地位,美国国会和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小企业的法律法规。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主要目的是反对大企业在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保护小企业的公平竞争地位。1953年颁布的《小企业法》,正式奠定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强调了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小企业的必要性。1958年制定的《小企业投资法》,对小企业投资的途径、方法、条件等等进行了明确。1953年美国国会组建了联邦小企业管理局(SBA,U.S)作为直接隶属于总统的联邦政府独立工作机构,专门扶持和促进小企业的发展。为了解决小企业上市融资的问题,美国证券经纪商协会创办了纳斯达克(NASDAQ,)股票交易市场。在当时许多小型企业通过纳斯达克的上市融资现在成为了世界上鼎鼎大名的世界性公司,例如微软,甲骨文等[2]。

2、有相对完善和稳定的融资渠道。大小企业融资渠道有着明显的差异制,不同的企业融资渠道不同。美国有不同中小企业融资机构相继建立,据统计,美国有上万家专门从事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这些公司为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融资渠道。

(1)日本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日本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发展的 重要力量,据统计,截至到1993年末日本的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9.5%,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74.3%,创造的增加值占到全国生产总值GDP的54.9%。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促进其发展,日本政府构建了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体系,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实施,使得日本成为发达国家中中小企业立法最健全的国家。[3]自1949年以来,日本政府以《中小企业基本法》为核心制定了了30多个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主要包括了建设政策性金融库体系。日本还针对了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大的特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发达国家不同,日本所采用的是地方担保和政府在担保的双重金融担保方式,这样更加有效地分担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日本还于1963年成立了“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风险基金”给发行债券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担保。[4]

三、结论

通过对民营经济融资难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参照国外在此方面的经验,对民营经济融资的建议及对策如下:

1、改善私营小企业的素质

私营小企业自身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首先要改善私营企业的素质,具体做法有:(1)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增强企业职业操守,避免不正当竞争、制假造假损害环境等现象的发生(2)追求长远目标,避免面盲目投资,重复投资(3)规范自身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大力拓宽产品市场(4)努力提高企业的信誉

2、加强我国金融体系结构改革

(1)转变银行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态度,变歧视民营企业为重视民营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的信息互动,扩大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服务(2)建立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银企合作的直接信息渠道,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及信用档案,强化金融内部监管,确保资金投放合理(3)改革和完善具体操作制度,利用现代发达的网络技术设置小企业档案盒项目储备信息库,以对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良好市场前景的私营企业推行贷款寻求依据

3、充分发挥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尽快出台有利于私营企业融资的基本法规,构建私营企业法律保障体系,是民营经济有法律保障。(2)开拓更多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中小企业之间建立互助金融组织,加强共同发展和风险分担(3)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政府应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民营企业的融资。[6]通过各种税收优惠例如:降低税率,提高税收起征点,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可使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少一半以上,使其赋税总水平由占增加值的30%降到15%左右。这笔免税资金是普惠的,对中小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

注释

[1]温跃宽:《美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海外经济刊》2007年第1期

[2]黄剑东:《对美国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考察及思考》,《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4 年第13期

[3]赵向华:《中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之比较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13期

[4]研超英:《日本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启示》,《经济导刊》2005年第5期

[5]包国强:《注意从政策上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资金融通》1998年第7期 参考文献

(1)[美]史蒂夫-哈蒙(Steve Harmon):《零重力的赢家:中小企业融资指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2)刘嘉呈:《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中国经贸导刊》1999年第15期

(3)张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关于自贡市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银行与企业》2007年第7期

(4)徐华:《构筑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途径》,《经济与金融》1999年第7期

(5)[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原书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6)刘勇:《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第4期

第四篇:从企业角度分析我国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

河北经贸大学课程论文

从企业角度分析我国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

——2009级研究生社会保障专业夏敬哲

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面临的人才流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避免企业生产和人才体系的发展受到不良影响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非常关注的焦点,本文站在企业的角度,以一个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思考角度分析人才流失问题,对于人才流失的影响、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于减少人才流失的对策,希望能够对国内企业有所启示

关键词:企业人才流失薪酬忠诚度

人才在一个企业当中是最重要的资源,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对于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才的流失问题。合理的人才流动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但是过度的人才流失就会对企业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而造成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因素、企业自身的因素和人才个人的因素。人才流失严重时,企业自身是最大最直接的受害者,所以本文站在企业的角度,以一个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思考角度分析人才流失问题。

一、人才流失对于企业的影响分析

1.人才流失会造成技术的流失或商业机密的泄露。

企业所流失的人才,大部分是中层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掌握区域客户信息和人脉的销售人员等,这些人员在企业中处于比较关键的职位,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比较重要,同时在社会上的需求量也比较大,这些人才离开企业后,他们所具备的专业技术、管理经验和他们所掌握的客户信息、人脉关系都很可能随之流失,一些商业机密也很大程度上会被泄露,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史相当不利的。

2.人才流失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一方面,人才的流失会造成企业先期为之付出的招聘、培训开发等成本的损失;另一方面,人才流失后企业要保证生产的继续,必然要招聘新员工以弥补人才流失的职位空缺,这样无形就造成了人力资源重置成本的增加。

3.人才流失会影响企业职员士气,降低工作效率。

一方面是员工在离职前的消极工作阶段,必然降低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员工的流失对于该员工工作范围内的旧同事都会造成心理的波动,影响其他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

4.人才流失会增加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难度。

从企业流失的人才大部分会选择去同行业的其他的企业,这些人才在离开企业的同时也将其在本企业时所具备的能力和掌握的信息等资源带到了竞争对手手中,这无疑会增加竞争对手的实力,加大本企业竞争的难度。

二、从企业角度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

1.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员工缺乏凝聚力。

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理念的错位,这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会使员工工作没有目标,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克服困难的共同信念,缺乏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从开始创业到逐步成长起来的过程中积累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无形的精神财富的总称,它表现于企业的每个车间,每个工序,每个管理者的素质,每个员工的行为……,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最重要的无形形象。

在这个商品经济的时代,没有人不会对更高的薪酬和更优越的福利所打动。当本企业付出高额的招聘,培训开发等各种成本之后,再加上当前付给员工的高于同行业平均薪酬的待遇,实际在该员工身上付出的成本已经远远高于当前企业付给员工的薪酬,而员工面对更高的薪酬和更优越的福利诱惑时,他要对比的却仅仅是当前企业付给自己薪酬和提供的福利。在这个决定该员工是否会离开本企业的时候起决定作用的将会是员工对于本企业的感情,这份感情源于工作环境给他的影响,源于该企业文化对他的影响,如果平时工作过程中,虽然有着企业付给的高工资和提供的优越福利,却没有很好的和同事交流沟通的平台和机会,观念中没有一个给其坚定发展自身的方向和前途,没有令其乐于工作其中的企业文化的概念,那么,当想挖取人才的公司给予一个比目前该员工在本企业拥有的更高的薪酬、更优越的福利时,该员工的流失或者说叛逃是不可避免的。相反,如果本企业平时很注重对于员工企业文化的灌输,有一个人本的管理环境,使每个员工乐意工作其中,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自己在企业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面对高薪诱惑时,他会把平时企业给予自己的所有优越待遇都考虑进去,把这个融汇着自己和同事共同努力成果的团队精神考虑进去,把自己在这个企业所拥有的来之不易的人际关系考虑进去,从而从自身建立起隔离外界高薪诱惑的屏障。

2.薪酬体系的不健全降低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待遇低会使得员工工作没有积极性,在商品经济时代,一般员工在乎的仍然是自己薪酬水平的高低,因为他们的工作首先要解决平时的生活费用、供养孩子上学的费用、赡养老人的费用等问题,没有合理的薪酬水平会使得员工心理严重不平衡,当有更高的薪酬水平的工作机会时,就会直接导致员工的离职;薪酬体系的不健全还体现在薪酬在企业内部分配的不公平性,同样工作性质的岗位如果因为人为的或者制度的不健全而导致薪酬不同,会造成员工心理的极度不平衡,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如果因为薪酬体系的不健全而被简单的归纳到一个薪酬级别上,也会造成员工心理的不平衡,这都会导致员工对企业的不满,增加员工的离职倾向

3.管理者素质低下导致企业内工作团队没有凝聚力。

管理者在一个公司、一个团队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团队管理者负有向员工传播企业文化,价值观,培养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的重要使命,高素质的管理者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现不同员工的才能并将其安排的合理的岗位上,善于发掘其潜能。而管理者素质的低下,会导致员工工作没有目标,不

能很好的和同事配合,积极性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从而导致员工工作没有成就感,没有团队的荣誉感,渐渐对企业失去兴趣,离职倾向增加。

三、从企业角度分析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

1.企业要重视对员工企业文化的培养。

在企业做到合理对待员工,从物质方面优待称职员工的基础上,再用稳定并具有强烈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培养,使其从根本上依赖这个与其自身一起进步,一起成长的团队和工作环境,从心里不会考虑到离开公司,使本企业确定要精心培养的员工都是高度忠诚的优秀人才,做到这一点将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的骄傲,一个企业所有者的骄傲。

一个新员工加入之后,企业应当用通过培训、领导以身作则、团队建设等方式,让其很快的体会到本企业的文化,使其自然的融入到企业文化的氛围当中,从精神层面成为企业的成员。

2.打造优秀的管理人员队伍

在一个团队当中,管理人员和团队的领导对于员工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关键岗位的管理者要具备应有的管理能力和个人修养,使他们的管理能力与管理幅度相匹配。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是一个成功企业在管理上成功的表现。只有保证这些,管理者才能在被管理的员工中树立威信,管理者才能够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形成极强的凝聚作用,成为带领团队获得成果不断进步的核心,使每个员工都珍惜来之不易的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进步并取得成绩的团队。

3.完善企业招聘标准和流程

人才被其他企业挖走后,企业管理者往往会将原因归结为该员工的道德问题。人才的流失表面看是流失员工的道德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与招聘环节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企业不可能左右社会上每个人的个人道德品质,但是作为企业用人,一个企业是可以有选择的引进的,这就是招聘环节。招聘过程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人才流失率高低,关系到花在每名员工身上的引进成本是否会随员工的流失而一去不复返。

完善企业的招聘标准和流程,可以降低人才流失率。招聘的目标是招到合适的人才,而不是一味的招高级人才。招聘过程不单单要看重求职者的工作能力,更要看重求职者的个人价值观是否与本企业的价值观相符合,其工作的个人目标是否与本企业一致,尤其是看重他的个人道德品质和团队协作的意识。一个人工作能力再强,如果进入到一个团队,不能很好的很大家很好的沟通、融合,结果将导致整个团队的战斗力的下降。另外将人才引进后还根据每个人的性格、能力将其安排的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才能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所以招聘环节做得好可以有效的降低人才流失率。

4.重视培训环节,完善培训内容。

首先要加大培训预算和培训力度。不少企业在节省成本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就是不能在短期使企业产生效益的培训预算,这点在民营企业中显得尤为突出,不重视培训在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归属感、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从长期看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培养后备人才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诸多作用,只看到短期利益而放弃培训投入。

培训的内容的设计要把包括企业价值观、发展愿景、人才观等在内的企业文

化纳入其中,不能单单是技能和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要结合培训需求分析,不能盲目的为员工安排培训,而将本应提高员工能力和工作积极性的愿望变成了一种负担。不合理的培训安排会使员工产生抵制心理,不利于员工长期在企业服务。

5.完善薪酬制度,增加激励效果。

一要使企业整体的薪酬水平跟得上公司发展的步伐,随着企业利润的不断上升,也要相应的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使员工看到自己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相对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自己有一定的优越感。

二要使得薪酬体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在一些关键岗位上要有所倾斜,要有比较细的薪酬标准,体现薪酬与个人能力和岗位重要性的相关性。使薪酬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对于自身在企业发展的坚定信心。在此基础上要做到企业内部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做到薪资信息的透明化,使每个人依据自己的能力很清晰的了解自己的薪资在企业内部所处的等级,在公平的基础上,员工将会产生积极追求进步的动力。

三在薪酬上突出对团队的激励,是否对团队进行激励决定着一个企业更看重个人的作用还是团队的作用,也决定着员工是否会有团队协作精神。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是防止员工流失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要注重精神激励的作用。在激励措施上不能一味的使用物质激励的方式,尤其是对于知识型员工,他们更看重荣誉和职业发展,单纯的物质激励对于他们起不到像一线职工的激励作用。

6.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要加强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设计符合不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岗位上做到人岗匹配;在员工发展上,要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学习发展的机会,接受培训的机会,工作轮换的机会以及公平的职位晋升的机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个人发展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使每个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发展的未来和方向,增加对企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双重信心,进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付强.论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商业文化(文化版),2009,04:19.[2]朱砚茹.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0:224.[3]王敏.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人才流失的矛盾与思考[J].商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12:138-139.[4]纪长青.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成因及对策[J].天津经济,2009,10:45-46.[5]史永进.浅谈我国中心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9,02:302-303.

第五篇:论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分析剧本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分析剧本摘要:言语交际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而情景语境是言语交际的重要元素之一不可忽视。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而台词(part/dialog/lie)是戏剧表演中角色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景语境角度分析剧本语言,以验证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分析文字作品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剧本;语境;语境要素

1.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具有显著的社会性,语言的社会性表现为语言所使用的语境,人际交往的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发生的。Kramsch认为: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language in context is to start not with language, but with context。”(ClaireKramsch1993: 34)。可见语境对于理解文本,话语有重要作用。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是戏剧演出的文学依据。在文学领域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艺术领域里,它又接近文学;在戏剧领域里,它是一切戏剧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可分为: 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小说剧本,相声小品剧本等。台词按照应用范围,分为对白,独白,旁白。本文主要从情景语境角度分析话剧剧本语言,验证语境在理解情景化语言中的作用。

2.语境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

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

Halliday在Malinowski与Firth研究基础上发展了语境理论,提出情景语境三

个变项: 话语范围(field),话语基调(tenor)和说话方式(mode),即语场,语旨,语式。话语范围指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活动;话语基调指交际双方的社会角

色关系和交际意图;话语方式指语言交际所用的媒介或方式。它们分别与语言三

大功能相对应,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3.剧本语言中的语境分析

语境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的场所和舞台背景,不同的语境规定了交际的不同

类型和方式,所以语境对话语的语义和形式的组合及语体风格等,都有较大的影

响和制约作用。例如在The Merchant of Venice里:

Venice.A court of justice.Duke: Salaries, call Shylock into the court.Salerio: Yes, sir.He is ready at the door.He comes, my lord.从这个对白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再放艇上的一段话,所以语场是法庭,语式是

口语,语旨是传唤当事人。

再如《雷雨》选段:

四贵: 你还别忘了告诉你妈,你在这儿周公馆吃的好,喝的好,就是白天

侍候太太少爷,晚上还是听她的话,回家睡觉。

鲁四凤:那倒不用告诉,妈自然会问你。

四贵: 得意)还有啦,钱,(贪婪地笑着)你手下也有许多钱啦!

鲁四凤 :钱!?

四贵 这两年的工钱,赏钱,还有(慢慢地)那零零碎碎的,他们„„

鲁四凤 :(赶紧接下去,不愿听他要说的话)那您不是一块两块都要走了么?

喝了!赌了!

四贵(笑,掩饰自己)你看,你看,你又那样。急,急,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钱。喂,我说,我说的是--(低声)他--不是也不断地塞给你钱花

么?

鲁四凤:(惊讶地)他?谁呀?

四贵:(索性说出来)大少爷。

鲁四凤:(红脸,声略高,走到鲁贵面前)谁说大少爷给我钱?爸爸,您别

又穷疯了,胡说乱道的。

四贵(鄙笑着)好,好,好,没有,没有。反正这两年你不是存点钱么?(鄙吝地)我不是跟你要钱,你放心。我说啊,你等你妈来,把这些钱也给

她瞧瞧,叫她也开开眼。

鲁四凤:哼,妈不像您,见钱就忘了命。(回到中间茶桌滤药)。

语场:周公馆

语旨:一对父女的谈话,父亲想让女儿向妻子炫耀现在的生活

语式:对话言语

因此,分析研究任何语言现象都必须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若离开语

境,把一个语言片断孤立起来作静态的分析,往往很难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真正的结构价值和意义。

4.结语 本文的讨论表明语言使用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交际意图和功能。在对

剧本语言的理解上我们一定要考虑语境的重要性语境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语言

知识如所使用的语言知识和上下文等也有语言外知识如情境知识和背景知识等。

正好验证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分析文字作品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Claire Kramsch.Language and Culture[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2] Halliday M A K,Hasan 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l989:

24—26.

[3]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 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何兆熊《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年版

下载政经论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问题以中苏经济体制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经论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问题以中苏经济体制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