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管理流程1--不完善供参考
生产管理流程
1.目的:
接到客户订单后排定生产计划、安排物料采购、确认生产进度、并确保客户交期。
2.范围:
凡本公司自接收订单起到出货全过程均适用。
3.权责:
3.1业务跟单:跟催客户订单,制订生产计划,并追踪生产计划达成状况。
3.2生产课: 依生产计划生产并当产量不达标时有权合理调整生产计划生产。
3.4品管课:执行检验。
3.5仓库:物料的请购、入库与出货。
4.定义:无
5.作业内容:
5.1作业流程图.(附件一)
5.2物料管理:仓管接业务课之“客户订单”后按《各工序不良控制比例表》上的不良率及产品《BOM》表计算物料需求及查询仓库物料状况。
5.2.1若有库存,则由生产课负责人安排领料生产.5.2.2 若无库存或库存不足,由物控写“物料申购单”交采购购买.5.2.3 生产部门依据客户订单量进行分批领料,领料单上注明订单号。超过订单之物料需求(按工序不良控制比例表上浮)仓库不予以发料。
5.2.4 由于制程不良导致物料不够生产时,由生产部门将不良品或不良物料开“退料单”退到仓库后方可由仓管开“补料单”补料。
5.2.5 订单的物料情况由仓管盘查后须及时反馈至业务跟单。
5.3生产计划:业务跟单根据仓库的物料情况、交期情况、机台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表。生产计划表需经生产部门审查。
5.3.2生产课依据核准后的“生产计划表”进行生产.5.4生产部门依据“生产计划表”按<<制程管制程序>>进行生产。
5.5生产进度控制
5.5.1生产课每日填写“生产日报表”交业务跟单对生产进度进行控制.5.5.2如生产进度正常,继续监督生产,直至出货.5.5.3如生产进度异常,由生产部以口头或书面“联络单”反馈给业务跟单,由业务跟单重新调整计划或安排产品外包。
5.6生产计划变更:
当客户订单变更时包括(取消订单、交期变更、数量变更、规格变更等)由
业务课依“订单变更通知单”通知生管,由业务跟单重新排定“生产计划”,生产部门则依变更后的生产计划生产.5.9成品入库及成品出货参照<<仓库作业规定>>作业。
6.相关文件:
6.1品质手册
6.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管理程序
6.3制程管制程序
6.4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6.5仓库管理办法
7.相关表单:
7.1生产计划表
7.2 BOM表
7.3各工序不良控制比例表
7.4生产日报表(各工序)
7.5 生产日报表(总表)
7.6 退料单
7.7 补料单
7.8 联络单
7.9 领料单
第二篇:生产管理流程
第 章 生产管理流程
第一节 业务部工作流程
一.工作流程:客户意向或市场需求…>下样品单或开发任务书…>样品或新产 品评审…>送样或推介…>信息反馈(客户需要改进时,重新打样或更改)…
>产品报价…>合同订立…>产前样确认…>制程跟踪…>出货…>售后服务
二.根据客户意向向生产、技术部下发打样通知单。
三.业务部通过市场调查(或其他渠道)收集本行业有关信息,评估开发风险、竞争状态以及竞争对手在技术、价格、产品结构、外观等方面的情况,根据需要向技术部下达经总经理批准的新产品《开发任务书》。
四.会同生产、技术、品管等部门相关人员对样品或新产品进行评审,合格后发给客户或向客户推介。
五.客户如对样品或新产品提出更改,需重新向生产、技术部下发打样更改通
知单,注明客户的具体更改要求。
六.业务部和客户初步确定订单后,会同生产、技术、采购等部门进行详细成本核算和生产技术能力评估。
七.业务部与客户达成价格一致后草拟合同。
八.业务部将确定的合同要素和供需条款与客户协商一致,报总经理批准后订
立合同。
九.所有合同都必须呈总经理签名方有效。
十.将客户订单复印件发财务部、生产部备案。
十一.会同相关部门对生产部制作的产前样进行评审,如客户要求确认产前样的,及时将产前样发给客户确认,经客户认可后,通知生产部安排批量生产。
十二.产品制程跟踪,随时掌握产品生产进度。
十三.订单执行中,如客户对订单有变更或由于公司原因不能按交期交货,应
及时与客户协商,并将协商结果通知相关部门。
十四.根据合同交期与客户沟通安排出货日期,并通知生产部。
十五.交货后,及时了解客户对产品的装配使用情况,并将客户需要改善的问
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完善以后产品。
十六、协助财务部对出货产品货款进行及时回收。
十七.如遇索赔,按合同条款处理;并通知相关部门追查责任并采取适当改进
措施。
第二节 生产部工作流程
一.工作流程:接受业务订单…>生产负荷分析…>生产制造令…>备料…>产前 样…>物料发放及领用…>生产、外协作业…>生产、外协进度追踪…>生产、外协作业变更…>生产数据分析及计划达成率统计…>产品入库…>出货
二、生产部接到业务订单后,进行生产负荷分析,依据产能状况及订单数量、交期,决定是否需要加班生产或委外加工。
三.根据业务订单制定《生产制造单》并发各部门、车间。
四.根据库存材料情况,填写《材料申购单》经上级领导批准后,再交给采购部。
五.依据订单交期和设备产能,制定月生产计划及周生产排程。
六.根据预计损耗备料,原则上,按订单数量90%备料,完成后据实补足余额,以减少库存品。
七、经客户或业务部确定产前样后,再进行批量生产。
八、物料的发放要做到先到先出,按单发放,不能超额发放。
九、调查并记录各车间每天完成的数量及积累完成的数量,以了解生产进度情况并加以控制(每日实际产量与预计产量比照)。
十、找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产生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十一、出现人员、设备有工作负荷过多、过少或负荷不均之情形,超负荷时,可调其他部
门或车间人员或设备支援;负荷不足时,适当增加其工作量,减少浪费。
十二、检查并督促各工序作业人员依据《作业指导书》及《安全操作规程》从事作业。
十三、协助品管部门做好在制品质量检测,对不良品及时处理,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后续在制品质量。
十四、因客户变更订单内容或因生产异常造成生产作业更改,应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十五、依据生产进度及生产日报表掌握每日生产之进度、效益及品质,做好生产数据分析及计划达成率统计。
十六、委外加工作业流程
1.依据需委外加工产品的数量、质量等要求寻找优良的加工厂商。
2.厂商经评定合格后,方可签订《委托加工合同》。其上必须写明:品名、加工数量、规格、质量要求、金额、交期、包装方式、运输方式、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
3.《委托加工合同》必须经公司领导审核签名方有效。
4.依据《委托加工合同》按实发放原、辅材料。
5.实时掌握委外加工产品的进度,并监督加工厂商合理用料。
6.协助品管部做好委外加工产品的质量检测与监督。
7.对加工质量不合格之产品,应退回返工。
8.加工方违约时,按《委托加工合同》相关条款处理。
十七、所有自产和外加工的产品,都必须100%经过品管部的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十八、按业务部出货通知按时出货。
第三节 采购部工作流程
一.工作流程:接受采购申请单…>收集信息…>询价…>比价、议价…>采购计划…>要样…>样品核准…>下采订购或订立合同…>协调、沟通…>跟催…>验收…>付款
二.采购部在接收到相关部门的《材料申购单》后,承办人员应查看库存资料或询问仓管人员,以确认有无库存或库存数量多少。
三.查询供应商档案资料,了解采购之价格。
四.研究市场供料状况及管道,透过询价、比价、议价来决定有利价格;选定厂商后需填写《厂商询价表》,呈主管核准。
五.选定供应商后应及时编制《采购计划》并发放给相关部门。
六、向选定供应商提供采购物品的具体要求,供应商按要求制样。
七、收到供应商的样品后,召集相关部门人员对样品进行检测、评审,不合要求时,须要求其改进,直至样品符合要求。
八、供应商经改进后仍达不到要求时,应更换供应商及修改《采购计划》并通知相关部门。
九、样品经检测、评审合格后,下单采购或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其上必须写明:品名、数量、规格、质量要求、单价、金额、交期、包装方式、运输方式、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
十、《采购单》、《采购合同》必须经公司领导审核签名方有效。
十一、采购确立后,将采购单发相关部门及仓库。
十二、当生产出现异常如客户要提前或延后出货、产品更改等情况,涉及到采购材料的交期变更或材料规格尺寸的变更时,应及时与供应商协调、沟通。
十三、根据生产部提供的生产进度及采购单交期,提前跟催供应商按时按数交货。
十四、供应商交货前,承办人员应提醒供应商携带送货单、订购单等票证,否则仓库将拒收。
十五、供应商交货时,承办人员应与质检员、仓管员共同进行验收、交料、结算和储存工作。
十六、当收到检验员检验来料不合格报告时,承办人员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协商对不良品的解决方案;能自行处理的,应由供应商支付返工费用;不能自行处理的,应要求供应商在可接受时间范围内处理完毕。
十七、经检验员为不合格的来料及承办人员通知供应商处理不良来料,供应商未按时处理的,则应办理退货并
十八、对供应商延期交货或所送材料不良及退货等情形,按《采购单》或《采购合同》之相关违约条款处理。
十九、判定不合格之材料如属紧急用料,由相关部门决定使用办法,若为特采使用,则改判合格直接入库使用,但必须报公司领导批准。
二十、采购完成后,采购部主管依据与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单》或《采购合同》之相关条款会同财务部安排付款。
二十一、采购部应要求供应商开具相符的增值税发票或普通发票。
第四节 技术部工作流程
一.常规产品工作流程:接受生产制造令…>编制材料清单…>编制工艺单…>生产技术及工艺的改进…>工装夹具的改进…>制程异常处理…>设备异常处理
1.技术部接收到生产部的《生产制造令》后,在3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材料清单》及《工艺单》,并发相关部门。
2.在现有设备、人员基础上寻求生产技术或工艺的改进,以节约材料或提高产品质量。
3.在现有设备上寻求工装夹具的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益。
4.生产中出现品质异常时,协同生产部、品管部分析异常原因并采取正确措施。
5.生产中设备出现异常时,及时排除故障。
6.对委外加工产品的厂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二、客户来样产品工作流程:接收客户样品…>样品分析…>图纸、料单…>报价…>打样…>评审…>客户确认…>接收生产制造令…>编制材料单、工艺单…>工装夹具设计与制备…>技术资料…>技术培训…>制程异常处理…>设备异常处理
1.接收到客户样品后,召集相关人员分析样品结构、材料、制造工艺及需要使用到的设备、工装夹具等情况。
2.绘制产品图纸(特殊部位绘制1:1的局部图)及编制材料清单。
3.通过计算材料、人工及各种费用向相关部门提供产品报价。
4.参与或具体指导打样人员按产品图纸及客供实样制作样品。
5.召集相关部门人员对样品进行评审,合格后,交业务部发给客户。
6.客户如对样品提出更改,则按客户要求重新打样或对原样品进行更改,直至客户满意为止。
7.接收到生产部的生产制造令后,在3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材料清单》及《工艺单》,并发相关部门。
8.根据产品加工需要设计或制备工装夹具。
9.向相关部们提供产品制作的产品加工图纸、工时、工价等技术性资料,并依生产实际作出合理的调整。
10.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11.生产中出现品质异常时,协同生产部、品管部分析异常原因并采取正确措施。
12.生产中设备出现异常时,及时排除故障。
三、新产品开发工作流程:接受任务…>开发计划…>收集资料与准备…>图纸、料单、工艺单…>成本核算…>打样…>工时、工价…>样品评审…>样品修改…>再审…>定型
1.接受《开发任务书》后,结合新产品的具体情况,与相关部门人员商讨后编制《开发计划书》,明确设计思想与目的。
2.收集产品涉及到的材料、结构、工艺、加工设备等方面的情况;设计中要贯彻成本控制、质量优先、方便生产等意识。
3.绘制产品图纸(特殊部位绘制1:1的局部图),制定工艺流程,编制材料清单。
4.通过计算材料、人工及预期各种费用,初步核算产品单价。
5.参与或具体指导打样人员按产品图纸制作样品。
6.通过样品制作初步确定工时、工价,以备批量生产时校正。
7.样品完成后,应通知公司领导,由公司领导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对样品进行评审,并做好
记录。
8.评审未获通过时,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或重新打样,再审。
9.评审通过后,产品定型,整理、保存所有资料,以备批量生产使用。
10.由于特殊原因终止开发或开发失败,可利用的废料自行处理,损耗物料作报废处理。
第五节 品管部工作流程
一.工作流程:接受生产制造令…>制定品质标准…>制定检验规范…>确定检验器具…>进料检验…>制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分析、总结
二.接受生产制造令后,根据客户要求或行业标准制定《产品品质标准》,并呈公司领导批准。
三.依据品质标准制定《检验规范》。
四.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对产品检验需要使用的检验器具、方法。
五.进料检验:接收仓管通知…>相关资料准备…>判定…>检验方式…>标识…>检验记录、报告
1.检验员接收到仓管员的物料入库通知后,准备与该物料相关的品质
标准要求、检验方法、检验器具等及时到库检验。
2.依《检验规范》确定对该物料采用抽检还是全检。
3.依《检验标准》使用正确的检验器具、方法对物料进行检验。
4.对检验物料进行分类,合格品、不良品、废品等分开放置并悬挂或
贴上检验标示牌(卡)。
5.检验员检验每批次物料后,都必须做好检验记录,填写《检验报告》
并呈主管核准,发相关部门。
6.对检验出不符合要求的物料,应查找原因,提出处理措施。
7.对检验出不符合要求的物料,如属紧急用料,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可
按规定实施特采。
六.制程检验:首件检验…>巡检…>判定…>标识…>检验记录、报告
1.批量生产前,按客户或样品要求进行首件(产前样)检验,符合要
求后,方可通知生产部批量生产。
2.生产过程中换人或换料的第一批产品,应进行首件检验。
3.生产过程中按《检验规范》的规定对每一道工序在制品实施定时抽
检,并做好检验记录。
4.对于新产品的检验,应提高巡检次数和抽检数量。
5.对检验完毕的在制品必须分开放置并悬挂或贴上标示(牌)卡。以
保证不良品不流入下道工序。
6.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品质异常,能自行处理的,应及时解决;不能
自行处理的应及时报告部门主管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7.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品质异常,应及时报告公司领导。
8.对于所有品质异常都必须填写《品质异常报告》发相关部门并存档。
七.成品检验:全检…>判定…>标识…>检验记录、报告
1.按客户或订单要求,参照样品质量,按《检验规范》采用正确的检
验器具、方法对成品进行100%全检。
2.依据具体的质量标准判定所检产品为合格时,开具检验报告,用于
成品进入包装车间之凭证。
3.依据具体的质量标准判定所检产品为不合格时,根据不良情况,在检验报告上注明返工事项,检验报告经部门主管审核后交生产部安
排返工,返工后必须重新检验。
4.依据具体的质量标准判定所检产品为废品时,检验报告上应注明判
定的具体因由,经部门主管审核后上报公司领导。
5.对检验完毕的成品必须分开放置并悬挂或贴上标示(牌)卡。以保
证不合格品不流入包装车间。
6.所有检验记录、报告都必须发相关部门并存档。
八.出货检验:检验…>判定…>标识…>检验记录、报告
1.依据客户或《检验规范》之包装要求对已包装好的待出货成品进
行检验。
2.检验方式为抽检,检验项目主要是外观、标签、数量等的确认。
3.判定合格时,开具检验报告,用于成品入库之凭证。
4.判定不合格时,检验报告需注明不合格原由,经部门主管审核后交
生产部安排返工,返工后重检。
5.对检验完毕的成品必须分开放置并悬挂或贴上标示(牌)卡。以
保证不合格品不流入仓库。
6.做好检验记录、报告并存档。
九.品管部主管定期召集所属人员就进料、制程、成品、包装等检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情况将总结报告发相关部门或呈公司领导。
第六节 仓库工作流程
一.入库工作流程:供应商送货或采购物料回厂…>核对采购单…>数量验收…>品质验收…>入库及入账…>表格单据的分发及存档。
1.供应商送货到库时,应要求供应商提供送货单、订购单等票证。仓管员应拒收无票证的物料,特殊情况应要求采购承办人员当面核对物料,无误后方可接收。
2.供应商送货或采购员采购物料回厂到库后,应及时通知品管检验人员和采购承办人员。
3.核对供应商的送货单的品名、型号、数量等是否与采购单一致,如不一致时,应第一时间与采购员进行核对,查明原因并确认OK后方可收货。
4.对于物料数量较大的按大件全点、小件10~35%的比例进行数量核查并做好抽查标识;对于较贵重的物料要做到数量全部清点准确;对于小件物料必须用电子称称量重量换算成数量。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
5.所有物料必须在数量数量清点完成后,供收双方共同确认情况下签单收货,数量异常签实收数量并要求送货人签名确认方可收货。
6.仓管员数量验收完成后,协助检验员对物料进行质量验收。
7.对检验合格的物料要及时按相应位置及物料特性选择合理的摆放方式摆放整齐。
8.对检验不合格的物料必须跟进处理结果,对于退货处理的跟进退货时间至退回。
9.做好入仓物标示卡,其上要注明品名、供应商、入库时间、规格型号、数量等,并将标识卡置于物料正面最容易看到的位置。
10.仓管员依据验收单及时记账,详细记录物料名称、数量、规格型号、入库时间、单证号码等,做到账、货相符。
11.将入库单据交相关部门并存档。
二.出库工作流程:用料部门持单领料或采购部退货单…>核对单据…>发料(记账)…>物料交接…>表格单据的分发及存档
1.仓管员收到用料部门开具的领料单或采购部门开具的退货单后,应与订单使用材料清单进行核对,如不相符,及时反映给相关人员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料。
2.发料或退货时,仓管员必须和领料部门主管或供应商双方对数量确认无误,共同在领料单或退货单上签字确认。
3.仓管员必须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物料。
4.物料出库时,双方应认真清点核对品名、数量、规格及包装完好情况,办清交接手续,若出库后发生货损等情况,责任由承运者承担。
5.物料出库后,仓管员应及时根据出库单销账并清点物料结余数,做到账物相符。
6.物料发放后及时进行仓库整理。
7.将出库单据交相关部门并存档。
三、物品借出管理流程
1.因工作需要需向仓库借出物品时,必须由借用人写出借用申请单,明确归还时间后,并经部门主管签字认可方可借出。
2.仓管员接到申请单后,清点核实所借商品的品名、数量、规格、单价、金额等相关内容,并与借用人签字认可物品正确及完好,方可借出。仓库管理员必须根据借用申请单在账面上进行备注。
3.借出的货品必须在约定时间内归还。
4.货物归还时,仓管员必须根据借用申请单对所借出物品进行清点和核查,若与借货明细相符且物品无损坏方能入库销账,若发生物品短少或损坏,则由借用人按物品原价进行赔偿。
5.借用人借出物品超过约定归还时间3天而未归还,且不说明原由的,按物品遗失处理,由借用人按物品原价进行赔偿。
6.借用人的赔偿由仓管员出具赔偿单,经部门主管审核后交财务工作人员从借用人当月工资中扣除。
第三篇:社会保障不完善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况:1.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三大挑战。从长期看,要解决人口老龄化造成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从中期看,要减轻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社会震动;从近期看,要考虑如何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波动适时调整各有关项目的收支水平,以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2.保障范围覆盖不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生变化,社会保险资金开始转向社会统筹,在体制上围绕着‚一个中心,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具体运行,但当前的三条保障线还不能全部覆盖城镇贫困范围。3.农村社会保障亟待发展。我国中央财政用于社保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并不多,但这不多的部分也绝大多数给了城镇职工。4.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下。我国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极其低下,仅覆盖正式职工,并不包括农村就业人员和城镇非职工人员。国家用于下岗失业保险的经费包括两部分:一是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二是失业保险基金支出。5.立法滞后。我国虽制定了规定和调理,但不能代替法律的作用。首先,规定和条例不具备法律的权威性。其次,有的规定和条例规定较早,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康发展。解决方法:要使社保制度摆脱困境,必须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创新,通过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人们参保的积极性,减少道德风险,同时辅之以法律和税收手段,解决融资不足的问题。并且,应当尽快解决养老保险隐性欠债的问题,做实个人账户,实现个人账户资金积累和资本化运营,建立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坚持按国家统一制度规范,充分调动被保障对象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合理确定‘低保’标准和保障对象补助水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将社会保障线向农村伸延,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业,形成西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议采取如下具体对策:
(一)积极推动国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所以,推进国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西部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国家应进一步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重点是统一全国的农民基本医疗、养老保障标准和运作模式。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实力雄厚的社会力量发展社会保障业务。
(二)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鉴于旧体制所造成的 城乡差别过大,构建面向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应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面向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应重点为各类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乃至个体企业雇佣的农民工(含合同工与长期临时工),从事个体经营或自谋职业的进城农民,在城市已工作、生活达到一定年限,进入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或卫星城镇的原农业户口人员,及那些虽在市区从事个体经营或自谋职业但长期租住郊区或卫星城镇房屋的进城居民等作为其覆盖对象。进入城市达3年及以上,务工、经商、从事建筑、环卫、服务等有较为固定收入的工作,有较固定的租居地,原户口所在家乡承包地已转让,并有长期在城市居住、谋生的打算,都应作为面向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对象。努力推进农村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尽可能地实现农业的多元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盈利能力,以建立起以后的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发扬孝道,做好家庭养老;在农村减少行政事业费支出。可从减少政府级次,如撤并小的乡镇,改革扶贫方式,对条件特别艰苦地区的农民进行整体迁入城市安臵等方法,来减少财政支出。
第四篇:天元集团生产管理流程
天元集团生产管理相关要求及办理流程
一、内部开工报告相关要求:
1、工程内部开工报告上报标准:
工程上报要求:(1)、以集团资质承揽的工程必须上报。(2)、同一施工合同分期开工的要分期上报;各单体开竣工时间不一致的,要分开录入系统。
(3)、主楼附带的车库及配房、售楼处、室外绿化等只要主合同中不包含或另签订合同与附加协议的要单独上报;
注:该要求由《关于加强工程工期及内部开工等各项手续管理的通知》确定。
2、合同工期的确认:
(1)合同有明确开竣工日期,并按合同开工日期开工的执行合同开竣工日期;
(2)合同无明确开竣工日期,只明确施工天数的,必须由建设单位或其委托单位下达开工令,并加盖与施工合同一致公章;开工令总工期要与合同总工期一致,不一致的以合同总工期为准;开工令约定工期与合同总工期一致,单体工程开工日期不一致的,分开录入报审。
注:该要求由《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5号文件关于工期管理实施细则》确定。
3、内部开工报告所需手续:(1)中标通知书、施工许可证、施工合同原件、单项工程承包合同、安全报监、工伤保险、施工方案、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备案表。
注:该要求由《关于加强工程工期及内部开工等各项手续管理的通知》确定。其中施工合同要求为经营发展部备案合同。
(2)完善施工许可等相关手续,组织方案前期论证,按安全员实施细则规定配备安全员。
注:该要求由《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5号文件关于工期管理实施细则》确定。其中施工方案前期论证由安全科负责挂载专门流程上报;安全管理人员前期各公司已进行人员录入,直接在数据库中选取。
(3)、远程监控系统安装方案,将《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接入申请表》与《现场监控设备平面布置图》(见附件)作为《天元集团施工工程开竣工信息一览表》审批流程“附件”的方式由各单位安全部门同步上报审批,并在原《天元集团施工工程开竣工信息一览表》审批流程中增加信息中心同步审核节点,实现集团质量安全部与信息中心的联合审批。
注:关于优化、变更《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安装方案申请表》审批流程的通知。
二、内部开工报告审批流程及管理规定:
1、工程开工后15日(临沂市外单位25日)内,基层单位生产管理人员收集整理内部开工手续所需相关资料,基本信息录入新中大系统《天元集团施工工程开竣工信息一览表》中。
2、信息录入后挂工作流,由基层单位生产管理人员上报书面资料到质量安全部确认信息的真实性,确认符合要求的审核同意;不符合条件的当即回退,符合条件后重新上报。
3、基层单位生产管理人员上报资料应包括:①中标通知书、②施工许可证、③施工合同原件(经营发展部备案)、④单项工程承包合同、⑤安全报监、⑥工伤保险、⑦施工方案前期论证视频。
4、对因市场开拓、经营需要的特殊工程,如具备①工程前期方案论证②施工合同、施工临时协议、经营发展部出具证明(具备其中之一即可)③远程监控设置方案(此项由信息中心流程控制,未挂载此项信息中心将不予核准)④安全员配备。经领导讨论认可后质量安全部可予以审批。
中标通知书、施工许可证、施工合同备案、单项工程承包合同、安全报监、工伤保险,必须在工程垫层施工前全部办理完毕,逾期未办理完毕的,将在对公司和项目的生产检查中进行扣分处理,每月对手续不全工程向各单位负责人进行传递。
5、关于工程拖报、漏报的认定及处罚标准。①拖报:根据施工合同或开工令确定的开工日期,本地工程15天、外地工程25天未上报开工报告的,视为拖报工程。拖报内部开工手续的工程,罚项目部2000-10000元,罚基层单位2000-10000元。
②漏报:1)基层单位当月实际开工未排查出或未上报的视为漏报工程。
2)工程录入系统后迟迟不上报审核,工程竣工日期随意更改以规避工期管理,导致上报审核时已为拖期或竣工工程的视为漏报工程。
3)每季度与经营发展部资料核对一次,对系统外工程经核实已实际开工的为漏报工程。
4)工程停工未报复工手续施工的。
漏报工程漏报工程,罚项目部10000元,罚基层单位5000元。
三、工期控制相关流程:
1、工期控制四种手续要求:
(1)、到期不能竣工的工程,需提前办理工期顺延证明,1)有明确的顺延天数或顺延后的竣工日期;2)顺延证明工程名称要与系统中工程名称一致;3)盖章与系统中建设单位名称一致;4)合同建设单位与实际管理单位不一致或施工过程建设单位名称变更的,要提供委托证明或变更证明,并在系统中注明。
(2)、工程停工的,提供停工证明,复工时提供复工证明,复工时工期到期的要同时提供顺延证明,不提供顺延证明的视为拖期工程;实际复工不报复工证明的视为漏报工程。
(3)、工程起诉的提供法律事务部或法院的有效证明资料。
(4)、解除合同的必须提供合同发包单位开具的解除合同证明。
注:以上要求由《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5号文件关于工期管理实施细则》确定,为突出基层单位管理职能,要求各基层单位领导在以上四种工期控制表单上逐个签字,各基层单位安全科负责标注好工程编号、甲方负责人电话。
2、工期控制管理流程及处罚标准:
(1)每月初基层单位生产管理人员上系统查看本单位当月到期(应竣工)工程,落实办理工期顺延、停工等相关手续。
(2)集团质量安全部每月收到工期顺延资料后进行初步审查,对符合要求的于月底前全部录入系统,基层单位对系统信息进行核对,有疑问的提供相关资料核实。
(3)月末质量安全部对未能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的拖期工程汇总后传递给各单位负责人,并在质量安全部质量《安全检(巡)查及生产管理情况通报》中进行通报。
(4)工程未按合同约定工期竣工,且无工期顺延、停工报告等手续,按应竣工未竣工工程累计合同价款的0.01%处罚,且最低不少于1000元,最高不高于20000元。
延误工期,引发工期投诉、索赔等纠纷,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及不良影响的,罚项目部10000元,罚基层单位5000元。
注:以上要求由《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5号文件关于工期管理实施细则》确定。
四、竣工管理相关规定:
1、在单位工程完工且竣工资料审查合格后,由分公司技术科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经总工办公室现场验收合格后,由工程项目部人员办理工程竣工报告(鲁JJ-007),经总工办公室及监理(建设)单位签章齐全后,将原件报送集团质量安全部审查,由质量安全部确认工程竣工并留存复印件。
2、对于安装公司、装饰公司等承接的与其他总包单位合作的专项工程,竣工资料审查合格后,技术科提交竣工验收申请,在集团总工办公室组织验收合格后,项目部人员应及时提交竣工验收报告(鲁JJ-007),经总工办公室及监理(建设)单位签章齐全后,报送质量安全部确认工程竣工,报送总工办公室进行备案。
注:《关于进一步加强竣工工程清理工作的通知》确定。
3、建议:(1)安装、装饰等非土建工程,如总包单位不是天元集团的,由甲方出具竣工证明,由总工办确认工程验收完毕。
五、各类报表上报相关规定:
1、工期顺延竣工等资料装订后由基层单位工期责任人签字后于每月25日上报,每季度末于20日上报。
2、每月月底前更新系统在建工程进度动态信息。
3、月底前上报在建工程工期管理情况月报表。注:以上要求由《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5号文件关于工期管理实施细则》确定。
质量安全部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工厂生产管理流程及制度
浙江中谷车桥有限公司管理制度文件
版本号:20170705001 工厂生产管理流程及制度
工厂生产管理流程及制度(从原材料进厂(检测)—生产---检测—出厂—技术指导—维修抢修)
一、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
1、原材料进厂后,采购人员应及时填写入库交验单(质量证明书),一起送交质检人员鉴定。
2、质检人员接到入库交验单后,应立即进行取样鉴定,在一个工作日内得出鉴定结果。
3、原材料的检查标准,一律按国家标准,以本厂的技术规定和鉴定的合同为依据。
4、材料鉴定后,符合有关标准或合同条文,质检人员要根据本厂制定的原材料使用技术标准,确定投用项目,填写《材料标识卡》,并通知仓管员办理入库手续。
5、原材料经检查不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合同条文,质检人员要及时上报,由品管部和技术部商定处理意见,同时书面通知财务部,拒绝付款。如果经厂有关部门协商可以代用,并不影响质量的可以入库,但必须办理手续,经使用车间同意并签写材料代用单,送交技术部,品管部研究,总经理批准,否则一律不准代用或入库。
6、原材料进厂,有些检验项目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检查,可以到外单位或有关部门解决,但其结果必须经品管部、技术部签字生效。
7、材料必须专料专用,如需代用,需经有关部门分析、研究,同意后由技术部和品管部联合通知有关部门方可投入生产。
二、生产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重点,是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生产管理包括物流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质量管理、生产安全管理以及生产资源管理等。为合理利用公司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一步规范公司管理,使公司生产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特指定本制度。本制度是公司生产管理的依据,是生产管理的最高准则。
1、生产过程管理是公司各级管理员、一线作业人员都必须遵守的管理制度。公司各级管理员、操作员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过程管理工作,时刻树立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2、生产过程管理要求公司各级管理员时刻树立持续改进意识,以思促管,防止管而不化;要求公司所有作业人员树立节能高效意识。
3、生产厂长在接到客户订单后要仔细分析订单及生产用图,看清客户的每一点要求,防止盲目生产。
4、生产厂长明确客户要求后,应立即编写《生产作业计划》通知各部门(科室)准备生产资源(包括材料、工具、模具),同时下达生产任务给车间调度员。
5、车间调度员根据《生产作业计划》中客户交期的急缓程度安排领料,暂时不急的产品先不领料,保证生产车间物流流畅,避免生产资源积压在车间影响车间生产,交期急迫的要马上组织人员立即投入生产。
6、车间调度员每天必须如实编写《生产流程进度报表》,记录每道工序实际完成情况,如果无法按照《生产作业计划》完成的,应尽快向厂长汇报,共同协商处理。调度员根据报表内容填写《生产工艺流程单》及生产用图合理安排到各机组;各机组长根据机床生产精度及生产能力安排操作工进行生产,并督促操作工主动做好首检和自检工作;质检员应认真做好并保存首检记录,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做好巡检工作及记录相关数据,随时注意品质异常问题并监督机组长协同操作工修正。
本批次生产任务 完成后,操作工主动将产品堆放整齐移送到中转区(或待检区),并将图纸、《生产工艺流程单》交给质检员进行检验,质检员检验结束后,通知仓管员核对数量,各方人员应认真填写《生产工艺流程单》,仓管员将流程单及图纸交回车间调度员进行下一工序生产,直到该零件生产结束。
7、产品经检验合格后要及时送入仓库,以便及时组织发货。
8、车间调度员和班组长要及时关注车间物流状况(物料标示状况、物料供应状况、通道是否顺畅)、机器运转状况(机器或模具运转效率)、员工工作状况(员工精神状态、工作熟练程度),随时指导员工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生产厂长,再由厂长协同总经办商议处理。
9、生产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可能影响交期的都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处理。
10、生产部门应经常对员工进行技能训练,保证员工随时高效作业;经常和员工交流思想,掌握员工思想动态;组织员工学习相关制度,促进公司团队建设。
11、公司所有生产员工必须无条件服从生产部门生产安排,有争议的必须按照“先执行后申议”的原则。
12、鼓励公司所有员工做生产工艺改进,如果发明的新生产工艺确实对能降耗有较大改善或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公司将给与奖励。
13、当公司发展后,本制度不再适应使用时可以修改本制度,本制度的修改由生产部门提请,修正案经总经理批准后公布施行,修正版公布时本制度自动失效
三、生产过程检测流程
其目的在于保证各工序的不合格半成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防止对不合格半成品的继续加工和出现成批半成品不合格,确保正常的生产秩序。由于过程检验是按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因而能起到验证工艺和保证工艺规程贯彻执行的作用。过程检验通常有首件检验、巡回检验(或流动检验)和完工检验三种形式。
1、首件检验。首件检验是在生产开始时(上班或换班)或工序因素调整后(调整工艺、工装、设备等)对制造的第一件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目的是尽早发现过程中的系统因素,防止产品成批报废。在首件检验中,可实施“首件三检制”,即操作人员自检、班组长检验和专职检验员检验。首件不合格时,应进行质置分析,采取纠正措施,直到再次首件检验后才能成批生产。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应按规定进行标识,并保留到该批产品完工。
2、巡回检验。巡回检验是检验员在生产现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有关工序的产品质量和加工工艺进行的监督检验。巡回检验员在过程检验中应进行的检验项目和职责是:
①巡回检验的重点是关键工序,检验员应熟悉所负责任检验范围内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和加工工艺,并对加工后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检验指导书规定的要求及负有监督工艺执行情况的责任。
②做好检验后的合格品、不合格品(返修品)、废品的专门存放处理工作。
3、完工检验。完工检验是对一个工序一批完工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完工检验的目的是挑出不合格品,使合格品继续流人下道工序。
注:生产过程检验不是单纯的质量把关,应与质量控制、质量分析、质量改进、工艺监督等相结合,重点做好主导质量要素的效果检查。
四、出厂检验项目管理制度
1、在品管部的指导和监督下,质检人员负责对本厂生产的产品检验工作,独立行使检验职权,严格按标准及检验方法对产品逐批次进行检验,严把质量关,禁止不合格产品或产品不经检验出厂。
2、出厂检验时,同一班次、同一品种、同一次投料的产品为一个生产批次,对每批产品严格按抽样规则进行抽样,经出厂检验合格后开据合格检验报告,检验员和审核人在报告上签字后方可出厂。
3、出厂检验指标如有一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准出厂,应重新在同批产品中取两倍数量样品进行复验,以复检结果为准,若仍存在不合格,则确定该批产品不合格,并及时上报厂领导后进行处理。
4、检验时查验产品包装封口是否完好无损,不得有脏污和破损密封不严等现象,若发现类似问题发生,按不合格品论处。
5、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到法定检定机构检验部门检定,及时维护,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
6、严格按企业制定的标准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要逐批次对出厂前的成品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可出厂。
7、每年参加一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出厂检验对比试验,保证检验室数据准确有效。
五、技术管理制度
为明确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管理权限和职责,形成一个有秩序、强有力的技术管理机构,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的相关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特制定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1、建立技术责任制:明确项目技术负责人为责任人,落实各职能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明确工作流程和各职能人员的密切配合,负责协调相关工作和业绩考核工作。
2、建立图纸、测绘、设计文件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及文件的收发份数、标识、保存及无效文件的回收流程,确保文件完整。
3、建立技术洽商、设计变更管理制度:明确技术负责人为责任人,做到技术洽商设计变更涉及的内容详尽,变更项目图纸编号明确,符合规范要求。
4、建立工艺管理和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和工艺管理应实行分级、分专业进行,交底应有文字记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均应交底确认,做到技术符合图集文本及设计规范要求。
5、建立隐、预检管理制度:隐、预检应做到统一领导、分专业管理,各专业质检人员为责任人,明确隐、预检项目和验收程序,即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质量员按质按实验收,做到有检查计划,对整改问题有专人负责,确保及时、准确、可追溯性。
6、建立技术信息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技术信息是指导性、参考性资料,技术资料是工程归档资料,应实行统一领导、分专业管理,资料员最后收集,并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7、建立技术措施与成品保护措施管理制度:由技术负责人责成专人为责任人实行统一领导,分专业管理。技术措施要做到符合规范要求,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成品保护措施要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实施过程有计划,并有文字记录。
8、建立新工人培训制度,要有专人负责,由责任人和各专业负责人共同进行,培训应结合施工需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有记录,做到资料完整齐全。
9、建立技术质量问题处理管理制度:由技术负责人任责任人,会同专业负责人共同制定管理措施,做到工作程序清楚,对存在问题要分析,处理方案有依据,方案简单、易行、可靠,处理过程有有记录和相应结论。
六、设备计划检修.抢修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搞好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计划检修和生产过程中抢修质量,确保检修后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到下一检修周期,保证检修项目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制定本管理制度。第二条 职责
(一)各单位根据选厂统一安排,依据设备运行记录情况,认真填写设备维修申请单。根据维修任务的难易程度分别定义为小修、中修、大修。小修提前一周,中修提前15天,大修提前30天报设备组,由设备组统一整理签字接收,初步审定后报主管经理,由厂部最终审定后,方可实施。
(二)各单位依据最终审定的检修计划,认真落实检修所需的物资、备品备件及设备,需要外购的必须提前上报采购计划(小修提前3天,中修提前4天,大修提前15天)。
(三)计划管理员必须督促供应部门按计划要求如期购回。
(四)设备组是设备大修、中修及小修管理科室,负责大、中修及在线设备部分技术改造的施工管理、组织、协调、控制、指导、监督检修质量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五)设备组长为大、中修及维修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审核大、中修计划。
(六)设备组负责生产设备大、中修及维修后立项审核,施工过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管理,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考核。
(七)设备组负责改造性大修技术改造方案的制定及可行性方案的分析审核,并组织实施。
(八)在生产过程中遇到设备出现紧急故障影响生产,需要紧急抢修时,由设备组长负责组织相关维修和技术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合理安排调配资源全力抢修,最快时间恢复生产。
本制度解释权归总经办
制定: 审核: 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