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务筹划在商业企业销售环节中的应用
税务筹划在商业企业销售环节中的应用(2013-04-03 19:58:58)
转载▼
标签:分类: 财会与税务
财经
税务筹划在商业企业销售
环节中的应用
一、利用临界点技术进行筹划
税收临界点是指税法中规定的一些标准,包括一定的比例和数额,当销售额(营业额)或应纳税所得额或费用支出超过一定标准时,就应该依法纳税或按更高的税率纳税,从而使纳税人的税负大幅度上升;有时却相反,纳税人可以享受优惠,降低税负。由此产生了税务筹划的特定方法——纳税临界点筹划法。寻找和利用好这些“临界点”对于企业合理合法地节约税收支出,进而促进自身快速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商业企业的混合销售业务中,就可采用此种技术进行筹划。
《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这里所谓“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是指纳税人的年应税销售额与非应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中,年应税销售额超过50%,而非应税劳务不到 50%。
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原则是,按“经营主业”划分,只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中的一种税。征收哪种税取决于货物销售额和非应税劳务营业额在总的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利用混合销售纳税平衡点的增值率,进行纳税筹划。
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营业税的纳税人的计税原理来看,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的计算是以增值额作为计税基础,而营业税纳税人的营业税是以全部收入作为计税基础。在销售价格相同的情况下,税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增值率的大小。一般来说,对于增值率高的企业,适于做营业税纳税人;反之,则选择做增值税纳税人。
在增值率达到某一数值时,两种纳税人的税负相等。当实际增值率低于理论增值率时,营业税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增值税纳税人;当实际增值率高于理论增值率时,增值税纳税人的税负高于营业税纳税人。
例:某建筑材料商店销售建材并负责安装,2006年3月取得总收人为1500万元,购进材料为1000万元,建材适用税率为17%,建筑安装营业税率为3%,不考虑城建税及附加,购销材料均为含税价。
理论增值率=20.65%
实际增值率=(1500-1000)/1500=33.33%>20.65%
若交纳增值税=(1500/1.17-1000/1.17)×17%=72.64(万元)
若交纳营业税=1500×3%=45(万元)
交纳营业税可以节省税款=72.64-45=27.64(万元)
也就是说,在混合销售行为中,如果主业税负较重,可以努力使混合销售行为中的另一项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达到50%以上,来获得筹划的空间。
二、利用分立技术进行筹划
分立技术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使所得、财产在两个或更多的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割,实现节税效益最大化的节税技术。利用分立技术,增加所得、财产的纳税主体,一方面可以发挥专业分工优势;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开展税收筹划,减轻企业税负。
零售企业的配送物流服务,从流转税的角度,可以分解为:货物仓储、分拣、运输、搬运、装卸等服务。按现行流转税政策,均属于营业税税种的课税范围。按税目划分,则涉及“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两个税目。其中货物运输和装卸搬运适用交通运输业税目,法定税率为3%,仓储属于服务业税目,法定税率为5%.适用不同税率的前提条件是要分开核算。
大多数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没有取得《公路货运许可证》,不能在地税局登记“交通运输业”营业税目,因而不能办理“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资格认定”,不能领购货运发票。实践中,多数零售企业是外包(委托其他货运公司运输)或者办理车辆的《营运许可证》,自行完成配送业务。收取的配送费则全部按“其他服务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并开具“其他服务收入发票”,供应商不能抵扣增值税。
根据税收的相关政策,如果将零售企业的配送业务分开核算,将配送中心独立为法人企业,其经营范围为对外承揽运输业务,即将原来的价款分解为商品货款及运输费两部分,在交易时与客户同时签订两份合同,其中的运输装卸收入可以获得3%的低税率,同时供应商还可获得“运费”7%的增值税抵扣,这样就可合理降低税负。由于该筹划能够降低整个商品供应链的税收成本,因而能提高本企业的商品价格竞争力。
筹划独立核算配送中心业务收支时还应当注意操作成本,包括办理证照、单独核算等增加的人力成本,配送业务耗用材料和水电不能抵扣增值税的损失等。
三、利用税率差异技术进行筹划
税率差异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利用税率的差异而直接节减税收的纳税筹划技术。与按高税率缴纳税收相比,按低税率少缴纳的税收就是节减的税收。税率差异技术是一种绝对节税的方法,由于税率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因此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纳税人的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或应税劳务,又涉及非应税劳务,为兼营非应税劳务。也就是说,纳税人的经营范围既包括销售货物和应税劳务,又包括提供非应税劳务。《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规定:纳税人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其非应税劳务应与货物或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
兼营业务的纳税原则是,分别核算、分别征收,即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对提供非应税劳务获得的收入征收营业税。此时,可利用税率差异技术对兼营业务进行筹划。
例:某商业超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6年3月份共实现销售收入120万元(含税),同时又经营风味小吃实现营业收入10万元,相应的货物购货成本为70万元(含税)。假设除购货可以抵扣增值税外,无其他可以抵扣的项目,不考虑城建税及附加。
1.未分别核算:
当期应纳增值税=(120/1.17+10)×17%-70/1.17×17%=8.97(万元)
2.分别核算:
当期应纳增值税=120/1.17×17%-70/1.17×17%=7.27(万元)
当期应纳营业税=10×5%=0.5(万元)
当期合计应纳税=7.27+0.5=7.77(万元)
分别核算的情况下可以节税=8.97-7.77=1.2(万元)
四、利用递延纳税技术进行筹划
递延纳税技术是指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使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而相对节税的纳税筹划技术。递延纳税虽不能减少应纳税额,但纳税期的推迟可以使纳税人无偿使用这笔款项无需支付利息,因而有利于资金周转,节省利息支出,从而降低了实际的税负。
从《增值税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纳税人在纳税期限上筹划余地很小。只有在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上进行筹划,才能达到延期纳税的目的。
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货物已经发出,货款却没有收回,但是税务机关却要求申报纳税,如果不按章申报,就要按偷税论处。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稍作调整,就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1)未收到货款不开发票,这样可以达到递延
税款的目的。例如:对发货后一时难以回笼的货款,或作为委托代销商品处理等情况,等收到货款时,再出具发票纳税。(2)尽量避免采用托收承付与委托收款的结算方式,防止垫付税款。(3)在不能及时收到货款的情况下,采用赊销或分期收款的结算方式,避免垫付税款。(4)尽可能采用本票、银行本票和汇兑结算方式销售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将纳税义务向后推延的基础工作,就是要签订好一份符合税法要求的合同,而这一点经常被许多纳税人所忽视。
第二篇:关于纳税筹划在中小企业中应用的调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科研技能训练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纳税筹划在中小企业中应用的调查
完成人:郝少华
指 导 教师:张建宗
系(院)别:财经学院
专业、班级:财务会计教育04
完 成 时间:2014年6月5日
关于纳税筹划在中小企业中应用的调查
一、中小企业在当今市场中的地位
随着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中小企业渐渐发展和成长起来,美国、欧盟、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中小企业的数量均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底,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1000万家,占据了企业总数的95%以上,占全国工业企业的99%,在数量上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就业人数占65%-80%,提供了超过半数的就业机会;GDP和产值分别占40%-60%和50%-65%,创造了相当部分的国民财富。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一个国家和地区具有经济发展推进器和社会政治稳定器的作用。但由于其规模、组织结构、资本和技术构成,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均与国有企业等大企业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相异,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中小企业在纳税筹划方面的应用。
二、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由于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我们选取河北省秦皇岛市内的若干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是秦皇岛双赢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瑞思学科英语、秦皇岛梦巴黎婚纱摄影等十五家企业,这些企业同时存在这样的特点:
1、根据从业人员人数,营业收入数额和资产总额这几个标准划分均属于中小企业;
2、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合一;
3、对外融资困难,资本成本高,方式单一,主要依靠商业银行借款和民间借贷这两个融资方式,缺乏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
4、人力资源匮乏,因规模小稳定性差,人才流失严重,尤其在纳税筹划方面缺乏精通税法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三、调查内容
为了了解中小企业对税收筹划的认知以及运用的情况,我们调查了以下内容:
1、企业是否有开展纳税筹划活动;
2、相关会计人员是否了解并熟练应用税收筹划的相关知识,是否合理将其运用到实际纳税环节中,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如果企业中没有相关专业人员,是否有通过聘请外部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税收筹划活动;
3、企业管理者对纳税筹划是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其是一项避税行为还是偷税行为,是否重视其在缴税环节的作用,同时在聘用相关负责人时是否有这方面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四、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调查结果
经过对这些企业的采访,我们发现被调查单位中有85%至今仍未开展纳税筹划活动,原
因如下:
1、企业中缺乏集财务和税法于一身的高端的复合型会计人员,税收筹划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需要同时具备财务、税收知识,并全面了解和熟悉企业投资、筹资、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
2、税收筹划作为一项主观的计划决策,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失败的税收筹划活动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活动,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通过权衡税收筹划为此带来的利益和所承担的风险的比率,决定不开展这一项活动。
剩下的15%开展纳税筹划活动的企业当中又有65%是通过聘请专家或者委托中介机构进 行税收筹划的,由此看来,其根本原因还是企业内部缺乏具备相关能力的人才。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对纳税筹划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到位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于纳税筹划的引入较晚,在纳税意识上相对就比较薄弱。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对于法律政策一般都不太重视,而且在对纳税筹划的实质认识上较片面,很多中小企业认为纳税筹划的目的只是为了少缴税或者不缴税,甚至一些中小企业还不能够将纳税筹划与逃税、偷税、避税等违法违规行为作出合理的区分。因此,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对于纳税筹划的实际操作运行还存在着很多错误的观念和认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通过纳税筹划减轻税收负担的成效。
2、缺乏专业的纳税筹划人才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没有专业的纳税筹划人才负责实施纳税筹划工作,一般都是由企业内部的财务或者会计人员来承担,他们没有相应的业务素质和筹划资质,在税收策划与税务稽查、财务成本管理以及行政管理方面能力还不够,很难有效完成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当下,我国很多的中小型企业的税收筹划相对于很多大企业来说条件都不够成熟,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甚至是行政人员,本身都不够专业,对职业性要求不高,他们不能够认识到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的重要性,使我国的纳税筹划策略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3、纳税筹划代理机构规模较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税务代理机构,这些代理机构通常以小型为主,其综合业务能力还是较落后的,代理机构的领军人以及业务人员在技能水平、文化素质以及道德修养上偏低,对新的财会知识和纳税法律法规不能及时掌握,不够重视。所以,这些税务代理机构更多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简单的税务咨询和分析业务等,还不能真正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与国外的税务代理机构相比,国内的代理机构在规模以及专业素养上还有待于提高。
四、对中小企业纳税筹划应用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意识
正确的纳税服务意识和理念,是有效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前提。中小企业的决策者要想通过合法的方式有效降低纳税成本,就要对纳税筹划的真正含义、来源背景以及筹划方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正确认识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避税的区别。从科学、合理且长远的角度开展纳税筹划布局工作,将纳税筹划的最终目的与加快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紧密结合起来。将纳税筹划工作提升到企业战略性的高度,在注重个别税负降低的前提下,努力追求降低企业整体的税负。
(二)注重对纳税筹划人才的培养
专业的纳税筹划人才是企业有效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基础条件,纳税筹划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水平。要加强对符合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强化从业人员对税收知识的学习,更全面更及时地掌握专业知识;对税务筹划师开展上岗前的培训工作,提高纳税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此外,还要增强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现状,培养出企业内部高素质,高能力和高效率的纳税筹划人才。
(三)合理应用税收优惠政策
到目前为止,政府已经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去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当合理应用税收优惠政策,在尊重法律的情况下,合理避税,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例如,对于某些享受期限减免所得税优惠的新办企业,可适当控制投产初期产量及增加投入广告费用的方式,延缓盈利,同时提高产品知名度,充分挖掘其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更大的节税利益。
(四)加强销售税金的筹划
对于一些小规模的纳税人来说,如果增值率不高和产品销售对象主要为一般纳税人,那么被判断成为一般纳税人之后,会对企业的税负大有好处,因为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越多,应缴的税款就越少;但如果纳税人的规模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扩大,可联系若干个相类似的小规模纳税人实施合并,使其规模扩大而成为一般纳税人。另外,符合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的小规模纳税人,在缴纳增值税时可利用“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来判断,当增值率低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要低于小规模纳税人,因此应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缴纳增值税;反之,当增值率高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时,应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当增值率等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时,选择两者均可。
(五)合理确定企业的资本结构
所谓资本结构,就是债权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搭配问题。根据税法规定,负债的利息作为期间费用,可以税前扣除,这样负债资金成本就能够冲减所得税税基,起到抵税的作用。而债权资本并非是越多越好,企业要承担资金成本,同时,如若这些债权资本没有全部发挥其价值,这就会引起负效应。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资本筹集的时候要做好债权资本与股权资本的合理搭配,保持合理的资本成本率;同时要运用好股权成本,做到既能减轻税负,又能实现权益资本收益率最大化。
(六)注意融资租赁的利用
所谓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税法规定“融资租赁发生的租赁费不得直接扣除。承租方支付的手续费,以及安装交付使用后支付的利息等可在支付时直接扣除,融资租赁设备可以计提折旧并在税前扣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购置大型设备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采用融资租赁,既可以迅速获得所需资产,又可以避免因长期占压资金而带来的风险,同时又可通过租金的支付,抵减应纳税所得额。
纳税筹划不同于逃税、漏税、抗税等非法行为,这是纳税人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积极纳税的一种体现。成功的纳税筹划往往既能使经营者承担的纳税负担最轻,又使政府赋予税收法规中的政策意图得以实现,对政府、企业都有利。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它们的发展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它们的生存受到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挑战,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利润最大化是这些企业所追求的共同目标,纳税筹划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经营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刘思洁,李维刚.中小企业纳税筹划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3:189-190.[2]吴志舜.纳税筹划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2010.20(4).[3]王树锋.纳税筹划[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4]许虹,王雅莉.企业税务筹划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2(31):112-113.[5]张娟.说收筹划在中小企业对务管理中的研究[J].2006(8).
第三篇:浅谈税收筹划在企业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税收筹划在企业中的运用
作者:程颖洁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0期
[摘 要)随着竞争的压力增大,企业为了争取更大的利润,就必须进一步的节约成本。税收作为降低成本的因素之一,也越来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税收筹划的概念和特点,分别从财务管理的四个环节叙述了税收筹划在企业中的运用。
[关键词]税收筹划;节税;降低成本;投资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试分析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试分析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对于企业来讲,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能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和分析,还能有效提高企业的资产使用率,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而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纳税筹划,本文就纳税筹划的具体内容以及企业纳税筹划具体操作方式进行相关的阐述,着重对纳税筹划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体现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说明,希望对于企业日后的纳税筹划工作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纳税筹划 财务管理 内容 方式 作用
众所周知,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是极为重要的,而纳税筹划工作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又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由此可见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对于促进企业快好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什么是纳税筹划
作为企业首要目的就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追求利润的过程当中,难免会与国家相关规定政策发生冲突,而冲突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仅会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严重的还会触犯国家相关的法律条例,出现违法行为。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得不偿失的。由此,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在不触犯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又要实现自身的最大效益,就不得不进行纳税筹划来实现这一目的。
所谓纳税筹划即是指企业相关财务工作人员或者是专门的纳税筹划人员结合公司的财务组成情况以及公司营业收益等,依据国家相关的规定进行筹划操作,以期在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强化纳税人意识
企业是一种自发型趋利避害的组织,但是在一定的利益诱惑下,企业往往只能做到“趋利”而无法做到“避害”,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利润的追求是无形的而且没有节制的,如果没有纳税筹划这一环节,企业盲目追逐利益的过程中极易触犯国家相关法律,从而严重损害企业的发展。纳税筹划工作是企业科学合理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还能协调好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关系,实现双方的共赢。
(二)提高企业财务的综合管理水平
在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结合国家相关的规定和政策以及公司财务的现状,可以反映出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改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管理水平。除此之外,纳税筹划工作本身就是属于财务管理范畴,它的顺利开展就是财务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直接体现。
(三)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纳税筹划工作能够强化企业纳税人的意识,督促企业按时按质缴纳相关税负,除了实现自身的利益之外,还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社会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纳税筹划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纳税筹划工作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高效开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这些作用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经营中的纳税筹划
企业要实现良好的发展主要是从成本和利润来进行计算的,利用最低的成本支出来换取最大的效益回报,这是所有企业都期望达到的杠杆效应。纳税筹划工作在这一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比如就企业的物资纳税筹划来讲,企业可以利用存货计价的方式,进行合理的筹备规划,这样在缴纳赋税的过程中增加了企业的存货成本,从而降低相应的利润收益,企业相应的税负减少,与之对应企业的最终收益增加。除了存货筹划之外,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加速折旧,从而减轻企业的税负负担,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当然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中,进行纳税筹划的时候应注意,应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要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行权益平衡,不能只是一味的以减少企业的税负为目的,应该将纳税筹划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利用筹划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上来。
(二)筹资中的纳税筹划
除了在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纳税筹划实现企业的最大收益外,还可对筹资过程中产生的税负负担进行相关筹划。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筹备,就现阶段企业的筹资来说主要有两种方式: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就这两种筹资方式来讲,负债筹资所承担的税负较权益筹资更轻。负债筹资本身在一定程度就减轻了企业的税务负担,如果是权益筹资的话,要想达到减轻税负来实现企业利益的目的,就要通过利润分配的环节来进行筹划操作。作为企业来讲,更倾向于选择前者,但是同时也应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负债筹资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企业应思虑周全,比如在自身经营运转良好,并不适宜与负债筹资这一筹措渠道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考虑,选择最优的策略,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再进行相关的操作筹划。
(三)权益分配中的纳税筹划
权益分配中的纳税筹划主要指的是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收益情况和相关的分配政策进行全面的筹划,最终得出一种最为合理、最为优化的分配策略,比如企业在利润分配的过程中,依据国家出台的相关减免税费的政策,尽可能多的加大科技以及宣传的投入,从而获取相关的政策支持,减轻相关税负,增加收益。权益分配中的纳税筹划工作还应注意,应密切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的明细指导,避免出现操作上的偏差,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的投入,不仅不能实现合理的纳税筹划,还极有可能对企业的效益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纳税筹划工作不仅可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的发展。在企业具体的纳税筹划工作中,应密切注意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利用好税收杠杆进行纳税筹划,调整收益分配,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条例的基础上,合理的实现企业的成本收益,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与国家经济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周利芬.借纳税筹划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会计,2013,(2):41-43.[2] 刘文,符刚.基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纳税筹划分析[J].内江科技,2008,29(1):58-59.DOI:10.3969/j.issn.1006-1436.2008.01.050.[3] 蒋漱清.浅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的作用[J].中国商贸,2012,(7):171-172.DOI:10.3969/j.issn.1005-5800.2012.07.075.
第五篇:绩效计划在绩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绩效计划在绩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摘 要: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包含绩效目标分解、绩效计划执行、绩效计划检查与调整等活动,强调对工作行为产生结果的承诺。对绩效计划的层级、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一系列过程管控活动,提高绩效结果的可控性。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计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F24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18-0125-02
本文所讨论的绩效计划,是广义上的绩效计划管理活动,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设定了清晰工作成果的工作任务计划,包含绩效目标分解、绩效计划执行、绩效计划检查与调整等活动。绩效计划与一般的工作计划不同点在于,绩效计划特别强调了对工作行为产生结果的承诺,不仅对做什么进行确定,同时还对做到什么程度、产生什么结果进行明确设定,是在工作计划基础上,结合绩效管理进行改进的产物。
绩效计划按层级分为部门绩效计划、员工绩效计划。部门绩效计划,是部门将公司目标进行分解后形成部门工作目标,再梳理建立完成这些部门目标的对应的任务和行动计划群集,而形成的详细的部门工作计划。员工工作计划是部门经理组织员工分解部门绩效计划,进行分工、确定协作关系、细化员工工作任务和行动计划形成的指导员工的工作计划。绩效计划按时间周期划分可分为、季度、月度绩效计划,部门绩效计划周期一般设定为和季度,员工绩效计划周期一般设定为季度和月度。
绩效计划处在绩效管理中段,是绩效管理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工作。绩效计划的相应工作包括绩效目标的确定、分解,工作任务分解和确定、行动计划编制,工作职责的清晰界定、配合协作关系的确定,工作成果检验办法的确立等内容,绩效计划的执行与检查,绩效计划执行问题反馈等工作。在绩效管理整改过程中,绩效计划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了衡量绩效的标准、工作任务指引、确定分工协作关系,绩效计划工作包含了绩效管理最核心的部分,是绩效管理最重要和关键的活动。但不幸的是,在大多是企业,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计划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重视绩效目标和关键业绩指标的制定、执行和考核工作,但不重视绩效目标的分解和绩效计划的编制,导致绩效过程管理缺位,绩效目标和经营压力不能有效分解、层层传递至每一个员工;二是绩效计划的编制粗略、不重视绩效标准确立、绩效措施制定和岗位间的分工协作,导致绩效计划无法执行或执行偏差较大;三是各部门编制绩效计划不进行跨部门沟通,部门绩效计划之间不能无缝对接,没有发挥绩效计划跨部门沟通,推进协作的价值;四是缺乏绩效计划执行和过程监督机制,在绩效计划执行偏差时不能及时纠正,导致绩效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降低指导性,影响绩效考核时的评价客观性。绩效计划发挥应有的作用,应着手解决以上四个问题。
一、规范运用绩效计划工具,有效防范绩效过程管理缺位
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活动时,常犯的错误是重视绩效目标、指标确定和绩效考核,不重视绩效过程管理。有的公司高管甚至认为:“只要组织确立了合适的绩效指标和目标,与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工资紧密挂钩,公司中层为了自己的收入,自然会想尽办法完成目标任务。”这样的观念表面上逻辑很简单清晰,实则是建立在错误的假设前提上的,即“合适的绩效指标和目标是可以确立的,中层管理人员是具备实现目标的能力的”。现实中,这两个假设大多数都是不成立的。所以,必须通过规范的绩效计划工作,来弥补绩效指标目标确立不合理、不全面和中层管理人员能力不能满足实现目标要求可能造成的绩效管理失控。具体的操作为:在制定了公司目标后,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各部门分解公司目标,找出能与公司目标连接的部门关键业绩指标,分解指标时应注意平衡部门短期目标(特别是财务指标)和公司长期战略的冲突,比如研发投入作为战略性指标和公司利润目标有较大冲突,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注意消除各部门间指标和目标的冲突,使各部门的指标保持高度一致性,比如财务部成本指标和人力资源部人才储备招聘指标、营销部门营销费用指标、采购部门采购费用等指标容易产生冲突,需要部门间充分沟通,以合理的全面预算作为基础确定一致的目标,发挥部门间的协同效应。部门得出合理的指标和目标后,应梳理支?握庑┲副昴勘甑墓ぷ魅挝瘢?并在部门员工间进行分工、确定协作关系,检验员工的横向工作量、工作难度的平衡问题,适当评估每个员工的胜任能力的情况,通过这些活动,找出部门的重点工作并确定难点、风险点,充分发挥部门内部协作效应。部门绩效计划要运用好《部门绩效计划表》《员工绩效计划表》等工具,人力资源部门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表单,提供给各部门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文字工作占用工作时间、消耗资源。《部门绩效计划表》一般包含以下要素:部门指标名称、目标值、部门重点工作项目、每一项重点工作的起止时间、绩效标准、责任人、监督人、占部门工作的权重、工作成果检验方法、重点工作推进纪律、考核统计情况等要素;《员工绩效计划》一般包含以下要素:工作项目、工作内容、工作措施、起止时间、工作质量标准,协作关系、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作改进计划等要素。结合企业实际将表单相关要素整合设计到一个表格内,形成一个绩效计划和跟踪检查的计划加记录的工具,通过搜集绩效计划执行相关数据和情况,来开展绩效过程管理工作,能取得较好的过程管控效果。
二、绩效计划重点突出、标准清晰,与实际紧密结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除了一些内外部环境变化过快或需要极大创新性的行业(如互联网行业)外,对工作的预见性,是控制工作效果的重要前提。在制订绩效计划时,各部门因对绩效计划的态度不一,制订出的计划质量差别巨大。人力资源部门应对绩效计划的制订过程进行充分的辅导,积极参与到各部门绩效计划过程中,绩效应重点突出、标准清晰、贴合工作实际。绩效计划并不是将工作项目事无巨细的罗列出来,要遵循“28原则”,20%的重点工作占80%的篇幅,重点工作项目适当细化,非重点工作可以适当粗略。绩效计划中,要清晰地列示对绩效目标的数据,没有数据的要清晰地定义和描述。例如对于业务部门,指标一般都是定量指标,如销售额、利润等,围绕完成销售额或利润的相关工作活动,是部门绩效计划的核心内容,市场营销竞争策略分析、市场营销策划、营销成本控制、营销人才培养、营销活动开展等推动完成销售额任务的工作是重中之重,要仔细分析并在部门绩效计划中列明。在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分解出具体的目标,能够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清晰描述。例如营销活动的开展,要列明营销活动的方式,每种营销活动开展的场次和计划时间,每次营销活动达到什么效果,吸引多少顾客参与(或经销商),产生多少营业额,每次营销活动的成本控制在多少数额以内,责任人是谁,确保营销活动顺利开展的主要保障措施是什么等,内容应详细列明。
三、确保绩效计划的一致性,提高部门间、员工间的协作效率
在绩效计划中,还要考虑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同,营销部门的绩效计划中,应包括至少两个方面的反馈:一是顾客在使用过程中对产品的相关反馈信息,如何真实及时地反馈给生产制造部门和产品开发部门;二是在营销过程中发现与产品相关的顾客需求,如何筛选并有效反馈给产品开发部门。除了这两个方面,营销部门与财务、人力资源等专业支持部门的协作机制也应在绩效计划中列明。所以,制订绩效计划的过程,不仅是部门将目标分解,统一部门行动和目标的过程,而且是部门与部门间密集沟通,就目标和相关联行动达成一致的过程,各部门通过在制订绩效计划过程中对跨部门工作任务的审视,确立合作关系,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权限和冲突解决原则,减少在绩效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冲突,提高部门间协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对于员工的绩效计划,制订过程中需要有部门主管领导的辅导,员工除了按“28原则”详细列明工作任务和目标外,同样应注重清晰地界定员工与部门内外部员工的分工协作关系,达到既分工明确又协同一致的目标。
四、适时检查和调整,确保绩效计划与时俱进
绩效计划作为指导工作的文件,是在事前根据目标和对工作任务的评估制订出来的,对执行过程中客观情况的变化,并不能完全?A见,也不会完全符合。这就需要对计划的执行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重点检查计划是否按时间节点执行,工作任务是否完成,绩效结果是否达到,客观情况是否与制订计划时的预期有重大变化等。同时根据检查的情况,一方面,要记录下相关数据,对没有客观情况变化但制订不到位的,要分析主观原因并查找原因,要求责任人员进行改进完善,必要时也可以适当调整绩效计划;另一方面,要发现与制订计划时预期发生重大客观变化的事实,及时找出应对措施并加以完善。只有在执行过程中加强检查监督和比对分析,及时调整绩效计划不符合客观情况的部分,才能确保绩效计划与时俱进,并发挥出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在实践中,绩效计划是连接绩效指标目标核定和绩效结果考核间的纽带,企业应当高度重视绩效计划工作,防止绩效确定的绩效目标在具体实施时无法落地,造成绩效目标被束之高阁,等到年底绩效考核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早就有很大的执行偏差,那个时候为时已晚,绩效结果已经固定下来,没有办法改变了。运用好绩效计划的关键,首先,要教会各部门适应绩效计划的管理工具,通过充分的跨部门沟通,制订出具有部门间高度一致性的各部门绩效计划;其次,在部门经理的统一指导下,制订出责任清晰、协作共进的员工绩效计划;最后,要适时检查绩效计划执行情况,查找相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措施并适当调整绩效计划,通过一系列过程管控活动,提高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协同,提高绩效结果的可控性,最终在绩效考核时,才能依据充分、客观公正地评估部门及员工的绩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