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体系一阶段审核应提供的证据
环境管理体系一阶段审核应提供的证明材料
1.公司所在的地理位置图(注明周边乡镇、道路名称,占地附近的单位名称等);
2.公司围墙内平面布局图(包括办公楼、宿舍、食堂、空压机、仓
库、车间、变配电站等);
3.公司消防通道、消防设施平面布局图;
4.污水、废气排放口、噪声源位置图,危险品仓库、垃圾场(含危
险废弃物存放)等位置图;
5.产品范围及生产流程图;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及环保局批复;
7.项目建成投产后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的环境检测报告(污
水、废气、噪声等)及环保局的三同时验收合格批复;
8.排污许可证或排污登记手续;
9.公司委托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的资质证明及合同协议,及危险废
弃物处理五联单;
10.正式投产后应获得环保局的守法证明;
11.消防验收合格报告;
12.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13.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测报告。
第二篇:关于环境和安全体系审核情况汇报(小编推荐)
关于环境和安全体系审核情况汇报
6日下午,CQC认证中心审核小组在会议室召开了环境和安全体系审核末次会议,公司制造中心潘总及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在会议上,审核小组通报了审核结果: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符合准则要求,运行基本有效,针对不符合实施纠正,经审核组长确认适宜性后,推荐认证。这次审核共开出了四个一般不符合,分别是:1)在机箱车间备料工序废料箱内发现,有许多面积大于300*300 mm2可以再用的钢板被废弃;2)在产品包装现场发现:有2名工人站在高于2m的柜顶钉木箱,无任何安全防护。3)机箱车间配备的多台落地铁壳电风扇使用两孔插头,外壳未接地;有的插头已破损。4)在塑焊与机箱车间门口,发现有2个垃圾桶内有可回收利用的塑料包装袋和包装纸箱被废弃。
审核小组还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要求:
1、切实落实新员进厂三级安全教育,加强车间、基层班组的安全教育培训;
2、进一步细化材料消耗控制管理;
3、加强对环境管理方面的监督检查;
4、加强员工环保意识教育,严格固废的分类收集和处置;
5、加强对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日常检查;
6、加强公司在环境、安全方面检查记录的管理,如在设备日常保养记录中,日保和周保记录很详细,而月保养记录不详细,设备保养人员只是在记录中签名,未能反映保养的内容和设备实际情况;
7、在包装现场,发现包装人员站在柜顶操作,有不安全因素,而且包装的场地小,没有规划安全操作的地方;
8、应加强操作人员设备安全操作的检查,如在机箱车间发现操作人员在调试冲床模具过程中,操作人员没有停机。
9、在设计的相关环节中,如设计评审、设计输入、验证、确认时,要关注对环境和安全的影响;
10、在新建或改进的工序中,要对环境和安全因素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传达到相关人员;
11、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12、要加强对刷镀和表面处理污水的控制和监测;
13、要加强公司员工对标准的学习,在内审时有对环境标准条款有误判的情况,同时加强对文件、记录的控制;
14、对公司一些工序或作业区间的环境和安全因素识别不全,比如对塑焊车间还有火灾、噪声和材料消耗未识别出来,对车间的固废要进行回收;
15、要理顺公司体系文件和体系运行、管理之间的关系,分清各部门的职责;
16、要加强对相关方影响的关注,如包装物、废物的及其它回收物对相关方的影响,还有服务过程中和外来人员、车辆对环境和安全的影响。潘总代表公司对审核小组成员两天来辛勤的劳动和付出表示感谢,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表示将组织整改,保障体系运行有效、适宜。
质量部 2012-3-7
第三篇:hse体系审核
质量、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审核依据
QSY/1002.1-2013(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新疆销售公司质量、HSE体系文件; 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
2016年6-9月份追溯性检查及屡查屡犯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中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昌吉分公司质量、HSE审核表(综合检查表)。
现场审核包括访谈(领导、岗位员工)、作业现场观察和资料查询(追溯期为一年),以上审核发现,均作为体系审核绩效评估依据。
在审核期间将进行安全业绩考核,如无法自行提供相关资料的将按照要求进行扣分。
在审核过程中对员工应知应会、作业许可、应急演练、加油机过滤器清洗流程进行现场考评。
本次审核出现油品质量、设备设施、配电线路等问题均作为屡查屡犯问题。
第四篇:体系审核常见问题
体系审核常见问题
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
(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设计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来文件未列入控制范围。(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
(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入控制范围。(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
(1)最该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
(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
(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4)有的部门也制定了质量方针。4.质量目标(标准条款5.4.1)
(1)质量目标的内容不完全,没有包括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2)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不一致。(3)质量目标无可测量性。
(4)质量目标的实现不能提供证据。5.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标准条款5.4.2)
(1)对质量管理体系中允许的剪裁没有详细说明。(2)更改期间,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得不到保持。6.职责和权限(标准条款5.5.1)
(1)人员间的借口关系不明确,遇到具体问题常有扯皮现象。(2)不清楚由谁决定或处理某些事情。(如:如何处置不合格品等)(3)组织图不能清楚地反映相互关系、职级关系等。7.管理者代表(标准条款5.5.2)
(1)没有以文件的形式对管理者代表的职责进行明确。(2)管理者代表的职责不完整。8.内部沟通(标准条款5.5.3)(1)不明确沟通的目的。(2)沟通的工具不明确。9.管理评审(标准条款5.6)(1)管理评审未保存记录。(2)管理评审内容不符合要求。(3)管理评审不是由最高管理者执行。
三、资源管理(标准条款6)1.资源提供(标准条款6.1)(1)资源提供的途径不明确。(2)资源配置不充分。2.人力资源(标准条款6.2)(1)能力需求未确定。
(2)未保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3)培训后未进行考核。(4)未进行质量意识方面的培训。
(5)检验人员、内审人员、计量人员未取得培训资格。(6)以学历代替上岗证。(7)以培训代替上岗资格认可。3.基础设施(6.3)(1)设施和设备不充分。(2)未按规定保存设备维护记录。4.工作环境(6.4)
(1)工作环境不符合规定。
四、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的策划(7.1)
(1)未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过程和合同编制质量计划。(2)建立和实施质量计划时,忽视了对必要的人员和资源的配备。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产品要求不明确,没有形成文件。
(2)没有规定产品要求,对产品要求评审的内容理解有偏离。(3)没有依据标书检查合同。
(4)评审的结果与跟踪措施未记录或记录含糊。
(5)未对零星,口头的顾客要求(以口头订单、合同形式体现)进行评审。(6)交货时发现组织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7)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未及时通知相关人员。(8)合同\订单处理过程中,与顾客沟通不够。(9)对顾客的投诉没有处理记录。3.设计和开发(7.3)
(1)参与设计的不同组别(设计部门之间,设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接口没有规定。(2)设计输入没有形成文件,未作评审。设计输入中未包括适用的法令和法律。(3)未编制设计开发计划(策划的结果),计划未随设计的进展而适时修改。(4)每次设计的人员职责、阶段划分不明确。
(5)设计输出资料不完整,没有满足输入的要求,输出中未包含或引用产品验收准则,重要的产品特性未作出规定。(6)设计输出文件发放前未批准。
(7)设计未评审、验证、确认,或评审不合格仍投产。(8)评审、验证、确认后的跟踪措施未记录。(9)设计更改未标识,没有形成文件。(10)更改审批人员没有授权依据。4.采购(7.4)
(1)对供应商的评价结果,尤其是跟踪措施没有记录。采购单上的供应商为未经批准的供应商。(2)采购文件、采购单发出前未经审批。
(3)顾客指定的供应商,组织对其不评审也不验证其产品。(4)无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准则。
(5)采购文件的内容未清楚地在表明订购产品的要求(如产品的质量要求验收要求等)(6)对质量差的供应商,没有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7)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复审经批准的供应商。(8)采购单的修改没有管理规定。
(9)采购产品的验证方法不明确,或虽明确但不执行。
(10)组织或顾客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未在采购文件中对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办法作出规定。(11)对服务供应商(如计量器具检定供应商、委托的检验机关、运输公司等)未进行评价等控制活动。5.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5.1)
(1)控制生产和服务过程的信息不全,缺乏作业指导书或作业指导书不够详细正确而影响产品质量。(2)作业人员的作业不符合作业指示。(3)设备没有进行正常的维护。(4)工作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5)对特殊过程、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点没有监控措施。(6)操作者没有经过培训或培训无记录。
(7)生产过程无计划管控(如投入、在制、产出的日常控制)。(8)失效的图纸、规范等还在使用。
(9)领用的原材料没有规定的标识或检验状态。(10)未规定产品放行的条件。(11)发运了型号不正确的产品。(12)货车运输公司或船舶运输公司未经评审。(13)对运输中的货物损失没有采取纠正措施。(14)货物没有正确地进行标识,随货文件不完整。
(15)没有规定交付后(售后服务)的管理措施,或规定了但未执行,或没有效果。(16)合同规定的售后服务未执行或执行后没有记录。6.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2)(1)未对确认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规定。(2)过程更改后进行必要的再确认。7.标识和可追溯性(7.5.3)
(1)生产中产品无证明其身份的适当标识(过程卡、随工单、路线卡等)。相似的物品不易区分。(2)在有可追溯性的场合,产品标识不具有唯一性,无法追溯。(3)可追溯性实施中出现“断裂”现象而无法实现可追溯性。
(4)产品标识系统过于简单,或过于繁杂,无法做到“使用适宜的方式”标识产品,不具有可操作性。(5)产品标识在使用中消失而未按规定补加标识。(6)产品分割、分装时,未按规定将标志转移至每一部分。(7)当产品有效期限限制时未对产品作出有效期标识。(8)包装标识不符合要求。(9)不合格品未加标识。(10)标识消失、涂改时有发生。
(11)检验状态改变了,其标识没有变化。
(12)检验状态规定的部位、印鉴、签署、记录不完善。(13)现场产品无检验状态标识或标识错误。8.顾客财产(7.5.4)
(1)未对顾客的产品进行验证。
(2)未对顾客的产品进行明确标识,未做好适当隔离。(3)顾客产品损坏、丢失或不适用时。未记录并向顾客报告。(4)未将顾客提供的检测设备、无形产品(软件等)纳入控制对象。9.产品防护(7.5.5)
(1)未按规定做好包装运输标志、防护标志。(2)搬运人员未进行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
(3)未按规定(组织自行规定)定期对库存进行检查。库存品出现变质损坏。(4)未按包装作业指导书进行包装作业。(5)仓库出入库管理混乱。
(6)仓库账物不符仓库混乱,不同产品不能清楚地界定。(7)未按仓库规定(如先进先出、隔离存放)进行。(8)顾客的产品未隔离存放,不能实施追溯。(9)合同的特殊包装要求未向作业人员详细解释。(10)包装材料的供应商未经批准。包装材料未经检查。(11)随发文件不完整。
10.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7.6)
(1)测量设备校准状态标识不是唯一的或没有校准状态标识。(2)对自制的测量设备,无校准程序。(3)测量设备超过校准期。
(4)校准结果未记录或记录不适当。(5)使用中的设备未进行系统的管理(如维护等规定)。(6)设备的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不一致。(7)测量软件使用前未经确认。
(8)不对测量设备,而只对设备中的仪表进行校准。(9)测量人员不按规定调整。
五、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则(8.1)
(1)监视和测量活动不能确保符合性实施改进。(2)未采用统计技术的需求。
(3)统计技术使用中有错误,可能是缺乏培训,也可能是无相应的作业指导书。(4)数据收集不规范。2.顾客满意(8.2.1)
(1)没有规定收集分析、利用顾客满意程度信息的方法。(2)顾客满意度下降时,未采取改进措施。3.内部审核(8.2.2)
(1)未进行审核策划或策划的内容不完整。(2)每次审核时未编制审核计划。(3)内审员未经培训或资格证实。
(4)内审后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缺乏记录,或验证记录未报告相关部门及人员。(5)内审员与被审核部门有直接责任关系。(6)审核的内容不充分,流于现状。4.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3)
(1)未确定需要进行监视和测量的实现过程。对特殊过程、关键过程未进行监视和测量。(2)过程监视和测量方法不恰当。5.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2.4)(1)没有产品的验收准则。(2)监视和测量的阶段不明确。
(3)所有规定的检验未完成,且又未经授权人员批准就放行了。(4)检验记录不全或保存不妥。(5)抽样检验不规范。(6)检验人员不合格。6.不合格品控制(8.3)(1)没有程序或程序不适用。(2)出了不合格品不标识。
(3)出了不合格品不进行处理,或处理的权限不清。(4)返工/返修的产品没有再次验证。
(5)返工或返修两者之间区分模糊不清,让步接收未经顾客或授权人员批准。(6)组织没有对售后的产品出现不合格时的处理措施。7.数据分析(8.4)(1)数据收集不规范。
(2)数据分析没有提供以下的信息:顾客满意,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其趋势,供应商(供方)。(3)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时,未实施改进活动。8.改进(8.5)
(1)未策划和管理持续改进的过程,对持续改进认识不清。(2)未编制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3)对顾客投诉不分析、不处理。
(4)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了但未见记录。(5)采取预防措施的根据和原因不明。(6)未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评审。(7)未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提交管理评审。
第五篇:关于一阶段审核问题点的整改报告
关于一阶段审核问题点的整改报告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
关于一阶段审核组提出的问题点,我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已责成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逐一进行了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综合部/生产部
1、公司《综合管理手册》已完善了综合部岗位体系运行职责。
2、公司营业执照地址已变更好;环保验收申请、环保监测报告都已完成;食堂的餐饮许可证,压力容器、叉车的监测(检定)报告已办好。
3、(1)矿渣、烧矸石、煤矸石、脱硫石膏的放射性;煤的全硫、自燃;厂区的绿化;窑废气有粉尘、SO2、NOX、氟化物、氨的排放等漏识的环境因素已全部补充识别。
(2)矿渣、烧矸石、煤矸石、脱硫石膏的放射性;厂区的绿化;财务部点钞的细菌伤害、取送款的意外伤害等漏识的危险源已全部补充辨识。
4、已补充收集了法规GB4915-2004、GB4915-2013《水泥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程序》2014-06-01实施、GB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4-07-01实施。
5、已补充对《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2013年7月1日实施、AQ2047-2012《水泥工厂筒型储存库人工
清库安全规程》、《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01-01实施、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4-10-01实施、4个法规的合规性评价。
6、已补充完善公司2014年实施了脱销工程环境健康管理方案。
7、“2014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缺少项目内容、目标、指标、及时间表已进行了补充完善。
二、化验室
8、(1)化验室所有自校设备都已配置了校准标识。
(2)化验室的环境卫生已改进,规定了与检验无关的物品不得放入实验场所。
9、(1)化验室废液的处理采用25公斤的塑料桶收集,并已做好废液桶的酸碱标识。
(2)化验室相关的设备(如高温炉、烘干箱、通风橱等)都已配置了安全警示标识,药品仓库已实行“双人双锁”管理也已完善。
三、生产车间
10、(1)脱硫石膏的少部分露天堆放及堆场运输等环节有部分漏料遗洒情况,车间都进行了整改并制度了管理规定,厂区物料运输道路定时使用洒水车喷洒。
(2)固废物品设置了专门回收场所,制定了工业固废堆放的管理规定。
(3)针对包装未启用的电力室内有床铺、地面有烟头问题,已进行整改并已做未启用标识;水泥磨电力室三楼配备了灭火设施;窑尾高压电力室外门坏已进行了修复;窑头电力室也已安装防鼠板。
(4)辊压机检修作业现场有漏油,地面有烟头、烟盒的问题,还有1个工作人员未戴手套及现场发现散装车上工作人员未佩戴安全带进行作业的问题公司为此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公司所有员工进入生产区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定执行,否则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5)备品配件库房后区域存放废钢铁、垃圾,堆放混乱现象都已整改完毕。
(6)余热发电车间三楼4只干粉灭火器指针处于红、黄区,现均已更换。
(7)煤磨、水泥磨房未完全封闭问题,根据安全生产需要都已进行隔离。
黎平县华新建材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