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探析论文[5篇范例]

时间:2020-01-09 12:1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水北调中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探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水北调中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探析论文》。

第一篇:南水北调中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探析论文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其他生命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环境条件,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的资源,不仅包括实物型生态产品,还有更多类型的非实物型的生态系统服务[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组成物种所产生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支持作用的状况和过程,有着极大的经济价值[2].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以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获取有一定难度。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在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国外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大范围评价某一类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方面,Costanza等人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17种类型来进行评估,并以货币的形式对其服务价 值 进 行 估 算[3].随 后 多 位 学 者 基 于 此 方法,对 世 界 各 地,不 同 类 型 的 区 域 开 展 了 研究[4-8].近年来,部分学者又引入了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如GIS方法,元分析和价值转移方法,效益转移方法,多目标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等方法开展了研究[9-12].在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工作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多位学者分别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等的区域,基于不同的方法,评估研究了其生态服务价值[13-18].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是缓解北方缺水问题,尤其是京津地区缺水的重大战略工程与基础设施[19].2014年11月,丹江口水源区正式开始向北方输水,研究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对水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划定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所涉及到搬迁的区域,即库区加高后可能被淹没的区域,将其定义为丹江口核心水源区。据此确定水源区所在的行政区域包括陕西省境内的白河县,河南省境内的淅川县和邓州市,以及湖北省十堰市全域。获取水源区行政区所在的DEM数据,本研究采用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提供的SRTM 90 m空间分辨率DEM,通过水文分析,提取核心水源区流域范围及各个子流域边界,如图1.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2.1估算方法确定

目前,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有很多,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评估方法,大多数来源于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

目前较为常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象市场价值法3大类,每类评价方法都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费用支出法、条件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等[20-21].谢高地等人依据Costanza提 出的生态服 务价值评估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运用条件价值法,对多位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新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22-23].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单位面积价值,可以计算研究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SV表示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元),VCi表示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生态功能总服务价值系数(元/hm2),Ai表示研究区域内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hm),n为土地利用类型数目。

2.2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采用1990年、2000年和2013年3期30m分辨率的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几何校正配准,基于最大似然的监督分类以及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丹江口1990年、2000年和2013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谢高地等人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方法,对丹江口核心水源区不同流域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计算[22].结果见表1.3生态服务价值分析

3.1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系统差异分析

分析丹江口流域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知,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2013年服务价值为1 684 356.82万元,占流域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72.9%,远高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其次是耕地和水体,2013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280 004.97万元和169 360.41万元,占流域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比例分别为12.1%和7.3%;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为261.64万元。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年际变化趋势,1990年~2013年,林地和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增加,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降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3.2生态服务价值区域差异分析

为使各流域间差异在各时期更为直观明了,计算各流域各时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占全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例(表2)。对各流域而言,官渡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在3个时期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余流域,即该流域发展潜力最大,价值最高,其3个时期所占比例均超过1.2.堵河流域与霍河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例次之,其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在3个时期均在1.0以上。丹江流域与老灌河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例最低,3个时期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均在0.71以下。其余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除夹河流域、天河流域、汉江流域在2013年在1.0与1.05之间 外,其 余 时 期 各 流 域 均 在0.7与0.1之间。

3.3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率分析

根据不同时期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分布,计算得到丹江口核心水源区各子流域不同时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率,如表3所示:

全流域1990年~2000年总体生态服务价值状况呈上升趋势。天河河流生态服务价值上升程度最高,增长率为15.54%,约为该时期全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涨幅的3倍,是该时期发展潜力最高的区域。官 渡 河 流 域 生 态 服 务 价 值 提 升 程 度 最 小,为0.22%.全流域2000年~2013年总体生态服务价值状况依然呈上升趋势,夹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上升程度最大,变化率接近20%.夹河流域、天河流域的变化率分别为17.36%、17.20%,提升程度与夹河流域相当。霍河流域是第3个时期生态服务价值提升程度最小的流域,为4.74%.而潭口河流域、官渡河流域、堵河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在第3个时期出现了下降。

从全流域角度而言,1990年~2013年丹江口核心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即水源区土地发展潜力逐期提升。1990年~2000年生态服务价的变化率小于2000年~2013年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率,即水源区2000年~2013年土地发展潜力提升程度大于1990年~2000年生土地发展潜力提升的程度。从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量分布来看,老灌河流域、丹江流域、天河流域变化趋势最好,生态服务价值逐期增加,即发展潜力逐期提升,而潭口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是在该时期内唯一下降的流域。

3.4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的表达评价的结果,将各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标准化后从高到低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表达不同区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布情况。

使用处理公式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

式中,yi表示第i种营养物负荷归一化后的值;xi表示第i种营养物负荷的原始值;ximin表示第i种营养物负荷的最小值。根据各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标准化计算结果,对其进行分级评估。本次分级评估选择使用自然断点法(Natural Breaks)分类。

将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分级标准如表5.依据上述生态服务价值污染分级表,结合处理得到的丹江口流域各年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得分,处理得到各流域不同时期生态服务价值级别分布图,如图2.分析可知,1990年即第1期时,丹江口核心水源区大部分地区生态服务价值状况涵盖了低、较低、一般、较高和高5个等级。水源区中南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佳,处于高水平级别,整体水平南高北低。

2000年即第2时期时,除水源区西北向、东北向部分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有跨级别上升外,其余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均与上一个时期保持一致,但水源区北部的生态服务价值级别仍总体低于中南部区域。

2013年即第3时期时,除东北角老灌河流域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由低级别上升至较低级别外,其余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均与上一个时期保持一致。全区生态服务价值状况的最低级别提升,由低级别提升至较低级别。中南部水源区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虽高于北部水源区,但其提升幅度低于北部水源区。

对于丹江口核心水源区整体而言,中南部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高于水源区西南角、东南角,北部水源区虽在不同时期生态服务价值状况提升较大,但其生态服务价值状况仍低于上述区域。

4小结

论文分析了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现状以及估算方法,并采用Costanza等人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方法,对丹江口流域及其各子流域在1990年、2000年和2013年3个时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1)1990年~2013年,丹江口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各类型生态系统中,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其次是耕地和水体,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

(2)比较各子流域,官渡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在3个时期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余流域;堵河流域与霍河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例次之,其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在3个时期均全流域平均以上。丹江流域与老灌河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例最低,3个时期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均在0.71以下。其它流域各时期均在0.7以上。

(3)全流域1990年~2013年生态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其中2000年年~2013年提升程度大于1990年年~2000年提升的程度。从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量分布来看,老灌河流域、丹江流域、天河流域变化趋势最好,而潭口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是在该时期内唯一下降的流域。

(4)在空间分布方面,中南部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高于西南、东南部,北部水源区虽在不同时期生态服务价值状况提升较大,但其生态服务价值状况仍低于上述区域。

参考文献:

[1] 白晓飞,陈焕伟。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18(2):109-111.[2]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635-640

[3]Costanza R,D餉rge R,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world餾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253-260.[4]Ingraham M W,Foster S G.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provided by the U.S.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System in thecontiguous U.S.[J].Ecological Economisc,2008,67(4):608-618.

第二篇:关于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议

关于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议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匮乏与水质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特点所带来的北方缺水态势,造成每年上千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是优化我国水资源空间配置、缓解北方缺水的重大举措,工程建设给核心水源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当地经济发展、生态平衡、水质监测、水量保证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产生的主要问题

1.核心水源区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困难骤增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给核心水源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保证“一库清水向北流”,地处核心水源区的十堰市,否决了一批拟建的黄姜加工项目,关停了一些造纸企业和黄姜加工企业,企业的“关停并转”直接造成财政收入每年减少约3648万元;规划迁建企业121家,迁建期内年减少市、县财政收入2.9亿元;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低碳、低污染的新兴产业,每年需增加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约4.89亿元。另外,生态移民投资2003年—2010年为7.89亿元,2011年—2020年为9.85亿元。资金缺口剧增,短期内可能造成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

2.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尚未到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使北方受水区受益的同时,对水源区和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约束。无论是从社会公平还是生态公平的角度,受水区都应该对水源区进行补偿。然而,根据各地土地淹没面积大小对水源区进行补偿的现行办法,使得十堰市得到的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最小,生态贡献多、生态保护责任大与生态补偿力度小的矛盾日益突出,矛盾的突显将会进一步影响到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转,因此,需要重新构建起更合理的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使生态补偿切实到位。

3.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的监测能力明显不足

对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的监测是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前提,构建科学、优化的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空间立体监测网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基础。目前,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的监测能力明显不足,特别是大范围内农业和蔬菜业引起的面源污染难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管理缺乏基础支撑,无法确保调水决策的科学性。因此,需要建立长期的流域水质水量空间立体监测网络,并基于监测结果对现有影响水质的产业进行调整,对现有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这些工作的落实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仅仅依靠当地政府难以解决,需要国家层面从流域综合管理的角度进行协调处理和投入。

4.中线工程对调水不确定性的重视程度不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对可调水量的分析与规划中,主要依据的是1956年—1998年天然入库水量的历史水文记录资料、按预计的人口及产业增长率和固定额定需水量情况下计算的上游需水量。近年来气候变化的趋势日益明显,1999年出现了1956年以来的最小年入库水量。因汉江上游来水严重偏少,2006年丹江口水库水位两度降至死水位以下运行。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完成后,陕西、湖北两省在汉江上游规划的梯级开发及调水工程涉及的水量就达数十亿立方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气候变化及上游用水量方面的因素考虑和重视程度不够,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中线工程调水目标的完成,甚至出现枯水期无水可调的局面。

二、建议

1.建立“国家级生态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肩负着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及保障库区水质的重大责任。目前核心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矛盾。因此,在强调核心水源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如何保持其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是南水北调工程稳定运行的前提与保障。在现行经济模式与管理体制下,核心水源区实现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有较大难度,存在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建议国家以核心水源区为地域范围成立“国家级生态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下面简称“试验区”),给予试验区特殊的优惠政策,支持试验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兼顾供水目标与发展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①探索构建兼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地方政府、管理人员政绩的新的评价体系,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②加大中央对试验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支持力度,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补偿、长治工程项目、土地开发整理、农村能源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加大中央投资比例,逐步取消地方配套资金,建立中央财政支持的试验区水源保护专项资金、产业发展资金和生态保护资金;③按“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南北双赢”的原则,探索建立受水区域城市对口支援试验区县市的机制。围绕试验区特色优势产业,受水区通过项目投资、资金注入、技术支持、人才派遣、市场共建等多种途径,帮助试验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试验区可持续发展,在互惠互利中达到南北双赢的目标。

2.建立支撑南水北调运行的生态补偿机制。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为保证丹江口水库水质水量,在失去相关产业发展机会的同时,还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全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对核心水源区的生态建设者和保护者进行合理生态补偿。①优化生态补偿额度的估算方法。在估算生态补偿额度时,建议兼顾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直接成本包括水污染防治投入、水土保持投入、生态移民搬迁费用及其他损失费用等;机会成本指十堰市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所放弃的经济发展收益。按新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十堰市水源区生态补偿的总额在2003年—2010年约为66.8亿元、2011年—2020年约为79亿元。②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建议采取以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市场交易为辅的方式进行,建立“以水补水”的良性循环机制。适当提高资源水价和环境水价,明确开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使用费,用于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生态补偿资金的分配建议以核心水源区范围内的区县为单元,根据“谁贡献大,谁多得益”的原则进行分配。③进一步丰富补偿的内涵,除了资金补偿以外,建议将技术、智力支持作为补偿项目,构建“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建设机制。建议在对核心水源区进行资金支付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增强核心水源区自身的造血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核心水源区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的力度,帮助核心水源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支持核心水源区发展对环境友好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核心水源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建立保障南水北调安全的水质监控系统。在丹江口库区上游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控制断面增设水质监测站点,使水质监测站点覆盖全流域所有重要支流。在具体站点位置规划中应兼顾行政区划,使监测结果能够反映主要污染区域,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翔实数据。①在现有水环境监测网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工业、生活排污口和农业生产区,通过优化监测网点布局,进一步增强对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监测的能力;②引入高新技术手段,充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实时监测能力和遥感技术的空间大面积同步监测能力,增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的时空监测能力;③在现有水质监测机构和站网的基础上,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环境监测中心,协调流域内现有各单位水质监测站点,实现水质监测数据的共享,规范水质监测流程,实现流域水质一体化监测,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比性;④合理规划污染控制分区,构建污染防治分区责任制,增强水环境管理能力。

4.建立降低南水北调水量风险的保障机制。应高度重视库区上游水利工程的水量截留及气候变化对调水水量保证的不确定性影响。通过建立水量保障与预警机制,积极防范影响核心水源区稳定供水的风险,保证中线工程“有水可调,安全调水”。①气候变化使得流域内降水的变幅增大,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入库流量的稳定性降低,中线工程可调水量的不确定性逐年升高。建立成立相关机构,构建与气象部门有效沟通的平台。在确定年调水量调度方案前,动态分析近年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建立可调水量的气候评估机制,降低调水中的气候变化风险,构建调水运行中的气象风险预警机制。②联合丹江口库区上游水利部门,建立水资源规划协调机制,合理规划不同区域的水库截留与调度水量,避免水资源开发的无序性。在可调水量难以长期保证的情况下,考虑从区外调水,保证调水工程的长期稳定性。通过对库区上游各水利部门的统一调度,以保证调水的安全性。另外,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由于水库调蓄库容的变化,消落带的位置和范围都会随之发生改变,新的消落带问题需要加强监测,以减少水量变化的生态环境风险。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我国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的一项创世之举,更是新世纪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次重要实践。“一江清水入库”、“一库清水北送”是南水北调工程成功的前提条件,要做到这一点仅仅靠库区污染治理显然难以持续,关键是要通过政策倾斜,增加投入促进核心水源区体制创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管理模式优化,使受水区与供水区实现双赢,促进共同发展,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世纪丰碑。

第三篇:生态功能区考核汇报(定)

沽源县人民政府

关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

质量考核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省核查组领导到我县核查指导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大家多年来给予沽源环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结合我县近期国家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自查结果,将县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工作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沽源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坝上地区,属内蒙古高原南缘农牧过渡地带, 是锡林郭勒大草原一部分。我县距首都北京250公里,是阻挡风沙入侵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同时又是京津最主要的用水源头。全县总面积3654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33个行政村,700个自然村,总人口23.1万。沽源县是新阶段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工业少,财力薄弱,2011年全部财政收入1.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13元,在全省排位靠后。

特殊的区位决定了沽源县生态建设的特殊使命。长期以来,我县牢记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所肩负的神圣使用,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强市名城,实现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把生态作为第一资源、最大优势,倾力发展生态产业,-1-大力加强生态保护,牢固构筑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千方百计保护好北京北大门,不仅实现了当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更为首都北京送去了碧水清风。

一、加强管理,保持生态环境整治高压态势

我县原来长期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生活习俗,使不少群众养成了淡漠的生态保护意识,随意伐林、割草、取沙等破坏生态行为较为普遍。立足严峻形式,县委、县政府着眼于“保护环境、生态兴县“的发展目标,将加强管理作为推进生态保护的突破口,严格管理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坚决禁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彻底扭转居民不良习惯,从源头上确保生态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具体负责全县生态功能区保护日常工作。县政府每年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将各项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形成齐抓共管、共创环境的强大工作合力。

(二)广泛宣传发动。通过会议动员、电视宣传、入户讲解等方式,多角度、深层次宣传生态功能区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增强了公众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为生态功能区保护提供了强有力舆论支持,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三)健全管理制度。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县情实际,制

-2-定出台了《沽源县国家生态功能区保护管理办法》、《沽源县禁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生态保护管理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严格项目准入。对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保准入条件,对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准审批,严禁新上“两高一资”项目。多年来,我县新上项目环保审批率均达到100%,真正做到了不利环保项目不批、破坏生态项目不准。

(五)加大惩处力度。环保、公安、畜牧、国土等执法部门,按照“全面排查、不留死角”的原则,长期深入全县各地细致检查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一经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立即从严、从重处理并予以电视曝光,震慑人民群众规范行为,自觉维护全县生态环境。

(六)规范资金使用。深刻认识到国家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工作的政治性和严肃性,规范使用程序,加强督导检查,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将资金主要用于环境保护以及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确保了资金使用规范、合理。我县2010-2011年共收到国家生态转移支付资金12964万元,其中2010年6464万元,2011年6500万元。2010年分别用于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运行920万元、县城集中供暖管道铺设1195万元、农村道路建设688万元、禁牧舍饲养殖49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515万元、医疗卫生531万元、教育支出1826万元、森林草场保护108万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87万元。2011

-3-分别用于市政工程建设1860万元、农村道路建设620万元、禁牧舍饲养殖530万元、森林草原保护228万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3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664万元、医疗卫生560万元、教育支出1808万元。

二、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六大生态工程

(一)实施生态农牧业工程

农牧业是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但传统的发展模式,使其数量难增长、质量难提高,更对生态环境破坏极为严重。为通过传统农牧业向生态农牧业转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上水平,我们紧盯“节水、旱作、高效”三型农业的目标,通过推行“禁牧舍饲、节水灌溉、土地流转”三场农业革命,全面实行舍饲禁牧,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加快实施土地流转,促进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同时,扶持农民发展林下养、林间种等生态后续产业和饲草业,农民从生态产业上获得收入。目前,全县25万亩有效灌溉节水面积达到10万亩;120万耕地集中流转面积已达到35万亩,流转率超过25%;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厂已发展到40家,标准化养殖率达到80%;引进和成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3家,总投资128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达到65%;农业产值在GDP的比重和净增值稳步提高。目前,生态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顺应了生态保护对农牧业发展的需求,增强了全县生态环境改善的引擎动力。

(二)实施生态工业工程

-4-一是淘汰污染工业。致力于打造优质国家生态功能区,深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抓住关键环节,突破重点难点,淘汰关停了浙江鹰股份有限公司沽源亚麻制品分公司、玉晶集团沽源九连城造纸厂等一大批高耗能、重污染企业,有力提升了全县生态环境质量。

二是改造传统工业。切实加快传统工业改造步伐,加快打造“高端、环保”工业体系。核工业集团投资开发的460矿床铀钼综合回收矿冶项目已投产,目前正在对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上海煜星公司投资的高端沸石开发项目,正委托上海大学对已取得国家专利的冰箱除味盒、鱼缸洁水球高端环保产品进行最后的技术改造;对榆树沟煤矿,已收回原有小矿开发经营权,整体转让给河北金牛能源集团进行环保型、高端型开采,新矿区正积极建设,不久可正式投产。完成了九连城铅锌矿技改工程,生产技术和环保水平明显提升。责成各类屠宰加工厂、洗车场、饭店宾馆等企业进行技改升级,有效降低了污染、耗能指标指数。

三是新上环保工业。把园区建设作为聚集企业、推进环保的有力引擎,培育了三个县级产业园区,目前入园企业18家,总投资16亿元,完成投资10亿元。通过园区孵化和带动,全县民营企业发展118家,注册资金2.8亿。我们正在对这三个园区进行资源整合和重组,积极申报省级开发区,在用地、税收等方面赢得更大扶持。快上风电业,坚持“引大放小”的原

-5-则,把有限的资源交给有实力的企业开发,相继引进了国华、大唐、华电国际等8家风电开发企业。2011年底,已实现并网风电装机总量73万千瓦,并网发电48万千瓦。同时,我们还按照“突破火电、推进光电、开发生物质能”的思路,稳步抓好境内其它新能源的开发,引进了大唐新能源总投40亿元的2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项目,进一步拓宽了环保型产业发展之路。

(三)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1.狠抓水质维护。严格执行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全面控制打井行为,大力发展集中供水,限制自备水源,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严禁在水源地保护区建设任何影响水质安全的设施,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大力实施小流域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项目建设工程,全面提升全县水系质量水平。积极扩大闪电河东灌区、西灌区、石门子灌区、葫芦河灌区地表水的灌溉面积,使利用地表水灌溉面积占全部水浇地面积的30%以上。借助小流域治理工程、以工代赈工程等项目修建截流沟等集雨工程,并科学实施人工增雨,提高降水利用率。目前,我县47.5平方公里河流水面、18.9平方公里湖库水质优质达标,从源头上确保了京津地区用水安全。

2.狠抓植树种草。大力实施植树种草战略,积极恢复植被、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努力构建首都绿色屏障。强力实施了退耕还林、塞北林场建设、围栏封育、水源涵养等一系列生态建

-6-设工程。到目前,全县共造林2033.46平方公里,种草1448.66平方公里。通过精心培育,我县现有湿地草原达到40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湿地草原。其中,我县闪电河湿地在2008年“燕赵最美的湿地”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2011年被评为“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通过努力,全县生态植被盖度明显增加,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起到了积极作用。

3.狠抓土地治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着眼于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发展方向,通过科学规划布局、积极争取项目、加强施工管理,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到目前,我县已实施土地开发项目45个,完成总投资12528.6764万元,新增耕地面积56897.23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9个,完成总投资7242.452万元,整理土地面积92056.31亩,全县土地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四)实施生态城市工程

充分发挥葫芦河贯通县城南北、湿地草原环绕县城周边的独特优势,确立了“草原水城”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绿色、科技、人文、统筹”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理念,结合全省“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城建活动,累计投资30多亿元,高起点、大手笔实施了一大批城建工程,城区控制面积由08年的4.5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24.5平方公里。其中,投资1.9亿建设了13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10吨的垃圾处理场等重大配套设施

-7-工程,县城防污污能力全面提升,人居水平上档升级。投资1.55亿元完成了水城广场、滨湖公园、湿地公园、人民公园等休闲景观工程,投资230万元完成了青年湖10万立方米清淤工程,县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完成了中环路两侧、县政府楼后、原粮食局车队大院、人民街道转角、青年湖两岸等多处地段危旧房拆迁改造工程,拆除一大批有碍观瞻建筑,县城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

积极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制定完善了市政管理办法和条例,进一步明确了部门管理职责,以人为本、民主、科学、依法的城市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形成。成立了市政管理局,充实人员,配齐设施,对县各条主次干道和公共场所实行全天候卫生保洁,坚决禁止违章建设、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等破坏市容和环境卫生行为。全面推行城市管理进社区,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居民自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管理模式,有效发挥了社区居委会在市政管理、物业管理、社会管理、治安管理、居民文化管理、居民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市最末端,实现了管理全覆盖、无死角。

(五)实施生态乡村工程

投资3亿元,实施了西苑新村、小厂、黄盖淖等7处21.2万平方米的新民居建设工程。投资1.2亿元,完成了230个行政村630公里的村村通工程,通村率达到98.7%。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068万元,实施农村危旧房屋改造1780户。县境张石高速三期建成通车,二秦高速、张承高速开工奠基,蓝张

-8-铁路加速推进。以九连城、黄盖淖、小厂、小河子、西辛营、闪电河6个中心乡镇建设为突破口,辐射其他乡镇全面加快镇村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污染治理活动,加强奖惩,典型促动,全面整治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撒等不文明行为,有效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同时,通过积极争取,新一届省委将我县列入了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今后一个时期,上级将对我县特别是乡村地区的财政、土地、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特殊照顾。我县将紧抓这一大好机遇,进一步加大乡村环境建设工作力度,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六)实施生态旅游工程

把旅游服务业定位为第一生态产业,依托生态资源,培育旅游优势,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线、建设环京津主要休闲地为主攻方向,全面打造“湿地草原、神韵沽源”生态旅游品牌。几年来,引资2.63亿元建设了塞外庄园、沽水福源、天鹅湖3处A级景区。投资2.43亿元,建设了核心区占地800公顷的五花草甸旅游景区。成功获批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举办了中国、沽源湿地草原文化节。2011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亿元。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旅游资源在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得到了更好培育护理,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互利双赢。

三、坚持标准,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我

-9-县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全县生态环境水平不断提高,为维护首都环境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具体完成指标如下:

(一)环境状况指标变化情况 1.水环境质量监测指标及变化

通过对我县监测断面水质监测分析,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等指标均符合Ⅲ类标准。

2.空气质量监测指标及变化

我县2011年优于二级天气共342天,比2010年优于二级天气336天多6天。2011年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较去年同比增长1.6%。

3.污染源监测及达标率变化

经委托市监测站对我县清源污水处理厂进行定期监测,未发现存在超标排放现象,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100%。

4.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固体废物排放量及其变化 我县2010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为1379.99吨、5265吨、138121.2吨;2011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为1019.466吨、3438吨、122927.868吨。(1)2011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较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相比减少26.13%。具体原因:一是完成了中核沽源铀业有限责任公司20吨×2工业锅炉烟气脱硫改造工程,削减二氧化硫53.10吨。二是关停了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沽源亚

-10-麻制品分公司,年削减二氧化硫249.6吨。通过以上两项措施合计削减二氧化硫302.7吨。(2)2011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34.70%。具体原因:一是通过我县污水处理厂7个月的接转工程,削减化学需氧量468.08吨;二是关停了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沽源亚麻制品分公司,该企业关停后年削减化学需氧量455.64吨;三是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进行治理,2011年削减COD1113.4吨。通过以上三项措施,合计削减化学需氧量2036.76吨。(3)通过对比,2011年固体废物排放量比2010年固体废物排放量减少了11%。(4)2011我县未发生任何突发性环境事件。

(二)自然生态指标变化情况

1.林地变化方面:我县2011年比2010年增加林地面积34.16平方公里。面积的增加,主要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塞北林场建设等工程实现。

2.草地变化方面:2010年我县京津风沙源草地治理建设任为围栏封育1万亩、基本草场1.5万亩,2011年实施后低盖度草地减少2.5万亩,折合16.67平方公里,中盖度草地相应增加16.67平方公里。

3.水域湿地变化方面:我县2011年比2010年河流水面面积增长7.89%;湖泊面积增加11.24%;滩涂湿地面积增加16.67%;沼泽地面积增加17.39%。我县水域湿地面积的增加,主要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防风治沙、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现,并在主要水源地实施了水源涵养工程。工程造林面积的增加,-11-使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生态恶化趋势得以控制,湿地多样性优势得到增强。

4.耕地及建设用地变化方面:农村居民点增加4.63公顷主要原因是一次土地调查不准确。盐碱地减少4.77公顷、裸地减少12.84公顷,原因是近几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将未利用地转换成耕地。我县2011年比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增加24.15公顷,主要原因为,开展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活动增加了建设用地。

四、存在的问题

(一)环保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环保资金短缺。由于我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部分企业的环保设施不够完善,污染治理成效还不理想。由于我县村镇正在逐步整合,环保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两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须同步配套进行,但就目前县乡财力而言如要建成非常困难。

(二)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我县实施了全面禁牧政策,畜牧业发展由农户散养转变为舍饲养殖,一些养殖户环保设施简陋,对农村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直接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

各位领导,长期以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执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生态保护政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工作。今后,我们将进

-12-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努力实现生态功能区保护工作的新突破。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二○一二年二月十七日

第四篇: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考核方案

2012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

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环发〔2011〕18号)(以下简称《考核办法》),为保证2012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及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完成,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考核办法》中“附件3: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涉及我省37个市、县、区。

二、2012年工作安排

按照《考核办法》,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1)2012年2月28日前:被考核的县级人民政府向省环保厅监测处报送本县自查报告。

(2)2012年3月31日前:省环保厅将我省被考核人民政府的自查报告和数据审核报告,上报环境保护部。

三、任务分工

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考核工作的技术支持,整理汇总和审核各省份报送的数据资料,编写技术审核报告。

被考核县域人民政府:按照环境保护部、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填报相关数据、编写自查报告,完成县域内水质、空气质量及污染源监测工作。

四、指标解释

(1)林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林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供。计算公式:林地覆盖率=县域内林地面积/县域面积×100%

(2)草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农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草地覆盖率=县域内草地面积/县域面积×100%

(3)水域湿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水利、林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水利、林业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水域湿地覆盖率=(县域内河流面积+湖库面积+滩涂面积+沼泽面积)/县域面积×100%

(4)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指县域内各类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县域国土面积的比例;指标解释按照国家农业、国土资源、城建主管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国土资源、城建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县域内耕地(水田、旱地)面积+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地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县域面积×100%。

(5)植被覆盖指数:反映县域植被覆盖程度,通过县域内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综合加权获得,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计算。

(6)生物丰度指数:表示县域生物物种丰贫的指标,通过县域内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综合加权获得,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计算。

(7)水源涵养指数:表征县域内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综合指标。通过林地、草地及水域湿地综合加权获得。

计算公式:水源涵养指数=A×(0.50×水域湿地覆盖率+0.35×林地覆盖率+0.15×草地覆盖率),A为归一化系数,A=100/A最大值,A最大值指某指数归一化处理前的最大值。(8)SO2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SO2的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计算公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SO2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9)COD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COD的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计算公式:COD排放强度=COD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10)固体废物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固体废物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计算公式: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固体废物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11)污染源排放达标率: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包括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达标率。污染源主要是指县级以上重点污染企业,包括国控、省控、市控和县控的重点排污单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指县城、乡镇工业区、开发区等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计算公式:污染源排放达标率=达标排放的污染源数量/区域内污染源总数或县域内污染源监测达标次数总和/县域内污染源监测次数总和

数据来源:数据来自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数据。采用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严格按照地方或者国家颁布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监测,暂时没有针对性排放标准的企业,监测项目按地方或国家颁布的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监测项目由监督管理的环境保护部门确定。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12)水质达标率:指达到Ⅰ-Ⅲ类水质要求的断面占全部监测断面比例。数据来自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

计算公式:水质达标率=认证断面达标频次之和/认证断面监测总频次×100%。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13)空气质量达标率:指县域城镇空气质量优良以上的监测天数占全年监测总天数的比例。空气质量评价使用API指数法,用污染物日均值评价。计算公式:空气质量达标率=优良质量天数/全年监测总天数×100%。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五、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见附件2)由被考核县级人民政府完成。自查报告包括被考核县域“数据指标汇总表”和“上报指标与2010年指标比较情况的说明”两部分。

(一)数据指标汇总表

数据指标汇总表分为考核指标汇总表和副填报表两部分。考核指标汇总表主要用于计算被考核县域2010年、2011年EI值以及EI的年际动态值(△EI)。副填报表作为判别县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辅助依据。

(二)数据填报要求及注意事项

1.县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准备,及时收集相关材料,客观填报数据,编写自查报告,保证数据填报规范性、可靠性及报送材料完整性。

2.自查报告“数据指标汇总表”中填报的每一项数据必须具有相应的数据证明材料。对于无法收集或获取的数据,需说明原因。

3.填报数据时须注意数据量纲的转换,避免填报出现差错。

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工作要贯穿整个考核评价工作。相关参与单位或部门都必须开展严格的质量控制工作。

(一)被考核县域抽查

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开展结果抽查工作。抽查方式包括现场核查、高分辨率遥感核查、以及无人机监测等。重点抽查具有以下情况的县域:(1)与2010年相比,报送的指标数据或计算获得的指标发生明显变化的县域;(2)工作组织不力,数据填报不规范,存在数据编造嫌疑的县域;(3)填报数据来源不明确,未能提供有效证明的县域;

(4)未能按照《考核办法》或实施方案要求提供数据材料的县域。

(二)数据采集质量控制

被考核县域在收集数据资料或组织开展监测时,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规范及规定。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如自然生态指标数据),均需有相应部门加盖公章的证明文件。SO2、COD、固体废物排放量数据必须为上级环保部门文件认定的数据。

水质、空气质量监测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的有关要求,同时从样品采样、流转、分析测试、数据审核、监测报告都有完整的记录,建立电子或纸质档案。

七、数据报送

(一)县级人民政府数据报送(1)报送对象:省环保厅监测处

(2)报送内容:自查报告(见附件1)及数据证明材料、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等(3)报送方式:电子版(光盘)和纸版(4)报送时间:2012年2月28日前

(5)报送地址:兰州市雁儿湾路225号606(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联系人:王莉娜

联系电话: 0931-8682935 ***

(二)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数据报送(1)报送对象:环境保护部

(2)报送内容:数据审核报告及各县级人民政府报送的相关材料。(3)报送方式:电子版(光盘)和纸版(4)报送时间:2012年3月31日前

第五篇:携手同行 和谐发展 合力建设环洞庭湖生态核心功能区

携手同行

和谐发展 合力建设环洞庭湖生态核心功能区

——在湖南省第一次洞庭湖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中共岳阳市委副书记 市人民政府市长 黄兰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岳阳,共襄洞庭湖发展大计。首先,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在全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四化两型”的重要时期,召开本次论坛具有重要意义,祝愿取得圆满成功!

2001年4月, 朱镕基总理考察湖南时, 写下《重访湘西有感并怀洞庭湖区》诗一首,其中有两句写到:“浩浩汤汤何日现, 葱茏不见梦难圆”, 饱含着改善洞庭湖生态环境、恢复八百里洞庭壮阔的殷切期望。近年来,构建环

洞庭湖经济圈的呼声日渐高涨,反映了环洞庭湖经济圈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功能区,对环洞庭湖经济圈进行经济核心功能定位的趋势。

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核心功能区,是有效保护和开发洞庭湖资源,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多少年来,杰出的湖湘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湖湘文化,也为三湘大地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湖“天下水”仍在萎缩,环湖经济博弈日趋激烈,在生态保护和区域合作更为重要的今天,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核心功能区刻不容缓。

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环洞庭湖区自然条件相似,社会文化同源,经济活动相关联,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要求经济一体化,在一定区域形成特定经济功能区。近年来,洞庭湖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进展,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区域联系协作日益紧密,迫切需要政府作为主体,从中长期发展规划层面加以决策和协调,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寻求合作共赢。

这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洞庭湖曾经一碧万倾,沙鸥翔集。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增多,洞庭湖面积由6000多平方公里减少到2600多平方公里,且生态恶化、湿地萎缩、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据环保部门统计,环湖地区每年直接间接入湖的工业废水达5亿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达1.5亿吨。建设环湖生态经济核心功能区,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到资源开发与资源培育相结合, 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这是造福湖区群众的最佳选择。现代经济发展有这样一个规律,生态资源越丰富的地区,经济发展越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中国科学院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有关资料表明,洞庭湖区蕴含极大的生态服务价值,而且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服务价值还会大幅提高。这是环湖1600万人民的福音。如何变潜在优势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生态经济,从而更加有效地改善民生。

我们倡导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核心功能区,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共同应对生态、经济和民生挑战,携手推

进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岳阳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加快现代生态工业建设。坚持以低碳、循环为核心,大力引进战略新兴项目,引导骨干企业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培育旗舰企业,建设生态产业集群;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狠抓工业技术升级,培育技术队伍、打造研发平台、整合创新资源,赢得未来市场竞争;突出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园区,统一布局、错位发展、比翼齐飞。

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统筹谋划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以优势产业和特色加工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扩大精深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发展农产品储藏、配送和物流业,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经营和销售服务体系,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推动湖区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加快现代航运物流建设。挖掘航运优势和潜力,吸引国内外优势物流企业建立总部基地和营运中心,建设大港

口、大通关、大市场、大边贸,扩大航运物流业发展空间。加强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洞庭湖高等级航道网,提高航运能力。加快环湖港口建设,提高港口主枢纽规模和地位,增强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临港产业集群,注重港口建设与区域产业的互动,延伸经济腹地,以港兴城,港城一体,打造“候鸟经济”区。

加快现代生态旅游建设。突出“水”和“古”的特色,整合山水秀色与文物古迹,把洞庭湖建成湖南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游湖、访古、观鸟旅游区,打造鲜明的生态旅游特色。突出“区域性”和“大旅游”格局,避免项目雷同,不搞相互攀比,综合开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突出交流与协作,对内统筹开发,对外抱团营销,主动参与更大范围的旅游规划和联合经营,在强化整体优势中打造优势品牌。

加快现代生态宜居建设。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贯穿新型城镇化全过程,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把城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城乡规划全覆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形

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按照产业发展、耕地保护、生态文明,大力发展生态城镇集群。把城镇建设与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培育生态绿色消费意识和主体,构建服务业新模式。

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核心功能区,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功在当前,利在千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合力推进。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加强统筹推进合作。统筹大江大湖意识,共同争取国家将洞庭湖综合治理纳入长江流域治理的重点;统筹流域发展意识,加大对湘、资、沅、澧四水的综治力度,加强与长江上下游的连接与合作,深度开发水资源;统筹开发保护意识,综合开发利用水、砂石、渔业和芦苇等资源,共同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合作竞争的新格局。

第二,总体规划互补发展。建立省级规划统筹机构,争取环湖生态经济核心功能区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进入全国主体功能区。成立环湖生态经济核心功能区省级专门委员会,建立环湖市级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编制环湖

生态经济核心功能区远景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区域保护和科学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洞庭湖科研机构建设,成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机构承担相应职能,协调解决复杂环境问题。

第三,加强治理保障建设。进一步加强洞庭湖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污染源的综合治理,确保湖区生态安全。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制订《洞庭湖湿地保护条例》,积极探索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做到“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积极推进城陵矶洞庭湖综合枢纽建设,解决洞庭湖枯水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只有深化合作才能更好发展,只有深化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让我们携手同行,和谐发展,为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核心功能区而努力奋斗。

最后,请各位多到岳阳走一走、看一看,为岳阳建设发展多提指导意见。

谢谢大家!

下载南水北调中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探析论文[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水北调中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探析论文[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