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周期理论与全球性金融危机[范文模版]
经济危机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1.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2.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里原创一个案例: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
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
3.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层次
(1)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能挣会花是时代的骄子”。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超前消费,在若干年中也曾带来暂时的繁荣。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债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帐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
(2)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美国银行业长期来养尊处优,似乎是“天之骄子”。高层领导皆是高薪,年薪数百万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领阶层年薪也达数十万美元。银行业长期来由于借贷额巨大,获利甚丰,掩盖了矛盾,尽管年复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过得去。一旦债务人难以偿付债款,出现成批呆帐,形成三角债。银行始则周转不灵,继则巨额亏损。于是大批裁员。若认真反思,高薪是过多地享用经济成果,含有剥削因素。或者说是一种“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愚蠢之举。
(3)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美国多年来常有新兴的产业引领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子通信业。如电脑的硬件软件、手机曾遥遥领先当许多国家尚处于萌芽状态,美国则已面广量大地形成产业。但近十年来,美国这些领先的产业已处于徘徊状态,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迅猛追赶,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业发展神速,美国的优势相对削弱,或者说正在逐渐失去优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的金融危机积淀久,它启示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我们要一切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办好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这也是化解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之良策
第二篇:浅谈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浅谈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内容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受到影响,中国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成因与经过、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影响 对策
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成因与经过
全球性金融危机人称金融风暴,广义上是形容因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狭义上是指本次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次级贷款是指那些放贷给信用级别较低和收入证明缺失的借款人的贷款,因而存在较高违约风险。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主要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由于风险较大,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较高,金融机构为获取更多利润,把“次级贷款”门槛降得很低。在追逐利益的动机下,美国次级贷款规模迅速攀升。美国是一个低储蓄、高消费的国家,不但国民大手大脚借债消费,而且国家也鼓励大规模负债和超前消费,同时银行监管能力与银行金融创新程度的不匹配监管制度和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加之中介机构的作梗,推动了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导致的与次级债相关的损失,金融机构纷纷出现严重亏损,就是所谓的次贷危机阶段;紧接着次贷危机升级为债务危机,产生了“骨牌效应”,引发了衍生证券跌价,优质债、信用卡债、企业债等全面债务偿还危机,经济出现恶性循环,进入了债务危机阶段;由于心理恐慌和信用缺失的传导,次贷危机向着全面信贷危机演变并恶化,经整个金融链条的不断扩散和升级,促成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危机,这是信贷危机阶段;此后美国金融机构把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捆包成金融衍生产品推销给全球投资者,使本应的一个区域内发生的房贷危机,快速地经多渠道向国际市场输出,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和蔓延,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另外多国与美国大型金融机构盘根错节,欧洲、亚洲等诸多国家金融机构受到巨大冲击,使美国的金融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发展,进入了全球性金融风暴阶段。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尽管次贷危机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欧美,但它可能通过其广泛的投资者、衍生品及影响市场预期和实体经济等多渠道向其他地区乃至全球蔓延,美国及世界经济未来增长的风险也增大,因而应该更加清醒地看待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境外投资市场风险增大。
(1)经营不景气而蒙受损失;
(2)在次贷危机背景下,为寻求资金安全,会有更多的资金涌向美国国债,美元资产组合和资产定价势必重新调整,这给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投资和中资银行外汇资产运用带来巨大风险;
(3)一些走出去的企业与美国本土企业合资或合作因危机影响将导致一定的利润缩减;
(4)华尔街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美国经济衰退,抑制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业增长。
(二)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股市和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性会产生影响,其一,这几年通过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股市,金融危机引发的国外资产组合调整和对中国新兴市场的重估,欧美投机性资金会调整风险高收益大的投资取向,撤资回国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其二,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投资回报率高、美元降息、人民币加息及持续升值等因素,我国及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游资的安全避风港,加速热钱流入,阻碍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将进一步推高股市和房市价格,促使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加剧,潜伏了金融危机隐患。上述因素均加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
(三)我国的汇率制度受到挑战。
美国经济下滑对就需要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目前人民币与美元息差缩小、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热钱流入加快、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使我国处于加息与否、急速升值与稳步小幅升值之间的两难抉择,这使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受到严峻的挑战。
(四)我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
(1)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蔓延,美国投行有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计划,出现了抛售在华房地产资产的现象,呈现了潜在的流动性危机,这让低迷的我国房市雪上加霜。
(2)金融危机使人们的心理预警增强,打击购房者的购房信心,市场的观望气氛更加浓郁。
(3)我国房地产信贷没有信用分级和风险定价,假按揭和假资产收入证明时有出现,风险相对集中在银行体系内,随着央行近年多次加息,按揭贷款步入违约的高风险期。
(4)银行给房地产的贷款在减少,上市融资的方式也随着股市下跌而破灭,房地产融资的两个主要渠道均受到阻碍,加之二次购房受限、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提高等等政策,房地产资金供应紧张。
(5)此次金融危机会挤压掉中国房地产自身的泡沫,同时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所面临的风险。
(五)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通过外贸渠道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1)对出口的影响。中国是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经济主要依赖国外需求,对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尤其是美国占我国出口贸易中的50%,美国国内需求下降极大地抑制了中国的出口,在国内消费乏力的情况下,出现产能过剩和供给过度的问题,而政府必将采取宏观
调控措施来限制产能,容易导致通货紧缩,另一方面,出口受抑也增加了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连环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2)对进口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均使用美元标价,美元贬值造成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如石油、农产品、能源等价格持续上涨,降低企业利润空间,引发通货膨胀,对以进出口加工为特点的我国企业盈利构成极大压力。
三、应对之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笔者认为应对之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加强金融监管,规避境外投资的风险
要增强金融发展的独立自主和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管理;调整投资结构,发展综合经营,提高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把对外开放与金融自主结合起来,坚持自主是基础,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利用对外开放的机遇,趋利避害,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应与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的监管能力相匹配,稳妥推进海外扩张,通过资产的在各区域的合理分布实现风险的配置,有效规避或降低总体风险;稳步推进衍生产品市场发展,为各行业创造应对利率、汇率风险的避险工具。
美国的金融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能源和资源价格在经济低迷和衰退的影响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我国可以利用世界能源和资源价格走低,这一有利时机促进经济发展。
(二)调整外汇储备战略
调整与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江率制度,完善对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策略,改美元资产为主为多种货币资产共存,同时优化美元资产的投资结构;购买海外石油及其他稀缺资源,参股收购相应海外企业;尽可能购买有助于培育国内自主创新的海外次核心技术、先进设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支持国内居民对外金融理财与投资,以鼓励“藏汇于民”。
(三)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我国的监管部门应设立房地产等行业风险预警机制、危机升级后的处理措施,以避免危机发生或有效应对危机。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实行严格的贷款审核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推进资产证券化,增加融资渠道,实现信用风险的分散和转移,同时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四)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
(1)扩大就业,提高人民可支配的工资收入。我国人力资源总量比较大,既决定了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也决定了我国比较大的就业压力。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符合我国的资源和要素供给特点,有利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发展劳动密集产业并不排斥技术密集的产业,许多高技术产业,如计算机软件、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也是劳动密集产业,我们应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就业率,进而提高人民可支配的工资收入,扩大内需,用国内的消费来消化“过剩”的产能。
(2)由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例如医保、教育、养老保障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快落后地区校舍改造,增加城市和农村的低保补助,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促使公众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内需。
(3)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将带来投资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基础
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带动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我国劳动密集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国际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等级,生产和出口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力求避免贸易摩擦和争端,因此,政府应当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出口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出口企业要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鼓励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落实市场多元化战略。
四、积极应对,共度难关。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首要关注的大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中央政府约需投资4万亿元。
上述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体现了中央应对经济危机的决心和采取的有力措施,从中也传递出了新信息:
(1)发出了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超重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就是要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其中约4万亿新安排的投资对经济的接到至关重要。
(2)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民生工程位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之首,通过对民生工程的投入,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意图十分明显。
(3)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但着眼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强调夯实基础、保障民生,体现了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此举为应对危机的应急之策,更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4)以投资带动消费,以消费促进增长。眼前靠投资,长远靠消费,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为消费创造条件,提高国民收入更是直接拉动消费的举措。
(5)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它既能发挥投资对经济直接拉动的作用,又能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正朝着企稳向好的方向发展,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这得益于政
府的政策调控和财政投资的拉动,但应对危机不能单靠政府,经济主体应当用好政策,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创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把二者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应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进行科学的政府宏观调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经济将平衡回升,度过难关,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梅新育:国际金融传染机制的新特点 中国金融 2007(18)
[2]张明:透视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经济评论 2007(5)
[3]杨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相关分析 世界经济 2000(2)
[4]黄序和:金融海啸的成因、经过及对我国的影响 金质大讲坛选萃 2009(1)
第三篇:全球性老龄化与健康讲稿
P1:人口老龄化是一种既不可避免又可以预测的全球现象。
任何成功应对老龄化的核心都必须是良好的健康。如果我们能够确保人们不仅更长寿,而且更健康,社会就将得到更大机会、付出更小代价。因此,21世纪前50年所面临的这一人口结构挑战需要做出公共卫生应对,世卫组织也已将其确定为工作重点。
老龄化时代一个日益突出的卫生挑战就是非传染性疾病。我们需要发展卫生系统,使之能够提供这些疾病及其风险因素所要求的长期护理。
本次PPT要以全新视角看待现有卫生数据并利用一些激动人心的新工作帮助我们确切了解现实需求。现在,国际社会应直面挑战,真正实现“健康相伴,活力常在”。
P3:当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就标志着从“老龄化社会”过渡到了“老龄社会”。完成这一过程,法国用了100多年,而巴西、中国、日本、智利等国只用25年左右。
截至2011年末,中国大陆有1.23亿65岁及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到2050年,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三成,劳动力人口与老年人口比将由2000年的10:1下降到2.8:1。
P4:出于人道主义和经济的原因,有必要为老年人提供与其他年龄组一样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的照顾和康复。同时,必须为老龄人口提供满足他们特殊需要的保健服务,考虑在有关 的大学课程和保健体系中酌情引进老年医学。除了政府外,还有其他重要的行动者,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和家庭。它们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向个人提供支助,同时与政府积极合作,创造有利的环境。
P5:人口老龄化在诸多方面均可被看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结果。虽然各国的经历并不相同,但显现出了普遍模式。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卫生保健获取机会的增加,儿童期和分娩时的死亡率降低。
然而,这些激增的人口最终会步入老年,如果生育率持续较低,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就会升高。老年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还会加速这一趋势。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徘徊在极低水平,而老年期寿命延长也将越来越多地驱动未来老龄化。这将导致8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加大。这些变化使人口结构产生巨变,从以年轻群体为主,转变为各年龄组人群分布更加均衡(图1)。
从2006年到20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翻一番,从占总人口的11%增至22%。
P7、8:虽然向老年人口过渡的转变始于欧洲和北美洲等富裕地区,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目前正在经历的变化最大。到2050年,80%的老年人将生活在这些国家。智利、中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高于美国。
在高龄年龄组中,这些趋势也较为明显。在20世纪中叶,全世界仅有1400万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到2050年,该年龄组单是在中国就将达到1亿人,而在全世界将达到4亿人。
P10:像法国和瑞典这样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经历了很多年。而对于现在许多正在经历同样转型的国家而言,其发展速度则更快。因而,法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历经100多年从7%增长到14%,但巴西、中国和泰国等国家则将在仅仅20年中就经历同样的人口结构变化(图3)。这就使得这些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老年群体需求的时间大大减少。
P12:图4展示出各国不同收入群体中,造成60岁及以上人群损失寿命年 的15项最重大原因。无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导致过早死亡的三大原因 均为非传染性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中风)和慢性阻塞性肺 病。
P13:表4显示了按国家收入分组的受这些常见致残原因影响的绝对人 口数量。全世界2.5亿以上的老年人遭受中度至重度残疾。4000多万名 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老年人患有严重听力障碍,3250万人 罹患白内障引发的严重视力损害,同时还有3980万人罹患由屈光不正 导致的严重视力损害。
P14: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全球老龄化和成年人卫生 的研究中对35 000多名5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的分析表明,虽然32%至 80%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但仅有4%至14%接受了有效治疗(图8)。而 世卫组织已确认针对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的多药物联合疗法为一项 以证据为基础的“最划算”疗法,在低收入国家中每人每年的花费不到 1美元。由于缺乏此项基本保健,数百万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健康和未来 目前均面临危险。
P15:(1)每年有大约:28-35%的65岁以上成年人跌伤,而这一比例在70岁以上人群中上升 至32-42%。(2)约4-6%的老人曾在家中遭受过某种形式的虐待。虐待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和长期心理后果。(3)虽然抑郁被确定为老年时期一项重大的致残原因和一项很可能的问题,社会隔离和孤独在这些数据库中却没有记录。社会趋势可能会使这些问题恶化。例如,在某些欧洲国家,40%多的65岁或以上妇女独居。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不仅对社会有利,还有助于避免或克服许多老年人所遭遇的孤独感。
P18:举例来说,在非洲,祖父母提供的家庭支持,对支持其子女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孙子孙女辈的父母一代已经受到艾滋病毒/艾滋病带来的严重影响。
P19: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的中心是加强老龄健康。现在,健康状况低下、负面刻板印象和参与障碍等因素使老年人处于不利地位,妨碍他们对社会做出贡献并且增加人口老龄化的费用。在卫生方面进行投资可以减轻疾病负担、帮助防止老年人孤单,并且通过保持老年人的独立性和生产能力,对社会带来更广泛的效益。
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卫生挑战是非传染性疾病。与高收入国家的老年人相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老年人受到的影响要高一到两倍。即使在最贫困的国家,老年人面临的最大健康负担也是来自心脏病、中风、视力损害、听力损失和痴呆。老年人身上常常同时出现几种健康问题。
当前卫生系统的设计难以满足以上复杂疾病负担所导致的慢性病护理需求,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例如,根据最近一项大型研究,虽然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是导致损失生命年的最大原因,而高血压是导致这些疾病但可治疗的关键风险因素,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只有4%到14%的老年人接受有效降压治疗。除为较年轻人群提供治疗干预措施之外,卫生系统需要加以调整,确保为常常同时罹患数种慢性病和残疾的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护理,而且这种服务应不仅限于在医院内。
P20:“关爱老人”全球关爱老人城市网络 城市在加入该网络时承诺最初实行五年计划。在第一阶段,它需在老人参与下建立有关机制,评估城市关爱老人程度,并制订一项行动计划和进展衡量指标。然后在3年内实施其计划并显示进展状况。如果愿意留在该网络,它必须通过实施和评价周期表明生活环境在持续改善。
正准备启动关爱老人城市项目的许多城市,如西班牙多诺希亚-塞瓦斯蒂安市和瑞士伯尔尼市等,与世卫组织关爱老人规划人员进行了联系。其它国家也正制定全国计划。例如,法国30个城市参与了国家老龄规划。关爱老人概念在加拿大和爱尔兰已深入人心。世卫组织还正与中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探讨一项协助老人计划,并正在全国6个试点开展研究。到2050年,中国将有4亿多60岁以上老人。
P22:1.泰国11年3月启动国家养恤基金。抱有的希望是,在社会保险体系投保的工人和按计划进行的国民储蓄计划的储蓄者中扩展退休金做法,这会足以抵消可能出现的子女赡养损失。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单靠这些计划可能还不够。
P23:也是国家抵御非传染性疾病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积极的老年生活并非只是锻炼和卫生保健,而是包括持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和公民事务
第四篇:论闭关锁国与金融危机
科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概论学校:河南师范大学学院:
级别:
学号:
专业:工商管理
姓名:
2009级
论金融危机
摘要:金融危机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相关性。往往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会牵连一个洲,甚至全世界的金融问题,这跟世界一体化是密不可分的。各国领导人在谈及应对金融危机时强调加强联系,但在本国又实行贸易保护,这就是各国实际利益中关系。我今天主要向大家论述各国经济政策的内在含义。
Abstract: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a distinct international, relevance.Often a country's economic problems will be involved in one continent, and even the world's financial problems, this integration is inextricably linked with the world.The leaders discussed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stressed closer ties, but in the countr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de protection, which is the real interests of the States-China relations.Today, I discuss to you the inner meaning of national economic policy.【关键词】金融危机各国政策应对方案科学发展贸易保护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对危机的认识不断加深,也不断指出危机产生的原因,并相应提出应对和防范措施。
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随着雷曼兄弟的破产,一连串的危机接连而生,席卷全球,于是乎,各国经济学家,政府领导人都开始研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就连中学试卷上也开始出现此类的试题,一时间全球署目。面对外部冲击型的全球金融危机,增长源泉是否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产业结构是否符合比较优势的要求,都影响到一个经济体遭受冲击的程度,也影响其走出危机的时间。
这次金融危机是政策上失误所造成的后果。政府在决定按揭贷款这一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政策的弊端,没有为自己的决策留后路,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腾飞。政府、组织似乎是照顾了中低收入的人民,却使企业与公司亏损、破产。经济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从小商铺到企业,从股票到银行„„一环连一环,一个环会影响相邻的两个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事情发生得太快,连政府都来不及控制,只能花费大把的资金追随在事态后面,试图控制大局。次贷危机的“危”在于贷款款额过大,就算人民把贷款全部还清,国内生产总值就全部赔进去了,美国的经济将无法自给。何况,人民无法还清贷款。再加上,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息,会导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贷款的窟窿不但没有变化,还有可能会缓慢变大,形成了恶性循环。从上述资料看,政府似乎是非常富裕的,但是那些资金都是从各种税中来的,且其中企业、公司所交的税占大多数。很多企业、公司都因为政府的降息,导致收入减少,股票也因为美国证监会的政策改变而一路下跌,越下跌,卖空的人越多,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把企业、公司的本金全部抵消了。而且美国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发达国家,每个国家几乎都和美国有各个方面的关联,美国出了事,世界必定都会受影响;因此
美国的金融风暴就刮遍了全球。
在经济衰退时期,各国倾向于贸易保护是历史惯例。如印度尼西亚已宣布对至少五百项产品实施进口管制,要求进口产品必须申请特别许可,并须加税。俄罗斯也要调高汽车、家禽和猪肉的关税。法国则拟设立一项国家基金,防止本国 企业 被外国企业并购。美国一些保守派媒体和政客提出购物要买美国货,在经济危机中首先被裁的应是在美工作的外国人,全然不顾这些外籍员工同样是纳税人,同样为美国缴纳了大量“救市所需税款”这一事实。保守势力要求,获得逾1500亿美元救市资金的银行“要优先保证美国公民的工作”。
各国“自扫门前雪”,贸易保护愈演愈烈。经济衰退是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根源。经济衰退与贸易保护好像一对孪生兄弟。一国经济衰退,其对本国贸易的保护必有抬头,而当前的情况正激发了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
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通过提高关税、影响他国货币汇等手段来设置进口壁垒,同时也会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谈判等手段,积极地推动本国的出口,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第三次保护贸易主义高潮,主要是通过非关税限制的行政 法律 措施和对不盈利的工农业部门给予补贴,以达到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保护其已有市场的目的。自从这种政策兴起之后,非关税壁垒已经取代关税壁垒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
与以关税壁垒为特征的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形式上的隐蔽性。和可以通过谈判实行减让的关税措施相比,绿色和技术贸易壁垒很难通过外交努力或谈判来弱化和消除,而且其具体形式复杂多变,花样翻新,常以最新科技为支撑。
目前,在金融风暴肆虐全球的形式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阻碍自由贸易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比如阻碍美国签订新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另外还涉及到一些知识产权保护的争端,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表现为对中国的市场开放提出越来越多要求,相应的进一步开放金融等领域的市场,以此来释放国内保护主义的压力。还要注意一些隐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其他理由来设置贸易壁垒。比如美国国会中就有人试图依照碳排放标准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一些人以环保的名义支持这种措施,这就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知识产权、碳排放和金融开放,就成为新形式下新保护主义的三副面具,需要引起各方的警惕。科学发展的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战胜危机的能力。因此,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到更加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是应对金融危机,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本文从转变发展方式、最大化就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论证科学发展对于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重要意义。这是我国政府,学者所提到的主要问题,而美国则是提出一种新的模式,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大房屋贷款融资机构,这种做法史无前例;9月16日,美国政府再次做出惊人之举,宣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濒临破产的私营企业国有化成为本轮救市最突出的特点。金融风暴不是能轻易平息的。其实美国政府拨款救市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维持国家正常运作,还有安定民心,重新给予企业、公司信心的作用。它要告诉人们:“既然这个经济漏洞已经出现了,就要有耐心,有信心。”
我认为除美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浪费太多资金用于环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应该想办法让大企业、公司恢复运作能力,因为一个国家的财力大部分是靠这些企业、公司作基础的。
而关于美国的救市措施80年前,美国也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大萧条。当时的政府就通过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营业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保证了储
蓄用户的利益。再经过时间的磨合,和财富的积累,使美国的经济又飞上了世界的顶端。然而现在,我们又面临了更大的金融危机,所以,我认为美国的企业家、政府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救市计划。我认为美国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二步才去考虑怎样填补经济漏洞,最后再考虑如何使美国经济再度腾飞。
由美国首创救市这个词风靡一时,不少学者均以为目前救市乃是各国当前刻不容缓的措施首先,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其次,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第三,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根据测算,美国大约有2万亿美元坏账,今年通过采取这三招大体解决了1万亿美元坏账,明年还将要解决剩下的1万亿美元坏帐。
第一步完成后,就是遏制经济的下滑,就像我国的经济保八,如何遏制实体经济下滑,是全球高度重视和重点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仍然是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加大出口的三条途径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各国政府都启动了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并且摒弃贸易保护主义而采取共同行动。
在中期,各国政府会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松动银根,降息、降低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其次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补助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增强活力。第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抓住目前大批企业减产停产、破产关闭的时机,推进并购重组,推进企业改造发展。作为美国政府,除了启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推进产业、企业的结构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之外,还要亡羊补牢,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滋生金融六个环节弊端的根本问题,健全金融制度。
最后,为了避免经济危机再度爆发,就应该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国际收支趋向恶化,出现全球性“美元过剩”,美国黄金大量外流,美国的黄金储备不能支撑美元的泛滥。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美元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后,尽管美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欧元、日元实力日强,但美元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
美国作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发行者,本应该恪守世界金融制度,增强美元的货币责任意识,防止滥用货币发行权。但从这几十年特别是近十来年的实践看,美国没有肩负起职责,利益和责任失衡。2005年,美国GDP12.5万亿美元,贷款余额18万亿美元,超过GDP50%,股票市值20万亿美元,超过GDP60%。美国政府欠债超过10万亿美元,人均负债3万美元。各项金融指标的狂涨意味着大量的泡沫,必将带来金融动荡。从宏观上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现有世界货币体系的积弊所致。因此,重构适应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货币体系是必然趋势。怎样的世界货币体系才是合理的?我认为,未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应该是美元、欧元、亚元(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的亚洲货币)三大世界主体货币三足鼎立的新体系。三大货币之间实行相对稳定的浮动汇率,各国货币与三大货币挂钩。
三大主体货币对应的国家应实行“G本位”——以GDP为本位。即GDP与银行贷款余额、与股市市值、与房地产市值应该大致相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比例。
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这是高中政治课学到的,而这次经济危机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提供了反面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引起人们对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潜在风险的高度关注。我国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完善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加强市场化监管,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加强监管成本意识,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关注发展中国家。第一,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保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第二,切实保持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第三,切实保持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同时我国要积极应对(1)加强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本身就是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2)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从全球角度来看,世界的事情就应该世界来应对,各国若想尽快遏制金融危机带来不良影响,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完善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二、加强市场化监管,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
三、加强监管成本意识,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四、谨防国际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五、适度调整税收政策,适应国际减税趋势
六、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助推企业兼并重组
七、破解技术创新难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从法律上来看,各级法院应对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民商事纠纷增多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预防和减少纠纷发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准确把握“保增长、保发展”的司法需求,及时出台司法应对措施。为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影响,上级法院应积极出台一系列涉及经济、民生审判的规范性文件,以指导下级法院依法审理因经济环境变化引发的涉及金融、债务、房地产、企业改制、破产重整等案件。
3.妥善审理各类经济纠纷案件,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恢复生机。针对涉诉企业面临的困难,各地法院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促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加大和谐司法工作力度,用足、用好司法手段,全力保障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具体来说,可以尝试建立案件受理“绿色通道”,依法受理因经济形势变化引发的诉讼案件,引导相关矛盾纠纷通过司法途径有序解决;或者积极运用破产重整等法律手段,挽救濒临停产倒闭企业,加强诉讼调解和执行和解,通过帮助制订还债计划、设置担保等灵活多样的方法。
总而言之,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其必然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
物,而因其巨大的破坏性令世界人民为之侧目,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世界各国,无论发展程度与否,必须团结起来,积极应对。以便尽快走出金融危机。
[ 1 ]易宪容.“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市的启示[ J ].人民论坛
[ 2 ]付敏.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讨论综述[ 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 3 ] [芬兰]大卫·G·梅斯等著.方文等译.改进银行监管[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4 ]徐孟洲,徐阳光.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与制度设计[ 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5 ]祁敬宇.金融监管学[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6 ]巴曙松.美国“次贷危机”的三大悬念[ J ].人民论坛
[ 7 ]黄晴.人民日报海外版.[ 8 ]周世俭.财经
[ 9 ]明金维.新华国际时评
[ 10 ]李小年.文汇报
[ 11 ]张卫平:《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第五篇:金融危机与我国物流业
金融危机与我国物流业
摘要:物流业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应该是很明显的,所以各国政府就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物流业作为产品的流通环节将在一定时期内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所以利润将很明显的降低,一些小的物流公司将被清洗出市场(破产或被收购),物流首先要流通。目前从南方几个大城市的情况看来,很多制造型企业将受到很大冲击。订单及生产量在减少,所以影响原材料的进货。这方面将影响到物流。但是,基础工程会在金融危机中起到很主要的缓解危机及缓解就业危机的作用,所以建筑材料的运输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此部分材料又不是通过长距离物流运输来的。所以总结下来,长途物流还是会受到很大影响的。关键:金融危机、物流、影响、对策、作用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1、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下降。2008年11月,我国出口额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2.2%。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08年上半年增长10.4%,三季度下降为9.9%,全年预计在9%左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3个月低于50%,2008年12月为41.2%,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只有30.7%。显示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收缩迹象明显。9月份以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逐步显现。
美国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范围内对各行业造成冲击,我国的物流产业也不例外。我国物流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对物流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对于以外贸物流行业为主的企业造成的压力很大;许多以航海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汽车运输方式进行物流的企业面临着破产。这种影响会随着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不断渗透会变得更加严峻,整个行景不容乐观由于金融危机使整个行业不景气的原因,现在物流企业贷款很难。银行放贷需要抵押,物流企业的资产大多是仓库、车辆等,银行不认这些,因此物流企业贷款很难。在目前这种经济不景气业务量锐减的背景下,企业亟须资金的支持,资金链一断,就基本面临破产。1
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并且会造成经济不景气的可能性巨大。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发达经济体经济2009年将下降0.3%,其中,美国经济将负增长0.7%,欧元区两个主要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将分别负增长0.8%和 0.5%。对于中国这些主要的外贸国的经济逐渐萧条以外贸物流行业为主的企业造成的压力很大。据有关人员估计今年行业外贸物流业务量下滑有30%以上,对于许多经济外向型的城市,出口贸易及关联产业直接受到欧美市场需求放缓的影响,外围经济一萧条,各个行业的需求量随即减少,这也意味着进出口贸易量随之减少,下游的物流业必然受到冲击,例如深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飙升的油价上半年已经对行业造成冲击,如今外围经济危机对深圳物流企业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目前深圳港口码头都是以外贸为主,珠三角地区一些工厂倒闭和生意不景气,造成整体货量下降,拖车企业自然就无货可拉。
3、目前集装箱运输企业卖车的非常多,不少企业做不下去就把车转让出去,这种情况目前还有增加的趋势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对物流业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就经营环境看,2009年有可能是中国物流业发展30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结合我国经济运行和物流发展的实际,中国物流业将进入增长趋缓、结构调整阶段。客户要求高、运营成本高,市场波动大、经营风险大,服务价格低、企业利润低,将成为总的基调。对此,要充分估计,审慎决策,积极应对。
二、我国物流保险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1、首先,物流保险的基本功能对我国具有重大的意义。物流保险制度可以看作是对物流业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为经营者分担行业风险,鼓励其发展创新精神,从而充分发挥其经营潜能。并由此派生出其它方面的作用,如:有助于物流公司经营的连续性,从而促进我国健全物流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物流业经营者轻装上阵;有利于物流业同科技,经济发展同步,使物流业保持其行业活性,吸引和留住人才;也有利于形成职业的经营者队伍。
其次,物流保险有助于加强对物流业的监督。具体有三个方面:首先,保险人在出售保险单前,通常有对被保险人进行详细调查的程序,这个过程实际上给了物流公司识别可能风险的机会,对于某些可规避的风险,经营者可以及早规避。其次,当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索赔时,保险人的监督还会继续,保险人会对引起索
赔的行为的具体方面进行更广泛的调查。如果不符合保单规定的要求,保险人可以拒赔,这就迫使物流公司管理者以及职员谨慎行事。最后,可以促使物流公司加强监督,因为一份物流保单是保障物流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事故,过多的风险事故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声誉,这就会激励物流公司更严密的监督。
最后,物流保险有助于推动我国物流责任赔偿制度的完善。完善的物流责任赔偿制度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物流责任保险运行的基础。在现行的立法条件下,物流业风险不断加重的同时必然会遭遇更多的阻力,而物流责任保险在分散物流经营风险的同时,必将减少对物流责任赔偿制度的抵触,从而加快制度完善的进程。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给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3、物流责任保险属于责任保险之一种,其大力推广离不开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由于我国缺乏相对完善和成熟的法律环境,加上目前我国责任保险承保利润不高等现状,近年来全国责任保险业务呈现出明显的萎缩迹象。据统计,2004年责任险同比负增长高达5.59%.因此,推广物流责任保险,离不开责任保险市场这个大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各大保险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责任保险产品,才能做大做强责任保险业务。届时,物流责任保险水涨船高,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其他责任保险产品一样,物流责任保险对法律的依附性很强。从保险的标的来看,其需求程度取决于法律对物流责任赔偿责任的规定,可以说法律的完善程度决定了物流责任保险运行的市场环境。而从目前我国的法律来看,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
三、2009年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新的一年,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立足于保持物流业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升级转型和结构调整,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物流保障。
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和物流业增加值将分别不能低于13%、10%和9%的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有所下降。物流专业
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的物流服务得到加强。
2.面对困难,增强信心尤为重要,同时更要有战胜困难的具体办法,物流企业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一是认真贯彻宏观经济政策。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宏观经济政策,本身就蕴含着巨大商机。物流企业要服务于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灾后重建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物流需求。
二是全面分析市场走势。要结合自身优势,调整经营思路。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的市场定位,形成符合市场需要的经营特色。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要加强对现有客户资源和业务模式的梳理调整,努力开发增值型服务和创新型业务。调整企业战略和产品结构,集中优势资源,投入重点业务。努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应对当前困难,不裁员、少裁员,留住业务骨干和核心团队。组织好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调整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鼓励开拓市场,创收增效。
五是加强风险防范。重视企业制度建设,谨慎投资,节约开支,堵塞漏洞。全面加强信用风险、投资风险、行业风险、业务风险的监控。
六是深化战略合作。在当前困难时期,客户企业的困难,要大于物流企业。物流企业要适当牺牲眼前利益,主动为客户排忧解难,稳住战略客户。要加强与制造企业、流通企业、金融企业和相关物流企业的合作,抱团取暖,共克时艰。
在此危机时刻,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流通和物流工作。2008年12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金融危机对流通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听取有关省市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国务院领导同志反映了当前的困难,并提出9条建议,部分建议已被国务院采纳。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共提出7大措施。相信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将为流通和物流企业克服困难创造条件。
面临严峻形势,我们既要把困难估计的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又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利用有利因素,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具有较强的综合国力和内生性需
求。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到2010年底投资4万亿元,实施10大工程,都会转化为新的物流需求。各部门、各省市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政策效应将会显现。2009年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规模基数大。“保八”的目标如能实现,社会物流总额将达100万亿元左右,这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动力。
经过30年发展,我国物流业在思想观念、人才储备、基础设施、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已有一定基础。我们要综合分析,准确判断,积极应对。参考资料:
1、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行业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咨询报告 来源:百度
2、物流管理 来源:GOOGLE3、金融危机激发我国物流业潜力 来源:搜搜
4、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外贸行业影响 来源:百度
5、金融危机对物流行业的影响 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