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1:5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发区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发区调研报告》。

第一篇:开发区调研报告

2月18-20日,省发展改革委沈卫国主任率委国民经济综合、产业协调、高技术产业和地区经济等处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赴宣城市调研开发区工作。调研组在宣城市召开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座谈会,实地考察了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广德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郎溪经济开发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和宣城市的市政建设。现将有关情

况报告如下。

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泾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泾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

近年来,宣城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宣城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郎溪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宣城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郎溪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宣城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宣城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宣城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

第二篇:开发区专题调研报告

重庆市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用地专题

调研报告

根据《重庆市国土房管局转发<关于组织开展各类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有关事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规范发展各类开发区,加快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强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工作,重庆市组织对各开发区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重庆市开发区概况

重庆市现有开发区38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6个(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32个。

全市开发区批准用地面积共计16783.94公顷,其中国家级开发区批准用地面积6387.51公顷,省级开发区批准用地面积10396.43公顷。

二、开发区发展动力分析

开发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地域空间,其成长和发展是多方面力量物化的表现和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来讲,重庆市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动力可概括为政策作用力、市场作用力、学习和创新能力及社会文化作用力。五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开发区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政策作用力——开发区发展的初始动力

重庆市,是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重庆定位为国际大都市。位于重庆主城区北部的两江新区是截至目前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亦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重庆市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享受优惠的政策,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开放度高,是一种特殊的政策空间。国家及重庆市政府授予了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相应的经济管理权,开发区管委会享有与其所在地地方政府同等的经济事务管理权,运行机制高效、规范。开发区在审批外来投资项目上具有简便、快捷、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办事程序。各开发区对进区投资企业的建设、生产、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制订了相当优越的投资政策,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市场作用力——开发区经济增长的动力

开发区是从事特定的经济活动的企业集聚空间,而企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关注的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开发区管理机构在立项过程中,把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纳入决策体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重组。对企业而言,在开发区投资有很多优势。首先是明显的区位优势。开发区分别设在经济环境较好地区或交通枢纽地带,对外联系较为方便。其次是有健全的基础设施及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开发区所在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工业生产门类齐全,对开发区的快速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区内的信息发达,实现了通讯和信息与国际接轨。开发区还具有人才优势,有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可资录用。

(三)学习和创新能力——开发区未来发展的提升力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发展,在世纪之交,正逐步向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迈进。在这一新的经济形态中,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区域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企业角度讲,在原有的生产模式下,企业通过流水线生产大批量的标准化产品,以此来获得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但今后竞争优势的本质特征由原来的依靠成本优势转变到依靠速度、质量和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企业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企业能否学会快速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而不仅仅依靠成本的降低和标准化产品数量的多少。企业的概念也由原来的利润最大化或交易费用最低,转变为能否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学习型组织或知识创新型组织。所以从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来看,区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将成为提升开发区发展层次的重要力量,能激发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因素就是增强开发区竞争力的源泉。

(四)社会文化作用力——区域发展的整合力

个人和组织的学习和创新活动总是根植于特定的地方环境中的。这种环境不仅是物质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生产活动等经济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社会文化和制度方面的。个人和组织作为区域经济活动运营的主体,不仅是知识、信息、技术的载体,同时也是各种社会文化要素的载体。因此个体和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在营造区域的学习和创新氛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促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促进开发区加快建设,加快开发区土地建成投产,有效地提高了开发区土地开发程度。

督促各开发区加快区内土地开发建设力度,加强招商引资,使符合开发区功能定位的入驻企业按期建成投产和不符合开发区功能定位的企业转型,同时为入驻企业和转型企业尽快建成投产服务。通过加快建设,大多数开发区的土地开发率、土地供应率、土地建成率普遍有所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开发区土地开发程度。

(二)对已供地按标准严格监管、验收,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有效地提高了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

对已出让未建成部分土地的利用强度、土地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用地强度标准应按供地时设定的规划标准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严格进行竣工验收,并对验收未达标准的进行处理,确保各开发区出让后的土地能按规划标准进行建设,不能因建设达不到规划标准要求而降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通过加强对已供应未建成土地的监管,严格按照规划标准进行建设,提高开发区土地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

(三)设立用地企业入区门槛,有效地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对开发区内的工业用地应严格按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定的指标体系和开发区功能定位审查供应。此外,在招商引资、指导开发区产业布局时,对申请入区的用地企业设立“入区门槛”,综合考虑将企业用地数量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工业用地产出强度等挂钩,吸引占地少、产值高的企业,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

(四)建立土地供应总量控制制度,有效地实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重庆市坚持每年年初制订土地供应计划,根据地区产业政策及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预测用地总量,做到按计划供地,不超计划用地。做到不浪费一分土地,高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五)区县地方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制度,有效地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绩效。

区县地方政府及开发区土地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制度,积极处臵到期项目用地和闲臵土地,严格执行土地有偿使用和土地招拍挂制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绩效。

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重庆市早期设立的开发区,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其设臵和管理不规范,导致布局与规模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在节约集约用地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开发区土地利用相对粗放

重庆市的地势地貌特征,决定了其可有效使用的土地资源较少,在土地资源供给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现有开发区土地资源低效利用的现象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拿地正本较低,许多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造成了开发区“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二是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竞相压价,造成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产流失严重。

(二)入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够扎实,缺乏对入区项目的投资前景和环境影响分析

区县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欠发达或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区县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对入区投资项目来者不拒,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够充分,对项目的投资前景、环境影响、融资渠道、投资强度等缺乏应有的研究,致使有些项目由于融资受阻,投资跟不上,造成了项目区内少量土地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闲臵状态。

(三)过度重视土地出让的价格和土地出让净收益,忽视了项目质量

区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过度重视土地出让的价格和土地出让净收益,忽视了地块上承载的项目质量,短期现象严重,不利于开发区的科学、持续、高效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积极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各项制度政策。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控制开发区扩张用地,缓解开发区用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我们将积极支持、配合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各项制度政策,加强开发区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各部门的沟通,加大宣传力度,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政策制度及评价成果有效引导、提高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与地方政府考核挂钩,真正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应用到实处。

(二)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技术监测机制。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监测机制,利用“3S”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开发区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尤其是对开发区外延扩张趋势、内部空间结构、闲臵土地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土地利用的薄弱环节,为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实时数据和科学依据。

(三)研究制定开发区用地布局、规模控制及进一步促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政策。

为更加有效的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开展开发区产业用地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及规模控制研究,使开发区产生一定的产业聚集效应,从而引导企业向集约用地方向竞争。研究进一步促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政策,将产业用地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规模控制等作为企业入园的政策条件,引导开发区形成集约用地的良性竞争。

(四)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经验交流平台,总结推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新理念,新模式。

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经验交流平台,将一些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好,并值得推广的节地新理念、新技术进行总结,并积极推广。加强各开发区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并鼓励各开发区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制度,用地模式等。

第三篇: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泾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泾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

近年来,宣城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宣城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郎溪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宣城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郎溪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宣城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宣城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宣城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宣城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宣州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郎溪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

广德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主导产业,做强做精新型材料、光气医药骨干产业,优化提升轻纺、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5.制定资源节约和环保新举措。

一是严把产业准入关。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两高一资”项目进入园区。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启动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审核严格做好水资源论证、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的环境跟踪监测。二是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政策,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广德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切实把好用地审核和项目准入关,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用地”。对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给予财政补贴,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郎溪县建立项目入园会审制度,制定促进工业园区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暂行规定,分类确定各园区项目入园标准,明确对5000万元以下单体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综合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等指标。

6.破解要素瓶颈有了新突破。

强化要素保障,破解承接产业转移的瓶颈制约。着力打造“五个平台”,即:“集约式”用地平台,用足用活“土地置换、增减挂钩”和未利用地的政策,挖潜盘活土地存量。严格用地准入条件,严把投资强度、税收产出率等指标关口,确保集约节约用地。“稳固”人力资源平台,大力开展“万人培训”、“万人引进”、“万人回归”三个“万人计划”,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基础设施平台,全力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溧广高速郎溪段建设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连接“三区”的“快速通道”即将建成通车。“多赢”融资平台,加强政银企合作,大力引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优化融资平台,多家村镇银行挂牌营运,数家小额信贷公司先后落户。“一流”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行全程帮办代理服务,全力塑造“服务优、环境好、效率高”的优质服务新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是要素制约严重。土地:开发区的核准面积普遍较小,绝大部分都存在区外开发的现实和需求,亟待扩区。同时,土地报批时间长、报批费用高等问题比较突出。资金:融资渠道不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缺乏。人力资源:不仅高层次的管理、业务人才匮乏,一般用工也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二是产业结构趋同。开发区主导产业面广,核心企业不强,创新研发能力薄弱,产业链条不长。各开发区各自为阵,产业结构趋同,园区特色不明显。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竞争力不强。三是配套服务欠缺。金融、物流、研发、检验、海关、码头等现代服务业和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二、宣城市合作共建园区的探索

宣城市与发达地区合作建园具有起步较早、合作模式多样、合作效果实在等特点,已经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地区和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目前,跨省域合作共建园区共有9个,其中,已开工建设的5个,分别为宣城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已签合作协议的4个,分别为宣城市开发区上海淀山湖工业城、宣州开发区梅氏产业园、郎溪开发区常州工业园、广德开发区上海(闵行、松江、青浦)工业园。合作共建园区模式主要有5种:

1.宣城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模式。,宣城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玉环汽摩配协会签订合作协议,规划用地8000亩,一期项目用地亩,目前在建地块实现“六通一平”,入园项目42个,在建项目20个,协议投资76.86亿元。此外,宣城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还进一步延伸发展空间,在宣州、宁国、泾县开发区设立分园,各分园已陆续引进项目并落地建设。合作方式:“集中规划,委托招商,共同推进,财政奖补”。开发区拿出一块相对集中的土地统一规划,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合作入园的项目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协会负责根据规划定向组织玉环汽摩配行业的客商来投资,并协调和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入园项目需符合产业政策和投资密度要求,项目达产生效后,开发区按协议规定给予协会奖励。效益分享:税收收益全归开发区。开发区按入园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结合其建设进度,对协会拨付招商经费,对项目按投资协议约定分拨付一定的财政补助。经济数据统计均计入宣城经济开发区。合作园区对入园项目采取“总部经济、异地生产、统一经营”的方式,消除了转出地政府对产业空心化、地方税收减少等问题的担忧,实现了两地(宣城、玉环)三方(转出地政府、承接地政府、转出企业)的共赢。

2.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模式。

该工业园是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0月,郎溪县政府与无锡滨湖区一批特种装备制造企业签订整体转移投资协议。动工建设,重点引进江苏无锡投资客商,总体规划用地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亩,目前共签约项目563个,其中科技含量高的亿元项目61个,在建项目228个,分7批举行了集中开工仪式,其中,主体工程在建的亿元重点项目105个。从入园项目类别和投资体量看,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将进一步建成国内特种设备制造行业重要的专业化生产、研发基地。投资1000万元的安徽省质量技术检验检测中心郎溪分中心即将建成,合工大(郎溪)特种设备研究院已经成立,金属表面处理中心项目正抓紧引进,园区可以面向行业就地提供产品研发、表面处理、性能检测、人员培训等公共配套服务。合作方式:“商会搭桥,驻点招商,一事一议”。成立了郎溪县无锡商会,商会在无锡相关产业企业推介和引荐,郎溪县驻点,共同招商。对入园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效益分享:给予商会引荐人物质奖励,通过郎溪县产业引导基金奖励来郎投资企业。

3.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模式。

11月,正式签约落户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产业园由郎溪县政府、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管委会和鸿翔控股集团三方合作成立。一期规划面积1亩,其中起步区4300亩,已平整土地约1500亩左右,一期规划范围内五纵六横32.2公里主干道全部开工建设,经编园区11个专项规划正在评审之中。招商引资成果显著。XX年1月18日,一次性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协议资金52.3亿元,意向投资项目95个,投资额143亿元。今年上半年力争已签约21个项目开工建设。XX年,产业园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力争达到35亿元,启动经编织造区、后整理配套区、轻工制造区、仓储物流区等四个组团建设,建成电、燃气、水处理中心、热电厂等主要配套项目。合作方式:“共创共建,效益共享”。郎溪县政府负责行政管理及审批事项,海宁经编产业园负责产业转移、服务平台支撑以及产业链拓展,浙江鸿翔控股集团成立了经都产业园投资开发公司,负责园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采取“三方合作、分工明确、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模式合作共建园区。既有合作双方政府层面的合作,又引进实体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招商管理。效益分享:郎溪方对该投资开发公司从营业起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入园企业优惠政策执行郎溪方当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经济指标计入本地。

4.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模式。

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是由苏商国际医械联合总会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联合组建的安徽苏科医疗器械产业园有限公司与宁国经济开发区合作举办的,签订合作协议,总体规划用地6000亩,在建项目用地4800亩,总投资53亿元,计划5年建设完成。目前园区已完成厂房建设6万平方米,签订入园项目17个,意向项目38个。科海医用耗材、苏瑞消毒、苏曼信诺、诺曼荣、瑞斯迈、红楼梦旅游用品等项目主体工程在建,部分厂房已竣工;沁海金属、沃尔曼生物科技、宝盈生物农药、津桥医用包装等项目在办理规划设计工作,年内开工建设。合作方式:“组建公司、委托招商、土地转供。”由武汉苏商工业园投资公司出资在宁国市成立安徽苏科医疗器械产业园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安徽公司负责入园项目引进和项目服务,宁国开发区负责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供地给安徽公司。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效益分享:对方享受招商奖励,入园企业(项目)独立享受相应的土地、税务优惠政策。各项经济指标计入本地。

5.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模式。

6月10日,广德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省乐清市会创电子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占地面积300亩,投资规模4.5亿元,主要生产轻触开关、插孔等产品。目前园区内“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已到位,两家企业已开工建设,其中一家已试生产,另有四家企业将于XX年4月开工建设;已到位资金1500万元。合作模式:开发区按十三类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土地,并提供“七通一平”等建设条件,投资方负责科技园区内项目建设。效益分成:入园企业享受《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及《中共广德县委广德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等优惠政策。

三、借鉴推广宣城开发区经验

宣城市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市属开发区率先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合作共建区中园,大胆尝试有效的合作共建园区模式,积极探索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全省的示范区建设和开发区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宣城市的实践有力地说明,创新是抢抓机遇、快速崛起,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不竭动力;合作共建是深化长三角合作,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集约节约用地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园区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借鉴推广宣城开发区经验,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促进全省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六点建议:

1.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规划是先导,坚持规划先行。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产业承接集中区、示范园区,集中力量办好现有开发区。科学编制全省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认真抓好示范区内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实施,结合新设和扩区,认真做好拟申报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指导及编制工作。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不断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2.大力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研究制定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提高产出强度为核心的扩区补充规定和筹建开发区转正标准,有序推动现有园区扩区升级,分期分批转正筹建开发区,适当控制筹建开发区和乡镇产业集中区数量。鼓励依托现有开发区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着力推进开发园区规范化、特色化、集约化,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实现园区项目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3.支持和推进合作共建园区。

研究制定推进园区合作共建的实施意见和支持政策,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园区合作共建。鼓励采取区中园、共管园、托管园和“飞地经济”等多种模式,合作共建园区。协调推进宣城市与上海市利用白茅岭监狱在郎溪县、广德县境内的部分土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建设皖沪合作产业示范园区。支持跨省域、跨市(县)域、皖江与皖北地区合作共建园区,提高全省开发区整体竞争力。

4.推广创新集群式招商方式。

创新招商方式,推广集群式承接、补链式招商,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大力推行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结合重大项目招商,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产业转移促进平台。利用徽商大会、广交会、高交会、西洽会及各类投资贸易会展,高水平策划招商活动,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5.着力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

严格开发区布局的环保标准,实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发区的设立、扩区和改变区位选址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要求。严格资源节约和环保准入门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清理整合,盘活存量土地,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

6.建立健全考评和体制机制。

研究制定全省开发区分类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办法,按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皖南和大别山区三大区域分类制定考核评价指标。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市县开发区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工作,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扩区、转正、升级的重要依据,并纳入政府考核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开发区环保和资源集约准入机制、合作共建园区的利用共享机制、人才引进、使用和服务保障机制、公共平台和配套服务跟进机制、资金和融资支持机制和分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全省开发区加快发展。

第四篇: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一、XX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XX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XX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XX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近年来,XX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XX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XX县还出台了《XX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XX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XX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XX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XX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XX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XX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XX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XX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XX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注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宣城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宣州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

一、XX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XX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XX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XX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近年来,XX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XX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XX县还出台了《XX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XX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XX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XX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XX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XX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XX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XX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XX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XX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注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宣城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宣州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郎溪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

广德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主导产业,做强做精新型材料、光气医药骨干产业,优化提升轻纺、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5.制定资源节约和环保新举措。

一是严把产业准入关。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两高一资”项目进入园区。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启动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审核严格做好水资源论证、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的环境跟踪监测。二是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政策,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XX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切实把好用地审核和项目准入关,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用地”。对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给予财政补贴,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XX县建立项目入园会审制度,制定促进工业园区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暂行规定,分类确定各园区项目入园标准,明确对5000万元以下单体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综合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等指标。6.破解要素瓶颈有了新突破。

强化要素保障,破解承接产业转移的瓶颈制约。着力打造“五个平台”,即:“集约式”用地平台,用足用活“土地置换、增减挂钩”和未利用地的政策,挖潜盘活土地存量。严格用地准入条件,严把投资强度、税收产出率等指标关口,确保集约节约用地。“稳固”人力资源平台,大力开展“万人培训”、“万人引进”、“万人回归”三个“万人计划”,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基础设施平台,全力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溧广高速郎溪段建设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连接“三区”的“快速通道”即将建成通车。“多赢”融资平台,加强政银企合作,大力引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优化融资平台,多家村镇银行挂牌营运,数家小额信贷公司先后落户。“一流”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行全程帮办代理服务,全力塑造“服务优、环境好、效率高”的优质服务新形象。(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是要素制约严重。土地:开发区的核准面积普遍较小,绝大部分都存在区外开发的现实和需求,亟待扩区。同时,土地报批时间长、报批费用高等问题比较突出。资金:融资渠道不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缺乏。人力资源:不仅高层次的管理、业务人才匮乏,一般用工也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二是产业结构趋同。开发区主导产业面广,核心企业不强,创新研发能力薄弱,产业链条不长。各开发区各自为阵,产业结构趋同,园区特色不明显。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竞争力不强。三是配套服务欠缺。金融、物流、研发、检验、海关、码头等现代服务业和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二、XX市合作共建园区的探索

XX市与发达地区合作建园具有起步较早、合作模式多样、合作效果实在等特点,已经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地区和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目前,跨省域合作共建园区共有9个,其中,已开工建设的5个,分别为XX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已签合作协议的4个,分别为XX市开发区上海淀山湖工业城、宣州开发区梅氏产业园、郎溪开发区常州工业园、广德开发区上海(闵行、松江、青浦)工业园。合作共建园区模式主要有5种: 1.XX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模式。,宣城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玉环汽摩配协会签订合作协议,规划用地8000亩,一期项目用地亩,目前在建地块实现“六通一平”,入园项目42个,在建项目20个,协议投资76.86亿元。此外,XX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还进一步延伸发展空间,在宣州、宁国、XX县开发区设立分园,各分园已陆续引进项目并落地建设。合作方式:“集中规划,委托招商,共同推进,财政奖补”。开发区拿出一块相对集中的土地统一规划,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合作入园的项目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协会负责根据规划定向组织玉环汽摩配行业的客商来投资,并协调和督促项

目建设进度。入园项目需符合产业政策和投资密度要求,项目达产生效后,开发区按协议规定给予协会奖励。效益分享:税收收益全归开发区。开发区按入园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结合其建设进度,对协会拨付招商经费,对项目按投资协议约定分拨付一定的财政补助。经济数据统计均计入宣城经济开发区。合作园区对入园项目采取“总部经济、异地生产、统一经营”的方式,消除了转出地政府对产业空心化、地方税收减少等问题的担忧,实现了两地(宣城、玉环)三方(转出地政府、承接地政府、转出企业)的共赢。2.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模式。

该工业园是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0月,XX县政府与无锡XX区一批特种装备制造企业签订整体转移投资协议。动工建设,重点引进江苏无锡投资客商,总体规划用地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亩,目前共签约项目563个,其中科技含量高的亿元项目61个,在建项目228个,分7批举行了集中开工仪式,其中,主体工程在建的亿元重点项目105个。从入园项目类别和投资体量看,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将进一步建成国内特种设备制造行业重要的专业化生产、研发基地。投资1000万元的安徽省质量技术检验检测中心郎溪分中心即将建成,合工大(郎溪)特种设备研究院已经成立,金属表面处理中心项目正抓紧引进,园区可以面向行业就地提供产品研发、表面处理、性能检测、人员培训等公共配套服务。合作方式:“商会搭桥,驻点招商,一事一议”。成立了XX县无锡商会,商会在无锡相关产业企业推介和引荐,XX县驻点,共同招商。对入园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效益分享:给予商会引荐人物质奖励,通过XX县产业引导基金奖励来郎投资企业。

3.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模式。

11月,正式签约落户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产业园由XX县政府、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管委会和鸿翔控股集团三方合作成立。一期规划面积1亩,其中起步区4300亩,已平整土地约1500亩左右,一期规划范围内五纵六横32.2公里主干道全部开工建设,经编园区11个专项规划正在评审之中。招商引资成果显著。xx年1月18日,一次性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协议资金52.3亿元,意向投资项目95个,投资额143亿元。今年上半年力争已签约21个项目开工建设。xx年,产业园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力争达到35亿元,启动经编织造区、后整理配套区、轻工制造区、仓储物流区等四个组团建设,建成电、燃气、水处理中心、热电厂等主要配套项目。合作方式:“共创共建,效益共享”。XX县政府负责行政管理及审批事项,海宁经编产业园负责产业转移、服务平台支撑以及产业链拓展,浙江鸿翔控股集团成立了经都产业园投资开发公司,负责园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采取“三方合作、分工明确、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模式合作共建园区。既有合作双方政府层面的合作,又引进实体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招商管理。效益分享:郎溪方对该投资开发公司从营业起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入园企业优惠政策执行郎溪方当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经济指标计入本地。

4.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模式。

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是由苏商国际医械联合总会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联合组建的安徽苏科医疗器械产业园有限公司与宁国经济开发区合作举办的,签订合作协议,总体规划用地6000亩,在建项目用地4800亩,总投资53亿元,计划5年建设完成。目前园区已完成厂房建设6万平方米,签订入园项目17个,意向项目38个。科海医用耗材、苏瑞消毒、苏曼信诺、诺曼荣、瑞斯迈、红楼梦旅游用品等项目主体工程在建,部分厂房已竣工;沁海金属、沃尔曼生物科技、宝盈生物农药、津桥医用包装等项目在办理规划设计工作,年内开工建设。合作方式:“组建公司、委托招商、土地转供。”由武汉苏商工业园投资公司出资在XX市成立安徽苏科医疗器械产业园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安徽公司负责入园项目引进和项目服务,宁国开发区负责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供地给安徽公司。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效益分享:对方享受招商奖励,入园企业(项目)独立享受相应的土地、税务优惠政策。各项经济指标计入本地。5.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模式。

6月10日,广德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省XX市会创电子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占地面积300亩,投资规模4.5亿元,主要生产轻触开关、插孔等产品。目前园区内“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已到位,两家企业已开工建设,其中一家已试生产,另有四家企业将于xx年4月开工建设;已到位资金1500万元。合作

模式:开发区按十三类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土地,并提供“七通一平”等建设条件,投资方负责科技园区内项目建设。效益分成:入园企业享受《XX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及《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等优惠政策。

三、借鉴推广宣城开发区经验

XX市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市属开发区率先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合作共建区中园,大胆尝试有效的合作共建园区模式,积极探索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全省的示范区建设和开发区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XX市的实践有力地说明,创新是抢抓机遇、快速崛起,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不竭动力;合作共建是深化长三角合作,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集约节约用地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园区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借鉴推广宣城开发区经验,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促进全省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六点建议:

1.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规划是先导,坚持规划先行。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产业承接集中区、示范园区,集中力量办好现有开发区。科学编制全省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认真抓好示范区内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实施,结合新设和扩区,认真做好拟申报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指导及编制工作。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不断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2.大力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研究制定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提高产出强度为核心的扩区补充规定和筹建开发区转正标准,有序推动现有园区扩区升级,分期分批转正筹建开发区,适当控制筹建开发区和乡镇产业集中区数量。鼓励依托现有开发区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着力推进开发园区规范化、特色化、集约化,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实现园区项目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3.支持和推进合作共建园区。

研究制定推进园区合作共建的实施意见和支持政策,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园区合作共建。鼓励采取区中园、共管园、托管园和“飞地经济”等多种模式,合作共建园区。协调推进XX市与XX市利用白茅岭监狱在XX县、XX县境内的部分土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建设皖沪合作产业示范园区。支持跨省域、跨市(县)域、皖江与皖北地区合作共建园区,提高全省开发区整体竞争力。

4.推广创新集群式招商方式。

创新招商方式,推广集群式承接、补链式招商,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大力推行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结合重大项目招商,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产业转移促进平台。利用徽商大会、广交会、高交会、西洽会及各类投资贸易会展,高水平策划招商活动,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5.着力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

严格开发区布局的环保标准,实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发区的设立、扩区和改变区位选址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要求。严格资源节约和环保准入门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清理整合,盘活存量土地,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6.建立健全考评和体制机制。

研究制定全省开发区分类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办法,按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皖南和大别山区三大区域分类制定考核评价指标。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市县开发区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工作,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扩区、转正、升级的重要依据,并纳入政府考核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开发区环保和资源集约准入机制、合作共建园区的利用共享机制、人才引进、使用和服务保障机制、公共平台和配套服务跟进机制、资金和融资支持机制和分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全省开发区加快发展。

第五篇:开发区调研(本站推荐)

领导到开发区调研

近日,调研组就开发区城建及旅游工作进行调研。调研组首先到详细了解了镇区的规划建设情况,听取了精品农业国际合作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介绍及配合镇区建设的具体规划。

开发区领导就开发区基本情况、2014年城建及旅游工作安排向调研组进行了汇报,在听取汇报后,调研组指出,目前要加大小城镇建设,充分提升软实力。管委会还应该加大开发区的旅游业发展,需要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具体规划方案,盟直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和服务开发区的发展。

下载开发区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发区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发区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

    精心谋划凝神聚力 努力打造一流省级经济开发区 (2011年3月 日)根据市委领导安排,近期我们对**经济开发区在全市实施重点带动战略中的优势机遇、成绩问题和发展的重点进行了深入......

    开发区中小企业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开发区中小企业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省委调研组的调研提纲,我们近日走访了部分企业,对我区中小企业用工情况进行调研,并结合掌握的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供调研组参考。 一、据对我......

    技术开发区调研分析报告

    一、发展历程回顾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如春风拂过祖国的大江南北,举国上下掀起解放思想、扩大改革开放的热潮,市委、市政府结合安庆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抢抓机遇,适时决定......

    开发区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摸清失地农民的有关情况,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及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近期,开发区组织土地管理办公室、安置办公室及相关分管领导等人员,对开发区......

    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调研报告

    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调研报告 ——创新破难 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近些年来,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一定程度......

    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调研报告

    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调研报告 ——创新破难 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近些年来,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一定程度......

    湖南省开发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湖南省开发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省开发区协会 2011年7月8日 为了深入了解全省开发区发展现状,促进开发区快速健康发展,自今年年初以来,省开发区协会对全省开发区发展情况进行了......

    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调研报告

    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调研报告——创新破难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近些年来,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